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大全 > 信用担保风险防范与可持续发展

信用担保风险防范与可持续发展

时间:2022-05-17 09:14:01 浏览次数:

    信用担保是伴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而产生的一种金融服务活动,是保证债权实现的一项重要民事法律制度,它反映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融资活动对信用和社会性风险管理的客观要求。但是,由于中小企业在争取银行贷款活动中存在“急、频、少、高”的特点,即贷款要得急、贷款频率高、一次贷款额度少、贷款风险大且管理成本高,这就决定了作为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制度化信用保证的担保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比保险、金融业承担的风险还要大、还要多。因此,风险防范与控制、稳健经营、可持续发展对于一个信用担保机构来说,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是生死攸关。本人从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工作一年多来,先后主办了19笔贷款担保业务,为12户企业提供担保使其获得银行贷款512万元(其中已如期解除担保责任11笔,金额为290万元,担保责任解除率100%),从中对信用担保有了一些肤浅体会。
    一、以科学的态度,正确认识和对待信用担保风险
    风险是指客观事物中实实在在存在的、因人们对事物未来发展状态不明确、难以把握而出现引发损失产生的可能性。信用担保机构主要面临下列风险:一是信用风险,或称代偿风险,这是信用担保机构所面临的最主要的,也是最直接的风险;二是抵押物、质押物风险以及第三方信用风险,即企业在提供反担保抵押物、质押物时,设置不合理,或者第三方反担保人选择不当,在债务方不能履行债务致使担保方发生代偿后,通过法律程序执行抵押物、质押物或要求反担保人履行反担保义务时,不能足额弥补代偿损失的风险;三是流动性风险,是指信用担保机构超过其担保资金担保发生代偿时,因没有足够的流动资金来满足代偿而造成的信用支付风险;四是可持续发展风险,我国信用担保行业刚刚起步、发展,信用担保的主要业务品种又是风险程度最大的信用担保形式――贷款担保,因其自身资金不足,与银行谈判价码过低,处于不利地位,业务拓展极其困难,只靠微薄的担保费收入很难弥补可能发生的代偿或赔付,就更谈不上养人和发展了。
    具体的来看,信用担保风险主要是担保贷款风险,担保贷款风险又主要是由担保机构、承贷银行和借款企业三方面因素综合作用而产生和生长的。在担保机构方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方面,主要是信用体系建设滞后、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信用担保评估标准难统一、再担保体系没有建立起来、保险公司尚未开展对担保机构的保险等等;在主观方面,主要有:缺乏对风险进行专业经营管理的人才队伍、担保机构内部审批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内设机构缺乏制衡机制、存在“行政点保”和“人情担保”现象、存在担保人的道德风险等等。在承贷银行方面,担保贷款风险生长的银行外部因素,主要包括经济体制、宏观政策、市场供求、借款人经营管理状况及社会信用状况等因素;银行内部因素,主要包括贷款政策、贷款方式、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激励与约束机制等因素。在借款企业方面,主要存在市场风险、财务风险、政策风险、技术风险、道德风险和自然灾害风险等等。
    二、防范与控制信用担保风险的途径
    防范与控制担保贷款风险,其核心环节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排除或减少内、外部因素对担保贷款风险的综合作用与助长作用,使担保贷款风险的“生长”产生“断路”。
    (一)加强贷款担保项目评估,严把审核关。
    担保前期可行性论证必须严谨,强化对担保风险的全面调查、系统分析、仔细研究、专家论证、科学评估。首先,担保机构要依靠自身拥有的专业人才、技术与经验,提高自身的信用调查与分析能力和对担保风险的有效识别与控制能力;其次要善于借助外部专家力量,通过信用评级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可以聘请注册会计师、项目管理专家、投融资分析师等,对担保贷款项目进行了专家论证、科学评估,并使担保项目审批公证、透明,努力把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损失减少至最低程度;再次,完善企业信用评价办法,将现金流量分析引入企业信用评价之中,提高定量指标比重,降低定性指标比重,提高担保贷款偿还能力相关指标和信用性指标比重,降低其他指标比重,用以评价企业信用的数据必须是经过了注册会计师审计核实的报表数据,同时要全面分析和系统研究企业贷款时的(金融、财政、产业等)政策、社会环境、企业市场、技术变化趋势及发展方向、企业信用等级等等;最后要建立健全项目责任人、部门负责人、担保机构负责人分别独立评审制度,实行分级审核、审批制度及项目责任到人的激励约束机制。
    (二)严格控制担保贷款风险发生过程和环节。
    担保机构应加强对担保贷款风险生长阶段的分析、研究和预防、控制,在这方面可借鉴各商业银行将贷款风险划分为五级、实行分类监管的办法,即为“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把握好已担保项目从进入“关注类”以后到进入“损失类”整个阶段的三个关键环节。在担保项目进入“次级类”环节时,要系统分析原因,寻找对策,预防、减少和避免风险发生,其主要防范手段是及时呼吁企业业主加强对担保贷款企业的监管,帮助企业恢复和加强经营管理,随时掌握企业财务动态,加强财务监控。在担保贷款进入“关注类”环节时,要全面分析原因,认真研究对策。这时,必须主动与承贷银行沟通加快担保贷款回收步伐和贷款回收力度,加快抵押品处置。在贷款进入“损失类”环节时,采取一切所有可能的措施和必要的法律程序,督促企业加强贷款回笼,提请财产保全,尽量减少损失。
