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大全 > 抗除草剂对大豆种植的影响因素及分析决策

抗除草剂对大豆种植的影响因素及分析决策

时间:2022-05-10 15:00:02 浏览次数:

  摘   要:抗除草剂大豆是目前我国大量进口但尚未开放国内种植的转基因大豆品种。本文围绕着我国发展抗除草剂大豆产业的争论,集中分析了影响我国抗除草剂大豆种植决策的五大因素:大豆市场分类选择、消费者购买意愿、进口与国内自行生产选择、食品安全生态环境考虑和生产者的种植意愿,认为在没有证实其存在食用危险与环境危害情况下,伴随科学监测发展抗除草剂大豆产业将是我国大豆产业走出困境的合理尝试。
  关键词:大豆产业   转基因大豆   转基因大豆油   种植决策
  转基因作物是指基因组中含有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外源基因的作物。近年来它凭借着许多天然作物所不能企及的优点,比如能更好地防治病虫害、抵御干旱、提高产量和营养成分等,种植面积飞快增长。目前,全球播种面积最大、商业化程度最高的转基因作物是美国孟山都公司培育的抗草甘膦除草剂大豆。我国是这种大豆的主要进口国,却并未批准国内的商业化种植。围绕着我国是否应发展转基因大豆产业的争论,本文将集中分析影响我国抗除草剂大豆种植决策的因素。

1   转基因大豆的发展现状
  抗除草剂大豆自从投入商业化种植以来,杂草管理便利化和高效率带来的潜在利润的增加使得它的种植面积持续扩大,到2004年已达4840万hm2,处于四个主要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大豆、玉米、棉花和油菜)之首。美国、阿根廷、巴西和巴拉圭,世界五大大豆生产国中的四大都已大面积种植。而中国作为世界第四大大豆生产国,已允许进口其用于榨油,并且2004年的进口量已占当年国产大豆总量的85.6%,达到2024万t。但我国政府至今也未批准抗除草剂大豆的商业化种植。
  我国是大豆原产地,随着国内大豆需求快速增长,1996年开始已从传统的大豆出口国转变为大豆净进口国。同抗除草剂大豆相比,国产大豆的单产较低,生产成本较高,含油量也低;加上我国大豆颗粒中混杂物多、国内运费高等原因,大豆最大的需求方——榨油厂更愿意从国际上收购大豆。国产大豆的滞销和大量的转基因大豆的进口,引发了对我国转基因大豆政策的很多争议。反对发展抗除草剂大豆产业主要是以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方面的考虑为依据,而支持的理由主要是它在我国快速壮大的榨油业中的优异表现,期待我国大豆产业能借此走出困境。支持与反对双方各有道理,但现有的持反对意见的文章大都是从我国如果批准种植转基因大豆将出现的问题角度阐述,同样,支持的文章也大都仅仅从正面给出观点,双方都没有对结合正反因素给出一个利弊权衡。下文就将给出笔者对影响抗除草剂大豆种植决策的因素的权衡分析,以及对其中尚未有定论因素的主观看法。

