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思想汇报 > 组织部关于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组织部关于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时间:2022-06-10 09:49:02 浏览次数:

 

 党的十八大描绘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要实现“中国梦”,关键要靠干部以优良的作风去落实。近年来,我们干部队伍作风总体上不断改善,党员干部思想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有效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随着社会的变化和经济的发展,一些党员干部还存在着一些思想和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需要引起全党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一、当前干部队伍中思想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

1、党性观念不够强。

一是淡漠政治不坚定。部分党员党性意识比较淡薄,淡忘了党的性质、宗旨、使命,以及党的纲领和任务,不能真正树立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理解不深,观察问题缺乏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对于影响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的苗头性问题,往往嗅觉不灵,反映迟钝,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差。有的党员干部对社会发展现状的了解不够,看社会的阴暗面较多,对社会主流和积极因素认识不清,从而对党的事业丧失信心,甚至满腹牢骚,不能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

二是热衷权力不实际。少数党员干部不能正确看待和使用手中的权力,过分注重职务升迁,权力观发生扭曲和变形,不能正确使用人民赋予的权利,把很大的一部分精力放在谋划自己的升迁上;有的党员干部急功近利,不讲客观条件,不顾群众承受力,脱离实际搞一些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少数党员干部潜滋暗长了贪图安逸、害怕艰苦的思想,错误地把勤劳朴素看作寒酸,把吃苦耐劳当作迂腐,视艰苦创业者为傻冒,相反,却把讲排场、比阔气、摆派头当作荣耀。

三是觉悟退化不先进。少数党员干部不注重自身的党性修养,思想觉悟退化,不能以党员干部的标准要求自己,起不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的党员干部缺乏对党的事业的奉献精神,工作上得过且过,拈轻怕重,计较个人得失;有的党员干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原则性不强,遇到损害国家和群众利益的行为,不敢旗帜鲜明进行斗争;有的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淡泊,无所谓的思想严重,思想保守,因循守旧;有的党员干部精神不振,缺乏争上游、创一流的信心和勇气,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

2、群众观念不够强。

一是对待群众不亲切。少数党员干部对待群众不亲切,高高在上,趾高气扬,不愿与群众打交道,自视比一般群众高一等,在情感上难与群众打成一片;有的党员干部习惯于坐办公室,不愿到群众中去,了解社情民意不准确全面;有的党员干部生怕群众找上门,对于群众的要求和问题置若罔闻,能拖则拖,能躲则躲;有的党员干部对待群众的事情不用心,不尽心,做做样子,摆摆架子,宗旨意识淡化,公仆意识淡薄。

二是联系群众不密切。少数党员干部群众观念淡化,不能充分认识到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性;有的党员干部联系群众不够密切,对如何组织群众、发动群众落实各项工作感到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做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有的党员干部很少到群众中去,下基层也只是在乡、村走一走,坐在车里转一转,隔着玻璃看一看,与乡、村干部交往多,与群众联系少;有的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唱高调,走过场,摆样子,华而不实,传达精神多,发动落实少,作用发挥不明显。

三是服务群众不直接。不少党员干部不能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浮在上面的多,沉下去的少,喊口号的多,做实事的少,求名的多,为民的少,服务群众不能到点子上;有的党员干部不学技术,不强本领,既不能为群众提供信息,又不能帮群众传技术,更不能帮群众拓市场,服务群众成了一句空话、假话、套话;有的党员干部服务群众不能持久,没有坚持精神,虎头蛇尾,不能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有的党员干部不能点对点、一帮一服务群众,服务没有针对性,缺少实效性。

3、学习观念不够强。

一是学习风气不浓厚。少数党员干部政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够,学习意识淡薄,理论功底比较浅,“不信理论、不学理论、不懂理论”的“三不”干部仍然存在;有的党员干部对市场经济、科技、法律和现代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甚少,工作凭感觉,办事凭经验,服务凭心情,学习出于应付,没有达到效果;有的党员干部仅重视学历教育,忽视对自身知识的更新和能力的培养,运用正确理论解决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普遍偏低,知识结构不够合理。

