当前位置:工作计划 > 经信委2013年工作计划

经信委2013年工作计划

时间:2022-06-08 14:21:01 浏览次数: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工业经济与信息产业暨运行调度视频会议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工贸经济年度目标任务和打好五大战役决策部署,坚持绿色发展,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为打造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构筑产业基础;坚持做大存量和引进增量两手抓,加快做大工业总量,提升发展质量。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增资扩产,培植龙头企业。立足大招商、招大商,力争在大型产业项目招商落地上积极突破;坚持发展现代流通,积极促进大型城市综合体项目落地、建设。继续完善城乡商贸流通网络;坚持民生优先,加强市场保障体系建设,继续强化食品安全工作;围绕中心工作,在思想作风上再强化,在激励机制上再优化,在综合素质上再提升,努力打造一支团结、廉洁、高效、务实的经贸干部队伍,为全市工业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人才保障。
    二、主要目标
    规模工业产值现价增长20%,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7.5%;全市工业项目投资增长20%以上;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率完成省定目标;力争超额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年度工贸经济发展目标任务,经济运行、招商引资、技术改造等工业经济指标在全省各设区市中争进位、走前头。
市本级工业工业产值(含市直统20家企业和市本级三大组团)确保增长70亿元,力争80亿元,增长速度(现价比增)达到30%,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三、工作重点
    (一)优化工业经济运行
    一是突出政策引导。继续关注、研究国家、省上关于工业经济发展有关政策的新情况、新变化,结合我市实际,提出针对性强的措施。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工贸企业稳定增长六项措施,制定、出台我市实施意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支持、鼓励企业上规模、增产提效、技术改造、开拓市场、调整能源结构,着力减轻企业负担。加大对工业发展的财政支持力度,整合市工业发展基金,突出支持技术改造、绿色发展、产业转型、市场开拓、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等;二是提高运行调度质量。研究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和对我市工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针对性措施。分析阶段性工业运行总体走势、趋势,为市委、市政策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对主要运行指标早安排、早计划,从年初开始,对月、季指标进行分解、落实,强化跟踪、监测。提高运行调度的频度、密度,每月召开市直重点企业和三大产业组团运行调度会,同时增强调度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的功能。主动沟通协调电力、统计等部门,关注工业用电与产值匹配系数变化,统计口径变化对工业指标的影响。加强对市级新增长点项目调度,分解、落实任务,实施年计划新增产值1000万元以上新增长点项目120项以上,新增产值100亿元;三是调动各级各部门积极性。制定、研究全市工业经济运行和企业技术改造考核奖励办法,并实现考核常态化,对各县(市、区)、产业组团工业增长率,技改项目开工、投产率,民企对接项目签约和投产率进行量化考核,从工业发展基金中拨出专项资金,兑现奖励。同时,专项考核奖励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整合、调动市直各部门力量,共同推动工业发展,对服务工业发展、服务工业企业成效突出的市直部门由市政府给予表彰奖励。
    (二)持续推进绿色工业发展
    一是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坚持用绿色发展的理念、绿色发展的途径,用高新技术、信息技术以及循环经济技术,改造提升传统重点产业。抓好太阳电缆、欧浦登光电、南孚电池等13个绿色工业示范企业以及闽北经济开发区、圣农食品产业园区、武夷山生态创意产业园等三个绿色示范园区的建设,积极推进闽北经济开发区创建全国绿色工业示范园区和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作。建立健全绿色工业标准和指标体系,实施一批绿色工业示范项目,尽快形成绿色发展示范效应。规划、组织、实施机电制造产业超千亿产值行动计划,分解、落实年度目标,组织实施太阳电缆异地搬迁技改、长河锂电池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并在政策、资金、要素保障上倾斜扶持,促进产业加快形成规模;二是大力发展绿色新兴产业。重点支持绿色食品、生物工程(包括生物医药、生物化工)、保健品、机电制造、软件创意、工艺美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积极对接国家、省上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争取国家、省上更大支持。根据省经贸委要求,认真做好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申报、认定工作,力争在现有基础上, 再认定一批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三是推进产业集中集聚。