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大全 > 边远民族落后地区发展经济的制约因素

边远民族落后地区发展经济的制约因素

时间:2022-04-30 17:49:04 浏览次数:

试论边远民族落后地区发展经济的制约因素

摘要:解放近六十年来,我省经济的发展极不平衡,不同地区贫富差距很大。与相对发达的滇中、滇北地区相比,边远落后的民族地区则处在另一极点上,这些地区多少年来十分艰难、痛苦地挣扎在贫困的深渊之中而不能自拔,具体原因究竟何在呢?,就此对000乡2001年至2004年的经济作深入调查了解其发展落后原由在什么地方?000结合部,全乡有土地面积00平方公里,00000重要通道。我乡共有0行政村0个自然村、10人。0个行政村子、0个自然村、0个生产合作社,耕地面积0亩。

关键词:地方经济发展

0000全乡土地面积249平方公里,人口0人、耕地面积0亩。主要居住00族分别占0%。近四年来农村人均口粮只有0公斤,人均年纯收0元,远远低于全国乃至本省的农民人均口粮和纯收入水平,大多数农民解决不了温饱问题。

贫穷的形成是一个历史的过程,需要探索的不仅仅是贫穷的现状,而且还有贫穷的过去;需要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这个地区总是一直处于贫困的境地之中——

一、工农业生产、交通等客观

条件十分落后,资源优势得不到发挥,农业基础薄弱。00000乡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乡,现有耕地面积0万平方公里,人均0亩,比全省人均占有的耕地面积0亩还多0亩。但耕地质量低劣,0度以上的陡坡耕地差不多占现有旱作耕地的一半。全乡稻田面积中,中低产农田就占了0%。没有灌溉设施的“望天田”仍占相当大的数量(约0%),水利有效灌溉面积不足耕田总量的五分之一。近几年来,由于人口不断增加和片面抓粮食生产等原因,相当一部分农民赶山吃饭,毁林毁草开荒,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加之地貌类型复杂,受地形地势的影响,天然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山多陡峭,流径量大,土地涵养水源能力差,因此水土流失严重。每年水土流失面积多达0多平方公里,根据有关部门对00江浸蚀模数的计算,每年县境内通过大小溪沟、河流外泄泥沙约0万吨,计有0平方公里耕地的表土被冲刷流失。再加上山区农民耕作技术落后,基本上是粗放经营,施肥少、产前产后服务差,缺乏科学管理,尤其是相当一部分地方的农民习惯于刀耕火种,不用肥料,不精耕细作,使得土地肥力逐年递减。由于土地的贫瘠,基本上是广种薄收。

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每年都有程度不同的干旱、伏旱、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如0年下半年至0年初的干旱持续半年之久,水稻栽种面积大幅度减少,只及前一年的0%;紧接着又暴雨成灾,秧苗长势正旺的0多亩稻田被洪水淹没,其中0多亩被彻底毁坏,造成粮食减产0多吨。耕地质量差,自然灾害多,农民依附着瘦薄的土地,坐山吃山,抵御灾害的能力低,办法少,一遇灾害就欠收,这种“被动挨打”的局面从解放初期延续到现在,几乎没有任何改变。

农业生产方面这些不利的客观因素造成的结果是:虽然人均拥有的耕地面积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整个农业生产尚在“自给”但不能“自足”的窘况中为解决温饱而奋斗。

(二)农村商品生产发展缓慢

自解放三十多年来,该乡农业生产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历史上形成的自然半自然经济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由于自然条件及政策等诸主面的限制,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十分缓慢。市场不健全、集市贸易不发达,也是制约该乡农村商品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00农村经济由于长期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半自然经济状况,加之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原因,对于由各种生产要素专业市场组成的适宜商品经济发展的开放性市场的要求望尘莫及。同时,农贸市场也非常残缺,全乡共有集市0个,平均0千农村人口才有一个集市,而且这些集市规模小,处于原始的小型交易市场。只限于少量农副产品的交易。大多数集市与集市之间距离远,交通十分不便。因此整个流通领域没有真正搞活,大桩农产品产销很难直接见面,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

