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工作总结 > 2023年真菌教学设计集锦10篇

2023年真菌教学设计集锦10篇

时间:2024-05-01 19:40:03 浏览次数:

真菌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2、观察并认识常见的真菌;3、描述真菌的营养方式和繁殖形式;4、了解食用菌养殖的一般过程。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真菌的主要特征、真菌的营养和繁殖方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真菌教学设计集锦10篇,供大家参考。

真菌教学设计集锦10篇

真菌教学设计 第1篇

教学目标

1、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2、观察并认识常见的真菌;

3、描述真菌的营养方式和繁殖形式;

4、了解食用菌养殖的一般过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真菌的主要特征、真菌的营养和繁殖方式。

2、难点:真菌的主要特征、真菌的营养和繁殖方式。

课前准备

1、有关真菌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用面包、柑橘培养的真菌

3、常见的食用菌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导入:生长中的真菌录像

观看录像

提供录像资料,引导学生产生兴趣

认识真菌的细胞结构特征

观察青霉或曲霉的菌丝,尝试分辨两种菌丝;
观察酵母菌的图片,总结真菌细胞结构的共同特征

提供资料,指导学生观察、比较

认识真菌的营养方式

观察发霉的食物,解释霉菌的营养方式

提供实物资料,指导学生观察

认识真菌的繁殖方式

观察图片,解释霉菌的营繁殖方式

提供图片资料,指导学生观察

认识常见的食用菌,巩固对真菌主要特征的理解

辨别各种常见的食用菌,描述蘑菇的主要特征和繁殖方式

提供图片和实物资料,知道学生观察和分析

孢子印的制作和食用菌的栽培

操作

提供资料,指导学生操作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细菌,在生物界里,还有一种菌类,它的样子和细菌有很大差别,这就是真菌。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经常被我们忽视的生物吧:(放录像)

学生:观看录像。

主要教学过程:

教师:从录像中我们可以看到:构成真菌的躯体的主要是什么结构?

学生:菌丝。

教师:真菌的菌丝长得都一样吗?(指导学生观察根霉和青霉)

学生:不一样,有的透明,有的是绿色的,有的是黑色的。

教师:虽然菌丝的结构不一样,构成菌丝的细胞结构却是一样的,让我们比较一下构成霉菌菌丝的细胞和细菌的细胞有什么不同?

学生:有细胞核。

教师:对,真菌的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但没有叶绿体。另外,霉菌还是多细胞的生物,而细菌的每个细胞都是单独的生命体。不过,也有单细胞的真菌,例如酵母菌。(示图片)它虽然是单细胞生命,但是它的细胞结构也是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而不具有叶绿体,所以也是真菌。

教师:摸一摸真菌菌丝扎进面包

(柑橘)的地方,和没长霉的地方比较,有什么感觉?

学生:很软。

教师:这是为什么?录像里是怎么说的?

学生:菌丝分泌的物质将面包(柑橘)分解了。

教师:可见,真菌也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教师:为什么菌丝的颜色不同呢?我们放大看一下(展示图片)。

学生:是菌丝顶端一个个小圆球的颜色不同。

教师:这些小圆球也是一个个细胞,不过它们和构成菌丝的细胞不同,这些细胞可以随空气散放到各处,一旦遇到适宜的条件,每个细胞都可以发育成一个新的霉菌个体。这些细胞就叫孢子。总结霉菌的繁殖方式。

学生:孢子繁殖。

教师:除了酵母菌和霉菌以外,你还知道其他的真菌吗?

学生:蘑菇。

教师:让我们认识一下各种好吃的蘑菇(展示实物和图片)

学生:积极发言,分辨香菇、口蘑、木耳等;

教师:为什么说蘑菇是真菌?你能从这张图片中寻找出支持蘑菇属于真菌的证据吗?(出示图片)

学生:(观察图片并回答)多细胞的,也是由菌丝构成的,也有孢子,也有细胞壁、细胞核等。

教师:(播放蘑菇孢子散放的录像)不同种类蘑菇的孢子形状和排列方式是不一样的,可以通过孢子印来观察(指导学生制作孢子印)

教师:蘑菇也是由孢子繁殖的,我们收集蘑菇的孢子,不也就能繁殖蘑菇了吗?确实可以。但是等待孢子萌发实在太慢了,我们有更节省时间的方法(指导学生操作或提供资料让感兴趣的学生课后操作)

学生:选择制作孢子印或食用菌栽培。

教学反思

我认为这节课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在课程开始时播放的一段录像。对于真菌的结构,学生们最不容易理解的就是“菌丝”的概念。由于菌丝和我们熟悉的动植物的器官、组织相差很远,在缺乏感性认识的情况下,就很难产生深刻的理解。另一位老师为我提供的这段录像,非常生动形象,极好地解决了这个难点。让我感叹:如果能有适宜的教学资源,学生的收获会更多,教师讲起课也更省时省力。

收集课程资源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这段录像的获得是一个很偶然的机缘,但也是由于我每时每刻都注意收集才能将它很好地保存下来。曾经听到一个故事:“有人向一位刚上完一节出色的公开课的特级教师提问:‘您准备这节课用了多少时间?’这位教师回答:‘要说时间短,我准备了十五分钟,要说时间长,我准备了一辈子。’”我觉得每一位有志于不断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老师都应当如此。

真菌教学设计 第2篇

一、教材依据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四章:细菌和真菌

第三节:真菌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第四章第三节《真菌》。本章教材按照宏观——微观——宏观的顺序,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让学生感知细菌和真菌的存在,探究它们的分布和生存条件;
第二节《细菌》认识细菌的形态、结构营养和生殖,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真菌分布十分广泛,并通过细菌的学习了解微生物一些特点。但对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繁殖却不清楚,通过本节学习学生可以在心中明确真菌的主要特征,并为学习《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作用》和《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

1.学生的认知水平

学生课外知识较丰富,所以本节教学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入手,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求知欲望,在师生互助,生生互动中不断的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2.学生的能力水平

初二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多数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很感兴趣,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不满足教师对教材知识的简单重复,所以我设计由学生调查常见的真菌有哪些。学生思维偏重于直观形象思维,对材料尚缺乏一定的概括分析能力,所以在分析观察酵母菌、青霉和蘑菇后,共同总结真菌的结构特征。

3.学生的情感水平

学生对真菌的认识具有片面性,通过学习,帮助学生认同真菌在生活中的作用,学会辩证的分析问题,培养爱护环境的情感和热爱科学的态度。

四、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思想,教学中依据“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把学习的钥匙交个学生,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首先结合真菌是不是植物话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自己亲身体验和调查去交流感悟真菌的多样性。真菌的共同特征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部分,我创设多种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分析,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在探究中学习,获取真菌是真核生物的知识,同时也提高了能力。利用图片和实物观察,介绍蘑菇的组成,为后续指导学生制作孢子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于制作孢子印这部分内容,学生较感兴趣,通过展示和交流,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五、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

1.举例说出各种常见真菌。

2.知道酵母菌、青霉、蘑菇的形态结构特点。

3.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酵母菌、霉菌和新鲜蘑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和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制作孢子印活动,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情感、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团结与互助精神。

2.认同真菌在生活中的作用,学会辩证的分析问题。

3.激发学生生态学观点,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真菌的结构特点和孢子生殖方式。

突出重点:

