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工作总结 > 白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9篇(全文完整)

白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9篇(全文完整)

时间:2024-04-30 15:00:05 浏览次数:

白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位边疆建设者在火车上向子女们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借以表达自己服从祖国的需要、为建设边疆作贡献的没志向以及希望子女也能扎根边疆的愿望。【学生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白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9篇,供大家参考。

白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9篇

白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1篇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位边疆建设者在火车上向子女们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借以表达自己服从祖国的需要、为建设边疆作贡献的没志向以及希望子女也能扎根边疆的愿望。

【学生分析】

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课上的学习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对课文的理解较为得心应手。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及7个新词。

2、通过感悟人物的言行和心理,体会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4、抄写第12自然段,写得正确、端正、整洁,有一定的速度。

5、了解白杨的特点,体会爸爸服从祖国的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对下一代的的希望。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白杨的特点。

2、体会爸爸服从祖国的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对下一代的的希望。

【教学思路】

通过对《白杨》一课的了解,带领孩子们走进大戈壁去看一看、让孩子们亲自去感受一下,真正的去了解白杨的生活环境及特点。进一步地体会建设者们高尚的情操,明确自己应该如何去对待自己的现在和未来。进而提高自身素养。

【教学过程】

一、引导性导入

通过对白杨的生活环境的了解及自身的特点的认识(启发学生对白杨的实质问题的了解),你们想不想和作者一起走进大戈壁去看一看呢?

出示课件:

1、大戈壁的精彩图片。

(让学生通过感知初步了解大戈壁的特点,从而进一步认识白杨,最后升华到对在那里生活的建设者的了解。)

2、师生通过画面进行情景对话:

师:“伴随着作者我们一同坐上火车飞快的驶向边疆。随着响亮的火车声,我们走进了你──‘白杨’(师生)。窗外不断的闪过你的身影,是那么的──‘高大挺拔’(师生)。

二、听朗读并分小组来讨论问题(出示课件)

1、通过谁的话点出了白杨树的特点?

2、白杨树自身的特点(结合适应戈壁生活),那么某某话中的深刻含义又是什么呢?

(爸爸不只是介绍白杨,赞美白杨,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就是像白杨那样,服从祖国的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作无私的奉献。)

3、为什么爸爸看到在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嘴角会浮出一丝微笑?

(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一定能够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出示课件:

通过观赏建设者们在边疆建设的场景,让孩子们感悟他们的非凡行为,使孩子们从内心深处真正得到教育和启示。

三、练习题

结合练习题,进一步回顾本课的内容及中心思想:

1、“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作者为什么用了一个“又”字?

2、爸爸的第一次、第二次沉思分别因为什么?

3、后来又微笑了,是因为什么?

4、如果你站在那些边疆者的面前,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四、朗读课文

(让学生带着感情去朗读,既陶冶情操又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有利于掌握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

2、分小组进行评比性的朗读。

3、班内选拔性朗读。

五、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枝干挺直高大

白杨 生长范围广、适应极强 人

有极强的生命力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教学,学生能够对白杨树的生活环境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对其特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明确了文章作者的用意,实际上歌颂了那些边疆建设者的高贵品质,进而让学生明确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在此课堂中,学生热情高涨,能够将实际当中知识进行应用,充分展示自己。感悟道理的同时把握中心,使课堂教学扬帆归航。

白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2篇

教学目的: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并加以理解。

2、讨论交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激发学生对边疆建设者的崇敬之情,学习他们的崇高品质。

教学流程:

一、回顾课文内容

1、初读课文后,你对白杨树有了哪些了解?

(学生回顾课文内容,也可补充课外知识)

2、这节课,我们继续合作学习,来品味课文的魅力。

二、品味课文内容

1、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你感兴趣的部分,重点练习朗读,并加以体会。

(学生自由朗读体会)

2、学生自由结合讨论交流。

3、大家学习的气氛很深厚,能不能把你的体会、感受和我们说说?