总起来说,该县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只是占了十分有限而有利的自然条件的一点便宜。其他方面发展商品生产的后劲仍然很不足。

(三)工业生产十分落后

00000乡工业产值极低,自成立00000乡以来一直没有工业生产,直到2003年才有外资企业在000村委会勘探。但到目前还没有结果。

(四)地处偏僻,交通闭塞

发展交通运输是摆脱贫困的必要条件,但该乡由于地处偏僻,交通十分落后。00000乡000公里。距离0010多公里,没有直达客车,出差0要中途展转两天才能到达。汽车是该县唯一的交通工具,但县境内公路量少,现有公路0条,总长仅0公路,通车里程才0公里,还有0个村不通公路。以面积计算,每百平方公路才有公路0公里,大大低于全省(10公里/百平方公里)和全国(0公里/百平方公里)的水平。全乡公路仅有一条柏油路,坡陡弯急,路面狭窄,危险路面多,桥涵多,基本属于四级和等外级公路。晴通雨阻的路段常年有0公里左右,占通车里程的三分之一。总起来说,该乡公路数量少,质量差,技术标准低,通过能力弱,且分布不均。公路运输在工农业生产中尚未发挥应有的作用,许多地方几十年来运输全靠人挑马驮,效率很低,严重影响了生产的发展。

(五)生产力落后,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

少、边、穷地区多是一个封闭体,是一个未开化的地带,地上地下都有极丰富的自然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些地区确是“富饶的贫困”。若论00000乡有什么优势的话,那就是自然的资源优势占主要地位。到目前为此,已发现的地下资源有锑、铅、火硝、冰川石、铜、铁、锡等宝贵的矿产资源,还可能蕴藏有石油资源。据地质部门测定,矿还是个富矿,很有开采价值。若是各方面条件具备,可根据市场需要有计划地进行开采加工,单凭发展原料工业和初加工工业,就能使国民经济得到翻身。但因该县人力、财力、技术、经营管理水平等条件“先天”不足,在丰富的自然资源面前显得无能无力。

00000乡的地上资源主要是林木。林地面积有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0%,高于全省(0%)和全国(0%)的水平;人均占有林地面积0亩多,也高出全省和全国的水平。据0年清查森林的统计,全县成用木的活立木蓄积量高达0万立方米。由于多年来有关林木管理和开采的政策措施不得力,加之林区交通不便,多少年来一直是死采树,采死树、采树死。一没采伐计划,二无林产品加工业,三是交通不便,因此森林经常遭到乱砍滥伐,每年腐烂在深山沟里的有用木材不计其数。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大力发展林产品加工业和解决长途运输问题;可是要全面解决这两大难题却又是该县本身现有的人、财、物力所无法办到的。

二、人的素质和人才问题是最大的制约因素

00000乡地广物多,自然资源丰富。可是这些潜在的资源优势总是难于转变为现实的经济优势,拥有丰富资源的人民总是无法挣脱贫困的折磨。造成这种“人坐宝山讨饭吃”的现象,除了上述的客原因外,最为根本的原因还在于“人本身”的问题——人的素质和人才问题是最大的制约因素。

人才匮乏,技术落后,劳动者素质低

据0年的统计,全县仅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人0人,其中大学本科生0人,专科生0人,中专生0人。到目前为止,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只有0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0人,中级职称人员0人,初级职称人员0人。农业科技人员极少,而且现有农业科技人员“用武”之地狭窄,也很少有进修学习和提高业务能力的机会,旧知识得不到更新,新技术得不到学习和推广。加之,在农村实际包干到户后,每项技术指导涉及到千家万户,农业科技人员的作用就更得不到充分发挥。

劳动者文化素质低是一个特别突出的问题。据0年统计,全县十二岁以上人口中,文盲半文盲有0人,占这部分人口总数的0%,占总人口的0%和不同年龄文盲总数的0%。小学毕业生0人,占总人口的0%;初中毕业生0人,占总人口的0%;高中毕业生00人,仅占总人口的0%。直到如今,上述情况没有多大改变,而且文盲、半文盲人数和比例都呈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在广大农村,由于教育事业的落后,再加上现实生产和生活中读书无用情况的实际存在,老文盲无力扫除,新文盲又不断增加。据前两年的调查,农村中“五匠”(木匠、铁匠、石匠、瓦匠、篾匠)人才仅占农业人口的0%,全0农村中几乎没有既懂文化、又懂科学种田的所谓“新型农民

