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工作总结 > 2023左公柳说课稿集锦9篇【优秀范文】

2023左公柳说课稿集锦9篇【优秀范文】

时间:2024-04-27 08:20:03 浏览次数:

左公柳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左公柳》记叙了作者在游览参观玉门关途中听到导游所讲述的左宗棠的爱国事迹。全篇按照“总起引入一具体分述一总结抒情”的思路行文,在写作上有以下几个明显特点。1、题目一语双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左公柳说课稿集锦9篇,供大家参考。

左公柳说课稿集锦9篇

左公柳说课稿 第1篇

一、说教材

《左公柳》记叙了作者在游览参观玉门关途中听到导游所讲述的左宗棠的爱国事迹。全篇按照“总起引入一具体分述一总结抒情”的思路行文,在写作上有以下几个明显特点。

1、题目一语双关。“左公柳”既指生长在千里戈壁滩上的大柳树,更指为保卫新疆、建设新疆,作出巨大贡献的左宗棠。

2、以“柳”贯穿整篇文章各部分,咏柳喻人。

3、课文夹叙夹议,既有对柳树的细致描写,也有对柳树的赞美;
,既有左宗堂誓死抗敌的经过,也有对左宗堂英勇无畏精神的颂扬。

4、记叙有详有略。课文详细记叙了左宗棠收复新疆失地的经过,略写了建设新疆的过程。

基于课文的这些显著特点,我把本科的教学目标定为:

1、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领悟课文的几种表达方法,体会左宗棠的爱国之情。

二、说教法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现代课堂倡导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摸索的主体意识,教师作为主导者,要科学地组织双边活动。本课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左中棠这个人物个性鲜明,感情强烈诚挚,根据这篇课文的特色,教学时宜采用读悟式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读读——划划,读读——悟悟,读读——写写"的方式,在读中领会,在读中质疑,在读中升华感情。

三、说学法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的一项根本任务。新课标中还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动,不应以教师的剖析来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自动积极的思维和情绪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绪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要珍视学生奇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基于以上两点,在本课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主要运用以下两种学习方法:

一是自读自悟,交换讨论,合作学习。

二是抓重点词句,悟文章写法,品思想感情。

四、说教学流程:

“疑学导练”四步导学是我校“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也是被实践证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模式,在本课教学中,我按照这一模式设计了本课的教学。

第一步:疑:创设情景,质疑激趣。

上课一开始,我以课件辅助介绍左宗棠:他曾豪言: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他是清朝一代名官,为收复新疆、建设新疆发展名族工业等方面立下赫赫功勋的民族英雄,再出示左公柳的图片:这是一株普通的柳树,然尔它却承载着一种精神,承载着一段永恒的历史,它改变了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沙漠荒凉,他们之间有什么关联呢?让学生对两个完全没有关联的事物进行联想,并把这个问题带入到下面的自学中去,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学:学法指导,自主感悟。

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教师教出来的,不是教师问出来、讲出来的,而是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自己的阅读实践中获得的,在学生求知欲望得到膨胀之时,我及时出示本课的自学提示:

①画出描写左公柳的句子,想一想它与左宗棠之间有什么关联。

②画一画,读一读课文中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段落,并做好批注。

此环节,学生带着自学思考的内容,自主学习,通过自读自悟、小组合作来与文本对话。

第三步,导:以读定教,以导促读。

在学生充分自学之后,我要及时和学生一道归纳出作者对柳树的描写、赞美和对左宗棠爱国壮举的记叙。尤其是引导学生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三件典型事例:主动请缨、抬棺出征、植树造林。让学生交流对划出的重点词句的理解,指导学生把小标题和对句子的理解写在课本,让学生初步掌握眉批和旁批的方法,最后点拨课文为什么以左公柳为题?让学生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知道怎样通过咏柳来喻“左公”的。真正达到语文教学以读促写的工具性目的。

第四步,练:内化能力,练习巩固。

运用语言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是新课程规定的语文教学的本质。左公柳这篇课文的写作特色很鲜明,以物喻人、抓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的品质,为此在本篇课文的末尾,我安排了小练笔,写一个小片断:写一个你最熟悉的人,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征。使语文教学的工具性训练真正落实在课堂教学环节之中。

五 、说板书设计:

左公柳

借物 喻人

左宗棠

抓典型事例

左公柳说课稿 第2篇

一、说教材

《左公柳》是语文出版社第十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课文主题是“赤子情怀”,讲述的是一系列爱国者的英雄事迹,这篇课文通过对沙漠中左公柳富有感情色彩的描述和讲解,向我们生动介绍了一位100多年前为祖国领土完整,不顾年老体衰,毅然主动请缨,千里抬棺赴敌的英雄形象,表现出左宗棠热爱祖国,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壮志豪情。

二、说学情

这是一篇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范文,文本所涉及的历史背景,人物经历,学生平时接触较少,教学本课时,要结合有关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文本,了解事件的历史背景,了解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体会他在收复新疆失地和建设西北边疆中表现出的满腔爱国热忱,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熏陶。

另外,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语言文字已有了一定理解,逐步培养学生通过抓关键词来引导他们关注语言,感知、领悟文本的内容、内涵和在语言表达上的方法及奥妙,以切实提高他们的语言感受、理解和表现的能力。

三、说目标

教学目标:

1、了解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体会他在收复新疆失地和建设西北边疆中表现出的满腔爱国热忱,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本文借物写人、抓典型事例写人的表达方式。

根据目标定位,结合本单元的编写意图,我将“理解重点词句,体会思想感情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教学重点,将“借物写人、抓典型事例写人的表达方式”作为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情感是阅读的灵魂,凝聚着作者生命的情致的作品,需要读者主体用心去品味,只有情感的积极投注才能映射出它璀璨的光芒,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与文本对话”。“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刻性。”这是列宁在人们认识世界方面所做的精辟论述,可谓一针见血。

为此,本课教学我将以读为本,引导学生自读悟情、激情美读,以“情”为线索,以“读”为抓手,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对话升华中,抓重点文句,品重点文段,充分感受左宗棠满腔的爱国热忱。

