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大全 > 发挥优势强化服务全力做好农村妇女转移就业工作

发挥优势强化服务全力做好农村妇女转移就业工作

时间:2022-05-06 15:35:02 浏览次数:


  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几年来,市妇联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振兴哈尔滨”的工作主题,把做好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工作,作为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的工作重点,创载体、抓培训,架金桥、筑平台,全力推进了我市劳务经济的快速发展。两年来,全市各级妇联组织通过各种渠道转移农村妇女劳动力16万余人,在实践中发挥了妇联组织的独特作用。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科学定位建载体,创新工作思路
  2003年以来,省、市农村工作会议先后提出把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任务。市妇联多次深入到8区11县,就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情况、妇女务工需求、思想状况、劳动力转移制约因素等问题进行调研。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势在必行:一是农村剩余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情况比较严重。我市共有农村劳动力185.1万人,其中剩余劳动力102.7万人,女性占50%以上。在有劳动能力的妇女中,有50%以上的妇女农闲时无事可作。二是组织化程度低。相当一部分想外出务工的妇女苦于无信息、无门路,只能靠“地缘”、“人缘”等渠道,以自发型、松散型的外出务工为主。三是二三产业不发达。在一些偏远地区,由于产业化程度低,生产项目和可吸纳妇女的岗位少,滞留了一批有外出务工愿望的妇女。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感到哈尔滨市作为省会城市,具有独特的地缘优势,有责任在全省农村妇女转移就业中发挥内转外接的龙头纽带作用,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发展家政服务业上。我们确定了以务工就业服务中心为依托、以进家服务为重点、以建立打工妹队伍为特色的工作格局。启动了以促进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为主要内容的“金桥工程”,实施了宣传教育、技能培训、信息服务、就业安置和权益保护等5项子工程。2003年3月,市妇联成立了农村妇女务工就业服务中心,同时指导11个县、189个乡镇、1879个村分别建立了服务站、服务点,形成以市妇联为龙头,以区、县(市)级妇联为依托,乡(镇)、村为阵地的三级工作网络。
  二、针对需求抓培训,提升就业本领
  劳动力素质的高低是决定劳动力转移成效的关键。面对劳动力市场的新态势和社会需求,我们把工作重心放在帮助农村妇女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技能上,主要抓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引导农村妇女转变思想观念。落后的思想观念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各种形式帮助她们“换脑子”、“壮胆子”,消除顾虑,坚定离土离乡创业的信心。2004年,我们在全市表彰树立了10大离土离乡创业带头人,通过媒体宣传外出务工妇女典型事迹30余次,录制了《走出农门天地宽》、《走出去—好大一个天》等电视宣传片,在农村妇女中营造“劳务致富光荣”的氛围。
  (二)建立培训基地。为提高外出务工妇女的综合素质, 2003年以来,我们依托社会资源,以服装裁剪、餐饮、家政服务、月嫂、保健按摩、美容美发等技能为主要内容,建立了4个市级农村妇女务工就业培训基地,举办培训班70余期,完成3000余人的“阳光工程”培训任务。同时,指导各区、县(市)妇联整合社会资源,因地制宜建立了10个各具特色的农民工就业培训基地。我们还打破地域界限,先后深入到穆棱、肇东、绥化、五大连池等20余个地、(市)建基地,开展培训,举办家政服务培训班20余期,培训农村妇女6000人。
  (三)积极开展“定向”“订单”培训。为了让农村妇女培训后尽快就业,市妇联先后与友谊宫、贵恩服饰有限公司、港洋制衣等单位联合开展订单式培训,举办餐饮服务、服装裁剪等4期培训班,为100余名农村妇女提供了培训就业一条龙服务。呼兰区妇联与区农委联合举办培训班,100多名妇女姐妹通过一周的培训,远赴大连务工。两年来,全市各县(市)妇联组织协调社会教育资源,联合开展“定向”“订单”培训,举办各类实用技能培训班200多期,培训女农民工8000余人。
