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大全 > 石河子市居民生活用水水价研究(江煜,古丽马兰,唐艳娟)

石河子市居民生活用水水价研究(江煜,古丽马兰,唐艳娟)

时间:2022-05-17 19:56:02 浏览次数:

 

摘要: 石河子市位于新疆北部,属于干旱绿洲区,水资源严重短缺。为了掌握当地居民生活用水情况和居民对水价的承受能力,更好地利用当地水资源,对石河子市居民用水情况、水价、居民对水价的承受能力进行了抽样调查分析,对调查资料进行了分析,并采用水资源价值模糊数学模型对石河子市水价进行了计算,得出了该市居民生活用水价格范围。提出了该市水价改革建议,为石河子市城市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水价改革、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等提供了基础资料。

 

关 键 词: 生活用水;水价;承受能力;水资源价值

 

中图分类号: TU991.3 文献标识码: A

 

我国水资源是稀缺性资源,要解决我国干旱缺水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措施是建设节水型社会。建设节水型社会,要十分注意经济手段的运用,最重要的是制定科学合理的水价政策,调整水供求关系,促进节约用水。为此,本文拟对石河子市居民生活用水水价的制定进行探讨。

 

1 石河子市概况

 

石河子市位于新疆北部,南临天山北麓中段,北靠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南缘。市区年降水量200~400mm,蒸发量达2000mm以上,属于干旱绿洲区。居民家庭生活用水完全靠地下水。水文勘测表明,市区地下水储量8988万m3 ,其中,年可开采量约6000万m3 ,地下水人均占有量(按市区人口32万人计)仅为280m3 。据2005年统计[1] ,市区人口已达32.54万人,2005年市区年地下水开采量已达6059万m3 ,水的需求量已达到年可开采量6000万m3 警戒线。

 

针对石河子市水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对石河子市居民开展抽样调查,摸清居民家庭生活用水量现状,以便归纳分析居民支付水费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该市居民对生活用水水价承受能力进行研究,为石河子市城市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水价改革、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等提供基础资料。

 

2 居民支付水费情况调查

 

本次调查采用抽样调查形式,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83份,与石河子市2006年统计年鉴抽样调查比例相同。其中居民受教育程度(家庭受教育程度最高者)小学36户,占12.7%;初中31户,占11.0%;高中38户,占13.4%;大专113户,占39.9%;本科及以上65户,占23.0%。本次抽样调查的目的主要是了解该市居民对水价承受能力情况及对水价的认识,因此调查问卷的设计包括居民受教育程度、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水价调整前后居民家庭人均生活用水量、居民对现行水价的评价、居民对水价构成的认识等内容。

 

抽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石河子市居民户均2.8人,人均月生活用水量为2.25m3 ,水费3.56元。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8041元,接近石河子2006年统计年鉴公布的7947元[2] ,说明本次调查情况基本上符合实际,是可信的。石河子市居民家庭经济收入情况如图1(略)所示。

 

在本次抽样调查中,居民受教育程度(家庭受教育程度最高者)与其可支配收入有关,居民受教育程度越高,收入越高。小学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均可支配收入469元,人均月用水量1.83m3 ,平均支付水费2.89元;初中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均可支配收入502元,人均月用水量1.92m3 ,平均支付水费3.03元;高中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均可支配收入528元,人均月用水量1.98m3 ,平均支付水费3.13元;大专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均可支配收入659元,人均月用水量2.16m3 ,平均支付水费3.41元;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可支配收入867元,人均月用水量2.92m3 ,平均支付水费4.61元。

 

抽样调查说明,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生活水平越高,用水量也相应增加,其水价的承受能力也就越高;大部分低收入家庭居民用水主要用于满足基本生活需求,而部分高收入家庭居民用水主要用于舒适生活需要。

 

2005年11月,石河子市水价开始调整为1.58元/m3 ,但对居民用水量并无明显影响,抽样调查结果如图2(略)所示。

 

由图2(略)可知,在本次抽样调查中,仅有48户用水量有变化,占17%,除个别用水量有所增加外,其余均有所减少,但大部分减少的用水量有限,说明此次调价,节水效果并不明显。这一方面说明,石河子市居民家庭生活用水主要用来满足居民基本生活用水,其价格弹性很小;另一方面说明,此次提价在该市居民的承受能力能力范围内。水价还有进一步提高的可能。

 

3 居民对水费的承受能力分析

 

