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2023最新社区工作调研报告(十五篇)(范文推荐)

2023最新社区工作调研报告(十五篇)(范文推荐)

时间:2023-05-20 09:07:01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最新社区工作调研报告(十五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2023最新社区工作调研报告(十五篇)(范文推荐)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怎样写报告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报告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社区工作的调研报告篇一

一、社区工作负担过重的表现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治理的基础工作,积极推动人力物力财力向社区下沉,将社会管理和服务向社区延伸,切实方便了群众生活。但由于缺乏政策规范,社区也被迫承担了许多超出职责范围的行政事务性工作,负担日益加重。具体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承接的管理服务多。目前,社区承接的政府延伸下来的综合治理、公共卫生、计划生育、民政事务、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文体教育以及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流动人口权益保障等工作事项不断增加,要求也不断提高。通过对11个社区实际工作的梳理,有26个部门的215项工作下沉到社区,任务比较多的是综治、组织、卫计、人社等部门,都在20项以上。这些工作中,行政管理事务170项,占79.07%;
服务性事务45项,占20.93%。这些工作事项,有的是社区居委会依法应该协助政府完成的,但却成了责任主体;
有的已经超出社区居委会的职责范围。大多数部门没有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要求赋予社区完成工作任务的相应条件。

(二)应对的检查考核多。在调查的11个社区中,对社区工作进行检查考核的有组织、纪检、综治、司法、人社、民政等23个部门,涉及到基层党建、廉政文化、综合治理、爱国卫生、环保、计划生育、就业、科普、禁毒、防灾减灾等各类事务68项,平均每个社区一年要应对140多次检查考核。有些考核评比工作频率高、要求严,如xx市为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对社区几乎是天天查、周周查、月月查。此外,社区还要承担各种大型创建活动的基础任务。在大型创建活动期间,社区都是检查验收的主要对象,许多任务也都压给社区完成,社区干部成了创建活动的主要力量,成天围绕创建指标转,不是在办公室做台帐整理资料,就是在大街小巷检查巡逻,相关职能部门却成了旁观者、指挥者。

(三)完成的台账报表多。名目繁多的台帐资料和各类统计报表使社区不堪重负。在调查的11个社区中,台帐资料最多的社区有68 类 293 本,最少的社区也有8类58本,平均每个社区有各类台账160多本。一些部门忽视社区实际情况,提出一些不合理、不科学的要求,导致社区在做台帐的时候随意编造,东拼西凑,有的社区不得已而互相学习、照搬照抄,以应付检查。相关部门把实际工作异化为各种文字记录和影象资料,使社区干部把做台帐当成了主业,成了“台帐干部”。同时,各级各部门还要求社区开展人口、计生、经济、文化、卫生、体育、教育、房产、第三产业等方方面面的调查统计工作,所调查的11个社区每年要填报80多种、400多份各类统计报表。

(四)出具的证明盖章多。当前,要求社区出具证明和盖章的事项越来越多,致使社区公章被誉为“万能章”。据xx市的调查,该市中心城区要求社区盖章、出证明的涉及30多个部门单位、170多个事项。其中,经常盖章的有60多项,一般性的盖章项目有80多项,偶尔盖章的有30多项,每个社区每年出具的各类证明都在1000份以上。在上述170多个项目中,不该由社区出证或虽可出证但社区难以掌握和核实情况的事项,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二,一些诸如居民身份、违法犯罪记录、婚姻状况、房屋权属等证明,明显应由有关职能部门出具,但都推到了社区;
一些诸如房产拥有情况、单位职工生活困难情况等部门或单位自身能够掌握的情况,也要求社区出证明;
一些诸如人口伤亡、居民亲子关系等社区很难核实的情况,也要求社区出具证明。

(五)连接的信息网络多。目前,省、市、区有关部门建立并延伸到社区的网络平台有20多个,主要来自于各级组织、纪检、政法、计生、人社、民政、司法、文化、妇联、残联等部门。这些网络平台都是各个部门分别建立的,都要求录入人口基础信息,由于互不兼容、信息资源不能共享,致使社区干部重复采集、反复录入。有些信息系统即使是同一个部门建立的,也存在不能兼容、信息不能共享的问题,比如卫计部门关于计划生育的信息系统就有4个,相互之间不能实现信息共享。为完成这方面的工作,社区干部不仅要会电脑操作,还要掌握相关技术,心理压力较大。

(六)承担的临时任务多。社区在承担常规性工作的同时,还要完成各种临时性、突击性工作。比如,社区干部经常要参加各种会议活动,有的是为了传达精神、布置工作,有的纯粹是去凑人数、撑场面。在调查的11个社区中,每个社区每年要参加160多次会议。社区承担的临时性、突击性任务主要来源于综治、城管、信访、维稳等方面,其次是各类创建达标活动,大部分都对社区实行“一票否决”,甚至要求社区书记、主任24小时不能关闭手机,随时待命。此外,社区还要完成房屋拆迁、慈善捐赠、无偿献血、报刊征订等摊派任务。在一些地方,社区还要承担招商引资、协税等经济工作。有的地方要求社区发展商务,社区只好弄几平方米的房子,摆上一些烟酒,以应付检查。这些任务的完成情况都与社区工作绩效及干部待遇挂钩,再难也得做。

(七)悬挂的各类牌子多。所调查的11个社区,共悬挂各种牌子86块,涉及到组织、纪检、综治、公安、司法、民政、教育、工商、卫计、人社、环保等部门。不同的部门对社区挂牌有不同的要求,致使同一间房子要挂若干块牌子,有的有20多块。有的社区为了对付检查,把需要悬挂的牌子做成活动式,哪个部门来检查就挂上哪个部门的牌子。一些部门还要求在社区成立工作机构,有的社区成立的各类领导小组达50多个。这些机构被社区干部形象地比喻说,要么存在电脑里,要么贴在墙上,没有实际作用。

二、社区工作负担重的危害

社区工作任务不断增加,工作职能无限扩大,不仅加重了社区组织和工作人员的负担,也对我国居民自治、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社区治理以及党和政府的执政基础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居民自治进程受到阻碍。社区居委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其主要职能是依法组织居民群众开展民主自治活动。由于承担了越来越多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方面的工作,社区居委会的行政功能大为增强,而自治功能明显减弱。由于工作任务、各种资源来自政府,考核评估等权力也掌握在政府手中,社区干部只好对上负责,竭尽全力完成政府交办的任务,因而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发动和组织居民开展民主自治活动,也不可能通过民主自治方式,引导居民表达需求、讨论社区问题、治理社区事务,导致居民社会责任感弱化、社区认同感低下。

(二)社区治理失去社会基础。社区治理的目标是要建立多元互动的格局,其立足点是通过培育、发展、壮大包括社区居委会在内的社区组织,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解决社区问题,而不是政府“一竿子插到底”、包揽一切。随着社区行政化不断加重,政府将社区居委会纳入政府组织框架之内,既弱化了社区居委会的社会功能,又挤占了社区社会组织生存发展的空间,这势必使社区治理的一元格局难以打破,且严重影响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社区治理失去应有的社会基础。

(三)党的群众基础受到影响。社区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主要任务是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协助基层政府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各项惠民措施,通过民主自治的方式解决居民群众的困难和问题,代表党和政府为居民群众服务。社区组织承担过多过滥的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任务,甚至把主要精力用来应付基层政府及其派出机构交办的行政工作或各类形式主义的事务上,就会严重脱离群众,影响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危及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

三、社区工作负担重的原因

社区负担不断加重,既有政府组织碎片化、制度保障不力等体制方面的原因,也有社区服务供需结构、社区组织类型结构以及社区干部能力结构等方面的的原因。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共服务资源分割,部门各自为阵。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中,政府职能划分过细,部门数量过多,导致政府组织碎片化问题十分严重。一方面,各个部门掌握着大量的行政资源,且形成独立体系,在社区层面上严重分割,缺乏有效整合。另一方面,各部门业务缺乏协同,彼此间不协调、不合作甚至相互冲突,造成社区工作多头指导、各自为政。比如社区服务设施的建设、信息网络平台的建设、台帐资料的整理以及统计报表的上报等,各部门都有各自的标准和要求,缺乏统筹协调,致使社区重复建设、干部重复劳动,既造成资源浪费,也增加了社区负担。

(二)社会管理体制不顺,政社职责不清。在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与服务工作中,基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社区居委会作为不同的主体,相互之间是什么关系,各自应该承担什么职责,有关法规都有明确规定。但由于缺乏强有力的制度保障,致使这些规定形同虚设,难以落实,从而造成实际工作政社职责的不清晰,也导致基层政府与社区居委会关系错位,通常把社区居委会视为一级“行政组织”或“下设机构”,随意把各种任务、责任、矛盾转嫁给社区,使社区居委会的职责被无限放大。

(三)社会矛盾集中社区,居民需求剧增。目前,各种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易发多发,且主要集中在社区层面。同时,居民群众利益诉求和服务需求也呈现出结构性变化,主要表现为居民需求向社区积聚,居民利益诉求和服务需求呈指数级、复杂性、多样性增长,而且,社区问题的解决和居民需求的满足的跨部门性特征日益明显。这种需求的结构变化需要供给的结构性调整,但现实是供给结构的变化滞后于需求结构的.变化,客观上使得基层政府和社区组织面临更大的压力、更多的任务。

(四)社区干部能力不足,工作疲于应付。当前,社区工作分工越来越细、专业性越来越强,而社区干部的职业化与专业化脱节,他们严重缺乏社会工作的理念、知识、技术和方法,习惯于“当超级保姆”,不懂得团队协作,不懂得助人自助,不懂得激发居民参与,不懂得发现居民领袖,不懂得培育社区社会组织,不懂得开发利用社区社会资源,加重了社区干部“人累心也累”的痛苦体验,难以享受“快乐公益”,“抱怨多、满意少、压力大”成为常态。

(五)社区组织结构失衡,治理主体单一。社区社会组织发展严重不足,存在总量少、结构失衡问题。目前,全省平均每个社区约有6个社会组织,主要是自娱自乐的兴趣类组织,志愿服务、公众参与及专业服务等组织都比较稀少。由于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滞后,社区居委会过多地承接了政府延伸下来、企业转移出来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中新生出来的各种社会管理与服务工作,为政府部门向社区居委会转嫁负担提供了借口。另外,政府购买服务机制还在倡导和探索之中,社会组织参与渠道不畅,也加重了社区工作负担。

(六)基层群众意识淡薄,不正之风蔓延。一些部门和单位群众观念淡薄、服务意识不强,推进工作进社区不是到社区为群众服务,而是热衷于设机构、挂牌子、摆桌子;
有的部门主观意识较强,不顾居民的需求和社区的实际,对社区工作指手画脚,提出一些不合理、不切实际的要求;
也有的部门本位主义、功利主义思想较重,一味强调本部门工作在社区的“痕迹”,这些都导致社区干部以形式主义应付形式主义。有些部门和单位也存在严重的官僚主义,把本该自己做的事情交给社区组织去做,把责任和风险也转嫁给社区组织,既增加了社区工作负担,也容易引发群众的不满情绪。

四、为社区减负的对策和建议

近年来,一些地方结合实际,积极探索,通过实行准入制度、建立政社互动机制等措施进行专项整治,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今年3月以来,xx市委、市政府出台9条硬性措施为社区减负,取得一定成效,也遇到不少阻力。实践经验和教训证明,治理社区工作负担不能就减负而减负,需要以治理社区负担为契机,以构建社区治理格局为突破口,以提升社区工作效能为目标,站在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进行统筹谋划,开展协调行动,实施综合治理。具体思路和对策是:

(一)理顺基层管理体制,厘清政社权责。在政府层面,要按照“大部制”的思路,对政府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进行整合,形成一条线对下,避免多头管理、重复劳动、效率低下等问题;
同时,确立延伸到社区的公共服务机构的性质、职能,确保政府自身的本职工作能做到位、做好。在社区层面,要理顺组织之间以及与政府、公共服务机构之间的关系,构建职能清晰、关系顺畅、责任明确的社区组织体系。其次,要划清基层政府和社区自治组织的责权边界,实现“政社分开”,推进“政社互动”。在此基础上,建立诸如 “准入制”等相应的制度,禁止政府向居委会转嫁行政事务性工作,赋予居委会拒绝承担行政事务性工作的权利,促使政府依法行政,保证居委会依法自治,建立政府与社区居委会的协商合作机制,实现政府依法行政与社区依法自治的有机衔接和良性互动。

(二)转变政府工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要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重新配置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责权力,将现在掌握在政府手中但本应属于社区的权力下放给社区居委会,使社区居委会在本区域范围内成为治理主体。与此同时,推进政府改变工作方法,改进工作作风,坚决杜绝向基层推卸责任,向社区转嫁负担。总结推广xx市的做法,对社区工作情况进行认真清理,取消社区承担的不合理的工作任务,取消面向社区开展的与居民利益无关的创建达标评比活动,取消各级各部门要求在社区设立的组织机构,取消社区不必要的工作台帐,取消社区不合理的证明盖章事项,还社区一片净土。

(三)培育发展社区组织,激发社会活力。要大力实施社区治理能力建设工程,加大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力度,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和专业社会服务组织,提高居民自治能力和社区服务专业能力。一方面,要大力培育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管理。同时,要推进社会工作服务,培育发展社工服务组织,着力做好流动人口、老年群体、困难群体和特殊人群社工服务,用专业社会工作方法提升社区服务管理水平。另外,要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来完成社会管理与服务的任务,使社区居委会也从繁杂的行政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

