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大全 > 中卫市东园镇2011年度工作总结

中卫市东园镇2011年度工作总结

时间:2022-05-31 08:14:02 浏览次数:

东园镇2011年度工作总结  

2011年,在市委、政府及沙坡头区工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直各部门的精心指导下,镇党委、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紧紧围绕建设和谐富裕新中卫发展目标,按照“兴商造市、强工举特、稳粮扩经、增林兴牧、改土治水、生态和谐”的工作思路,大力发扬“三苦”精神、践行“五个干事”作风,峁足干劲,奋力拼搏,攻坚克难,狠抓落实,有力地推动了全镇各项事业稳步发展,创造性地完成年内各项目标任务。  

一、重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年内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8.2亿元,同比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64元,同比增长16%。  

(二)全镇工业项目投资及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1052万元,占任务的553%。  

(三)扎实推进设施农业提质增效工作,完成日光温室一期改造600座,二期改造900座,全部推行错茬上市定植,空棚率控制在了2%以内;落实小拱棚瓜菜种植面积7200亩,占任务的120%。  

(四)建成供港蔬菜基地2620亩,占任务的131%。  

(五)完成稻田养蟹示范项目3270亩,占任务的164%。  

(六)建成高标准50户以上“塞上农民新居”2处;配套50户以上“塞上农民新居”基础设施4处。  

(七)完成农房改造任务763户,占任务的123%;建成危房改造示范点1个,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7个,硬化巷道 25.4公里 ,占任务的282.2%;埋设排水 29.8公里 ,占任务的331.3%。  

(八)建成特色养殖园区1个,存栏肉驴380头,占任务的160%;建成现代化奶牛场2处,奶牛存栏800头,占任务的228%。  

(九)完成水稻、小麦、蔬菜等农作物制种2596亩,占任务的130%。  

(十)完成农田林网植树439.3亩,占任务的110%;村庄巷道绿化植树177亩,占任务的118%。  

(十一)高标准完成了秋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任务,配合市水务局实施了基本农田保护项目和国土整理项目。  

(十二)镇域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扎实有效开展,成立了镇农村环境卫生保洁服务站,采取村低保户清扫、镇保洁员拉运中转、市应理公司清运填埋模式,运转有序,效果良好。  

(十三)镇域内环境保护成效显著,劳务输出5066人,实现劳务收入5028万元;年内收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基金31265人93750元,参合率达到97.1%;收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13415人202.6万元,参保率达到96%。  

(十四)封山禁牧工作常抓不懈,无媒体曝光现象;全镇政治稳定,治安良好,年内无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二、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狠抓经济建设,全镇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科学发展的物质基础进一步夯实  

今年,我们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推进设施农业、特色养殖业、招商引资等向规模化、标准化、环保对接型方向发展,资源配套、服务城市的基础功能进一步夯实,促农增收质量有了大幅度提升。  

一是设施农业增效明显。把全面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整治、优化种养业结构作为设施农业的主线紧抓不放,着力扩大产业规模,强力推动设施农业快速健康发展。日光温室成为增收新支柱。认真实施以后屋面和骨架改造、卷帘机安装、滴灌配套为主要内容的大棚改造项目,共高标准配套改造大棚1500座,为确保设施农业提质增效和规避灾害风险夯实了基础。今年以来,全镇新增小拱棚瓜菜7200亩,其中拱棚韭菜3120亩,在曹闸等9个村新建拱棚西瓜基地4080亩,蔬菜制种基地227亩。稻田生态养蟹成为增收新亮点。着眼于转变传统耕作方式,调整生产结构,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在八字渠、史湖等8个行政村新增稻田生态养蟹示范基地3270亩,实现了“一水两用、一地多收”的目标,切实提高了单位面积种养效益,每亩产值达2600元,较常规种植增加1400元。外供蔬菜基地成为增收新突破。立足优化种植业结构、加快土地流转步伐,积极推进农业向集约化、产业化、标准化、市场化发展,分别在新滩、谢滩村建成集蔬菜种植、加工包装、出口销售于一体的标准化供港蔬菜生产示范区,总面积2620亩。为全市发展现代农业做出了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为今后全镇土地流转集约化经营找到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二是特色畜牧产业迅猛发展。依托城市近郊、土地宽松、饲草丰富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不断整合养殖资源,支持规模养殖户发展,特色畜牧养殖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今年以来,新建、改建规模以上特色畜牧养殖项目3个。全镇规模养殖场户发展到256家。全镇牛饲养量达到1.01万头,其中奶牛4031头;肉驴饲养量380头、羊饲养量3.5万只、生猪饲养量6.02万头、家禽饲养量38.01万只。畜牧产业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农作物秸秆的转化利用率,带动了饲料、兽药、加工、运输等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成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途径。  

