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大全 > 民营经济发展的启示

民营经济发展的启示

时间:2022-07-11 08:56:01 浏览次数: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市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既经历了“五小工业”时代高歌猛进式的发展,也经历了激烈市场竞争的洗礼和几次升级的阵痛,在此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升级、不断进步、不断壮大,已成为了晋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稳定就业和推进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和企业家成长的重要平台。我中心课题组对晋城民营经济的曲折发展历程进行了研究,总结经验,得到启示,以期对壮大民营经济、助推晋城高质量转型发展有所助益。

启示之一:市场化改革是民营经济得以发展的首要前提,必须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加快市场化改革,激发民营经济发展的新活力

上世纪90年代是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最快的一个阶段。这一阶段我市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五小工业迅速发展,奠定了我市工业发展的基础。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党的十四大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非公有制经济地位得以确立。1993年我市有15家国有企业推行股份制改造。1994年后多数大中型企业实行以组建有限责任公司为重点的公司化改造,由“工厂制”改组成“公司制”,中小型国营、集体企业的民营化也稳步推进。1997年我市出台了《关于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规定》,放开了有关政策,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1985-1991年我市乡镇及以下企业总产值6年间增长193%,年均增速为32.2%,而1992-1997年5年间就增长了416%,年均增速高达83.2%。1998年全市私营企业数增至4637个,自乡镇企业诞生以来,首次超过了集体企业数(4505个)。

我市民营经济的发展正是得益于经济自由化和市场化的改革。伴随市场化改革推进,政策风险的消除、发展环境的改善,直接推动了上世纪90年代晋城民营经济的爆发式增长。但由于经济结构和国家战略需要,多年来我市的市场化改革明显滞后。时至今日,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远未消除,市场经济的土壤尚未形成。而从民营化和市场化的关系来说,民营经济的发展又直接推动了市场化改革。因此,必须减少权力对市场的干预,加快市场化改革,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我市民营企业多年的发展经验表明,政府对企业的发展方向不必干预过多,只需要实施负面清单管理,让企业在负面清单的约束下自主选择发展方向。只有放开管制,激发活力,才能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才能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启示之二:环保倒逼是民营经济转型的强大外力,必须以生态环保治理倒逼企业上档升级,推动晋城经济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

建市初期,我市靠小煤矿、小冶炼、小铸造、小火电、小化工起步,实现了经济的较快发展。但由于当时宏观指导不力等多种因素,五小工业发展秩序相对混乱,企业布局分散、规模偏小、技术装备落后、资源浪费严重、经济效益低下,严重影响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环保约束的加大,我市采取有力措施淘汰落后产能,民营企业经历了几次“关小改中建大”的上档升级过程。以铸造为例,1997-1999年间,我市取缔淘汰小高炉733座,关停工艺落后、规模较小、污染严重的铸造企业200多家,改造高炉370多座。2001年全市第一座179立方高炉建成投产,到2009年底全市300立方米以上高炉达到11座,小高炉全部被淘汰。近两年,随着环保压力的持续加大,我市冶铸企业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企业绿色化改造加速推进,南村、巴公两个规划多年却进展缓慢的铸造园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选择继续留在冶铸行业发展的企业纷纷“退城入园”集群发展。阳城陶瓷园区企业也在此轮环保风暴下也全部实现了“煤改气”。在这个过程中,还有大量民营企业选择了转向其他领域进行二次创业。

可见,在环保倒逼下,虽然我市民营企业数量减少,民营经济发展速度较市场化改革初期明显减缓,但民营企业在一次次转型升级中,实现了由粗放分散的低水平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生产转变,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由生产管理向经营管理转变,助推了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迈进。环保整治伴随痛苦抉择甚至壮士断腕,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环保倒逼也是传统企业升级转型的加速器。我们必须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环境保护对于污染行业转方式调结构的倒逼作用,借助科技促使企业转换发展动力、转变发展方式,迈向产业中高端,实现更高质量更高层次的绿色发展。

启示之三:传统文化是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以新技术改造提升和管理创新“双轮驱动”,助推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

在我国不同的成功地区,经济增长表面的决定因素是资本、劳动、技术和地理优势,但最终起作用的是文化和习惯的遗传,且文化底蕴发挥着越来越强的支撑作用。上海、广东、浙江、山东等地的发展模式明显不同,这是地理文化和历史渊源的区别。悠久的人文历史造就了晋城独特厚重的文化底蕴,晋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就在于本土特色文化的传承。晋城的冶铸、陶瓷、丝麻等传统产业历史悠久;以“九头十八匠”为代表的晋城匠人精神,孕育了晋城企业家对事业执着、对产品精益求精的精神;作为晋商的重要一支,泽商人敢想敢干、敢拼敢闯,不因循守旧、不轻言放弃、不故步自封。多年来,晋城民营经济在工业领域大量集中于冶铸、丝麻、陶瓷等产业,或与传统文化结合比较紧密的建材、煤炭等相关产业。正是由于他们根植于底蕴深厚的本土文化,才能历经曲折、几经沉浮,一直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不断的发展壮大。