1、围绕观察酵母菌、青霉和蘑菇的实验组织教学,让学生明确观察目的、顺序,使用合适的实验器材,观察酵母菌、青霉和蘑菇。

2、用发霉的桔子和蘑菇的孢子印做演示实验,理解真菌的孢子生殖。

教学难点:利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青霉,总结归纳真菌的结构特点。

突破难点:

1、课前复习显微镜的使用,细菌的特点。

2、充分利用实物、图片,比较总结归纳真菌的结构特点。

七、教学方法

教法:示例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

学法:通过收集资料进行自主学习、通过观察实验进行探究学习、通过调查活动和探究实验进行合作学习。

八、教学准备

教师:

1.课前让学生分组选择一个自己比较感兴趣的问题,查阅资料和调查。

2、准备酵母菌培养液、青霉、蘑菇、放大镜、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管、镊子、解剖针、解剖刀、吸水纸、碘液。

3、制作孢子印。

4.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

1、小组成员分工协作,通过查阅资料,尽可能多地了解真菌,制作PPT和调查报告。

2.准备发霉的桔子或馒头,将其装入塑料袋中,通过学生拍打,明确孢子的存在。

九、教学策略

本节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尽量铺设路子让学生去表达他们所了解到的真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构建知识体系,形成良好科学观的积极性。

1、在课前布置调查活动内容,开展调查活动。课上小组的代表上来汇报调查结果以及小组自评,形成良好的科学氛围。通过交流认识到真菌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通过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结合酵母菌的电镜照片,了解酵母菌的结构特点和出芽生殖;
利用显微镜观察青霉,结合电镜图片了解霉菌的结构特点;
通过观察蘑菇,了解蘑菇的结构特点。然后归纳总结真菌形态结构的共同特征和营养方式。

3.准备发霉的桔子或馒头,将其装入塑料袋中,通过学生拍打,明确孢子的存在。展示蘑菇制作好的孢子印,了解蘑菇的孢子生殖。

4.最后列表比较细菌和真菌的异同点,让学生对真菌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十、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青霉和蘑菇。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食用蘑菇、木耳、香菇等营养价值很高的真菌;
但我们也经常为桔子长毛、馒头长毛、衣物发霉而苦恼,对于这些令我们既爱又恨的真菌,你最想了解哪些问题?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上,辨认真菌。由学生自己提出不同梯度的问题,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创设情景,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导入新课。营造开放的教学模式,将课堂还给学生。

一)、各种各样的真菌课前让学生分组,自己选择一个自己比较感兴趣的问题,查阅资料,写出调查报告。学生分组展示自己调查报告。

《常见的真菌》、《怎样区别毒蘑菇》、《食用真菌的营养》等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学理念。

二)、真菌的结构梳理问题,从认识真菌结构方面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小组合作,结合“观察指导”动手实验,认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观察、表达、合作能力。

1、观察酵母菌组织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区分细胞壁、细胞质和细胞核。制作酵母菌临时装片,观察观察酵母菌,染色后,观察酵母菌的结构和出芽生殖。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认识酵母菌的结构。

2、观察青霉组织学生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培养皿中培养好的青霉,再用显微镜观察青霉的菌丝和孢子,注意它的形态与颜色。观察培养皿中培养好的青霉。自学课本77页青霉结构图。每组派代表介绍各组的观察结果。培养实验观察和表达能力,认识菌丝和植物器官的不同。

3、观察蘑菇组织学生用放大镜观察准备的蘑菇,注意它的形态结构。用手撕蘑菇,观察它的断面。自学课本77页蘑菇结构图。用放大镜观察蘑菇的子实体(菌盖、菌褶和菌柄),蘑菇是由菌丝构成的。培养实验观察能力,理解蘑菇是由菌丝构成的。

三)、真菌的营养方式教师: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更容易采到蘑菇?为什么夏天,受潮的粮食、衣服和皮鞋常常发霉长毛;
而干燥的粮食、衣服和皮鞋就不长毛?

教师:你们能不能从真菌的生活习性上推测它们的营养方式是属于哪一种?学生:真菌适于生活在温暖、潮湿,有机物丰富的环境中。

学生:酵母菌、青霉和蘑菇都是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为生,真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适时引导,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引发思考,由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来解决问题。

四)、真菌的繁殖准备发霉的桔子或馒头,将其装入塑料袋中,通过学生拍打,明确孢子的存在。通过多媒体展示,观察孢子的释放过程。

观察思考,知道真菌是靠孢子来繁殖自己的,说出孢子适于繁殖的种种好处。观察思考,真菌是怎样繁殖后代的呢?是否和细菌一样是分裂生殖呢?

青霉生有大量的孢子,孢子很轻,能随风飘散到各处,它们遇到合适的环境,就能发育成新个体。所以,我认为真菌是靠孢子来繁殖后代的。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将知识回归生活。

五)、制作孢子印展示孢子印,引导学生探究制作孢子印的实验过程:

1、选取新鲜的蘑菇作为实验材料。用解剖刀将菌盖从菌柄上取下来。

2、把菌褶那面朝下平放在白纸上,扣上玻璃杯。

3、第二天,拿开玻璃杯和菌盖,就可以看到白纸上留下与菌褶排列一致的放射状孢子印。

学生观察并讨论:

1、选取什么材料?

2、如何能防止孢子被风吹散?

3、如何根据蘑菇孢子印的特点,理解蘑菇孢子的位置、数量、形态和作用?鼓励学生提问,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技巧,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学生总结真菌的共同特征:

1、真菌有多细胞的,也有单细胞的。

2、细胞中没有叶绿体,营养方式是异养。

3、具有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

4、靠孢子繁殖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课堂练习:

1、蘑菇有根、茎、叶吗?蘑菇的生长需要光吗?为什么蘑菇不是植物?

2、了解细菌的繁殖特点,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3、你还有哪些想知道的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解释现象,激发学生探讨生物奥秘的热情,产生共鸣。

学以致用,情感升华。

一)、各种各样的真菌——酵母菌、霉菌、蘑菇

二)、真菌的主要特征

1、单细胞或者多细胞(菌丝)

2、有细胞核——真核生物

3、营养方式——异养(多腐生)

4、繁殖方式——孢子繁殖

三)、制作孢子印

教学后记:

1、新教材要求开发和运用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的资源来丰富我们的课堂,使我们的教学活起来,组织学生进行调查活动、收集资料是很好的方式,也是很有效的途径,课前我已经布置了学生分小组调查,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写出调查报告,然后小组课上汇报调查报告。

2、在整个教学中,注重融入情景教学,努力创造一个和谐、民主、并充满激情的课堂氛围,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伙伴。学生也不再是一味地听与接受,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通过收集资料进行自主学习,通过观察实验进行探究学习,通过调查活动和探究实验进行合作学习。学生能够主动去探究、发现、体验与感悟,获得知识的同时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围绕观察酵母菌、青霉、蘑菇的实验组织教学活动,并结合科技发展和社会的热点问题,拓展了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加上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支撑整个教学过程,让初中学生在一个生动、有趣而又多姿多彩的生物课堂中,真正做到愉快地“享受”学习,从而很好的完成了本节的教学目标。