二是思想消极不进取。少数党员干部责任心不强,讲待遇多,讲奉献少,不能很好利用自己的岗位职责做更多的贡献,热衷于比待遇、比条件、比享受,不想事、不谋事、不干事;有的党员干部小富即安、小进即满,满足于已有成绩,不求上进,不思发展,求稳怕乱,只求过得去,不求干得好,工作业绩平平;有的党员干部畏惧困难,对待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能拖则拖,能推则推,不负责任,缺乏干事创业的激情、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创先争优的勇气。

三是自我定位不准确。有的党员干部过高“估价”自己,看不起群众,听不得牢骚,习惯当指挥员,不能当战斗员,没有服务意识;有的党员干部喜欢高高在上,盛气凌人,自以为是,脱离群众,听不进同事和下属的意见建议,接受不了群众的批评要求,不愿深入基层一线,不愿开展调查研究,不愿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有的党员干部缺乏全局意识,工作部门化,部门利益个人化,衙门作风盛行,服务态度不好,门难进、脸难看,人难找、事难办。

4、责任观念不够强。

一是工作作风不扎实。少数党员干部只满足于完成工作任务,不注重调查研究,工作作风不够扎实,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有的党员干部作风漂浮,不是立足长远规划,扎实工作,谋利于民,而是搞“路边工程”、“政绩工程”,不是把群众满意作为最高标准,而是把“领导高兴”,“自己升迁”,作为最高目标;有的党员干部在工作上缺乏紧迫感、危机感,工作拖沓,纪律松懈,工作心不在焉,“走读”现象严重,早晚两边跑,工作电话找,甚至擅离职守,影响了本职工作的完成。

二是工作方法不务实。一些党员干部习惯按老规矩、老办法做事,思想解放不够,缺乏敢闯、敢冒、敢于创新的勇气和胆识;有的党员干部工作思路不清,华而不实,只会照搬照套,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存在着“抓经济工作不行、做群众工作不灵”的现象,遇到棘手问题,“老办法不能用,软办法不顶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有的党员干部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工作方式简单,喜欢用行政手段落实工作,不善于用软办法完成硬任务。

三是工作措施不落实。有的党员干部习惯了过去“催粮要款,刮宫引产”的模式,习惯了过去当传话员、指导员、报告员的工作方法,习惯了过去给群众使脸色、耍威风的工作态度,面对新情况、新要求、新措施,往往存在执行不力,工作不落实的现象,发展没有新思想,工作没有新突破,改革没有新举措;有的党员干部工作执行不力,推一推动一动,甚至推而不动,讲起来头头是道、干起来没有真招,对上汇报“一枝花”、实际工作“豆腐渣”,甚至搞假大空、玩数字游戏,工作没有创新。

5、纪律观念不够强。

一是纪律散漫不严明。少数党员干部无视工作纪律,在上班时间擅离职守,打牌赌博,上网聊天、打游戏、炒股票;有的党员干部工作效率低下、办事不公,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有的党员干部刁难勒索群众,徇私枉法,“吃、拿、卡、要”,骄横跋扈;有的党员干部慵懒散漫,对工作麻木不仁,冷淡厌烦,得过且过,应付了事,仅仅满足于一般性常规工作任务的完成;有的党员干部吃喝玩乐、歌舞升平,败坏了党和干部的形象。

二是奢侈享乐不自律。有的党员干部党性观念不纯,缺乏艰苦奋斗的作风,热衷于比待遇、比房子、比车子;有的党员干部办事情讲排场、比阔气,用公款相互宴请,在一起比吃比喝比玩,今天你请我,明天我请你,今天在这个地方吃,明天换个地方喝,任意挥霍浪费;有的党员干部享乐思想严重,爱面子,喜攀比,其消费水平与个人收入相差很大;有的单位虽然效益差,但是用公款送人情,走上层路线,为自己将来铺路。

三是清廉正直不严格。有的党员干部行政不作为、乱作为,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一些部门权力过大,掌有实权的大小干部玩权弄权,吃拿卡要报,成为阻碍事业发展的“绊脚石”;有的党员干部在项目审批、工程建设、土地征用、资源资产拍卖、救济救灾款物和惠农资金发放等过程中,不经集体研究,不征求群众意见,首先考虑自己和亲戚、朋友,把公共权力化为攫取个人财富的“资本”,利用一切机会索取私利。

