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大全 > 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促进生态农业可持续性发展

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促进生态农业可持续性发展

时间:2022-06-14 16:35:03 浏览次数:

通过近一个周的外出学习,参观了传化集团高新农业科技园区、萧山航民集团及听取了专家的授课,受益匪浅,对发展高效生态农业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作为农机部门更要大力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促进生态农业可持续性发展,提高现代农业成果。  

莱西市是一个生态脆弱的地区,又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市。近年来,我市农机部门按照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改革传统耕作方式、发展保护性耕作,努力建设资源节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从莱西农业和农机化实际出发,大力推广以秸秆还田、免耕覆盖播种、秸秆青贮等为重点的保护性耕作新技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已在姜山、李权庄、夏格庄、武备、河头店等镇建立保护性耕作核心示范区5个,实施面积达到9600亩,辐射带动面积17万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面积达到45万亩,已形成100万吨秸秆青贮饲草加工能力,秸秆综合利用水平达到37%。继2008年被列为国家农业部保护性耕作示范市、2009年被列为2009-2015年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规划县(市)后,连续二年被评为省保护性耕作先进单位,受到农业部农机化司司长宗锦耀及青岛市副市长张元福等领导的充分肯定。  

一、目前保护性耕作现状及取得的效益  

(一)有效地维护和提升了耕地质量,增强了地力。应用保护性耕作和秸秆利用技术,实施农作物秸秆还田和免耕播种,多年之后,可明显增加土壤有机质。经测算,年可增加有机质0.03%-0.06%。姜山镇大泊村连续5年的保护性耕作田土壤有机质达到1.56%,传统对照田只有1.21%,实施保护性耕作农田有机质明显逐年增加,而传统耕作基本稳定。长期实行秸秆还田,可有效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疏松度,使土壤具备自我疏松能力。还可起到增肥养地的作用。  

(二)有效地维护了农业生态,改善了农村环境。通过实施秸秆还田覆盖,不仅降低了地表风速,而且作物根茬可以固土、秸秆可以挡土,能有效蓄水,增加土壤水分,可以有效地减少农田扬尘,减少水土流失,保土保水保肥效果十分显著。秸秆机械化利用技术的推广,使秸秆大面积焚烧的现象基本得到遏制,大大减少了废气排放和空气污染,使农村的环境面貌得到了改善。  

(三)有效地促进农业与畜牧业的协调发展,提高了农业运行质量和效益。我市在李权庄、日庄等奶牛养殖镇重点推广应用了玉米留根茬覆盖和玉米秸秆青贮技术,完成了100万吨秸秆青贮饲草化加工利用,为8万头牛提供了充足的饲草资源,实现了农业与畜牧业的同步增长,既促进农耕方式的变革,又促进了畜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取得了多赢效果。  

(四)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截止到2012年,我市保护性耕作实施规模达到17万亩,亩节本增效100元以上,可为农民增收1700万元以上;30多万亩秸秆实现还田覆盖,秸秆青贮100万吨,共为农民增加收入5000多万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的保护性耕作推广工作开端良好,成效显著。但由于我市农机化发展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保护性耕作推广过程中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制约和影响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  

(一)少数群众观念比较滞后。保护性耕作是一场对传统耕作的革命,要使人们改变几千年传统耕作的习惯,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在深入保护性耕作示范区调研时,发现有的地块虽然已按技术要求进行了秸秆还田覆盖,但仍有焚烧秸秆或重新按传统方式耕作的现象,这既造成不必要的投资投劳的浪费,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部分农民对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仍心存疑虑,总认为免耕技术不保险,不如传统的“精耕细作”正宗。  

(二)现有的土地经营方式制约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大面积推广。保护性耕作的实施必须配备一定的农机具并建立在适度规模经营基础上才能显示效果。我市的经济发展现状和土地经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代表了中国农村的农机化发展整体状况。从经济条件看,目前农村不可能一家一户拥有一套保护性耕作机具,只能培养农机大户来牵头组织;从土地条件看,我市地处丘陵山区,人均耕地面积较少,耕地零散不集中,机耕道路滞后,农机具进不了地,作业不方便,拖拉机掉不了头,农户种植模式不同,品种不统一,在现有条件下推行保护性耕作难度较大;从保护性耕作的生态和社会效益上看,只有在土地连片实施时才能发挥作用,实施的规模越大,效益越明显。因此,目前制约保护性耕作的最大障碍因素是土地问题。  