(全班交流)

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也不动摇。”

学生会爱读,交流中会概括白杨树的特点,可由学生板书。

指导朗读,读出对白杨的赞美。

⑵“爸爸只是向孩子们自己的心。”

学生会爱读,更会思考,爸爸表白什么?教师要适时引导,联系上下文体会其含义。借机指导朗读。

⑶“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成长起来。”学生会爱读,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其中含蓄的深情。

4、小结:文章写白杨,赞白杨,实则是为了赞颂边疆建设者,这种借物喻人的写法使人回味无穷,大家在写作时可以借鉴。

三、质疑

看来你们已经深深地品味到文章表现魅力,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需要我们帮忙?

四、朗读练习

请你根据自己对文章的体会,有选择性地练习感情朗读,可以几人合作分角色读,也可以尝试背诵积累。

(学生有感情朗读,展示自己朗读的风采)

五、总结课文内容

1、学生总结收获。

2、教师总结课堂的闪光点。

白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3篇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位边疆建设者在火车上向子女们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借以表达自己服从祖国的需要、为建设边疆作贡献的没志向以及希望子女也能扎根边疆的愿望。

【学生分析】

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课上的学习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对课文的理解较为得心应手。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及7个新词。

2、通过感悟人物的言行和心理,体会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4、抄写第12自然段,写得正确、端正、整洁,有一定的速度。

5、了解白杨的特点,体会爸爸服从祖国的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对下一代的的希望。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白杨的特点。

2、体会爸爸服从祖国的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对下一代的的希望。

【教学思路】

通过对《白杨》一课的了解,带领孩子们走进大戈壁去看一看、让孩子们亲自去感受一下,真正的去了解白杨的生活环境及特点。进一步地体会建设者们高尚的情操,明确自己应该如何去对待自己的现在和未来。进而提高自身素养。

【教学过程】

一、引导性导入

通过对白杨的生活环境的了解及自身的特点的认识(启发学生对白杨的实质问题的了解),你们想不想和作者一起走进大戈壁去看一看呢?

出示课件:

1、大戈壁的精彩图片。

(让学生通过感知初步了解大戈壁的特点,从而进一步认识白杨,最后升华到对在那里生活的建设者的了解。)

2、师生通过画面进行情景对话:

师:“伴随着作者我们一同坐上火车飞快的驶向边疆。随着响亮的`火车声,我们走进了你──‘白杨’(师生)。窗外不断的闪过你的身影,是那么的──‘高大挺拔’(师生)。

二、听朗读并分小组来讨论问题(出示课件)

1、通过谁的话点出了白杨树的特点?

2、白杨树自身的特点(结合适应戈壁生活),那么某某话中的深刻含义又是什么呢?

(爸爸不只是介绍白杨,赞美白杨,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就是像白杨那样,服从祖国的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作无私的奉献。)

3、为什么爸爸看到在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嘴角会浮出一丝微笑?

(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一定能够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出示课件:

通过观赏建设者们在边疆建设的场景,让孩子们感悟他们的非凡行为,使孩子们从内心深处真正得到教育和启示。

三、练习题

结合练习题,进一步回顾本课的内容及中心思想:

1、“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作者为什么用了一个“又”字?

2、爸爸的第一次、第二次沉思分别因为什么?

3、后来又微笑了,是因为什么?

4、如果你站在那些边疆者的面前,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四、朗读课文

(让学生带着感情去朗读,既陶冶情操又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有利于掌握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

2、分小组进行评比性的朗读。

3、班内选拔性朗读。

五、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枝干挺直高大

白杨 生长范围广、适应极强 人

有极强的生命力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教学,学生能够对白杨树的生活环境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对其特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明确了文章作者的用意,实际上歌颂了那些边疆建设者的高贵品质,进而让学生明确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在此课堂中,学生热情高涨,能够将实际当中知识进行应用,充分展示自己。感悟道理的同时把握中心,使课堂教学扬帆归航。

白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4篇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今天,我们要学习第三课,请同学们用最响亮的声音齐读!

2、从课题看,这篇课文应该写些什么?

3、听课文录音,思考:

课文的重点内容是不是单纯写白杨?你是从哪句话看出来的?