(二)干部素质很低

干部队伍文化素质低也是一个特别突出的问题。据0年底的统计,全乡0名干部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0人,占干部总数的0%;中专生0人,高中生0多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者0人,达干部总数的一半。从现在的情况来看,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干部在干部总量中有所上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成下降趋势(主要是因为干部人才上调和外流)。以上是从学历方面来看。如果就领导工作所需知识和才干来说,受过正规的管理知识和领导科学知识教育、培训的干部更是微乎其微。这样一支低素质的干部队伍根本无法适应各方面经济建设和改革的需要。

在现有干部中,绝大多数人不懂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知识。尤其是处在当前的改革和经济建设中,绝大部分干部不懂得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基本知识。商品意识观念淡漠,不能正确地学习和领会上级党委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并正确地贯彻执行。许多群众常常抱怨:中央的政策好是好,就是到下边叫我们干时就不一样了。究其原因,主要是许多党员干部缺乏最基本的政治素质和文化素质。

(三)农村群众思想性文化的极端落后性

人的文化素质应该包括思想性文化素质,它是整个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性文化(尤其观念形态)的落后在少、边、穷地区显得特别突出。我们在发展山区文化的问题上,一直都比较注重于知识性文化(科学、技艺等),而不大注重于思想性文化,这悖离了落后山区的现实。因为科学知识只是提供发展经济的手段,而思想观念才是启迪和激励人们自觉创造和运用科学技术手段的内驱力。因此贫困山区的人民特别需要思想的启蒙教育。

事实上,在不少贫困山区,常常是由于思想观念的落后而直接或间接地制约了经济的发展。00000的居民有着根深蒂固的传统旧意识观念,主要是中庸思想。这种思想的束缚使他们缺乏进取精神,生产是简单的,生活是艰苦的,终年勤劳,只求温饱甚至半温饱,不求富裕、害怕“冒尖”,平均主义思想严重。很多农民至今仍保留着视工商为未流的传统观念,习惯于靠大自然的恩赐过日子。如木棉、木耳、木材等自然界存在的物质财富,俯拾可得,他们乐意享用这笔财富;若要他们积极发展生产,科学繁殖木耳、植树造林等,他们便难于接受。多数农民都习惯于过一种苦中求乐、清贫乐道、半年农忙半年闲的日子,普遍存在着“养牛为种田,养猪为过年,养鸡养鸭为了盐巴钱”的自给自足观念。他们有的甚至连砍一根锄头把和收割庄稼的份内活都承包给“川军”去干(所付工钱是卖自然资源得来的微薄收入),而面对着“川军”挣钱的勤劳精神,多数农民是麻木、无动于衷的,他们不能从惰性与贫困中觉醒,甚而嘲笑那些“川军”是穷鬼,发誓自己讨口也不去干“那种事”(补皮鞋、拉大粪、拉板车等),俨然一付孔夫子“人穷志不穷”的尊容。这种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严重地阻碍着商品、价值、竞争等现代经济观念的树立。

我们要发展山区民族经济,使山区人民脱贫致富,就必须要首先冲破这些旧意识观念的束缚。但这绝非易事。少、边穷地区人民思想观念形成与更新的特殊性是:思想观念不易被接受,也不易变革,其封闭性、沉淀性、保守性犹如一只巨轮,不易启动,也不易中止。再者,过去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因借助“文革”的威力莫不深入人心,而现在更新观念的冲击力则较弱,因此观念变革更显艰难。这些地区由于在过去很长时间里忽视发展商品经济,维持着一种超稳定、绝对保险的生存空间,给陈旧观念留下再生的土壤,而今要用外在的力量来彻底铲除和改造这块浸透旧意识观念的硬土,恐怕需要一个较长的艰苦的过程。