(四)加强社工队伍建设,提高工作能力。要根据社区工作发展的需要,针对社区工作的特殊需求,制定一系列相关政策,扩大社区工作人员来源渠道,使优秀的人才被吸引到社区工作岗位上来。要建立规范化的社区工作人员培训教育机制,加强对社区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重点是培训专业社会工作基层理论知识,训练他们的专业社会工作能力,转变他们的工作思路,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要建立和完善与社区工作者实际工作相匹配的薪酬保障机制、表彰激励机制,激发广大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潜能,为他们开展工作和成长发展营造环境、创造条件,使社区工作岗位留得住人才,保持社区工作者队伍的稳定。

(五)加快信息网络建设,改进工作手段。信息化工作之所以成为社区重要负担之一,主要是因为延伸到社区的信息网络平台以及应用系统太多,而且互不兼容。因此,当务之急是要从上至下,对延伸到社区的各种信息网络平台以及应用系统进行清理,按照共享、高效的原则,对这些信息网络平台以及应用系统进行整合,建立规范的社区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实现社区事务在一个操作平台上完成,资源共享,避免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

(六)创新社区工作机制,提供制度保障。对社区工作负担进行系统治理需要整体性的制度和持续性的机制。为保证社区负担治理工作取得成效,应建立部门工作进社区的协调机制,建立政府部门向社区组织转嫁任务的责任追究机制,建立政府部门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制度和服务外包、公益创投、公益采购等机制,建立企事业单位履行社会责任、支持公益事业的制度和机制,建立社区居委会民主评议政府部门工作的制度和机制,建立社区工作绩效综合考评制度和机制,建立社区民主协商的制度和机制。

社区工作的调研报告篇二

社区是城市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是“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大力加强社区建设,推动城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协调社区不同利益群体关系,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进一步加大社区建设工作力度,加快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促进我县城市化建设进程,全面提高城镇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推动城市三个文明建设,强力推进街道社区各项工作上台阶,创特色、争一流。我办就如何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采取走访、征求建议和意见、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充分听取驻区单位和居民不同意见。调研期间共走访驻区单位12个,居民50户74人,开会讨论4次,外出参观学习2次。在此基础上,本人经过认真梳理、总结,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城市街道办成立于xx年8月,正式开展工作于xx年4月,现有干部职工50人。街道办位于**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辖区界限北至**村(**村与***火车桥之间有25户100多人,计划生育工作属街道办管理,但社区其它工作又不属于街道办管理);南至**桥、**大桥;东至**烟草公司后墙,;西至**及**沟;辖区总面积4.5平方公里,总户数6554,总人口23391人,其中农民594户2507人,居民4182户15307人,流动人口1778户5577人;辖区划分为12个小区,分别由12个牵头单位协助管理。街道办辖南关、北关两个社区居委会,指导下寺湾、道镇两个基层社区居委会,内设计生站、人武部、民政站、司法所、综治办等工作机构,承载着辖区内的党建、精神文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文化、科技、教育、卫生、计划生育、安全生产、党管武装等多项职能。

二、近年来社区工作运行情况

1、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街道办经过几年的艰苦创业、辛勤工作,办事处现有15间办公用房,一大间集体办公用房和一间会议室,办公设备基本维持正常办公运转。南关居委现有办公用房7间,会议室1间,建有社区支部办公室、警务室、计生卫生服务站、低保工作站,但距一个标准社区“四室三站一场”还相差甚远。北关居委现在租房办公,xx年10月份由政府划拔了办公场所,目前办公场所的维修工作全面展开。

2、整合资源,合理划分社区

街道办根据县委、县政府相关规定,与民政局一同按照“管辖区域与户数适当、界线明确、区域相对集中,资源配置相对合理,功能相对齐全”的原则,将辖区划分为2个社区居委会(**社区、**社区),12个居民小区(**)。

3、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

街道办共有50名在职干部职工,由于年龄、文化结构的参差不齐,加之人员来自四面八方,缺乏社区工作经验,制约着社区工作的快速发展。为了全面提高社区工作效率,办事处狠抓干部自身教育,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促进的工作方针,组织全体干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技能培训,通过学习培训和外出参观考察,进一步提高了社区干部对社区工作的认识,开拓了视野,明确了工作思路,增强了工作能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4、社区各项功能逐步趋向完善

社区的功能就是服务社会、服务居民,充当城市发展的排头兵。近年来,我办根据工作实践,逐步探索理清了以县委政府领导,街道社区主办,社会各方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总体工作思路和管理格局;全面完善社区各项功能,社区党建、社区精神文明、社区治安、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卫生、社区计生、社区保障等机制运转良好,充分发挥了各自的功能,基本达到社区服务的要求,健全了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了“平安社区”、“文明和谐小区”系列创建活动。强化了“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文明意识和环保意识,自觉美化家园,爱护环境,极大的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推进了社区共驻共建工作,合疗、卫生、救助制度得到健全,社区旧貌得到改变,实现了社区资源共享、快速发展。

社区工作的调研报告篇三

**区市东街道办事处,位于**市区东北部,版图面积26.7平方公里,5个社区,26个居委会,4.2万人,其中流动人口3600余人。建设和谐、稳定、安全的政治环境,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乡镇办事处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担负着重要责任,如何创新理念,强化措施,努力维护社会稳定,是摆在我们面前现实而重大的课题。近年来,市东街道办事处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意识,把抓好辖区稳定、推进城市化进程,做为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的总抓手,全力营造安全、稳定、和谐的政治环境,有力的促进的全办经济及各项社会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随着全国上下改革开放,以及东区开发建设的不断深入,辖区稳定工作出现一些新问题、新情况,由原来的邻里纠纷、干群关系转变为追求经济利益、民主权力和政治地位为主的矛盾体系。即是由道德杠杆为主逐步转变为利益杠杆为调节体系所产生的矛盾冲突,利己主义思想逐渐抬头。于是围绕村务、财务、政务公开,宅基地、承包田、农民负担、计划生育以及开发商与占地群众等利益冲突已成为当前矛盾的主体。针对当前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市东党工委办事处结合实际,及时调整工作思路,从五个方面入手,做好辖区稳定、安全工作

(一)倒序选村,重心下移,合理配置包村工作资源与力量

办事处紧密结合东区开发实际,针对当前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方法,落实一岗多责,合理配置包村(居)工作资源和力量配比,职务越高的包情况越复杂的村(居)。即将现有26个村(居)分类、排队,确定现有14名班子成员和副科级干部任包村组长,再由班子成员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在优秀中层中,选出其余12名包村组长。这12名包村组长,得票少的先挑村,班子成员和副科级干部排名在后边的再挑村,以此类推,职务越高的任务越重。同时,经党工委扩大会议研究决定,包村工作落实一个“包”字。对村(居)班子调整、纳新党员,旧村改造、项目开发,特别是对重大经济活动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表决会议,包村干部要参加,搞好会议记录,参会人员要签字。同时要求工作重心下移,包村干部、社区书记,分管领导,各负其责,改变以往凡事即找主要领导要解决办法的无序局面,既提高了办事处干部在村(居)中的威信,又不断锻炼、提高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及时发现,适当调整,集中开展重点村居整治行动

今年以来,办事处加强了重点村居整治工作,将解决近年来东区开发次生出的积压遗留问题,当做当前首要任务来抓,对天王堂、郭集、北张、郑家等遗留问题较大,群众集体反映强烈的6个村(居),配强力量,集中开展重点村(居)整治活动。目前,对郑家、北张主要负责人进行了调整,对天王堂因开发商造成的烂尾楼工程,一方面拨付部分资金安抚受骗群众,一方面走司法程序,市中级人民法院封存58户楼做为财产抵押,维护了居民的合法利益。办事处原办公楼也已经启动司法程序依法解决。几个重点村(居)群众的情绪稳定了,班子也更团结、有力。

(三)规范程序,严格纪律,努力促进工作开展有秩序、有实效

办事处结合近期发现的一些问题,有针对性的做了工作程序和纪律方面的要求。一是针对近几年多个村(居)因开发占地,资金数额较大易出现问题的实际,在进一步修订完善村(居)财务管理办法的基础上,以办事处文件引发了《市东街道办事处村(居)财务管理制度》,规定各村(居)每月必须到核算中心下账,并与每月5日民主议政前张榜公布。一次性支出在2万元以上的,需召开由包村组参加的全体党员、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形成会议记录,到会人员签字,再由办事处分管领导审批后,到财务核算中心提取款项;凡是牵涉兑付到户的款项,由村(居)班子提供出分配方案、到户明细表,再由核算中心统一协调银行以存单的形式支付。二是以文件的形式引发了《市东街道办事处统一收款收据管理办法》,建立专门帐簿,登记收据的购、用、存、销、数量及号码,收据要由村(居)会计专人负责,规范管理,并负直接责任。管理人员有调动的,需提前上交收据并结清核消。三是办事处内部也规范了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每月开支情况由办事处主任在班子会议上公布,凡是较大支出、项目付款等均由承办人员提交预算,主要领导同意方可支出,办公费用在报销时,均需提供费用清单,否则不予办理。四是负责重点工程项目的要全权负责工程监管(工程质量、进度、拨付工程款,工程验收、养护、维修、决算、结算等)。工程款对付原则上由办事处召开专门会议确定。该项目负责人对工程质量终身负责。五是进一步强调了值班制度和信息畅通制度,要求班子成员、社区书记,村(居)班子、主任严格24小时信息畅通。发现一例手机不开或不接的立即告诫,两次的通报批评直至撤销职务。严格落实特殊时期值班制度,无故不到岗的,严肃处理。

社区工作的调研报告篇四

社区工作调研报告参考

为进一步提高社区管理与服务水平,近日,**区民政局联合区人社局等相关区直部门成立调研课题组,深入到**路街道、**路街道、**社区、**楼社区、**社区等3个街道以及10个社区,对社区工作现状、社区人员管理、社区办公设施等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建设,始终坚持把加强社区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的基础工程,社区建设整体水平不断提高。截止目前,**区共有11个街道,成立了151个社区居委会,其中127个纯居型社区居委会,23个单位型社区居委会(家委会),各社区均成立了社区党组织。社区常住人口约58万,流动人口约20余万,每个社区平均服务居民1500户、4100人。20**年11月,**区顺利推行了“村改居”工作,将8个村委会改为社区居委会,并划归到相关街道管辖。截止目前,全区共建设街道服务中心8个、社区服务中心60个,1000平米以上社区服务中心24个,占中心总数的35%,500平米以上共35个。先后打造了**、**、**、**、**、**等26个精品社区服务中心,其中19个通过了全市和谐示范社区验收,发挥了典型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区社区居委会委员职数按照每个社区3-5人,户以下3人,2000户以上5人标准配备;
社工配备以社区服务对象为主要依据,按照每名社工服务500户居民标准配备。目前,全区共有社区工作者799名,其中委员455人,社工349人,平均年龄34.6岁,大专以上学历541人,新一届社区工作人员年龄、**结构合理,配置优化。

**区的社区建设工作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
20**年被省民政厅评为“全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街道被评为“全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路**社区被评为“全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
**路**社区被民政部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

二、存在问题

通过实地走访一些社区,与社区干部、群众代表进行座谈,发现重点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社区承担大量行政职能,工作任务繁重。社区居委会本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但在实际工作中社区居委会却成了政府的下属机构。长期以来,承担了大量行政职能工作,来自各个层面、各个部门,经常性的、临时性的工作难以计算。通过粗略统计,目前**区社区居委会承担着诸如党建、精神文明建设、民政、社保、医保、再就业、计生、教育、综治、城管、卫生、文体、科普等80多项具体事务。按照居委会组织法的要求,社区居委会有宣传教育、文明创建、办理本居住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和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做好社区治安、公共卫生、优抚救济、最低生活保障、计划生育和青少年教育等有关工作的职责。但实际工作中,居委会扮演的并不是一个协助者的角色,而更多的是直接的操作者。大多数情况是各职能部门及街道办事处直接将工作任务下派到社区,要求社区居委会替政府部门填表格、建档案、代收费用、出具证明材料等行政性工作,特别是一些经济、房管、统计等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则也交给居委会单独完成,无形中为社区增添了很大的压力。以**区其中一个社区近一个月的工作为例,除需做好日常工作外,要入户填写近400户的非物业小区转准物业小区的问卷调查,填写100多份的禁烟调查,同时要做好城乡面貌提升,小区绿地认养的入户调查,并做好常态化的小广告清理以及居民纠纷的调解。而且还会有许多临时性的工作任务分配下来。目前**区社区委员与社工每个社区最多有9个人,只有1名再就业协理员,为尽快完成各项任务,社区同志需要加班加点,很难完成工作任务。

通过调研分析,在日常工作中应由社区办理的工作主要有:失业证的办理及年审、社保补贴的审核与发放、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收缴,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的代办、卫生费收缴、日常环境卫生治理、计生证的办理,人口系统的录入、低保的办理与审核、残疾证的办理、老龄困难补贴、各类救助、经济适用房的申报等;
但社区承担的工作中有较大难度的有:开墙建店治理、境内经营商户安全生产、经济普查、住房状况调查、流入流出人口登记、拆违拆迁等情况统计及问卷调查。

同时,社区需要建立多种台帐,按照各个部门的布置,社区需建立的台帐有15项40多本。特别是这些台帐中,如党建、低保台帐、残疾人台帐、已婚育龄妇女台账等社区相对还好掌握,但流动人口台帐也需社区建立,由于暂住证的办理在派出所,社区并不能准确掌握,工作起来难度大,不能保证质量,类似这样的台帐应由派出所等职能负责。