(暗示文章借物喻人的手法。)

二、抓过渡句引疑

1、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

2、“表白”是什么意思?

3、把这个设问句用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语换一种说法。

4、爸爸是怎样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的?

5、请你读出画好的段落,大家边听边想自己哪儿不明白。

6、经过思考,同学们提出了非常有水平的问题,分组讨论白杨到底有什么特点。

适应性强、生命力强能用一个词概括吗?

(坚强)

7、概括得很精练。可作者比你们还巧妙,他用了一个词把白杨的特点全说上了,快速读前三个自然段,找到这个词并说说为什么。

板书:

高大挺秀

8、作者为什么不用“挺立”“挺直”“挺拔”,而用“挺秀”这个词呢?要表达什么情感?作者仅仅是夸赞白杨树吗?

9、这高大挺秀的白杨守护着铁路,它像谁一样?

白杨树是戈壁滩上的(卫士)。(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西北边疆处处都有它(高大挺秀)的身影。

10、爸爸的“心”是什么?孩子们知道吗?

11、爸爸介绍白杨,表达自己的心,知道比较深奥,孩子还不能理解,但他们知道什么?

12、课文里是怎样写的?孩子们知道的是他们看得见的爸爸的──行动。

一个人的行动是受思想支配的,是有一定目的的,而孩子们不知道的正是爸爸为什么有这样的行动,如果后面接着写:不知道……应该怎样写?

13、这些问题你能回答吗?

14、现在你们知道爸爸的“心”是什么了吗?

15、指导朗读第16自然段。

三、抓重点词句引疑

1、找出描写爸爸神态的词语:

出神 微笑 严肃 沉思 微笑

2、爸爸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的神态?

3、爸爸的殷切期望能否实现?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用抓重点词、句、段反复阅读思考的办法,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从而领悟了中心。知道作者写白杨是为了赞美建设者!

白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5篇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使学生从小树立服从祖国需要,立志为祖国为人民奉献一切的思想。

2、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3、懂得本课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4、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用“没有……没有……也没有……”、“哪儿……哪儿……”造句。

【教学重点】

爸爸介绍白杨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白杨的特点和文章的中心。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谁能说说下面播放的这首歌歌颂的是什么?

2、那么《白杨》这篇课文仅仅写白杨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请同学们打开书,找出有关的语句。

3、学生齐读: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

二、指导自学,品读重点

过渡:

爸爸向孩子们介绍了白杨树哪些可贵的品质?表白了什么心愿?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示自学课文的十二、十三两段。

1、出示提示:

⑴ 白杨树有哪些特点?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

⑵ 爸爸表白了自己什么样的心愿?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的?

2、学生反馈,教师点拨,完成板书:

⑴ 白杨树有哪些特点?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

出示爸爸介绍白杨的一段话。

师:第二句中的“哪儿”可以是哪些地方?换成地方说一说。

师:在这样的环境中,白杨又有怎样的表现呢?

出示填空题:

风沙四起,白杨_______;
大雪纷飞,白杨_______;
数月干旱,白杨_______;
洪水浸泡,白杨_______。

师:你体会白杨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师:白杨的品质值得我们赞美!现在,请同学们把文中的“它”换成“您”读一读,来赞一赞可爱的白杨吧!

出示课件。

过渡:

想不想走进戈壁目睹白杨的风采?请看屏幕。

⑵ 表白了什么样的心愿,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的?

过渡:

通过自学我们知道了白杨的品格,也知道了爸爸借白杨表白的心愿。那么爸爸和白杨有什么相似之处?

3、分组讨论(四人一组):

过渡:

通过自学我们知道了白杨的品格,也知道了爸爸借白杨表白的心愿。那么爸爸和白杨有什么相似之处?请同学们合作学习,探究问题。

4、检查讨论情况。

小结:

不错,爸爸和白杨树一样在边疆不畏艰苦,坚强不屈的生活着,工作着,所以爸爸要借白杨表白自己的心。

5、你们都知道了爸爸的“心”,可孩子们知道吗?

学生齐读第13自然段: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师:孩子们不知道爸爸的“心”,而你们知道了,能否把这告诉孩子们?