居民对水价的承受能力分为经济承受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两方面。鉴于石河子市水资源的短缺状况,我们认为在制定居民生活用水价格时,居民的经济承受能力是应该主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对用户经济承受能力评价方法,世界银行和我国建设部门通常采取支出比重法,即居民可承受能力按居民水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百分比进行分析。

 

3.1 居民经济承受能力

 

石河子市居民家庭生活用水量收入弹性为:

 

E=(ΔQ/Q)/(ΔR/R)

 

式中ΔQ为用水变化量,0.040m3/人?月;Q为用水量,2.25m3/人?月;ΔR为人均月可支配收入变化量,72.75元/月;R为人均月可支配收入,662.25元/月;E为水需求收入弹性。居民家庭生活用水量收入弹性为0.163。由此得出: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用水量将增长0.163%。

 

小学文化程度家庭水费平均约占其可支配收入的0.617%,初中文化程度家庭为0.603%,高中文化程度家庭为0.592%,大专文化程度家庭为0.517%,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家庭为0.53%。以上数据说明,随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大,其水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比例基本上是减少的,低收入居民水费负担比高收入居民大,这有悖于我国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因此,在制定居民生活用水价格时,既要考虑居民整体平均承受能力,同时应该特别考虑低收入人群的承受能力。

 

3.1.1 居民可接受的水价

 

有研究表明[3] ,人均水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1%时,居民一般都能接受,并开始关心用水量。按照人均用水量2.5m3/人?月计算,2005年石河子市居民平均水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0.596%,因此水价还有一定的上调空间。鉴于目前石河子市水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根据2005年石河子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考虑到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按照水费支出占居民可支配收入1%,人均用水量3m3/人?月计算,可将水价上调到2.20元/m3 。针对低收入居民经济承受能力弱的问题,如果按照人均用水量2.5m3/人?月计算,根据石河子市现行水价政策,对贫困人口,每人每月减免1m3 水的水费计算,其平均水费支出占居民可支配收入0.825%,居民是可以承受的。

 

3.1.2 按照全国平均水费支出比例确定水价

 

人均可支配收入小于400元的家庭,约占本次抽样调查25.1%;人均可支配收入在400~800元的家庭,约占54.4%;人均可支配收入在800~1200元的家庭,约占12.4%;人均可支配收入大于1200元的家庭,约占8.1%。按照加权平均法计算,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8026元,按照全国平均水费支出占居民可支配收入1.224%[4] ,人均用水量3m3/人?月计算,可将水价上调到2.73元/m3 。对贫困人口,按照现行政策计算,平均水费支出占居民可支配收入1.0%,是可以承受的。

 

3.1.3 根据有关政策确定水价

 

根据有关政策[5] ,我国所有城镇都要开征污水处理费,并逐步提高收费标准,原则上达到每吨污水收费0.8元。根据石河子市现行水价政策,居民生活用水调整为1.58元/m3 ,其中污水处理费(按上述水量的80%计收)0.30元/m3 ,如果保持水资源费、工程水价不变,仅调整污水处理费(按上述水量的80%计收)到0.8元/m3 ,居民生活用水水价应调整为1.98元/m3 。

 

按照全国平均水费支出比例确定的水价高于居民可接受水价,一方面说明该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及生活水平较低,居民对水价的承受能力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另一方面说明该市目前水价水平较低,还有一定的上调空间。按照有关政策确定的水价低于居民可接受水价,说明该政策在石河子市执行是可行的,在居民可承受范围内,但还没有达到可接受水价水平,还可以上调。

 

3.2 居民心里承受能力

 

本次抽样调查对石河子市居民对现行水价的评价也做了调查,结果为:小学文化程度家庭,47.2%居民认为现行水价过高,30.6%居民认为现行水价较高,22.2%居民认为现行水价合理;初中文化程度家庭,16.1%居民认为现行水价过高,41.9%居民认为现行水价较高,35.5%居民认为现行水价合理,6.5%居民认为现行水价低;高中文化程度家庭,26.3%居民认为现行水价过高,36.8%居民认为现行水价较高,34.2%居民认为现行水价合理,2.7%居民认为现行水价低;大专文化程度家庭,18.6%居民认为现行水价过高,38.1%居民认为现行水价较高,占43.3%居民认为现行水价合理;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家庭,7.7%居民认为现行水价过高,27.7%居民认为现行水价较高,60.0%居民认为现行水价合理,4.6%居民认为现行水价低。

 

根据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认为现行水价过高或较高的居民比例随着其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减少,居民受教育程度越高,对水价含义的理解更充分,更能理解水价的提高;同时,居民对水价提高的认识与其收入水平有着极大的关系,居民收入水平越高,越能理解、接受水价的提高。该市有一半以上居民认为现行水价过高或较高,而目前该市平均水费支出占居民可支配收入0.596%,说明石河子市居民生活用水水价的心里承受能力很低。

