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工作总结 > 2023年池上教学设计21篇(完整)

2023年池上教学设计21篇(完整)

时间:2024-04-30 09:20:03 浏览次数:

池上教学设计第1篇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池上》;2、能认识古诗中5个生字;3、会写2个生字:首、采。教学重点:正确书写2个字;朗读古诗。教学难点:正确识读5个生字。教学准备:课件、课本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池上教学设计21篇,供大家参考。

池上教学设计21篇

池上教学设计 第1篇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池上》 ;

2、能认识古诗中5个生字; 3、会写2个生字:首、采。

教学重点:

正确书写2个字;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

正确识读5个生字。

教学准备:

课件、课本

教学过程:

一、揭题示标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首古诗《池上》,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略)为了更好的完成我们的学习目标,我们要通过4场比赛来完成,首先我们来比比谁能把古诗的字音读得准确。

二、比赛一:朗读古诗。

(第一次“先学后教” )

(一)先学1、生轻声拼读。

2、生自己练读。

3、个别示范朗读:要求:读的同学比谁声音响亮,能读准字音,做到不添字、不漏字,尤其要注意平翘舌音的问题,听得同学比谁听得认真,听出有错音及时举手给他纠正。

(二)后教1、指名读,纠错正音。

2、齐读易错音。

3、赛读古诗。

三、比赛二:

学会认字(第二次“先学后教” )古诗咱们能够读准确了,第二场比赛咱们来比比看谁最快地记住古诗中的会认字。首踪迹浮萍

1、生自己练读。

2、同桌相互检测。

3、指名读并口头组词。

4、同桌互查并组词。

5、识字比赛。

四、比赛三:理解古诗(第三次“先学后教” )能把古诗读得流利,更重要把古诗读懂。

1、自由读后,想一想诗句意思。

2、同桌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3、全班交流,及时反馈。重点理解“偷采、不解”

4、入情入境想象朗读古诗,思考:古诗里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小孩?

五、比赛四:比写字(第四次“先学后教” )现在咱们比比谁能把要求会写的生字写得不仅正确,而且美观。

(一)先学

1、生观察二个字在田字格里的结构,位置并书写笔顺。

2、指名说笔顺。

3、齐书空笔顺。

4、指名上台板书会写字,其他学生练写在书上。

5、台下学生观察台上学生板书的。

(二)后教

6、指名上台纠正,并说出正确与美观。

7、师生评议(对不对,好不好)。

8、师范写。

9、生再描红书写。

10、展示比赛。

六、当堂训练:

1、书写2个会写字,并组词。

2、试背诵古诗。

池上教学设计 第2篇

教学目标:

1、认识“浮、萍、踪、迹”4个生字,正确书写“采”。能联系生活、结合图片理解“浮萍、踪迹”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池上》,并能背诵积累。

3、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撑、采、踪迹”等词语的意思,初步感知古诗描述的景象,体会小娃的童真与顽皮。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大意。

教学方法:朗读指导法,引导观察法,启发式教学法,以读代讲法,引导谈话法,品味语言、诵读体会法。

学法:朗读法,观察法,图文对照、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谈话:我知道小朋友们已经会背很多古诗了,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听呢?

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池上》。

3、师简介作者。

二、初读感知,感受节奏

1、借助拼音,自由地大声地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现在同桌之间互相读,互相检查字音是不是都读准了。

3、逐句检查朗读,认识生字“踪、迹、浮、萍”。

(我看见小朋友们都坐得端端正正,说明大家已经读好了。老师要检查了,谁来挑战呢?)

(1)出示“撑小艇”。抽两个孩子拼读,要求读好后鼻音。以词带句,齐读“小娃撑小艇”。

(2)出示“踪迹”。抽两个孩子拼读,读好平舌音“踪”,重点识记“踪”。以词带句,齐读诗句“不解藏踪迹”。

(3)出示“浮萍”。抽两个孩子拼读,读好后鼻音“萍。”(“浮”左右结构三点水,说明它和水有关;
“萍”上下结构草字头,说明它和植物有关。你们猜一猜它是什么东西)结合浮萍的图片认识“浮萍”。浮萍是漂浮在水面的一种水草,因此浮是三点水,萍是草字头。——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浮萍一道开”。

4、把诗句连起来读一读,把整首诗读正确。

5、教师范读、自由练读,读出诗的节奏。

(1)看你们读得这么起劲,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师配音范读)

(2)想不想像老师这样读诗?教给你们一个小诀窍:诵读古诗的时候,不要一字一顿地读,这样会破坏诗的韵味。画斜线的地方要稍稍停顿,但要读得声断气连。请小朋友们自己试着读一读。

(3)自由读、抽生读、齐读。

三、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真是聪明的小精灵,一下子就掌握了读诗的诀窍。这首诗我们都读了这么多遍了,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敢不敢继续接受挑战?)

1、出示“浮萍一道开”和“小娃采莲回”的图片,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对照古诗,看看这两幅图分别对应的是哪两句诗,说一说理由。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图画所描绘的景象找到相应的诗句并说明理由,是为了降低难度,借助图画这一载体,将学生对古诗初读后的理解通过图文配对的方式呈现出来。说理由的过程就是学生对古诗大意的初步感知。)

2、学习诗句“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1)理解识记“采”。

师边读诗句边做“采”的动作

a、在这两句诗中,有一个字是“摘”的意思,谁知道是那个字?(采)“采”上下结构爪子头,下面是个“木”字。爪子头代表什么呢?所以“采”表示用手采摘树木上的果子。

b、指导写“采”

(2)重点理解“偷”,通过采访,感受小娃既害怕又高兴地心理并指导朗读。

a、在这一句诗句中,还有一个字告诉了我们小娃摘的不是自家的莲蓬,而是别人家的,谁知道是那个字?(偷)

b、说到这个“偷”啊,老师想问你们一个小小的问题,希望你们能够大胆诚实地回答。你有没有偷偷的摘过别人家的桃子呀,橘子呀之类的你爱吃的东西?(有)你真是个顽皮可爱的小馋猫!这种偷采的行为在幼儿时期偶尔做一两次是可以的,就像这首诗中的小娃偷采莲蓬一样,在诗人白居易的眼里是天真可爱的,不过现在我们已经是小学生了,这种偷采行为以后还能做吗?(板书:小娃天真可爱)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谈话让学生能够联系自己以前的生活实际,真切地感受到乡村儿童的顽皮可爱。)

(3)假如现在你就是小娃,我来采访采访你:小哇呀小娃,你偷偷地采摘别人家的莲蓬,当时心里感觉怎么样?(紧张、害怕)小哇呀小娃,你采了这么多你最喜欢吃的莲子,心情怎么样?(高兴、兴奋)

(4)让我们用高兴又紧张的心情来读一读这两句诗。

3、学习诗句“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1)出示《雪地里的小画家》图片,(还记得这幅图片吗?)小马在雪地上画了什么?(月牙)那么月牙就是小马留下的踪迹。谁再来说一说什么是小狗(小鸭、小鸡)留下的踪迹?

练习说话:是留下的踪迹。

(2)出示“浮萍一道开图”,请小朋友们在图中找找小娃留下的踪迹。(理解“踪迹”在诗中的意思是指船开过后留下的痕迹。)

(3)哪两句诗是写小娃在池塘里留下的踪迹?(出示“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生齐读)

4、通过老师说诗句的意思学生说出相对应的诗句,进一步理解古诗的意思。

你们真是善于观察的小精灵!现在老师要考考小朋友们与老师的配合默契程度。老师描述一个画面,看看你们能不能从这首诗中找出一句与这个画面相对应。

四、诵读积累

1、大家找得可真准啊!可是调皮的荷叶宝宝还想进一步考考大家。他们把这首诗中的一些字藏起来了,你能找出他们藏在哪儿吗?

2、调皮的荷叶宝宝不信难不倒大家,他把更多的字藏起来了,你还会吗?

3、现在荷叶宝宝把所有的字都带走了,谁能根据这幅图,把他们全部找回来?我们一起来试试吧!(配音乐读)

(设计意图:难度递增的填词游戏能激发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降低背诵的难度,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背诵古诗,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五、拓展

读了这首诗,你们喜欢诗中这个小娃吗?其实他和你们一样天真可爱,老师也喜欢他,著名诗人白居易爷爷也非常喜欢这个小娃,所以他才写了这首《池上》。(板书:喜爱)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儿,让我们赶快来认识认识他。(出示《所见》)

1、自由读。

2、抽生读。

3、生齐读。

六、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池上》,认识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娃。如果想要把他永远留在你们的心里,就请今天回去把《池上》背会并把这首诗编成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七、作业

1、背诵古诗。

2、把《池上》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池上教学设计 第3篇

教学目标:

1、认识“浮、萍、踪、迹”4个生字,正确书写“采”。能联系生活、结合图片理解“浮萍、踪迹”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池上》,并能背诵积累。

3、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撑、采、踪迹”等词语的意思,初步感知古诗描述的景象,体会小娃的童真与顽皮。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大意。

教学方法:朗读指导法,引导观察法,启发式教学法,以读代讲法,引导谈话法,品味语言、诵读体会法。

学法:朗读法,观察法,图文对照、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谈话:我知道小朋友们已经会背很多古诗了,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听呢?

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池上》。(板书课题《池上》)

3、师简介作者。

二、初读感知,感受节奏

1、借助拼音,自由地大声地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现在同桌之间互相读,互相检查字音是不是都读准了。

3、逐句检查朗读,认识生字“踪、迹、浮、萍”。

(我看见小朋友们都坐得端端正正,说明大家已经读好了。老师要检查了,谁来挑战呢?)

(1)出示“撑小艇”。抽两个孩子拼读,要求读好后鼻音。以词带句,齐读“小娃撑小艇”。

(2)出示“踪迹”。抽两个孩子拼读,读好平舌音“踪”,重点识记“踪”。以词带句,齐读诗句“不解藏踪迹”。

(3)出示“浮萍”。抽两个孩子拼读,读好后鼻音“萍。”(“浮”左右结构三点水,说明它和水有关;
“萍”上下结构草字头,说明它和植物有关。你们猜一猜它是什么东西)结合浮萍的图片认识“浮萍”。浮萍是漂浮在水面的一种水草,因此浮是三点水,萍是草字头。——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浮萍一道开”。

4、把诗句连起来读一读,把整首诗读正确。

5、教师范读、自由练读,读出诗的节奏。

(1)看你们读得这么起劲,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师配音范读)

(2)想不想像老师这样读诗?教给你们一个小诀窍:诵读古诗的时候,不要一字一顿地读,这样会破坏诗的韵味。画斜线的地方要稍稍停顿,但要读得声断气连。请小朋友们自己试着读一读。

(3)自由读、抽生读、齐读。

三、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真是聪明的小精灵,一下子就掌握了读诗的诀窍。这首诗我们都读了这么多遍了,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敢不敢继续接受挑战?)

1、出示“浮萍一道开”和“小娃采莲回”的图片,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对照古诗,看看这两幅图分别对应的是哪两句诗,说一说理由。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图画所描绘的景象找到相应的诗句并说明理由,是为了降低难度,借助图画这一载体,将学生对古诗初读后的理解通过图文配对的方式呈现出来。说理由的过程就是学生对古诗大意的初步感知。)

2、学习诗句“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1)理解识记“采”。

师边读诗句边做“采”的动作

a、在这两句诗中,有一个字是“摘”的意思,谁知道是那个字?(采)“采”上下结构爪子头,下面是个“木”字。爪子头代表什么呢?所以“采”表示用手采摘树木上的果子。

b、指导写“采”

(2)重点理解“偷”,通过采访,感受小娃既害怕又高兴地心理并指导朗读。

a、在这一句诗句中,还有一个字告诉了我们小娃摘的不是自家的莲蓬,而是别人家的,谁知道是那个字?(偷)

b、说到这个“偷”啊,老师想问你们一个小小的问题,希望你们能够大胆诚实地回答。你有没有偷偷的摘过别人家的桃子呀,橘子呀之类的你爱吃的东西?(有)你真是个顽皮可爱的小馋猫!这种偷采的行为在幼儿时期偶尔做一两次是可以的,就像这首诗中的小娃偷采莲蓬一样,在诗人白居易的眼里是天真可爱的,不过现在我们已经是小学生了,这种偷采行为以后还能做吗?(板书:小娃天真可爱)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谈话让学生能够联系自己以前的生活实际,真切地感受到乡村儿童的顽皮可爱。)

(3)假如现在你就是小娃,我来采访采访你:小哇呀小娃,你偷偷地采摘别人家的莲蓬,当时心里感觉怎么样?(紧张、害怕)小哇呀小娃,你采了这么多你最喜欢吃的莲子,心情怎么样?(高兴、兴奋)

(4)让我们用高兴又紧张的心情来读一读这两句诗。

3、学习诗句“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1)出示《雪地里的小画家》图片,(还记得这幅图片吗?)小马在雪地上画了什么?(月牙)那么月牙就是小马留下的踪迹。谁再来说一说什么是小狗(小鸭、小鸡)留下的踪迹?