出示句式:

我会对孩子们说:“_________________”

师:孩子们听了你们这些话,知道了爸爸的“心”之后会对爸爸说些什么?

出示句式:

爸爸,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_______”

师:爸爸听了孩子们的话,又会对孩子们说些什么呢?

出示句式:

爸爸笑了笑说:“_________________”

师:说得好。不仅这两个孩子要好好学习,我们都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为西部大开发作贡献。

6、过渡:

爸爸介绍的白杨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就像一粒种子播在了孩子们幼小的心里。这种子能不能生根、发芽、成长呢?

三、指导品读,体会中心

1、默读最后一节,在不理解的问题上打上“?”。

2、学生质疑。

3、根据学生的质疑进行梳理:

⑴ 望着窗外闪过的白杨树,爸爸为什么会陷入沉思?

(担心)

⑵ 看见几棵子树苗迎着风沙成长起来,爸爸为什会微笑?

由此想到:

孩子们在父辈的影响下,会像小白杨那样经受困难,茁壮成长,并充满希望;
戈壁滩的前景更加灿烂煇煌。

4、同桌议一议。

5、反馈集中、全班评议;

6、指导朗读,指导最后一句:

⑴ 齐读。

⑵ 指导:

爸爸看见小树成长起来高不高兴?让我们高兴地读这句。

7、屏显:

在边疆建设者的豪言壮语:

“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儿孙。”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反映边疆建设者的什么精神?

(无私奉献,他们的一生乃至于他们的儿孙都扎根边疆、建设边疆,这不正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吗?)

四、总结课文,领会中心

爸爸借白杨表白自己的心,这不仅是边疆建设者要表白的心,也是课文的中心。课文借白杨赞美边疆建设者们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向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这就是借物喻人的写法。

五、总结谈话,激发情感

同学们,学完课文,白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白杨的精神可贵,边疆建设者们的精神更可贵,他们为了改变祖国边疆的落后面貌,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奉献自己的光和热。我们深信:在父辈的言传身教下,两个孩子一定会在边疆象白杨一样,迎着困难成。同时,老师还深信,这儿的几十棵“小白杨”也会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迎着困难茁壮成长,让我们同唱一曲《小白杨》。

老师希望你们也像小白杨一样迎着困难,茁壮成长,明天会属于你们的。

【板书设计】

白 杨

高大挺秀 赞 扎根边疆

生命力强 借物喻人 建设边疆

坚强不屈 无私奉献

白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6篇

【教学目标】

1、以听、说、读、写的方式感知课文的内容和语言文字,整体把握白杨树的形象美和精神美。

2、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理解白杨树与建设者形象美的实质,初步养成自然美与社会美的鉴别与判断能力,达到与作者心灵上、情感上的共鸣。

3、在感知美、欣赏美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能重建与再现课文中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

1、图文结合,让学生感知白杨的形象美。

2、内隐外现,让学生领悟白杨的精神美。

【教学难点】

能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形式把自己的审美感受准确地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一、图文结合,感知白杨树的形象美

1、挂图出示:

茫茫戈壁,铁路沿线一排高大挺拔的白杨树。

看图尝试说说大戈壁上白杨树的形象美。课文中哪些词句写出了大戈壁的荒凉?你又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白杨树的高大挺拔?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3自然段体会戈壁的荒凉与白杨树的挺拔。

二、重点研读,感悟白杨树的品格美

过渡:为什么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白杨树却长得这样高大挺拔呢?让我们一起来重点研读课文二、三两段。

1、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想:

课文《白杨》是单纯地介绍白杨吗?课文中哪句话最能说明这一点,把这个句子划下来。

2、交流后出示重点句:

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介绍白杨树么?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这是个什么句式?你能把它改成陈述句吗?

(估计学生会用上不是而是,既又,不但而且等关联词,让学生比较用哪个最恰当。)

3、第一次研读,感悟白杨树的品格美:

研读主题:

爸爸向孩子们介绍了白杨的哪些特点?你是怎么理解的?