晋城民营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有传统文化蕴含在其中的产业更容易传承发展下去。发展传统产业我们有历史、有基础,企业家也会干,比培育新兴产业主动权更大。因此,要推动经济转型,在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的同时,更要主动发力,抓好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政府要针对企业的产品研发、品牌打造等薄弱环节给予支持,引导企业加快新技术转化、新产品研发,建立现代化管理模式,深入推进精品制造、品牌塑造,提高产品层次和质量水平,使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

启示之四:主动适应市场需求是民营经济生生不息的动力,必须以包容审慎的态度,鼓励发展新产业、新业态

近年来,我市民营经济进行了大幅度的产业调整。从产业结构看,2017年我市民营经济三次产业构成为12.59:26.93:60.48,呈“三二一”模式,同期我市经济整体产业结构为4.4:53.23:42.37,呈“二三一”模式。从私营及个体工商户登记户数来看,2017年从事第三产业的达10.3万户,占总户数的90.53%。从增加值看,在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营利性服务业等行业民营经济增加值占比分别达88.7%、60.3%、96.9%、64.3%。可见,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民营企业现大量分布于第三产业,我市民营经济从上世纪90年代的工业主导型产业结构转向服务业主导型产业结构。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变化,一方面是市场机制自动调节的结果。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的短缺经济下,民营企业大量分布于五小工业等第二产业。随着过剩经济时代的到来,只有具备一定的规模和技术实力的企业才能得以生存,再加上煤炭资源整合等宏观政策的影响,大量民营工业企业退出第二产业,自然转向此时普遍落后且空间很大的第三产业领域。随着居民消费需求的升级和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其发展空间将更加广阔。另一方面,这更是民营经济在竞争中发挥其比较优势的结果。我市国有经济在工业领域,特别是能源领域占据主导优势,民营企业发展空间很小。但民营企业具有应对市场变动的适应力强、经营方向转变灵活、创新意愿强等特点,总是能敏锐的发现市场缝隙,抓住机遇,瞄准进入,然后逐步做大做强,祥达后勤服务集团的发展史就是最生动的例子。祥达瞄准门槛低、利润小、大企业不擅长或看不上的后勤服务领域,包揽各大酒店医院的布草清洗、承包企事业单位的食堂、管理各小区的物业,在多年的探索积累中,逐步提高服务标准化和精细化水平,最终成长为垄断一方市场的行业老大。

从晋城民营经济结构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将是民营经济转型和发力的主攻方向。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应市场需求而生的有前景、创新力强的企业。这些企业从事的大多为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的“四新经济”,且都处于成长初期,这些充满生机的新业态可能稍纵即逝,能否从“星星之火”发展为“燎原之势”,取决于我们能否及时确立与之相匹配的制度体系。要从市场准入、执法监管、风险防控等方面主动服务“四新经济”,实施包容审慎监管,突破发展限制和障碍,最大程度鼓励创新、支持发展。比如,对新设立的“四新经济”企业给与1-2年的“包容期”,在包容期内给予“容错”空间,对非主观故意、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首次轻微违法行为,先行告诫说理,指导企业自觉改正,一般不予行政处罚等。这既是要求监管部门“容错”,同时也是允许企业“试错”。通过量身打造包容和支持“四新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创造更适宜其发育成长的营商环境,促进新经济业态健康快速发展,推进构筑晋城新的经济结构和增长格局。

启示之五: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是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必须强化法治思维,深化“放管服效”改革,营造“六最”营商环境

优化营商环境,多年来这一直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我们不需要政府扶持,我们需要的是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我们只需要公平待遇,不需要特别的优惠”,现在仍是民营企业家们的普遍诉求。近年来,我市民营经济增速放缓,除了转型和环保的双重压力,与营商环境不佳、民间投资者缺乏投资信心也有着密切关系。尤其是营商环境,已成为影响和制约民间投资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

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首先应该是法治的环境。民营企业不需要特别的支持、特别的保护。对个别或者部分企业的特殊优惠,意味着对大部分企业的不公平。“特别”从来就不是法治精神。优化营商环境,首先要建设守法诚信的政府。“守法”要做到机构职责权限法定、依法作出行政决策、行政行为合法、依法接受监督,“诚信”要做到信守规则、遵守承诺、言而有信。二要真正给民营企业一个公平的,并且各种权益得以确实保障的经济舞台。要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文件和各种隐性障碍,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企混改、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依法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三要在此基础上建设服务型政府,关键是要打造思想上想服务、行动上会服务的队伍。要明确政府工作人员不是管理者,而是服务者,不是领导者,而是引导者,明确“解企业的难题”就是“完政府的任务”,只有找准自己的定位,才能真正构建起亲清政商关系。要主动对标对表,把先进地区便民利企的好经验好做法都拿来为我所用,主动服务、靠前服务,使企业感受到快捷高效的办事服务,真正实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激发民营经济活力。

推荐访问:启示 民营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