此外,社区需要出具各类证明信、盖章的名目有20多种。按照工作职能,应由社区出具的证明信及盖章的.有:社区居住证明信和不练xx功证明信2种。如果居民提供相关依据可以出具的有:亲属关系证明信、无工作单位的政审证明信、毕业生基础信息证明信、出租车年检证明信,结婚证遗失时夫妻关系证明信、家庭困难证明信。社区无法确认真实性、不能出具证明信及盖章的有:开墙破店办营业执照证明信、唯一住套住房证明信、卖房各项费用缴清证明信、住院证明信、身份证丢失、存单丢失及其它票据丢失证明信、法定继承人证明信、贷款资质诚信证明、保险公司投保车辆损坏程度证明、死亡证明等15种,这些主要集中在住建、银行、保险、公安、卫生等领域。这些不该由社区出具的证明信牵扯了社区大量的工作精力,使社区工作更加繁重,同时也承担着很大的法律责任。

(二)社区自治功能弱化,行政化倾向明显。目前,许多部门把工作触角延伸到社区,繁忙的行政和社会管理事务使社区居委会陷于被动应付的境地,致使社区居委会出现了“一多三少”的现象。即:居委会的工作多;
居委会人员走街串户了解情况少;
少数社区组织社区群众开展活动少;
对社区民间组织培育指导、组织社区志愿服务少。由于工作量大,工作人员少,居委会无时间无精力为居民开展服务,导致了居委会无法真真正正渗透到社区居民的生活中,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自治组织的性质,淡化了居委会和居民的关系。居委会的工作人员普遍反映现在是工作越来越多,可与居民的距离却越来越远。为杜绝这种现象的产生。有关部门应该尽快转变职能,转变工作方式和作风,切实尊重和保障居委会的自治地位,变管理社区为服务社区,变领导社区为指导社区。从居委会自身讲,目前我们在工作中明显存在着两种错位:一是角色错位。居委会工作人员在协助政府工作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会把社区居委会也视作一级政务机关,把办理居委会日常事务视作为处理“政务”。这里就有一个角认知上的偏差,其实居委会工作人员本质上是大家推举出来,带领居民开展社区自治的服务者,而不是行政工作人员。二是思维方式错位。工作起来只是跟着相关政府部门亦步亦趋,而不懂得从居民的实际需要出发开展工作。正是这两种错位导致了一方面社区依附于政府,缺乏自治理念和自主精神,缺乏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能力;
一方面居民和居委会产生的距离感,淡化了居民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削弱了社区居委会对居民群众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弱化了社区居委会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职能,对基层管理的良性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三)社区工作经费不足,不能满足社区工作需要。自以来,**区按照当时社区居委会数量核定,每年安排社区工作经费200余万元,六年来一直未予增长。20**年,区财政担负20万元作为“村改居后”新增社区工作经费。**区社区工作经费标准为每1000户拨付1万元,增长1户增加11元,平均每个社区每年安排工作经费1.8万元。造成社区工作经费紧张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拨付的这区办公经费不能满足社区每年需支出需求。试举一例:**区一个办公用房刚好达到300平方米,办公设施较为完备的社区居委会,每年的费用大约需要2.5万元左右,其中包括:电话费1500多元、打印、复印材料报表1000多元、报刊费2000多元、日常非娱乐性活动经费3000多元、办公用品1000多元、水电费4000多元、各类活动器材、办公设施维修费4000多元。有关部门部署的工作大多要求制度上墙,制作展板,每年此项支出至少5000多元。按社区内有100个楼门组长,每年每人给30元补贴要3000元。如果是社区用房面积大、管辖户数多、开展活动多的社区开销远不止于此。二是一些职能部门工作延伸到社区,但“费不随事转”,未对社区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很多时候社区协助职能部门工作,如宣传、调查等需要的费用还需要社区从自己的经费中自行担负。三是各种形式的考评、检查、达标升级活动,需准备相关书面材料,制做宣传单、展板等,除去其它日常办公开支,社区经费所剩无已,社区普遍反映事多钱少,运转困难。除以上原因外,个别街道办事处还存在占用社区工作经费的现象。

(四)社区干部工作待遇偏低、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激励措施。**区社区工作人员津贴、工资标准于由原每人每月900元增涨至1500元并缴纳了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如含五险为2300元)。调研中发现,社区干部普遍存在三方面的思想倾向:一是社区工作人员待遇低,而街道和有关职能部门布置给他们的工作繁杂,负担较重,社区工作没有加班费、不能调休、年底也没有奖金。由于社区工作量大,但与其它劳务派遣人员待遇一样,这样难免会使社区同志心里不平衡。二是社区工作责任大,既要满足上级对工作的要求,又要令居民满意,二者有时难以兼顾;
三是社会地位低。四是缺乏激励机制,存在消极思想,干好干坏都一样,干与不干都一样,部分街道办事处对社区干部关心程度不够,将许多应承担的工作下移,一定程度也上影响了社区建设工作的开展。上述原因成为影响社区队伍稳定的重要因素,近几年每年社区工作人员辞职均达到30人以上。另外,**区不同程度的存在社区干部被随意借调现象,通过摸底,**区社工共349人,而借调到街道办事处或区直相关部门工作达到51人,增加了社区人员的工作压力,降低了工作效能。

(五)社区用房档次参差不齐,发展不平衡。按照上级文件要求,社区用房建设要以服务居民户数为标准,每百户建设20平方米,不足300平方米的,按不少于300平方米提供。近些年**区虽不断加大社区用房建设力度,但由于一些原因,导致了社区办公用房建设档次参差不齐。分析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部分老小区社区用房建设先天不足。部分小区无插建地方,有的土地所有权不在区里,跑办立项、规划、土地等手续繁琐,一拖就是一、二年。二是新建小区开发建设单位未按标准提供。如**社区开发商仅提供了一处面积约为60平米的走廊、**小区将社区活动用房安排在小区地下室等。三是街道办事处重视程度不一。部分街道办事处对社区用房建设比较重视,如**路、**、**街道等,先后打造了多个社区精品、亮点工程,在全区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但少数街道办事处对社区用房建设重视程度不够,有的街道所属社区用房,仍无一处达到建设标准,至今没有一个精品社区。四是家委会所属单位支持力度不够。由于上级无制约机制,仅凭与各单位之间协调关系,收效甚微,影响了社区硬件建设的整体进程。

四、下步工作建议

(一)理顺社区管理体制,明确社区权责。按照省、市《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居委会建设的意见》,建立社区公共服务事项准入制度。相关部门也要正确认识社区组织的自治性质,切实转变职能,改进工作方式。建议凡是政府职能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项,不得转嫁给社区居民委员会,街道办事处应在不转嫁工作的基础上,帮助社区居委会拒绝一些不合理的工作任务;
凡是依法应由社区居民委员会协助的事项,应当为社区居民委员会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工作条件;
凡是委托给社区居民委员会办理的有关服务事项,应当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落实人员或经费,切实为社区工作减负,真正推动社区居民委员会由事务型向服务型转变,由行政化管理向居民自治化转变。进一步规范社区居委会出具证明信和社区印章的使用范围,明确社区开具权限,同时加大与市级相关单位的协调力度,切实加强对社区居委会的出具证明及印章的使用管理。同时建议相关区直部门对职责范围内需社区承担的工作及由社区出具证明信及印章事项进行梳理,提出具体意见,并报区监察局备案。

(二)提高社区办公经费匹配标准。建议进一步加大社区工作经费保障力度,按照省、市文件要求,落实社区办公经费,并随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增长;
办公经费拨付标准可与社区的规模、等级与工作任务,开展活动挂钩。1000平米以上的社区因每月的电费、水费、保洁用的工具费用较多,办公经费可多给予支持;
落实社区工作人员教育培训经费,纳入区级财政预算。同时审计部门应延伸对社区工作经费的监管审核力度,避免社区经费被挤占、挪用,确保社区办公经费规范化管理。

(三)完善社区工作人员管理、考核工作机制。建议尽快出台《**区社区工作人员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社区工作人员日常管理,并对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细化。一是建立社区工作人员工资、津贴浮动机制。社区工作人员工资标准应参照不低于全省最低工资收入标准,并建立自然增长机制。同时社区书记、主任享受每人每月300元津贴;
副书记、副主任享受每人每月100元津贴。二是建立特殊津贴制度。建立社区工作者职业资格津贴和特殊荣誉津贴制度。参照外地市社区管理相关办法,对取得社会工作师、助理社会工作师资格证书的,每月分别享受不低于200、100元的职业资格津贴,或给予一次性奖励;
对在社区工作连续以上的社区工作者,给予一次性特殊荣誉津贴。三是加强社区工作人员借调、考核管理。应严格按照招聘的岗位使用,不得随意借调。社工如因工作关系确需借调使用,须由用人双方单位提出书面意见,经区政府同意,并报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民政局备案。各街道办事处要加大对社区工作人员的日常考核力度,完善社区工作人员考核机制,邀请居民代表对社工的德、能、勤、绩、廉等进行测评打分,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促进社区规范化管理。四是完善社区工作者到达退休年龄后待遇。截止目前,全区从事社区居委会工作15年以上的委员共计9人,达到以上的委员共计25人。考虑到部分委员多年从事社区工作,任职时间较长,承担着较大的社区工作量。建议对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且从事居委会工作15年以上的社区委员,为其办理退休手续,其医疗保险费用由区财政予以担负。关于社工退休后缴纳医疗保险费相关问题,建议参照区劳动保障协理员已由区财政担负退休后医疗保险费用的办法,社工退休后,其医疗保险费用也由区财政予以担负。

社区工作的调研报告篇五

从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和改善民生的角度看,农民集中居住确有其必要性,但在建设资金不足、试点政策不完善、失地农民利益补偿与社会保障机制等尚未建立的情况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并不具备全面展开的可行性。但不少地方政府出于土地利益的需要,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名义,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以地生财”,盲目推动拆村造城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调研显示,全国平均每六个村就有一个村在经历“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其中72.3%始于20xx年及以后。从全国范围看,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已经从试点走向全面铺开阶段,建设热点已经从江苏、浙江、山东等经济发达的东部省份,转向河南、安徽、陕西等中西部省份;建设重点已经从城郊结合部、非农产业发达的农村,转向城市规划区以外的不发达农村区域;已经有相当部分的县市基本实现了农村全域社区化。但一些地方拆并村庄后,农民扩大就业问题没解决,生产生活更不便利,不少地方村庄拆并不符合农民意愿。有的地方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现象,需要高度重视。因此,需要深入研究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并研究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调研样本的选取

事实上,具备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条件的一般是城市规划区、农村劳动力绝大多数已转移到城镇和非农产业就业的发达地区,且20xx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不提倡、不鼓励在城镇规划区外拆并村庄、建设大规模的农民集中居住区,不得强制农民搬迁和上楼居住”。因此,在实践中,地理上远离城市规划区、农民就业和收入以传统农业为主的经济欠发达农村大规模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中的问题尤为突出,应成为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调研研究的主要对象。因此,我们选择具有代表性的h省进行实地调研。h省的代表性主要体现在:第一,h省是典型的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和粮食主产区。第二,h省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力度较大,尤其是欠发达农村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的数量较多,其所表现出的问题更全面和具体。具体到h省,我们将其划分为东、西、南、北、中五大区域,每个区域按以下标准选取6个样本社区:一是社区至少部分建成且有人口入住。二是社区地理位置上不在县城规划区内,无明确规划区的需远离当前县城5公里以上(含5公里)。三是社区所在乡镇经济以传统农业为主。四是社区规划搬迁范围内的农民收入以农业为主。按以上标准选取的30个样本的概况见表1所示。

二、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基层政府债务风险不容忽视

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资金来源问题。资金已成为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的关键制约因素。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资金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公共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投资,简称公共投资,政府是其主要投资主体。二是社区住宅投资。由于社区住宅属于私人物品,因此,从法理上说,社区住宅投资主要应由农民负担。理论上看,各级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只需考虑公共投资的承受能力。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包括社区住宅在内的一切社区设施,事实上大多都由基层政府委托企业“统规统建”,且普遍采取bt模式进行建设。企业担当的是垫资者兼建设者的角色,在债务关系中,企业面向基层政府追索建设成本和合理利润,结果导致基层政府在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中的债务风险问题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

1.基层政府直接面临公共投资债务风险。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的公共投资具有两大特点:一是投资规模大。据h省省级部门测算,一个5000人规模的农村社区,其公共投资规模在2500万元左右。30个样本社区中,有10%的社区的公共投资规模在1800万元到2000万元之间,有80%的社区在2000万元到2500万元之间,有10%的社区在2600万元到3300万元之间。30个社区的实际投资状况与h省省级部门测算的数字基本吻合,反映了h省的普遍状况。二是公益性强。如h省的“五通六有两集中”建设标准中,只有幼儿园、连锁超市能够通过投资形成直接利润回报,所以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即使有社会资本参与,一般也以企业或个人捐赠、赞助的方式出现。30个社区中,非政府资金在公共投资中所占比例最高仅为27%,很多社区根本没有社会资本参与。