⑴ 以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分头研读。

⑵ 汇报研读成果,重点理解爸爸介绍白杨树的三句话:

① 这白杨从来就是这么直,这么高大。

② 哪儿需要它,它很快就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茁壮的枝干。

③ 不管是风沙还是雨雪,不管是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

进行句式训练(任选一题):

风沙吹不倒它,雨雪( )它,干旱( )它,洪水( )它。

风沙刮来时,白杨树像城墙一样巍然挺立。

风雪( )时,白杨树像( )一样( )。

干旱( )时,白杨树像( )一样( )。

洪水( )时,白杨树像( )一样( )。

⑶ 感情朗读这三句话,把白杨树的品格美和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

4、第二次研读,领悟建设者的人格美,研读主题:

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吗?他真正想要表达的是怎样的心意?

⑴ 导入:

爸爸借介绍白杨树,其实是想表达自己的心意。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⑵ 引导读孩子们知道的内容,推想孩子们不知道的是什么。

⑶ 孩子们不知道的,你们知道吗?

交流:

爸爸妈妈到新疆工作是为了建设新疆。爸爸把孩子们接到新疆念书是想让孩子们从小适应那里的环境,长大后接自己的班,把新疆建设得更好。

⑷ 再次研读爸爸说的三句话,深入理解爸爸的心。

重点挑选一句研究话里边包含的意思。可以独自研读,也可以同桌讨论。

⑸ 指名展示研读成果:

① 研究第一句的:

爸爸希望孩子们像白杨树一样做一个正直、高尚的人。

② 研究第二句的:

爸爸希望孩子们像白杨树那样,哪儿需要他们,就到哪儿去工作、生活。

③ 研究第三句的:

爸爸希望孩子们到新疆后能像白杨树一样不畏艰难。

⑹ 再读爸爸说的三句话,把爸爸含在里边的深情表达出来。

三、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美

此时此刻,你想对白杨树以及像白杨树一样的祖国建设者说些什么呢?以赞美我心中的白杨为话题,把心中的所思、所感说出来。

四、作业

把以上内容写成一段话。

白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7篇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要求阅读教学必须抓住“学习语言”这一根本。只有抓住“语言”这一本体,才能让新课标的先进理念得以充分落实。

2、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要求教学要构筑学生的精神家园。学生的精神家园是在语言的学习中得以构筑的。

从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接受过程来看,它需要这样一个复杂的过程:接触语言符号→形成物象→提升意象→构筑思想。因此,本教学设计试图在逐层深入学习语言的基础上,构筑学生的精神世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走进白杨世界

1、播放课件:

课件的背景音乐为歌曲《小白杨》,画面为茫茫大戈壁及傲然挺立的白杨树。

2、学生看完课件后交流感受:

⑴ 你们看到了什么?

⑵ 看完后有什么感受?

3、作家袁鹰曾抑制不住自己的激情,写下了《白杨》这篇课文,我们想不想跟随作家袁鹰,走进白杨树坚强而又美丽的世界?

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白杨

(设计意图:情境的创设,在于酝酿学生学习的心理场,激发学生走进白杨的欲望和兴趣,为整节课的学习张本。)

二、初读课文,感知白杨形象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提出以下要求:

⑴ 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⑵ 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⑶ 思考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2、检查自学情况:

⑴ 生字新词的检查,重点放在是用什么方法学懂的。

⑵ 先指名几个同学说说写了一件什么事。再进行归纳:爸爸和他的孩子们在去新疆的列车上谈论白杨的事。

(设计意图:整体把握课文,为下一步解读白杨物象铺垫。避免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狭隘阅读。)

三、解读物象,勾画白杨轮廓

1、勾画白杨生长环境——大戈壁的轮廓

师:请同学们拿起笔,找出描写大戈壁的句子,并圈出重点词语。

学生自读自划──全班汇报交流。

句子一: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

句子二: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重点词语:茫茫;
没有──没有──也没有──;
浑黄一体。

2、勾画白杨的轮廓:

师:请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找出描写白杨树外形特点的句子,并圈出重点词语。

重点词:高大挺秀、直、粗壮。

3、想象轮廓:

师:读着这样的句子,品着这样的词语,我们的脑海里里一定浮现出了一幅清晰的戈壁白杨图。请大家想一想,能把你想到的画面说出来与大家交流吗?