4、学生对显微镜掌握不熟练,导致课堂推进有些障碍,课堂预设内容没有来得及充分展开,如能在问题预设方面再做些改进,课堂效果会更好。

真菌教学设计 第3篇

学科

生物

年级

八年级

课型

1.新授课

1、学生谈经验

2、学生在黑板上画蘑菇,体会子实体的结构,做铺垫。

3、启发学生注意鉴别毒蘑菇

4、启发学生画蘑菇。

课题

第三节真菌

2、霉菌

1学生观察、思考

2在组内组间交流

3汇报观察讨论的结果

1、启发学生完成观察与思考

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

3、老师点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生能说出常见的真菌种类;

2、说出青霉和曲霉在形态、结构和颜色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说出真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4、能描绘出真菌的特征

能力目标:

1、学会用放大镜观察的能力;

2、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3、动手动脑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会防霉,健康生活;

2、学会正确利用真菌,快乐生活。

3、酵母菌

学生回忆单细胞真菌──酵母菌

启发学生回忆酵母菌的有关内容

二、真菌的繁殖

1、学生注意听,回顾相关内容

2、学生观察了解孢子的位子,结构

3、学生出示孢子印

4、学生体会孢子繁殖

5、学生探究孢子发育成新个体的环境条件

1、由形态结构中的孢子切入

2、启发学生观察图

3、启发学生制作(出示)孢子印

4、启发学生参与模型制作

5、启发学生思考:孢子如何发育成新个体

重点、难点

重点:

1、认识日常生活中觉的真菌以及它们生命活动的特点;

2、观察能力的训练。

难点:

真菌生殖方式的特点。

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设计

三、小结

1、学生总结真菌的特征

2、运用:

(1)防霉变,

(2)试养殖

1、启发学生利用板书,小结出真菌的特征,教师点拨

2、启发学生学以致用

真菌教学设计 第4篇

一、设计思路

真菌这部分内容是初中生命科学基础教学内容,教师以教材为载体,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努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能真正提升自身的生命科学探究能力,尤其是提高理性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教材内容穿针引线,通过几则恰当的教学活动:辅以实验、多媒体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学手段,让学生充分获取感性认识,解惑释疑,突破知识的难点,提高对微观生物的观察能力以及对其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描述、归纳、表述能力,学会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并进行深入的思考,在一系列有梯度的探究与思考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思维训练中主要运用聚合抽象训练法和生疑提问训练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同时,将学习内容与生活联系,使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到生活、知识和应用中,体会生物科学知识的价值。

二、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本教学设计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初中第二册《生命科学》第五章《生物的类群》第3节的第二课时的内容。在《上海市中学生命科学课程标准》中对该节内容的学习要求为B级水平(其中霉菌的培养和观察实验为A级水平)。教材主要介绍了真菌中的三类:酵母菌、霉菌和大型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与繁殖方式,本节教材的特点是文字多,文字部分偏重于概念和原理,生命科学术语较多。这给学生的学习与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对教材的授课内容重新进行了整合,在此之前进行了细菌的教学。在本节课中关于腐生做了弱化处理,腐生会在后面的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中做详细的比较讨论学习。

2、学情分析

在前一课时,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菌,对微生物类群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在植物与动物类群的学习中,学生已进行了生物的营养方式的学习,这为本节的教学打下了基础。同时学生在生活中,对于真菌中的部分种类都有过接触与了解,藉此,师生对话可以顺利展开。八年级的学生已在《科学》学习中已具备初步科学探究素养,如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归纳等,预设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这些能力得以再进一步提高与发展。学生对于部分微观世界的真菌的生殖方式、形态结构没有过直观体验,这成为了本节课的难点,因此教师着力通过教学中与生活相联系,以抽丝剥茧地引发疑问,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图片实验等观察,思考,讨论等解决问题,突破教学难点。

三、教学策略与手段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以实验、图片、视频等为载体,通过层层设疑,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工具,使用恰当方法仔细观察微观生物,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并进入深入思考。在一系列有梯度的探究与思考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对真菌中的某些生物或多或少存在着感性认识,因此教学中首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学生描述生活中对于真菌的认识,切入课题。然后以实验等活进行,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本地探究式教学,通过观察与思考,依次了解真菌中主要三个类群的生物的细胞结构、营养方式、繁殖等方面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由学生自主归纳真菌的主要特征;
并引导学生互动,用科学、明确、简洁的语言,完善对真菌的描述及归纳总结的语句;
藉此活动过程同时,也在了解真菌特征的基础上,使学生能体验真菌的多样性,并能对真菌与人类、自然界的关系进行思考。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酵母菌、青霉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生殖方式。

2、知道真菌的主要特征。

过程与方法:

1、在青霉、曲霉的观察活动,学会观察微观生物的方法、运用科学语言描述其形态结构。

2、从观察中发现问题,比较不同菌类的异同,归纳真菌的主要特征。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与发酵有关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真菌种类、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营养方式的多样性。

2、从真菌的多样性,感悟比较全面看待微生物与人类、自然界的关系。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实验观察青霉、酵母菌的形态特征和生殖方式。

2、真菌的主要特征。

难点:

1、用观察微观生物的方法认识它们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生殖方式,运用科学语言描述其形态结构。

2、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比较不同菌类的异同,归纳真菌的主要特征。

六、教学准备:

课件、发霉的橘子和面包、放大镜、课前制作的蘑菇孢子印。

七、作业设计

1、根据真菌的特征,尝试推断他们与人类的关系?(下一课时进行分析)

(评价:

优:能初步根据学到的知识进行推断,并提供理由,同时指出一节课

所学内容的局限性。

良好:能初步根据学到的知识进行推断,并提供理由。

需努力:简单说出部分关系/无证据支持/无法作答

2、是否能仅根据本节课内容进行全面的判断?(在上一题的基础上展开)

(评价:

优:能根据教师提示再思考,并能主动收集更多证据说明

良好:能根据教师提示再思考

需努力:无法作答)

八、教学反思

从已经实践效果看,设定的教学目标适合绝大部分学生,采用的教学方式适合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选用的视频、图片、阅读等材料适当,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设想。

1、在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三维教学目标,目标比较具体、适切,针对性较强,具有操作性和可测性。

2、注重学生亲身体验,通过动手培养霉菌,学会简单的微生物培养方法的同时真切体验到真菌无处不在。在后续的课堂观察实验中,更多地培养了学生在实验中认真观察,科学描述,比较归纳等科学素养。

3、在教学中,教师避免了通过简单的讲授让学生获得新知,而是结合教材载体,层层设疑,引起一系列师生、生生互动对话。在一系列有梯度的探究与思考的过程中学生归纳出真菌的特征,并以此为基础思考真菌与人类的关系。有效思考带来了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4、在教学过程中图片、视频等学习载体针对性强,均有较高的有效性,不可替代性。

5、在学生课堂观察霉菌的实验中,教师提醒学生不要把鼻子等凑近霉菌时,若学生提出:为什么不能凑太近时,教师需把握好这一良好的教学契机,可以提醒学生推测可能的不利原因。

对教学中生成性问题的思考:产生问题应该值得教师关注,首先肯定学生的思考,一般更多地引导学生从寻求答案的途径去发挥学生在课堂后的讨论、探索,呵护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和学科兴趣。

真菌教学设计 第5篇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2、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说出霉菌和蘑菇的营养方式,通过青霉、曲霉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等认识真菌的主要特征。

3、描述真菌的生殖方式。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青霉、曲霉及新鲜蘑菇的形态,提高观察能力。

2、通过制作孢子印,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模拟实验,提高探究合作能力。

(三)情感目标:

正确认识作为分解者的真菌,理解真菌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
激发学生树立生态学的观点,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认识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教学难点

1、怎样识别青霉和曲霉。

2、真菌的繁殖方式。

3、如何制作孢子印。

教学方法

观察法、模拟实验法、实验法、合作交流、资源共享法。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

(1)提前组织部分学生亲手培养蘑菇和霉菌。

(2)课件

(3)学生分组实验用的剪刀、烧杯、放大镜。

2、学生准备:

(1)部分同学培养蘑菇和霉菌。

(2)各种颜色的纸片。

(3)查找一些有关真菌的资料。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首先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这几幅图片。在和谐、优美的自然中,有各种类型的生物分别做着自己的贡献,它们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着大自然的平衡。它们分别是生产者、消费者,还有一类是什么呢?

