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得体会 > 深入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集中整治活动情况总结报告

深入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集中整治活动情况总结报告

时间:2021-10-17 10:26:03 浏览次数:

 深入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集中整治活动情况 总结 报告

  一、注重顶层设计,强化安排部署

  二、注重工作结合,强化意见征集

  三、注重靶向施策,强化自查自改

  全市深入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集中整治活动开展以来,市×局党组高度重视,迅速落实。按照相关工作要求,从三个方面强化工作落实。

  一、注重顶层设计,强化安排部署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局党组召开了党组会,专题学习市委关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集中整治活动年工作方案,重点研究部署。召开了活动整治动员会,通报我局细化工作方案,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的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5 月 11 日正式出台我局整治方案。

  二是加强宣传发动。依托电子显示屏、局网站和微信客户端营造专项整治浓厚氛围。组织了两次专题学习讨论,深化对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集中学习,以党支部为单元,围绕如何加强“政德”建设举行了作风建设大讨论。通过开展×廉政教育活动,开辟“我有话儿对党说”宣传专栏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突

 出党风廉政教育。

  三是加强学习贯彻。以“双争”活动为契机,我局制定了“十大”行动方 38 案,方案涵盖全市安监系统,重点通报各县市区×局和市局机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典型案例,推动建设模范机关、让群众满意机关。局党组会专题传达中纪委办公室《关于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工作意见》,并将“四个大方面 12 类突出问题”纳入党组中心组带机关学习内容和机关专题党日活动,以支部为单位展开对照讨论,该项工作正在推进中。

 二、注重工作结合,强化意见征集

 我们借助全国第*个安全生产月广泛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在活动中穿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集中整治年活动第二阶段部署,向市安委会主要成员单位发函征求市×局在日常工作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表现和意见建议,形成了问题清单;我们向重点监管企业发放意见函,主要收集企业对我局在行政服务和执法检查过程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表现,坚决杜绝安全生产执法检查走形式、走过场,执法检查宽松软的问题,目前正在对照问题清单,逐项制定整改措施,突出集中整治实效。在市直机关工委组织的“我感受的市直机关作风”活动中,我局对收到的各类表扬我局转变工作作风的暖心事一一核实,并对各类工作建议专题回复。

  三、注重靶向施策,强化自查自改

 按照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集中整治年活动自查 39 自改工作部署,重点做了四项工作。

 一是以“放管服”改革服务为抓手。全面梳理改革服务清单,切实努力做到“让老百姓只跑一次”的要求,提升窗口服务水平。对第三方服务中介机构资质加强核查登记确认,在主流媒体公开在荆服务的 29 家第三方中介服务机构名单和联系方式,方便企业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持续加强对中介资质与评价质量的监管,对评价质量存在问题的予以通报,对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进行责任倒查,对情节严重的纳入诚信体系“黑名单”监管。积极开展“双随机两公开”制度,抽查事项比率 100%,抽查结果公开率 100%。

  二是优化县市区政府安全生产绩效考核模式。我们出台新的考核细则,改变了以往唯事故论的考核方法,注重对工作的全方位全过程评价,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同时在考核中把系统内党风廉政建设、信访举报纳入考核评价。

  三是对安全生产“打非治违”工作实行一月一通报。编发《安全生产工作月报》12 期。着重对业务工作中涉嫌走过场、执法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问题专项督办,激浊扬清,突出集中整治实效。

 四是深入开展“一桌餐”违规发放工会福利、私车公养等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采取群众督、自己查、互相纠方式全面查找本机关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存在问题,一一完成整改。下一步,我局将认真总结工作经验与不足,常抓不懈,确保在机构改革期间工作不掉队,作风过得硬。

  加强党内监督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 专题党课

 同志们:

 今天我以《加强党内监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为题,给大家共同交流一下加强党内监督的有关问题。党内监督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程,内涵十分丰富。下面,我主要从党内监督的发展历程、党内监督的内容和特点、充分把握党内监督、如何落实党内监督等四个方面,和大家谈一些看法和意见。