三是招商引资实现突破。针对我镇地理位置特殊,工业基础发展薄弱的实际,镇党委、政府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来抓,在多方考察论证的基础上,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动员全民创业、倾情招商,年内引进招商项目5个,到位资金11052万元。投资3452万元的香港隆腾和深圳六合公司供港蔬菜基地建设项目已全面达标生产;投资3100万元的翔聚新型环保建材生产线及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已试运行;投资500万元的宁夏友好环保运营项目已开始市场化运作,进入承接推广安装环保设施阶段;投资1000万元的曹闸香厂已完成生产车间土建、钢屋架安装、设备采购,正式投产运营;投资3000万元的胜金水泥公司年产40万立方商混砼生产项目厂区土建全面开工建设。  

四是项目建设普惠民生。紧紧扭住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千方百计“引”项目,积极主动“争”项目,全力以赴“建”项目,加强领导“推”项目,以项目引领推动民生改善。年内共争取各类项目资金2465万元。争取市国土局国土整理项目资金789万元,对东起柔石路、西至韩闸路、北至一排水沟、南至美三支干渠区的所有干支农沟进行了宽劈深挖整修,配套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改善了农田灌溉条件;争取区财政厅设施蔬菜提质增效大棚改造项目资金453万元,对全镇900座大棚进行了后屋面更新加固、钢架增设和卷帘机安装;争取区财政厅、环保厅自治区级环境优美乡镇创建项目资金420万元,对曹闸、瑞应村进行生活污水综合处理,并对周边赵桥、谢滩、美利等5个村进行垃圾集中收贮转运,使周边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争取市规划局道路硬化及排水项目资金396.3万元,硬化主干道路204条 25.4公里 ,埋设排水管道154条 29.8公里 ,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争取区财政厅“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资金238.7万元,实施了双渠、赵桥等8个村的道路硬化、下水埋设和渠道砌护工程;争取区财政厅民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资金68万元,年内可投入使用。通过项目的实施,有效地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极大地改善了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切实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五是农田水利建设成效显著。今年全镇以沟、渠清淤整理与水毁工程修复为重点,通过重奖重罚、倒排工期、层层评促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大筹工筹劳力度,深挖沟845条 527公里 ,清淤渠2303条 1060公里 ,清理巷道708条 234公里 ,整修生产路848条 456公里 ,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秋季农田水利建设各项任务。在防汛抗旱工作上做到早发现、早准备、早落实,结合实际制定了防汛抗旱工作方案,同时针对灌溉用水趋紧现状,积极制定辖区种植业结构调整方案,通过加大水利设施建设和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确保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二)狠抓民生大事不放松,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有序得到解决  

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以关注民生为本,以保障民生为基,以改善民生为要,强化民生服务,努力维护实现群众的根本利益。  

一是新农村建设步伐强劲。采取重点帮扶、以点带面、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的办法,紧抓塞上农民新居示范点建设,全年共改造土坯房763户,占下达任务的123%,其中新建农村廉租房15套,开启了沙坡头区乃至全市农村廉租房的先河。以镇设立农村环境卫生保洁服务站,采取低保户包段清扫、保洁员包片拉运、应理公司中转填埋模式,配备铁制垃圾箱100个、大中小型垃圾清运车49辆,卫生保洁人员104人,实行日产日清、跟踪考核,全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扎实推进。实行“四级监督”和“三级验收”策略,建成生态移民安置房41套,配套建设群众文化体育广场2处 6670平方米 ,进一步美化净化了农村人居环境,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跟进。全年共通巷道331条 23.6公里 ,铺垫夹砂石1.2万方,新建和加固桥梁24座,移电杆98处,硬化巷道204条 25.4公里 ,埋设下水管道154条 29.8公里 ;新建垃圾池22个、化粪池126处、检查井23个;粉刷外墙 11740平方米 。农村硬件设施跟进配套,功能进一步完善。  

三是扎实推进民生事业建设。启动建设镇民生服务中心、综治维稳中心、计生服务中心综合办公楼。严格执行农村低保户核查审批程序和“五保户”供养政策,按照应保尽保、公开公正的要求,共核查落实城市低保59户、保障对象117人,农村低保1376户、保障对象1417人,五保29户、保障对象32人,高龄老人147人、享受孤儿待遇29人,重点优抚对象70人;新农合参合31265人,参合率达97.1%;新农保参保13415人,参保率达96%;劳务输出共计5066人。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生育观,全镇育龄群众计生知识知晓率达95%以上,年内新增少生快富项目户11户,有129对农村夫妇领取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创建了计生宣传长廊和计生文化大院,成立了流动人口计生协会,全镇计划生育工作步入健康良性发展轨道。  

(三)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常抓不懈,和谐富裕新中卫建设有序推进  

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着力夯实基层政权和反腐倡廉基石,扎实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和为民服务能力建设,为全镇经济社会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一是基层政权基础进一步强化。抓干部作风入手,出台了《镇机关干部管理考核办法》和《村干部管理考核办法》,明确村干部和镇聘干部工资待遇、养老保险、考核奖惩等标准,解除干部后顾之忧。在基层组织建设上,狠抓了红武、郑口2个“难点村”治理,大力推进村级组织建设,新建新滩、白桥、红武、八字渠4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村级阵地得到全面加强。

推荐访问:中卫 市东 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