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公共投资的两大特点决定了各级政府必然是投资的主体。但由于h省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规模较大,导致各级政府层层下沉投资压力,普遍形成“乡镇自建,省市县财政奖补,各级支农资金整合支持”的投资格局。在30个社区里,公共投资中乡镇投资超过50%的达到25个,说明乡镇政府是主要投资主体,但与主要投资主体地位不对应的是乡镇微薄的财政收入。30个社区所在的30个乡镇,20xx年财政收入最低的仅为350万元,最高的仅为1800万元,有87%的乡镇20xx年财政收入在1000万元以下;30个乡镇在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方面的投资与财政收入比率最低的是0.27:1,最高的达到4:1,其余28个社区两者比率均超过了0.3:1。公共投资数额巨大而自身财政收入微薄是h省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的突出问题,但30个乡镇的社区化建设不仅没有停滞,反而在持续进行。其原因在于公共投资的bt模式容易使人忽视潜在的债务风险。这种“借来的发展”只是带来了表面的繁荣,但埋下了巨大的债务风险,导致并不具备偿债能力的地方政府只能通过不断借债,来掩盖债务责任和风险,并通过利息计入本金而不断放大负债规模。

 2.社区住宅垫资风险日益凸显。基层政府在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住宅投资方面的垫资风险,在对30个样本社区的实际调研中得到了充分的印证。截至20xx年底,只有2个社区的住宅售出率达到100%,5个社区的住宅售出率超过30%,其余23个社区均在30%以下。也就是说,样本社区住宅普遍处于零星购买状态,而因此形成的沉淀投资规模和债务隐患,较公共投资数额更为巨大。调研表明,截至20xx年底,30个社区在住宅建设方面的投资最高达1.3亿元,最低为0.8亿元,平均为1.05亿元。使基层政府难以回收社区住宅投资成本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政府住房供给与农民住房需求相差较大。从表2可以看出,30个社区主导的住房形式是多层楼房,但大多数农民喜好的住房形式是单门独院楼房。农民喜好单门独院楼房的原因在于,与农户旧宅相比并无本质区别,只是居住地点发生转移、公共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并没有改变农民的住房观念和习惯,且便于农业机械存放和家畜养殖。事实上,基层政府并非不了解农民的住宅偏好,但h省在出台的相关政策影响了基层政府的住宅供给决策。20,h省出台的《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标准》提出,“新型农村社区多层和高层住宅占总住宅的比例宜结合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给予适当考虑。”这虽然是为了实现节约用地的目标,但在实际执行中推动了“原则上不建三层以下低层住宅”局面的形成,结果严重影响了农民购房和入住社区的积极性,给基层政府带来的投资浪费和债务隐患问题日益凸显。

第二,相对于农民购买力水平来说社区住宅价格偏高。30个乡镇全部宣称,以“成本价”面向农民出售住宅。但普遍的事实是,多数乡镇出于缓和自身财政压力的需要,将公共投资成本和开发商的合理利润都摊入了住宅成本中,使其实质上成为商品房开发,导致住宅价格相对于农民购买力偏高的局面。在30个社区中,住宅均价最低的社区是900元/平方米,住宅均价最高的社区是1700元/平方米,30个社区的住宅整体均价是1250元/平方米。按四口之家购买120平方米的小三房、均价1250元/平方米测算,毛坯房的总价基本在15万元左右。而h省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为7524,94元,农村家庭平均人口4.08人,社区房价是农村家庭年均收入的5倍以上。且需要说明的是,30个样本社区均属欠发达农村,其农民人均纯收入在h省平均水平以下,所以社区房价与农户的购买力差距更大。同时,30个社区中能够贷款的社区仅为6个,且这6个社区的贷款额度每户均未超过3万元;其余24个社区都规定在特定时问内分次缴清,时限一般为1年。这导致不仅大多数农民无力购买社区住宅,而且也无法借助金融杠杆来提高购买力。在购买力和购买意愿均不足的状况下,社区住宅出售率低便是必然的结果,而这将给基层政府带来巨大的债务风险。

(二)缺乏农民的有效参与

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的最大也是最终受益者应是农民,但不少地方却呈现“政府热、农民冷”的现象,甚至个别地方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现象。有媒体报道,个别地方甚至通过停水、停电、阻断交通等手段,强制进行“株连式拆迁”和“突击式拆迁”。这种不征求农民意见、不尊重农民意愿的强制行为,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社会稳定。20xx年国土资源部召开专题会议部署专项检查工作,重点查处借增减挂钩试点强迫农民“上楼”等行为。20xx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不得强制农民搬迁和上楼居住。”中央和相关部门的政策与行动一方面说明国家对于“农民被上楼”问题非常关注,另一方面也说明该问题已较为严重。对于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缺乏农民的有效参与问题,结合对30个样本社区的调研,可从两个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第一,旧宅补偿偏低引发农民不满。在30个样本社区中,仅有1个社区允许农民购买社区住房不需上缴旧有宅基地,该政策具体规定是“政府免费拆迁复垦旧宅;旧宅复耕后归原有农户永久使用”;其余29个社区均要求“买新缴旧”,即购买社区住房“需无条件上缴旧有宅基地并自行拆除旧房”,其中24个社区要求上缴给原有村集体,5个社区要求上缴给乡镇政府。在要求无偿上缴旧宅基地的29个社区中,有23个社区规定可以在购买社区新房时享受补贴,补贴额度在1万元到2.5万元之间,这实质是对农民退出旧宅基地与拆除旧房的有条件补偿,但其对农民旧宅补偿明显偏低且附加强制性条件,而另外6个社区甚至不予补偿。这实质上造成了对农民利益的侵害,因而导致农民对于人住社区普遍持消极甚至抵制态度。

第二,不征求农民意见,进行强制性“整村推进”。调研涉及的30个乡镇中,有29个乡镇要求“整村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这实际上是一种强制性推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在经济条件、收入来源、住房状况、思想观念、家庭发展规划等方面呈现多样化特征,对于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的认知、接受程度及相应的经济负担能力也存在差异。因此,不以征求全体农民意见为前提的整体推进显然是不合理的。然而,多数地方政府不仅不正视农户的意见和个体差异,反而通过行政手段强制设置整村搬迁时间表,这自然会引发农民普遍的不满情绪。对30个样本社区的300户农户进行的随机问卷表明,100%的农户确认乡村干部在搬迁中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其中72%的农户坦诚自已是“被动搬迁”,只有28%的农户是“自愿搬迁”。

(三)农民生存与发展遭遇困境

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一般都伴随着农地的规模化流转。在30个样本社区中,有28个社区实现了农地的规模化流转。当农民集中居住、土地集中流转之后,农民的生存与发展等民生问题便更加凸显。调研表明,土地流转未能有效促进农民就业和收入增加,农民的生存与发展遭遇困境。第一,多数土地集中流转并没有增加农民收入。实施土地规模化流转的28个社区,其土地流转政策基本一致,土地流转的时间最低为10年,最高为,一般为15年;农民获取一般状况下农作物(h省普遍以小麦作为参照物)种植的固定收益,即约定的亩产小麦斤数乘以当年国家小麦保护性收购价,标准最低的社区按每年每亩600斤计算,标准最高的社区按每年每亩1000斤计算。以国家小麦保护性收购价格1.12元/斤计算,这28个社区的农民每亩土地年流转收益在672元~1120元之间。但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是涉及国计民生的战略性商品,粮食价格基本保持稳定,再刨除物价上涨因素,这意味着以此计算的土地流转收益并不合理。微薄而且相对固定的土地流转收益与不断攀升的物价水平相比,农民的实际净收益往往是不增反降,说明多数土地集中流转未能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第二,多数土地集中流转并未给农民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地方政府大多宣称通过农地规模化流转可以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使农民“既拿地租又拿工资”。但这其实是地方政府有意混淆农业产业化与农地流转的区别。农地规模化流转只是作为催化剂,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一个契机和可能,但并不一定就能形成农业产业化发展。事实上,这28个社区中有27个社区是把土地大量承包给种粮大户或者蔬菜、果树种植大户,而这些大户进行的农业生产虽可算作家庭农场,但并没有大量吸收农民就业,因为当前农业“从种到收”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即使存在少量的人工劳动,依靠承包户家庭成员或短期临时雇工也可完成。种粮大户或者蔬菜、果树种植大户的经营行为,只是生产规模的适当扩大,并不能称之为严格意义上的农业产业化,所以并不能带来稳定的就业岗位。调研中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并吸收大量人员就业的只有1个社区,该社区将土地规模化流转给大型面粉加工企业,依靠该企业形成了小麦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条,从而带动了大量社区居民就业。

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中最难解决的就是农民的就业问题即生存和发展问题。虽然农业产业化发展可以形成产业支撑,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并不能一蹴而就,所以很多地区将带动就业的主要着力点都放在吸引二、三产业投资方面。由于县城普遍设立了经济开发区、产业集聚区,依靠优越的区位和优惠政策承接了很多工业投资,所以新型农村社区依靠第二产业形成产业支撑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在吸引第三产业带动就业方面,由于人口规模小、消费能力弱,新型农村社区也并没有足够的优势。但30个样本社区几乎全部宣称“形成了产业支撑”。对此,我们把这些所谓的“产业支撑”归为二类:

一是紧邻乡镇街区的社区宣称以“商贸物流业”为支撑,理由是乡镇街区商业相对发达。

二是完全不靠乡镇街区的社区宣称以“现代农业”或“农业产业化”为支撑,理由是农地已经实现了规模化流转。但深入调研发现,这两个理由都不成立。农民搬入镇区附近的社区居住,并不代表已在镇区“商贸物流业”就业;农地规模化流转也不代表农业产业化已经实现,更何谈农民因此获得了就业岗位。30个样本社区中只有1个社区依靠现代面粉加工企业形成了农业产业化支撑,其他29个社区本质上都是基础设施发生变化的农村居住区,农民并没有实现市民化,就业机会并没有增加,甚至很多农民丧失了从事传统农业的生存手段,导致一个既有别于农民又不同于市民的边缘群体的出现。如果政府不能及时解决稳定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这些农民甚至将遭遇生存危机。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在欠发达农村强制推进新农村社区化建设,是超越其经济承受能力和生产力发展阶段,以牺牲农民利益降低建设成本,以高息借债或透支未来财政等方式来换得当前发展。冒进的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不仅加剧了基层政府的债务风险,而且导致“三无”农民的产生,增加了农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但值得庆幸的是,这种冒进的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尚处于个别地区的试点阶段,尚未形成系统性风险。因此,应当对这些已出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及时纠正,避免问题的进一步扩散和激化。

由于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地方政府脱离实际强制推动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所以纠正的关键在于约束和控制地方政府的行为,并通过政策法规未解决。具体包括:第一,优化和严格落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避免使之成为地方政府在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中谋求土地利益的工具,从利益源头上斩断地方政府强制推动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的不当激励。第二,严格落实20中央1号文件“不提倡、不鼓励在城镇规划区外拆并村庄、建设大规模的农民集中居住区,不得强制农民搬迁和上楼居住”的规定。各地应及时调整不切实际的新型农村社区化规划,严格限制乃至暂时停止欠发达农村的新型社区化建设。第三,以农民自愿、资金充裕和产业支撑作为新型农村社区化试点启动的前提。第四,鼓励但不强制农地规模化流转。第五,应加强欠发达农村的新型农村社区化试点与小城镇建设的有效衔接,新型农村社区选址最好紧邻镇区,使之与小城镇形成一种相生相长的关系。

社区工作的调研报告篇六

农民生活负担问题调研报告

一、农民收人究竟几何?

众所周知,我国法定的“农民负担”水平是以农民收入水平为依据的,即所谓“不得超过纯收入的5%”。但农民收入、尤其是扣除生产成本后的“纯收入”的计算历来是统计工作中的难题。在国外农业经济学中影响很大的组织——生产学派认为,农民家庭经济中没有劳动成本概念,因此根本无所谓“纯收入”之说,而只能统计出“总报酬”。这种书生之论固然不足为现实统计工作之据,但我们讲的农户“纯收入”与企业经济中不仅扣除了生产过程中物质价值投入,也扣除了劳动价值投入的纯收入(利润)概念是两回事。如果按后一概念,相当数量的农户便成了零收入的甚或是“亏本”的“非理性经济”,这当然没有什么意义。但作为社会扣除与二次分配的依据,农户“纯收入”不能具有相同数额的企业(包括农业企业)收入那样的负担能力,却是显而易见的。

这样的“纯收入”到底有多少?这仍然是个问题。本次调查对6省8县19个社区224户农户提出了“您家近年来家庭总收入是多少”的问题,结果只有 5县 117户提供了有效回答。分县统计如下:

所列是“总收入”,纯收入还应减去当年生产成本,但这一项数据只有极少数样本户能够给出,不少农户直接宣称这个数字没法算。一些县(如眉县)接受调查的农村基层干部还明确表示他们在报表中“农民人均纯收入”一栏实际上填的是农民总收入,不把生产开支剔除。“关于农村的各种指标以农民人均纯收入和企业总产值为最虚”,他们自己对这种填法也颇有怨言。

调查中我们试图与一些农户算纯收入账,结果还发现了另一问题“近年来由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猛涨和其它原因,农户生产开支比生活开支上升快得多,农户总收入扣除本年生产开支还是扣除下年生产开支,结果大不一样。而在生产信贷不发达的条件下(我们调查的社区中农民极少有用贷款进行生产性投入的),农民本年开支总是由上年收入支付的,相应的本年收入则要用于下年开支。这与我们原来的算法(本年收入减法本年开支)相比,往往又有 10~ 20% 之差。

实际上,前述“各项指标以农民人均纯收入和企业总产值为最虚”之语还需具体分析。各种迹象表明,如果说对于乡镇企业产值、利润的统计水分具有双向性(由于利益关系,基层对这种产值、利润除虚报外也还有瞒服、少报的倾向,以便更多地保留社区精英可支配的资源),那么对于农户收入的统计水分则通常是单向的,因为少报这种收入不会增加社区精英可支配的财力,反而会增加提取“提留”的难度。因此对这一指标的统计误差很少有“双向互相抵消”的可能。

由此看来,对有关农户“纯收入”的估计买在应当谨慎些。毫无疑问,改革年代里农户收入的增长是明显的,这从上表所列农户“总收入”的动态统计(按:该表未考虑物价因素)中可以看出,更可以从农村消费品与生产资料销售额乃至农村储蓄总额的增长中看出。笔者认为,对于判断农民收入增长的相对趋势而言,后两项指标比报表中直接给出的“收入”数字更说明问题,但对于某一年份农户纯收人的绝对值估计而言,这些指标便难以提供帮肋了。

二、“农民负担”知多少

这样的农民收入水平其承受的“负担”是多少?这是另一个难以统计的指标。

各地受调查户均是认定“负担加重”的远远超过认为“负担减轻”的,而且除永康外其余7县答“加重”的均超过半数,内有3县且众口一词公认“加重”而无一表示“减轻”。永康的例外则是由于该市受调查的芝英镇是个发达的乡村工业区,几无严格意义上的“农民”可言。但这一例外却显示出一个事实,即近来人们谈论的“农民负担加重”主要是就农业负担而言,工商“农民”相对地少有“加重”感(不过也没有“减轻”感,而是持一种较不关心的态度)。

另外,就地区而言,反映出越是贫困地区“农民负担”问题越严重,至少农民认为如此。强调负担加重的“一面倒”程度。

三、何谓“负担”?如何“负担”?