 一、党内监督的发展历程 党内监督,就是党员之间、党组织之间、党组织与党员之间依据党章和其他重要的党内法规相互监察、相互督促的活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就新形势下加强党内监督作出顶层设计,是规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内监督的基本法规。长期执政条件下,党要实现肩负的历史使命,带领人民坚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不断强化自身监督,始终保持赤诚初心

 和旺盛斗志。关于党内监督的重要意义,这里就不再多讲,下面,我重点讲一下党内监督的发展历程,使同志们有个清晰的认识,希望大家能够站在政治和历史的高度来充分认识党内监督。

 (一)国外党内监督的发展变化 党内监督的思想,早在 1847 年 6 月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时就被提出来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第四十二条规定:“为了盟的利益必须对被暂令离盟者,被开除盟籍者和可疑者加以监视,使他们不能为害。”其中“监视”一词,就是监督的意思。1864 年,马克思在为国际工人协会(简称第一国际)撰写的章程和条例中,强调了总委员会具有一个基本功能,即“加以干预时能一致行动”的党内监督功能。国际工人协会关于“加以干预”的党内监督思想和功能,与共产主义者同盟所作的“加以监视”规定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到了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的列宁时期,党内监督成为一项重要的制度设计并得到广泛、有效贯彻执行。苏共党章规定,中央委员会要“建立党的各种机关并领导它们的活动” 。1917 年 7 月,苏共建立了中央检查委员会。中央检查委员会在中央委员会领导之下,监督党的中央机关是否迅速和正确地处理事务,中央书记处是否正常地进行工作等。由于中央检查委员会还只是隶属于中央委员会的一个内设机关,不可能有效地对整个党中央特别是对党的高层领导实行检查监督。因此,列宁在 1920 年 9 月苏共九大上决定,“成立一个同中央委员会平行的监察委员会” ,并提出“由党内最有修养、最有经验、最大公无私并能够

 严格执行党的纪律的同志组成” 。1921 年 3 月,苏共十大专门作出《关于监察委员会的决定》。监察委员会分中央、区域和省三级,分别与本级党的委员会平行行使职权,并向本级党的代表大会负责。1922 年3 月,苏共十一大又进一步制定了《监察委员会条例》,强化了监察委员会的独立性和至高无上的监察职能。

 除了党的监督机关外,在苏联国家机构中也设有政府的监督机关。1917 年 11 月,在苏维埃政权建立后设立的 3 个人民委员部中就有国家监察部。1920 年 2 月,国家监察部改组为工农检查院,并在 1923年 4 月召开的苏共十二大上成立了工农检查院和中央监察委员会的联合机关。中央监察委员会和工农检查院两家合署办公,开创了一种新的监督模式,可以同时加强对党政工作及其党政干部的监督。在列宁执政期间,得益于强有力的权力监督,尽管政治险象环生,苏联“经历了世界上从来没有过的灾难、贫困、牺牲” ,但苏共党内民主生机勃勃、民主监督与民主决策有力有效,并取得了夺取政权、保住政权、巩固政权的一系列胜利。

 斯大林成为领导人后,苏共党的监督委员会的职能逐渐缩小,独立性也逐渐丧失。苏共十七大把党的中央监察委员会归属中央委员会领导,这在领导体制上局限了对党的执行机关本身及其领导人实行有效的监督。同时,为了集权的需要,斯大林对列宁创设的监督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变,逐步建立、发展起一整套权力高度集中的党内监督运作机制,党内监督机制中的“集中”功能被极端强化,而监督本义上的“民主”功能则被极端弱化,由此给苏共乃至其他国家工人阶级执政党造

 成了灾难性的后果。

 斯大林之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等苏共领导人深刻感受到苏共政治运行中的严重问题,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并未把完善党内监督机制积极有效地向前推进,导致在苏共党内和苏联社会上贪污腐败、以权谋私成了普遍现象。1985 年 3 月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虽然从形式上恢复了列宁时期的监督体制,但此时苏共的威信严重下降,已无法对国家实施有效的领导,监督体制也已无法发挥任何作用。1991 年戈尔巴乔夫建议苏共自行解散,这一建议被苏共中央书记处接受,苏共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推荐访问:官僚主义 形式主义 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