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大全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唯物辩证法内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唯物辩证法内涵

时间:2022-05-17 13:00:02 浏览次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精辟地概括事物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观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地运用和精辟地概括了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唯物辩证法观点。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和满足人民群众的根本要求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深刻揭示了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与现象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普遍联系的科学内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运用“普遍联系”观点的同时,又注重对事物的系统性、整体性、全面性、条件性和规律性理论的全面贯彻和高度概括,三个方面互为条件,构成了合乎规律性发展的系统,从整体上全面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现了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统一,体现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统一,体现了尊重社会发展客观规律与发挥历史创造者主观能动性的统一,最终统一于保持党的先进性这一核心的价值取向上。

    新时期党的建设工作的价值取向,首先是党要成为当代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忠实代表。因为生产力是社会生产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要解决我国社会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时,面对多元化、多层次化、多样化的错综复杂的文化体系,作为执政党,理所当然的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提升中国人民的精神境界指明前进的方向和确定价值目标。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其必须始终跟广大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最大的价值设定和目标追求,它是体现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突出标志。

    保持党的先进性,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目的,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党的建设同当今世界生产力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中华民族在新世纪实现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联系起来,深刻揭示了党的先进性的时代特征和本质内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物质与精神辩证关系原理的科学运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系结构正确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原理,把发展先进生产力放在第一位,揭示了物质第一性的决定作用。生产力是物质性力量,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所以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首要的是做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有了先进的生产力,又有先进的社会制度,就能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物质财富,就能在不同国家不同力量的竞争中站稳脚跟、走在前面,就能提高综合国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肯定生产力发展是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物质要素和决定力量的同时,指出精神力量所具有的巨大反作用,强调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意义,即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江泽民同志曾对此表述:“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他接着说:“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全党同志必须全面把握两个文明建设的辩证关系,在推动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努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增强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这些理论观念集中阐明思想文化作为人类精神所具有的反作用,它对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必然产生巨大能动性,即促进作用和指导作用。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文化的发展,而文化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这种作用与反作用的结果是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更大提高和人们精神的不断升华。社会生产力和社会文化这种相互作用的形态是在同一个过程中进行的,就是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行动中实现的。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不断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揭示了认识辩证法

    人类的认识是在社会实践的客观需要和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发生、发展起来的主体对于客体的一种观念的或理论的关系。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运动,都离不开认识辩证法理论的指导,力求把认识与实践相统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源于实践,深刻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认真思考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成败的经验教训,紧密联系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所面临的任务和现实状况得出的科学结论。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党的历史使命和任务,就是要务必当好“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历史地位和作用,也在于通过“三个代表”去体现。历史证明,党什么时候坚持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就发展壮大,朝气蓬勃地走在时代的前列;什么时候偏离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会走弯路,遭受挫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先进性、革命性和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本质要求的集中体现,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在当代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过程中认识上的伟大飞跃,把认识客观世界和认识主观世界统一起来,突出反映了共产党人的特殊本质和必须承担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正确运用和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坚持认识与实践统一性原则,它的每个方面都是实践与认识辩证统一的理论形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根本问题有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依据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提出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的问题,并确定了发展先进生产力的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什么以及什么是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正确认识。要把这些认识变为现实,必须通过实践去完成,这就是“三个代表”的基本内涵,同时特别强调必须要始终去实践,长期坚持不懈。在实践中加深认识,用新的认识指导实践,即实现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良性循环,并不断深化。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是在实践过程中认识上的飞跃和理论上的概括,是实践与认识的辩证统一。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正确领会和全面把握,以及全面贯彻落实都需要认真地、不间断地实践。要实践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首先是要学习好。要遵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把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不断深化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理论依据、内在联系和重要意义的理解,力求准确领会和全面把握这一思想的精神实质,不断提高指导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赋予发展观以新内涵

    发展观是人们思想观念的一部分,是人们对社会发展这一重大的社会问题所持有的基本看法,是关于社会发展的方向、目标、方式、途径以及效益评价等方面的观念总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赋予发展观的新内涵带有全局性,包括对生产力、经济、政治、文化、道德、思维方式的发展以及价值观念的发展等各个方面的认识,并确定发展方向,指出前进的道路。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观是社会结构的整体变迁,即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推进。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最终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是对经济、政治、文化的高度概括,先进的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尺度,生产力水平决定着经济的发展状况;先进文化包括政治文化、思想文化和科技文化,是对多种文化的整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党的价值和先进性的最高体现和最终的归宿,它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党的宗旨,具有丰富的政治内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发展观透析了社会的发展必须是主客体关系的真正和谐。主客体关系的现实表现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主客体关系的和谐当然就体现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怎样发展先进的生产力,关键就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生产力的先进性包括对自然的合理开发和资源的合理运用。至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体现的更加明显。党要始终代表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正是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之间关系的和谐,先进文化中的道德思想、道德规范、价值取向等等都表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与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提出的“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的概念本身就是发展观的新内容,只有先进,才会发展,发展是先进性的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蕴涵的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党的先进性、坚持执政为民这些根本要求,都包含着丰富的发展观内容。党的先进性、执政目的都要随着时间的前进而不断发展,不断增添新内容。

    综上所述,可以清楚地认识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蕴涵着丰富的唯物主义辩证法的理论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的运用和发展。从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深刻阐明了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永葆先进性和执政为民的崇高使命,从哲学角度去体会,堪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篇章。

推荐访问:唯物辩证法 重要思想 内涵 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