学生:还有一类是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教师:前面我们刚刚学习了细菌,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真菌。

2、提出问题

展示课题:第三节真菌

教师:对于真菌,你想了解哪些方面的内容?

有部分同学亲手培养了一些真菌,还收集了一些资料,今天我们一起来资源共享!

3、创设情境,展开新课

展示自己培养的蘑菇和霉菌。

教师:蘑菇用我们的肉眼就可以看得很清楚,属于一类大型真菌;
桌面上的霉菌就不同了,它们比较微小,属于一类较小的真菌。生活中常见的真菌还有很多,你认识它们吗?它们与人类的关系如何?

一、各种各样的真菌

1、展示各种各样的真菌图片

观看、认识、讨论交流

教师:其中,很多蘑菇的营养价值很高,例如我们可以食用的有?有的药用价值很高,例如?是否所有的真菌都是有益的?由此,你还能联想到生活中还有哪些真菌?

2、根据学生的回答可以通过链接展示图片

收集资料突出的同学上台展示一些野生蘑菇的图片,资源共享分析蘑菇的生活环境

刚才我们研究的都

是日常生活中称为蘑菇的一些大型真菌,对于微小的霉菌,我们如何识别它们呢?

3、青霉、曲霉的异同点

观察,比较青霉、曲霉颜色上的不同。

放大观察,比较青霉、曲霉形态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通过不同点,我们可以区分青霉和曲霉;
而它们的相同点反映了所有多细胞真菌的主要特征:大多数真菌是多细胞的,菌体由菌丝组成,生有许多孢子。

它们的细胞结构怎样?

链接真菌细胞和植物细胞的比较图。

学生:观察比较细胞结构有什么不同?判断真菌的营养方式如何?

教师:真菌细胞不断地从周围吸取有机物,形成许多菌丝,当长到一定的时期,就会在菌丝顶端产生许多孢子。孢子有什么作用?

二、真菌的生殖

模拟自然:探究真菌的生殖方式

一起来活动:模拟自然界的风吹和震动,把装有霉菌的塑料袋放在手里,拍打几下,传给下一个同学,依次传给小组内的多个同学,然后观察塑料袋的内壁上有什么变化?

学生观察发现:塑料袋内弥漫着许多孢子,有许多粘附在塑料袋的内壁上。

孢子多而轻,容易被风吹散,在自然界,空气中到处弥漫着真菌的孢子,一旦遇到合适的环境,就会萌发长出各种各样的真菌。例如,霉菌的孢子萌发长处霉菌,蘑菇的孢子萌发就会长处蘑菇。你想知道蘑菇的孢子生长在什么地方吗?观察孢子印的颜色和形态,了解不同的蘑菇孢子的颜色排列形态不同。

当我们把这些孢子收集起来,散到一定的培养基上,就会栽培出蘑菇来。想知道蘑菇孢子的萌发过程吗?请我班培养蘑菇的小专家介绍蘑菇的成长日记。

[回顾与整理]

1、各种各样的真菌

2、真菌的生殖

[练习与应用]1、2

[探索与实践]

1、想进一步了解蘑菇的营养与美食吗?据真菌的营养保健作用设计美食方法。

2、你想自己栽培蘑菇吗?请与栽培过蘑菇的同学交流。

编写思路:

本节课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在前面的教学中,同学们已经知道,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类,但是由于生产者和消费者比较直观,学习起来比较容易,而分解者一般都是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用肉眼比较难看清,所以比较抽象,也比较难学。新教材提倡宏观与微观结合起来学习,本节课是这一指导思想的集中体现。

真菌教学设计 第6篇

【教学目标】

1、尝试利用酵母菌进行发酵作用,描述发酵作用的现象,推理总结发酵作用的实质;

2、尝试利用发酵作用制作食品,举例说出发酵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举例说出其他细菌真菌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3、说明食品的腐败原因和运用食品保鲜的一般方法;

4、举例说明人类对其他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尝试利用酵母菌进行发酵作用,描述发酵作用的现象,说明食品的腐败原因和运用食品保鲜的一般方法。

2、难点:发酵作用的实质、举例说明发酵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课前准备】

1、有关发酵实验错误操作的视频资料

2、适合饮料瓶口大小的打孔橡皮塞,插入玻璃导气管;
澄清石灰水

3、学生制作的发酵面团、米酒或其他发酵食品。

4、其他视频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教师:在学习本章前,同学们曾经进行了一次情感投票,大多数同学认为细菌和真菌对人类还是有很多用途的,那么大家可否推荐几种细菌和真菌,让我们把他们的名字公布在光荣榜上?

学生:踊跃提出各种细菌和真菌。

(二)主要教学过程:

教师: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做了很多事情。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先”,细菌真菌和食品的制作有很大关系。其中经常用到的是酵母菌。

学生:展示利用酵母菌发酵作用吹起的气球。

教师:我看到大家的气球都吹的很大呀,可是我的气球怎么吹不起来呢?一定是有什么地方出错误了。幸好我把我的操作过程录下来了,大家能帮助我找找错误吗?

教师:(录像)首先将酵母菌放在玻璃杯里,倒入暖水瓶里的开水。

学生:如果倒开水,酵母菌就烫死了。

教师:同学们说的对。其实实验到这里就是继续做下去也没有用了,但是后面的操作过程还有一些错误,让我们继续找一找吧。

(录像)将只加了水的酵母菌倒入饮料瓶,开始套气球。

学生:没放糖。

教师:对,酵母菌的发酵作用需要糖作为营养物质。让我们继续找错误:

(录像)将饮料瓶放在室外的窗台上(时值北京的冬天,冰还没化呢)

学生:太冷了,冻冰了。

教师:对,发酵作用需要一定的温度。所以老师的操作有三个错误,气球肯定是吹不起来了。大家有没有想过,把你们的气球吹起来的是什么气体呢?

学生:(猜测)二氧化碳。

教师:我们能不能想办法证明你的猜测呢?七年级时,我们曾经检验过自己呼出的二氧化碳的。

学生:用石灰水。

教师:请一位同学用手捏紧饮料瓶,将饮料瓶中的气体通过玻璃管引导出来,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学生:石灰水变浑浊了。

学生:瓶子里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教师:发酵作用需要活的酵母菌、适宜的温度和营养物质,产生了二氧化碳,我们是不是能够推论出发酵作用其实就是酵母菌的什么生理作用呢?

学生:呼吸作用。

教师:发酵作用除了产生二氧化碳,还产生了别的物质吗?让我们闻一闻。

学生:酒味。

教师:对。我们的饮料瓶是密封的,里面氧气充足吗?