前述那部分关于“各种负担占总收入的百分比”的答卷中,不仅相对趋势总的来说逐年增加,而且绝对数值更是惊人,它不仅远高于国家政策规定的“人均纯收入的5%”的上限,高于各地的报表数据,而且也高干近年来一些学术研究提供的数值。那么这些数据是否有意义?这要从两方面看。首先,这些数据的社会心理学意义是肯定的,即它显示了受调查者对负担程度的主观判断(不论其正确与否)与正式的统计有相当大的差距。其次,这些数据是否具有经济学意义,即是否可以作为经济数据看待?这就要弄清楚这些受调查农户所认为的“负担”究竟是什么。

从一些个案看,国家与社区征收的制度性“负担”虽然一般都高于报表数据,但远不致于如上述答卷之甚。这里所谓的“制度性”是笔者所用的概念,它不仅包括我们通常讲的政策允许的合法负担,(如国税与“三提五统”之类),也包括各地基层“土政策”规定的各种例行负担,如按人头、按户或按田亩征收的各种摊派等。两者合计也就是城里人心目中“农民负担”的全部内容。这些负担的程度可以从以下案例看出:

j村的家计调查显示,1994年这里人均交纳了各种税费277元。该村样本户当年户均人口 4人,户均总收入11687元,制度性负担率为总收入的9.5%。

s村的家计调查显示,1994年这里人均上缴30元左右。该村户均年收入元左右,以五口之家计,则负担率约为7.5%。

镇、g乡的村民计算,1994年人均共上缴85元左右,1995年达9~100元。据报表数字,1994年镇“人均纯收入”470元,g乡为480元(均“含打工收入”)。报表与村民的算法综合,提出负担率为17.7~21%之间。

h村1995年人均上缴总额达220多元,一个五口之家全年支付了1100元。据说该村农民积欠甚多,以至上年“国家发放的预购定金几乎没有一分钱落入农民手中,全被村公所扣下,克抵往年农户所欠的各种税款”。

如此等等。这些案例中农民全年各种制度性负担总额均已明显超过“纯收入5%”的政策界限,但并没有达到总收入的30~40%之高。

然而问题在于许多地方农民每年除了上述制度性负担外,还有另一类支出;在城里人眼里它或许属于消费范畴.们农民仍把它归之于对“上面”的负担。分析起采,农氏的见解也并非没有道理,因为这些支出显然不属子正常的生产性开支或生活消费,也不属于生老病死、应付意外或传统礼仪性开支,而是一种若非农民本可不交的、身份性的社会扣除。

反常的“教育费用”即是明显的例子。我国实行9年制义务教育,但实际上如今无论城乡上学都多少要交钱,我们对此也能够理解。问题在于许多地方农村教育收费明显高于城市,而且往往是在普遍征收的“教育经费”摊派(这属于上交所说的“制度性负担”之列)被禁止之后,转嫁到学生头上,以学费之类的名义征收的。因此农民不视之为消费开支,而视之为制度性负担的一种转移形式(本又姑且名之曰非制度性负担),其实是不无道理的。本次调查中令人感触的一点是,在相当部分的社区农民,一提到“负担”,首先抱怨的既不是国税或提留,也不是例行的摊派,而是这种反常的“教育费用”:

“现在负担太重!一个孩子上小学一年就是好几百,如果上中学要寄宿,则一年要好几千……如果没人外出捞钱的话,就只好先卖掉谷子,结果到下年上半年就连饭都没吃的t。”(望城县 d村访谈录) “农民负担么?你看:一个小学生每学期交的学费高到200多元,一个初中生则要300多元。有两个子女上学的话,一年下来要花1000多元,供孩子念书,这对我们这里平均收入不过两千元左右的家庭来讲负担怎能不重?我们村不少小孩就因负担不起,不能不退学了……”

当调查者解释说我们讲的“负担”是指税收提留之类,学费似不能算时,一位村支书说:“不算负担?你看县城的孩子上学就不要那么多钱,这不是我们农民才有这种负担么?”这种“非制度性负担”除“学费”外还有种种形式。如眉县,国家明文规定的电费最高为0. 30元/度,但调查村农民用电却要收 0. 90元/度。当地农民跑运输,手续再齐全,也是见一次交警交一次钱,但城里的公家车却无此烦恼。据说这是国营运输企业竞争不过这些农民车而“采取行政和经济手段加以干预”所致。这类只因是农民而有的非正常开支,虽然不是按人、按户或按亩的制度性征收,却显然是“农民负担”。如果把它们都计入,则“农民负担”比率达到农民自己估计的那种水平并不是不可想像的。

总之,在许多情况下,农民认定的“农民负担”内涵与我们认定的不一样,而要真正理解农民负担问题,就不能忽视这一内涵。

农民负担是如何征收的?这似乎无一定之规。按人、按户、按劳、按地乃至按事征收都曾在各地不同程度地实行。改革初年由于份地按人均分,人地一体,“负担”因而也以按人分摊为主。近年来土地流转增加,份地平分职能弱化,人地有分离之势,许多农村的“负担”也由按人分摊为主转变为按地亩分摊为主,这与历史上我国古代均田制瓦解后赋税制的主流发生由户口税向土地税演变的.宏观趋势(所谓“摊丁入亩”)相似。对于传统农业社会而言,按土地负担几乎就是按财力负担,应当说是很合理的。然而早在我国古代晚期商品经济有所活跃以后,这种负担方式便已显示出弊病,即农村的工商大户“家资巨万无一城之殖,则对国家终岁不输一钱”。改革时代市场经济潮兴,农村非农产业崛起,这种负担方式问题就更大。本次调查中我们在好几处都听到有关意见,如望城县d村村干部认为,当地富户专跑生意,多不要田或少要田,而贫困户以农为生,往往种田较多。由于负担按地计征,富有者不负担或少负担,贫困户反而成了主要的负担者。

d村本村并无企业,村干部也是种田人i对此感同身受。然而当前农村中更普遍的情况是:相对于群众而言干部更多地从事非农产业。在这种情况下,上述负担方式便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对他们“优免”的性质,而对此的抱怨也就更多地来自普通村民。

在负担“属地化”的情况下,明确田亩分布(即传统社会所谓“均定因赋”)便十分重要,然而一些地方对此缺乏重视。如河南登封县y村土地多年来屡经变迁,面积已减少约200亩,但上级一般仍按1978年的情况来计征。目前农村土地流转率不大,这类问题不突出,但随着改革的深化,要素市场的形成,“均定田赋”的问题应当引起注意,以免像传统社会常见的那样,出现有人种“无赋之田”,有人纳“无田之赋”的不公正现象。

在负担属地化条件下,“土地改革”必然导致负担办法的改变。近年来“两田制”在许多农村中出现,农村便随之产生了这样的办法:每户按人口留少量口粮田,其余土地村里收上来,然后按好坏租(村民称为“卖”)给农民,每年种地前必须先交“买”地钱,钱多的家庭通过竞争就可以多种。这个办法有利于扩大农场规模以提高效率;但也有村民认为此举实际上是通过招标式竞争提高土地税,而且是提前预征(即改收获后交为种地前交),因而增加了农民负担。笔者觉得如果竞争过程确实公平,此举还是利多弊少的。

四、新“一条鞭”法:“负担”改革的方向?

“制度性负担”过重、“非制度性负担”的存在与负担方式的不尽合理(如“属地化”具有的缺陷)常为农民所抱怨,然而当前农民负担问题最大的方面还是无序化之弊。“明税轻、暗税重,杂费、摊派无底洞”是最令农民不满的。历史上的“摊了入亩”虽在操作时也有多样化,但总的制度还是统一的,而当前农民负担方式虽有些主流趋势(如属地化等),但除了“纯收入5%”的上限等若干三令五申的规定外,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征收模式。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农村目前新旧过渡时期的社会扣除(即“负担”体制不仅比改革前的公社时代复杂,比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混乱,甚至与历史上传统时代相比也更加五花八门,其自行其是的程度恐怕是我国历史上在和平统一条件下罕见的。这里好的是过渡时期的制度探索有了空间,不好的是营私舞弊之徒有漏洞可钻。

减少对农村的索取,乃至对农业实行“反哺”,应当是解决农民负担问题的长远方向。但在国家与社区财政需求仍有一定刚性、不能不“量出制入”、维持一定索取规模的情况下,改善索取机制、明确征收规范,使农民交纳的钱物能财尽其用,不至于流失或饱私囊,便成了当务之急。针对“明税轻、暗税重,杂费、摊派无底洞”之弊,目前“并税除费加返还”的改革方向似乎成了“农民负担”改革的主要思路。它主张增虽明税,取消杂费,归并税种,简化税则,使农民易知,国家易察,书吏难以舞弊,税额不致流失。这样财政收入不减(甚至可能增加),而农民却可免于“无底洞”之苦。近年来,这项改革已在一批试点县推行并初见成效,行政部门与学术理论界都对此看好。

社区工作的调研报告篇七

尊敬的各位领导、居民代表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xxx。20xx年8月底我通过北京市统一招聘考试来到xxx社区工作,不知不觉已近半年了。在这段期间,我经历了磨砺,从刚来到社区的踌躇满志到如今的踏实进取,我的思想悄然间发生了转变。来到社区我给自己的工作方法:定位为“三多一少”既多听多看多做少说,学习老同志的工作方法:,年轻的我需要锻炼,我的工作目标是,谦虚谨慎,甘于奉献的服务者。现在我将半年的工作和思想汇报一下,如有不妥请各位领导、社区代表批评指正,我一定虚心接受。

一、深入了解社区基本情况学习社区工作方法:

在社区党委书记、主任的关怀和其他同事的帮助下,我全面了解了xxx社区的基本情况。利用工作间隙,我电脑录入各住宅楼的爬杆图,了解社区居住群众的情况。遇到社区志愿者时我主动和他们打招呼,介绍自己,希望可以更快的融入这个整体。我利用休息时间,阅读了社区公共礼仪、社区法律知识500问、社区党务工作等书籍,并在工作中处处留心,希望有机会能够利用这些知识为群众做点实事,做点好事。

二、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不辜负领导的信任

我到xxx社区后先后负责过民政、残联、武装、党建等工作。

1.民政工作主要有:办.老年证25个,老年优待卡19个。安装 “一按铃”4户,申请限价房、经济适用房入户调查12户,帮助xxx一家申请大病医疗救助,为9名困难老人办.了慈善医疗卡等。我与社区老人到蟹岛参加九九重阳节活动。组织社区居民为甘肃灾区捐款。民政工作政策性强,手续相对有些繁琐,遇到不.解的居民我耐心跟他们做解释工作,并分析利弊,我要求自己努力将本职工作做好,做精,做细。

2.残联工作:为曹德起办.了残疾证。为98名残疾人代换了第二代残疾证。参加区残联组织的无障碍行走检查。和残联协管员一起到部分残疾人家中走访。组织残疾人参加东风地区残疾人运动会。组织“经残人员”家属到昌平.摘苹果及整体生日会等活动。

3.武装工作:每年一度的冬季征兵工作是武装部门的重点工作。宣传“有志青年投身军营”的理念更是重中之重,在正式体检前,我们利用板报、条幅、海报等多种形式,做宣传工作。今年,xxx社区共有4名适龄青年上站体检。最终,xxx通过层层选拔通过各项考核,符合征兵条件,现已在四川武警入伍。

4.党建工作:12月初,我接替田家瑞同志担任xxx党委副书记,并兼任第三党支部书记。工作压力增加,任务加重。但是我坚定信念,坚信有组织的正确方领导,我一定可以为社区党员服务好。这种压力鞭策着我努力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年底党建工作主要是撰写20xx年度工作总结及其他文字材料、准备年底“五个好”地区党组织验收、..老干部档案、年底党员大统等。

5.其他工作:今年恰逢祖国60年华诞,我社区把国庆安保工作作为压倒性的工作展开。我协助有关工作人员进行国庆安保宣传并参加了安保志愿者队伍。在居民接待工作中,因为我刚来社区不久,对非本职的工作不是很了解,所以主要做的还是上传下达,急时准确的像有关领导汇报与其他工作人员沟通。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乡的要求。借调乡团委,为东风地区党员服务中心成立做筹备工作。

三、工作感受

1、坚定信念,做出成绩。刚到社区基层工作,面对陌生的工作环境,我感到担子重,压力大,我保持一个坚定的信念,相信上级组织和本级政府的正确方领导。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2、认清形势,增强责任感。社区群体较为复杂,我应当认清现状,认清社区的形势,切实加强责任感,在党和政府的正确方领导下,在广大群众的支持下,全心全意用知识、青春和热情服务一方水土,造福一方百姓,为社区的和谐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3、不怕苦,不怕难,不怕累。到基层任职,工作环境相对较差,更需要我们大学生社区工作者到基层发挥作用,改变面貌,树立不怕苦的精神,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四、工作中的不足

1.对许多突发事件,经验不足,需要向老同志多请教,多学习。

2.需要迅速努力提高业务能力,遇到不懂得问题多请教。对社区居民还要增加耐心,克制年轻人性子急的缺点。

最后,感谢乡政府、社区党委的关怀,感谢社区居民的宽容,感谢同事们的帮助,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在座的都是我的前辈老师,年轻的我一定努力为大家服好务。谢谢大家!