五、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情感。

我利用课前播放新疆民歌,再配以独具特色的新疆风景图画,以此激发学生对新疆的热爱与向往,奠定本堂课的情感基础。接着激情导入:刚才歌中所歌唱的是我国的哪个地区呢?正像歌中唱的那样,我们新疆是个好地方,风吹草地现牛羊,葡萄瓜果甜又香。可是在19世纪60至70年代的时候,美丽富饶的新疆曾一度被外国侵占。那么我们是怎样收回新疆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曲正气之歌,看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这样的设计意在让学生的情感迅速走进情境,在情境中受到感染,从而为下文的学习奠定基础。然后转入新课,板书课题,让学生读题质疑。学生也许会问“课文究竟是写柳呢还是写人?写左宗棠为什么要以左公柳为题呢?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我这里利用课题质疑,让学生主动思考与课题相关的问题,这也正是学生所要了解的相关内容,学生在读课文时,才能更有目的地去思考。

(二)自主阅读,触摸情感

1、先让学生带着刚才的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把自己的体会写在书上。

2、接着让学生说说左宗棠的什么精神最让你感动,从而让学生触摸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只要学生言之有理,言之有悟,都给予肯定和认可。

(三)深入研读,品悟情感力排众议,主动请缨

1、当时,台湾被日本人占领,海防也出现问题。由于国力有限,大臣们认为国库空虚,根本没钱打这场仗,清廷内部爆发“海防”、“塞防”之争。李鸿章等认为两者“力难兼顾”,主张放弃塞防。他们还认为新疆是千里荒漠,贫瘠之地,同时,新疆路途遥远,运输艰难。这段历史久远,学生了解较少,理解起来较困难,我利用出示地图,为学生进行讲解,接着让学生默读第六段,结合查找的资料,采用小组交流来学习大臣们有哪些偏颇的认识,他们为什么主动放弃新疆。

2、听到大臣们这么多偏颇的认识,主张放弃新疆,你的心情怎样。面对这么多偏颇的认识,左宗棠又是怎么做的呢。(板书:力排众议)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力排众议”和“拱手相让”,深度追问他是怎样力排众议,拱手相让的有什么,还有什么,激发学生充分想象:(我们拱手相让的是160多万平方公里的疆域,千辛万苦建立的基业,丰富的粮产和矿藏,聚宝之盆。新疆是我国西北门户,这里不仅军事地位重要,而且物产丰富,还是连接欧亚的通道。)

以上设计我们看到了左宗棠高瞻远瞩,让我们想象当时面对群臣的叫嚣,他挺身而出,毫无惧色,大义凛然力排众议的场面.借此深化学生的读,通过读来展现左宗棠铁骨铮铮的风采。采用不同形式的个别读、师引读、齐读指导学生读出左宗棠的坚决、果断和满腔的"爱国热情。

3、69岁高龄的左宗棠身体非常虚弱,经常咳血。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不但发出了力排众议的豪言,还作出了怎样的壮举?(板书主动请缨)(齐读第七自然段。)是什么力量支持着他“力排众议,主动请缨”?意在让学生感悟他满腔的爱国热忱和保卫祖国的决心。(板书:爱国)借此让学生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知道作者是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来表现左宗棠这些品质的至此。学生已明确了左宗棠力排众议主动请缨的爱国事迹。教师适时点拨学生写人的时候,要选取典型事例来写,写时要注意有详有略。

4、左宗棠收复新疆用了两年时间,这两年中有血雨腥风的战斗,有和敌人巧妙的周旋,还有与沙漠恶劣环境的抗争。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没有写这些,却偏偏选取了抬棺出征这个材料。学生的情感与语文学习相伴相生,我利用出示抬棺出征画面,再配以震撼人心的音乐,引导学生伴乐自由朗读这一部分,把最能打动自己的词句画出来,在书上做出简单的批注。这样感性认识的丰富,带领学生进入了情境,学生的朗读也就有了打动人心的力量。

随机出示重点句子:“然而这个刚毅坚韧的湖南老人,面对兵马疲惫、粮饷匮乏、运输艰难等困难重重,仍信心百倍。他肩负着国人的重托,胸中燃烧着正义的烈火,率领六万湖湘子弟兵,悄然离京,马不停蹄地赶往千里之外风尘滚滚的战场。

临出时,左宗棠便郑重地吩咐部下,如果他在收复新疆失地的征战中死去,就用这口棺材收敛他的尸体。”接着引导学生向左宗棠提问。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你面对重重困难,还这样信心百倍呢?你为什么要抬着棺材上前线?然后采用角色换位的方式让学生说说左宗棠是怎么想的。这样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在重重困难与抬棺出征的对比矛盾中,体会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不赶走侵略者决不还朝的决心。

教师激情导读:是啊,从你们的发言中,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一个年愈七旬的老人那颗剧烈跳动的爱国心,那份赤子情,那种为了正义、祖国领土统一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面对左宗棠视死如归的决心,在场的官兵会怎么想?面对强敌,他们又会怎么做?以此激发学生的说,深化学生的读。

植树造林,建设新疆引导学生认识到:左宗棠凭着满腔的爱国热忱,收复了新疆失地,而且,他凭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为新疆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好事。种树是左公建设新疆中最典型的事例。引读13自然段,本段采用以读代讲的形式来学习。

然后补充资料:他的朋友杨昌浚到西北为他筹备军务时本以为会看到王之涣《凉州词》中描绘的景象“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出,学生齐读),没想到看到的却是片片树林,写出了:“新栽柳树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的诗句。(出,学生齐读)

从左宗棠力排众议,主动请缨;
抬棺出征,收复新疆;
植树造林,建设新疆的壮举中,从几万将士与侵略者的战斗中,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了他们的爱国情、赤子心。

(四)解题,升化情感

此时,在孩子们感受到了左宗棠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后,再来理解作者已经把柳树看作了爱国将士,看到这柳树,就仿佛感受到了像左宗棠一样的爱国将士们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所以说它是精神之树。因此对它产生了景仰之情。让孩子知道此时的“左公柳”不仅仅是那棵生长在千里戈壁滩上的大柳树,更指为保卫新疆和建设新疆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左宗棠。

(五)布置作业,延续情感

(1)左公虽去,道柳尚在。这柳树承载而且延续了左公及爱国将士们的精神气节。作者借左公柳突出人的品质。接着让学生谈谈本堂课的收获,可以是写作方法的学习,也可以是人物精神的学习

(2)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深受感动的段落。

阅读有关左宗棠的历史故事,进一步了解清代名将左宗棠的事迹,以此受到熏陶和教育,延续学生的爱国热情。

激情升华,孩子们现在国家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策略,新疆就属于其中一个重要的省份,国家制定了大量政策,措施发展新疆,建设新疆,在这里让我们共同祝愿新疆的明天更美好!

