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工作总结 > 塔山阻击战观后感1000字(3篇)

塔山阻击战观后感1000字(3篇)

时间:2024-05-22 19:00:02 浏览次数:

篇一:塔山阻击战观后感1000字

  

  塔山阻击战观后感1000字

  塔山阻击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著名的一次战役,策划者为中国著名将领冯玉祥。这次战役中,中国军队在极度劣势的情况下奋勇抵抗,最终赢得了胜利。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和战斗力,以及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抗争精神。

  作为一个文艺作品,塔山阻击战给人留下的印象很深刻。在电影中,有很多非常震撼人心的场面。例如,在一个油罐车上,中国军人们在日军的火力下勇敢地前进,甚至有一名军人从油罐车上跳下来,用炸药包摧毁了一个日本坦克。这样的场景真实反映了中国军人的英勇之举,他们用自己最后的力量在阻挡日军进军。

  作为一个历史事件,塔山阻击战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战役便是中国在抗日战争期间的一次典范。

  战斗在塔山上打响,中国士兵们遭受着从山下不断向上的日军进攻。在数量和武器上都远逊于敌人的情况下,中国军人在狭小的空间内奋勇抵抗,用刀枪与日军苦苦厮杀,用血肉之躯抵挡住了日军的猛攻。

  在这场战役中,中国军人表现出了非凡的坚韧和勇气,在极度劣势的环境下,他们能够顶住日军的进攻,甚至在有些时候还能压制敌人,这些表现让人感到无尽的敬佩和感动。塔山阻击战的胜利,是中国军人不屈不挠、无私奉献的体现。

  此外,塔山阻击战也反映出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不屈不挠和抗争精神,这种精神可以让我们在此时把其发扬光大。我们不单单是中国人,更是一群战胜困难的人,面对逆境时,我们不屈不挠,自强不息,正是这种精神成就了今天的我们。

  总之,塔山阻击战虽然已经是一个历史事件,但它永远不会被我们忘记。我们应该以这个事件为榜样,秉承塔山阻击战那种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精神,将这种勇气和精神传承下去。让我们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也能够勇敢地迎接一切挑战和困难,汲取塔山阻击战精神的力量,坚定自己的信念,不断前进。

篇二:塔山阻击战观后感1000字

  

  塔山阻击战观后感

  心中有山万仞高

  ----《塔山阻击战》观后感

  《塔山阻击战》(以下简称《塔战》),我看了3遍,每遍都有不同的感触和收获。《塔战》让我想起了《致加西亚的信》。东野的四纵,就是给加西亚送信的罗文。

  当年,罗文上校知道,他送不仅仅是一封信,而是美利坚命运,整个民族的希望。

  同样,四纵的指战员也明白,塔山能否守住,关系着锦州的解放、东北的战

  局,直接影响着国共双方力量的对比,进而影响着全国的解放进程。

  所以,当罗文接到信后,他没有问“加西亚在哪?咋能找到他?”,而是拿信就走,然后自己想办法,历尽艰险把信送到了加西亚的手中,完成了自己使命。

  同样,当四纵的官兵到了塔山,看到的是一马平川无险可守时,同样没有喊一个难,叫一声苦。而是在接下来几天的战斗中,勇敢、沉着,克服了难以想象困难,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最终像钉子一样死死钉在塔山,没有让敌人前进一步,一直坚守到锦州解放,完成了任务。

  一个事情的成功,因素诸多,但必定有几个最关键的因素在起决定作用。

  四纵靠什么取胜?看完《塔战》,分享一下一些细节,看看四纵身上几个优秀的职业素养,就不难找出答案。

  四纵优秀职业素养之一:铁一般的纪律。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已经改了番号的四纵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进驻北平的部队,负责北平的警备工作。此时,正值寒冬,进城后,由于当时没有营房,入夜,战士们全都躺在街道两侧……

  国民党军官自上而下贪污成风,剧中就有倒卖(修工事用的)钢筋水泥、塔山阻击战观后感

  克扣军饷,当兵的吃不饱,无战斗力的现象。他们整天想的不是升官就是发财。解放军这里,官兵平等,大家想的是如何早日获取全国的解放,让自己的下一代耕者有其田,过上好日子。

  《塔战》第1集。苹果熟了,压弯了枝头。沈虹和潘玉霞帮助老乡收苹果,沈虹提醒正在闻苹果的潘玉霞:注意纪律!兴城的国军将苹果弄的满大街滚,刚刚攻下兴城的解放军进城后,不是忙着休整,而是帮老乡捡苹果。部队开拔,老百姓举着