(四)重才与用才方面存在的问题

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是人,没有众多掌握现代文化科学知识的新型劳动者,就不可能卓有成效地改变少、边、穷地区的落后面貌。现在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口号很流行,很时髦。针对少、边、穷地区来说,存在的问题是:是否真的尊重人才,以及使用什么样的人才。事实上这些地区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重视人才。这里面有一个观念的问题,而这种观念还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因为广大群众受“天人合一”的思想束缚着,养成一种思维定势,习惯于依靠大自然、被动地谋得生存条件,什么人才对他们来说是用处不大的,送孩子上学只要能认识人民币和称杆就“毕业”(退学)了。迫于这种习惯势力的重压,有时领导干部也只得随波逐流。就使用什么样人才的问题,笔者抽样调查了0名村委会干部,他们一致认为要用“老实听话”的人,并且还说,“就象上级要求我们要和中央保持一致一样,保持一致就是要听话”。不少领导干部习惯于在贫困窝地里四平八稳地过日子,不敢大胆起用那些少而宝贵的有理想、有抱负、有才干和工作富于创造性的优秀人才。在经济、文化如此落后的地方,如果没有一些有理想、有胆识、有创造力的领导干部,根本无法改变这种贫穷落后的局面。

(五)人才缺乏、人的素质低的根本原因在于教育事业的落后

00000现有中小学0所(包括0所民办完小),就平均分布情况来看,数量不算少,主要是质量上不去。制约因素有管理、师资、资金等各个方面。现任的校长、教导主任中,多数未受过教育行政管理的专门培训,严重缺乏教育理论知识,更缺乏现代管理知识,而且一部分学校领导的文化素质本身也很低。大多数学校领导人在实践中要么蛮干,要么被动应付,或束手无策,工作效率很低。全乡有中小学教师0多人,数量不足,而且质量普遍都差,教师胜任不了教学工作的情况大量存在着。如0小学是全乡0个乡小学中师资力量最强的学校,但在0名教师中只有0个专科生,教学质量无从得到提高。

近几年来全0适龄儿童入学率只达0%左右,而且巩固率也不高,因此老文盲未扫除,新文盲又在增加。该0由于缺乏正规过硬的职业技术教育,成百上千的初中毕业生争着读高中、考大学,结果只是送出几个远走高飞的大学生(考上大学的人多数不愿回来或不能回来),而被淘汰下来的成千上万的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除了为应付各种考试而学的一些书本知识外,却无一技之长,干农业不懂农技,当工人不懂技术。这种情况实质上是落后地区花费巨量资财、牺牲无数青少年的前途来为发达地区输送几名大学的合格人才。对贫困地区来说,创办职业技术教育,因地制宜地培养所需人才,这是振兴地方经济的一条出路。但是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也使这一工作很难做得好。

三、结论

综上所述,制约少、边、穷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客观环境条件的落后和人才奇缺。其中人才问题又是一个最大的制约因素。少、边、穷地区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缺乏技术和人才,资源优势也只能是潜在的,而不是现实的。归根到底,少、边、穷地区之所以经济落后、生活贫困,并不是穷在资源上,甚至从最根本的方面来说也不是穷在资金上(难怪前述开办铝厂就浪费了大量资金以及大量的资金扶贫却很少有地方脱贫),而真正穷的原因是在于教育科学文化的落后。美国获得诺伯尔经济学奖的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曾说过一句名言:“不要念念不忘土地面积,这不是什么决定性的东西;基本的问题是人的素质、教育、经验和知识。”没有人才,尤其是干部人才、科技人才和文化人才,我们将无法使少、边、穷地区很快富裕起来。没有人才,不管是采取什么扶贫方式,也不管有多大的扶贫规模,都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近几年国家对不少贫困地区进行了大量投资,可是收效甚微,越输血越贫血,根本原因就是缺少人才,因此钱用不在刀刃上。有了人才,只需少量“输血”作为接济,就会大大增强少、边、穷地区的“造血”功能。抓精神文明建设,要把提高人的素质作为主要目的,这对象000这样的民族落后地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推荐访问:发展经济 落后 制约因素 民族 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