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工作总结 >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8篇)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8篇)

时间:2023-05-24 14:42:01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8篇),供大家参考。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8篇)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个人今后的总结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篇一

1、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___________。

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和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表达式:___________。

其常用的单位是__________、或__________。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内因(主要因素)

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2)外因(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一个条件)

3、理论解释——有效碰撞理论

(1)活化分子、活化能、有效碰撞

①活化分子: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

②活化能:如图

图中:e1为正反应的活化能,使用催化剂时的活化能为e3,反应热为e1-e2。(注:e2为逆反应的活化能)

③有效碰撞:活化分子之间能够引发化学反应的碰撞。

(2)活化分子、有效碰撞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考点2:化学平衡

1、化学平衡状态:一定条件(恒温、恒容或恒压)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3、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

考点3:化学平衡的移动

1、概念

可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的破坏、新化学平衡的建立,由原平衡状态向新化学平衡状态的转化过程,称为化学平衡的移动。

2、化学平衡移动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

(1)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v正=v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不发生平衡移动。

(3)v正

3、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4、“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①恒温、恒容条件

原平衡体系

体系总压强增大―→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

②恒温、恒压条件

原平衡体系

容器容积增大,各反应气体的分压减小―→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同倍数减小

5、勒夏特列原理

定义: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c、p或t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原理适用的范围:已达平衡的体系、所有的平衡状态(如溶解平衡、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和只限于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

勒夏特列原理中“减弱这种改变”的解释:外界条件改变使平衡发生移动的结果,是减弱对这种条件的改变,而不是抵消这种改变,也就是说:外界因素对平衡体系的影响占主要方面。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篇二

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差异来分离。

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方法 适用范围 主要仪器 注意点实例

固+液 蒸发 易溶固体与液体分开 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

①不断搅拌;
②最后用余热加热;
③液体不超过容积2/3 nacl(h2o)

固+固 结晶 溶解度差别大的溶质分开 nacl(nano3)

升华 能升华固体与不升华物分开 酒精灯 i2(nacl)

(1)固+液 过滤 易溶物与难溶物分开 漏斗、烧杯

①一角、二低、三碰;
②沉淀要洗涤;
③定量实验要“无损” nacl(caco3)

(2)液+液 萃取 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把溶质分离出来 分液漏斗

①先查漏;
②对萃取剂的要求;
③使漏斗内外大气相通;

④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从溴水中提取br2

(3) 分液 分离互不相溶液体 分液漏斗 乙酸乙酯与饱和na2co3溶液

(4)蒸馏 分离沸点不同混合溶液 蒸馏烧瓶、冷凝管、温度计、牛角管

①温度计水银球位于支管处;
②冷凝水从下口通入;
③加碎瓷片 乙醇和水、i2和ccl4

(5)渗析 分离胶体与混在其中的分子、离子 半透膜 更换蒸馏水 淀粉与nacl

(6)盐析 加入某些盐,使溶质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 烧杯 用固体盐或浓溶液 蛋白质溶液、硬脂酸钠和甘油

(7)气+气 洗气 易溶气与难溶气分开 洗气瓶 长进短出 co2(hcl)

液化 沸点不同气分开 u形管 常用冰水 no2(n2o4)

i、蒸发和结晶 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 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iii、分液和萃取 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
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并且溶剂易挥发。

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

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②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

iv、升华 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吸热后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利用某些物质具有升华的特性,将这种物质和其它受热不升华的物质分离开来,例如加热使碘升华,来分离i2和sio2的混合物。

2、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

对物质的分离可一般先用化学方法对物质进行处理,然后再根据混合物的特点用恰当的分离方法(见化学基本操作)进行分离。

用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时要注意:

①最好不引入新的杂质;

②不能损耗或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

③实验操作要简便,不能繁杂。用化学方法除去溶液中的杂质时,要使被分离的物质或离子尽可能除净,需要加入过量的分离试剂,在多步分离过程中,后加的试剂应能够把前面所加入的无关物质或离子除去。

对于无机物溶液常用下列方法进行分离和提纯:

(1)生成沉淀法 (2)生成气体法 (3)氧化还原法

(4)正盐和与酸式盐相互转化法 (5)利用物质的两性除去杂质 (6)离子交换法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篇三