社区工作的调研报告篇八

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们:

大家好!

20xx年,在上级领导的指导下,居委会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在居委会全体同志的帮助、支持下,我以“服从领导、团结同志、认真学习、扎实工作”为准则,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认真完成了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下面,将本人一年来学习、工作、廉洁情况述职述廉如下:

一、认真学习,提高政治思想觉悟

学习是明确政治方向,提高能力水平的重要路径。在思想和行动上能始终同党中央、省、市委、区委和党工委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增强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要把学习的体会和成果转化为工作的动力,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勤学多想,提高思想素质,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思想,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二、精神文明、志愿者工作

社区立足实际,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为、打造和谐华豫主线,以服务群众为核心,以党建保障为依托,扎实推进文明创建各项工作。今年我们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1、广泛在社区内开展便民志愿服务下基层活动,为居民提供打扫卫生、理发、家电维修等便民活动。

2、志愿服务常态化,组建3支志愿队伍,大力开展“三关爱”等多种形式的志愿活动,努力营造帮助他人、完善自己、服务社会、传播文明的社会氛围。

3、文明传播一体化,利用xxxx等多种形式传播文明,把文明认识尽可能传播到更多的家庭。

4、做好文明社区创建工作,按照标准,逐项逐条,将测评体系再细化到每日、每周、每月、每季度、每半年、每年的日常工作中去,按网格责任化,做到文明创建工作有人管,有人抓,有人负责。

三、清正廉洁,树立优良的社区干部形象

在廉洁自律方面,不借工作之便向服务对象吃、拿、卡、要。在工作作风上,做到自重、自警、自律,反思不足,将自己的行为置于党内监督、群众监督之中。树立起一名工作人员廉洁自律的优良形象。

以上是我个人的述职述廉汇报,如有不到之处,诚请各位领导、居民代表批评指正。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正。

社区工作的调研报告篇九

各位领导,社区居民朋友:

大家好!

20xx年度,我负责的是社区劳动保障站、老龄、工会以及协助报账员等方面工作,在街办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和社区两委会及社区居民的关心、支持下,认真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方针政策,努力工作,切实办好每一件上级交给的工作和任务。下面我将一年来的工作作一个总结,有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劳动保障站的工作

根据年初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下达的目标任务,完成了以下工作:

1、实现6本帐6个清,认真做好社区失业人员登记、回访工作并作好记录,多渠道了解用工信息,为社区失业人员推荐就业。

2、积极向社区居民宣传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继续对征地农转非人员应享受失业金领取的人员进行政策宣传,并逐一收取资料和申报。

3、积极做好离退休人员社会保险待遇领取核查,社区及相邻社区离退休人员483人到社区进行了登记核查。

4、继去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征收实行银行代扣代缴工作以来,大部分居民都及时到社区进行了代扣代缴协议的签订,个人简历截止11月15日银行代扣代缴工作基本完成,城乡居民医保信息网代扣数据是710条。少儿互助及大病补充现金收费及录入也基本完成,参保人数221人,目前正在进行医保后续参保及统计工作。

5、积极协助社保代办点和银行社保卡更换工作,帮助社区居民办理了新社保卡1200份,目前这项工作正在进行中,社保卡后续将陆续发放到居民手中。

二、工会工作

积极组织工会会员学习《工会法》、《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维护好工会会员的合法利益。结合社区实际对辖区内企业工会做政策宣传,签订工资协商及集体合同2家,为创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做好工会法人资格认证和办理法人资格证书,积极办理职工互助保险;
做好企业安康杯职工竞赛。

三、老龄工作

20xx年5月接到老龄工作开始,对社区80周岁以上老人进行了长寿补贴的统计及发放,全年共计发放长寿补贴36850元。积极配合街办老龄及时上报老年人信息,做好了高龄补贴的统计发放工作。重阳节社区除了发放慰问金外,还为老年人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文艺演出,受到老人朋友们的赞扬。张勤文的龙腾四方建筑公司还为xx社区60周岁以上的老人赞助了3元,用于购买幸福银龄老年人意外保险。

四、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协助和配合社区财务完成好日常工作,完成了20xx年全年农户过渡费发放及20xx年土地费发放和集体收益分配发放;
配合做好“三资管理”平台录入和凭证上传工作;
目前正在完善20xx年上半年过渡费和社区各组20xx年土地费集体收益分配发放资料准备工作。

以上是这一年来我所做的工作,取得的成绩同上级部门的关心与社区两委会的支持和广大村民朋友的积极配合是分不开的,当然我也有做得不够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继续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切实为老百姓办好事。

谢谢大家!

社区工作的调研报告篇十

一、认真落实基层党建责任状,社区党建主导地位凸显。

按照基层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要求,坚持抓好党建促社建的原则,全力推进社区基层党建工作再登新台阶。一是加强了社区基层组织建设,网格党组织建设实现了全覆盖,借助包联进活动开展了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部门单位在职党员为社区群众做好事40余件;
二是夯实了社区党建工作基础,充分发挥基础设施的功能作用,基层党建达到了“十有”标准,正向标准化社区党总支部迈进;
三是加强了社区班子队伍建设,切实树立了团结合作共勉共赢意识,形成了创先争优良好工作氛围,班子的凝集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加强;
四是坚持“三会一课”党内生活制度,强化了社区党员分类教育管理,充分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志愿者队伍得到发展壮大;
五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大力开展社区各类主题教育20余次,积极为居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60余件,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六是积极响应党委大宣传的工作号召,在上三级媒体发宣传稿40多篇,在“东升网站”发表稿件50余件,发稿总量位居全区各社区之首。

二、积极构建社区便民服务平台,民生建设力度逐步加大。

认真开展社区服务站窗口服务,帮助40名居民办理了社会养老保险;
68名退休人员纳入社会化管理;
完善了失业人员数据库,基础台账登记,培训残疾人50人,帮助安排下岗失业人员30多人;
积极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为辖区26户居民办理了《独生子女证》。发挥社区扶贫济困平台作用,“两节”期间对180户居民发放了米面油,为260名贫困居民发放临时补贴36000元;
为176户低保户发放住房补贴288000元,为60户贫困居民办理了半价粮本,其中9户赤贫户办理了免费粮本使困难居民家庭生活有了保障。

三、全力改善社区发展环境,文明创建工作态势良好。

积极组建百余人的社区卫生环境志愿者服务队,开展环境美化、绿化、净化整治活动20多次,整治乱贴乱画146处,种花种草绿化面积6000多平方米,社区人居环境达到了“绿、净、美、安”的标准;
切实发挥社区文体协会的主导作用,利用社区广场大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社区的晨练队每天按时开展活动,晨练的居民每天可达300多人,社区健身队参加了市里举办的健身操大赛取得佳绩;
依托居民学校积极开展传统文化活动,定期对居民进行《三字经》、《弟子规》等传统文化教育,目前已开展各种讲座15期,培训居民800多人次;
有效发挥社区广场宣传厨窗阵地作用,通过中华传统文化精典漫画、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廉政建设名言警句等,帮助广大居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弘扬社会正能量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今年的世界读书日期间,与书法家协会、摄影家协会、画家协会、作家协会举办了“书画进社区”活动;
在庆祝建国65周年之际,与市第一医院开展了“白衣天使进社区”活动,与奥迪车友会开展了“送温暖”活动,社区开展了“迎中秋、庆十一居民联谊会”等。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增加了广大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四、强化社区安全稳定工作,维稳创安环境得到巩固。

始终把“保一方平安,保一方稳定”作为重要的工作职责,以社区警务室为龙头,以社区治安联防小组及社区义务巡防队为基础,定期对辖区企事业单位、居民区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并及时上报。社区干部深入企事业单位6次,发放安全告知书30多份,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住户进行了走访,发放安全宣传单1000多份。社区积极推行调访一体作机制,解决各种邻里纠纷23起,化解家庭矛盾18起,为居民提供各种法律服务50次。充分发挥社区民情倾诉站作用,及时了解居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求,全年共接待群众的来访68件次,积极协调民政,劳动、住建、自来水等部门解决各种生产生活问题,信访案件办结率达98%以上,群众满意率90%以上。加强了对重点上访人的管控,取得了良好效果。

五、继续开展社区包联进活动,社区共驻共建氛围浓厚。

以全市开展的“双包、双联、双进’活动为契机,继续加大社区共驻共建工作力度,联系包联部门单位帮助社区和居民解决实际问题。市交警大队为胡凤琴家送去慰问金5000元;
市政排水花费1.4万元为居民免费抽排污水70余车;
自来水公司为居民免费维修了自来水管线;
奥迪车友会为居民送去取暖煤11吨、大米20袋、豆油20桶、慰问金2000元、捐衣物200多件;
北控环保为社区送来价值1.3万元电脑4台;
六路公汽坚持10余年捐助居民12户以上,每年救助资金达5000余元。

社区在过去的一年里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办事处党委要求还存在许多差距和不足。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在东升区办事处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团结奋斗,努力推进和谐东升建设,为打造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升级版做出应有的贡献。

社区工作的调研报告篇十一

一、实践目的

1、建立“专业自我”,包括专业社工应有的价值观、素质、工作态度和行为;

2、学习专业社会工作不同介入方法应有的步骤与方法;

3、建立对服务机构及社工、服务对象、督导老师、其他同学伙伴及自己的服务与学习责任感;深入到服务对象当中,运用专业知识帮助他们解决和改善存在的问题;

4、在具体的工作中中锻炼自己的沟通与交流能力,建立实务能力与技巧;

二、实践时间

xx年xx月25日至xx年xx月24日

三、实践单位背景材料的介绍

xx年7月20日,河南省首家“社工进社区”试点工程在郑州市金水区南阳新村街道办事处丰乐社区启动。绿城社工服务站挂牌成立。这是河南省首家、全国第二家专业社工服务机构。同时,也是郑州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财经学院、安阳师范学院、河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中原工学院六校社会工作教育实践基地,省会高校义工活动实践基地。该机构是一家党委引导、政府指导支持、专业社工主导运作、义工协助参与、社会多方共建,以“助人自助、救难解困”为宗旨的新社会公益组织。旨在通过专业社工方法为广大有需求者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促进个人成长,构建和谐社会。xx年,列为中央组织部、国家民政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基地。xx年9月加入郑州市青联自组织界别,成为全国首批加入青联自组织的会员团体。xx年,注册为河南省志愿者联合会团体会员。

目前,社工服务站拥有专职人员3人,兼职骨干人员18人,注册义工5600余人。设有综合办、项目部、外联部、培训部、文体部5个职能部门。另成立了省内首家社工党支部、团支部。已经初步形成了“党团站”联动、“职业社工领衔、社工实践生助阵、义工协助参与”的具有本土特色的运作格局以及“义工社工化”的特色道路,在国内率先实施“党组织+团组织+自组织”联动、“青联委员+专业社工+义工”联动模式,提出了社会工作发展的“五化”方向:专业化、职业化、网络化、社会化、本土化。武汉大学向德平教授、郑州大学张明锁教授、纪德尚教授、郑州轻工业学院陆相欣教授、张宝锋博士,河南财经学院王金山教授、香港理工大学社工博士李晓凤副教授任机构专业顾问;我们的口号是:“有困难找社工,有时间做义工!”