    三、不断提高信用担保质量,实行稳健经营
    (一)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职业管理队伍。
    担保机构经营的是风险,防范的是风险,要管理和控制的也是风险。但是,经营、管理、防范和控制都靠人去执行。因此,担保机构控制风险,首要之举就是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职业队伍。担保风险具有高发性、离散性、波动性与不确定性。这就要求担保机构管理层和员工必须具有很高的综合素质。担保机构管理团队知识、性格、技能结构要优化,管理层人员要具有一定的风险管理经验,对担保风险和经营环境、社会环境须有充分的认识和判断能力、社会关系协调能力、具有战略性和全局眼光、大局意识和稳健持重的管理风格,同时,要建立一支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并具备财务、管理、法律、投资等专业知识与从业经验的干部职工队伍。
    (二)规范内部管理秩序。
    担保机构要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合理设置内部机构,内部组织机构之间要建立分工制衡机制,同时具有良好的外部约束和相互牵制机制。要建立健全科学决策体制与程序,采取集体决策与个人分工分责的办法,将风险预防责任落实到人,保证决策的透明和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加强信息反馈系统的建设,注意控制担保决策中可能出现的潜在风险;规范业务操作程序,要按经济规律自主决策,在项目选择上必须杜绝“行政点保”和“人情担保”,在选择担保对象上要体现“扶优扶强”原则,不搞扶贫济困;要重点防范道德风险,要建立监督机构和内部审计机构并保持其权限的独立性,加强内部审计与监督。
    (三)强化经营管理,增强自控能力。
    要面向市场、了解市场、开拓市场,只有以市场为核心,才能在经营策略、开拓业务上不断创新,经营效果上有所突破,同时要确立以效益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树立创新求发展的经营意识,有防范和规避经营风险的管理意识和技能,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不断寻求扩大担保资本金的途径,保证资金流动性、安全性和效益性,增强自身抵御风险能力。合理设计担保组合,在严格控制每笔担保风险的基础上,通过风险管理技术进一步分散风险。合理的担保组合方案一般为:单一行业担保余额≤担保资本金的25%;单一客户担保余额≤担保资本金的10%;最大十家客户担保余额≤担保资本金的50%;最大担保余额≤担保资本金的10倍;担保客户信用等级分布A级以上≥65%,BBB级≤35%;存续期在1年以上的担保余额≤全部担保余额的40%。要把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销路好、经济效益高、信用等级达A级、资产负债率在50%以内的企业作为担保贷款的主要投向。
    (四)健全和完善规章制度,推行按章规范操作。
    担保机构要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完善内控体系,从严治理机构,组织、协调、制约各部门、各相关人员,严格按照科学、实用的业务规程进行操作。实行审、保、偿分离制度,增强担保行业操作的透明度和责任制,建立担保限额审批制度,即50万元以内由担保机构评审通过后,报监管会主任审批,50万元以上经担保机构评审通过后,提请监管会及专家评审会讨论、评议,最后报监管会主任审批。建立担保业务报告制度,定期报告业务运作情况,及时预警贷款风险,加强过程控制,注重担保事后的及时性和连续性监督,对已经出现的担保事故要尽早处理,对高风险担保项目要重点关注,专人监控,提前制定追踪方案,尽力降低代偿率和损失率。
    (五)科学合理设置反担保措施,有效化解担保风险。
    开展担保业务,除了对少数优良信用AAA级中小企业外,一般都要设定反担保措施。科学、合理、有效设定反担保措施,要注意把好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市场定价原则,即以市场价格而不仅考虑评估价值,且一般要折价进行反担保;二是闭还可流通原则,即是指担保机构在其自身能够掌控的范围内,尽可能地自主处理抵押物;三是法律可追溯性原则,通常以被担保人的某个(或几个)关联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这种形式,实现这种法律的可追溯性;四是债务人利益可触动原则,也即用利益制约机制解决利益问题,确保反担保设定的目的能够顺利实现,进而保证担保机构的权益。
    (六)加强与银行的合作,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担保机构能为商业银行拓展业务、带来存款、分担风险,对商业银行利大于弊,同时,商业银行在资金实力、人员素质、网络建设、信用程度、金融经验等方面都明显由于担保机构,担保机构要能更好起到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作用,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支持、配合。因此,商业银行和政府都要正确认识和对待担保的经济杠杆作用和乘数效应,慎重研究担保代偿风险和赔付风险的概率,从而限制担保的最高额度和担保比例,以抵御风险,保证信用。信用担保机构应该也能够与商业银行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担保机构必须与商业银行加强联系,借助银行的信用评级、资产评估等方面的优势,为担保项目提供基本依据,并与商业银行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平等合作伙伴关系,对贷款本息实行比例担保,合理分担风险。同时,中小企业贷款有担保时,商业银行应执行人民银行规定的基准贷款利率,不实行利率上浮政策。