练习说话:是留下的踪迹。

(2)出示“浮萍一道开图”,请小朋友们在图中找找小娃留下的踪迹。(理解“踪迹”在诗中的意思是指船开过后留下的痕迹。)

(3)哪两句诗是写小娃在池塘里留下的踪迹?(出示“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生齐读)

4、通过老师说诗句的意思学生说出相对应的诗句,进一步理解古诗的意思。

你们真是善于观察的小精灵!现在老师要考考小朋友们与老师的配合默契程度。老师描述一个画面,看看你们能不能从这首诗中找出一句与这个画面相对应。

四、诵读积累

1、大家找得可真准啊!可是调皮的`荷叶宝宝还想进一步考考大家。他们把这首诗中的一些字藏起来了,你能找出他们藏在哪儿吗?

2、调皮的荷叶宝宝不信难不倒大家,他把更多的字藏起来了,你还会吗?

3、现在荷叶宝宝把所有的字都带走了,谁能根据这幅图,把他们全部找回来?我们一起来试试吧!(配音乐读)

(设计意图:难度递增的填词游戏能激发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降低背诵的难度,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背诵古诗,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五、拓展

读了这首诗,你们喜欢诗中这个小娃吗?其实他和你们一样天真可爱,老师也喜欢他,著名诗人白居易爷爷也非常喜欢这个小娃,所以他才写了这首《池上》。(板书:喜爱)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儿,让我们赶快来认识认识他。(出示《所见》)

1、自由读。

2、抽生读。

3、生齐读。

六、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池上》,认识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娃。如果想要把他永远留在你们的心里,就请今天回去把《池上》背会并把这首诗编成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七、作业

1、背诵古诗。

2、把《池上》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

小池

唐白居易

小娃天真可爱喜爱

池上教学设计 第4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四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儿童鲜明的形象,体会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

教学重、难点:

1、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教学准备:

1、教学多媒体演示文稿。(音乐、图像)

2、师生查找诗人、诗作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 设疑导入。

师:今天,我们学习21课《古诗两首》,课前老师布置大家预习了课文,我想先考考大家,你们知道编辑老师为什么要把这两首诗安排在一起吗?

(出示两首古诗)(这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的儿童。)

师:对,是这样的原因。有人说童年是一支快乐的歌,童年是一幅美丽的画,童年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一起走进古诗的童年中,去寻找童年的快乐。

二、 读诗。

1、师:这节课我们先学习第一首诗:《池上》(板书课题),这首诗大家都已经预习了,那你们能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它的作者吗? 师:同学们说得很清楚,看来课前预习花了很多工夫。老师课前也搜集了有关资料,比较简洁,大家一起读一读。

老师出示:(生齐读)

2、师:了解了作者,现在来读诗,大家会读吗?要不,你们先在下面练习一下吧。(学生先练读,老师再指名读,然后齐读。) (读准后鼻音:撑、艇、萍)

3、师:光会读正确还不算会读,还应该读出诗的节奏来。大家看,这两首诗的节奏会一样吗?为什么?

(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回答讲解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的知识。)师:《池上》这首五言绝句要读出什么节奏来呢?大家读一读,可以用铅笔在诗上划“/”作记号。

(学生各自练习朗读,并且根据练习时的节奏用铅笔在书上做记号。可以有不同节奏)

师:哪位同学给大家读一读《池上》

(教师根据学生所读,用粉笔在黑板上给诗做上记号)

(诵读古诗的时候,不要一字一顿地读,这会破坏古诗的韵味,要注意声断气连,像老师这样,你们听——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大家一起来练读一下。) (生齐读,注意怎样运气。)

4、师:同学们刚才诵读的节奏都是可以的,现在,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节奏诵读两首古诗,并且再次提醒大家声断气连。

5、师:这样就读出诗的节奏来了。同学们觉得这样读有趣吗?老师想出一个办法,可以让你读诗有趣一些。你们看—— (师拍手读诗,生跟着念: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6、师:这样读有趣一些吧?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形式读诗?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好几种方式,非常好,但是都是一个人读的,可不可以采用两个人一起合作的方式呢?比如,你们最喜欢的拍手游戏,也可以边玩边读诗呀,我们一起来! (学生两两组合,边拍手边读诗!)

7、师:同学们想出了很多办法来把读诗变得有趣,现在,你们就自由选择最喜欢的方式,把这这首诗都美美地读一读。

(老师在学生练习了一段时间后,指名表演读。)

8、师小结:刚才同学们手舞之,足蹈之,摇头晃脑,你们觉得这样读诗读得有趣吗?那以后,你们也可以用多种形式,把诗读得有趣一些,让学古诗变得轻松有趣好不好?

三、解诗。

师:这首诗我们都会读了是不是就可以了呢?

师:对,我们还要了解诗中写了什么。你们知道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意吗?(字典,工具书,插图,询问老师同学等)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那现在就用这些方法试一试自己理解诗意,再把你从诗中读懂的意思讲给你的同桌听,如果有问题同桌讨论,两个人都不能解决再请教老师。

老师在教室内巡视。为学生解决困惑的地方。如:

撑:用篙抵住水底使船行进。

艇:比较轻便的船。诗中指的是小船。

解:懂得、明白。

藏:隐藏、藏匿。

浮萍:借助图片理解词义(浮在水面上的一种水草,很多很多,连成一片)当船从水面上划过时-------浮萍随着水波荡开来。

三、 品诗。

1、师:《池上》这首诗简单明了,一读就懂,但仅仅懂得诗意还远远不够,因为一首诗一幅画,一首诗一段情,让我们来细细品读这些诗句,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都说诗中有画,读了这首诗,如果让你来给诗配上一幅画,你会画上哪些景物? (一个小孩,一条小船,还有白莲,一些浮萍。)

2、师:老师根据你们所说的景物,把这首诗改了改,(出示“ 娃撑艇 偷白莲 不解藏 一道开”),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

师:是呀,老师给诗减了一下肥,这就叫把诗读瘦了。字数少了,留给我们想象的空间却更大了。现在请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闭上眼睛……

情景创设:(播放背景音乐——老师轻轻地描述:

一个夏日的清晨,几朵白云悠闲地飘浮在瓦蓝瓦蓝的天空,初升的太阳明媚地照耀着大地,湖面吹来阵阵凉爽的清风,满池的荷花开的格外娇艳……

同学们,这美丽的情景你们看到了吗?这是一池怎样的荷花?这个小娃娃又是怎样偷采白莲的?选择其中一个情景美美地写下来。生:(在音乐声中尽情想像,静静地描写。)

3、师:同学们可以放下你手中的笔了,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所想象到的画面。

4、师:同学们你们真会想象,在你们的笔下,我感觉白居易写的《池上》仿佛变成了一副活的画向我们走来。此时,在你的眼前,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娃?(天真无邪、调皮活泼)

5、师:如果他知道偷了莲蓬还会藏了踪迹,你们还觉得他有这么可爱吗?

师:是呀,正因为他的天真无邪,才会偷采莲蓬而不解藏踪迹啊!你们喜欢这个孩子吗?那就带着你的喜爱之情,读这首诗。(生有感情地诵读《池上》)

6、师:诗人用传神、凝练的词句,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天真无邪、活泼调皮小娃形象。你从中能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喜爱之情)

7、师:白居易的诗向来追求“意求深,字求浅”的风格,整首诗虽如同大白话,但极富韵味,充满童趣。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再一次想象画面,试背。

8、指名背诵古诗、集体背诵。

四、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1、背诵课文,完成练习。

2、搜集描写儿童的诗句,用我们今天学的方法去读、去画、去悟、去唱。

板书设计:
池上

偷采 白莲回 景美、引人 不解 浮萍开童真、童趣

池上教学设计 第5篇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人的读书方式——吟诵。

2、了解吟诵的简单规则:平长仄短、依字行腔。

3、能正确标出平声、仄声、入声的吟诵符号,并按照规则吟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

了解吟诵的基本规则,能正确标出平声、仄声、入声的吟诵符号,按照规则吟诵古诗。

教学媒体:

课件、吟诵音频、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对比朗读,引入吟诵之门

1、出示古诗《池上》。

师:孩子们,老师这里有一首你们一年级的时候学过的诗,谁能用你认为最美的声音来读一下。(点2名同学展示朗读)。

2、师:这两个同学读得真美呀,听你们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一池鲜艳的荷花,还有一个顽皮的小孩,老师也忍不住想来读一读,你们愿意给老师这个机会吗?(师展示吟诵)

3、师:你们觉得张老师读的与刚才两位同学读的有什么不同吗?(有停顿、有拖延………)是的,这就是古人读书的方式,今天我们把它叫做——吟诵。

二、寻找钥匙,打开吟诵之门

1、了解吟诵的基本规则——依字行腔

师:孩子们,你们想知道老师刚刚的读法和我们平时的读法为什么不一样吗?(想)那是因为,在这些普普通通的文字的读音中藏着许多秘密,而老师这里有一把开启声音秘密的钥匙,你们想不想要?这把钥匙的名字叫做“依字行腔”。

(1)什么叫做依字行腔?就是按照字本来的读音来读。声调向上,就往上读;
声调向下,就往下读;
声调平的,就平着读;
声调拐弯,就拐着弯读。

(2)师:有人说,汉字的声调就是最美的乐谱。所以,我们在座的各位小朋友都是小小的音乐家。不信,咱们来试试?

(3)出示“春天春阳春水春树”,示范依字行腔,点名展示。再示范读“凉姜——凉姜中心学校——凉姜中心学校欢迎你”。

(4)名字也可以这样读“李白”“白居易”“张居先”。同桌之间吟诵名字。

(5)瞧,有了“依字行腔”这把钥匙,是不是能把我们普通的文字变得像歌曲一样美美的。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地美美地吟一吟《池上》这首诗。

(6)指名吟诵。师生吟诵。

2、了解吟诵的规则——平长仄短

师:同学们,吟诵就是这么简单,但是要读出古诗文的韵味,仅仅有“依字行腔”这把钥匙是远远不够的。老师这里有第二把钥匙,第二把钥匙的名字叫做“平——仄”(板书:平——仄),领读“平——”“仄”。

(1)刚才老师在吟诵时,就是根据“平长仄短”的规则来诵的。什么是平仄?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仄声,它们属于古时候的声调。古今声调是相通的。我们今天的普通话中有四个声调“一声,二声,三声,四声”,普通话中的“一、二声”相当于古时候的平声,需要读长;
三、四声相当于古时候的仄声,需要读短。(师吟诵:小娃撑小艇。学生跟读)

(2)除了平声、仄声,还有非常特别的一类字叫“入声字”,不管它声调是什么都要读短,比仄声还要短。而诗句末尾押韵的字要读得长,比平声更长。(师吟诵:偷采白莲回。学生跟读)

(3)认识吟诵符号。师:为了方便同学们吟诵,老师用一些吟诵符号为《池上》做了标注。(平声用一短横;
韵字用一长横;
仄声用一短竖;
短竖加点表示入声。)

(4)指导吟诵。师:有了“平长仄短”这把钥匙,我们的吟诵就更韵味啦,哪位同学愿意来为大家吟诵一下第一句?第二句?第三句……

3、指名吟诵《池上》。

4、你听出了什么?(学生谈感受)你们看,我们读到的所有美妙绝伦的诗文,都是诗人这样且行且吟创作出来的,所以古诗文不仅仅是纸上的文字,更是声音的文学。同学们,想不想学习这样有腔有调地吟诵这首《池上》呢?让我们在音乐中吟诵起这首(配合音乐,设计吟诵)。

三、拓展延伸,感受吟诵之美

师:我们用两把神奇的钥匙,开启了汉字声音的秘密之门,推门而入,我们看到了汉字的另一种美,感受着诗文曼妙的韵律,透过声音走近诗歌、走近诗人的心。在这里,老师还为大家准备了一首诗,你们能用老师送你们的两把钥匙,打开这首诗的声音之门吗?

1、出示《静夜思》

2、学生用所学吟诵规则同桌之间吟诵。

3、指名吟诵。

四、全课总结,绽放吟诵之花

师:孩子们,我们中国的文字历史悠久,意蕴悠长,这些美丽而富有魅力的文字。一本书,一本经典,也许并不能改变我们的命运,但吟诵使我们的心灵更加充实,给予我们坚定的信念。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童年的花朵绽放在吟诵的追逐中吧!在薪火相传的国学宝库里,我们相信经典吟诵是有力量的,它会们坚实的翅膀,让我们在未来的日子里因吟诵而飞得更高、更远。

池上教学设计 第6篇

教学目标:

1、认识“浮、萍、踪、迹”4个生字,正确书写“采”。能联系生活、结合图片理解“浮萍、踪迹”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池上》,并能背诵积累。

3、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撑、采、踪迹”等词语的意思,初步感知古诗描述的景象,体会小娃的童真与顽皮。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大意。

教学方法:朗读指导法,引导观察法,启发式教学法,以读代讲法,引导谈话法,品味语言、诵读体会法。

学法:朗读法,观察法,图文对照、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谈话:我知道小朋友们已经会背很多古诗了,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听呢?