乘车路线:市内乘坐41、91、88、b1、b11路公交车到农业路丰乐路站即到。

四、实践主要内容

1、作为项目组的成员,主要负责承担具体项目的整体策划、部署、实施。

2、兼职摄影,拍摄活动照片。

3、参与举办的大型活动:

(1)3月28日的“助寒门学子救母慈善义演义卖义捐”。

(2)4月10日的“文明交通绿城社工在行动”。

(3)4月16日的“爱心传递白血病妹妹救助白血病哥哥”。

(4)4月18日的“关爱留守儿童商丘之行”。

(5)4月13日20日的“第二届感动绿城优秀义工评选”。

4、设计布置个案工作室。

5、协助拍摄社工站宣传片。

五、实践反思:

(一)社会工作前行的路还有多远

1、一定要注重时间的合理安排,既要避免活动安排过早,战线拉得太长;又要避免同一个时间段内安排活动较多,过于匆忙而导致失误。更加要注意活动当天不要与其他机构或单位举办的大型活动相冲突。例如3月28号社工站在紫荆山广场举办的“住寒门学子救母慈善义演义卖义捐”活动。当天恰好是郑开国际马拉松赛,这样,相当一部分人分流了,虽当天活动效果不错,可仍是有些遗憾的。

2、一定要注重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自身应激处理能力。走出大学校园,我们必然要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而且社工站是一个外向型机构,需要打开门做活动,这样,我们不可避免的接触形形色色的人,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方面就是一个很大的考验,而且人无完人,总是有些情况事先无法注意到,这对于我们的应激处理能力是个很大的考验。

3、机构的宣传工作还要加强。机构的网站不断完善,宣传资料也很齐全,机构的影响力也不断壮大,这实在令人欣慰。但我们在现实的工作中会遇到这样那样尴尬,在活动举办中,又不了解的人不仅不帮忙,还总是阻挠我们的工作,这都是宣传不到位导致的困境。因此我认为我们应从小的方面入手,加紧在当地的社区进行宣传,扩大社工的影响力。我们不但要在面上进行宣传,更重要的是从点上开展针对弱势群体的宣传,除了图片宣传外,还可以让我们机构的义工,用他们所了解到的知识,在社区中进行展示。最重要的目的是让广大民众知道我们做什么,取得怎样的效果,这样会让更多的人信服。

4、机构如何解决资金的短缺问题。任何一个机构的发展和运行,首先要考虑的是资金,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就无法开展日常的工作活动和维持机构的正常运行,而绿城作为一个非盈利性机构,资金的来源主要政府拨款和企业赞助,且大部分是政府。这些都要求做外联的人有丰富的知识、丰富的工作经验、宽阔的视野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等等。而绿城只有站长一人承担着资金来源的重责,故资金相当紧张。如果有一天政府拨款迟迟没有到位,而同时遇到资金短缺,我们怎么办呢?因此我想,我们除了要极力争取政府拨款外,我们也要立足于企业、单位,充分利用资源,加快项目建设,解决了资金的问题,机构才能得健康持续的发展。等我们的机构发展壮大后,我们还可以考虑做其他合作性的产业。

5、形成一套规范的社工实践流程。高校实践生是社工站的一大人员保障。机构也为广大的社会工作专业的大学生提供专业的实践基地,不但推动了社工专业的发展,同时也加快了机构的服务向专业化发展。然而,怎样在短短的一个月里,让广大实践生得到充分的锻炼?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那就是建立一套合理的流程,让广大社工合理有序地在机构里进行实践。特别是在了解适应机构环节,应该尽可能的让实践社工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和了解环境。

而现在社工参与实践,好多时间都浪费在了解和适应的环节上,边工作边了解,效率低。因此,机构对社工实践生的“培训参与实际工作结束”,应该有一套规范的程序,让广大实践生在有序的规范中得到更快更有效的锻炼。在实践的第一个星期,实践社工除了到机构的各部门、各项目组中直接了解机构、员工的情况外,更需要在办公室阅读各种资料对机构进行间接的了解。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什么时候要开始观察个案,什么时候需要评估,什什么时候要干预……,各种工作都要明确的纳入到社工实践流程中。

6、机构应尽快建立健全监督评估机制,过程评估与结果评估并重。机构的全职工作人员只有三名,其他工作人员大部分是来自义工与志愿者,人数少的话还便于管理,随着机构影响力不断扩大,前来参与活动的人越来越多,机构陷入了一种尴尬的繁荣:虽然看似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机构发展越来越好,而实际上,前来参与活动的人良莠不齐,动机也不都是向着公益而来的,而机构往往在活动过程中方面缺乏监督,这样的评估监督机制不健全必然导致项目执行力低,出现问题也必然影响机构的声誉。还有,比活动前筹备更重要的是结果评估,总结经验与教训才能更好的进行以后的工作,而实际上在活动结束后每个人不自觉的就松懈了,总结流于形式,在机构内部也是只扩大优点,忽视缺陷,也可能这是怕影响积极性,可长此以往,总会导致机构停止不前,对民众也会失去吸引力。

(二)自我反省

实践可以说是圆满的结束了,但在整个实践中,发现自己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在对知识的掌握方面还是不够。实践是要加强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而实际上除了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外,还要加强对其他各类知识的学习。在工作中所遇到的许多问题,单靠社工的方法和技巧是不能解决的,需要各门知识的融合。例如:要注重关注新闻,关注国内国外发生的大事,进入社会后发现很多事情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别是国家新颁布的各类新政策制度,及时掌握,深刻理解才能充分运用。

社区工作的调研报告篇十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xx年8月经过民政部门的考试我有幸来到社区成为一名社区工作者,主要负责流动人口计生和社会事务网格化管理工作,同时兼任南大街第三网格网格员。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我在新的岗位上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在街道领导和社区同事的帮助、支持下,使我很快进入角色,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下面就将自己的工作情况和工作体会向各位领导和同仁做一汇报,不到之处请指教。

一、 主要完成的工作分四个方面:

(一)流动人口计生工作方面

我社区地处市内繁华地段,流动人口比较集中,流动性也较大。截止xx年底,我社区现有流动人口42户(75人次),其中育龄妇女24人,超龄妇女4人,单身男14人。一年多的时间我为二十多名流动育龄妇女办理了临时婚育证,验证70多次,下发催办婚育证3份。为辖区内流动人口发放宣传品200多份,提供免费技术服务60余人次。为没有实施长效避孕措施的流动育龄妇女发放避孕药具20套。签订房主代管协议42份,计划生育合同34份。在工作中能够熟练掌握计划生育的各项工作流程,与社区工作人员主动加强沟通与协作。及时向流动人员提供服务指南,向他们宣传党的计划生育政策。

(二)城镇人口计生网管理方面

城镇人口计生平台是社区人员管理和信息交换的媒介,我们及时录入人员信息4000多条,将商铺、单位、重点人群、老年人、健康档案、低保、医保等相关内容一一纳入网格内;借助这个平台,为各网格员发放派工单六期,能够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三)社会事务网格化管理方面

xx年9月网格指挥中心推进网格化工作以来,按网格中心要求,我们开展了集中入户和信息采集工作。挨家挨户上门登记居民的身份信息、户籍信息、计生信息和就业信息等。截止xx年年底共录入人口信息1560户(4220人),发放便民联系卡1600多份,绘制网格图52份,上报事部件50余次。制做悬挂版面18块。完善的工作职责,严格的工作制度,优良的工作队伍为我社区的社会事务网格化管理提供了保障。

“网格化、责任化”的工作模式为构建和谐社区,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意义,不仅使网格员能够准确掌握居民的民情民意,社情动态,更能及时帮助并解决居民遇到的困难。

(四)进网格掌握民情了解民意

一年来,我还注重对辖区内民情民意的了解和掌握,积极参加各种入户活动100余户(次)。比较准确的掌握了辖区内(特别是分管的网格)的各种信息。配合社区其他工作人员参与到安全排查和环境卫生整治、低保入户调查、计生入户、危房排查、保障房入户调查,网格化管辖等入户调查排查工作。

二、 工作体会:

通过一年的工作。我感到社工职位虽小,但是能代表政府为许多基层群众办实事,做贡献。要想做好社区工作需要做到不断加强学习,用积极认真的工作态度为居民提供耐心体贴的服务。在以后的工作中也希望各位领导、同仁多多帮助。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不懂的及时向领导、同仁请教;坚持自身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已的服务水平和能力。

通过一年的社区工作,年近四十的我对人生、对事业也有了自己的`感悟,对金钱、名利、权力我都没有什么奢求,努力工作是我最大的追求。

说句实话,工作不仅是我谋生的手段,更是我回报领导、同事、辖区居民的最好方式,也是我个人信念的唯一选择。

社区工作的调研报告篇十三

今年上半年,亲亲家园社区在长江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_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的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走在前列,干在实处,群众满意”的要求,顺应时代的变化,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创新思维模式,自觉遵守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社区工作全局,深入开展服务型社区为特色创建工作,坚持以党建成为核心,以共建为依据,以服务居民为宗旨,重点做好社区弱势人员、未成年人、老年 人、流动人员的服务工作。

一、 整治环境构建美好家园

今年亲亲家园社区环境整治力度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年,上半年有4条背街小巷改造,22幢、23幢、1幢、2幢,一纵三横立面整治,21幢墙面整治油漆,这次在社区内进行大面积的整改与改造,预计政府总共需投资近百万元,如此大的工程,我们的做法是:

1、前期的准备工作:①为了挖掘社区的街巷文化,社区组织人员专门走访杭高中、文龙巷小学、新华路明宅,马六喜、李国维同志放弃自己的休息,到浙江图书馆、杭州图书馆查阅资料,并整理出亲亲家园、文龙巷、贡院等街巷文化的历史背景。②在与楼道党支部书记、会长明确布置背街小巷改造工程的工作任务后,专门以书面的形式征求居民群众的意见,召开相关楼道的党支部书记、单元长会议,明确工作重点与工作任务。③对于民工的住宿水电与相关部门、相关居民协商、安排,尽可能地为他们生活提供服务。

2、在背街小巷改造绿化整治的过程中,我们的党员骨干居民群众非常关心,提出大大小小的意见和建议、要求近200条,社区本着对国家负责,对以人为本,以居民需要就是我们服务目的,集体负责的精神,与建设部门、民工、负责人进行交涉、协调、建议。使项工作得到了绝大多数居民的理解和支持并得以顺利进行。

3、社区党委居委会,不仅改造过程中组织党员、居民骨干值班巡逻,还把改造后的道路、绿化、墙体、立面保洁、保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与楼道支部、楼宇自治会签订责任状,发动群众大家来参与管理。

4、通过绿化改造与道路整治在大家的努力下,被作业的道路与绿化带以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居民们称赞说绿化带变得曲折幽雅,道路平坦整洁,还可休闲地坐在绿化带石凳子上纳晾谈心,环境变美了,人的心情也会舒畅得多。

二、 做好、做优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

企业退休职工进社区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如何克服管理人员少退休职工多的矛盾是摆在社区面前的重要课题:社区党委居委会提出在社区的领导下,对退休职工队伍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我们的做法是:

a)

退休职工内部相继成立各类组织

把退休人员划分为楼道党支部、楼宇自治会管理;并在此基础上相继成立了家政服务、治安调解、环境卫生、邻里照看等队伍。按照各自志趣、特长、个性、身体状况加入到各支队伍里。

b)

完善和充实了社区的登山队、健步队、健身队、舞蹈队、越剧队和社区义务巡逻队。根据每个人各自的爱好自愿报名加入各种组织、各类队伍。

c)

对社区1200余名退休职工、社区干部、五级联络员普遍进行探望、走访征求意见、得到退休人员的普遍好评、建立和完善了退休职工的信息卡。

d)

为了搞好企业退休职工活动,我们专门分三批组织企业退休人员到西湖风景区,三台山搞活动。并注意到有的退休职工因各种原因不能前往,准备下半年组织一个双休日,给没去的同志再创造一个机会。

e)

我们还将在退休职工中开展互帮互学,结对服务。特别是对空巢老人、孤寡老人结对服务,做到经常化,制度化,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品味。

三、 深入计划生育居民自治、优化服务体系

a)

社区党委居委会依靠计生协会,人口领导小组等自治组织,引导居民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了使计生工作全方位、全覆盖保证__年计生计划的有效落实。年初与本辖区、学校企业、机关民企签订计生工作目标责任书。

b)

为提高领导干部对计生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我们举办了一期由十二个楼道党支部书记参加的,由街道计生办主任陈聚英宣讲“计生法规”的学习班。

c)

为更好地宣传组织发动群众,我们在“三八”妇女节期间开展妇女拔河比赛、计生知识咨询,吸引了广大妇女群众涌跃参加。

d)

对流动人口实行计划生育工作的有效管理,是我们今年计生工作的重点。我们发动各楼道党支部、楼宇自治会、各单元长,对外来人口,特别是流动人口管理,落实责任制、信息反馈制与派出所警务室一起对以上人口实行控制,并及时将计生宣传资料和药品及时送达外来育龄妇女手中。

四、 关爱弱势群体,切实做好扶贫帮困服务工作

a)

近年来,市委书记、朱报春付书记、孙景淼付市长及区政府领导数次到社区看望低保、困难家庭并送去钱物。街道领导也多次探望走访低保、困难家庭。使低保家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社区分别对25户低保、41户困难、5户春风援助家庭、街道社区救助35户、烈军属24户,分别进行多次走访与送钱送物,使他们充分感受到大家庭的暖意。

b)

下雪天为了年老体弱者行走方便,党委居委会领导带头发动各楼道党支部、楼宇自治会大家都来扫雪、开雪路还将绿化带上树木上的雪拍去,既方便了群众的行路也保护了树木与绿化带。得到了居民的好评。

c)

今年炎热的夏天,针对年纪大的特别是孤寡老人,有的因困难买不起空调的实际情况,社区决定将教室、阅览室腾出来使他们能享受到空调的凉意。并买来菊花泡茶,十滴水等防署药作为老人备用。

d)

今年4月我社区荣幸被作为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点,社区组织了社区干部、楼道支部书记、会长、党员等精兵强将,投入到这项普遍又复杂的工作中,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社区上下共同努力,我社区保质保量度地完成此项任务,并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好评。