  三、倾心服务筑金桥,搭建转移平台
  安全有序转移,放心就业是务工妇女的最大愿望。为此,我们积极搭建服务平台,为农村妇女外出务工提供全程服务。
  (一)搭建信息平台,引导农村妇女有序转移。各级妇联通过搭建用工信息平台,交流、传递就业信息,为转移就业妇女[找文章到大秘书-/www.damishu.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提供便捷有效的服务。一是开通农村妇女就业直通车。组织用工单位送岗位下乡,让供需双方直接见面,由农村妇女自选岗位、自主择业。仅2004年,市妇联就组织200多家用工单位深入到各县(市)举办农民工劳务招聘大会15场次。同时在《哈尔滨妇女》刊物上开设“农村妇女进城务工信息桥”专栏,适时发布最新用工信息。二是举办农民工招聘大集。每年“三八”节举办全市性自主创业双选大会,设立农民工招聘区。依托市妇女培训中心,每月逢“8、18、28”日举办农民工招聘大会。在全省龙哥龙妹哈尔滨劳务推进会上,市妇联筹办了家政服务区,为农村妇女提供就业岗位2万余个。
  (二)搭建转移平台,拓展农村妇女剩余劳动力就业空间。一是广辟输出渠道,组织农村妇女跨省出境务工。各级妇联发挥组织优势,积极协调配合当地政府部门,帮助农村妇女转移就业。双城市妇联多次与辽宁省海城市腾龙服装厂等企业协商,帮助2000余名妇女签订了长期用工合同。通河县乌鸦泡镇妇联通过典型引路,影响带动81名妇女到韩国、日本和省外务工。二是发挥龙头企业和二三产业吸纳作用,帮助农村妇女就地转移。阿城市妇联积极寻找企业用工渠道,组织了500多名妇女到绿山川食品公司包饺子。尚志市妇联协调蒙牛集团安置1000名妇女从事牛奶加工。木兰县大贵镇“双学双比”女能手田淑芬,组织妇女利用当地资源发展柳编,辐射2500人从业。三是以发展家政服务业为重点,创建农村妇女就业的品牌产业。家政服务业作为市妇联的品牌产业,不但可提供的岗位多,而且发展的空间也大。在组织农村妇女进军家政服务业中,我们加大了管理力度,从树品牌,求信誉入手、对务工人员实行员工式管理,不断提升服务档次,在全市用户中确立了妇联家政的品牌优势。我们根据家政服务业的实际,编印了《家政服务员培训通用教材》,拍摄了《家庭服务员培训教程》电视教学片,拓展了老人护理、病人陪护、母婴抚育等受社会欢迎的服务项目,从事这些服务的农家姐妹由于收入较高,成为我们最稳定的员工。目前,市妇联家服中心有比较稳定的打工妹万余人。
  (三)搭建维权平台,解除外出务工妇女的后顾之忧。我们把妇女维权作为劳务输出“服务链”的重要环节,注重源头保护,严格筛选用工信息,完善用工手续,规范输出程序。通过建立哈尔滨市进城务工妇女法律服务站、设立维权电话、编发《女农民工就业服务指南》和开展法律知识宣传等形式,实行“动员、培训、面试、体检、集中送达、签订合同、侵权维护”全程跟踪服务,维护农村妇女在转移就业过程中的合法权益。2004年市妇联帮助阿城市的王红伟等多名妇女讨回工资1万余元。
  (四)搭建服务平台,确保进城务工妇女安心就业。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妇女进入城市,我们把对打工妹的服务和管理作为新的工作关注点,使她们走得出、留得下、过得好,从而带动更多的妇女姐妹外出就业。今年,我们成立了哈尔滨市外来务工妇女联谊会,建立了两个打工妹服务中心,从就业指导、信息传递、技能培训、权益维护和生活保障五个方面为外来务工妇女提供“一条龙”服务。我们还为农村妇女建立了农民工公寓,提供婚介、租房、入托、校外教育等服务。打工妹服务中心创建1个月来安置农村妇女150余人,提供维权、生活服务100余人次。我们计划年底以前,在全市建立100个打工妹之家,不断完善外来务工妇女服务体系。
  两年来,哈尔滨市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已经成为拉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最大“亮点”之一。2004年,全市劳务收入为30.16亿元,平均每个农民增收620.6元。呼兰县方台镇高家村的农民通过进城打工,全村470户中已经有412户安装了电话,有33户拥有了大型货车47台,有22户购买了小汽车。延寿县妇联与职教中心服装学校联合建立的外派劳务培训基地,输送650余名农村妇女到日本出劳务,实现收入近亿元。通过劳务输出,不仅增加了农村妇女的经济收入,而且使她们开阔了眼界,更新了观念,提高了素质,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构建和谐哈尔滨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推荐访问:强化 农村妇女 转移 发挥 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