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得体会 > 教师教学考核问题与对策探究

教师教学考核问题与对策探究

时间:2021-10-20 10:26:12 浏览次数:

 教师教学考核问题与对策探究 摘要:高等职业院校中的教师教学考核是规范教学行为、科学管理教师队伍建设的一种重要方式和手段,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师自身与高职院校的共同提升与发展,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加优质的职业技能人才资源。如何提升目前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考核制度和方式,使得考核指标体系更加符合新时代要求是当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考核;对策研究 1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考核的重要性 高等职业院校中教学考核的目标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为实现院校的整体战略目标做出支撑,规范人事及教学管理;二是为教师的教学活动反思,帮助教师了解自身定位和不足,完善教学,实现教学目标及个人职业发展规划。目前,关于高职教师教学考核的分析模式也有多种体系,主要包括学生发展模式、ISO9000 应用模式、院校研究模式、绩效指标模式、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等。所以,如何设计出既符合我国国情又能够满足院校发展目标的高职教师教学考核指标体系是教学管理者工作中的重要课题。需要强调的是,教师考核的最终目的并不是约束教师教学,而是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工作业绩。因此,如何确定教学考核的具体内容、指标和权重将直接关系到学院的服务质量和总体发展方向。

 2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考核中存在的不足 2.1 课程类型不同导致评价的公正性差异 由于高等职业院校类型繁多,不同的院校有不同的优势和特色专业,有关专业划分涉及到的知识分类多种多样:按照教学内容可分为公共课、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任选课;按照研究领域可以划分为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按照课程模式又可以划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因此,难以用泛化的指标去评价不同专业和教学方式的教师教学质量。

 2.2 考核中存在的人为因素 督导评教,缺少有效的双向沟通;同行评教,难以公平公正地对所有教师进行评分,人际关系的亲疏、兼课教师的行政职位都会影响同行互评;学生评教,部分学生在评教过程中带有强烈的个人主观因素,在教学考核当中难免出现一些功利性的影响因素,教师和学生对教学考核的目的理解有片面性和模糊性。评估者的认知偏差、从众心理及自我防卫心理,都给教学考核的可信度造成了负面的影响,使得考核缺乏公正性。另外,对于考核数据的处理不够科学。大多数院校是先计算教师在各个考核指标下得分的算术平均分,然后将其加权平

 均作为教师教学考核评价得分。但由于评分者对评分标准的理解不一致,如果只是简单地将各项平均分相加,显然有失公平,不能反映真实情况。

 2.3 考核结果缺乏对院校的管理起到指导作用 通过对教学考核数据的利用与分析,可以得出多方面的指导信息,例如:学院整体教风学风、学生的到课率与对教学的满意度的相关性以及教学异常预警等。但多数院校的教学考核都止步于人事管理层面,仅仅是影响到教师的职称评审、岗位变动的绩效层面,没有指导院校进行科学管理,助力院校实现战略目标。

 3 现阶段高职教师教学考核的优化对策 3.1 针对不同的岗位、专业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 制定科学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应当以专业背景为基础。在制定教学评价指标时,要根据不同情况具体分析。首先,从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公共课与专业课教学方式和目标略有不同。因此,教师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根据课程类型区分为:公共课和专业课。根据不同教师所教授的不同课程类型,应有不同的评价重点。除此之外,在实践教学中,不同专业的教学方法区别较大。因此,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可以考虑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

 3.1.1 教学质量指标(1)教学工作量:理论课时数、实践课时数、班级学生数量、课程类型,竞赛指导、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开设新课数量等。(2)教学过程质量:教学过程是否严格按照学校相关要求,包括选用教材、编写教案、按照教学进度执行、结合多媒体教具的使用、学生成绩评定等。(3)教学效果:来自学生、同行、督导、院校职能部门的评价等。(4)专业水平:研究成果为企业创造价值、发表专业学术论文等。(5)教学成果:各类教学获奖、创新教学模式等。教学评价可引入“TQC”概念,即“全面质量管理”,通过贯穿教学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及时修正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及不足。以教学质量为核心,教师、学生、督导全员参与教学过程监督,以实现高质量的教学效果为最终目的。