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池上》。(板书课题《池上》)

3、师简介作者。

二、初读感知,感受节奏

1、借助拼音,自由地大声地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现在同桌之间互相读,互相检查字音是不是都读准了。

3、逐句检查朗读,认识生字“踪、迹、浮、萍”。

(我看见小朋友们都坐得端端正正,说明大家已经读好了。老师要检查了,谁来挑战呢?)

(1)出示“撑小艇”。抽两个孩子拼读,要求读好后鼻音。以词带句,齐读“小娃撑小艇”。

(2)出示“踪迹”。抽两个孩子拼读,读好平舌音“踪”,重点识记“踪”。以词带句,齐读诗句“不解藏踪迹”。

(3)出示“浮萍”。抽两个孩子拼读,读好后鼻音“萍。”(“浮”左右结构三点水,说明它和水有关;
“萍”上下结构草字头,说明它和植物有关。你们猜一猜它是什么东西)结合浮萍的图片认识“浮萍”。浮萍是漂浮在水面的一种水草,因此浮是三点水,萍是草字头。——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浮萍一道开”。

4、把诗句连起来读一读,把整首诗读正确。

5、教师范读、自由练读,读出诗的节奏。

(1)看你们读得这么起劲,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师配音范读)

(2)想不想像老师这样读诗?教给你们一个小诀窍:诵读古诗的时候,不要一字一顿地读,这样会破坏诗的韵味。画斜线的地方要稍稍停顿,但要读得声断气连。请小朋友们自己试着读一读。

(3)自由读、抽生读、齐读。

三、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真是聪明的小精灵,一下子就掌握了读诗的诀窍。这首诗我们都读了这么多遍了,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敢不敢继续接受挑战?)

1、出示“浮萍一道开”和“小娃采莲回”的图片,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对照古诗,看看这两幅图分别对应的是哪两句诗,说一说理由。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图画所描绘的景象找到相应的诗句并说明理由,是为了降低难度,借助图画这一载体,将学生对古诗初读后的理解通过图文配对的方式呈现出来。说理由的过程就是学生对古诗大意的初步感知。)

2、学习诗句“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1)理解识记“采”。

师边读诗句边做“采”的动作

a、在这两句诗中,有一个字是“摘”的意思,谁知道是那个字?(采)“采”上下结构爪子头,下面是个“木”字。爪子头代表什么呢?所以“采”表示用手采摘树木上的果子。

b、指导写“采”

(2)重点理解“偷”,通过采访,感受小娃既害怕又高兴地心理并指导朗读。

a、在这一句诗句中,还有一个字告诉了我们小娃摘的不是自家的莲蓬,而是别人家的,谁知道是那个字?(偷)

b、说到这个“偷”啊,老师想问你们一个小小的问题,希望你们能够大胆诚实地回答。你有没有偷偷的摘过别人家的桃子呀,橘子呀之类的你爱吃的东西?(有)你真是个顽皮可爱的小馋猫!这种偷采的行为在幼儿时期偶尔做一两次是可以的,就像这首诗中的小娃偷采莲蓬一样,在诗人白居易的眼里是天真可爱的,不过现在我们已经是小学生了,这种偷采行为以后还能做吗?(板书:小娃天真可爱)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谈话让学生能够联系自己以前的生活实际,真切地感受到乡村儿童的顽皮可爱。)

(3)假如现在你就是小娃,我来采访采访你:小哇呀小娃,你偷偷地采摘别人家的莲蓬,当时心里感觉怎么样?(紧张、害怕)小哇呀小娃,你采了这么多你最喜欢吃的莲子,心情怎么样?(高兴、兴奋)

(4)让我们用高兴又紧张的心情来读一读这两句诗。

3、学习诗句“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1)出示《雪地里的小画家》图片,(还记得这幅图片吗?)小马在雪地上画了什么?(月牙)那么月牙就是小马留下的踪迹。谁再来说一说什么是小狗(小鸭、小鸡)留下的踪迹?

练习说话:是留下的踪迹。

(2)出示“浮萍一道开图”,请小朋友们在图中找找小娃留下的踪迹。(理解“踪迹”在诗中的意思是指船开过后留下的痕迹。)

(3)哪两句诗是写小娃在池塘里留下的踪迹?(出示“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生齐读)

4、通过老师说诗句的意思学生说出相对应的诗句,进一步理解古诗的意思。

你们真是善于观察的小精灵!现在老师要考考小朋友们与老师的配合默契程度。老师描述一个画面,看看你们能不能从这首诗中找出一句与这个画面相对应。

四、诵读积累

1、大家找得可真准啊!可是调皮的荷叶宝宝还想进一步考考大家。他们把这首诗中的一些字藏起来了,你能找出他们藏在哪儿吗?

2、调皮的荷叶宝宝不信难不倒大家,他把更多的字藏起来了,你还会吗?

3、现在荷叶宝宝把所有的字都带走了,谁能根据这幅图,把他们全部找回来?我们一起来试试吧!(配音乐读)

(设计意图:难度递增的填词游戏能激发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降低背诵的难度,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背诵古诗,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五、拓展

读了这首诗,你们喜欢诗中这个小娃吗?其实他和你们一样天真可爱,老师也喜欢他,著名诗人白居易爷爷也非常喜欢这个小娃,所以他才写了这首《池上》。(板书:喜爱)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儿,让我们赶快来认识认识他。(出示《所见》)

1、自由读。

2、抽生读。

3、生齐读。

六、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池上》,认识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娃。如果想要把他永远留在你们的心里,就请今天回去把《池上》背会并把这首诗编成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七、作业

1、背诵古诗。

2、把《池上》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

小池

唐白居易

小娃天真可爱喜爱

池上教学设计 第7篇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人的读书方式——吟诵。

2、了解吟诵的简单规则:平长仄短、依字行腔。

3、能正确标出平声、仄声、入声的吟诵符号,并按照规则吟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

了解吟诵的基本规则,能正确标出平声、仄声、入声的吟诵符号,按照规则吟诵古诗。

教学媒体:课件、吟诵音频、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对比朗读,引入吟诵之门

1、出示古诗《池上》。

师:孩子们,老师这里有一首你们一年级的时候学过的诗,谁能用你认为最美的声音来读一下。(点2名同学展示朗读)。

2、师:这两个同学读得真美呀,听你们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一池鲜艳的荷花,还有一个顽皮的小孩,老师也忍不住想来读一读,你们愿意给老师这个机会吗?(师展示吟诵)

3、师:你们觉得张老师读的与刚才两位同学读的有什么不同吗?(有停顿、有拖延………)是的,这就是古人读书的方式,今天我们把它叫做——吟诵。

二、寻找钥匙,打开吟诵之门

1、了解吟诵的基本规则——依字行腔

师:孩子们,你们想知道老师刚刚的读法和我们平时的读法为什么不一样吗?(想)那是因为,在这些普普通通的文字的读音中藏着许多秘密,而老师这里有一把开启声音秘密的钥匙,你们想不想要?这把钥匙的名字叫做“依字行腔”。

(1)什么叫做依字行腔?就是按照字本来的读音来读。声调向上,就往上读;
声调向下,就往下读;
声调平的,就平着读;
声调拐弯,就拐着弯读。

(2)师:有人说,汉字的声调就是最美的乐谱。所以,我们在座的各位小朋友都是小小的音乐家。不信,咱们来试试?

(3)出示“春天春阳春水春树”,示范依字行腔,点名展示。再示范读“凉姜——凉姜中心学校——凉姜中心学校欢迎你”。

(4)名字也可以这样读“李白”“白居易”“张居先”。同桌之间吟诵名字。

(5)瞧,有了“依字行腔”这把钥匙,是不是能把我们普通的文字变得像歌曲一样美美的。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地美美地吟一吟《池上》这首诗。

(6)指名吟诵。师生吟诵。

2、了解吟诵的规则——平长仄短

师:同学们,吟诵就是这么简单,但是要读出古诗文的韵味,仅仅有“依字行腔”这把钥匙是远远不够的。老师这里有第二把钥匙,第二把钥匙的名字叫做“平——仄”(板书:平——仄),领读“平——”“仄”。

(1)刚才老师在吟诵时,就是根据“平长仄短”的规则来诵的。什么是平仄?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仄声,它们属于古时候的声调。古今声调是相通的`。我们今天的普通话中有四个声调“一声,二声,三声,四声”,普通话中的“一、二声”相当于古时候的平声,需要读长;
三、四声相当于古时候的仄声,需要读短。(师吟诵:小娃撑小艇。学生跟读)

(2)除了平声、仄声,还有非常特别的一类字叫“入声字”,不管它声调是什么都要读短,比仄声还要短。而诗句末尾押韵的字要读得长,比平声更长。(师吟诵:偷采白莲回。学生跟读)

(3)认识吟诵符号。师:为了方便同学们吟诵,老师用一些吟诵符号为《池上》做了标注。(平声用一短横;
韵字用一长横;
仄声用一短竖;
短竖加点表示入声。)

(4)指导吟诵。师:有了“平长仄短”这把钥匙,我们的吟诵就更韵味啦,哪位同学愿意来为大家吟诵一下第一句?第二句?第三句……

3、指名吟诵《池上》。

4、你听出了什么?(学生谈感受)你们看,我们读到的所有美妙绝伦的诗文,都是诗人这样且行且吟创作出来的,所以古诗文不仅仅是纸上的文字,更是声音的文学。同学们,想不想学习这样有腔有调地吟诵这首《池上》呢?让我们在音乐中吟诵起这首(配合音乐,设计吟诵)。

三、拓展延伸,感受吟诵之美

师:我们用两把神奇的钥匙,开启了汉字声音的秘密之门,推门而入,我们看到了汉字的另一种美,感受着诗文曼妙的韵律,透过声音走近诗歌、走近诗人的心。在这里,老师还为大家准备了一首诗,你们能用老师送你们的两把钥匙,打开这首诗的声音之门吗?

1、出示《静夜思》

2、学生用所学吟诵规则同桌之间吟诵。

3、指名吟诵。

四、全课总结,绽放吟诵之花

师:孩子们,我们中国的文字历史悠久,意蕴悠长,这些美丽而富有魅力的文字。一本书,一本经典,也许并不能改变我们的命运,但吟诵使我们的心灵更加充实,给予我们坚定的信念。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童年的花朵绽放在吟诵的追逐中吧!在薪火相传的国学宝库里,我们相信经典吟诵是有力量的,它会们坚实的翅膀,让我们在未来的日子里因吟诵而飞得更高、更远。

池上教学设计 第8篇

这是21课《古诗两首》中的首。它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形象传神地描绘出乡村小儿撑着小船偷采白莲后,不知道藏匿行踪悠然冲开浮萍的情景,突出了小儿天真可爱的形象。

本诗对孩子们来说比较容易理解。于是教学时我采用自学探究的方式,让孩子通过自读感悟,讨论体会到小儿的天真可爱。

一、以古诗导入。

1、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读过或学过的描写儿童的古诗。

孩子们说得很多。

2、说说这些诗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什么信息,你从中看到了什么样的儿童?(天真、活泼、可爱)

二、学习古诗《池上》

1、出示《池上》

读读这首诗看看,你读到了什么?

指名说,并读出来。孩子们说读到了可爱,顽皮

2、自由读,说说从哪些地方你感到了他的这一可爱、顽皮?

孩子们自由读着。

生:我从“不解藏踪迹”中读到的。看这个小孩子偷采了莲耦,想要隐藏自己的行踪,可是却不知道该怎么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由船把浮萍分开后留下的一条水路。

生:我觉得不是想要,而是不知道要隐藏,这样才突出小孩子的可爱。

生:我也赞成他的意见,你看图上,小孩子看到船工过后留下了一道水路,一点也不着急,反而有高兴的神色,说明他根本不知道隐藏自己的行踪。如果像**所说,那小孩子看到身后的水路,应该很着急才是。

师:说得好,有理有据,让人信服,希望我们同学在回答时也要像他们一样,说得让人信服。

生:老师,我有个问题。那个孩子应该不是采的莲耦,要是那样的话,他一个人很危险的,下河到水底去采,他妈妈能放心吗?

生:噫,那时候的小孩子都会游泳的。

生:是,我也认为小孩子不是采的耦,而是莲蓬,你们看他的小船上放的都是莲蓬。

师:你真会观察,我们不仅要善于从文字中找到答案,还要善于观察课文给我们的插图。

生:那什么是莲蓬?是莲花吗?

生:不是,是莲花开谢后结的子,就是花里的花心了。莲子就在里面,也就是种子了。

师:你懂得真多,不错。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老师,我从图上感觉到这个孩子偷采了莲蓬后,一点也不难过,反而很高兴,让我觉得他非常可爱,也非常顽皮,也许他正为自己的的行为而得意呢?

师:哈,你真有想像力,正因为如此,诗人才把这一可爱的形象写出来了。现在我们再来读读全诗,让老师听听你们能不能读出小娃娃的天真可爱!

生齐读。

三、小结全诗,引导孩子了解诗人白居易。

师;
同学们,这首诗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小可爱的天真顽皮的形象,你知道是谁写的吗?