(教学时主要要引导学生通过对以上词句的揣摩与体会,想象出在茫茫大戈壁这一背荒凉景下白杨的高大挺秀。)

(设计意图:先把握“物象”,恰如郑板桥所说的画竹三过程之首:“眼中之竹”。)

四、品读意象,探究白杨神韵

1、深情朗读爸爸说的三句话,在细细品读中体会白杨的神韵:

⑴ 比较下组句子,反复朗读体会。

① 白杨树在任何时候都是这么直,这么高大。

②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③ 白杨树很直。

(体会白杨树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在漫长的岁月里不管遇到什么情况始终都是这样,用一个词来说,就叫自始至终或者始终如一。)

⑵ 联想具体环境展开述说:

需要白杨,白杨就在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当风沙狂吼着袭来时,白杨_______________

当雨雪冰冷的落下时,白杨_______________

当干旱煎熬着大地时,白杨_______________

(白杨树在任何环境中都能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从而体会出白杨树生命力强、坚强不屈、无私奉献的精神。)

(设计意图:品读“意象”,正是由“眼中之竹”升华为“心中之竹”。)

五、领悟思想,构筑精神家园

1、白杨树在荒凉的戈壁中顽强地生长着,同学们,读了课文,你觉得还有谁也像白杨树一样,在那里默默奉献着?

2、爸爸的做法和白杨的特点有什么相似的地方?从爸爸的做法可以看出,爸爸具有怎样的心愿和怎样的精神?

服从需要、扎根边疆、无私奉献。

师:看来,爸爸不只是介绍白杨,赞美白杨,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就是像白杨那样,服从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做无私的奉献。

3、爸爸像白杨,在你们眼里,你们觉得还有谁像白杨?你们愿意做一棵白杨吗?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品读,得到情感的熏陶,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和提升。)

白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8篇

教学分析:

文中“父亲”的话是文章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为了使学生深入理解句子含义,我首先指导他们反复读,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后,组织学生讨论:这些话写出白杨的什么特点?它的深刻含义是什么?通过逐句分析,最后归纳出白杨的形体特点(高大挺秀)和生长特点(生命力强),并使学生懂得,父亲的话是托物言志。作者表面上是在写物,实际上是在喻人,是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来歌颂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建设者,歌颂他们无论在什么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像白杨那样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为了加深这个认识,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我指导他们学习书中的句式,运用“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造句。这样既训练了他们运用词语的能力,又强化和发展了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能力。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写了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亲回内地接将要上小学的两个孩子,在返疆的火车上,向孩子们证明戈壁滩上的白杨,以树喻人,歌颂了扎根西部的建设者博大的胸怀。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爸爸介绍白杨的话体会白杨的特点。教学难点是理解爸爸借白杨来表白自己的什么心愿。

教学重点:

了解白杨树的特点,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材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爸爸”介绍白杨是在表白自己的心。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本,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喜欢读书,主动、充分、快乐地人人向往在一种美好的境界中去读书,逐步品味语言中的情感、感触阅读中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播放阎维文演唱的《小白杨》(学生会唱的可一起随唱)然后在渲染的气氛中导入:同学们,歌曲中唱到了什么?你喜欢歌中的白杨吗?自由说一说你在哪些地方见过白杨树?在茫茫的大戈壁上生长的白杨树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随着动人歌声,一同与课文中的父子三人“坐上”通往新疆的直达专列,去那里亲自感受一下白杨树的坚强与美丽。

出示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茫茫的大戈壁上,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胡的只是满地的沙石。大风一起飞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浑黄,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戈壁是多么荒凉呀。作者要写白杨树,为什么开篇写这荒凉的大戈壁?

生:这就告诉我们白杨树所生长的环境很恶劣。

生:这里用恶劣的环境烘托白杨树的高大形象。

师:请同学们看课文中作者描写戈壁滩上的白杨用了哪个词语?