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

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
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
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三、离子检验

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

cl-agno3、稀hno3产生白色沉淀cl-+ag+=agcl↓

so42-稀hcl、bacl2白色沉淀so42-+ba2+=baso4↓

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
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把含有6.02×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n=n/na

5、摩尔质量(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g/mol或g.。mol-1(3)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n=m/m)

六、气体摩尔体积

气体摩尔体积(v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2)单位:l/mol

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

3、标准状况下,vm=22.4l/mol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篇四

一、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1、 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

2、 基本程序:

第三步:用比较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

二、 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2==2na2o

2、 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点燃====na2o2

3、 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现象:①钠浮在水面上;
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
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
④伴有嗞嗞响声;
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

4、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5、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6、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7、 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naoh+nahco3=na2co3+h2o

8、 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

三、 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2、 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点燃===2fecl3

3、 制取漂白粉(氯气能通入石灰浆)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4、 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o+hcl

5、 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naclo+co2+h2o=nahco3+hclo

6、 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变质:ca(clo)2+co2+h2o=caco3↓+2hclo

四、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物理量关系

1、 物质的量n(mol)= n/n(a)

2、 物质的量n(mol)= m/m

3、 标准状况下气体物质的量n(mol)= v/v(m)

4、 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n(mol)=cv

五、 胶体:

1、 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2、 胶体性质:

① 丁达尔现象

② 聚沉

③ 电泳

④ 布朗运动

3、 胶体提纯:渗析

六、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 定义:①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
②性质:能否导电;
③物质类别:化合物。

2、 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大多数盐;
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等。

3、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① 写:写出化学方程式

② 拆:将易溶、易电离的物质改写成离子形式,其它以化学式形式出现。

下列情况不拆:难溶物质、难电离物质(弱酸、弱碱、水等)、氧化物、hco3-等。

③ 删:将反应前后没有变化的离子符号删去。

④ 查:检查元素是否守恒、电荷是否守恒。

4、 离子反应、离子共存问题:下列离子不能共存在同一溶液中:

① 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如ba2+与so42-;ag+与cl-等

② 生成气体或易挥发物质:如h+与co32-、hco3-、so32-、s2-等;
oh-与nh4+等。

③ 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弱电解质)

④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mno4-与i-;h+、no3-与fe2+等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篇五

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

电能

(电力)火电(火力发电)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缺点:环境污染、低效。

原电池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优点:清洁、高效。

2、原电池原理(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1)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

(2)电解质溶液

(3)闭合回路

(4)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

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
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6)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i)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

①写出总反应方程式。

②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③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篇六

1、物质的组成

从宏观的角度看,物质由元素组成;
从微观的角度看,原子,分子,离子等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物质组成的判断依据有:

(1)根据有无固定的组成或有无固定的熔沸点可判断该物质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其中:油脂,高分子化合物,玻璃态物质及含有同种元素的不同同素异形体的物质均属于混合物。

(2)对于化合物可根据晶体类型判断:离子晶体是由阴阳离子构成的;
分子晶体是由分子构成的;
原子晶体是由原子构成的。

(3)对于单质也可根据晶体类型判断:金属单质是由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的;
原子晶体,分子晶体分别由原子,分子构成。

2、物质的分类

(1)分类是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基本方法之一,物质分类的依据有多种,同一种物质可能分别属于不同的物质类别。

(2)物质的分类依据不同,可以有多种分类方法,特别是氧化物的分类是物质分类的难点,要掌握此类知识,关键是明确其分类方法。

氧化物的分类比较复杂,判断氧化物所属类别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cro3是酸性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和no2等。

②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na2o2为过氧化物(又称为盐型氧化物),pb3o4和fe3o4为混合型氧化物(一种复杂氧化物),al2o3和zno为两性氧化物,mn2o7为酸性氧化物。

③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如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篇七

1、概念

可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的破坏、新化学平衡的建立,由原平衡状态向新化学平衡状态的转化过程,称为化学平衡的移动。

2、化学平衡移动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

(1)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v正=v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不发生平衡移动。

(3)v正

3、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4、“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①恒温、恒容条件