介绍诗人白居易。

四、作业。

这一课有两首,另一首也是描写可爱的小娃娃的形象的。请同学们回家好好读读,看看你从哪里读出了他的可爱,并试着展开想象进行说明。

池上教学设计 第9篇

这是21课《古诗两首》中的首。它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形象传神地描绘出乡村小儿撑着小船偷采白莲后,不知道藏匿行踪悠然冲开浮萍的情景,突出了小儿天真可爱的形象。

本诗对孩子们来说比较容易理解。于是教学时我采用自学探究的方式,让孩子通过自读感悟,讨论体会到小儿的天真可爱。

一、以古诗导入。

1、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读过或学过的描写儿童的古诗。

孩子们说得很多。

2、说说这些诗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什么信息,你从中看到了什么样的儿童?(天真、活泼、可爱)

二、学习古诗《池上》

1、出示《池上》

读读这首诗看看,你读到了什么?

指名说,并读出来。孩子们说读到了可爱,顽皮

2、自由读,说说从哪些地方你感到了他的这一可爱、顽皮?

孩子们自由读着。

生:我从“不解藏踪迹”中读到的。看这个小孩子偷采了莲耦,想要隐藏自己的行踪,可是却不知道该怎么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由船把浮萍分开后留下的一条水路。

生:我觉得不是想要,而是不知道要隐藏,这样才突出小孩子的可爱。

生:我也赞成他的意见,你看图上,小孩子看到船工过后留下了一道水路,一点也不着急,反而有高兴的神色,说明他根本不知道隐藏自己的行踪。如果像**所说,那小孩子看到身后的水路,应该很着急才是。

师:说得好,有理有据,让人信服,希望我们同学在回答时也要像他们一样,说得让人信服。

生:老师,我有个问题。那个孩子应该不是采的莲耦,要是那样的话,他一个人很危险的,下河到水底去采,他妈妈能放心吗?

生:噫,那时候的小孩子都会游泳的。

生:是,我也认为小孩子不是采的耦,而是莲蓬,你们看他的小船上放的都是莲蓬。

师:你真会观察,我们不仅要善于从文字中找到答案,还要善于观察课文给我们的插图。

生:那什么是莲蓬?是莲花吗?

生:不是,是莲花开谢后结的子,就是花里的花心了。莲子就在里面,也就是种子了。

师:你懂得真多,不错。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老师,我从图上感觉到这个孩子偷采了莲蓬后,一点也不难过,反而很高兴,让我觉得他非常可爱,也非常顽皮,也许他正为自己的的行为而得意呢?

师:哈,你真有想像力,正因为如此,诗人才把这一可爱的形象写出来了。现在我们再来读读全诗,让老师听听你们能不能读出小娃娃的天真可爱!

师生齐读。

三、小结全诗,引导孩子了解诗人白居易。

师;
同学们,这首诗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小可爱的天真顽皮的形象,你知道是谁写的吗?

介绍诗人白居易。

四、作业。

这一课有两首,另一首也是描写可爱的小娃娃的形象的。请同学们回家好好读读,看看你从哪里读出了他的可爱,并试着展开想象进行说明。

池上教学设计 第10篇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出现的两个生字“浮、萍”。

3、理解诗句的内容,现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小朋友的质朴、纯洁的童心之美。

二、教学重点:

1、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三、教学难点:

1、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真的纯洁与快乐,与古诗意境发生共鸣。

2、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疑惑”、“躲藏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四、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激趣:让同学把课堂中或课外学到的而且会背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听,大家一起分享。

2、导入: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新的古诗。这就是《池上》。﹙板书课题﹚

3、简介作者

诗歌的作者是白居易,号香山居士,他是俺国唐代有名诗人。他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安排初学。

要求:用自身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初步感知,了解大意。

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懂大意。

看一看—-观察课本插图,图文对照,揣测诗意。

说一说——用自身的话说诗句大意、诗句之美。

写一写——写出诗意美的感受。

2、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

⑴解字词

撑:用篙抵住水底使船行进。

艇:比较轻便的船。诗中指的是小船。

解:懂得、明白。

藏:隐藏、躲藏。

浮萍:一年生草本植物,浮生在河渠、池塘中,叶子扁平,椭圆形或倒卵形,外表绿色,反面紫红色,叶子的下面生须根,花白色。也叫紫萍或水草。

⑵懂诗句

⑶明大意

小娃娃撑着小船,偷偷采了白莲蓬回来赏玩。他还不懂得该怎样去隐藏自身不被人发现,那小船轻轻划过,荡开了池面上的浮萍,留下了一条清清楚楚的水路。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中理解、通过读来感悟诗的意境。

(三)、品读感悟,欣赏诗美。

1、读诗

⑴同学练读。

⑵评价指点:朗读要欢快,抒情,要读出小娃的调皮、天真。

⑶有感情朗读

2、说诗

⑴提出问题。

读了这首诗,你的感受和体验最深的是什么?愿意把学习效果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吗?

⑵同学练说。

⑶教师引导指点。

①“偷采白莲回”“疑惑藏踪迹”等。

②诗歌描写了一位天真机灵、调皮可爱的小娃形象,通过他的动作、细节,表示了纯洁美好的童趣。

3、写感受

⑴提出问题。

写下自身对诗的感受和理解,要求有自身的体会。一两句也行/

⑵交流评价。

设计理念:在这一环节的教学活动中,俺以同学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形式,让同学在读中发生独特体验和感悟,在合作中加深自身的理解,在交流中论述自身的见解。读、说、想、写贯穿整个环节。

(四)、读背体会,总结全诗

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背诵,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古诗的美。

设计理念:古诗要能熟读成诵。

(五)、安排作业

1、背诵《池上》,并默写。

2、用自身的话把诗的大意写出来。

3、发挥想象力,为《池上》配上一副画。

板书设计:
偷采白莲回

池上 童真、童趣

疑惑浮萍开

白居易《池上》的前世今生

池上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疑惑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疑点:

1、池上:俺看过《池上》的flash,觉得里面有一个显著的问题,flash的画面是一片江南烟水的湖面,但是诗的题目明明是“池上”,什么是池,自然是小小的一片水域。这样一个细节大家都没有注意。

2、小娃:“娃”在《辞海》里有三种解释:未成年的小女孩;
美女,如李娃、泛指儿童,如娃娃。在唐诗中很少有单独指称的“娃”代表不做性别区分的儿童。俺倾向于把“小娃”理解为小女孩。

3、白莲:这个毫无疑问,白莲与红莲相对,是指的莲花而不是莲蓬。

4、藏踪迹:为什么要藏踪迹,这个问题俺想了很久。莲花在古代是遍生于水泽之中,并没有人管理,所以说像理解偷西瓜一样理解偷莲花是说不通的。但是在诗歌之中采莲者却往往是藏踪迹的,那是因为从南朝时候开始,采莲就成为一种风俗,因为“莲”音同于“怜”,“藕”音同于“偶”,“丝”音同于“思”,所以采莲与男女欢爱联系在一起,而女小朋友既渴求爱情,又难免羞涩,所以才会藏踪迹。那么“疑惑藏踪迹”或许只有在“小娃”指称“小女孩”时,才说得通。小女孩情窦未开,却学少女的样子偷采白莲,只有贪玩之心,并无羞涩之状,一片娇痴的小儿女样貌跃然眼前。还有一种可能,那就要谈到“池”了,池在洛阳东南,白居易私宅之中,而白莲乃是从苏州刺史任上带回的进贡之物,所以名贵异常,要么就是因此而需要偷采。但若是此种解释,便利大失风雅了。

学术八卦之白居易“池上”及“白莲”考:

学术手段之一其实就是八卦,而八卦的目的则是为了证明以上所说并非虚构。

白居易有《池上篇》,序中说:“都城风土水木之胜,在东南偏。东南之胜,在履道里,里之胜在西北隅。西闬北垣第一第,即白氏叟乐天退老之地,地方十七亩,屋室三之一,水五之一,竹九之一,而岛树桥道间之……乐天罢杭州刺史时,得天竺石一,华亭鹤二以归,始作西平桥,开环池路;
罢苏州刺史时,得太湖石、白莲、折腰菱、青板航以归,又作中高桥,通三岛径……每至池风春,池月秋,水香莲开之旦,露清鹤唳之夕,拂杨石,举陈酒,援崔琴,弹姜秋思,颓然自适,不知其他…… 那么苏州刺史任上的白莲从何而来呢?

白居易在江州司马任上就有《东林寺白莲》

东林北塘水,湛湛见底清。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茎。白日发光彩,清炎散芳馨。泄香银囊破,泻露玉盘倾。俺怜尘垢眼,见此琼瑶英。乃知红莲花,虚得清静名。夏萼敷未歇,秋房结才成。夜深众僧寝,独起绕池行。欲收一颗子,寄向长安城。弹恐出山去,人间种不生。

东林寺白莲是不是白居易洛阳家池中的白莲呢?这无从查考。但可以确定的是,白居易家池中的白莲乃是从吴地迁移的。它与白居易题咏的白莲、白菊花、白牡丹一样,都取清静绝尘之意。

《六年重题白莲》和《感白莲花》都仔细讲了白莲花的来历。

《六年重题白莲》

素房含露玉冠鲜,绀叶摇风钿扇圆。本是吴州贡进藕,今为伊水寄生莲。移根到此三千里,结子今经六七年。不独池中花故旧,兼乘旧日采花船。

《感白莲花》

白白芙蓉花,本生吴江濆。不与红者杂,色类自区分。谁移尔至此,姑苏百使君。初来苦憔悴,久乃芳氤氲。月月叶换叶,年年根生根。陈根与故叶,销化成泥尘。化者日已远,来者日复新。一为池中物,永别江南春。忽想西凉州,中有天宝民。埋殁汉父祖,孳生胡子孙。已忘乡土恋,岂念君亲恩。生人尚复尔,草木何足云。

咏家池白莲之诗,在白居易集中有约十首。根据以上的描述,俺们可以想象白莲池的景象了。一个三至四亩的池塘,在白居易洛阳家宅之中,其中半种红莲,半种白莲。而莲池为白居易退养之后谈僧论道修身养性之所,而俺们这篇名为《池上》的诗乃是《池上二绝》之二。那么《池上二绝》之一是什么呢?是“山僧对棋坐,局上竹阴清。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组诗一般由多首相关联的诗组成。各首诗之间在主题或意趣上相似相成。以此看来,《池上》的第一首写的是山僧对弈,松阴清冷,时闻下子之声,是静中有动。第二首写的是白莲花开,小娃偷采,莲随船动的动中之静。本已是小娃小艇,如此细小之物,却能使“浮萍一道开”可见原本池水之静止,园林之岑寂,写法正与“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相似。两首诗一动一静,一正一反,写的是退隐尘嚣之外的林园清趣。

弈棋的已知是山僧。采莲的又是谁呢?这个问题无法论证,只能猜测。但就算是猜测也得有风可捕,有影可捉。幸好白居易还有这样一首诗《看采莲》“小桃闲上小莲船,半采红莲半白莲。不似江南恶风浪,芙蓉池在卧床前”。小桃是女僮的名字,这个卧床前的芙蓉池,也即是《池上》之池。小小三四亩之池,未必艇船交错,想此小莲船也就是小艇罢了。俺们虽不能说“小娃”实指“小桃”,但也无妨通过这首诗里透露的信息,遥想一下《池上》的意境呢。

看到这里,大家也许会说:“原来学术八卦就是深文罗织之术”,世上池塘无数、莲花无数、小娃也无数,凭什么这首诗的池上在洛阳,那首诗的池上就不能在吴江?俺只能说,在对《白居易全集》作了相当于筛沙子的笨功夫之后,俺发现,无论从诗歌写作的时间、上下文、以及内容来看,那个《池上》就是洛阳家宅的池上,而且白居易所有名为《池上》的诗,写的都是同一个地方,那个山僧呢,也就住在池边的一间屋子里。所以,很负疚,《池上》写的的确不是洪湖,也不是微山湖,那些从铁道游击队、洪湖赤卫队来的莲花丛中偷偷泛舟,或者如偷西瓜一般偷莲花的经验的确不适合这里。而那个小娃,也就不可能是乡村湖上的野小朋友,小小年纪就会划船凫水。那采白莲的意蕴,一定是与某种爱美的心愿与年少的娇痴有关。白居易的《吾雏》诗写孩子阿罗“学母画眉样,效吾吟咏声”,小小七龄已知自好,却不懂娇羞,与“采白莲”而不知“藏踪迹”也是一样的。

那么,假如学术八卦不是深文罗织之术,是不是胶柱鼓瑟之术呢?现代文论早就呼唤作者隐退、作者死了。似乎作者说什么没关系,关键的是读者读出了什么。假如用更形象的话表述,就是说,白居易那个洛阳东南的池塘里发生的事情和俺们有什么关系,读者需要一首诗,能够唤起俺们普遍的经验和内心的感动。所以,读者为什么不能把小池想象为微山湖或者洪湖?为什么不能把小娃理解为小兵张嘎那样顽皮的野小朋友。

当然可以。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俺们要读诗,而不是读交通守则,那是因为有些东西,俺们的眼睛看不见,要让诗人替俺们看,有些东西,俺们的心灵感受不到,要让诗人的心灵替俺们感受。微山湖和洪湖的荷花俺们知道了,可是俺们不知道还有屈原的荷花、白居易的荷花、汉乐府里的荷花,那都是不一样的。假如贸然宣告作者死了,只以自身的经验来理解文本,读再多的诗也不能扩充俺们的视野,不能灵敏俺们的感觉,不能提升俺们的灵魂。让作者退到幕后,驾驶自身的想象在诗歌的情境里漫游,那是第二步的事情。假如你的经验中原本只有微山湖的接天莲叶和乡野顽童,在读懂了《池上》之后,接天莲叶也可以撷取一角,植于洛城小池之中,乡野顽童之间也无妨偶尔有娇痴小女学人采莲,惹人怜爱。

忠实地还原作者的经验,体验作者的感受,才干够捕获到诗歌诞生的那个瞬间。诗人生命中的灵光一闪借此得以传达。诗人是以直观体验驾驭诗艺的,因此,俺们也只有在体验的基础上才干够谈论有关诗艺的话题。白居易写得最多的诗,并不是大家所熟悉的新乐府(如《卖炭翁》),而是通俗浅切的“白体”或“乐天体”,在当时,从长安到江西三千里间,贩夫走卒和僧徒妇女无不传唱。但是《池上》哪怕放在“白体”中也有其特殊性,它不但通俗浅切,而且饶有一种活泼的意趣。这一意趣是如何通过诗艺传达出来的呢?