 

为了了解石河子市居民对水价构成的认识,本次也对此做了相应的抽样调查。该市居民对水价构成的认识如图3(略)所示,其中:①代表水价仅由供水成本构成;②代表水价由供水成本+污水处理费构成;③代表水价由水资源费+供水成本+污水处理费构成。

 

根据本次抽样调查统计结果,29.7%的居民认为水价仅由供水成本构成;26.5%的居民认为水价由供水成本+污水处理费构成;虽然有43.8%的居民认为水价由水资源费+供水成本+污水处理费构成,但占本次抽样调查55.5%的居民认为现行水价过高或较高。因此可见,石河子市居民水价的心里承受能力很低,主要是因为我国长期实行无偿供水和低水价政策以及居民对水资源价值构成认识不到位造成的。现在水价要提高到合理反映水资源价值的水平上,居民的心理承受能力需要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

 

4 采用水资源价值模糊数学模型计算

 

在制定水价时,既要考虑水资源在当地的稀缺程度、居民的承受能力,同时又要综合考虑影响水资源价值的各种因素即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在此基础上计算水资源价格才比较符合实际。为此,姜文来1995年提出水资源价值模糊数学模型,他将水资源价值模糊数学模型分为水资源价值综合评价模型和水资源价格计算模型两部分[6] 。

 

水资源的价值因素可分为:自然因素(包括环境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自然因素是非人工控制的,它决定了水资源态势,即水资源的丰度和品质,水资源的开发条件和特性;经济因素主要包括产业结构、规模、用水效率、国民收入等;社会因素主要包括技术、人口、政策、文化历史背景等[7] 。对以上影响因素,应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抓主要矛盾,选择主要因素。结合石河子市的实际情况,本文选择的模型参数有:水质、水资源量、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供水企业服务水平等5个要素。本文之所以对模型参数进行了改进,选择了供水企业服务水平,是因为用户的支付意愿不仅仅取决其承受能力,还与供水公司的服务质量及其他诸多社会因素有关。

 

2005年石河子市地下水质良好,人均年可支配收入7947 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约为1.68万元,供水企业服务水平较好。

 

设对各评价要素的评价向量为W,W={高,偏高,一般,偏低,低};首先采用函调的方法请7位专家对各评价要数的各项指标对评价要素的隶属程度进行打分,然后求平均值的方法,得出评价要数的各项指标对评价要素的隶属程度,用R表示各要数组成的隶属度矩阵:

 

B为各要素的权重向量,B=(0.3 0.25 0.25 0.1 0.1),BR为B与R的复合矩阵,即为石河子市水资源价值模糊综合评价。

 

BR=(0.12 0.315 0.255 0.25 0.06) (3)

 

因为BR各数之和为1,故不需要做归一化处理。2005年石河子市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947元,推求石河子市水资源价格的上限值为2.7元/m3 ,由此得到2005年水资源价格向量为:P=(2.7 2.33 1.96 1.58 0)。由BR与P值可以求得水资源价值为:

 

5 结论

 

根据以上分析,石河子市居民生活用水价格的制定,应该结合该市的水资源状况、居民可承受能力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承受能力、水资源价值等情况综合考虑。石河子市居民生活用水价格在1.95~2.70元/m3 之间是切实可行的。水价改革涉及到千家万户和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相关部门应该慎之又慎,不能超之过急。针对石河子市居民水价的心里承受能力很低情况,除了大力宣传水资源价值外,应该遵循公平和效率的原则,采取分阶段逐步提高水价的方法,让居民对水价提高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新疆石河子统计局编.石河子统计年鉴2006.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448.

[2] 新疆石河子统计局编.石河子统计年鉴2006.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447.

[3] Sawkins J W,Dickie V A.Affordability of Water and Sewerage Services in Great Britain.Stirling:Scotecon,2002,(2):2~16.

[4] 郭杰,丁阳璐.我国城市居民用水价格的可承受能力问题分析.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6):63~66.

[5] 王波.中国城镇将全面开征污水处理费每吨不低于0.8元.人民日报,2007-12-29(60).

[6] 姜文来.水资源价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

[7] 谢乐云.模糊数学在水资源价值研究中的应用.华东地质学院学报,2000,23(1):43~45.

 

作者简介: 江 煜,女,新疆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讲师。

    

推荐访问:石河子市 水价 生活用水 居民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