生:高大挺秀。

师:作者为什么不用“挺立”“挺直”“挺拔”,而用“挺秀”这个词呢?要表达什么情感?

生:这是作者夸赞白杨树,告诉我们那普通的白杨树不仅高大挺拔,而且清秀美丽。

生:这个“秀”字流露了作者对白杨树的欣喜之情。本来白杨很一般,我们也常常见到,并不美丽,可在作者眼里,它是美丽的。

生:这个“秀”字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特别是生长在祖国大西北戈壁滩上的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师:很好。作者别具匠心,一个“秀”字,不仅描绘了白杨树的形象美,而且突出了白杨树的品格美,抒发了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敬佩之情。

(板书:高大挺秀,扎根边疆)

设计意图:导语设疑激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运用电化教学,把学生领到大戈壁来,感受白杨生长环境的恶劣。

二、品读词句,理解品格

师:同学们,学到这里,你对白杨产生什么感情?

生:崇敬。

师:那么,我们带着这种感情来读读这几句话。

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齐读)

师:爸爸是怎样介绍白杨树的?

生:“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里是说白杨树姿态很美,一向是高大、笔直的。“直”象征着人的正直。

生:“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这告诉我们,无论把白杨树栽到哪里,它就在哪里生根、发芽,为人类造福。

生:这是说白杨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能适应各种生活环境。这正是白杨的品格。

生:作者写物,意在喻人。“风沙、雨雪、干旱、洪水”是指建设者所遇到的困难;
“坚强、不软弱、不动摇”是写建设者们把一生献给了祖国边疆那种顽强不屈的奋斗精神。

生:白杨树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不曾有过分毫的屈曲,仍旧长得那么端庄、凝重,笔直地耸入高空,正象征建设者们在大西北荒漠上克服种种困难、扎根边疆的精神。

师:爸爸的这番话含蓄深沉。请同学们带着对白杨树的热爱,对边疆建设者的敬佩之情,齐读这段话。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从重点词句体会白杨的高尚品质,从而发展语感。

师:这段话用了哪些关联词语,请画出来。(学生画后交流)

生:这里用了“哪儿……哪儿……”。

生:还有“不管……不管……总是……”。

师:这两组关联词语用得恰当,更有力地突出了白杨的品格。请分别用上这两组关联词语,说说边疆的建设者。

生:哪儿最艰苦,哪儿就有建设者的足迹。

生:祖国哪儿需要,建设者们就在哪儿安家。

生:不管困难多大,不管条件多艰苦,边疆建设者总是那么坚强,那么乐观。

生:不管风餐露宿,还是语言不通,不管缺水少菜,还是生活习惯不同,边疆建设者总是不软弱,不动摇,毅然扎根那里,开花结果。

(板书:适应性强,建设边疆)

设计意图:

意在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其写作水平。

三、读文段,体会感情

启发过渡:爸爸介绍白杨树时为什么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了呢?他为什么要想一会儿才告诉儿子和女儿呢?

师: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生: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

师: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呢?你能不能从下面的一段话中看出?

生:爸爸的心愿是:不仅自己要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还希望孩子们也能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所以爸爸上面的三句话既回答了儿子的问题,又是在借白杨勉励自己,教育孩子。

(引读17小节。)

师:爸爸介绍的这一点白杨的知识和做人的知识就像一粒种子播在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田里。这种子能不能生根、发芽、成长呢?

老师读18小节。读后讨论:

(1)爸爸在沉思什么?

(2)为什么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

生:在沉思如何把白杨树的精神传下去,使孩子们也成为戈壁上的白杨树。

生: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联想到孩子们在爸爸的教育、关爱下,会像小树一样,在艰苦的边疆经受锻炼,成长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才,实现他的愿望,所以父亲笑了。

(齐读,体会内含感情。)

四、总结课文,升华中心

师:课题是《白杨》,全文是不是仅仅写白杨?赞扬了爸爸什么精神?

生:不是。是借白杨来赞美爸爸的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师:赞扬爸爸实际上就是赞美什么人?