池上教学设计 第11篇

教学分析:

《池上》是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2古诗二首第一首。

本诗的主题是感悟天道,任性自然,白居易通过描写家中少女调皮贪玩,偷采白莲一事,歌咏了小娃的天真,赞美了生命的活泼生机。

教学方法:

1、吟诵教学法的替换式

用读诵和吟咏替换传统的朗读,经过反复读诵和吟咏让学生体会古诗的语言美,画面美和情感美。

2、传统古诗教学方法

借助注释,插图;
联系生活实际;
讲故事,表演等。

教学过程

一联系已知,引出诗题

1、由《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吟诵,谈到“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引出诗人白居易的故事。

2、介绍白居易(顾况戏乐天,西湖修水利,退休修整庭院;
代表诗作——热爱生活,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引出《小池》,介绍白莲(唐朝时候白莲在北方十分稀少,白居易从南方移植了一些,因此非常珍爱。看图说感受,引出“纯净美好”的意思。

(设计意图:联系已知所学内容与本课所学建立联系,用吟咏的方式引入唤起学生的吟诵体验与知识)

二识字正音,字词学习

1、读准字音,教学诗中生字、词语

(1)娃

女:女子。圭:美玉。娃:美丽的女子小娃:美丽的少女

(2)采

利用古汉字理解字义

偷采:偷偷地悄悄地采莲。不是偷窃偷盗的行为

(3)踪迹

联系《雪地里的小画家》理解,在行动中所留下的可察觉的行迹

(4)浮萍

偏旁表义三点水草字头猜测是长在水中的植物;
看图认识浮萍

很多很密没有根,不染污泥洁净美丽

2、读诵全诗,说一说诗意。

替换式:用读诵替换朗读便于学生接受,也可以更好地听清楚平上去入的声调变化。

理解古诗大意和创作背景,再次读诵全文。

小娃是白居易家中的少女,她十分喜爱白莲,瞒着作者偷采白莲,还不知道掩藏自己的踪迹,作者正是被她的天真无邪逗乐了。从吟咏录音中也可以感受出白居易对小娃的慈爱之情。

三理解诗句,品味诗韵

1、利用吟咏文字谱,读好诗文的高低长短。听吟咏音频结合理解感知诗歌意象。

2、押韵学习

让学生找一找本诗的韵是什么,圈出回开两个字,由韵母“ai”引向全诗的基调,即开阔开朗之感

(设计意图:了解感知诗的押韵,了解相关知识,感受押韵所带来的情感体验。)

3、感知小娃的纯净美好

“小心思,顽皮”

“偷采”“不解一道”

表演偷采的画面,并说一说心里在想什么。

悄悄,小心翼翼的动作(喜爱极了)

不解,一道(感知小娃的纯真美好)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积累意象典故,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准确地进行读诵或者吟咏)

四吟咏提升,感悟诗情

1、揭示古诗主题

白居易正是看到家中小娃对白莲的喜爱,由此发出了对生命活泼美好本真的赞美与欣赏

利用身体手势边吟咏边展现出自己对诗的理解。

安排学生分别扮演小娃、白莲、浮萍,同时一部分学生做手势吟咏。

(设计意图:旨在帮助学生借助声音和肢体语言更深入地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情,理解诗人当时的心境)

2、领悟文化精神,做立德树人教育

由白居易的另一首诗《观游鱼》引出:说一说校园里的小菜园。你是怎么观察的?当你看到小小昆虫,看到美丽可爱的小花小草,你会怎么做呢?

作为同样是纯真可爱的小少年对于大自然中美好的事物,我们都是如此的珍视喜爱,那对于我们身边的人就更应给予同情和关怀,希望我们可以真爱自然中的生命,发现身边的美好用心记录用爱滋养。

教后反思

1、课前引入部分介绍诗人以及作品内容过多,耗时过长。应当更简洁些。可以把《钱塘湖春行》的介绍安排到下课前的总结与拓展部分,正好把“发现身边的美,热爱生活”的主题进一步发掘出来,生发开去。

2、利用多媒体展现荷花的美,突出白荷花的纯净美好,教学效果很好。

3、用吟诵的方式,现场表演的方式体会诗歌情感意境。趣味性强,学生参与度高,入情入境,效果不错。

备注:

这是一节偏重于古诗文基本知识的吟诵教学课。(特别是格律诗的声韵知识。)

上课前吟诵《中华经典吟诵篇目》三五首

下课前吟诵《中华经典吟诵篇目》三五首

复习吟诵规则:一二声平三四仄,入声归仄很奇特。平长仄短,平低仄高。

学习新的吟诵规则:韵字拖长

池上教学设计 第12篇

这是21课《古诗两首》中的首。它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形象传神地描绘出乡村小儿撑着小船偷采白莲后,不知道藏匿行踪悠然冲开浮萍的情景,突出了小儿天真可爱的形象。

本诗对孩子们来说比较容易理解。于是教学时我采用自学探究的方式,让孩子通过自读感悟,讨论体会到小儿的天真可爱。

一、以古诗导入。

1、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读过或学过的描写儿童的古诗。

孩子们说得很多。

2、说说这些诗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什么信息,你从中看到了什么样的儿童?(天真、活泼、可爱)

二、学习古诗《池上》

1、出示《池上》

读读这首诗看看,你读到了什么?

指名说,并读出来。孩子们说读到了可爱,顽皮

2、自由读,说说从哪些地方你感到了他的这一可爱、顽皮?

孩子们自由读着。

生:我从“不解藏踪迹”中读到的。看这个小孩子偷采了莲耦,想要隐藏自己的行踪,可是却不知道该怎么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由船把浮萍分开后留下的一条水路。

生:我觉得不是想要,而是不知道要隐藏,这样才突出小孩子的可爱。

生:我也赞成他的意见,你看图上,小孩子看到船工过后留下了一道水路,一点也不着急,反而有高兴的神色,说明他根本不知道隐藏自己的行踪。

师:说得好,有理有据,让人信服,希望我们同学在回答时也要像他们一样,说得让人信服。

生:老师,我有个问题。那个孩子应该不是采的莲耦,要是那样的话,他一个人很危险的,下河到水底去采,他妈妈能放心吗?

生:噫,那时候的小孩子都会游泳的。

生:是,我也认为小孩子不是采的耦,而是莲蓬,你们看他的小船上放的都是莲蓬。

师:你真会观察,我们不仅要善于从文字中找到答案,还要善于观察课文给我们的插图。

生:那什么是莲蓬?是莲花吗?

生:不是,是莲花开谢后结的子,就是花里的花心了。莲子就在里面,也就是种子了。

师:你懂得真多,不错。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老师,我从图上感觉到这个孩子偷采了莲蓬后,一点也不难过,反而很高兴,让我觉得他非常可爱,也非常顽皮,也许他正为自己的的行为而得意呢?

师:哈,你真有想像力,正因为如此,诗人才把这一可爱的形象写出来了。现在我们再来读读全诗,让老师听听你们能不能读出小娃娃的天真可爱!

生齐读。

三、小结全诗,引导孩子了解诗人白居易。

师;
同学们,这首诗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小可爱的天真顽皮的形象,你知道是谁写的吗?

介绍诗人白居易。

四、作业。

这一课有两首,另一首也是描写可爱的小娃娃的形象的。请同学们回家好好读读,看看你从哪里读出了他的可爱,并试着展开想象进行说明。

池上教学设计 第13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出现的两个生字“浮、萍”。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教学重点:

1、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教学难点:

1、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年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2、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教学准备:

1、教学多媒体演示文稿。(文字、图像)

2、师生查找诗人、诗作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调动积累,导入新课。

1、师:现在已是初夏时节,星期天我路过南湖边的一个小池塘时,看到有几朵小荷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脸,我想到了诗人杨万里《小池》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说到池塘、荷花,你们还想到哪些诗句呢?

2、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关于池塘或荷花的诗句。

3、师: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古诗也是讲的夏日池塘上发生的事,它的题目就叫《池上》。(板书诗题:池上)相机顾名思义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

4、学生齐读题目。

5、简介作者白居易。

(1)学生说自己知道的关于白居易的生平、诗作、诗风。

(2)教师小结: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喻诗”。他热爱大自然,写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读古诗,集体正音。

①读准后鼻音:撑、艇、萍;

②学习新词:浮萍,理解词义,练习书写。

(2)齐读诗歌。

(3)学生简单说说池塘上发上了一件什么事儿。

(一个小孩偷采白莲。)

3、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

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4、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1)学生结合前后句和插图,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含义。

(2)小组逐句内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

5、集体交流,了解《池上》大意。(指名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2、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1)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

(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到的“莲叶何田田”的美好画面,唤起学生对荷花池和娇嫩莲蓬的向往之情。)

(2)小孩如何偷采白莲的?

①学生畅谈自己想象到的小娃偷采白莲图。因太想吃那嫩滑、甜美的莲蓬,而不经大人同意就小心翼翼、偷偷撑船去采池中莲蓬。

②看图,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感觉样子。(让学生为“小娃偷采白莲图”起个题目)

③朗读前两句,思考:你最欣赏其中哪个字?

(“偷”,结合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

④配乐再次有韵味地诵读前两行诗句。

(二)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1、提问: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

3、抓住“不解”体会小娃纯真、质朴,练习读出情趣。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学生带着理解,学生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池上》赏诗会——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式诵读古诗。

3、熟读成诵。

五、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1、背诵课文。

2、默写《池上》。

3、依据《池上》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板书设计:

偷采

白莲回

景美引人

池上

不解

浮萍开

童真童趣

池上教学设计 第14篇

这是21课《古诗两首》中的首。它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形象传神地描绘出乡村小儿撑着小船偷采白莲后,不知道藏匿行踪悠然冲开浮萍的情景,突出了小儿天真可爱的形象。

本诗对孩子们来说比较容易理解。于是教学时我采用自学探究的方式,让孩子通过自读感悟,讨论体会到小儿的天真可爱。

一、以古诗导入。

1、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读过或学过的描写儿童的古诗。

孩子们说得很多。

2、说说这些诗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什么信息,你从中看到了什么样的儿童?(天真、活泼、可爱)

二、学习古诗《池上》

1、出示《池上》

读读这首诗看看,你读到了什么?

指名说,并读出来。孩子们说读到了可爱,顽皮

2、自由读,说说从哪些地方你感到了他的这一可爱、顽皮?

孩子们自由读着。

生:我从“不解藏踪迹”中读到的。看这个小孩子偷采了莲耦,想要隐藏自己的行踪,可是却不知道该怎么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由船把浮萍分开后留下的一条水路。

生:我觉得不是想要,而是不知道要隐藏,这样才突出小孩子的可爱。

生:我也赞成他的意见,你看图上,小孩子看到船工过后留下了一道水路,一点也不着急,反而有高兴的神色,说明他根本不知道隐藏自己的行踪。如果像课本当中所说,那小孩子看到身后的水路,应该很着急才是。

师:说得好,有理有据,让人信服,希望我们同学在回答时也要像他们一样,说得让人信服。

生:老师,我有个问题。那个孩子应该不是采的莲耦,要是那样的话,他一个人很危险的,下河到水底去采,他妈妈能放心吗?

生:噫,那时候的小孩子都会游泳的。

生:是,我也认为小孩子不是采的耦,而是莲蓬,你们看他的小船上放的都是莲蓬。

师:你真会观察,我们不仅要善于从文字中找到答案,还要善于观察课文给我们的插图。

生:那什么是莲蓬?是莲花吗?

生:不是,是莲花开谢后结的子,就是花里的花心了。莲子就在里面,也就是种子了。

师:你懂得真多,不错。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老师,我从图上感觉到这个孩子偷采了莲蓬后,一点也不难过,反而很高兴,让我觉得他非常可爱,也非常顽皮,也许他正为自己的的行为而得意呢?

师:哈,你真有想像力,正因为如此,诗人才把这一可爱的形象写出来了。现在我们再来读读全诗,让老师听听你们能不能读出小娃娃的天真可爱!

