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得体会 > 5,篇,2020,个人师德师风心得体会例文

5,篇,2020,个人师德师风心得体会例文

时间:2021-10-10 11:10:26 浏览次数:

 5 篇精选 2020 个人师德师风心得体会范文 ——WORD 文档, 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个人德师风心得体会一

 一直以来, 我都被我们实验幼儿园的老师们感动着:

 你们, 埋首案头,笔耕不辍; 你们, 从早到晚, 以园为家; 你们, 苦口婆心, 春风化雨。你们, 肩负着家长的期望, 承载着孩子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背负着孩子们的明天, 你们勤勤恳恳、 兢兢业业、 任劳任怨地埋头苦干, 书写着幼儿教育的辉煌篇章。

 现在,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思考, 本人对幼儿教师这一职业又有了深刻的认识。

 一、

 热爱教育事业是师之根

 大而言之,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 教师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小而言之, 关系着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和谐。

 对我们自己而言, 也许就是一个职业, 一种谋生的手段, 我们以此为生, 养家糊口, 但是, 我们为此付出了宝贵的青春, 还将继续付出我们一生的心血。

 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 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 不计名利, 积极进取, 努力创新。

 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 静下心来教书、 潜下心来育人。

 仓兰云、 彭钰娅老师, 带着有病的身体, 没叫过苦, 没叫过累,就这样默默的坚持着。陈夕霞、郭唯老师经常拖着沉重、疲惫的步子,穿梭在一个个班级。

 这样的老

 师, 就在我身边, 时刻感染着我。

 我唯有踏踏实实、 默默地干好自己的工作。

 教师同样面临生活压力和世俗的诱惑, 只要你不想“混饭吃” , 就要透支脑力和体力, 付出巨大的成本去做这“光荣的事业” 。

 从没有老师叫一声苦、 一声累, 也不计较报酬。

 我相信, 家长会明白老师的付出, 学校会理解老师的艰辛,社会会承认老师的奉献。

 我们可以自己抱怨教师工资太少,

 埋怨教师地位低下, 但我们绝不容许有谁污染教师这一职业。

 我们总有些话不说, 总有些事不做, 我们觉得那样不符合我们的身份。

 带好孩子是我们安身立命之本, 我们别无选择, 愿我们在孩子们的精神世界里延续一下我们的生命, 快乐的工作, 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爱岗敬业, 我们不能仅仅把它停留在口头上, 更要把它熔铸在我们的生命里。

 二、

 关爱学生是师之魂

 现代教育家夏沔尊说:

 “教育之没有情感, 没有爱, 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 没有水, 就不能称其为池塘,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 教师面对的不是冷冰冰的产品, 而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命, 正在茁壮成长的孩子。

 如果说智慧要靠智慧来铸就, 那么爱心要靠爱心来成就。曾有个家长跟我说:

 “老师, 我们就喜欢你教。

 孩子交给你, 我们放心。

 ” “怎么呢?” 我问她。

 她欣喜地说:

 “你对我们孩子多好啊!从来没有歧视他们。

 ” 说实话, 我做了些什么呢?真没有什么特别的。

 就是扎扎实实上好每一节课, 尊重他们, 公平公正。

 你也会

 因此得到他们的尊重。不要抱怨孩子不懂感情, 不要抱怨一代不如一代, 而要问问, 我们付出了多少情感。

 浙江大学教授郑强有个理论:

 中国学生小时候太拼命,长大后就失去拼搏的欲望。

 国外孩子则相反。爱学生吧, 不要有条件。

 一个人的能力也许有限, 影响力有限, 但无数能力有限的人行动起来,这个世界就有了改变的希望。在我的身边, 许多老师关爱孩子的行动震撼着我的心灵。

 尤其是那些班主任周小丹、 吴晓霞、 朱以芳、 孙玉建、 黄海燕、 吕颖、 路德燕等老师, 严爱结合, 从心灵深处教育学生, 确实是真正将自己的心掏出来给孩子们的。

 让爱化作我们的行动, 去抚慰孩子们的心灵, 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新的历史时期, 教育有了新的特点, 爱孩子有了更深的内涵。

 我们要从唯一正确的师长假想中醒悟出来, 学会倾听、 学会理解、 学会宽容、 学会欣赏、 公平公正、 尊重, 成为孩子们的伙伴、 朋友, 引导他们走进社会。

 杨林柯精辟地论述:

 “教育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影响。

 就是震撼心灵、 开启智慧、 健全人格。

 目的是要孩子们学会独立思考、 独立判断, 进而达到独立行动, 成为一个心灵博大、 精神坚强的人。

 ” 在教育行动中, 让孩子明白活着要寻求价值和意义, 要自己掌控自己的命运。

 让孩子们看到和触摸到一个比课堂更大更真切的世界, 让孩子的心灵更宽广, 精神更强大。

 让学生不仅考上理想学校, 还学会面对这个世界, 这既是对学生的爱, 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一个好老师, 会让学生一生受益。