五、 群众活动丰富多彩,社区居民涌跃参与

__年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关心,兄弟单位的配合居民群众涌跃参与,群众活动精彩纷呈。一是,每星期健步队的身影留在省体育馆,健身队早操给人以健美的视觉,登山队的人数最多,气氛最活跃,足迹遍布杭城各个山头。二是,今年在社区小花园内露天_费_影已放映二场。我们还于6月7日重新开始书法班,这由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马六喜,担任教师,免费为居民作书法指导。三是,挖掘社区街巷文化。社区成立主任为组长的街巷文化领导小组。楼道党支部书记马六喜、李国维参加。马六喜同志为考证街巷文化,与李国维一起到浙江图书馆、杭州图书馆查阅并复印了大量有关资料。马六喜同志将其译成白话文,整理成册。放弃休息为后人考证提供资料。

六、 抓好社区教育,提高居民文明素质

做好社区教育工作,开展多方位、多层次、多年龄段的教育服务。提高社区多层性、多元性、多方面居民的素质是新型社区的一项主要工作。除举办市民政治学校外我们还进行了:

a)

举办了“怎样吃菜,安全放心”等科学实用的科普知识传播。还举办了“0-3岁早教网络”的家长培训。从心理学、身体发育的实际邀请有关专家、教师讲解该年龄段教育的特点和要领。

b)

去年针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特点举办“走文明路,做文明人”等专题讲座。还充分利用黑板报、墙报、宣传厨窗,开展创建工作的宣传报道,并将短小精焊的宣传资料分发给每位居民,召开单元长、党员、自治会长、党支部书记参加的动员会进行宣传,通过提高了居民的文明素养的宣传教育,居民对__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有了深刻的理解,我社区居民沈丽萍一家荣获“杭州十佳和谐家庭。

c)

今年社区输送了近20名,楼道支部书记、会长到老年大学学习,学费社区给予报销。皆在提高他们的文化学历与知识水平。充分体现知识与文化“用到老,学到老”的特点。为了提高失业人员的自身素质与特点。提高他们的社会竞争力。对失业人员输送他们进行“电脑、销售、编织”等培训。近年来使200余位下岗职工重新走上工作岗位。

d)

今年在下城区创建省级文明城区中,我们在党员和骨干中率先开展“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的活动。并划分了党员保护环境、保护绿化的责任区。社区干部为创建工作加班加点,不计辛劳,不计报酬。他们的实际行动大大地提高了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与作用。

七、 扎实做好为老服务工作

亲亲家园属老城区,6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近四分之一,如何做好老龄工作是摆在社区的一项重要工作。特别是孤老、特困老人、独居老人、高龄老人的健康问题成为社区建设的重点。为此,我们在工作中,做好“五心”工作为老年人提供完善的服务,做到服务内容全方位,教育对象全覆盖,服务渠道全畅通、服务时间全天候。一是加强治安让老人放心。今年,我社区开展了邻里照看活动,并在每个楼道一楼聘请一批楼道门卫,只要我们把每个楼道的门守住了,楼道平安了,社区才能平安。并配备社区保安22名,城管协管员8名,实行白天、黑夜巡逻值班。通过以上工作,今年收交没锁自行车50辆、电动车30余辆,现场抓获窃贼3人。确保社区治安稳定。二是,群众文化让老人开心。组建了老人健步队、登山队、越剧队、书画队、健身队等老年团队,并在社区小花园内定期开展表演,今年上半年还放映了二场露天电影。老年棋牌室每天济济一堂。三是,医疗服务让老人放心。每星期四下午,社区院对老人实行量血压、测体温看病服务。对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三优”服务,即:优先就诊,优先出诊,优先建立家庭病床。实现“小病不出社区就能诊治”。四是,完善网络让老人舒心。社区从实际出发构筑了三张为老“服务网络”。第一张,“为老服务网”由各楼道党支部党员对孤寡、独居、残疾老人实行结对服务,经常关心帮助照看他们。第二张“为老团队服务网”社区通过组织老年协会中各团队活动,关心身边的社区老年人;第三张“为老志愿者服务网”由社区为老服务志愿者组成的队伍,定期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各种有针对性的服务。五是,资源凝聚让老人齐心。发挥辖区单位的作用,建立老年人帮困救助基金,并开放单位场地,让老人休闲娱乐有一个好地方,发挥社区党委的核心作用,建立社区老龄协会,社区志愿者队伍,社区老龄工作协调组织。

八、巩固安全稳定的社区局面,努力做好外来人员的服务工作。

1、 年初,社区对辖区单位、商店签订安全责任书40份,大规模安全检查3次,平时日日查,共查出不安全因素200余条,调解邻里纠纷40余起,与矫正人员谈话30余次,对社区内车辆秩序进行疏理,清理无证无照摊贩,规范社区服务网点。

2、 党员巡逻队现已成为我社区一支不可取代的群众义务队伍,他们每天都有人夜间巡逻在社区,为社区的安全,他们不计个人得失辛勤地付出。

3、 由于我社区所处特殊的地理环境,对面环北市场,周围丝绸市场集聚着大量的外来人员,做好外来人员工作十分重要。我们准备:一是,成立外来人员领导小组,成员由计生、协警、宣传、教育等分管同志担任。二是,为他们提供法律、政策、计生等服务与咨询。三是,为外来人员子女入学、入托等提供方便,使他们能为杭州的建设多贡献力量。

在上半年工作中,我社区在领导的关怀下,群众的支持下,做了一些工作,办了一些实事,但离领导的要求和群众的期望尚有不小的距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创建服务型社区为主要目标,以群众满意为工作宗旨,努力做到民思我想,民求我应,民需我做。

社区工作的调研报告篇十四

各位领导、社区居民们:

大家好:

我叫—–,现任社居委委员,主要负责社区计生、民政事务、低保救助、社区服务等工作,在社区“两委班子“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工作中认真学习各项业务知识,,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积极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现将这一年来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认真完成计划生育工作各项任务

一是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水平的决定》,搞好政策法规服务,全年协助办理一胎准生证19人、二胎准生证2人,认真做好人口计生统计工作,截至年底,辖区直管育龄妇女103人,新增新婚人员12人,新增从业新婚人员6人,新增代管人员3人,育龄妇女上站普查率达97%,无计划外生育。

二是努力做好计生协会的“三联创”工作,大力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宣传活动,通过“母亲节”、“五.二九”、“世界人口日”、 “九.二五”等纪念日,积极向育龄群众宣传《人口与计划生育》、《省条例》、优生、优育、优教、计生政策法规等,通过一年四次的计生全面入户随访工作向广大群众宣传独生子女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重点加强对家长的教育和培训。定期对社区独生子女困难户的慰问工作,慰问社区困难户10户,并组织低保人员进行免费妇科普查。

三是积极做好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流动人口排查中做到“嘴勤”、“腿勤”,宣传、管理、服务三到位,全年摸排流动人口365人,流出7人,流动人口育龄妇女上站率达95%,流动人口录入率达100%。把流动人口切实纳入到常住人口一样管理的轨道。

(二)认真做好民政各项工作

为了做好低保工作,对新申请低保的人员进行更准确的了解,我们采用了入户调查、邻里访问等方式对申请人的家庭经济状况和实际生活水平进行详细调查核实。有效地提高了城市低保透明度,堵塞了优亲厚友的不良现象,并依照程序进行社会化发放。我们对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人口状况、收入情况和实际生活水平坚持经常性入户调查切实做到低保对象应保尽保。截住目前为止,现有低保户26户,其中新申请低保2户、停保2户。认真准确地填写低保档案,一户一档,从而对社区享受低保人员有了更准确详细的了解。逐步推进社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程序化、信息化、社会化管理。

在抓好常规性特困工作的同时,我们对特困对象中的弱势人群优先提供社会救助,体现国家和社会对他们的特殊照顾。在这一年里:“双节”期间我们救助困难家庭6户、优抚对象2户,给他们送去了米、面、油等生活物品;为55户住房困难居民申请到廉租住房补贴金;为2户特困家庭子女申请助学补贴;为困难家庭及低保户办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26户,;利用“六一”儿童节为贫困儿童发放书包10个,各类文具10套等等。为了把国家的政策及时传达到每一位居民家中,我们积极入户讲解《城镇居民低保条例》、《廉租住房保障通知》等各类宣传,发放宣传资料200余份,黑板报20期,宣传标语20幅。确保不落下每一位居民,让广大社区居民充分享受国家给予困难群众的关爱,真正做到把党和政府的关怀落到实处。让最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身有所居、饥有饱食、病有医就,增强社会的诚信和友爱,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人性化和谐发展。

我社区始终关注关爱弱势群体,而且重点关爱女性弱势群体,并开展爱心活动,如“关爱女孩行动”、“五好文明家庭”活动等5次,面对妇女面临的切身问题如家庭暴力,家庭矛盾等,我们用宣传栏和发放传单的方法宣传法律政策,不辞辛劳地想出各种办法为其解决实际困难,坚决保障妇女的切身权利。

强化对老年人的服务意识和功能,保证各项优待政策落到实处,对老年人的情况做到知底、知情、知心,在“双节”、“端午节““重阳节”期间,社区慰问空巢和高龄老人20人次;组织病残老人公园游玩3人次,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使他们对生活充满信心。

(三)认真做好社区服务工作

在社区领导的指导下,积极组织社区成员进行自治管理,做好社区卫生、社区环境、社区治安等各项工作。为更好的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社区组织成员进行便民利民服务5次,组织志愿者服务5次,组织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10次。居民服务需求登记受理60余次,切实做到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优质快捷热心服务的同时,也积极为社区困难群体排忧解难的作用。

(四)认真做好阶段性重点工作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协助书记进一步做好社区其他工作,在今年三年大变样、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社区居民医疗保险等工作中,我社区虽然工作压力增加,任务加重,但在书记的正确领导下,克服困难,加班加点,努力工作,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

以上是我一年来的工作汇报,面对成绩,查找不足,自知自己学习的还不够。要想把社区工作推向新台阶,就要在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上下功夫,今后,我一定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密切联系群众,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民排忧解难,把自己全部的精力贡献给社区,把自己全部的爱心奉献给居民。因为社区工作就是我的事业,社区阵地就是我的舞台!

社区工作的调研报告篇十五

尊敬的各位领导、居民代表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8月底我通过北京市统一招聘考试来到***社区工作,不知不觉已近半年了。在这段期间,我经历了磨砺,从刚来到社区的踌躇满志到如今的踏实进取,我的思想悄然间发生了转变。来到社区我给自己的工作方法定位为“三多一少”既多听多看多做少说,学习老同志的工作方法,年轻的我需要锻炼,我的工作目标是,谦虚谨慎,甘于奉献的服务者。现在我将半年的工作和思想汇报一下,如有不妥请各位领导、社区代表批评指正,我一定虚心接受。

一、深入了解社区基本情况学习社区工作方法

在社区党委书记、主任的关怀和其他同事的帮助下,我全面了解了***社区的基本情况。利用工作间隙,我电脑录入各住宅楼的爬杆图,了解社区居住群众的情况。遇到社区志愿者时我主动和他们打招呼,介绍自己,希望可以更快的融入这个集体。我利用休息时间,阅读了社区公共礼仪、社区法律知识500问、社区党务工作等书籍,并在工作中处处留心,希望有机会能够利用这些知识为群众做点实事,做点好事。

二、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不辜负领导的信任

我到***社区后先后负责过民政、残联、武装、党建等工作。

1.民政工作主要有:办理老年证25个,老年优待卡19个。安装 “一按铃”4户,申请限价房、经济适用房入户调查12户,帮助***一家申请大病医疗救助,为9名困难老人办理了慈善医疗卡等,

我与社区老人到蟹岛参加九九重阳节活动。组织社区居民为甘肃灾区捐款。民政工作政策性强,手续相对有些繁琐,遇到不理解的居民我耐心跟他们做解释工作,并分析利弊,我要求自己努力将本职工作做好,做精,做细。

2.残联工作:为曹德起办理了残疾证。为98名残疾人代换了第二代残疾证。参加区残联组织的无障碍行走检查。和残联协管员一起到部分残疾人家中走访。组织残疾人参加东风地区残疾人运动会。组织“经残人员”家属到昌平采摘苹果及集体生日会等活动。

3.武装工作:每年一度的冬季征兵工作是武装部门的.重点工作。宣传“有志青年投身军营”的理念更是重中之重,在正式体检前,我们利用板报、条幅、海报等多种形式,做宣传工作。今年,***社区共有4名适龄青年上站体检。最终,***同志通过层层选拔通过各项考核,符合征兵条件,现已在四川武警入伍。

4.党建工作:12月初,我接替田家瑞同志担任***党委副书记,并兼任第三党支部书记。工作压力增加,任务加重。但是我坚定信念,坚信有组织的正确领导,我一定可以为社区党员服务好。这种压力鞭策着我努力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年底党建工作主要是撰写工作总结及其他文字材料、准备年底“五个好”地区党组织验收、整理老干部档案、年底党员大统等。

5.其他工作:今年恰逢祖国60年华诞,我社区把国庆安保工作作为压倒性的工作展开。我协助有关工作人员进行国庆安保宣传并参加了安保志愿者队伍。在居民接待工作中,因为我刚来社区不久,对非本职的工作不是很了解,所以主要做的还是上传下达,急时准确的像有关领导汇报与其他工作人员沟通。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乡的要求。借调乡团委,为东风地区党员服务中心成立做筹备工作。

三、工作感受 

推荐访问:调研报告 工作 最新 最新社区工作调研报告(十五篇) 最新社区工作的调研报告(十五篇) 关于社区工作的调研报告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