生齐读。

三、小结全诗,引导孩子了解诗人白居易。

师;
同学们,这首诗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小可爱的天真顽皮的形象,你知道是谁写的吗?

介绍诗人白居易。

四、作业。

这一课有两首,另一首也是描写可爱的小娃娃的形象的。请同学们回家好好读读,看看你从哪里读出了他的可爱,并试着展开想象进行说明。

池上教学设计 第15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四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儿童鲜明的形象,体会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

教学重、难点:

1、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教学准备:

1、教学多媒体演示文稿。(音乐、图像)

2、师生查找诗人、诗作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师:今天,我们学习21课《古诗两首》,课前老师布置大家预习了课文,我想先考考大家,你们知道编辑老师为什么要把这两首诗安排在一起吗?

(出示两首古诗)(这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的儿童。)

师:对,是这样的原因。有人说童年是一支快乐的歌,童年是一幅美丽的画,童年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一起走进古诗的童年中,去寻找童年的快乐。

二、读诗。

1、师:这节课我们先学习第一首诗:《池上》(板书课题),这首诗大家都已经预习了,那你们能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它的作者吗?师:同学们说得很清楚,看来课前预习花了很多工夫。老师课前也搜集了有关资料,比较简洁,大家一起读一读。

老师出示:(生齐读)

2、师:了解了作者,现在来读诗,大家会读吗?要不,你们先在下面练习一下吧。(学生先练读,老师再指名读,然后齐读。)(读准后鼻音:撑、艇、萍)

3、师:光会读正确还不算会读,还应该读出诗的节奏来。大家看,这两首诗的节奏会一样吗?为什么?

(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回答讲解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的知识。)师:《池上》这首五言绝句要读出什么节奏来呢?大家读一读,可以用铅笔在诗上划“/”作记号。

(学生各自练习朗读,并且根据练习时的节奏用铅笔在书上做记号。可以有不同节奏)

师:哪位同学给大家读一读《池上》

(教师根据学生所读,用粉笔在黑板上给诗做上记号)

(诵读古诗的时候,不要一字一顿地读,这会破坏古诗的韵味,要注意声断气连,像老师这样,你们听——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大家一起来练读一下。)(生齐读,注意怎样运气。)

4、师:同学们刚才诵读的节奏都是可以的,现在,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节奏诵读两首古诗,并且再次提醒大家声断气连。

5、师:这样就读出诗的节奏来了。同学们觉得这样读有趣吗?老师想出一个办法,可以让你读诗有趣一些。你们看——(师拍手读诗,生跟着念: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6、师:这样读有趣一些吧?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形式读诗?师:刚才同学们说了好几种方式,非常好,但是都是一个人读的,可不可以采用两个人一起合作的方式呢?比如,你们最喜欢的拍手游戏,也可以边玩边读诗呀,我们一起来!(学生两两组合,边拍手边读诗!)

7、师:同学们想出了很多办法来把读诗变得有趣,现在,你们就自由选择最喜欢的方式,把这这首诗都美美地读一读。(老师在学生练习了一段时间后,指名表演读。)

8、师小结:刚才同学们手舞之,足蹈之,摇头晃脑,你们觉得这样读诗读得有趣吗?那以后,你们也可以用多种形式,把诗读得有趣一些,让学古诗变得轻松有趣好不好?

三、解诗。

师:这首诗我们都会读了是不是就可以了呢?

师:对,我们还要了解诗中写了什么。你们知道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意吗?(字典,工具书,插图,询问老师同学等)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那现在就用这些方法试一试自己理解诗意,再把你从诗中读懂的意思讲给你的同桌听,如果有问题同桌讨论,两个人都不能解决再请教老师。

老师在教室内巡视。为学生解决困惑的地方。如:

撑:用篙抵住水底使船行进。

艇:比较轻便的船。诗中指的是小船。

解:懂得、明白。

藏:隐藏、藏匿。

浮萍:借助图片理解词义(浮在水面上的一种水草,很多很多,连成一片)当船从水面上划过时———————浮萍随着水波荡开来。

三、品诗。

1、师:《池上》这首诗简单明了,一读就懂,但仅仅懂得诗意还远远不够,因为一首诗一幅画,一首诗一段情,让我们来细细品读这些诗句,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都说诗中有画,读了这首诗,如果让你来给诗配上一幅画,你会画上哪些景物?(一个小孩,一条小船,还有白莲,一些浮萍。)

2、师:老师根据你们所说的景物,把这首诗改了改,(出示“娃撑艇偷白莲不解藏一道开”),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

师:是呀,老师给诗减了一下肥,这就叫把诗读瘦了。字数少了,留给我们想象的空间却更大了。现在请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闭上眼睛……

情景创设:(播放背景音乐——老师轻轻地描述:

一个夏日的清晨,几朵白云悠闲地飘浮在瓦蓝瓦蓝的天空,初升的太阳明媚地照耀着大地,湖面吹来阵阵凉爽的清风,满池的荷花开的格外娇艳……

同学们,这美丽的情景你们看到了吗?这是一池怎样的荷花?这个小娃娃又是怎样偷采白莲的?选择其中一个情景美美地写下来。生:(在音乐声中尽情想像,静静地描写。)

3、师:同学们可以放下你手中的笔了,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所想象到的画面。

4、师:同学们你们真会想象,在你们的笔下,我感觉白居易写的《池上》仿佛变成了一副活的画向我们走来。此时,在你的眼前,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娃?(天真无邪、调皮活泼)

5、师:如果他知道偷了莲蓬还会藏了踪迹,你们还觉得他有这么可爱吗?

师:是呀,正因为他的天真无邪,才会偷采莲蓬而不解藏踪迹啊!你们喜欢这个孩子吗?那就带着你的喜爱之情,读这首诗。(生有感情地诵读《池上》)

6、师:诗人用传神、凝练的词句,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天真无邪、活泼调皮小娃形象。你从中能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喜爱之情)

7、师:白居易的诗向来追求“意求深,字求浅”的风格,整首诗虽如同大白话,但极富韵味,充满童趣。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再一次想象画面,试背。

8、指名背诵古诗、集体背诵。

四、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1、背诵课文,完成练习。

2、搜集描写儿童的诗句,用我们今天学的方法去读、去画、去悟、去唱。

池上教学设计 第16篇

教学目标

1、毖岜究紊字,正确、端正地书写课后的字。

2、闭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备惺苁中的童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古诗的愿望。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所表现的童趣。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卡片、描述课文内容的挂图(或课件)。

学生:收集诗人白居易的有关资料和关于儿童生活的古诗,彩笔。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毙∨笥衙牵你最喜欢玩的游戏是什么?(弹珠子、拍球、滚铁环、丢沙包、跳房子、跳皮筋、踢毽子、抓棋子、打乒乓、捉蚂蚱、养蚕、捕蜻蜓、粘知了、逮天牛、捞螃蟹、挖蚯蚓……)

2、蹦忝堑耐年生活多么有情趣啊!想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孩子们玩什么吗?请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古诗,看有没有写关于那时候小孩生活的。

(背诵《小儿垂钓》、《村居》,品味诗中的童趣。)

3、苯裉欤老师将和你们一起学习一首写古时候小孩情趣的诗,它叫——

板书课文题目:《池上》

二、初读全诗,了解大意

1、敝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你了解白居易吗?给同学们说一说。

(1)白居易是唐代的大诗人,与李白、杜甫齐名,一生写了2

800多首诗。

(2)白居易与顾况的有趣故事:白居易16岁时,已经写出了不少可以传世的好诗,其中最有名的是五言律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据说白居易初到长安,去拜见老诗人顾况。顾况听说他名叫居易,便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恐不易。”当读到白居易诗中写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大为赞赏,说有这样的文笔,居长安不难。确见白居易才情非凡。

(3)他每次写成诗后,都要把诗读给老人听,所以他的诗人人都听得懂,都会读。

2、苯淌骸冻厣稀氛馐资也非常容易读,愿意自己把它读通吗?

3、鼻胙生自由读古诗,在难读的字下面作上记号。

4、苯淌喊涯闳衔难读的字告诉同桌,请他教你读。

5、苯淌耗闳衔哪些字难读,能提醒一下同桌吗?(“撑”、“艇”、“萍”都是后鼻韵。)

6、背槎辽字卡片,读得好的同学教全班读。

7、敝该读全诗、互相评价。

8、逼攵寥诗。

过渡:读古诗,不仅要把字音读准,还要读出诗的停顿。

三、再读古诗,读出停顿

1、苯淌Ψ抖粒请小朋友用“/”标出诗的停顿。

2、庇肜鲜Ρ瓿龅耐6俣员纫幌拢看自己是否标正确。

3、毖生自己练习朗读。

4、鼻肽苷确读出停顿的同学读给大家听。

5、比班齐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诗意,品味情趣

1、背鍪竟彝迹引导学生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是谁?在干什么?允许学生多元解说,只要说得有理就行,说得不对的不要忙于否定,引导学生在自读古诗中得到答案。

2、弊远凉攀,试着理解诗意。如有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讨论解决。教师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借助图画、实物帮助理解;
也鼓励学生互相帮助。

第一、二句“撑”可先扩词再对照挂图理解:撑——撑伞、撑开、撑船、撑杆跳远……对照挂图不难理解是“撑船,划船”的意思。“艇”可理解:轻小的船;
联系“撑”的意思也可理解。

3、碧致郏捍“偷采白莲”你想到了什么?

(1)碧绿的荷叶,映着雪白的荷花,实在太美啦!小孩忍不住喜爱之情才去偷采白莲。

(2)小孩担心别人不让采,就悄悄地采。

(3)看出小孩很顽皮……

4、庇懈星榈乩识恋谝弧⒍句,读出小孩对白莲的喜爱之情,读出小孩的顽皮。第三、四句“解”可用换词的方法理解,就是“知道、懂得”的意思。“踪迹”可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就是“行动留下的痕迹”。“浮萍”可借助图片和资料来理解。“一道开”用想象画画的办法理解。

5、碧致郏捍“不解藏踪迹”你想到了什么?

(1)池里这么多白莲,采一些没关系,用不着躲躲藏藏。

(2)采白莲是因为爱白莲,用不着藏踪迹。

(3)小孩采到白莲,高兴得忘了藏足迹,天真无邪,很可爱。

6、庇懈星榈乩识恋谌、四句,读出小孩的天真无邪

五、给诗配图,加深理解

1、备诗配图,师生评价。

2、备据配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六、背诵古诗,拓展交流

1、备据自己所画的图背诵古诗。

2、笔ι交流课前收集的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

七、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泵杳栊葱矗课后第3题)。

观察、交流写好生字的关键点,学生练习时教师巡视评议,相机激励。

2、碧羁眨再读一读(课后第2题)。

3、鼻胙生把自己想写的词语或句子写一写(积累好词好句)。

池上教学设计 第17篇

教学目标:

1、认识“浮、萍、踪、迹”4个生字,正确书写“采”。能联系生活、结合图片理解“浮萍、踪迹”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池上》,并能背诵积累。

3、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撑、采、踪迹”等词语的意思,初步感知古诗描述的景象,体会小娃的童真与顽皮。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大意。

教学方法:朗读指导法,引导观察法,启发式教学法,以读代讲法,引导谈话法,品味语言、诵读体会法。

学法:朗读法,观察法,图文对照、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谈话:我知道小朋友们已经会背很多古诗了,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听呢?

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池上》。(板书课题《池上》)

3、师简介作者。

二、初读感知,感受节奏

1、借助拼音,自由地大声地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现在同桌之间互相读,互相检查字音是不是都读准了。

3、逐句检查朗读,认识生字“踪、迹、浮、萍”。

(我看见小朋友们都坐得端端正正,说明大家已经读好了。老师要检查了,谁来挑战呢?)

(1)出示“撑小艇”。抽两个孩子拼读,要求读好后鼻音。以词带句,齐读“小娃撑小艇”。

(2)出示“踪迹”。抽两个孩子拼读,读好平舌音“踪”,重点识记“踪”。以词带句,齐读诗句“不解藏踪迹”。

(3)出示“浮萍”。抽两个孩子拼读,读好后鼻音“萍。”(“浮”左右结构三点水,说明它和水有关;
“萍”上下结构草字头,说明它和植物有关。你们猜一猜它是什么东西)结合浮萍的图片认识“浮萍”。浮萍是漂浮在水面的一种水草,因此浮是三点水,萍是草字头。——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浮萍一道开”。

4、把诗句连起来读一读,把整首诗读正确。

5、教师范读、自由练读,读出诗的节奏。

(1)看你们读得这么起劲,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师配音范读)

(2)想不想像老师这样读诗?教给你们一个小诀窍:诵读古诗的时候,不要一字一顿地读,这样会破坏诗的韵味。画斜线的地方要稍稍停顿,但要读得声断气连。请小朋友们自己试着读一读。

(3)自由读、抽生读、齐读。

三、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真是聪明的小精灵,一下子就掌握了读诗的诀窍。这首诗我们都读了这么多遍了,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敢不敢继续接受挑战?)

