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大全 > 某县新型城镇化情况汇报

某县新型城镇化情况汇报

时间:2022-06-09 12:28:02 浏览次数:

  一、基本情况  

XX县域总面积1997平方公里,辖18个建制镇、5个街道。近年来,我县按照省、市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部署和要求,认真落实“三个共同”(幸福与经济共同增长、乡村与城市共同繁荣、生态宜居与发展建设共同推进)的理念,本着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突出重点、打造特色的原则,稳步推进小城镇建设,全县城镇建成区面积116平方公里,县城建成区面积51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2002年的30%提高到2012年的53.8%。  

(一)以统筹的理念精心规划城镇。坚持把统筹规划作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龙头来抓,把“城市规划”变革为“城乡规划”,将广大农村纳入规划范畴;把“空间规划”拓展为“顶层设计”,对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进行同步规划,形成城乡统筹的“全地域、全领域”规划体系,引导城乡融合发展。全域一体化,推动功能互补。创新规划“南工北农”发展战略,将县城及南部城郊乡镇规划为工业和城市服务型区域,县域北部乡镇规划为农业生态型区域,推动南北部差异化发展;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科学规划不开发区、生态恢复和水土涵养区、重点开发区域,将暮云镇、跳马镇大部分区域规划为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禁止开发或限制开发。充分发挥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规划实施“以资本集中下乡、产业集中发展、土地集中流转、农民集中居住、环境集中整治、公共服务集中推进”为主要内容的“六个集中”,支持农村与城镇共同发展。城市田园化,加快对接融城。依托山形、水势、林地等天然资源规划城镇的空间布局,利用多元地貌来增强城镇景观的错落感和纵深感,着力凸显城市的“自然之美”,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把县城、小城市和中心镇、特色镇作为城乡一体化的推进节点,让田园风光和现代建筑在城镇完美融合,金井“茶香小镇”、榔梨“绿色水乡古镇”、开慧“板仓小镇”等城乡一体化试点成效显著;规划建设27个市县对接口,带动城乡结合部加快融入XX都市圈。规划全覆盖,健全完善体系。坚持高起点、宽视野、大手笔,推动城乡规划由盲目向“预期”、由分散向集中、由粗放向精细转变,构建了县、镇、村(居)三级规划管理执行监督体系,形成了总规、控规、专业规划三类层次的规划体系,制订了从咨询到论证、决策、公示、复核等系列制度;成立全县城乡规划委员会,严格执行“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配套一条龙”,城乡规划覆盖率达到100%,控规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80%。  

(二)以城市的标准精致建设城镇。强化基础先行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支撑作用。打造“立体”交通。基本建成功能完善、层次分明、布局合理、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县域内形成了“五纵十三横”道路交通网络,已有16个现代化交通接口与市区无缝对接。全县平均每百平方公里公路里程240公里,每万人拥有公路里程63公里,两项指标均居全省首位。建设特色小镇。采取“以奖代投”的方式,连续8年开展小城镇“星沙杯”竞赛,2012年全县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共计168个,建设投资额度28亿元,其中乡镇项目121个投资xx亿元。着力优化乡镇集镇功能布局,打造形象好、品质优、可持续发展的特色小镇。(榔梨街道:打造“绿色水乡古镇”,规划老镇区临街建筑立面风貌仿古改造和主要干道提质改造,促进城镇品质提升。金井镇:按照茶叶之乡、生态田园的理念和现代、简朴、素雅的建筑风格实施房屋、街道提质改造工程,并突出以镇带村,统筹发展、统一规划、一户一基、土地置换的原则,推进环境治理和农民集中居住。开慧镇:以绿色理念、红色文化为主题,打造具有地方文化内涵,旅游、农、商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板仓小镇)。推动“五网”下乡。大力推进供水、供气、污水处理、数字电视、公共交通“五网”下乡。基本建成110千伏电压等级为主网架的农村配电网,农村电网改造全部完成,城乡实现“同网同价”;加快推进天然气主干管网建设,供气管网已铺设到城乡结合部所有乡镇;全面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率先在全省实现供水管网、乡镇污水处理厂县域全覆盖;全面完成数字电视平移,实现数字电视县域全覆盖;加快农村公共交通配套设施建设,开通4条城乡公交线路。加快“三网”融合。加快推进电话、电视、宽带网三网向农村融合延伸,全面推进IPTV(交互式网络电视)集成播控平台建设。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建成“无线星沙”。  

