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得体会 > 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教育渗透思路及意义

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教育渗透思路及意义

时间:2021-10-20 10:26:29 浏览次数:

 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教育渗透思路及意义 【摘要】中国历来是国际礼仪的倡行者,从小开始就注重礼仪文化的培养教育。伴随着综合国力、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我国开启了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示范先行区。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立德树人”。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的宗旨已经成为了德育教育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语文课程是作为基本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课程,被贯穿于小学教育、中高级教育和大学教育以及更深层次的教育。而小学语文更是基础的敲门砖,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融合德育思想传播,是当今语文学科发展的方向。各级各类小学语文教学应当积极探索有效的德育教育方式并渗透到小学教育当中。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随着新时代课改体制的变革,德育教育成为了各类学校教育的一份子。小学语文教程是学校教学科目的根基,又是靠最简易的言语理解或肢体动作来讲授的课程,所以小学语文课堂中贯彻实施思想品德教育课程应当成为学校品德教育的先驱课。对于实现品德教育贯穿全校、全社会有着潜在的指引作用。德育教育在现代教育占有多少比重呢?这给所有一线教师指出了一个新的知识方向。无形当中为老师们添加了一丝丝压力,正所谓动力来源于压力。教育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象征,教育传承理念影响着教育方针的制定,也影响着教育是为谁服务的问题探究,新时代下习近平总书记做出了回答,教育是为了培育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人,而且是能为社会做贡献的人,更加要求我们应当三全育人。

 1. 德育教育贯穿语文教育的前瞻性 1.1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客观形态 随着新课改政策的不断实施,课程目标的政策性越来越凸显出指引教育内容的变化,随着大纲的变化,小学语文讲授内容的扩展广度随之呈现出外延性。新型的语文课程教学要求老师不仅仅局限于对书本知识的传授,更加凸显出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小学生习惯养成,更是对孩子们的初始的认识世界养成良好的人生品格进行了重新的定义。在一定程度上,教师应当充分领悟到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优势,尊重孩子们的人格特征,完善受教者的个人品质,充分且全面的提高学习者的思想水平。在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课程中,教师单方面的进行灌输式的讲授,忽略学生在身心健康方面的德育教育,从而使得学习者在同等年龄出现素质差距的现象,制约着学习者的健康成长。所以,在新型的语文课程教学中,将德育教育与传统语文教育相联系,发挥文字教育的有效性。

 1.2 新时代对人才需求的思想性

 21 世纪发展后期,无论是从生理或者心理方面,学生发展普遍成熟较早。社会环境、成长环境、院校选择等因素对于受教育者的健康成长带来潜移默化的熏陶感。一些学生由于各类因素的影响以致于自身产生了较为低迷的学习兴趣、个人享乐主义、崇尚金钱的金钱观等不符合年龄阶段的思想倾向,与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南辕北辙,与人才培养方向相距较远。因此,我们应该从小在教育体系中融合德育教育,结合教育原则,分析讲解德育案例,加强指导在中小学语文课堂中穿插思想品德教育,广泛开展符合阶段性年龄特征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自小就指导学生树立言行雅正、自律自强的三观和成长成为勇担国家复兴使命的合格人才。

 1.3 适合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需要 小学生正处于形成初级的社会道德观的关键时期,由于年龄、心理、生理等特点,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小学教育过程中,教师的科学引导是关键,尤其是小学语文科目的讲授应更加注重“指引性”,不断增强思想品德教育在语文课堂中的穿透力。从某种程度上讲,通过指导并帮助小学生树立完整的思想世界,可以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确保小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使其自身发展紧紧跟随社会意识变化,促进学生健康心态的发展,从而完善学生人格。可见,将德育教育贯穿于语文教育的全过程,不但能丰富学生的语文学科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还能促进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

 2. 思想品德教育科目贯穿小学语文教育课堂的意义 小学生年龄一般是 8 岁至 14 岁,年龄较小,是一个未具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相对于外界的环境氛围不熟悉,在社会上还未形成独立的面对突发情况的处事能力。因此,在小学生的这个特殊的年龄阶段,学生根本不可能通过理论依据或者实践能力去辨别是非,无法真正地分辨出道德标准的好坏,甚至没有基本的判别力,而思想品德教育科目则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成长,弥补这方面能力的不足。大体上讲,在学校基础的语文课堂中,常常通过一些通俗易懂的案例分析、浅显的道德知识讲授、传统礼仪文化的解说,将德育思想融合到小学语文的知识讲授当中,就会及时弥补儿童对此方面知识的欠缺,并可以为小学生多一个可选择的方向。不仅能够对小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工作,而且能够紧抓学习环境,为学生健康发展建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校促进对“完整的人”教育工作实施计划。

 3.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现状 近几年来,社会发展十分迅速,各行各业都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景象,企事业单位不但要求员工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而且要求员工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为了达到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用人要求,学校教育应当做好德育教育,特别是要从小学生抓起,而小学语文则是德育渗透的最佳科目。从目前来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小学语文教育弊

 端不断被暴露出来,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存在很多问题,该现状必须引起教育部门、学校和家长的密切关注。