学生:不充足。

教师:酵母菌在氧气不充足的情况下,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我们利用它的这个特性酿酒。有同学实验过吗?

学生:展示自己酿制的米酒和果酒。

教师: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酵母菌呼吸作用会产生什么呢?

学生:展示添加了酵母菌的面团和没有酵母菌的面团。

教师:面团为什么鼓起一个个小泡泡?

学生:产生了二氧化碳。

教师:为什么摸起来和不加酵母菌的面团不一样?

学生:产生了水。

教师:对。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我们用它的这种特性来制作松软的馒头、面包、蛋糕和饼干等。

教师:想想家里的冰箱和橱柜,里面还有哪些食品是细菌、真菌帮助我们制作的呢?

学生踊跃发言(教师配合出实物):酸奶、醋、酱油……

教师:我很喜欢吃的酱豆腐,也是由真菌帮助制造的。有人知道王致和酱豆腐的来历吗?

学生:清朝咸丰年间,有一个卖豆腐的叫王致和,家里很穷。这天他豆腐没卖完,他就把剩下的豆腐放在坛子里,放了些盐哪、花椒什么的,打算泡一泡再捞出来晾成豆腐干。可是后来有事出门忘记了,等回家想起来,赶紧过去掀开坛子,一股臭气扑了出来。王致和想,坏了,这么多东西全糟蹋了,这可赔大发了。可他又舍不得扔了,就伸手抓出了两块尝了尝。觉得有一种特殊的香味儿,还真好吃。他又把隔壁的几位老街坊都请了过来一块儿吃了起来,大伙儿都说味道不错。王致和因做臭豆腐出了名,后来一传十十传百,连宫里的慈禧太后也爱吃。于是王致和豆腐店的门匾上头就刻上了个龙头,这表示这家的东西是皇家享用的贡品。可是慈禧太后嫌"臭豆腐"这个名字太不雅,就给它起了个新名字叫"青方"。相对的,酱豆腐就被叫成"红方"。

学生:我们去参观过王致和腐乳厂,他们把一块块的豆腐坯子放在专门的接种室里,呆几天后,豆腐坯子上就长满了霉菌,这种霉菌是专门培养的毛霉,很干净的。然后将长满白毛的豆腐坯浸泡到酱汁里入味,酱汁也是多种细菌和霉菌发酵成的,酱汁的红色也是一种专门的红曲霉形成的。

教师:我们为什么要让细菌和真菌帮我们制造食物呢?

学生:好吃!

教师:除了好吃以外,细菌和真菌可以改变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比如:牛奶是很有营养的,但是中国人有七成以上的成人喝牛奶反而不舒服,是因为中国人大多数都缺乏一种酶,所以消化不料牛奶里的乳糖。乳酸杆菌能够把乳糖变成分子比较小的乳酸,营养价值不仅没有降低,而且更容易消化。

教师:有时细菌、真菌也会帮倒忙。这个苹果还能吃吗?

学生:不能,烂掉了。

教师:防止食物腐烂的方法都有哪些?你能举个例子吗?

学生:放冰箱里——冻的肉和鸡

学生:真空包装——烧鸡

学生:巴斯德消毒法——牛奶

学生:用盐腌起来——咸菜

学生:干燥——脱水蔬菜……

教师:大家对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保存中的作用都有了新的理解,那么细菌和真菌在我们日常生活里还有其他作用吗?我们下节课继续讨论好不好?

真菌教学设计 第7篇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力图引导学生通过探究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和了解真菌。通过活动1培养学生观察与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活动2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探究活动,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表达交流等过程,让学生们再次体验探究中的乐趣。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观察描述各种蘑菇的外部形态特征。

2.能通过多种渠道调查发现可食用真菌对人类健康的好处。

3.能利用简单工具进行正确观察并记录使食物发霉的真菌的形态特点。

4.能够设计实验证实食物容易在什么环境条件下发霉的假设。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与其他同学交流实验设计和结果。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够知道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

2.能够有根据地说明食用真菌是宝贵的生物资源。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提出防止食物或衣物发霉的措施,并说明理由。

2.能描述技术和设备的发展和应用有助于食品保鲜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3.能大胆设计一种新颖的食品保鲜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探究活动,感悟真菌特别是食用真菌的种类多样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有关真菌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漫步在雨后茂密的森林中,我们在树干的底部或朽木上会发现一些形似小伞的蘑菇;
在阴湿的环境中,我们还会发现一些食物上长有“长毛”,这些都是真菌。今天就让我们来认识这些真菌吧!

(二)新课教学

活动1:可以食用的真菌

1.出示一些关于真菌的图片。

提问:你们认识它们吗?它们分别是什么形状和颜色的呢?

2.学生观察图片并结合自己的认识理解。

3.教师介绍所出示的真菌的相关知识。

4.调查:

我们在生活中食用过那些真菌?它们又分别具有那些营养呢?

5.学生讨论,并记录在书本P28中间的《记录卡》上。

6.汇报:你们认为真菌有那些不同的特点呢?

7.讨论:为什么说食用的.真菌是宝贵的生物资源呢?

活动2:食物发霉

1.谈话:除了蘑菇、木耳等大型真菌以外,一些食物、衣物上长出的霉菌也属于真菌,让我们来观察它们有哪些特点?

2.观察发霉的馒头,将观察现象记录下来。

思考:在什么样的条件下食物容易发霉?

3.设计实验。

(1)假设:食物在XXX条件下容易发霉。

(2)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假设。

(3)实验并记录。

(4)结论:

食物发霉的条件是在潮湿阴暗、不通风、温暖的条件下易发霉。

4.讨论:怎样才能防止食物的发霉?为什么?

拓展活动:食品保鲜

1.以生活中的某一种食物的保鲜的方法,观察它从过去到现在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这些方法有那些优点和缺点?

2.学生汇报并介绍对细菌和生活的一种危害?

板书设计:

第六课 生活中的真菌

1.常见的真菌

银耳、灵芝、香菇、金针菇等。

2.食物发霉的条件

在潮湿阴暗、不通风、温暖的条件下易发霉。

真菌教学设计 第8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2)说出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青霉、曲霉的形态、颜色及新鲜蘑菇的形态,提高观察能力。

(2)通过观察孢子印,运用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2)学会正确利用真菌,健康快乐生活。

【教学重点】

真菌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利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总结归纳真菌的结构特点。

【教学方法】

本节以观察、讨论法为主,辅以阅读、讲授等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培养皿中培养好的青霉,吸管,镊子,显微镜,解剖针,放大镜,酵母菌培养液,载玻片,盖玻片,稀释的碘液,吸水纸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我们在餐桌上会吃到芹菜等蔬菜,也会经常看到蘑菇、银耳、木耳等,仔细对比它们的形态,你想知道些什么信息呢?

生:可能会提出很多问题,如:蘑菇、银耳、木耳是植物吗?它们有根、茎、叶吗?为什么它们不是绿色的?

师:蘑菇、木耳、银耳和芹菜等蔬菜不一样,它们没有根、茎、叶,没有叶绿素,不属于植物,而是属于真菌。那么真菌具有什么特征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真菌》。

二、新知导学

(一)各种各样的真菌

师:真菌是多种多样的。(图片展示多种多样的真菌)观看图片,哪些真菌是你认识的?

