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大全 > 城郊乡建民社区简介

城郊乡建民社区简介

时间:2022-05-28 18:14:02 浏览次数:

城郊乡建民社区简介  

  

     建民社区位于北安市区西北3公里处,东临202国道,北靠北五公路,全社区有8个自然屯,886户,3118口人,耕地面积16170亩。2009年被列为省级新农村建设重点示范村。  

    按照中央、省和黑河市关于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总体要求,北安市结合实际,采取 “双转双带” 模式(双转即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实现农民与土地分离,农民转向城镇和新社区,实现农民生活方式转变;双带即城镇带动、农垦森工带动),加快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提出到2015年,把北安市打造成为我省北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先导区目标。按照这一思路目标,把建民村确定为旧村改造,吸纳周边村屯农民集聚模式,坚持实施旧村改造与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并举,坚持生产发展与打造城郊经济圈结合,坚持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与提高文明素质同步,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一、坚持以规划为先导,科学建设新社区。按照北安市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总体要求,结合建民村实际,对建民社区建设进行科学规划,力争到2020年,通过加大旧村改造力度,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发展壮大主导产业,不断增强集聚能力,吸纳周边10个自然屯的5000人向建民社区整体搬迁,使社区面积达27万平方米,将其发展成为近城卫星镇,具备小城镇发展规模,形成总体的城镇化格局。  

二、推动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实现农民与土地分离。依托组建的农机合作社,创办土地经营专业合作社,坚持“体制不变,机制变”,遵循“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吸纳农民土地入股,实施保底分红机制。流转土地农户每年每亩净得300元,加上国家的惠农补贴,每亩净收入360元。目前,全村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14550亩,占全村耕地总面积的90%,使全村70%的农民从土地转移出来。  

三、拓宽增收渠道,多元增加农民收入。在推进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同时,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稳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围绕打造城郊经济圈,积极发展生态观光农业、休闲旅游服务、新型工业配套等主导产业,新型建材、农副产品加工、北药等产业积极发展,年产60万盆的东北虫草养殖基地项目即将动工。大力发展奶牛业,建成2个可容纳300头奶牛养殖小区,采取集中管理、分户饲养、单独核算、协会管理的模式运营,奶牛存栏达到1172头,农民收入实现120万元。围绕打造对俄蔬菜出口基地,发展无公害蔬菜大棚86栋,农民年增收100余万元。成立劳务协会,通过搭平台、搞培训、提供信息等多种形式,把有一技之长和有体能无技能的人组织起来,开展劳务输出或从事二三产业;把年龄大会种地的老把式请回来给合作社打工,较好解决了农民有活干、有钱赚,实现了土地入股保一块、外出打工挣一块的目标。2009年,全村年劳务收入达800余万元。  

四、加强新社区建设,推动农民转移集聚。加大旧村改造力度,累计投入资金3400万元,组织实施了改房、改水、改厕、改圈、改厨,推进道路绿化、路面硬化、路灯亮化、环境美化、庭院香化、街道净化为重点的“五改六化”工程。硬化村屯道路19.6公里,达到村屯主道、巷道全部硬化;修建1条省级标准的通村示范路3.1公里,解决了村民“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出行难问题。投资51万元,建筑面积280平米的超市和浴池即将投入使用。植造430亩护路林、环屯林和环村林,栽植云杉、樟松、白皮柳、银中杨和各类花木近10万株,初步实现了“村在林中、路在树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总体绿化设想。投资30万元建设文化活动室300平方米,休闲广场3800平方米,安装健身器材20套,组建农民小剧团和秧歌队,使农民娱乐休闲有场所,健身锻炼有场地。在实施旧村改造的同时,分期规划建设新型农村社区。2009年,建成节能保温房1020户。今年投资124万元、占地2700平方米的10栋20户节能保温房即将投入使用。对有意愿、有条件进入城市居住的农民,鼓励支持其进行分散转移。2009,有16户农民在城里买了楼房,完全过上了市民生活。  

改造前的建民社区,通村道路高低不平,村内巷道坑坑洼洼,泥草房户占30%,农民收入单一,2006年人均收入不足4000元,村集体积累几乎为零,现在的建民村在省委吉书记的关怀下,在省市各帮扶单位的支持下,基本实现了村屯绿化、路面硬化、路灯亮化、环境美化、庭院香花和街道净化的六化目标。新农合参合率达100%;农村低保实现应保尽保;2009年村集体积累达1380万元(资金40余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6800元。经过几年的建设与发展,建民人感受到了城乡一体化发展带来的新变化。  

推荐访问:简介 建民 城郊乡 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