  “仁义之师、秋毫无犯”的锦旗欢送这支队伍。

  就是这小小的苹果,换来了老百姓的信任。他们从一个苹果看到的是,这是一支真心为老百姓的队伍。所以,在接下来的塔山阻击战中,老百姓踊跃帮忙。修工事缺材料,老乡们大力支援---摘下门板,拆下窗户、抬来桌椅、拉来柜子、甚至把棺材也兑上(用来装泥土,建工事)……战斗打响后,老百姓又成立担架队……

  对了,还有后来那位给解放军送燃烧弹而牺牲了小孙孙的白大爷……

  企业亦如此,员工没有纪律性,就谈不上战斗力。上班迟到,开会晚到,工作期间干私事,溜号……这些都是纪律性差表现。

  小到一个部门,大到一个公司,如果员工纪律性差,直接后果就是,人员懒散,工作效率低。

  纪律是保证执行力的先决条件,什么是纪律?纪律就是服从,就是令行禁止,就是下级服从上级、部门服从公司、公司服从集团。决定的事和布置的工作必须有落实、有结果、有答复。服从是一个员工的基本素质,也是对所有员工的基本要求。

  员工的纪律性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员工的个人职业素养和企业的管理水准,同样影响客户对企业的认知。试想,如果客户感觉你的员工素质很差,吊儿郎当,根本不像回事儿,他能认同你的产品和品牌吗?

  塔山阻击战观后感

  四纵优秀职业素养之二:超强的执行力。

  也是在《塔战》的第一集,四纵的任务突然由攻城(打锦州)改为打援(在塔山阻击国民党东进北团)。纵队首长什么也没讲,立马通知正开往锦州的部队先是原地待命,然后接着下命令按照打援重新部署,将部队开赴塔山防线。

  什么是执行力?执行力就是正确的方向、正确的方法加钉子精神。这句话正是四纵的光辉写照。接下来,四纵坚定不移的执行东野的战略意图,想尽办法,实实在在的像钉子一样钉在塔山,不让敌人前进一步。

  我们常讲,态度决定一切。态度关乎执行力。

  工作中,小事最能检验执行力。俗话说,小事看态度,大事见能力(通过小事能看出一个人做事的态度,而通过大事则能检验出一个人办事的能力)。如果安排的小事不是忘了就是拖着不办,那么,大事怎敢托付!

  当上级安排工作时,要多想办法去落实,不能因为难就不行动,去等、去靠。如果你总是领导这边安排工作,你那边立马就拒绝,这也干不成,那也干不了,甚至把自己努把力就能做的事也干脆不干,而是往上推----推给领导去干(俗话叫“给领导安排工作”),则你“下课”是迟早的。

  对于上级安排的事情,第一,要记清楚。“忘了”就没有下文,执行力直接打0分。所以,最好养成做书面记录的习惯,工作记录本常带身边。紧急时刻,找片儿纸记着也行。千万不能让你的上级给你当秘书(老是让领导提醒你××事儿该办了);第二,快速执行,不拖拉。本来上午紧紧手能做的事,非要推到下午。今天能完成的事,非要拖到明天,这都是陋习。第三,及时反馈。“职场进步有方法”上就有一条叫“完成工作要汇报”。领导靠什么掌控全局?靠的是各方面信息的及时反馈,然后根据反馈信息及时作出调整并进行下一步的安排。如打仗,指挥官在指挥部,靠的就是侦查员、通讯员、电讯员等源源不断的把各方面情报汇集到指挥部。唯如此,指挥官才有可能做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塔山阻击战观后感

  所以,上级给你安排工作后,你干完没有,进展到哪了,有什么困难,都应第一时间反馈。别老等领导回头问你“事儿办到哪儿了?”。反馈的方式很多,不一定必须面报,也不一定得打电话。发个短信、回个微信、QQ都行。

  四纵优秀职业素养之三:极强的协同力。

  塔山阻击战,塔山是主阵地,塔山的两翼是白台山和打渔山。整个防线宽12公里半,外加北山和铁路桥共5个战术要点。战斗中,四纵各团营相互配合,将国民党东进兵团死死困住。

  《塔战》第6集,一纵的王司令员给四纵司令员郑远河主动打电话请求支援四纵:“我们一纵就在你的后院,有什么事打个招呼……”