    三、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实现担保行业可持续发展
    (一)充分发挥资金效用,不断壮大担保实力。
    担保机构必须具备必要的资金实力、以抵御风险,保证信誉。担保机构经营的是风险,承担的是信用和责任。担保机构必须要有体现一定实力与规模的注册资本金。自有资本金是担保机构信用的基础和抵御风险的主要支柱。只有壮大担保实力,才能提高担保机构信用和防范风险能力。根据国家要求,地市级担保机构担保资金要在5000万元以上,县级担保机构担保资金要在500万元以上。结合我县实际,一是要建立“政府投资为主、社会筹集为辅”的资金筹措方式,在加大政府投资的同时,发挥政府引导社会资金增加投入的作用,不断广开资金筹措渠道,逐步扩大自有资金数量。二是要根据担保机构的实际,优化担保组合,增大担保资金效用。三是严格执行财政部关于担保资本金运作的管理规定,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内部监督。
    (二)完善风险补偿机制,增强抵抗风险能力。
    建立健全风险补偿机制,就是指由于一些不可预见、不可抵抗的因素,致使担保机构在运用风险控制机制和风险预警系统后还无法有效地规避风险,而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建立一定的机制予以补偿。一是提取担保风险准备金。风险准备金是指从担保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代偿和坏账处理的一种补偿性资金。提取的风险准备金,必须严格执行财政部印发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风险管理暂行办法》(财金〔2001〕77号)的规定,足额提取。二是建立政府补偿机制。尽管中小企业在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改善结构、调整机制、拉动民间投资、带动地区经济发展、扩大就业、稳定社会、实现技术创新与成果转让方面,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县中小企业自身实力弱、抗风险能力差,大多处于“缓慢成长“阶段。加之,我国已加入WTO,并即将渡过“过渡期”实行全方位开放,广大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这时,中小企业更急需资金的支持,不少企业贷款又不符合银行规定条件,于是对信用担保的需求会更迫切,需求量会更大。但是担保机构收取的担保费与其承担的风险又极不相称,无法保证机构正常运转所需支出,就更谈不上足额提取风险准备金了,地位极其尴尬。为了更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必须壮大担保机构资金实力,扩大担保总额,防止担保机构由于可能发生的大量代偿而使担保机构失去担保能力。因此,政府很有必要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减少担保机构的担保风险,增强抵抗风险能力,政府可以采取财政预算资金注入增加资本金和给予一定比例风险补偿金等方法,在担保机构为企业担保出现代偿,并经调查符合有关文件规定时,由政府建立的补偿机制基金代为赔付。三是建立风险责任分担机制。鉴于银行在与担保机构关系中明显处于优势地位,且担保机构发展对商业银行利大于弊,国家应通过立法形式对担保机构与商业银行建立风险共担机制作出规定,并明确各自承担责任比例。
    (三)优化社会信用环境,支持担保行业持续发展。
    信用担保是国际上公认的高风险行业,担保机构经营的是风险,提供的服务是信用。从整体上来看,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因实行的高风险、低回报,而发展十分艰难、缓慢,但是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和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必须实行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新兴的、弱小的行业,信用担保行业要实行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得到各级政府和整个社会的高度重视、普遍关注、大力支持。一是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提供法律保障。国家应整合现行有关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方面的行政法规,结合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发展实际,修订、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建立健全比例担保制度,规范商业银行与信用担保机构之间的关系;尽快以立法形式建立健全国家征信的信用体系和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尽快建立健全相关的担保行业法规,加强指导、监督和管理,以规范和保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推荐访问:可持续发展 信用担保 风险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