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得体会 > 加快实现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加快实现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时间:2021-10-09 22:52:23 浏览次数:

 加快 实现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2020 年是决胜脱贫攻坚关键之年,全国各个地区,乡镇基层都在为如期打赢这场战役发起最后冲锋,很多还在贫困线挣扎的村落,亦或者是已经脱贫摘帽的乡村也想乘着这股脱贫“东风”加快实现乡村振兴,完成本村美丽乡村建设任务。越是在这个关键时刻,越要沉心静气,三思而后行,给自己打下一针“镇定剂”,统筹考虑,下好乡村发展“一盘棋”。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就和人体一样需要做到稳定、协调、可持续,形成各个工程和系统之间的自主循环,因而需要强化乡村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新城代谢”水平。

  少一点蛮干,多一点规划,让乡村建设形成“循环发展”系统。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乡村振兴是“三农”工程总抓手,谋好篇、布好局,对于后续发展来说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埋头蛮干不仅费力耗时还可能收效甚微。明确本村发展的薄弱环节,对各项补强工程的用地、费用、人手等做到心中有数,针对老百姓的需求开展规划项目,加强针对性。如引水工程入村,解决水困局,保证饮水安全,供水稳定,实现能用水、用好水的目标。同时使水利工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造福环境建设,形成良性循环。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大动脉,加强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的关键,完善农村路网建设,实现产业之路、生态之路、文明之路、致富之路。要让农副产品运得出、运得快,进而助推乡村振兴,实现产业兴旺,农村繁荣,农民富裕。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打造党员活

 动室,进一步提升党建工作水平,修建村民活动广场,提升村部网络建设水准,建成强有力的乡村振兴“指挥部”,坚强的组织领导是实现乡村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大体量的设施建设决不能以占用农业用地为代价,严守耕地“红线”让农民手中有田,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上,实现生态与发展的和谐统一,把发展循环经济落到实处。

  少一点浮躁,多一点耐心,让乡村建设 具备自主“呼吸能力”。“久困于穷,冀以小康”。各基层乡镇在脱贫之后容易产生超速发展的心理,想实现“加速超车”式的发展模式,乡村振兴不是一朝一夕,基层建设更不能一蹴而就。从环境建设来说,植被的培育、绿化的维护、旧宅基地腾退、生活垃圾的科学处理、环卫宣传教育工作都需要久久为功,才能看见成效,后期的卫生环境监督也要跟得上,如此环境建设才能持久,绿水青山才能让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文化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乡村文化振兴顺应了亿万农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文化建设要如涓滴流水,润物无声才能深入人心,这同样需要时间的酝酿。乡土文化孕育守护着中华文化的精髓,重农扬农、家庭为本、尊祖尚礼、邻里和睦、勤俭持家、以丰补歉等都是乡土文化核心,只有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和传承,这些文化精华才能世代相传,乡村同时也要不断强化文化宣传和引领的作用,以改善农民精神风貌,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为目标。“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面

 对乡村发展要耐心、细心,适当“松松绑”“通通气”“缓缓神”,如此,乡村建设才能有足够的“氧气”畅快呼吸。

  少一点冲动,多一点呵护,让乡村建设产生振兴“内生动力”。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燃料”与动力。毕业大学生尤其是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才,在没有具体的职业规划之前,少一点盲目的就业冲动,把就业视野多留心留心广大基层地区,随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施行,基层所需人才规模越来越大,如管理、教育、科技、卫生、农业等方面的人才在乡镇都有广阔的就业前景。基层是个大舞台,只要肯干、肯学、肯吃苦,每一个年轻人都能有一番作为。当然乡村不仅要引得进人才,更要留得住人才,对在乡村就业的青年人才多一点关怀呵护。要打好“乡情牌”“乡愁牌”,念好“招才经”“引智经”,建立健全人才考核机制,构建多元化的激励体系。明确人才包带责任,做到岗位有规范、工作有标准、激励有依据。同时加强返乡创业、退伍军人、养殖能手、新型农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够适应农业产业政策调整、农业科技进步、农产品市场变化,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让他们在各个岗位都可以大显身手、大施所能、大展才华,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和发展活力。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振兴 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