 老师们,

 让爱化作一缕春风, 吹出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

 三、

 努力学习提升素质是师之本

 1. 读书让自己强大。

 先贤梁启超说过一句富有哲理的话:

 读书可以忘记打牌, 打牌忘记读书。

 多读书是唯一的方法。

 读书, 可以增强我们的知识储备, 开阔我们的视野, 提高我们的分析能力, 健全我们的人格, 提升我们的道德素养,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

 2. 学习让自己敏锐。

 教师就是一个普通人, 并不是圣人。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 从领导到家长也都要求我们把孩子们管理得最好、 教得最好。

 但总是事与愿违, 我们总有恨铁不成钢的不平衡心理, 在教育教学行为上表现为没有耐心、 方法简单, 甚至违反教育教学原则出口伤人、 出手打人。

 要平衡我们这种心理, 就要时时告诫自己, 要允许孩子犯错! 因此, 我们要不断努力学习, 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 提高自己的认识和师德修养, 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 把为孩子服务做到实处。

 只有这样做, 孩子在教育中不但端正了自己, 还学到了宽容和理解。

 因知识受益的人不容易忘记老师, 因得到做人道理并行轨迹的人永远感激老师。

 3. 探索让自己高明。

 时代在发展, 教育在变化, 老经验、 老方法也会遇到新问题, 不适应新的环境。我们要不断充实自己, 精通教学业务,这样, 更新观念, 变教育者、 传授者为指导者、 促进者, 以生为本,以情为主, 授人以渔, 引导他们全面发展。

 4. 锻炼让自己强壮。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嘛。老师们, 让我

 们不断地探索、 实践、 领悟, 做一个有思想、 有追求的教师, 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辉煌, 成就伟大。祝姐妹们快乐的工作, 快乐的生活!

 个人师德师风心得体会二

 师德是为师之魂,

 师风是为师之本。

 师德师风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所在。一所学校的师德师风就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它体现教师的职业道德和学风校风。

 许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严谨治学, 爱岗敬业, 乐于奉献,是学生的“人生导师” 。

 师德师风, 作为社会、 教育本身及教师这种职业对其从业者的规定性要求, 有历史的继承性, 也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今天的师德师风教育, 必须适应构建和谐社会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所谓师德,

 即教师的职业道德, 就是教师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 所谓师风, 即教师的行为作风, 是教师这一行业的风气和风尚。师德师风,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所形成并通过其教学活动和日 常生活而对学生及周围的人们产生特殊影响的行为准则和道德风范。西汉杨雄说:

 “师者, 人之模范也” 。

 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 还通过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如何做人、 做事。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 还要具有人格力量。

 而这种人格力量以人格美学角度, 在中国常常是“人品” 的代名词, 其核心内容就是要提倡“一种牺牲和奉献精神” 以高尚的思想品德、 健康的行为准则积

 极影响学生。

 高校师德师风的基本要求可诠释为遵纪守法, 品德高尚, 爱岗敬业, 教书育人, 热爱学生, 严谨治学, 团结协作, 为人师表, 淡泊名利, 志存高远。

 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 就要真正从思想行动上做到“学为人师” 。

 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 教师以其知识、 智慧、 情感、 人格影响学生的心灵, 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 甚至可以通过塑造学生的品德、 个性、人格影响其一生。

 世纪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

 “教师的急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来诱导学生。

 ” 每个教师都必须严格要求自己, 处处以身作则, 以正确的思想, 高尚的道德, 良好的品行感染学生, 熏陶学生, 影响学生。

 通过师德师风建设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的优秀教师队伍,可以使师生人际关系得到和谐, 同时以教师自身的理想信念、 思想品德、 敬业精神和工作作风, 直接感染和熏陶着学生, 使学生成为具备诚实守信、 公平公正、 崇尚奉献等良好品德的人。

 在和谐校园里, 教师高雅的气质和风范往往都是学子们争相效仿的楷模, 以至于他们“为人师表” 的精神风貌影响大学生的一生。

 教师不仅担负着“传道授业” 的重任, 而且肩负着“育人” 的崇高职责。

 只有让教师队伍拥有高尚的师德师风, 全体教师做到相互配合, 和谐互补, 才有和谐的高校, 才有民主法制、 公平正义、 诚信友爱、 充满活力、 安定有序、和谐发展的和谐社会。虽然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的主流是好的, 但在市场经济等的种种消极因素下, 一部分教师的思想观念、 行为方式乃至心理状态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师德师风方面存在一些滑坡迹象, 具体表现为:

 1、 爱岗敬业精神弱化:

 在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影响下, 部分教师过分看重个人利益, 把教师工作仅仅当作一种获取利益的手段和工具;无心研究本专业理论, 视教育为副业, 严重影响了教学和教育效果;有些教师备课不认真, 知识陈旧, 教学方法单一, 上课当是完成任务,这些都直接影响到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 有些教师除上课之外, 很少与学生接触, 很少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

 2、 价值取向功利化、 世俗化: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 高校教师的价值取向受到影响。