创新市本级三大组团建设、管理、运行体制机制,形成园区管委会、当地政府、市土地总公司、市属国有集团分工负责、统一运作的格局。按照市政府“六个一”工程建设目标,积极支持顺昌工业园申报省级工业园区,其他省级工业园优化、提升工作,引导工业园区之间按照产业定位,提升产业规划,加强专业分工,积极发展“飞地工业”。推进专业化建设、特色化发展,每个县(市、区)确定一个重点建设的专业园区,每个专业园区明确“1+2”(一个主导产业、两个辅助产业)或“2+1”(两个主导产业、一个辅助产业)产业模式。重点推进建阳新能源产业园区(蓄电池系列产品)、邵武金塘精细化工园(氟化工深加工)、光泽和顺圣农产业园、建瓯笋竹城、荣华山新型轻纺工业园,武夷新区生物产业园、光电产业园、机械装备制造园等专业园建设。四是继续抓好节能降耗工作。进一步优化工业发展指标考核体系,提高绿色发展、低碳节能等要素的考核权重,强化节能工作硬约束,健全节能工作体制机制;推进市、县(市、区)两级节能工作机构建设,在机构、人员、经费上重点保障,支持开展能源监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核等工作;开展重点用能企业节能低碳行动,每个行业选择3-5家重点用能企业高标准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工作,持续推进重点用能行业能效水平对标达标,积极引导企业选定标杆,制定可行的指标改进方案和实施进度计划;组织实施一批重点节能技术改造、循环经济、园区煤改气等项目,对其中节能效果和示范效应明显的项目给予资金扶持;落实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加强政策引导力度,利用市场倒逼机制,推进以升级淘汰落后,确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2013年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五是继续深化品牌创新带动。积极拓展品牌战略的内涵和深度,重点转向支持品牌产品提升档次,增加产能、拓展市场,增强市场竞争力,支持企业争创国家级品牌。支持企业建设技术创新平台,力争新认定省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和5个。通过“6.18”项目成果交易会等对接平台实施一批“产学研”联合开发项目,进一步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技术合作,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解决产业发展关键技术、共性技术。
    (三)积极推进企业技术改造
    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对技改项目财政支持力度,市工业发展基金设立市技术改造专项基金,对重点技改项目给予前期经费补助,贷款贴息、技术设备投资补助,此外,在用地、融资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并优先向国家、省上推荐、申报项目资金补助。重点支持优势企业、潜力企业通过增资扩产、技术改造,上规模、上档次,成为新的领军企业,力争新增产值超5亿元企业5家。对太阳电缆异地改造等对产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项目,派驻服务组重点服务,加快推进;二是实施一批重点技改项目。市、县(市、区)两级要对现有规模工业企业技改项目进行系统调查摸底,策划、梳理一批今年可望开工建设或竣工投产的技改项目并尽快付诸实施,并积极帮助企业引进技术、资金合作伙伴,提升项目整体水平。完善省市县技改项目储备机制,每个县(市、区)至少要有3个技改储备项目纳入省万亿技改项目库。2013年力争实施5000万元以上重点在建技改项目150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0亿元,力争200亿元,竣工投产50项;三是建立技改工作考核奖励机制。加强技术改造工作督查、考核,并作为县(市、区)、产业组团绩效管理考核的依据之一。建立技术改造项目工作考核奖励机制,每季度对各县(市、区)、三大组团新开工技改项目、新投产技改项目、项目投资额以及项目投入产出比(产值贡献率、税收贡献率)进行量化考核,年终总评,对成效显著的给予奖励。
    (四)突出项目策划对接
    一是策划一批项目。围绕打造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实施产值超千亿食品、机电制造产业和产值超五百亿生物、新型轻纺产业行动方案,策划一批重量级产业龙头项目、专业园区项目以及产业链填平补齐、延伸项目对外招商。要着力提升项目策划的水平,立足闽北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策划一批针对性强、对外招商成功率高的大项目。要把项目策划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县(市、区)、产业组团、市直部门和大中型企业。此外,积极动员行业协会、科研院所、中介机构参与项目策划工作;二是升级一批项目。要对目前已签约项目进行系统梳理,逐项分析、研究,协调、落实项目具体问题,重点保障项目开工前用地、用电、用水等基本要素,及时协调开工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协议(意向)项目升级为合同项目,合同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开工项目尽快建成投产,投产项目尽快达产。要把五亿元以上签约项目作为重点,实行领导挂项、挂点,重点跟踪、重点服务、重点推进。持续推进民企项目开工建设,确保2011、2012年民企对接合同项目开工率达90%,2013年新对接民企合同项目开工率达50%以上;三是签约一批项目。要在对接国内民企500强、国内行业龙头企业上力争取得重大突破。结合组织参加省上“7.18”第三届民企项目洽谈会,重点突出在江浙沪粤等经济发达地区的招商引资,在上述地区争取各举办一场小分队招商推介活动。要突出专业招商,结合实施机电制造产业产值超千亿行动方案,争取今年4月或5月,举办机电制造产业专业招商会。确保2013年新签约工业项目总投资额800亿元,力争达到xx亿元;四是强化区域经济协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促进山海协作八条措施,推动、深化沿海发达地区与我市各县(市、区)共建产业转移园工作,促进沿海地区产业向我市转移。继续加强与泉州市商洽、合作,争取武夷新区泉州与xx共建食品产业园工作取得实质性突破。发挥闽浙赣皖九方经济区、闽浙赣皖福州经济协作区、闽东北五市经济协作区等区域经济协作平台作用,持续深化区域产业、文化、环保等交流、合作,重点推进协作区产业、项目互补、合作。