生:赞扬千千万万边疆建设者。

总结启发想象:

是呀,多少边疆创业者,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祖国边疆建设事业,有的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新疆有许多的“白杨树”,我们这里也有“白杨树”,谁呀?

生:老师,辛勤的园丁。特别是广大农村教师,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像蜡烛一样默默地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师:除了老师像白杨,我们这里还有谁是“白杨”呢?你们知道是谁呀?

生:我们,我们就是小白杨。

师:我相信你们这些“小白杨”在“大白杨”的关怀教育下一定会长成高大挺秀的白杨树,哪儿需要哪儿扎根。

五、教学反思:

本文以白杨比喻爸爸,教学中让学让学生懂得其用意所在,并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选材的,知道围绕中心选材的重要性。

1.我以生活作为学生理解课文的最根本的落脚点。《白杨》一课是一篇寓意很深的借物喻人的文章。只有体会到生活中人们的无私奉献,才能感受到文中作者对白杨的敬意,实际上是对建设者的赞美。因而我紧紧抓住树与人的联系。从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去反映无限的生活情景。

2.我更注意学生个性化的培养,在教学完第二环节,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作者如何赞美白杨树的内容之后,我又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用一幅画表现出来,学生非常乐于表现自己,同时也体现了个性化的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

3.我在教学中的评价语较为得当,每一句能恰到好处地敲击在学生的心上,促使其更努力地思考,更大胆的表现,发挥自己潜在能力。

总之,我能紧紧以新课标为教学依据,以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以教材作为培养和训练学生能力的线索。

白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9篇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通过了解白杨的品质,悟出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4、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边疆建设者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做贡献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

体会爸爸借白杨来表白什么。

【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片、录音机。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昨天我们已经把白杨这课背景资料了解一下,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文中父子三人走进新疆,走进课文《白杨》。

板书课题:

白杨

二、领略白杨的形态美

1、看教学挂图,观看白杨的样子和它的生长环境,对白杨的外观有较直观的认识(解读:大戈壁、浑黄一体)读第一自然段。

2、出示投影:

寻人启事

我是一棵贪玩的小白杨,生长在遥远的西部大戈壁,前几天,我一人悄悄地跑出来玩,直到现在还没有回家。我的爸爸一定会很着急的,我也很想我的爸爸,可我找不到我的爸爸了。同学们,我的爸爸的特征是 __________,如果你们有谁看到我的爸爸,请告诉我,我一定让我爸爸重谢你。

小白杨

月 日

根据这个启事,同学们自己读2~14自然段,边读边画,找出描写白杨的语句,然后归纳一下帮助完成寻人启事。

三、体验白杨的精神美

1、分角色朗读2~14自然段看看谁的话意味深长。

(爸爸的话单单是讲了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吗?还讲了什么?)

2、指导读14自然段。

3、从中你读懂了白杨的什么精神?

四、欣赏建设者的奉献美

1、小白杨找到爸爸后给兄妹送来了感谢信,信中说兄妹的爸爸与大白杨有许多相似点。(出示投影片)请同学们来找这相似点,可以小组组讨论。

2、兄妹看了这封信后,有许多疑惑,他们只知道一些最简单的事。

那么他们不知道什么,读──(出示投影片,引读16自然段)。

3、你能不能解决这些问题?

4、小白杨还送给兄妹一幅画:

父亲变成一棵高大的白杨树,兄妹俩变成两棵小白杨。你能告诉我小白杨为什么送这幅画吗?说说理由。

五、展示孩子的创造美

其实我们教室就有31棵小白杨,你们将怎样建设我们的新疆呢?

六、激情总结(同时播放小白杨歌曲)

七、课后拓展

小练笔:

我为西部开发绘蓝图。

【板书设计】

白杨

大白杨 :生长环境恶劣 借 爸爸:服从需要

高大挺秀 物 建 扎根边疆

直 粗壮 喻 设 无私奉献

坚强不屈 人 者

小白杨──茁 壮 成 长──孩子们

推荐访问:课时 教学设计 白杨 白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9篇 白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合集9篇) 白杨第二课时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