1、出示“浮萍一道开”和“小娃采莲回”的图片,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对照古诗,看看这两幅图分别对应的是哪两句诗,说一说理由。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图画所描绘的景象找到相应的诗句并说明理由,是为了降低难度,借助图画这一载体,将学生对古诗初读后的理解通过图文配对的方式呈现出来。说理由的过程就是学生对古诗大意的初步感知。)

2、学习诗句“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1)理解识记“采”。

师边读诗句边做“采”的动作

a、在这两句诗中,有一个字是“摘”的意思,谁知道是那个字?(采)“采”上下结构爪子头,下面是个“木”字。爪子头代表什么呢?所以“采”表示用手采摘树木上的果子。

b、指导写“采”

(2)重点理解“偷”,通过采访,感受小娃既害怕又高兴地心理并指导朗读。

a、在这一句诗句中,还有一个字告诉了我们小娃摘的不是自家的莲蓬,而是别人家的,谁知道是那个字?(偷)

b、说到这个“偷”啊,老师想问你们一个小小的问题,希望你们能够大胆诚实地回答。你有没有偷偷的摘过别人家的桃子呀,橘子呀之类的你爱吃的东西?(有)你真是个顽皮可爱的小馋猫!这种偷采的行为在幼儿时期偶尔做一两次是可以的,就像这首诗中的小娃偷采莲蓬一样,在诗人白居易的眼里是天真可爱的,不过现在我们已经是小学生了,这种偷采行为以后还能做吗?(板书:小娃天真可爱)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谈话让学生能够联系自己以前的生活实际,真切地感受到乡村儿童的顽皮可爱。)

(3)假如现在你就是小娃,我来采访采访你:小哇呀小娃,你偷偷地采摘别人家的莲蓬,当时心里感觉怎么样?(紧张、害怕)小哇呀小娃,你采了这么多你最喜欢吃的莲子,心情怎么样?(高兴、兴奋)

(4)让我们用高兴又紧张的心情来读一读这两句诗。

3、学习诗句“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1)出示《雪地里的小画家》图片,(还记得这幅图片吗?)小马在雪地上画了什么?(月牙)那么月牙就是小马留下的踪迹。谁再来说一说什么是小狗(小鸭、小鸡)留下的踪迹?

练习说话:是留下的踪迹。

(2)出示“浮萍一道开图”,请小朋友们在图中找找小娃留下的踪迹。(理解“踪迹”在诗中的意思是指船开过后留下的痕迹。)

(3)哪两句诗是写小娃在池塘里留下的踪迹?(出示“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生齐读)

4、通过老师说诗句的意思学生说出相对应的诗句,进一步理解古诗的意思。

你们真是善于观察的小精灵!现在老师要考考小朋友们与老师的配合默契程度。老师描述一个画面,看看你们能不能从这首诗中找出一句与这个画面相对应。

四、诵读积累

1、大家找得可真准啊!可是调皮的荷叶宝宝还想进一步考考大家。他们把这首诗中的一些字藏起来了,你能找出他们藏在哪儿吗?

2、调皮的荷叶宝宝不信难不倒大家,他把更多的字藏起来了,你还会吗?

3、现在荷叶宝宝把所有的字都带走了,谁能根据这幅图,把他们全部找回来?我们一起来试试吧!(配音乐读)

(设计意图:难度递增的填词游戏能激发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降低背诵的难度,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背诵古诗,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五、拓展

读了这首诗,你们喜欢诗中这个小娃吗?其实他和你们一样天真可爱,老师也喜欢他,著名诗人白居易爷爷也非常喜欢这个小娃,所以他才写了这首《池上》。(板书:喜爱)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儿,让我们赶快来认识认识他。(出示《所见》)

1、自由读。

2、抽生读。

3、生齐读。

六、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池上》,认识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娃。如果想要把他永远留在你们的心里,就请今天回去把《池上》背会并把这首诗编成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七、作业

1、背诵古诗。

2、把《池上》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

小池

唐白居易

小娃天真可爱喜爱

池上教学设计 第18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四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儿童鲜明的形象,体会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

教学重、难点:

1、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教学准备:

1、教学多媒体演示文稿。(音乐、图像)

2、师生查找诗人、诗作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师:今天,我们学习21课《古诗两首》,课前老师布置大家预习了课文,我想先考考大家,你们知道编辑老师为什么要把这两首诗安排在一起吗?

(出示两首古诗)(这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的儿童。)

师:对,是这样的原因。有人说童年是一支快乐的歌,童年是一幅美丽的画,童年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一起走进古诗的童年中,去寻找童年的快乐。

二、读诗。

1、师:这节课我们先学习第一首诗:《池上》(板书课题),这首诗大家都已经预习了,那你们能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它的作者吗? 师:同学们说得很清楚,看来课前预习花了很多工夫。老师课前也搜集了有关资料,比较简洁,大家一起读一读。

老师出示:(生齐读)

2、师:了解了作者,现在来读诗,大家会读吗?要不,你们先在下面练习一下吧。(学生先练读,老师再指名读,然后齐读。) (读准后鼻音:撑、艇、萍)

3、师:光会读正确还不算会读,还应该读出诗的节奏来。大家看,这两首诗的节奏会一样吗?为什么?

(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回答讲解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的知识。)师:《池上》这首五言绝句要读出什么节奏来呢?大家读一读,可以用铅笔在诗上划“/”作记号。

(学生各自练习朗读,并且根据练习时的节奏用铅笔在书上做记号。可以有不同节奏)

师:哪位同学给大家读一读《池上》

(教师根据学生所读,用粉笔在黑板上给诗做上记号)

(诵读古诗的时候,不要一字一顿地读,这会破坏古诗的韵味,要注意声断气连,像老师这样,你们听——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大家一起来练读一下。)(生齐读,注意怎样运气。)

4、师:同学们刚才诵读的节奏都是可以的,现在,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节奏诵读两首古诗,并且再次提醒大家声断气连。

5、师:这样就读出诗的节奏来了。同学们觉得这样读有趣吗?老师想出一个办法,可以让你读诗有趣一些。你们看——(师拍手读诗,生跟着念: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6、师:这样读有趣一些吧?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形式读诗?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好几种方式,非常好,但是都是一个人读的,可不可以采用两个人一起合作的方式呢?比如,你们最喜欢的拍手游戏,也可以边玩边读诗呀,我们一起来!(学生两两组合,边拍手边读诗!)

7、师:同学们想出了很多办法来把读诗变得有趣,现在,你们就自由选择最喜欢的方式,把这这首诗都美美地读一读。(老师在学生练习了一段时间后,指名表演读。)

8、师小结:刚才同学们手舞之,足蹈之,摇头晃脑,你们觉得这样读诗读得有趣吗?那以后,你们也可以用多种形式,把诗读得有趣一些,让学古诗变得轻松有趣好不好?

三、解诗。

师:这首诗我们都会读了是不是就可以了呢?

师:对,我们还要了解诗中写了什么。你们知道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意吗?(字典,工具书,插图,询问老师同学等)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那现在就用这些方法试一试自己理解诗意,再把你从诗中读懂的意思讲给你的同桌听,如果有问题同桌讨论,两个人都不能解决再请教老师。

老师在教室内巡视。为学生解决困惑的地方。如:

撑:用篙抵住水底使船行进。

艇:比较轻便的船。诗中指的是小船。

解:懂得、明白。

藏:隐藏、藏匿。

浮萍:借助图片理解词义(浮在水面上的一种水草,很多很多,连成一片)当船从水面上划过时-------浮萍随着水波荡开来。

四、 品诗。

1、师:《池上》这首诗简单明了,一读就懂,但仅仅懂得诗意还远远不够,因为一首诗一幅画,一首诗一段情,让我们来细细品读这些诗句,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都说诗中有画,读了这首诗,如果让你来给诗配上一幅画,你会画上哪些景物?(一个小孩,一条小船,还有白莲,一些浮萍。)

2、师:老师根据你们所说的景物,把这首诗改了改,(出示“娃撑艇 偷白莲 不解藏 一道开”),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

师:是呀,老师给诗减了一下肥,这就叫把诗读瘦了。字数少了,留给我们想象的空间却更大了。现在请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闭上眼睛……

情景创设:(播放背景音乐——老师轻轻地描述:

一个夏日的清晨,几朵白云悠闲地飘浮在瓦蓝瓦蓝的天空,初升的太阳明媚地照耀着大地,湖面吹来阵阵凉爽的清风,满池的荷花开的格外娇艳……

同学们,这美丽的情景你们看到了吗?这是一池怎样的荷花?这个小娃娃又是怎样偷采白莲的?选择其中一个情景美美地写下来。生:(在音乐声中尽情想像,静静地描写。)

3、师:同学们可以放下你手中的笔了,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所想象到的画面。

4、师:同学们你们真会想象,在你们的笔下,我感觉白居易写的《池上》仿佛变成了一副活的画向我们走来。此时,在你的眼前,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娃?(天真无邪、调皮活泼)

5、师:如果他知道偷了莲蓬还会藏了踪迹,你们还觉得他有这么可爱吗?

师:是呀,正因为他的天真无邪,才会偷采莲蓬而不解藏踪迹啊!你们喜欢这个孩子吗?那就带着你的喜爱之情,读这首诗。(生有感情地诵读《池上》)

6、师:诗人用传神、凝练的词句,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天真无邪、活泼调皮小娃形象。你从中能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喜爱之情)

7、师:白居易的诗向来追求“意求深,字求浅”的风格,整首诗虽如同大白话,但极富韵味,充满童趣。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再一次想象画面,试背。

8、指名背诵古诗、集体背诵。

四、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1、背诵课文,完成练习。

2、搜集描写儿童的诗句,用我们今天学的方法去读、去画、去悟、去唱。

板书设计:池上

偷采 白莲回 景美、引人不解 浮萍开童真、童趣

池上教学设计 第19篇

教学目标

1毖岜究紊字,正确、端正地书写课后的字。

2闭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备惺苁中的童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古诗的愿望。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所表现的童趣。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卡片、描述课文内容的挂图(或课件)。

学生:收集诗人白居易的有关资料和关于儿童生活的古诗,彩笔。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毙∨笥衙牵你最喜欢玩的游戏是什么?(弹珠子、拍球、滚铁环、丢沙包、跳房子、跳皮筋、踢毽子、抓棋子、打乒乓、捉蚂蚱、养蚕、捕蜻蜓、粘知了、逮天牛、捞螃蟹、挖蚯蚓……)

2蹦忝堑耐年生活多么有情趣啊!想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孩子们玩什么吗?请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古诗,看有没有写关于那时候小孩生活的。

(背诵《小儿垂钓》、《村居》,品味诗中的童趣。)

3苯裉欤老师将和你们一起学习一首写古时候小孩情趣的诗,它叫——

板书课文题目:《池上》

二、初读全诗,了解大意

1敝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你了解白居易吗?给同学们说一说。

(1)白居易是唐代的大诗人,与李白、杜甫齐名,一生写了2

800多首诗。

(2)白居易与顾况的有趣故事:白居易16岁时,已经写出了不少可以传世的好诗,其中最有名的是五言律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据说白居易初到长安,去拜见老诗人顾况。顾况听说他名叫居易,便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恐不易。”当读到白居易诗中写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大为赞赏,说有这样的文笔,居长安不难。确见白居易才情非凡。

(3)他每次写成诗后,都要把诗读给老人听,所以他的诗人人都听得懂,都会读。

2苯淌骸冻厣稀氛馐资也非常容易读,愿意自己把它读通吗?

3鼻胙生自由读古诗,在难读的字下面作上记号。

4苯淌喊涯闳衔难读的字告诉同桌,请他教你读。

5苯淌耗闳衔哪些字难读,能提醒一下同桌吗?(“撑”、“艇”、“萍”都是后鼻韵。)

6背槎辽字卡片,读得好的同学教全班读。

7敝该读全诗、互相评价。

8逼攵寥诗。

过渡:读古诗,不仅要把字音读准,还要读出诗的停顿。

三、再读古诗,读出停顿

1苯淌Ψ抖粒请小朋友用“/”标出诗的停顿。

2庇肜鲜Ρ瓿龅耐6俣员纫幌拢看自己是否标正确。

3毖生自己练习朗读。

4鼻肽苷确读出停顿的同学读给大家听。

5比班齐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诗意,品味情趣

1背鍪竟彝迹引导学生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是谁?在干什么?允许学生多元解说,只要说得有理就行,说得不对的不要忙于否定,引导学生在自读古诗中得到答案。

2弊远凉攀,试着理解诗意。如有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讨论解决。教师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借助图画、实物帮助理解;
也鼓励学生互相帮助。

第一、二句“撑”可先扩词再对照挂图理解:撑——撑伞、撑开、撑船、撑杆跳远……对照挂图不难理解是“撑船,划船”的意思。“艇”可理解:轻小的船;
联系“撑”的意思也可理解。

3碧致郏捍“偷采白莲”你想到了什么?