以上的教学设计,主要是为了做到师生在融入文本,引发共鸣中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和教育,从而生成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

板书设计:

左公柳

左宗棠

力排众议 主动请缨 典型事例

抬棺出征 收复新疆 语言神态

植树造林 建设新疆

左公柳说课稿 第3篇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同行: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出版社s版第八册教材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左公柳》。下面我将从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课后反思四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单元课文主题是“赤子情怀”,讲述的是一系列爱国者的英雄事迹,《左公柳》这篇课文是这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课文通过对沙漠中左公柳富有感情色彩的描述和讲解,向我们生动介绍了一位100多年前为祖国领土完整,不顾年老体衰,毅然主动请缨,千里抬棺赴敌的英雄形象,表现出左宗棠爱祖国,爱新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壮志豪情。本文课后练习分别是读文并选择喜欢的片段背一背;
看看左宗棠做了哪些事情;
读一些句子,体会句中带点的词语在表达文章思想感情中的作用;
词语记忆。不难看出,文本中阅读的基调偏于情感,语言文字的内容偏少,教学时如果仅从情感这条线索出发,学生仅通过朗读,就可以知道文本所要表达的感情色彩。如果仅仅限于此,学生能学到什么?语文的工具性如何体现,文本的解读如空中浮云,有形无物。另外,文本所涉及的历史背景,人物经历,学生平时接触较少,由于历史人物的两面性可供呈现的资料相对较少。这就为学生了解文本,了解事件的历史背景,了解并理解人物的言与行增加了难度。

细研文本,在教学中我力图体现读者、文本中的不同人物情感的互动,在“读——品——议”中理解文本、理解人物,领悟情感。根据教材编写意图,结合五年级学生认知、思维、情感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

1、理解文章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重点词句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和本文借物写人、抓典型事例写人的表达方式。

3、理解课文内容,从左宗棠感人的爱国事迹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以生本教育理念“一切相信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指导,以生为本,根据五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了课前搜集资料,根据《导学案》质疑问难,自主探究等方法,在学生学会了这篇课文所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外,确立小课题“你认为左宗棠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还能收集一些借物喻人的文章吗?”并围绕这个小课题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的交流与学习,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真正做到“小立课题,大做功夫”。

三、 说学法。

1、在阅读中,听、说、读、想贯穿全文始终。

2、以学生自读为主,学会划出重要或喜欢的句子加以品析交流,教师适当点拨,学习方式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3、在学文中发现问题,并在小组合作中探究解决问题,然后全班讨论还有不能解决的问题。

4、通过课外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说教学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检查前置性作业(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与探究——拓展延伸与习作。

一、检查前置性作业(自主学习)

1、检查前置性作业了解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和新词情况,积累像楚楚动人(aabc)、不屈不挠(abac)普普通通(aabb)等成语。

2、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了解学生对本课相关资料的收集情况,为学习课文奠定基础。(前置性作业的布置与完成激发了学生迫切想学习这一课的兴趣。)

3、针对课题质疑 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由于文章题目发人深省,所以在学生上台展示完自己收集的资料后我就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质疑提问:针对课题你能提出什么有价值性的问题?这时学生可能会提出:这篇课文写的是谁?是左公柳还是左宗棠?写左宗棠为什么题目是左公柳?课文一共写了左宗棠几件事?作者为什么借左公柳抒发自己的感情?左公柳与左宗棠和爱国将士们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这是一篇写人还是写物的文章?

二、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与探究

(由于学生课前进行了自主学习,这就为理解和探究作好了铺垫,确定好了这节课学习课文的基本问题后,再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与探究,这样使探究确定了方向。)

品左公柳

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左公柳外形美:抓住 “高大茁壮、身姿挺拔、刚劲有力、宛如帷幄”这些词语来感悟;
左公柳的神态美:抓住 “刚强、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这些词语来领悟;
左公柳的精神美:抓住 “普普通通、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精神之树”这些词语来品味。认识到左公柳是一棵高大茁壮、身姿挺拔、刚强、生命力顽强的柳树。

再引导深入学习;
把写柳树的几个句子连起来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先写树的外形、再赞美树的品质、接着再赞美具有不屈不挠、坚韧顽强品质的人) 最后教师点拨:这几个句子,随文逐步出现,让我们对柳树的认识得以加深、升华。这既是写物,更是颂人,这就是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板书:借物喻人

品左宗棠

先引导学生了解课文讲述了左宗棠哪些方面的事迹?一共写了他几件事?请学生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来,动笔写一写。并请三个学生上台板书(第一件事:力排众议 主动请缨 第二件事:抬棺出征 收复新疆 第三件事:植树造林 建设新疆)

再让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即抓住对左宗棠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活动的描写的句子加以品析与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最后让学生来评价左宗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学生交流中随机板书“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精神之树”。从左宗棠感人的爱国事迹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三、拓展延伸与习作

1、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借物喻人的文章,使学生学会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来写人的表达方式。

2、选几个典型事例,写一篇借物喻人的片段或作文。指导学生抓住人物形象、人物特点、细节描写等进行写作。

3、进行习作的点评。

四、说反思

1、在“一切相信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理念的指引下教师在课堂上“不见自我”,适时点拨,引导学生从重点词句、修辞手法、改句式等方面学习,教学生自己学会学习 ,主动参与学习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他律”为“自律”,从而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激发了学生的灵性。

2、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每个孩子都能自由、大胆地参与交流,表达自己不同的见解,逐渐学会了与人交往、与人沟通。当我也加入他们的讨论时,他们变得更踊跃,并且乐于从文本中发现问题,并提出来考考其他同学,促使其他同学去研读课本,再次主动积极地与文本对话,与同学对话,与教师对话。在这多重对话中,学生的疑问冰释了,思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学生变得爱阅读了,对习作也没以前那么胆怯了。语言思维能力得以锻炼整个课堂完全是生命的课堂!是充满阳光的课堂!