 3.1 德育教育与脱节实践 从本质上讲,德育教育包括的内容较多,有的东西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却有着其他专业课所涉及不到的东西,对于学生的成长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整个德育教育中,良好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升思想道德素质,让学生健康地成长,不断走向人生的巅峰。如今,各小学语文教师开始意识到德育渗透的重要性,也采取了一定的教学策略,但是效果并不明显,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德育教育与现实实践相脱节。例如:在许多学校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所传授的内容不够科学,仅处于理论层面,几乎与现实生活不相符,背离了实际,孩子们根本学不到真正的德育知识。更为突出的是,绝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不断向学生传授德育知识,学生随后跟着背诵,一会儿记住,一会儿又忘记了,由于他们没有理解这些德育知识的内涵,极不利于学生在生活中践行这些德育内容。

 3.2 德育教育太过形式化 我国的传统教育经历了漫长的时期,小学教育考核方式大多以文化课成绩为主,思想品德教育只是偶尔学学,并没有引起师生的足够重视。具体而言,因为我国的德育教育处于初始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也缺乏系统化的思想品德教学体系,既没有明确的衡量标准,也没有清楚的考核指标,一切皆处于模糊的状态。同时,由于教学任务繁重,绝大多数语文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重视“成绩优”,似乎成绩就是一切,以至于德育教育与国民素质教育的初衷明显背离。其次,在各种德育教育工作的推动下,有的语文教师已经执行到位,但是还有一些语文老师仍然沿用最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手段,像“说教式”、“一言堂”、“满堂灌”等的教学手段,都会让学生感到十分枯燥,导致小学生不愿意学习,自然会影响小学生对于德育的吸收效果。

 4. 思想品德教育被小学语文教育引领的新思路 4.1 基础的校本课程渗透 在教育中,课程学习至关重要,所以语文课堂则成为了开展基础教育与德育教育的新阵地。语文教学大纲指引了学生的学习方向,而教材内容却承载了智育德育的主体,而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编排无不体现了热爱祖国、邻里互助的爱国主义时代精神、公民道德、社会功德等内容。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中融合德育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而且在各类课程为推进智育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由于学生年龄尚小,教师备课阶段应当将自身的教学经验、自身思想融入到德育教材教案的备课中,保持一颗奉献的真心,有一双善

 于发现德育教育素材案例的眼睛,将德育分析更加完整的融入到语文教学课程中,师生共同成长。

 4.2 语文写作中渗透 “写作”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是小学,还是初中、高中,“写作文”都不会缺席,甚至占了很大的考核比例,其重要性是不可低估的。进一步讲,作文是构成语文表达的重要环节,它以文字形式来进行语言表达,即用笔来说话,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受教育者的文化水准和道德修养。所以,通过语文写作,可以渗秀思想政治的内容,比如:在素材练习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选择一些具有教育意义、典型的材料来分析教育学生,作为不断提升小学生思想素质的技能点,激发学习者对生活的向往,完成德育教育有效影响。

 4.3 在校内外活动中渗透 学校是传播文化知识的摇篮,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都能让小学生学到知识,这就表明校内外活动都可以渗透德育知识。作为最基本的学科教学活动,小学语文课堂的德育渗透功能最为重要,语文教师除了要在教学活动中融合德育教育外,还应该增强校内外文化活动强化德育教育。同时,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根据学生身心情况以及学生个性爱好,组织学生参与校园活动和校外参观展览、革命圣地等观光活动,让学生打小就接受丰富的教育艺术熏陶,提升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

 4.4 全过程、全员、全方位指引思想品德教育 三全育人,家校共育是新时代下教育的指导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家长是孩子的首任老师,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校园是孩子成长的首要区域,要做好品德教育贯彻落实。坚持三全育人,为培养“完整的人”做好基本保障。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主导者,言行影响着受教育者,会使得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学模学样,所以,新时代教师更应当坚持言行雅正、作风优良、严谨治学,为人师表。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培养良好的道德思维做贡献。老师们的言传身教,不能单纯的依靠语言去传授,更应注重身体力行,亲身实践的感染力度远远超过语言传递。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科学文化素养的完善,更加脱离不了德育教育的影响。将思想品德教育与小学语文教育融合成为具有现代教育意义的学科,是一项长期而繁琐的任务,家校共同配合,完善发展体系。由于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的启蒙阶段,接受知识和理解德育内容的能力有限,一下子不可能完全消化德育的内涵,未来的路十分漫长。当然,面对这种艰巨的任务,小学教师和家长必须采用科学的育人方法,可以在课堂教学、作文教学、

 实践活动中予以德育渗透,也可以在家庭生活中进行合理引导,全面提高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参考文献:

 [1]何冬冬.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08):75. [2]潘晓斌.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现状及其应对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07):58-59. [3]宋颖.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做法[J].现代农村科技,2019(07):65. [4]高述佳.小学语文德育渗透实践途径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05):69+71. [5]林智珊.语文教学与德育“动力模型”的建构研究[J].汉字文化,2018(02):54-55. [6]赵明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数码设计,2017(10):295-296.

推荐访问:渗透 思路 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