 3.1.2 社会服务绩效指标高职院校还承担着社会服务的责任。因此,教师在完成教学工作之外,还要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工作。具体评价指标包括:(1)参与系部工作:参与系部各项有助于学科建立发展及教学改革活动。(2)参与院校工作:参与院校层面的各种教学管理咨询及质量工程活动。(3)参与社会服务工作:在社会组织团体中发挥的作用,提供社会服务的成效等。3.1.3 师德绩效指标师德师风的考评既是教育伦理中的基本规范保障,是同时也能够帮助教师不断提高自身学术水平及教学责任心,对于促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高校教师师德的具体评价内容可依据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中的指标和标准进行评价[1]。

 3.2 消除人为因素 3.2.1 督导评教或同行评教影响评教的主观因素分为两方面:一是个人因素,包括个人的知识背景、专业技能、能力、个性等因素;二是外部环境因素,包括任务特征、目标特点、特质环境、组织特点、工作角色特点、社会环境特点[2]等内容。这两类因素或多或少将影响到最终的考评结果。因此,教学管理者必须主动创造有利于教师教学和考核的环境:一是高校管理者观念与角色的转变。要从教学工作的监督者、发令者转向教学工作的服务者、支持者。高校行政管理者要兼备学者和管理者的双重素质,具备知人善任、善于沟通的管理技能,能够通过多种手段结合来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防止职业倦怠。二是对高校的组织结构进行优化,精简行政管理机构,从制度上更好地为教学工作服务。三是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建立教师与行政管理人员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相信任融洽的关系。四是为教师绩效的完成提供必需的物质条件,如从事教研活动的时间、场所及经费等。五是明确高校战略目标,制定符合院校长远发展的考核目标,缓解教师除教学外的其他工作带来的压力,减少由于科研工作繁重与教学产生的冲突。

 3.2.2 学生评教学生评教可以根据院校自身的具体情况来进行设计。让学生参与评教的落脚点是了解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为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及教学质量保障工作提供相关依据。因此,在确定学生评价指标时,需要避免可能引起师生矛盾、将师生地位对立起来的问题指标。同时要注重学生评教的时效性,将学生评教与教学研究结合起来,及时地修正教学中的不足,在教研活动中推广学生满意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成果。让学生感受到教学评价的参与感和重要性,真正促进教学改革的发展。有的教师将学生评教视为对自己的投诉与监督,害怕学生的评教结果会影响职称评审和晋升,从而在教学中一味地迎合学生的喜好。这与教学评价的初衷明显是背道而驰的,这种心态也容易使得师生关系出现嫌隙,引起教学气氛的不和谐。因此,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评教观念,保障学生与教学管理部门之间顺畅沟通,既是让学生行使参与监督教学过程的权利,也是为教师树立教学信心,确保学生客观理性评教的先决条件。

 3.2.3 科学处理各类数据我院提出了一种基于统计数据标准化的评教方法[3]来处理教师教学考核中的各类数据,贴近教师真实的教学情况,效果较好。

 3.3 科学运用考核结果 从院校角度来看,教学考核的最终目的是指导院校进行管理,紧贴时代调整发展方向,帮助实现院校的战略目标。高等职业院校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满足社会需求”,这样的要求也应该体现在教师教学考核当中。将教师考核结果与教师的晋级、晋职和奖励相结合,有助于院校实现长期的战略目标和履行社会职能。从教师

 个人的角度来看,教学考核主要有三方面的功能:一是作为绩效考核评定材料,为人事的奖惩机制提供一定的依据,借此约束教师的教学纪律;二是为教师的职称评定提供依据,根据考核结果进行教师的岗位晋级、职称评定及其他利益分配;三是为教师的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通过考核结果的反馈和复盘,帮助教师找到职业中的薄弱环节,为教师培训和职业规划提供依据。

 4 结束语 各高职院校具体情况不尽相同,教学考核办法也就没有统一的标准可循。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教学考核制度才能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实现教师自身与高职院校的共同提升与发展的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马帮敏,罗清霞,陈庆凯副.大学生素质教育理论与应用[M].沈阳出版社,2009. [2]王淑红,龙立荣.绩效管理综述[J].中外管理导报,2002,(9):40-44. [3]陆亚维,刘勇.基于统计数据标准化的评教方法[J].江西教育,2006,(22):20-21.

推荐访问:探究 对策 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