3、这节课做到了“小立课程,大作功夫。”增加了课堂的容量。

左公柳说课稿 第4篇

一、说教材

《左公柳》记叙了作者在游览参观玉门关途中听到导游所讲述的左宗棠的爱国事迹。全篇按照“总起引入一具体分述一总结抒情”的思路行文,在写作上有以下几个明显特点。

1、题目一语双关。“左公柳”既指生长在千里戈壁滩上的大柳树,更指为保卫新疆、建设新疆,作出巨大贡献的左宗棠。

2、以“柳”贯穿整篇文章各部分,咏柳喻人。

3、课文夹叙夹议,既有对柳树的细致描写,也有对柳树的赞美;
,既有左宗堂誓死抗敌的经过,也有对左宗堂英勇无畏精神的颂扬。

4、记叙有详有略。课文详细记叙了左宗棠收复新疆失地的经过,略写了建设新疆的过程。

基于课文的这些显著特点,我把本科的教学目标定为:

1、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领悟课文的几种表达方法,体会左宗棠的爱国之情。

二、说教法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现代课堂倡导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摸索的主体意识,教师作为主导者,要科学地组织双边活动。本课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左中棠这个人物个性鲜明,感情强烈诚挚,根据这篇课文的特色,教学时宜采用读悟式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读读——划划,读读——悟悟,读读——写写"的方式,在读中领会,在读中质疑,在读中升华感情。

三、说学法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的一项根本任务。新课标中还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动,不应以教师的剖析来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自动积极的思维和情绪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绪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要珍视学生奇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基于以上两点,在本课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主要运用以下两种学习方法:

一是自读自悟,交换讨论,合作学习。

二是抓重点词句,悟文章写法,品思想感情。

四、说教学流程:

“疑学导练”四步导学是我校“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也是被实践证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模式,在本课教学中,我按照这一模式设计了本课的教学。

第一步:疑:创设情景,质疑激趣。

上课一开始,我以课件辅助介绍左宗棠:他曾豪言: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他是清朝一代名官,为收复新疆、建设新疆发展名族工业等方面立下赫赫功勋的民族英雄,再出示左公柳的图片:这是一株普通的柳树,然尔它却承载着一种精神,承载着一段永恒的历史,它改变了“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沙漠荒凉,他们之间有什么关联呢?让学生对两个完全没有关联的事物进行联想,并把这个问题带入到下面的自学中去,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学:学法指导,自主感悟。

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教师教出来的,不是教师问出来、讲出来的,而是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自己的阅读实践中获得的,在学生求知欲望得到膨胀之时,我及时出示本课的自学提示:

①画出描写左公柳的句子,想一想它与左宗棠之间有什么关联。

②画一画,读一读课文中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段落,并做好批注。

此环节,学生带着自学思考的内容,自主学习,通过自读自悟、小组合作来与文本对话。

第三步,导:以读定教,以导促读。

在学生充分自学之后,我要及时和学生一道归纳出作者对柳树的描写、赞美和对左宗棠爱国壮举的记叙。尤其是引导学生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三件典型事例:主动请缨、抬棺出征、植树造林。让学生交流对划出的重点词句的理解,指导学生把小标题和对句子的理解写在课本,让学生初步掌握眉批和旁批的方法,最后点拨课文为什么以左公柳为题?让学生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知道怎样通过咏柳来喻“左公”的。真正达到语文教学以读促写的工具性目的。

第四步,练:内化能力,练习巩固。

运用语言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是新课程规定的语文教学的本质。左公柳这篇课文的写作特色很鲜明,以物喻人、抓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的品质,为此在本篇课文的末尾,我安排了小练笔,写一个小片断:写一个你最熟悉的人,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征。使语文教学的工具性训练真正落实在课堂教学环节之中。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施教的“蓝图”,是教学思路的体现,是一篇课文的缩影。为此根据学生学习的思路,我设计了如下板书。既勾勒出课文的脉络,突出教学重点,又加深对课堂所讲知识的理解。

22、左公柳

借物 喻人

左宗棠

抓典型事例

左公柳说课稿 第5篇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左公柳》。

一、首先我来说说教材

《左公柳》是语文出版社第十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记叙了我们在游览参观玉门关途中听到导游所讲述的左宗棠的爱国事迹。作者按照“总起引入一具体分述一总结抒情”的思路行文。本文在写作上有以下几个明显特点。

1、题目一语双关。“左公柳”既指生长在千里戈壁滩上的大柳树,更指为保卫新疆的建设新疆,作出巨大贡献的左宗棠。

2、线索以“柳”贯穿整篇文章各部分记叙中都有柳树这一典型事物。

3、行文夹叙夹议。

4、记叙有详有略。通过作者这样处理,把左宗棠这个人物形象鲜明地凸显在人们面前。基于对教材的分析,我把本科的教学目标定为:

1、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领悟课文的几种表达方法,体会左宗棠的爱国之情;

二、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高年级学段目标中,明确提出了不同之体的教学要求,并强调领悟文章表达方法,体会课文情感能力。而《左宗棠》一课学生初读课文,就能体会感受左宗棠的爱国之情,所以在后面的教学中,我没有停留在情感上深挖细究,而把教学重点转移到悟写法上来,并抛出主要问题:课文只通过怎样的具体描写来表达左宗棠的爱国之情的?请在课文中画出有关句子。全课围绕这个主要问题运转,学生边读边画边批边议。教师抓住典型句子予以点拨,示范小结,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主线。学生既能提高读写能力,又能体悟文章感情,既得意又得言,从而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三、说学法

教学中主要采用自主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取多种朗读方式:自由读,指名读,想象画面读等方式来学习,在理解中朗读,在朗读中领会,在朗读中质疑,在朗读中升华感情。以读代讲,适时点拨,使学生走进文本能够深深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浓郁的情境中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重点词句的研读中我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最后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读思结合,动静结合,在交流研究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

四、说教学流程:

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紧扣重点词句,关注文本语言。册繁就简,长文短教。学法引入,由快到放,体现自主。练笔环节,读写结合,体现实效。

疑学导练:四步导学是我校课堂教学的一大特色,也是被实践证明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模式,在本课教学中,我依旧按照这一模式设计了本课的教学。

1、创设情景,质疑激趣。上课一开始,我就用课件出示左宗棠,教师导入:他曾豪言: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在万卷,神交古人:他是清朝一代名官,为收复新疆、建设新疆发展名族工业等方面立下赫赫功勋的人,再出示左公柳的图片,教师导入,这是一件普通的柳树,然尔他却承载着一种精神,承载着一段永恒的历史,它改变了,“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沙漠荒凉实景,他们之间有什么关联呢?让学生对两个完全不同事物进行猜测,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法指导,自觉领悟

(1)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教师教出来的,不是教师问出来、讲出来的,而是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自己的阅读实践中获得的,还是基于这样的认识。

(2)当学生求知欲望得到膨胀时,“看似无心,实则有意”地抛出本课的学习提示:①画出描写左宗堂语言、行动的句子,从中感受到了什么?②归结课文写了左宗棠的哪几件事?并说说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为什么?