  再看蒋大总统的队伍,号称海陆空军联合作战,但镜头中更多是互相推诿、互相指责、互相告状,吵的乱的像一锅粥。在战场上,各自打小算盘,为保存实力,争着往后缩。

  如果说执行力是一种能力,协同力则是一种品质。四团的史宗常和新任团长林江,两个人就很讲配合。《塔战》第2集中有一个小插曲,团长林江在主力到达之前,提前行动,被上级追究,这时,政委史宗常主动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

  企业员工如能多沟通,讲协同,则效率就会更高。

  四纵优秀职业精神之四:死打硬拼,勇于牺牲。

  敌数倍于我,且装备精良,还有海空优势。而我无险可守,无路可退,仗打到这个份上,就是要拼命,与阵地共存亡,即使战至一兵一卒,也要守住塔山。

  为能突破塔山,蒋介石将自己号称“主力中的主力,王牌中的王牌”的独立95师调来。这个在抗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赵子龙师”,有着极强的战斗力,官兵用命不怕死。但是,很不幸,它遇到了比他更能拼、更能打的四纵。面对顶着炮火硬往前冲的独立95师敢死队,四纵官兵抱定了必须要顶住敌人的决心。子

  塔山阻击战观后感

  弹打光了,用刺刀,刺刀捅弯了,用枪托,枪托打烂了,用石头,石头用完了,用牙咬……四纵官兵就是凭借“即使牺牲自己也要消灭对手勇气”,最终击溃了国民党这支劲旅。

  辽沈战役结束后,当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得知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入关的消息后,立即给他的部下发去电报:确悉,东北共军守塔山的第四纵队业已入关,在北平以北,这是一支打恶仗的部队,望特别注意。

  《塔战》看完了,意犹未尽。塔山无山,但心中有山。

  责任心是不竭动力的源泉。工作中,困难难免。但只要我们有责任心,那么,不管遇到多大的阻力,我们强烈的责任心、荣誉感、执行力、协同力和对工作拼命的忘我精神、敬业精神,想尽一切办法也要完成任务的坚定信念就会化成一座座高山,将我们的敌人----困难,死死困住。

  《西游记》告诉我们,“心生则种种魔生,心灭则种种魔灭”,所有的困难都源于我们的心态。

  塔战打到最后,双方都疲惫不堪,这时候,其实拼的就是意志。如一场势均力敌且持续了很长时间的拔河比赛,到最后,就看谁能坚持不松手。

  公司让我们看《塔战》,不单单是让我们知道剧中四纵如何英勇,更重要是要我明白:面对工作中的困难,我们都要树立起一种心态,那就是:面对现实、不讲困难,不讲借口,想尽一切办法去完成任务。

  作为企业一员,我们都需要一种精神---对上级的托付,立即采取行动,全心全意去完成。相信,这样员工永远不会被解雇,也永远不用担心自己不会被加薪。(完)

篇三:塔山阻击战观后感1000字

  

  大决战19集塔山阻击战观后感

  塔山阻击战开打,孔小胆(孔守法)成为孔大胆的成长历程,揭示了我军胜利的一个秘诀,即转化单兵。但这远远不是全部。孔小胆成为孔大胆,不只是勇气的转化,更有智慧的提升。这是个全面的综合的转化过程;缺一,便不可称为真转化。否则,转化过来也仍是不能打胜仗。

  孔小胆的伪装敌后打法,其实就是从置之死地到装成敌人的打法,或可称为变色龙式的打法。这体现的,不只是勇气的转化,更有智慧的提升。其制胜的依据,便是十月革命成功的理论——堡垒最容易从内部被攻破。果然是威力惊人。

  生活中的我们,是否想过要在困难面前提升生命智慧呢?

  既然是死地,便很难生还,可为什么竟能生还?不要忘了,死地,只是可死之地,而非必死之地。死地,只是个客观条件,能否真得死成,更取决于主观条件。怕死的,活不成;想死的,死不了。这就是主观条件的作用。而这深层的原因,其实便是正义与忠诚。正义如日,忠诚如月,日月永恒,光耀万古;非正义如云,非忠诚如风,风云飘忽,转瞬即逝。

  古人云:“大丈夫,生亦何欢,死亦何惧?”死生,是大事,也是小事,因为,死生都只是物质的一种存在方式,而决定其质量者,当属其所蕴藏的精神,即正义与忠诚。孔小胆成为孔大胆的成长历程,就是从死到生的成长过程,也是提升生命质量的过程。

推荐访问:塔山阻击战观后感1000字 阻击战 观后感 塔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