原平衡体系

体系总压强增大―→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

②恒温、恒压条件

原平衡体系

容器容积增大,各反应气体的分压减小―→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同倍数减小

5、勒夏特列原理

定义: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c、p或t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原理适用的范围:已达平衡的体系、所有的平衡状态(如溶解平衡、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和只限于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

勒夏特列原理中“减弱这种改变”的解释:外界条件改变使平衡发生移动的结果,是减弱对这种条件的改变,而不是抵消这种改变,也就是说:外界因素对平衡体系的影响占主要方面。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篇八

(一)钠的反应

1、钠跟氧气常温下一般认为生成氧化钠,加热(或点燃)生成过氧化钠。(钠的保存)

2、钠跟硫研磨能剧烈反应,甚至爆炸

3、钠跟水反应(现象?)

4、钠跟硫酸铜溶液反应(现象?)

5、钠跟乙醇反应(与跟水的反应比较?)

(有机物中的醇羟基、酚羟基、羧基都跟钠反应生成氢气,但剧烈程度不同。)

(二)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1、都是固态物,颜色不同。氧化钠是白色,过氧化钠是淡黄色;

2、氧化钠是典型的碱性氧化物,跟酸、酸性氧化物、水反应都符合碱性氧化物的通性;

3、过氧化钠不属于碱性氧化物。(电子式?阴阳离子个数比?)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用作供氧剂):※作呼吸面具上述两个反应均存

在过氧化钠有漂白作用(强氧化性)

(三)氢氧化钠的性质

1、白色固体,易潮解,溶解放热,强腐蚀性(使用中注意安全、称量时应注意?)

2、强碱,具有碱的通性:跟酸中和;
跟酸性氧化物反应;
跟某些盐反应生成沉淀;
跟铵盐反应生成氨气

(实验中制取氨气用消石灰)

3、氢氧化钠跟两性氧化物(al2o3)反应;
跟两性氢氧化物[al(oh)3]反应

4、氢氧化钠与金属铝反应生成氢气和偏铝酸钠。

5、腐蚀玻璃、陶瓷等硅酸盐制品,特别是熔融态的氢氧化钠强腐蚀性。(保存中注意避免在有玻璃塞、玻璃活塞的容器中时间过长;
熔化氢氧化钠的容器选择等)

7、氢氧化钠跟氯气等非金属单质反应(用naoh溶液吸收残余氯气);
实验室制得的溴苯有红褐色(溶有溴单质),可用氢氧化钠除去。

8、氢氧化钠跟苯酚(酚羟基)反应(用于苯酚与苯等有机物的分离)(醇羟基没有酸性,不与氢氧化钠反应)

9、酯的碱性水解;
油脂的皂化反应(制肥皂)

根据生成沉淀的现象作判断几例:

①、加氢氧化钠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氢氧化钠沉淀不消失—可能是镁盐

②、加氢氧化钠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白色沉淀逐渐消失—常见为铝盐

③、加氢氧化钠生成白色沉淀,沉淀迅速变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亚铁盐

④、加盐酸(或硫酸)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沉淀逐渐消失—偏铝酸钠

⑤、加盐酸,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沉淀不消失—可能是硝酸银或硅酸钠或苯酚钠

⑥、加氨水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银(或黑褐色沉淀—氧化银)继续加,沉淀消失—硝酸银(制银氨溶液)

⑦、加氢氧化钠生成红褐色沉淀—铁盐;
生成蓝色沉淀—铜盐

⑧、石灰水中通入气体,能生成沉淀,继续通时沉淀逐渐消失,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

⑨、通二氧化碳能生成白色沉淀,继续通,沉淀能逐渐消失的溶液:石灰水,漂白粉溶液,氢氧化钡溶液;
继续通二氧化碳时沉淀不消失的有硅酸钠溶液,苯酚钠溶液,饱和碳酸钠溶液。

(四)、既跟酸反应又跟碱反应的物质小结

1、金属铝

2、两性氧化物(氧化铝)

3、两性氢氧化物(氢氧化铝)

4、弱酸的酸式盐(如nahco3)

5、弱酸弱碱盐(如(nh4)2s;nh4hco3等)

6、氨基酸、蛋白质

推荐访问:知识点 高一化学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8篇) 2022年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8篇) 2022年高一化学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