(三)以现代的方法精细管理城镇。注重城乡建设的错位发展,注重村镇特色的充分彰显,努力打造现代城市和现代农村和谐相融、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新型城镇。一是大力实施品质工程。推进城乡规划、建设审批、违章建筑执法三个“全覆盖”,组建了规划、建设、管理、国土、房产“五位一体”的城乡一体化办公室。坚持重心下移,加大街道管理网格化、社区管理物业化的推进力度,将城市管理模式延伸到乡镇集镇,强化了城镇管理的属地管理责任,建立健全“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城镇管理新格局。推进城市管理数字化,投资1亿余元建立了覆盖全县城镇的电子防控系统,并建立了与之配套的协调联系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大力开展违章建筑整治,严格控制、依法拆除违章建筑,促进了城乡建设布局科学优化、建筑风貌整体提质。二是大力实施安居工程。在开展棚户区、危房改造1.6万平方米的基础上,重点启动了“幸福村廉租房”、湘绣苑廉租房建设,基本满足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的社会需求。同时,加大了房产项目周边基础设施、配套设施的跟进力度,优先开展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公交、学校、商场等配套设施建设,使房地产业在调控中稳步增长,使房价在社会关注中保持平稳。三是大力实施生态工程。全面实施“两河”(浏阳河、捞刀河)流域治理,大力实施“截污、清淤、固堤、增绿”工程,将捞刀河、浏阳河干流及主要支流323公里河道两厢、县城和集镇建成区、学校、医院、中小型水库共200平方公里范围划为禁养区,向外延伸区域400平方公里划为限养区。对全县323公里主要河港设立了专业维护队伍,建立了乡镇临界断面水质监测考核制度。投资1700万,将垃圾桶配送到20万农户家庭,乡镇建立保洁机构,村级设立常年保洁员,组级设立垃圾中转点,农户配置分类垃圾桶,实现生活垃圾农户自行分类减量。开展为期三年、覆盖全县的乡村环境卫生整洁工程,营造了清新、整洁的城乡环境。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认识片面,重量轻质。部分乡镇缺乏对小城镇建设内涵的科学理解,片面追求集镇规模,片面地将城镇化理解为人口的区域性集中,重集镇本身“壳”的扩张,轻内在质的提高。  

    二是规划起点低、执行不严格。主要体现在规划论证不科学,布局不合理,特色不突出,随意更改规划等。许多小城镇的建筑物都是沿公路两边延伸,形成马路城镇和带状城镇,给城镇集中的供水、供电、通讯设施的改善以及排水和环境污染的治理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  

三是经济实力薄弱,城镇可持续发展缺乏后劲。城镇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大多数乡镇没有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导致一些小城镇建成后出现硬件规模浪费、土地闲置、楼宇关闭现象,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  

四是生态环境差,公益设施不配套。部分乡镇缺乏环保意识,不重视环境保护,甚至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推进小城镇建设,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出现主体性失衡。同时,社区整合度低,管理滞后,小城镇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社会依托。  

    三、后段工作思路  

下阶段,我县将根据“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城乡一体化规划,科学构筑小城镇发展体系,以城带镇、以镇带村、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推进小城镇健康快速发展。  

第一,转变思路,更加注重城镇“两型建设”。一是以推进新型城市化和新型工业化为契机,科学合理调整城镇的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大力实施生态工程,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和依赖,降低废水、废气、废渣及噪音的污染,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二是创新资源能源利用方式,合理开发利用城镇土地资源、水资源、可再生能源,有针对性地选择居民点作为节能减排改造试点,着力打造绿色城镇。三是大力促进城镇工业企业由资源加工型的单一结构向科技含量的多元结构发展;注重技改和创新,改革落后的工艺、设备,逐步实现废物最少化和排放无害化,全面推进工业清洁生产;对已造成的环境污染与资源破坏,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使之尽快恢复。  

第二,科学规划,更加注重城镇功能完善。用现代系统论的方法,构建小城镇的基本框架,进一步完善城镇功能,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进一步完善村镇道路网、给水排水网、天燃气管网、电力和通讯网建设,进一步抓好公用设施、公共厕所、农贸市场、超市、文化活动场所等配套设施建设。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合理配备水、电、路、话基础设施和市政公共服务设施。加快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公办幼儿园,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配套,全面完成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  

第三,经济强镇,更加注重城镇“产城融合”。坚持以业建城、以业兴城,使小城镇建设与经济发展互相促进,形成经济发展带动小城镇建设,城镇建设推动经济大发展的良性运行格局,为两者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源。以“六个集中”为抓手,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强化重点项目和示范乡镇的引领作用,全面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对工业和城市服务型乡镇,加大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满足工业发展和招商引资的需要,整合工业园区和小城镇建设;对农业生态型的乡镇,突出特色,筑巢引凤,大力发展服务经济。同时,积极引导市民下乡,以农民宅基地置换城镇房产,鼓励农民向城镇转移、居住向城镇集聚。按照“产城融合”的要求,在城镇新开发板块中,树立“反规划”和“不规划”理念,合理划定生态控制区和不开发区;在工业园乡镇,植入商业和生活设施,推进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进园区,加快“园区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变。  

第四,提升品味,更加注重优化软硬环境。强化生态环保意识,把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放在小城镇建设的首位;加强小城镇的管理和社区建设,培育居民的社区理念和社区的亲和感;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促进小城镇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四、困难和建议  

一是资金缺乏,投入机制尚未完善。除有工业园区的乡镇,我县城镇建设的资金大部分来自财政和其他投入,小部分来源于私人带资和社会集资,而来自信贷的资金只占5%左右。乡镇自身财力有限,经营城镇的路子不广,多元化投入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  

二是用地偏紧,发展后劲相对不足。去年新一轮土地调规以来,除金井、开慧、榔梨等几个城乡一体化试点乡镇外,其他乡镇建设用地奇缺,老镇区改造只能靠内部挖潜,新镇区建设无法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项目难以落地,严重制约了城镇造血功能增强和发展后劲加大。  

三是人才欠缺,管理效益无法提升。目前,各乡镇均设有小城镇办,承担着乡镇规划、建设、管理以及新农村建设等任务,但从事规划、建设、管理专业人才缺乏,难以满足当前城镇快速发展的需要。  

建议市政协积极向省、市呼吁,进一步加大对小城镇建设工作扶持力度,出台相关政策,加快专业人才引进,为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供保障。  

推荐访问:城镇化 情况汇报 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