生:观察图片并指出自己所认识的真菌。

师:这些真菌有些是多细胞的,比如:猴头菇、平菇、灵芝、冬虫夏草、牛肝菌等;
也有一些是单细胞的,比如酵母菌。有的是可以食用的,如蘑菇(平菇、猴头菇)、牛肝菌等;
有的是可以药用的,如灵芝、冬虫夏草等。这些真菌具有什么样的结构呢?

(二)真菌的结构

1.酵母菌的形态结构

师: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的真菌,我们平时所食用的面包、馒头、奶酪等发面食品都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的细胞结构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一起来观察酵母菌。请同学们参照教材的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并完成与实验相关的练习。

生:完成实验,并将结果相互交流

实验:观察酵母菌

目的:认识酵母菌的形态结构

材料用具:酵母菌培养液,载玻片,盖玻片,稀释的碘液,吸水纸

实验步骤:

1.取一滴酵母菌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能看到一个个椭圆形的细胞,细胞中有明显的液泡,这就是酵母菌。

2.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碘液,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对酵母菌进行染色。在显微镜下能看到酵母菌细胞中染上颜色的细胞核和淀粉粒。有的细胞上长出大小不一的突起,这是酵母菌的芽体。

师:酵母作为一种真菌,它与细菌、植物细胞的结构是否相同呢?我们一起来比较观察。(展示酵母菌图片与细菌、植物细胞图片)对比观察:

(1)酵母菌由哪些结构构成?

(2)酵母菌和植物细胞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3)酵母菌和细菌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生:(讨论后回答)

(1)酵母菌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和细胞核构成。

(2)与植物细胞相比,酵母菌没有叶绿体。

(3)与细菌相比,酵母菌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师:那你能推测出酵母菌的营养方式吗?

生: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以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属于异养生物。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发现,成熟的酵母菌细胞会向外生出与自身相似的突起,这个突起就是芽体。当环境适宜的时候,芽体会逐渐长大,脱离母体,成为一个新的酵母菌个体。这样的生殖方式叫做出芽生殖。如果环境不适宜,酵母菌就会进行孢子生殖。

2.霉菌的形态结构

师:霉菌也是一种真菌。很多霉菌对人类是有害的。到了夏天,我们经常会看到发霉的食物,(展示发霉的食物)这就是霉菌大量繁殖的结果。霉菌的形态结构又是什么样的?让我们来进行下面的实验。请同学们按照教材中的步骤认真进行实验,并完成相关练习。

生:进行实验并将结论交流

实验目的:认识霉菌的形态结构

材料用具:培养皿中培养好的青霉,吸管,镊子,显微镜,解剖针,放大镜

方法步骤:

1.从培养皿中取出一块长有青霉的橘子皮,垫上白纸,用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一条条直立生长的白色绒毛,这就是青霉的直立菌丝。其顶端长有成串的青绿色的孢子。

2.用解剖针挑取少许长有孢子的菌丝,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会发现青霉颜色呈_青绿色,长有孢子的菌丝成扫帚状。

师:霉菌的菌丝都是一样的吗?(展示图片并提出问题,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教材相关内容讨论下面的问题:图中序号代表什么结构?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真菌?青霉的细胞中有叶绿体吗?你能推测出它的营养方式吗?

生:(到屏幕上指出并讲解)在营养物质表面向上生长的,叫直立菌丝;
深入到营养物质内部的,是营养菌丝。

师:你认为这些菌丝有什么作用呢?

生:营养菌丝深入到营养物质内部,吸收营养。

师:是的,霉菌的菌丝是由很多细胞首尾相连而成,属于多细胞真菌,这一点是和酵母菌不同的。霉菌的结构和酵母菌相似,也没有叶绿体,要靠吸取现成的有机物来生存,属于异养生物。我们已经知道酵母菌主要通过出芽生殖,那么霉菌的生殖方式又是什么呢?

生:孢子生殖

师:非常正确。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青霉扫帚状的分支末端有成串的绿色孢子,青霉就是通过这些孢子来繁殖后代的。夏天,发霉的面包也会发霉,这种霉菌叫做曲霉。曲霉气生菌丝的顶端膨大成球状,表面呈辐射状的着生着球形的孢子,曲霉就是用这些球形的孢子来繁殖的。可见,霉菌都是通过孢子来繁殖后代的。

3.蘑菇的形态结构

师:蘑菇是一种大型真菌,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我们在哪里可以采到蘑菇呢?这说明了什么?

生:在夏季或秋季的清晨或雨后,在潮湿的树干或草地上容易采到蘑菇。这说明细菌适于生活在温暖、潮湿、有机物丰富的环境中。

师:蘑菇由哪些结构构成?认真观察蘑菇的相关图片并阅读文字,并回答下列问题。(出示蘑菇图片)

(1)指出各部分结构的名称。

(2)蘑菇的菌体由菌丝构成,是多细胞的真菌。靠地下菌丝吸收外界的水分和有机物;
不含叶绿素,属于异养生物。

师:蘑菇又是如何进行生殖的?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78内容,试着描述制作孢子印的步骤。生:(阅读教材内容并回答)1.选取较大的新鲜蘑菇,用解剖刀或解剖剪将菌盖从菌柄上取下来。

2.把菌褶那面朝下平放在白纸或玻璃板上,扣上培养皿或玻璃杯。

师:第二天,拿开培养皿(或玻璃杯)和菌盖,可以看到在白纸(或玻璃板)制作好的孢子印了。(展示孢子印图片)仔细观察,白纸上留下的孢子印是与菌褶排列一致的?排列形状呈放射状?

生:讨论后将填空补充完整。

师:观察孢子的大小和颜色,你有什么发现?你认为孢子和蘑菇的繁殖有什么关系?

生:孢子很小,呈褐色。蘑菇依靠孢子进行繁殖。孢子成熟后会散落下来,落到适宜的地方就会萌发出菌丝。

师: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用孢子印制作的图画。(展示图片)很漂亮是不是?相信你也可以制作出更漂亮的图画。请同学们回家之后自己制作孢子印图画,用手机拍下照片,并发到班级群里与大家分享。我们比一比谁的更漂亮!

拓展延伸:

蘑菇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但是很多蘑菇是有毒的。比如(展示图片):蛤蟆菌、毒红菇、花褶伞等。怎样鉴定蘑菇是不是有毒呢?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辨别:1.颜色鲜艳,不生虫蛆;
2.菌盖顶部有黏液或瘤状突起;
3.受伤后变色,有腥、臭、辣、苦等气味;
4.菌柄上有菌环。因此,对于从野外采回来的蘑菇,一定要仔细辨别,千万不要随意食用!

(三)真菌的生殖

师:回忆酵母菌、蘑菇和霉菌的生殖,你能总结出真菌的生殖方式吗?

生:(观看图片并总结)大多数真菌用孢子繁殖后代,酵母菌除了用孢子繁殖,也可以出芽生殖。

(四)比较细菌和真菌

细菌和真菌与我们人类的关系都非常密切,它们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特征有哪些异同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并完成表格中的内容。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酵母菌、霉菌和蘑菇,它们都属于真菌。对于真菌,你有哪些收获呢?(出示酵母菌、霉菌、蘑菇图片)你能把你今天的收获跟大家交流一下吗?