    (五)积极支持地产品开拓市场
    一是支持名优产品拓市场上规模。加强与工商、质监等部门配合,共同建立xx市地产名优产品名录,并定期滚动更新。加强对省、市材料甲供、甲控政策的落实、督查,确保政策不择不扣落到实处。对列入市级名优产品名录的地产品优先推荐列入省、市级甲供、甲控材料名录,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级、省级品牌。研究、制定相关政策,积极支持、推动重点项目、市政工程、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政府采购项目以及公务接待活动采购、使用地产名优产品。积极促成在武夷新区建设中,打造闽北名优产品示范工程项目。支持行业协会牵头,组织同行业企业到国内外参展、办展,市政府给予摊位费和工作经费补助。在 “5·13”投洽会上,举办闽北名优地产品展销会,并按企业实际承担的展位费、公共布展费予以一定比例的补助;二是搭建市场营销平台。支持由行业协会牵头,成立同行业企业营销联盟,组织企业开展营销活动,积极支持企业利用省营销联盟的平台优势,拓展xx地产品的市场影响力。构建电子商务平台,引进国内外大型电子商务企业,搭建网络营销平台,支持闽北地产名优产品通过网络营销平台开拓市场。支持建瓯朝日科技等一批电子商务企业进一步发展,力争广东电子商务协会武夷新区电子商务平台项目尽快落地,松溪亚达电子商务项目取得实质性突破。
    (六)进一步优化工业发展环境
    一是强化金融支持。搭建政银企互动、合作平台,研究、制定xx市银行业金融机构金融支持工业企业考核办法,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工业信贷投入,提高中长期贷款投放比例,创新金融品种,优化金融服务,市政府根据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成效给予奖励。每季度由市、县(市、区)两级分别举办一场政府、银行、担保机构、小贷公司共同参加的银企供需对接会以及金融产品推介会,引导金融资源向潜力企业、重点项目倾斜。支持工业企业直接融资,推动发行企业融资债券、中小企业集合融资债券,2013年完成首批中小企业集合债发行,启动第二批发行工作。坚持在规范的基础上,促进融资性担保机构、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健康发展,力争小额贷款公司实现县级全覆盖。着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建立“助保贷”工作联系会议制度,设立风险补偿金,积极开展针对小微企业的助保贷业务;二是是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健全市轻纺、化工(医药)、机电、冶金等行业协会,依托协会开展技术交流、岗位培训、参展办展、项目策划、产业规划等服务产业发展、中小企业发展的活动。依托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搭建与国家、省上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有效链接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采取省上补一点,市里配套一点的办法,完善软硬件设施,设立中小企业服务大厅和网上服务平台,争取银行业金融机构、担保公司、小贷公司和会计、审计、律师事务所入驻,为中小企业提供项目策划、申报,政策咨询,代理项目审批,代理专利、商标认定申报等政府职能服务以及融资、财务、法律、电子商务等方面服务;三是狠抓安全生产保障工作。强化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推进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全面完成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任务,确保年度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数、伤亡人数控制在年度控制数内,为工矿商贸业发展提供安全保障;四是着力提升服务效能。建立服务企业、服务基层的绩效考核和奖惩机制,继续实行委领导、科室挂点县(市、区)、产业、企业制度,科室、个人服务企业成效作为年终评选先进科室、先进个人的重要依据。落实市委、市政府2013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和重点项目建设,将涉及我委的工作分解落实到各分管领导和责任科室,完成情况与绩效挂钩;继续深化审核审批制度改革,严格一个窗口收出件,一次性告知和限时办结制。进一步下放权限、简化流程、提高效能;积极履行市减负办职能,贯彻落实省政府促进工贸经济稳定增长关于减轻企业负担政策,协同有关部门开展减负专项检查行动;继续开展送政策进企业活动,积极宣传贯彻国家、省上稳定工贸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举办政策巡回培训班,指导企业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