2   影响我国抗除草剂大豆种植决策的因素分析
2.1   从目前大豆需求市场考虑。大豆的需求可以大致分为两类,油用和蛋白质用。蛋白质用主要是指传统的大豆直接食用、豆制品生产用和豆粕饲料需求;油用就是榨油。部分学者以我国某些豆制品用大豆以高出转基因大豆1~2倍均价的出口情况为依据,认为我国应该禁止转基因大豆种植以维持中国大豆非转基因的国际口碑,促进传统豆制品用大豆的消费和出口,以此来实现我国大豆产业的振兴。笔者认为,虽然存在某些品种的非转基因大豆的高价出口,但豆制品用大豆市场与榨油用大豆市场的市场容量相差太大。放弃榨油用大豆市场,用只局限于亚洲的豆制品用大豆市场来消化中国的大量大豆供给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况且就目前来看,豆制品食用习惯很难有世界范围的推广,而食用油的需求正在增长。所以就目前看,大豆需求还是主要集中在榨油用市场。而国产大豆与转基因大豆相比在榨油上处于弱势。
  进一步考虑,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肉食需求的增长将会带动豆粕饲料需求的增长,那么国产大豆在豆粕生产上的优势又会显现出来。也就是说,从长远的需求角度看,消费者对肉的需求与对油的需求的竞争决定了国产大豆与转基因大豆的格局。但这种对比的结果目前却是不可预知的。
  所以首先可以明确的是目前的大豆需求主要集中于榨油市场,而抗除草剂大豆更适合于榨油。
2.2   我国消费者是否接受转基因大豆油。第二步分析食用油的最终消费情况。在目前转基因大豆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尚未定论的情况下,我国消费者事实上已经接受了转基因豆油。虽然我国没有种植抗除草剂大豆,但却大量进口其用于榨油。2002年实行豆油的转基因强制标签制度后,在存在替代品非转基因食用油如花生油、葵花子油等的情况下,转基因大豆油的市场份额在城市中仍然维持在三分之二左右并且有稳定小幅上升的趋势。所以我们可以大胆地认为在各方面条件,如食用油之间的相对价格等,都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大众消费者对转基因大豆油是接受的,即我国发展转基因大豆从产品需求方面看不存在问题。
2.3   进口与国内生产的选择。接下来考虑是禁止种植并维持进口现状还是开放种植以满足国内的榨油市场需求。榨油厂商无疑是倾向于成本低的供应源。但是因为抗除草剂大豆在我国是尚未投入商业化生产的新品种,农户生产的一般成本并未明确,无法与进口成本进行精确比较。即使不理会国外的种植经验得出的能节约生产成本的观点,那么放开新品种的种植让农户从实践中自由选择盈利率高的,依据市场力量来筛选也是符合经济规律的。更何况目前我国的大豆生产成本高出国际市场上转基因大豆成本的10%~20%,理论上的成本下降空间很大,并且有大量的大豆种植户处在滞销的困境中,新品种是他们打破滞销的合理尝试。
2.4   食品安全、生态环境方面的考虑。许多反对种植转基因大豆的学者都以它可能存在食用安全问题、生态隐患为依据。但是迄今为止,并没有任何食用转基因豆油有害健康的证据。而且不种并不代表就不消费,目前转基因豆油已在食用油市场上占据很大份额。如果食用安全的问题存在,那么就不是禁止种植而是要禁止进口加工销售。
  生态方面的担心集中在超级杂草和基因逃逸对生物多样性可能造成的影响。由于目前尚未有确切的科学依据证明生态危险,而且生态评价也超出本文的经济与社会视角,笔者在此无法给出分析,只能亮出个人观点。就像病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不断上升一样,转基因技术之外的杂草治理方法,比如越来越强大的除草剂一样也在“强化”杂草的生存能力。因噎废食并非理智对待新技术的态度。而基因逃逸就以反对种植的学者常常引用的墨西哥玉米的例子来说,如果作为玉米原产国的墨西哥在禁止种植但允许进口的情况下(与中国大豆的情况类似)传统玉米仍然被转基因玉米污染,那么是否连进口加工消费都要一并禁止,又如何能拿这个做允许进口但反对种植的理由呢?谨慎的做法是划分不同产区隔离二者的生产并持续监控。毕竟人类从出现就开始影响并改变自然界,转基因作物也只是人类作用于自然的无数技术中的一种而已,控制它改变自然的速度,给自然界生物一个进化的缓冲时间应该可以降低巨变给世界带来的伤害。
2.5   生产者的种植意愿。抗除草剂大豆在我国的种植决策最后还取决于农户的种植意愿。假设政府允许种植抗除草剂大豆,那么农民是否愿意种植?从农户经济理性人的假设出发,农户的经济决策行为依据效用最大化原则。农户会将传统大豆与估算的抗除草剂大豆的各项成本和收益进行对比分析,选择收益大的种植。这个过程中,农户面临着许多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到的约束,而农户家庭、个人特征、生产销售和对新品种的认知情况正是这些约束条件的外在表现。因此可以通过这些外在表现数据来分析农户种植转基因大豆的意愿。国外的经验及抗除草剂大豆种植面积的飞速扩张都从一定程度上预示着种植者的积极意愿,也是我国放开种植后生产者意愿的估计依据之一。

3   小结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我国发展抗除草剂大豆产业的决策可以从目前大豆市场分类选择、消费者购买意愿、进口与国内自行生产选择、食品安全生态环境考量和生产者的种植意愿这五个方面入手分析。从经济社会的角度看,只要没有抗除草剂大豆存在食用安全和危害环境问题的科学证据,那么在严密的食用与环境安全风险监测下发展抗除草剂大豆产业将是我国大豆产业走出困境的合理尝试。

参考文献:
[1] 罗振锋,李启云:转基因大豆产业化现状及展望,大豆科学 2005,24(3):220-223
[2] 钟金传,吴文良,夏友富:转基因大豆发展及中国大豆产业对策,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10(4):43-50
[3] 张德亮:转基因作物经济研究综述,农业技术经济,2005,(4):64-70
[4] 张银定,王琴芳,黄季焜:全球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政策取向分析和对我国的借鉴,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1 第3卷(6):56-60

推荐访问:除草剂 大豆 种植 决策 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