(3)、集体评价反馈自学情况,教师及时指正。首先我让学生带着自学思考的范围,给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自由朗读,找出描写左宗棠语言、行动的句子。让学生通过重点词句有感情的朗读出左宗棠的爱国之情,再提出课文抓住了什么典型事例来写左宗棠的?在学生自主探究基础上,再次提出左宗棠在台湾出征时,重重困难他是怎么做的呢?学生在读的课文中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抓住人物品德的写法。然后提出课文为什么以“左公柳”为题?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这种借物喻人的方法。最后,让我们带着激仰的语气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当学生在课堂反馈时,有些学生的说法较好的可以采取给予表扬,有的学生说法不当及时给予补充、纠正。

3、以读促教,导贵在读基于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我组织学生进行汇报评析。

4、内化能力,练习巩固整堂课讲完之后,为了凡固所学的知识。我让学生上抓住一件典型的事例来写一个人的特点。运用语言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而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又是新课程的性质所定,左公柳这篇课文的写作特色很鲜明,抓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的品质,为此在本篇课文的末尾,我安排了小练笔,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左公柳说课稿 第6篇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同行: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出版社S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左公柳》。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目标、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单元课文主题是“赤子情怀”,讲述的是一系列爱国者的英雄事迹,《左公柳》这篇课文虽为第二篇课文,由于第一篇是《古诗三首》,以文章面目出现的,这却是第一篇。这篇课文通过对沙漠中左公柳富有感情色彩的描述和讲解,向我们生动介绍了一位100多年前为祖国领土完整,不顾年老体衰,毅然主动请缨,千里抬棺赴敌的英雄形象,表现出英雄爱祖国,爱新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壮志豪情。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文本中阅读的基调偏于情感。

二、说学情

这是一篇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范文,文本所涉及的历史背景,人物经历,学生平时接触较少,教学本课时,要结合有关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文本,了解事件的历史背景,了解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体会他在收复新疆失地和建设西北边疆中表现出的满腔爱国热忱,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熏陶。

另外,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语言文字已有了一定理解,逐步培养学生通过抓关键词来引导他们关注语言,感知、领悟文本的内容、内涵和在语言表达上的方法及奥妙,以切实提高他们的语言感受、理解和表现的能力。

三、说目标

我计划用两课时完成本课的教学,第一课时主要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作者思路,识记生字,学习课文1-3自然段,并知道课文写了左宗棠的哪几件事。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根据以上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

1、了解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体会他在收复新疆失地和建设西北边疆中表现出的满腔爱国热忱,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能结合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本文借物写人、抓典型事例写人的表达方式。

根据目标定位,结合本单元的编写意图,我将“理解重点词句,体会思想感情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学习重点,将“借物写人、抓典型事例写人的表达方式”作为难点。

四、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

本节课我以生本教育理念“一切相信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指导,以生为本,根据五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了课前搜集资料,课堂上采取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等方法,并确立小课题“你认为左宗棠是一

个怎样的人?”让学生围绕这个小课题进行学习与交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学法:

1、在阅读中,听、说、读、想贯穿全文始终。

2、以学生自读为主,学会划出重要或喜欢的句子加以品析交流,教师适当点拨,学习方式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3、在学文中发现问题,并在小组合作中探究解决问题。

4、通过课外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分析,我将分五个环节进行本课的教学。

(一)、复习导入,激发情感

开课直接导入并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2课《左公柳》,并请同学们回忆这篇课文一共写了左宗棠的哪几件事,唤起他们对左宗棠的敬仰之情,奠定本堂课的情感基础,同时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接下来使用ppt演示文稿出示学习任务,使学生能简单明了地知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使其在以下的学习过程中有目的地去思考。

(二)、合作学习,触摸情感

先让学生自己带着刚才的学习任务学习课文,通过左宗棠的言行、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感悟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并划出令自己感动的语句,把自己的体会写在书上。

接下来小组合作学习,各自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并质疑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集体研究,从中让学生触摸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反馈交流,品悟情感

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自己的学习内容,根据上面的学习任务,学生能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即抓住左宗棠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活动的描写的句子加以分析交流,其他小组倾听后进行补充、评价。这样使学生都能自由、大胆地参与交流,表达自己不同的见解,逐步学会了与人交往,与人沟通,这也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理念。

在小组反馈交流的过程中,我也会适时的进行点拨,由于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人物经历学生平时接触较少,这就为学生了解本文,了解并理解人物的言行增加了难度,因此学生在汇报“力排众议、主动请缨”这部分内容时,我设计了师生配合读第六自然段,用幻灯片出示大臣说的话,学生在书中找到左宗棠所说的相对应的话,这样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当时只有一种选择,收复新疆,也更能体会左宗棠的高尚品质,同时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在学生汇报“抬棺出征,收复新疆”这部分内容时,适时让学生观看抬棺出征的视频,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文字变为画面,使学生观其境,闻其声,触景生情,心灵受到再一次震撼,会感到有很多话想说,接下来我设计了一个环节:此时此刻,你想对左宗棠说些什么?这时学生的话语一定是发自肺腑的。然后我又用幻灯片出示毛泽东、谭嗣同、曾国藩赞美左宗棠的话,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左宗棠在收复新疆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更深刻地品悟到他的人格魅力。

在学生汇报“植树造林,建设新疆”这部分内容时,补充资料:他的朋友杨昌浚到西北为他筹备军务时本以为会看到王之涣《凉州词》中描写的景象“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没想到看到的却是片片树林,写出了“新栽柳

树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的诗句。通过幻灯片出示图片和诗句,使学生更能体会出左宗棠的爱国情,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四)、揭示写法,升华情感

教者深情过渡:同学们,听完左公柳名字背后的故事,我们再次凝望它,会和作者有同样的感受,(幻灯片出示最后一段话),让学生感觉带点的词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进行句式转换,使学生知道此时的“左公柳”不仅仅是那生长在千里戈壁滩上的大柳树,更指为保卫新疆和建设新疆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左宗棠和爱国将士们,知道这种写法叫“借物喻人”。这样更能突出学习重点,同时也突破了难点。

五、总结谈话,延续情感

左公虽去,道柳尚在。这柳树承载而且延续了左公及爱国将士们的精神气节。作者借左公柳突出人的品质。接着让学生谈谈本堂课的收获,可以是写作方法的学习,也可以是人物精神的学习。然后让学生课下阅读有关左宗棠的历史故事,进一步了解清代名将左宗棠的事迹,以此受到熏陶和教育,延续学生的爱国热情。

以上教学设计是遵循高效课堂中的“一切相信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理念的指导下进行的,教师在课堂上“不见自我”,适时点拨,适时使用ppt演示文稿和播放视频,从而张扬学生的个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当然,语文课堂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我的教学设计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请各位评委和在座的同行批评指正。