二、产生的原因分析

1、从环境因素看,社会发展带来价值取向变化。

一是市场经济影响。随着社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增加了干部教育管理的难度,一些消极的、甚至不健康的思想影响,使一些基层干部产生了思想上的偏差,不少干部在相互比较中放松了自己的要求,有的甚至随波逐流,把更多的精力关注于个人利益,把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摆到不适当的位置,市场经济的求利性使一些干部注重私利,不惜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市场经济的竞争性,使一些干部在工作竞争中不择手段,还有一部分干部将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用于工作中,将手中的权力与利益交换,形成了没有利益不办事的现象。

二是社会环境制约。受当前社会各种不良思想、不良行为影响,党员干部的思想状况趋于复杂,部分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不坚定,特别是个别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通报后,部分干部求稳怕乱,缺乏敢闯、敢冒的精神,对上级决策“虚假性执行”、“应付性执行”,工作没有激情,而生活在农村的广大基层干部,处于相对恶劣的发展环境,经济上的困难,面对一些高指标、硬任务的事情时,往往迫于压力弄虚作假,拿形式主义来应付。

三是西方思想渗透。在国际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各种思想文化相激荡的形势,西方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特别是思想文化渗透,不断冲击着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由于社会资源的有限和物欲的无止境性,加上机会的不均等和攀比心理的作用,往往会使一些干部心理失衡,造成了部分干部行为不安分、思想不集中、事业心不强、不爱岗敬业的浮躁心理,严重的便一步一步走向腐败。

2、从自身因素看,思想松懈放松主观世界改造。

一是思想认识欠缺。有的党员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从政道德滑坡,“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对群众利益漠不关心,导致工作拖拖拉拉;少数党员干部对加强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特别是一些基层干部认为不必需要高深的理论知识,认为基层是干具体事的,上级怎样安排就怎样干,学不学政策、懂不懂理论、会不会实用技术关系不大,或者学了一点就自我感觉良好,不能持之以恒地学习新东西,学习处于一种“自满和知足”状态。

二是综合素质偏低。一些党员干部宗旨意识不强,群众观念淡薄,没有把农民群众真正放在心上,拜金主义至上,追求低级趣味和奢靡的生活;有的党员干部虽然潜意识中也认为改造主观世界的很重要,但平时忙于事务、忙于会议、忙于应酬,沉不下心来钻研。久而久之,干部的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发生了动摇,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逐步丧失,共产党人的道德情操出现了滑坡,党员干部自身的党性修养逐渐弱化。

三是学习能力不强。有的党员干部文化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都满足不了新时期、新任务的要求,特别是少数基层干部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年龄偏大,学习的自觉性不强,学理论嫌枯燥,学技术怕深奥,学业务嫌单调,学典型做不到,从而导致一些基层干部缺乏市场经济知识和农业科技知识,缺少服务群众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为农民群众提供服务、示范引导、解难释惑的办法不多,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3、从组织因素看,教育单一影响思想观念更新。

一是组织保障不够。部分领导干部对新形势下加强党员干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对“不容易出政绩”的党员教育工作不够重视,把党员干部教育工作置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境地。一方面,地方政府对干部教育培训的经费投入不足,缺少经费保障,使干部教育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力量不专,学习上级精神、领导讲话、党校培训成了干部教育的主要形式,没有专门从事干部教育工作师资队伍,也没有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对干部教育进行理论研究、课件开发、组织培训等,干部教育的力量很分散,没有进行有效地整合,形成合力。

二是教育形式不活。党员干部教育跟形势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形式单一、内容单一、力量单一等方面。干部教育很少贴近实际,很少采用广大党员干部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不擅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教育方式和教育资源在党员干部教育中发挥作用;大部分党员干部对于这种单一、空洞、乏味的教育缺少兴趣,效果自然就大打折扣。同时,不少地方把干部教育作为一项任务,采取应付的思想和态度来对待,时紧时松,时有时无,不符合党的十八大提出的要求。

三是管理考核不全。当前不少地方对干部教育还不够重视,对干部教育工作不进行深入的研究、部署、督促、检查和指导,也没有系统的教育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有的甚至是喊喊口号,做做样子,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讲话落实讲话,干部教育成了空对空。一些必要的管理制度还不健全,完善的管理体系并未完全建立,职能部门的职责也还未完善,干部教育管理还很不健全,考核也不严格。