生:说出自己本节课的收获,共同总结真菌的特征。

三、精华提炼

真菌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不含叶绿素,异养生活,多为孢子生殖。

四、典型试题

1.细菌与真菌在结构上的共同点是(D)

A.都是多细胞生物

B.都有细胞核

C.都是分裂生殖

D.细胞内没有叶绿体

2.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真菌特征的是(D)

A.细胞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质、细胞膜和成形的细胞核

B.真菌中的蘑菇和霉菌是多细胞的,酵母菌是单细胞的

C.真菌产生的孢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能发育成一个新个体

D.真菌形成的芽孢是它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板书设计】

酵母菌:单细胞有细胞核无叶绿体异养出芽生殖

霉菌:多细胞有细胞核由菌丝构成无叶绿体异养孢子生殖

蘑菇:多细胞有细胞核由菌丝构成无叶绿体异养孢子生殖

真菌特征:单细胞或多细胞,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不含叶绿素,异养生活;
多为孢子繁殖。

【教学反思】

本节课由学生所熟知的实际生活导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分别对酵母菌、霉菌、蘑菇等常见真菌进行了观察探究,通过对比归纳,总结出真菌的特征,完成了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酵母菌的各部分结构在显微镜下并不能全部看清,对青霉和曲霉的菌丝的观察也有一定难度。结合多媒体课件及探究实验,不但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使知识更加明确,而且课堂气氛明显比在教室上课活跃。这是计算机与课程整合的优势,用鲜活的视频录像及直观的图片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也避免了老师“填鸭式”的满堂灌。师生的互动性较高。

真菌教学设计 第9篇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2、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说出霉菌和蘑菇的营养方式。

能力目标:

1、运用制作及观察青霉、曲霉临时装片的技能。

2、运用制作孢子印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参观当地的食用菌养殖场,体验食用菌养殖的过程和方法。

2、通过真菌和人类关系的认识,体验从正反两方面辩证地看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2、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

3、观察能力的训练

教学难点

1、运用制作及观察青霉、曲霉临时装片的技能的培养

2、真菌生殖方式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

观察法、图示法、实验法

四、教学准备

用橘皮、馒头、面包片培养青霉和曲霉,新鲜的蘑菇,几种食用或药用真菌,制作有关青霉、曲霉、蘑菇和酵母菌的结构CAI课件,制作孢子印,制作临时装片的实验器材,制作孢子印的实验器材,一袋酵母,一个发酵的苹果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由学生熟悉常见的真菌,展开话题,使学生进入“菌”的探究学习)

师出示各种大型真菌: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很多东西,大家看你认识这都是什么吗?

生托起盘子介绍自己认识的各种真菌

师:你最熟悉的其中的什么?

生:蘑菇。

师:你吃过或者听说过哪种蘑菇?

生介绍自己吃过的蘑菇

(二)新授:

1、探究蘑菇

(课间由班长带领学生在校园采蘑菇,上课交流收获。由此探究出蘑菇的生活环境和营养方式,产生新的疑问:蘑菇是怎么繁殖的?通过制作孢子印,对孢子的看、摸、拍、等探究,认识蘑菇的繁殖方式。通过参观蘑菇大棚的视频,使学生了解蘑菇的养殖过程和方法。通过蘑菇的营养价值的介绍,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区分食用蘑菇和毒蘑菇,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师:那么你采过蘑菇吗?

课前我布置了班长带领一些同学到校园里采蘑菇,收获如何呢?

班长:没采到

师:你们到哪儿去采的?

班长:草丛里

师:为什么到那里去采?

班长:以前下雨后,同学在那里见过蘑菇

师:请见过蘑菇的同学说说那里的环境?

生:阴暗、潮湿、落叶比较多

师:为什么现在那里没有蘑菇了呢?大家能帮忙分析一下吗?

生:这几天比较干燥

生:气温太低

师:分析得很好,现在大家能总结一下蘑菇的生活环境吗?

生:温暖、阴暗、潮湿、有机物比较丰富的地方

师:同学们根据蘑菇的生活环境,你能不能推测出蘑菇的营养方式?

生:它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应该属于异养

师:我们吃的蘑菇大多是种植的还是野生的?

生:种植的

师:那种蘑菇是种种子吗?

生:种孢子

师:孢子是什么样的呢?你见过吗?

生:没见过,太小了

师:我们可以通过制作蘑菇的孢子印来认识它们,这是老师制作的孢子印(出示孢子印),想做一个吗?你面前就有蘑菇、剪刀、培养皿里有纸,我们可以边学边做。

屏幕显示蘑菇的结构图

师:我们看到的蘑菇是蘑菇的地上部分,叫子实体,由菌盖和菌柄构成,菌盖的背面是菌褶,里面有大量孢子。我们用剪刀将菌柄剪去,将菌盖扣到培养皿里的白纸上,再扣上烧杯,就可以了。

师:做好了就别再动了,下课后带走,明天你就可以看到美丽的孢子印了。

你为什么要用扣上烧杯?

生:孢子太小,别让风吹走

师:你面前有老师提前制作好的孢子印,拿起来,能看到什么?

生:有一圈白粉一样的东西

师:这里面就有大量的孢子。一个蘑菇能产生这么多孢子,那么蘑菇是单细胞的还是多细胞的?

生:多细胞的

师:你摸一摸孢子什么感觉?

生交流

师:拍一拍,孢子不见了,咱们刚才帮蘑菇传播后代了,现在教室里就有了大量的蘑菇孢子,过几天,你们就可以在教室里采蘑菇了。

生:不可能

师:为什么?

生:蘑菇是长在温暖潮湿、有机物丰富的环境中,教室没有它们生存的环境。

师:哦,教室里采不到蘑菇了,那么我们想收获蘑菇,还是去一下蘑菇大棚吧。

屏幕显示学生兴趣小组参观蘑菇大棚的视频,介绍蘑菇的养殖方法。

师:现在知道蘑菇是怎么种植的了吗?

老师从蘑菇大棚带来了几个蘑菇棒,里面已经有大量的菌丝,送给没有采到蘑菇的小组,请他们细心培育。

师:蘑菇,被称为21世纪的健康食品,富含维生素和氨基酸,同学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应该多吃点。,有利于大家的生长发育。

毒蘑菇

过渡:是不是所有的蘑菇都可以食用呢?

生:毒蘑菇不能食用

师点击图片:这是一些毒蘑菇。专家建议,不熟悉的野生蘑菇最好不要采摘食用,小心中毒。

2、探究霉菌

(通过展示观察发霉的食物,思考生活中物品发霉的现象,探究霉菌的生活环境和营养方式。按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的步骤,由宏观观察到微观观察霉菌,边观察边质疑,逐步探究霉菌的形态、结构、生殖方式,并区分青霉和曲霉。)

过渡

师展示带来的发霉的橘子和面包:老师还给大家带了些橘子和面包,但没保存好。

生:长毛了,发霉了

师:这些毛我称它为什么?

生:霉菌

师:这些霉菌靠什么生活呢?

生:分解橘子、馒头里的有机物生活

师:它们的营养方式是?

生:异养

师:霉菌长什么样?下面你可以仔细观察你桌上的霉菌,可以利用放大镜。

学生观察

师将两种霉菌放在投影仪上,放大,显示。

师:你有什么发现,有什么疑问?

生:橘子上的霉菌是绿色,面包上的霉菌是黑色还有的是黄色。

师趁机介绍长在橘子上的是青霉,长在面包上的是曲霉。

生:橘子上的霉菌下面是白色,上面是绿色

生:它是一丝一丝的

师:生物学上叫它菌丝,也就是说霉菌是由由菌丝构成

生:上面有小黑点,小黑点是什么?