(1)碧绿的荷叶,映着雪白的荷花,实在太美啦!小孩忍不住喜爱之情才去偷采白莲。

(2)小孩担心别人不让采,就悄悄地采。

(3)看出小孩很顽皮……

4庇懈星榈乩识恋谝弧⒍句,读出小孩对白莲的喜爱之情,读出小孩的顽皮。第三、四句“解”可用换词的方法理解,就是“知道、懂得”的意思。“踪迹”可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就是“行动留下的痕迹”。“浮萍”可借助图片和资料来理解。“一道开”用想象画画的办法理解。

5碧致郏捍“不解藏踪迹”你想到了什么?

(1)池里这么多白莲,采一些没关系,用不着躲躲藏藏。

(2)采白莲是因为爱白莲,用不着藏踪迹。

(3)小孩采到白莲,高兴得忘了藏足迹,天真无邪,很可爱……

6庇懈星榈乩识恋谌、四句,读出小孩的`天真无邪。

五、给诗配图,加深理解

1备诗配图,师生评价。

2备据配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六、背诵古诗,拓展交流

1备据自己所画的图背诵古诗。

2笔ι交流课前收集的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

七、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泵杳栊葱矗课后第3题)。

观察、交流写好生字的关键点,学生练习时教师巡视评议,相机激励。

2碧羁眨再读一读(课后第2题)。

3鼻胙生把自己想写的词语或句子写一写(积累好词好句)。

池上教学设计 第20篇

教学目标:

1、认识“浮、萍、踪、迹”4个生字,正确书写“采”。能联系生活、结合图片理解“浮萍、踪迹”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池上》,并能背诵积累。

3、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撑、采、踪迹”等词语的意思,初步感知古诗描述的景象,体会小娃的童真与顽皮。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大意。

教学方法:

朗读指导法,引导观察法,启发式教学法,以读代讲法,引导谈话法,品味语言、诵读体会法。

学法:

朗读法,观察法,图文对照、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谈话:我知道小朋友们已经会背很多古诗了,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听呢?

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池上》。(板书课题《池上》)

3、师简介作者。

二、初读感知,感受节奏

1、借助拼音,自由地大声地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现在同桌之间互相读,互相检查字音是不是都读准了。

3、逐句检查朗读,认识生字“踪、迹、浮、萍”。

(我看见小朋友们都坐得端端正正,说明大家已经读好了。老师要检查了,谁来挑战呢?)

(1)出示“撑小艇”。抽两个孩子拼读,要求读好后鼻音。以词带句,齐读“小娃撑小艇”。

(2)出示“踪迹”。抽两个孩子拼读,读好平舌音“踪”,重点识记“踪”。以词带句,齐读诗句“不解藏踪迹”。

(3)出示“浮萍”。抽两个孩子拼读,读好后鼻音“萍。”(“浮”左右结构三点水,说明它和水有关;
“萍”上下结构草字头,说明它和植物有关。你们猜一猜它是什么东西)结合浮萍的图片认识“浮萍”。浮萍是漂浮在水面的一种水草,因此浮是三点水,萍是草字头。——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浮萍一道开”。

4、把诗句连起来读一读,把整首诗读正确。

5、教师范读、自由练读,读出诗的节奏。

(1)看你们读得这么起劲,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师配音范读)

(2)想不想像老师这样读诗?教给你们一个小诀窍:诵读古诗的时候,不要一字一顿地读,这样会破坏诗的韵味。画斜线的地方要稍稍停顿,但要读得声断气连。请小朋友们自己试着读一读。

(3)自由读、抽生读、齐读。

三、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真是聪明的小精灵,一下子就掌握了读诗的诀窍。这首诗我们都读了这么多遍了,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敢不敢继续接受挑战?)

1、出示“浮萍一道开”和“小娃采莲回”的图片,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对照古诗,看看这两幅图分别对应的是哪两句诗,说一说理由。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图画所描绘的景象找到相应的诗句并说明理由,是为了降低难度,借助图画这一载体,将学生对古诗初读后的理解通过图文配对的方式呈现出来。说理由的过程就是学生对古诗大意的初步感知。)

2、学习诗句“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1)理解识记“采”。

师边读诗句边做“采”的动作

a、在这两句诗中,有一个字是“摘”的意思,谁知道是那个字?

(采)“采”上下结构爪子头,下面是个“木”字。爪子头代表什么呢?所以“采”表示用手采摘树木上的果子。

b、指导写“采”

(2)重点理解“偷”,通过采访,感受小娃既害怕又高兴地心理并指导朗读。

a、在这一句诗句中,还有一个字告诉了我们小娃摘的不是自家的莲蓬,而是别人家的,谁知道是那个字?(偷)

b、说到这个“偷”啊,老师想问你们一个小小的问题,希望你们能够大胆诚实地回答。你有没有偷偷的摘过别人家的桃子呀,橘子呀之类的你爱吃的东西?(有)你真是个顽皮可爱的小馋猫!这种偷采的行为在幼儿时期偶尔做一两次是可以的,就像这首诗中的小娃偷采莲蓬一样,在诗人白居易的眼里是天真可爱的,不过现在我们已经是小学生了,这种偷采行为以后还能做吗?(板书:小娃天真可爱)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谈话让学生能够联系自己以前的生活实际,真切地感受到乡村儿童的顽皮可爱。)

(3)假如现在你就是小娃,我来采访采访你:小哇呀小娃,你偷偷地采摘别人家的莲蓬,当时心里感觉怎么样?(紧张、害怕)小哇呀小娃,你采了这么多你最喜欢吃的莲子,心情怎么样?(高兴、兴奋)

(4)让我们用高兴又紧张的心情来读一读这两句诗。

3、学习诗句“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1)出示《雪地里的小画家》图片,(还记得这幅图片吗?)小马在雪地上画了什么?(月牙)那么月牙就是小马留下的踪迹。谁再来说一说什么是小狗(小鸭、小鸡)留下的踪迹?

练习说话:是留下的踪迹。

(2)出示“浮萍一道开图”,请小朋友们在图中找找小娃留下的踪迹。(理解“踪迹”在诗中的意思是指船开过后留下的痕迹。)

(3)哪两句诗是写小娃在池塘里留下的踪迹?(出示“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生齐读)

4、通过老师说诗句的意思学生说出相对应的诗句,进一步理解古诗的意思。

你们真是善于观察的小精灵!现在老师要考考小朋友们与老师的配合默契程度。老师描述一个画面,看看你们能不能从这首诗中找出一句与这个画面相对应。

四、诵读积累

1、大家找得可真准啊!可是调皮的荷叶宝宝还想进一步考考大家。他们把这首诗中的一些字藏起来了,你能找出他们藏在哪儿吗?

2、调皮的荷叶宝宝不信难不倒大家,他把更多的字藏起来了,你还会吗?

3、现在荷叶宝宝把所有的字都带走了,谁能根据这幅图,把他们全部找回来?我们一起来试试吧!(配音乐读)

(设计意图:难度递增的填词游戏能激发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降低背诵的难度,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背诵古诗,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五、拓展

读了这首诗,你们喜欢诗中这个小娃吗?其实他和你们一样天真可爱,老师也喜欢他,著名诗人白居易爷爷也非常喜欢这个小娃,所以他才写了这首《池上》。(板书:喜爱)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儿,让我们赶快来认识认识他。(出示《所见》)

1、自由读。

2、抽生读。

3、生齐读。

六、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池上》,认识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娃。如果想要把他永远留在你们的心里,就请今天回去把《池上》背会并把这首诗编成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七、作业

1、背诵古诗。

2、把《池上》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池上教学设计 第21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四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儿童鲜明的形象,体会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

教学重、难点:

1、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教学准备:

1、教学多媒体演示文稿。(音乐、图像)

2、师生查找诗人、诗作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师:今天,我们学习21课《古诗两首》,课前老师布置大家预习了课文,我想先考考大家,你们知道编辑老师为什么要把这两首诗安排在一起吗?

(出示两首古诗)(这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的儿童。)

师:对,是这样的原因。有人说童年是一支快乐的歌,童年是一幅美丽的画,童年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一起走进古诗的童年中,去寻找童年的快乐。

二、读诗。

1、师:这节课我们先学习第一首诗:《池上》(板书课题),这首诗大家都已经预习了,那你们能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它的作者吗?师:同学们说得很清楚,看来课前预习花了很多工夫。老师课前也搜集了有关资料,比较简洁,大家一起读一读。

老师出示:(生齐读)

2、师:了解了作者,现在来读诗,大家会读吗?要不,你们先在下面练习一下吧。(学生先练读,老师再指名读,然后齐读。)(读准后鼻音:撑、艇、萍)

3、师:光会读正确还不算会读,还应该读出诗的节奏来。大家看,这两首诗的节奏会一样吗?为什么?

(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回答讲解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的知识。)师:《池上》这首五言绝句要读出什么节奏来呢?大家读一读,可以用铅笔在诗上划“/”作记号。

(学生各自练习朗读,并且根据练习时的节奏用铅笔在书上做记号。可以有不同节奏)

师:哪位同学给大家读一读《池上》

(教师根据学生所读,用粉笔在黑板上给诗做上记号)

(诵读古诗的时候,不要一字一顿地读,这会破坏古诗的韵味,要注意声断气连,像老师这样,你们听——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大家一起来练读一下。)(生齐读,注意怎样运气。)

4、师:同学们刚才诵读的节奏都是可以的,现在,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节奏诵读两首古诗,并且再次提醒大家声断气连。

5、师:这样就读出诗的节奏来了。同学们觉得这样读有趣吗?老师想出一个办法,可以让你读诗有趣一些。你们看——(师拍手读诗,生跟着念: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6、师:这样读有趣一些吧?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形式读诗?师:刚才同学们说了好几种方式,非常好,但是都是一个人读的,可不可以采用两个人一起合作的方式呢?比如,你们最喜欢的拍手游戏,也可以边玩边读诗呀,我们一起来!(学生两两组合,边拍手边读诗!)

7、师:同学们想出了很多办法来把读诗变得有趣,现在,你们就自由选择最喜欢的方式,把这这首诗都美美地读一读。(老师在学生练习了一段时间后,指名表演读。)

8、师小结:刚才同学们手舞之,足蹈之,摇头晃脑,你们觉得这样读诗读得有趣吗?那以后,你们也可以用多种形式,把诗读得有趣一些,让学古诗变得轻松有趣好不好?

三、解诗。

师:这首诗我们都会读了是不是就可以了呢?

师:对,我们还要了解诗中写了什么。你们知道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意吗?(字典,工具书,插图,询问老师同学等)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那现在就用这些方法试一试自己理解诗意,再把你从诗中读懂的意思讲给你的同桌听,如果有问题同桌讨论,两个人都不能解决再请教老师。

老师在教室内巡视。为学生解决困惑的地方。如:

撑:用篙抵住水底使船行进。

艇:比较轻便的船。诗中指的是小船。

解:懂得、明白。

藏:隐藏、藏匿。

浮萍:借助图片理解词义(浮在水面上的一种水草,很多很多,连成一片)当船从水面上划过时-------浮萍随着水波荡开来。

三、品诗。

1、师:《池上》这首诗简单明了,一读就懂,但仅仅懂得诗意还远远不够,因为一首诗一幅画,一首诗一段情,让我们来细细品读这些诗句,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都说诗中有画,读了这首诗,如果让你来给诗配上一幅画,你会画上哪些景物?(一个小孩,一条小船,还有白莲,一些浮萍。)

2、师:老师根据你们所说的景物,把这首诗改了改,(出示“娃撑艇偷白莲不解藏一道开”),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

师:是呀,老师给诗减了一下肥,这就叫把诗读瘦了。字数少了,留给我们想象的空间却更大了。现在请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闭上眼睛……

情景创设:(播放背景音乐——老师轻轻地描述:

一个夏日的清晨,几朵白云悠闲地飘浮在瓦蓝瓦蓝的天空,初升的`太阳明媚地照耀着大地,湖面吹来阵阵凉爽的清风,满池的荷花开的格外娇艳……

同学们,这美丽的情景你们看到了吗?这是一池怎样的荷花?这个小娃娃又是怎样偷采白莲的?选择其中一个情景美美地写下来。生:(在音乐声中尽情想像,静静地描写。)

3、师:同学们可以放下你手中的笔了,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所想象到的画面。

4、师:同学们你们真会想象,在你们的笔下,我感觉白居易写的《池上》仿佛变成了一副活的画向我们走来。此时,在你的眼前,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娃?(天真无邪、调皮活泼)

5、师:如果他知道偷了莲蓬还会藏了踪迹,你们还觉得他有这么可爱吗?

师:是呀,正因为他的天真无邪,才会偷采莲蓬而不解藏踪迹啊!你们喜欢这个孩子吗?那就带着你的喜爱之情,读这首诗。(生有感情地诵读《池上》)

6、师:诗人用传神、凝练的词句,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天真无邪、活泼调皮小娃形象。你从中能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喜爱之情)

7、师:白居易的诗向来追求“意求深,字求浅”的风格,整首诗虽如同大白话,但极富韵味,充满童趣。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再一次想象画面,试背。

8、指名背诵古诗、集体背诵。

四、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1、背诵课文,完成练习。

2、搜集描写儿童的诗句,用我们今天学的方法去读、去画、去悟、去唱。

板书设计:池上

偷采白莲回景美、引人不解浮萍开童真、童趣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池上 池上教学设计21篇 池上教学设计(推荐21篇) 《池上》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