(三)地方政府投入不足。搞保护性耕作意味着必须抛弃农民传统的耕作机具,转而充实配套新的专用机具。对农机大户来讲,就必须付出购机和运作成本,一套保护性耕作机具需要10万元以上,国家补贴30%,农民一次性投入在7万元以上。一台大型拖拉机年作业在1000亩左右,纯收入在2万元左右,加上机具折旧,四年左右才可收回成本,还要面临燃油价格持续上涨、农机数量增多竞争激烈等带来的压力,农民购机投资确实需要承担一定风险。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和基层组织必须站在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高度,全力帮助农民降低成本,化解风险。因此,在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时,为了提高农户的积极性和作业质量,地方政府有必要在推广初期给予农机手一定的作业补贴。  

三、对策与建议  

(一)必须建立政府支持体系。2009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大力开展保护性耕作,加快实施旱作农业示范工程。保护性耕作作为我市旱作农业的发展方向,近几年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下发了文件,成立了领导组,纳入了农业农村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每年都有专门的配套资金。这些措施有力地推动了项目的顺利实施。但项目能不能落到实处,关键在落实,落实的主体在基层,各级地方政府也要制定保护性耕作的优先发展战略,将项目列入当地财政预算和生态农业建设规划,在资金上,要加大对保护性耕作的机具购置和关键环节的作业补贴。从这几年各镇(办)实施的情况看,凡是政府重视,列入镇里重点工作计划的,保护性耕作进展就快、效果较好。保护性耕作要想在全市得到大面积推广,成果要想得到长久巩固,各级政府必须要强化政策支持,这样才能为保护性耕作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二)必须建立健全服务体系。要把农机服务体系视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的重要支撑力量,有选择地发展一批农机服务大户和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一方面通过作业补贴,充分发挥农机户在项目实施中的骨干和带头作用。一个好的农机手能够带活一个村,能够带出一个示范区,带出一个服务大市场。另一方面依托农机大户扶持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农机专业合作社这个一头连农户、一头连市场的独特组织,凭借其完善的机具装备和雄厚的技术力量保证作业质量、作业面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要培育、扶持一定数量的农机服务经纪人,他们能沟通供需双方、调节机械余缺、协调地块和收取作业费用,能够组织跨区作业,优化资源配置,最大效益地扩大经济效益比。全市目前有171个农机大户、11个农机中介组织、75个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这是我市农机化发展的精英和中坚力量,但还远远不够,如果能将这支队伍进一步做大、做强、用好,就能充分发挥他们技术服务保市场、中介服务联市场、作业服务闯市场的功能,真正起到促进保护性耕作健康快速发展的助推器作用。  

(三)必须重视“农机下乡”,积极引进和推广适宜机具。要按照经济、实用、作业性能满足要求的原则,积极引进适合当地的保护性耕作专用机具,推荐广大农民选购。尤其丘陵地区的作业机具,要在引进消化的基础上,改进成适用机具。要情系农民、优化服务,着力解决好购机供货环节中的衔接问题,防止出现“大马拉小车”或“小马拉大车”机具不配套问题,维护农民利益,保护农民购机积极性,让农民“买得起、用得好、效率高”,形成适宜、新型、高效的农业机械化配置系统。  

(四)必须加大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宣传和引导力度。当前应该采取制定技术标准、加强技术推广、组织农机下乡、发现总结典型等有效形式,使广大农民认识掌握这一先进技术。要制定本地的技术规范和标准,技术人员要在关键作业环节,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要结合农时季节组织召开现场技术演示会,传授关键技术;要结合“农机下乡”、“科技下乡”等活动的开展,把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农民中广泛传播;要及时发现和总结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好典型、好经验,并把这些好典型、好经验及时向领导宣传,争取支持,向社会宣传,扩大影响,取得共识。通过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和宣传,使示范区保护性耕作知识的普及程度达到60%,广大农民和农机操作手技术要点掌握程度达到80%以上。  

(五)必须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保护性耕作是提高我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机化发展和现代农业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这项工作能不能得到快速发展,关键在基层领导的重视程度。一个战斗力、凝聚力强的好的村两委班子,既是搞好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和“火车头”,又是做好实施保护性耕作的政治基础。班子稳定团结,务实创新,就能站在长远的发展目标谋划全局,安排项目,就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就能把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落实好,就能保证我市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健康快速的发展。姜山镇大泊村支部书记于锡金是一个从事农村工作10多年的老支书,文化素质好、政治敏锐性强、工作思路清晰、驾驭能力强,其他班子成员工作能力、配合意识也较强,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卓有成效,如果全市其他地方的行政村班子都能像大泊村一样高度重视农机工作,那么农机化的目标就一定能圆满实现!  

推荐访问:耕作 生态农业 持续性 机械化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