生:为什么下面的毛是白色,上面是绿色?

师:小黑点与生殖有关,你猜是什么呢?

生:孢子

师:你看到的青霉是绿色,其实就是因为它的孢子是绿色的,下面的菌丝是白色的。

曲霉是黑色的或黄色的,也是因为它的孢子是黑色的或者褐色的。

师:你还有什么疑问?

生:菌丝里面是什么样?

生:孢子是什么样的?

生:青霉和曲霉有什么区别?

师:要知道答案,我们需要借助———显微镜,将霉菌做成装片来观察。联系前面我们做过的洋葱表皮细胞装片,我们该怎么制作霉菌装片呢?

生讨论交流:擦片、滴水、取材(用牙签挑取)、盖片。

师点击屏幕,显示制片步骤,提示取材该注意问题。

师:下面就继续我们的发现之旅吧,这个组先观察青霉,这个组先观察曲霉。

生分组实验,师巡回指导。

师分别将一个制作效果好的装片置于显微投影仪上展示。

然后引导学生交流他们在显微镜下的发现。

学生到屏幕前上指出自己的发现:

1、青霉的菌丝是多细胞的。

2、青霉的细胞中有细胞核。

3。有很多散落的孢子

4.它们顶端的孢子排列的象个扫帚。

另一组学生指出自己的发现:

1、曲霉的菌丝是多细胞的。

2、曲霉的细胞中有细胞核。

3。有很多散落的孢子。

4.它们顶端的孢子排列成放射状。

师边总结边板书:也就是说青霉曲霉都是多细胞的,细胞中有真正的细胞核。

(如果学生制作的装片效果好,应该能看出青霉和曲霉的孢子排列的形状不同,学生指出后,教师可以直接归纳青霉和曲霉的区别。如果制片效果不好,学生看不出孢子的排列,就屏幕显示教师显微拍摄的青霉、曲霉的孢子排列图片,学生区分)

3、探究酵母菌

(由生活中的现象,推测出酵母菌的营养方式。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酵母菌照片,探究酵母菌的结构和生殖)

过渡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种菌,(出示酵母)这里面有什么菌?

生:酵母菌

师:我们家里做什么的时候用到它?

生:做馒头

师:还有什么要用到它?

打开装苹果的塑料袋,生闻。

师:什么味?

生:酒味,酿酒用到它。

师:那你能不能推测出它的营养方式?

生:异养

师:想不想看看酵母菌的庐山真面目?

生:想

屏幕显示教师拍摄的酵母菌在显微镜下的照片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交流自己的发现:有的学生能发现酵母菌是单细胞的,有的说是多细胞的.。

师给予表扬:你们观察得很仔细。

屏幕显示酵母菌在进行出芽生殖的图片

师:酵母菌的确是单细胞生物,两个长在一起是一个酵母菌在进行出芽生殖。

师补充:酵母菌在条件适宜时进行出芽生殖,在环境营养缺乏时进行孢子生殖

我们再将它们放大,注意观察它的结构。

4、探究真菌的特征

(通过比较酵母菌和细菌,探究出二者的不同,并通过比较蘑菇、霉菌、酵母菌,进一步归纳出真菌的主要特征。)

师:酵母菌与我们上节课讲的细菌有什么不同呢?点击图片

大家将它们的特点,填写在你的导学提纲上的表格里,进行比较。

生填写完后,在投影仪上展示,并归纳出它们的不同

师:它们虽然都是单细胞的,名字都带菌字,是不是同一类?

生:不是

师:我们今天探究的这三种菌类,酵母菌、霉菌、蘑菇,它们有没有共同的特点?

生:有

师:哪些共同特点?

生交流

师:所以它们属于同一种菌类?

生:真菌

师:刚才同学们归纳的就是真菌的特征

点击屏幕出现真菌的特征

(三)学以致用:

木耳、银耳、灵芝等为什么都是真菌?

生交流

(四)延伸:

师:课堂上的我们观察用的馒头橘子课后怎么处理?

生:扔垃圾箱里

师:扔掉后它们变成了什么?生:无机物

师:谁的功劳?

生:真菌和细菌

师:真菌除了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分解者的重要角色外,还有什么作用呢?

我们下节课继续探究。

(五)盘点收获:

生交流收获和遗憾之处,教师进行鼓励。

(六)作业设计:

1、有一种堪比黄金的中药,冬虫夏草,到底是虫还是草呢?课后查阅资料,下节课交流。

2、课外实践:查阅资料,自己动手养殖食用菌。

板书设计:

真菌

蘑菇霉菌酵母菌

营养方式:异养异养异养

生殖方式:孢子孢子出芽生殖或孢子生殖

结构特点:多细胞菌丝,多细胞,有细胞核单细胞,有细胞核

真菌教学设计 第10篇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涉及的是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有益的方面,即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制作发酵食品以及如何控制细菌和真菌来保存食品等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极为密切,它使学生知道了我们平时吃的很多东西以及它们的保存方法,都是由于细菌和真菌的作用。在本章第一节已经学习了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但接触的都是它们对人类有害的一面,因此,学生不仅对本节课内容感到新颖、好奇,而且对制作发酵食品还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本节虽然知识结构并不复杂,但从科学技术与生活实际的角度看,内容和形式不容忽视,因为它为提高同学的实践能力、体验知识与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和机会。

本课时主要学习两方面的内容:其一为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包括演示发酵实验、制作甜酒、制作泡菜、制作酸奶。其二为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

2、学生情况

本节课的教学班级为初二5班,属于初二年级的中等班,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方面有点欠缺,课外知识也不够丰富。但是,学生有一定的学习主动性,有一定的求知欲望,有一定的探究问题的兴趣,能够和老师配合,可以通过师生互助,不断的在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食品保存方面的作用。

难点:甜酒和泡菜的制作原理,生活中不同食品保存方法的选择。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举例并尝试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2)说明食品腐败的原因及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

2、能力目标

(1)通过做发酵实验和尝试制作甜酒、泡菜、酸奶等食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通过小组探究、收集资料、汇报探究结果等活动,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合作交往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学习和应用食品保存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知识与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本节课从"老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的理念出发,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了有助于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有助于让学生体验知识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教学方式。学生通过分组查阅、整理资料,有助于他们提高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小组分工合作、共同探究、亲自动手制作发酵实验、制作甜酒、泡菜、酸奶等食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同学汇报结果,提高表达交流的能力。整个过程都在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的精神,使学生体验到知识与技术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从而更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四、教学方法(方式)与学习方法

新授课型、小组讨论与探究

五、教学媒体选择

老师:自制的PowerPoint课件,准备的面包。

学生:自制的演示发酵实验装置、自制的甜酒、自制的泡菜、自制的酸奶以及与其相配的PowerPoint课件;
食品保存方法的PowerPoint课件

六、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流程图(由上至下,由左至右)

2、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通过回忆细菌和真菌的危害,提出问题:是不是所有的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是绝对的有害而无利呢?

2、结合你们收集的资料和生活经验,说一说他们对人类有哪些好处呢?

对学生回答做总结,导入新课。(板书题目第二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倾听问题,齐声否定。

回答细菌和真菌对人类的作用:如可以酿酒、制造食品、制药、净化污水、利用它们进行冶金等。

推荐访问:真菌 教学设计 集锦 真菌教学设计集锦10篇 真菌教学设计(集锦10篇) 《真菌》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