    (七)积极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是推进一批商贸大项目落地建设。围绕提升城市品位,推动商贸流通业现代化,着眼迎接高铁时代来临,重点实施市委、市政府“六个一”工程,推进每个县(市)建设一个商贸综合体和一条美食街,新建和续建xx水产批发市场等10个大中型批发市场,新建和续建武夷新区物流园区等12个物流项目,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二是积极抓好民生工程建设。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项目,强化项目检查、落实,确保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完善“菜篮子”工程考核奖励办法,积极推进省市级副食品基地建设,新增省级副食品基地2-3个,市级副食品基地10个。加快新建和改造集贸市场步伐,进一步改善群众购物环境,改造集贸市场5个。积极拓展家政服务就业,培训家政服务人员950名;三是加强市场监测与应急保障。进一步加强对各类监测企业的管理,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对现有各类监测企业进行全面排查,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突发性市场异常波动问题。进一步加强应急保障能力建设,满足应急时期群众的需要。加强对省、市级副食品调控基地和应急保障企业的监管,协同开展整规工作,并积极开展各个专项整规,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有序运行。加强商务综合执法,维护正常市场秩序。协助有关部门做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四是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认真履行市食安办牵头、组织、协调职责,制定年度工作方案、责任书、绩效考核办法、抽检计划、督查方案以及宣传工作计划等,对全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进行总体部署。进一步加强种养、加工、流通、餐饮等各环节监管,针对食品领域“违禁超限”和“假冒伪劣”等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强化农村基层监管队伍、办事机构、联动执法等监管体系建设,加强对我市重点行业和主要品种的风险监测工作,进一步推进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充分发挥食品安全特邀监督员督促检查和建言献策的作用,扎实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培训工作,不断提升食品安全工作水平。
    (八)扎实推进经贸机关自身建设
    着力推进五型(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高效型、廉洁型)机关创建,进一步推进机关思想、作风、组织、党建、队伍、廉政建设,培养、锻炼和造就一批高素质、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为推进我市工贸经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坚强保障。一是进一步扎实工作作风。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和省委、市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有关规定,在提升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效率、效能上持续着力,做到诚心服务、微笑服务、阳光服务、廉洁服务。坚持沉到一线、靠前服务、倡导“马上就办”。坚持以党的建设带动作风建设,继续开展机关党建“三级联创”活动和创建先进基层党支部活动和窗口单位 “三亮”、“三比”、“三评”活动。继续强化机关效能建设,开展治理“庸懒散”专项治理,完善科室效能值班检查和效能告诫制度,严肃效能纪律。加强对年轻干部的培养使用,对优秀干部要大胆压担子、委以重任,加快其成熟成长;二是进一步推进制度建设。要通过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鼓励经贸干部主动投身、参与项目策划、招商引资、产业规划、重点项目建设等中心工作,对成效突出的,给予奖励,优先提拔、推荐。积极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梳理经贸委行政职权和行政自由裁量权,明晰行政职权运行、审核审批事项、行政处罚、行政复议等权力运行流程。进一步完善机关财务、接待、会议、车辆、采购、信访、信息等内部管理制度,并汇编成册,机关干部人手一本,认真学习,同时要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和严肃性,委领导要带头遵守;三是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动反腐倡廉各项工作有效落实。健全完善经贸系统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严格遵守廉洁从政各项规定,明确工作重点,把党风廉政建设和推进惩防体系建设牵头、配合的工作任务,具体分解落实到各责任科室和直属单位。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推进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廉政风险防控,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和年度财务预算,认真落实“收支两条线”等规定。加强工商资金分配、使用监督检查,确保资金使用安全。严格遵守行政权力决策、执行、监督“阳光三权”制度,落实“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严格执行政府信息公开有关制度,切实做到凡是不涉密的事项全部对外公开,自觉接受群众、企业的监督。
 

推荐访问:工作计划 经信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