4、从制度因素看,体制欠佳导致监督管理薄弱。

一是职责职权不清。目前,我们很多地方和部门还不同程度存在职责、职权不清,机制体制不顺,削弱了对干部的约束。有的部门单位权力交叉,多头行政,有好处的事情争相办理、办结,遇到问题相互扯皮、推诿,部门利益首位思想严重。有的部门没有具体的职责和职权,形同空设,加重了群众的负担。特别是一些基层站所,尽管实行双重领导体制,但在人、财、物上却由行业主管部门垂直管理,一些站所在人员变动、负责人调整等关键问题上难以顾及乡镇意见,乡镇经常是蒙在鼓里,管理起来也往往是“鞭长莫及”,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对干部进行管理的约束力。

二是执行制度不力。不少单位和部门规章制度很多,但是真正得到有效贯彻执行的不多。制度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搞形式主义,真正抓落实,一抓到底的少;对违纪违规者,做老好人迁就的多,批评追究的少;监督检查多,落实的少,有的甚至对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只奖不惩,导致“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久而久之,干部也就无所谓,制度形同虚设。

三是激励机制不全。激励竞争机制不全,挫伤了干部的工作热情,特别是农村干部处于最基层,工作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受县、乡财力因素的制约,干部待遇较低,人事管理方面又没有形成一个合理有效的人才流动和择优汰劣机制,在干部的选拔任用、城乡干部之间交流等方面乡镇干部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一些干部深感前途渺茫,工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受到影响,工作不够安心。

三、构建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设常态机制的建议

针对当前党员干部思想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深层次原因,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建立健全教育机制、管理机制、监督机制和引导机制,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1、健全教育机制,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一要强化干部政治教育。要引导广大干部自觉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并把所学的理论同自己的思想实际联系起来,使之成为改造主观世界的锐利武器,不断增强辨别是非、抵御各种错误思想侵袭的能力,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注意培养干部强烈的事业心,不断强化干部干事创业、干净干事的意识。教育干部要在其位谋其政,不“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时刻把党的事业放在第一位,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决不当“懒官”;把能力体现在“会干事”上,决不当“庸官”;把目标落实到“干成事”上,决不当“孬官”。

二要提升学习教育效果。要着眼于长远,建立统一的思想作风学习教育规划,科学设计主题教育活动,坚持一以贯之,使干部学有精力,学有抓手,学有方向。要放开视野,拓宽路子,整合资源,积极探索和建立分层分类教育新模式,广泛开展学习型机关建设,推动干部自觉学习。要创新和丰富学习方式,坚持“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对发展的新认识、指导工作的新理念、破解难题的新思路;坚持“个人学习与集中辅导、讨论相结合”、“学习与多样活动相结合”,扩展和丰富学习形式,充分调动党员干部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习教育效果。

三要坚持开展专题教育。解决不同阶段党员干部在思想、工作、生活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首先要了解不同时期,不同社会环境下党员干部队思想变化情况,根据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存在的突出问题,选择不同的主题开展教育活动。开展专题教育活动要突出主题,突出针对性、实效性,使广大党员干部在教育活动中进一步增强党性观念和理论水平,提高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要积极主动组织党员干部参加党内部署的集中活动,有针对性解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定期开展“评先评优”活动,大张旗鼓地表彰在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强化党员干部的创先争优意识。

2、创新管理机制,激发干部队伍活力。

一要建立干部思想作风评价体系。将作风建设情况纳入领导、干部的考核指标,加大对干部考察力度和工作过程的监督,改进作风的正能量才能辐射整个社会。结合其实际制定作风建设考核办法,把思想作风、学习情况、工作态度、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团结协作、遵纪守法、勤俭节约、廉洁自律和生活作风等列入考核办法,尽量做到量化细化,具有可操作性。研究制定干部思想作风评价标准,坚持辩证法,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评价干部的思想作风,针对不同层次和不同岗位,科学界定不同的能力层次和能力标准,从思想作风层面进行定性定量,在群众观点、创新意识、事业心和责任心、廉洁自律意识等方面细化评价标准。