左公柳说课稿 第7篇

一、说教材

《左公柳》是语文出版社第十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课文主题是“赤子情怀”,讲述的是一系列爱国者的英雄事迹,这篇课文通过对沙漠中左公柳富有感情色彩的描述和讲解,向我们生动介绍了一位100多年前为祖国领土完整,不顾年老体衰,毅然主动请缨,千里抬棺赴敌的英雄形象,表现出左宗棠热爱祖国,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壮志豪情。

二、说学情

这是一篇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范文,文本所涉及的历史背景,人物经历,学生平时接触较少,教学本课时,要结合有关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文本,了解事件的历史背景,了解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体会他在收复新疆失地和建设西北边疆中表现出的满腔爱国热忱,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熏陶。

另外,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语言文字已有了一定理解,逐步培养学生通过抓关键词来引导他们关注语言,感知、领悟文本的内容、内涵和在语言表达上的方法及奥妙,以切实提高他们的语言感受、理解和表现的能力。

三、说目标

我计划用两课时完成本课的教学,第一课时主要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作者思路,识记生字,学习课文1—3自然段。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根据以上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体会他在收复新疆失地和建设西北边疆中表现出的满腔爱国热忱,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本文借物写人、抓典型事例写人的表达方式。

根据目标定位,结合本单元的编写意图,我将“理解重点词句,体会思想感情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教学重点,将“借物写人、抓典型事例写人的表达方式”作为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情感是阅读的灵魂,凝聚着作者生命的情致的作品,需要读者主体用心去品味,只有情感的积极投注才能映射出它璀璨的光芒,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与文本对话”。“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刻性。”这是列宁在人们认识世界方面所做的精辟论述,可谓一针见血。

为此,本课教学我将以读为本,引导学生自读悟情、激情美读,以“情”为线索,以“读”为抓手,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对话升华中,抓重点文句,品重点文段,充分感受左宗棠满腔的爱国热忱。

五、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情感。

我利用课前播放新疆民歌,再配以独具特色的新疆风景图画,以此激发学生对新疆的热爱与向往,奠定本堂课的情感基础。接着激情导入:刚才歌中所歌唱的是我国的哪个地区呢?正像歌中唱的那样,我们新疆是个好地方,风吹草地现牛羊,葡萄瓜果甜又香。可是在19世纪60至70年代的时候,美丽富饶的新疆曾一度被外国侵占。

那么我们是怎样收回新疆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曲正气之歌,看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这样的设计意在让学生的情感迅速走进情境,在情境中受到感染,从而为下文的学习奠定基础。然后转入新课,板书课题,让学生读题质疑。学生也许会问“课文究竟是写柳呢还是写人?写左宗棠为什么要以左公柳为题呢?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我这里利用课题质疑,让学生主动思考与课题相关的问题,这也正是学生所要了解的相关内容,学生在读课文时,才能更有目的地去思考。

(二)自主阅读,触摸情感

1、先让学生带着刚才的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把自己的体会写在书上。

2、接着让学生说说左宗棠的什么精神最让你感动,从而让学生触摸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只要学生言之有理,言之有悟,都给予肯定和认可。

(三)深入研读,品悟情感力排众议,主动请缨

1、当时,台湾被日本人占领,海防也出现问题。由于国力有限,大臣们认为国库空虚,根本没钱打这场仗,清廷内部爆发“海防”、“塞防”之争。李鸿章等认为两者“力难兼顾”,主张放弃塞防。他们还认为新疆是千里荒漠,贫瘠之地,同时,新疆路途遥远,运输艰难。这段历史久远,学生了解较少,理解起来较困难,我利用出示地图,为学生进行讲解,接着让学生默读第六段,结合查找的资料,采用小组交流来学习大臣们有哪些偏颇的认识,他们为什么主动放弃新疆。

2、听到大臣们这么多偏颇的认识,主张放弃新疆,你的心情怎样。面对这么多偏颇的认识,左宗棠又是怎么做的呢。(板书:力排众议)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力排众议”和“拱手相让”,深度追问他是怎样力排众议,拱手相让的有什么,还有什么,激发学生充分想象:(我们拱手相让的是160多万平方公里的疆域,千辛万苦建立的基业,丰富的粮产和矿藏,聚宝之盆。新疆是我国西北门户,这里不仅军事地位重要,而且物产丰富,还是连接欧亚的通道。)

以上设计我们看到了左宗棠高瞻远瞩,让我们想象当时面对群臣的叫嚣,他挺身而出,毫无惧色,大义凛然力排众议的场面。借此深化学生的读,通过读来展现左宗棠铁骨铮铮的风采。采用不同形式的个别读、师引读、齐读指导学生读出左宗棠的坚决、果断和满腔的爱国热情。

3、69岁高龄的左宗棠身体非常虚弱,经常咳血。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不但发出了力排众议的豪言,还作出了怎样的壮举?(板书主动请缨)(齐读第七自然段。)是什么力量支持着他“力排众议,主动请缨”?意在让学生感悟他满腔的爱国热忱和保卫祖国的决心。(板书:爱国)借此让学生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知道作者是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来表现左宗棠这些品质的至此。学生已明确了左宗棠力排众议主动请缨的爱国事迹。教师适时点拨学生写人的时候,要选取典型事例来写,写时要注意有详有略。

抬棺出征、收复新疆。

4、左宗棠收复新疆用了两年时间,这两年中有血雨腥风的战斗,有和敌人巧妙的周旋,还有与沙漠恶劣环境的抗争。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没有写这些,却偏偏选取了抬棺出征这个材料。学生的情感与语文学习相伴相生,我利用出示抬棺出征画面,再配以震撼人心的音乐,引导学生伴乐自由朗读这一部分,把最能打动自己的.词句画出来,在书上做出简单的批注。这样感性认识的丰富,带领学生进入了情境,学生的朗读也就有了打动人心的力量。

随机出示重点句子:“然而这个刚毅坚韧的湖南老人,面对兵马疲惫、粮饷匮乏、运输艰难等困难重重,仍信心百倍。他肩负着国人的重托,胸中燃烧着正义的烈火,率领六万湖湘子弟兵,悄然离京,马不停蹄地赶往千里之外风尘滚滚的战场。临出时,左宗棠便郑重地吩咐部下,如果他在收复新疆失地的征战中死去,就用这口棺材收敛他的尸体。”接着引导学生向左宗棠提问。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你面对重重困难,还这样信心百倍呢?你为什么要抬着棺材上前线?然后采用角色换位的方式让学生说说左宗棠是怎么想的。这样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在重重困难与抬棺出征的对比矛盾中,体会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不赶走侵略者决不还朝的决心。

