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得体会 > 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的体会与思考

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的体会与思考

时间:2022-05-16 10:49:01 浏览次数:

按照刘部长提出的“学习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组织部门要先行一步”的要求,我在部内组织学习的基础上,反复研读了《决定》全文及李源潮同志在全国组织部长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集中培训班上的讲话,尤其对如何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进行了深入思考。

一、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的现实意义

李源潮同志在全国组织部长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集中培训班上提出了“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的新理念。应该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把分布于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处于不断流动之中的党员组织起来开展活动,单纯的“单位党建”模式和传统教育管理手段已难以胜任。区域化党建正是基于这种现实的需要,着眼于提高党建工作效能,顺应城乡一体化、“两新”组织的迅速发展以及人员流动性增强的趋势,从区域化的角度去思考谋划党建工作,形成区域化、全覆盖的党建工作体系。事实上,区域化党建是将经济学上的规模效应理论引入党建领域,通过对基层党组织设置进行调整,对党建阵地建设、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统筹,使党的基层组织设置更为科学,组织体系构架更加完善。

二、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的有效途径

之前我区深入开展的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单位共驻共建活动、德胜伟业与小张庄村“村企和谐共建”活动以及农村(社区)“党员中心户”创建活动,都为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积累了宝贵经验,提供了丰富载体。一是创新组织设置,突破条块限制的传统设置模式。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关键是要打破地域、行业界限和党组织壁垒,促进各种要素间的流动。具体工作中可采取单建、联建、挂靠等形式,探索在产业链上、龙头企业、专业协会和合作组织中,在市场小区、商务楼宇、居民楼栋中建立党组织;也可积极探索村村联建、村企联建、企业联建、行业联建、村居联建等模式。同时,重点探索区域统建党组织的有效形式,即把性质、特点相近的地域、人群划分为一个区域,构筑以区域党组织为核心、单位党组织为基础、党员中心户为纽带的动态开放的党建工作体系。如在太阳城等商业区设置党支部,探索网络建党,使党员突破时空限制,及时参加组织活动。二是创新服务平台,突破封闭运行的传统管理模式。借鉴社区党员管理服务中心成功经验,按照“区域覆盖、资源共享、党群一体、服务两创”的思路,建立一批区域化党员管理服务中心,面向社会,为党员群众提供党务政策咨询、办理党内有关业务,并为区域内党组织提供教育活动场所。三是创新共建机制,突破各自为政的传统工作格局。要改进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和活动方式,建立起区域统筹、城乡互动、村企联动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机制。区域内党员不管所在单位是否建立党组织,均应到区域党组织登记报到,并参加相关活动,形成“关系在单位、活动在区域、奉献双岗位”的党员教育管理方式。同时要建立区域化党建工作联席会议等机制,定期研究解决遇到的问题,协商区域内社会公共事务。

三、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的保障措施

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是当前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一项创新工作,需要建立一系列完备的保障措施。一要建立健全领导体系。区域化党建与单位党建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单位党建是区域化党建的基础,区域化党建本身包含着单位党建的内容,是单位党建的一种拓展和完善。但二者之间也存在一些问题,新建区域党组织的地位如何界定,如何通过区域的合理划分来提高区域党组织的凝聚力,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理顺区域化党建与单位党建的关系,调整完善现有基层党建工作的领导体系。二要探索拓展活动载体。要善于突破传统党建工作思维模式的束缚,把区域党的建设同解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同协调化解区域各方矛盾、维护区域社会和谐稳定结合起来,同维护区域各方合法权益、凝聚区域各方力量推动科学发展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区域化党建活力,实现区域内党建工作全覆盖。三要切实强化支撑体系。确保区域化党建工作正常开展,必须切实解决好区域党组织所需场地、人员、经费等问题。可充分利用区域内已有资源,解决活动场所问题;通过下派兼职、公开招聘、广泛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等形式,拓宽党务工作者的选拔渠道;按照财政分级统筹和区域内单位自愿筹集相结合的办法解决经费问题。

推荐访问:党建 格局 构建 体会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