二要加快推进干部考核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干部讲学、定期述学和政治理论任职资格考学等制度,改进干部考核和考察的办法,坚持定性和定量考核相结合,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建立分类测评体系,将量化测评结果与定性考核结果相结合,提高考核结果的准确性。要奖惩分明,作风实了、好了怎么奖励,作风不实、不好怎么惩戒,都要有一套制度,通过制度设计、制度创新来有效规范党政机关公职人员的行为,与时俱进地建立和完善科学决策制度、民主监督制度、依法行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在内的制度体系,完善政务公开、民主评议、质询听证等民主形式,将权力运行置于群众监督之下,保证权力的正确行使。

三要理顺县乡两级干部管理体制。加强县乡两级干部管理体制改革,“解构”和“重置”县乡管理体制,在县乡间进行适当分权改革,规范县乡各自的权力范围和限度,使县乡成为责权利相统一的政权组织。采取“放权”或“收责”的方式,重点解决乡一级权责不统一的突出问题,建立党委、政府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包抓的工作作风建设常态化机制,做到干部作风有人抓、时时抓。探索建立干部创新评价考核制度,促使干部增强创新意识,通过建立完善创新的激励、奖励、考核的工作机制,营造鼓励干部主动创新的工作氛围。

3、强化监督机制,树立干部队伍形象。

一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监督管理体系,拓宽监督渠道,通过抓好党内监督、群众监督、新闻媒体监督等多形式、多层面的监督,把干部作风方面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纪检、监察对作风建设的监督作用,把工作职权与工作职责紧密联系起来,切实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用严格的纪律和督查坚决克服和杜绝制度流于形式的现象。定期组织社会各界参与行风评议,监督整改措施的落实,通过内外并驾监督,转变干部工作作风,提高工作实效。

二要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把作风建设的原则要求转化成具体的行为规范,研究提出党员干部的具体规范和要求,增强对党员干部的约束力,增强制度的“刚性”,防止作风建设“口号化”“一阵风”“一刀切”。及时解决党员干部作风方面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对干部作风方面出现突出问题并造成严重后果的,必须严肃查处,切实促进干部作风的好转。建立健全干部岗位责任制,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工作责任层层划分,环环相扣,出现问题,必须追究到直接责任人与监管责任人,让压力体现出工作动力与工作责任。

三要建立有效的落实机制。建立领导带头的执行机制,督促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努力形成正面的示范效应。把转变作风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列入每年党组织述职的重要内容,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明确职责,真正建立起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由纪委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及时制定相关制度,切实将改进作风化为自觉行动,形成合力同心加强作风建设的强大力量。

4、完善引导机制,促进干部队伍创业。

一要完善干部作风奖惩机制。健全干部工作考核奖惩制度,实行竞争上岗、优胜劣汰制度,充分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大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力度,充分发挥正面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张旗鼓地宣传典型、弘扬先进,同时要激励后进,对表现差的,经教育无明显转变的干部按公务员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加强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顶风违纪行为的查处和责任追究力度,做好检查记录,每月定期对个体进行考核,每季通报考核情况,年终汇总全年个体考核结果。强化日常监督,保证各项制度规定执行到位。

二要建立干部竞争交流机制。建立健全公平、公正、公开的干部流动和竞争机制,把干部的培养、教育纳入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拓宽视野、不拘一格、重实绩、轻资历,把群众公议好,实绩突出的干部大胆启用,不适应的大胆坚决罢免,做到能上能下,营造良好的干部任免氛围。建立城乡干部竞争对流制度,定期选拔优秀乡镇基层干部到上级机关工作,选派优秀机关干部到乡镇任职。加强乡镇与乡镇之间干部的定期交流,加大干部的异地异岗交流,做到扬长避短,因势利导,既有利于工作,又有利于干部成长。

三要建立干部目标管理机制。进一步强化目标意识、明确工作导向、突出工作重点、落实工作责任,提升工作效能和执行力,以测评、考评发现问题,促作风转变,落实工作。测评结果与考核结果综合评定后,定期进行通报,年终评比奖惩。作风建设考核结果与目标管理考核挂钩,与评先、评优、评职称挂钩,以促进干部的标杆意识,争先创优意识,保障作风建设落到实处,抓出实效。


 

推荐访问:组织部 干部队伍 作风建设 调研报告 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