教师激情导读:是啊,从你们的发言中,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一个年愈七旬的老人那颗剧烈跳动的爱国心,那份赤子情,那种为了正义、祖国领土统一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面对左宗棠视死如归的决心,在场的官兵会怎么想?面对强敌,他们又会怎么做?以此激发学生的说,深化学生的读。

植树造林,建设新疆引导学生认识到:左宗棠凭着满腔的爱国热忱,收复了新疆失地,而且,他凭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为新疆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好事。种树是左公建设新疆中最典型的事例。引读13自然段,本段采用以读代讲的形式来学习。

然后补充资料:他的朋友杨昌浚到西北为他筹备军务时本以为会看到王之涣《凉州词》中描绘的景象“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出,学生齐读),没想到看到的却是片片树林,写出了:“新栽柳树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的诗句。(出,学生齐读)

从左宗棠力排众议,主动请缨;
抬棺出征,收复新疆;
植树造林,建设新疆的壮举中,从几万将士与侵略者的战斗中,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了他们的爱国情、赤子心。

(四)、解题,升化情感

此时,在孩子们感受到了左宗棠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后,再来理解作者已经把柳树看作了爱国将士,看到这柳树,就仿佛感受到了像左宗棠一样的爱国将士们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所以说它是精神之树。因此对它产生了景仰之情。让孩子知道此时的“左公柳”不仅仅是那棵生长在千里戈壁滩上的大柳树,更指为保卫新疆和建设新疆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左宗棠。

(五)、布置作业,延续情感

(1)左公虽去,道柳尚在。这柳树承载而且延续了左公及爱国将士们的精神气节。作者借左公柳突出人的品质。接着让学生谈谈本堂课的收获,可以是写作方法的学习,也可以是人物精神的学习

(2)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深受感动的段落。阅读有关左宗棠的历史故事,进一步了解清代名将左宗棠的事迹,以此受到熏陶和教育,延续学生的爱国热情。

激情升华,孩子们现在国家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策略,新疆就属于其中一个重要的省份,国家制定了大量政策,措施发展新疆,建设新疆,在这里让我们共同祝愿新疆的明天更美好!

以上的教学设计,主要是为了做到师生在融入文本,引发共鸣中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和教育,从而生成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

板书:

左公柳

左宗棠

力排众议 主动请缨 典型事例

抬棺出征 收复新疆 语言神态

植树造林 建设新疆

左公柳说课稿 第8篇

一、说教材:

左公柳选自语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主题是“赤子情怀”。课文通过对左公柳富有感情色彩的描述和讲解,向我们生动介绍了一位100多年前为祖国领土完整,不顾年老体衰,毅然主动请缨,千里抬棺赴敌的英雄形象,表现出英雄爱祖国,爱新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壮志豪情。这里我计划用两课时完成本课的教学,本次说课将围绕我的第二课时展开。

二、说学情:

五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态度和自我主张,且学生经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文本和历史背景。在此基础上进行第二课时的讲解则主要侧重于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理解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体会他的满腔爱国热忱。

三、说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为更好把握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我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和积累文中楚楚动人、力排众议、马不停蹄等14个重点词语,掌握不但而且,不仅而且两个递进句式和反问句式的应用。

2、能够从重点词句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本文借物写人的表达方式。

3、通过了解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体会他在收复新疆失地和建设西北边疆中表现出的满腔爱国热忱。

其中,我的教学重点为“理解重点词句,体会思想感情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为“掌握借物写人的表达方式”。

四、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教材内容和我的目标我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教法:朗读教学法。本文阅读基调偏于情感所以这里我选用以角色扮演读、小组齐读,个人朗读等多种朗读体会情感的方式来完成教学目标。

学法:朗读理解为主,批注法为辅。新课标要求我们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选用以学生自读为主,让学生划出重要或喜欢的句子加以批注并进行品析交流,教师再适当点拨,以引导学生理解其中情感。同时将其融入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中。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分析,我将分五个环节进行本课的教学。

(一)、复习导入,激发情感

开课直接导入并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2课《左公柳》,并请同学们回忆这篇课文一共写了左宗棠的哪几件事,唤起他们对左宗棠的敬仰之情,奠定本堂课的情感基础。这里我将顺势板书出左宗棠的三大事迹。(力 1

排众议,主动请缨;
抬棺出征,收复新疆;
植树造林,建设新疆。)

(二)、合作学习,触摸情感

出示本课学习任务,使学生能简单明了地知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任务:这几件事中,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件?有感情地读一读其中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并且批注出来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让学生自己带着任务学习课文,通过自主朗读描写左宗棠的言行、神态和心理的句子,感悟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并批注令自己感动和有疑问的句子。接着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和疑问,然后带着自己理解到的情感再次朗读批注的句子,让学生从中触摸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反馈交流,品悟情感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其他小组倾听后进行评价、补充。老师则针对学生展示中批注出的重点字词进行点拨强调,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词造句。(如马不停蹄)以理解和积累文中重点字词同时自由交流,表达见解,学会与人交往,这也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理念。

1、角色扮演,初步品悟

在学生汇报“力排众议、主动请缨”部分内容时,让学生扮演左宗棠朗读第六自然段说的话,这样使学生深刻体会左宗棠的高尚品质,同时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爱国熏陶。

2、身临其境,切身品悟

在学生汇报“抬棺出征,收复新疆”部分内容时,适时让学生观看抬棺出征的视频,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文字变为画面,学生观其境,闻其声,触景生情。紧接着提问:此时此刻,你想对左宗棠说些什么?然后出示毛泽东、谭嗣同等人赞美左宗棠的话,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左宗棠在收复新疆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更深刻地品悟到他的人格魅力。

3、拓展延伸,对比品悟

在学生汇报“植树造林,建设新疆”部分内容时,进行拓展延伸,从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到杨昌浚的“新栽柳树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使学生更能体会出左宗棠的爱国情,丰富学生的积累。并根据学生展示的批注内容适时引导“不仅??而且??”和“不但??而且??”两个递进复句的造句运用。

(四)、揭示写法,升华情感

教师深情过渡,接着让全班带感情朗读最后一段,说说感受,再想想人们为什么称它为“左公柳”。随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批注,谈谈自己的理解并,再适时进行句式转换(反问句和陈述句),使学生知道此时的“左公柳”不仅仅是指生长在戈壁滩上的大柳树,更指为保卫新疆和建设新疆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左宗棠和爱国将士们。这里我将适时引导学生掌握借物写人的写法,来突出学我的习学难点。

(五)、总结谈话,延续情感

左公虽去,道柳尚在。这柳树承载而且延续了左公及爱国将士们的精神气节,作者借左公柳突出了人的品质。接着让学生谈谈本堂课的收获,可以是写作方法,也可以是人物精神。然后让学生课下阅读有关左宗棠的历史故事,进一步了解清代名将左宗棠的事迹,以此受到熏陶和教育,延续学生的爱国热情。

本理念展开的,教师在课堂上更多的只是适时点拨,从而张扬学生的个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语文课堂永远是一门缺陷的艺术,我认为我这堂课最大的难题就是时间的把握。当然,我的教学设计也存在着其它的不足,请各位评委和在座的同行批评指正。

左公柳说课稿 第9篇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出版社s版第八册教材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左公柳》。下面我将从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课后反思四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单元课文主题是“赤子情怀”,讲述的是一系列爱国者的英雄事迹,《左公柳》这篇课文是这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课文通过对沙漠中左公柳富有感情色彩的描述和讲解,向我们生动介绍了一位100多年前为祖国领土完整,不顾年老体衰,毅然主动请缨,千里抬棺赴敌的英雄形象,表现出左宗棠爱祖国,爱新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壮志豪情。

本文课后练习分别是读文并选择喜欢的片段背一背;
看看左宗棠做了哪些事情;
读一些句子,体会句中带点的词语在表达文章思想感情中的作用;
词语记忆。不难看出,文本中阅读的基调偏于情感,语言文字的内容偏少,教学时如果仅从情感这条线索出发,学生仅通过朗读,就可以知道文本所要表达的感情色彩。如果仅仅限于此,学生能学到什么?语文的工具性如何体现,文本的解读如空中浮云,有形无物。另外,文本所涉及的历史背景,人物经历,学生平时接触较少,由于历史人物的两面性可供呈现的资料相对较少。这就为学生了解文本,了解事件的历史背景,了解并理解人物的言与行增加了难度。细研文本,在教学中我力图体现读者、文本中的不同人物情感的互动,在“读——品——议”中理解文本、理解人物,领悟情感。根据教材编写意图,结合五年级学生认知、思维、情感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

1、理解文章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重点词句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和本文借物写人、抓典型事例写人的表达方式。

3、理解课文内容,从左宗棠感人的爱国事迹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以生本教育理念“一切相信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指导,以生为本,根据五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了课前搜集资料,根据《导学案》质疑问难,自主探究等方法,在学生学会了这篇课文所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外,确立小课题“你认为左宗棠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还能收集一些借物喻人的文章吗?”并围绕这个小课题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的交流与学习,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真正做到“小立课题,大做功夫”。

三、说学法。

1、在阅读中,听、说、读、想贯穿全文始终。

2、以学生自读为主,学会划出重要或喜欢的句子加以品析交流,教师适当点拨,学习方式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3、在学文中发现问题,并在小组合作中探究解决问题,然后全班讨论还有不能解决的问题。

4、通过课外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说教学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检查前置性作业(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与探究——拓展延伸与习作。

一、检查前置性作业(自主学习)

1、检查前置性作业了解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和新词情况,积累像楚楚动人(aabc)、不屈不挠(abac)普普通通(aabb)等成语。

2、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了解学生对本课相关资料的收集情况,为学习课文奠定基础。(前置性作业的布置与完成激发了学生迫切想学习这一课的兴趣。)

3、针对课题质疑

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由于文章题目发人深省,所以在学生上台展示完自己收集的资料后我就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质疑提问:针对课题你能提出什么有价值性的问题?这时学生可能会提出:这篇课文写的是谁?是左公柳还是左宗棠?写左宗棠为什么题目是左公柳?课文一共写了左宗棠几件事?作者为什么借左公柳抒发自己的感情?左公柳与左宗棠和爱国将士们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这是一篇写人还是写物的文章?

二、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与探究

(由于学生课前进行了自主学习,这就为理解和探究作好了铺垫,确定好了这节课学习课文的基本问题后,再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与探究,这样使探究确定了方向。)

品左公柳

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左公柳外形美:抓住“高大茁壮、身姿挺拔、刚劲有力、宛如帷幄”这些词语来感悟;
左公柳的神态美:抓住“刚强、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这些词语来领悟;
左公柳的精神美:抓住“普普通通、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精神之树”这些词语来品味。认识到左公柳是一棵高大茁壮、身姿挺拔、刚强、生命力顽强的柳树。

再引导深入学习;
把写柳树的几个句子连起来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先写树的外形、再赞美树的品质、接着再赞美具有不屈不挠、坚韧顽强品质的人)最后教师点拨:这几个句子,随文逐步出现,让我们对柳树的认识得以加深、升华。这既是写物,更是颂人,这就是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板书:借物喻人

品左宗棠

先引导学生了解课文讲述了左宗棠哪些方面的事迹?一共写了他几件事?请学生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来,动笔写一写。并请三个学生上台板书(第一件事:力排众议 主动请缨,第二件事:抬棺出征收复新疆,第三件事:植树造林 建设新疆)

再让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即抓住对左宗棠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活动的描写的句子加以品析与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最后让学生来评价左宗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学生交流中随机板书“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精神之树”。从左宗棠感人的爱国事迹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三、拓展延伸与习作

1、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借物喻人的文章,使学生学会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来写人的表达方式。

2、选几个典型事例,写一篇借物喻人的片段或作文。指导学生抓住人物形象、人物特点、细节描写等进行写作。

3、进行习作的点评。

四、说反思

1、在“一切相信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理念的指引下教师在课堂上“不见自我”,适时点拨,引导学生从重点词句、修辞手法、改句式等方面学习,教学生自己学会学习,主动参与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他律”为“自律”,从而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激发了学生的灵性。

2、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每个孩子都能自由、大胆地参与交流,表达自己不同的见解,逐渐学会了与人交往、与人沟通。当我也加入他们的讨论时,他们变得更踊跃,并且乐于从文本中发现问题,并提出来考考其他同学,促使其他同学去研读课本,再次主动积极地与文本对话,与同学对话,与教师对话。在这多重对话中,学生的疑问冰释了,思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学生变得爱阅读了,对习作也没以前那么胆怯了。语言思维能力得以锻炼整个课堂完全是生命的课堂!是充满阳光的课堂!

3、这节课做到了“小立课程,大作功夫。”增加了课堂的容量。

推荐访问:集锦 说课稿 左公柳 左公柳说课稿集锦9篇 左公柳说课稿(集锦9篇) 左公柳教学设计第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