 在工作条件、 生活待遇等方面还不尽如人意情况下, 有些教师往往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 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缺少把高等教育作为事业的责任心; 有些教师热衷于第二职业,不安心本职工作; 有的还出现享乐主义、 拜金主义的错误人生观倾向,只盯着名利地位、 个人得失。

 3、 行为规范不严, 师表形象模糊化:

 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 是学生的榜样。

 然而有些教师师表意识淡薄, 行为规范不严, 缺乏自尊自爱精神; 有的教师举止不雅, 言语不文明, 在学生中造成不良印象;还有个别教师上课观点偏激, 以自己的片面认识对学生进行误导, 不注意自己言论的导向性。

 4、 师生关系庸俗化, 功利化:

 尊师爱生是和谐师生关系的良好体现,教师热爱学生, 关心学生, 这是一名教师的职责所在。

 但是作为好老师应该恰当地把握好亲疏度, 平等的关爱每一位学生, 不要把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在功利化的基础上。

 个人师德师风心得体会三

 对于学生来说, 教师就是指路灯, 当他们遇到困难或者是面临选择时,他们都会去向老师咨询, 争取老师的意见, 这样他们才会心安, 由此可见, 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很大, 为了让教师发挥他们的优势, 并且使教师具备高尚的美德, 教师需要进行师德师风学习, 当然, 我也一样, 在这次学习中, 我得到了很多, 下面我将我的心得体会进行说明。

 一、

 心灵关怀的无知 —— 比比皆是的伤害

 教师对于学生思想和情感的影响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心灵的成长和发育。

 然而,许多教师至今却还并未明确地意识到这一点, 以致于对学生心灵的关怀一直以来漠然而无知, 由此所引起的心灵伤害也就断然不可避免了。曾经有一位探索教师对学生心灵的伤害问题的探研者, 对 325 名教师和 653 名学生就教师伤害学生一事进行了调查。

 在调查中表现, 年龄越小, 年级越低, 学生受到的伤害越大。

 有的学生被老师骂, 有的教师甚至随意举手打学生; 还有的教师不顾学生的颜面, 故意贬损学生的人格, 等等。

 在学生遭受的伤害中, 被调查者认为, 体罚是表面的,而心罚所受到的伤害则是长期的, 甚至是终身的。曾经有一位这样的学生, 他的英语成绩很差, 他自己很想学好, 但又不知道怎样学, 有一天上课时, 英语老师按顺序叫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 眼看就要轮到他了, 他心里很激动, 因为那道题他能做出来, 但还是有点

 紧张, 然而, 英语老师却没有叫他, 而是叫了他后面的同学,这时, 这位学生感到侮辱, 后来升高中时, 英语才考了 48 分, 使他进不了重点中学。

 这是一个极其普通的例子, 尤其是在老师讲公开刘课、 观察课、 优质课、 示范课的课堂上更为多见, 客观地讲, 英语老师没叫他回答问题是无意的, 而是认为英语老师可能一时疏忽, 但对于这个学生来说却不是无意的, 他认为是英语老师看不起她, 嫌她英语太差才不让回答问题。

 从此例中, 英语教师的无意伤害极大地改变了这个学生的学业发展和心理状况。

 她不仅放弃努力学习英语的动机,而且发展到害怕上英语课。

 这直接导致了她升学的失败和对未来的焦虑。

 当然, 引发无意伤害的根本原因也应归之于这个学生, 归之于她的无中生有和过度自尊。

 但是, 这并非说老师没有任何责任, 从心灵关注的角度来看, 老师的言行任何时候都应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能随心所欲, 更不能漫不经心。

 二、

 心灵关怀的前提 —— 了解学生的心灵

 事实上, 许多教师行为偏差, 也正是由于不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而造成的。我们常说, 教学要获得应有的实效或效果, 必须依赖于我们对教育的两条基本规律的遵循。

 一条是, 教育的内容符合社会的要求。

 这是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来看的, 教育首先是一种社会现象, 它必须为社会的政治、 经济服务, 才会有安身立足之本, 因此, 教育要紧紧地随时代的脉搏, 时时关注重社会的发展和需求。

 另一条就是, 教育还必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即, 教育的内容与方式都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 这样, 教育才会成为儿童自

 身的需要, 并为儿童所接受。

 而这一条主要是从教育与人的关系出发来看的, 这就是说, 教育还是一种培养人的实践活动, 如果教育脱离了人的身心实际, 那么, 就很难言人的身心发展了, 因此, 教育中的有关年龄特征的问题, 是不能被忽视的。

 在这两条规律中, 就教师的工作性质而言, 主要应该是对第二条规律的把握。

 原因有两点:

 , 第一,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往往是被子政府部门的大政方针所决定的, 教师并无权利随意更改教材的内容,但怎样把时代精神、 教育的方针政策以及教材内容中的规范与要求有效地落实到学生身上, 却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这就离不开教师对学生本身的研究了;

 第二,

 教育为社会服务的最终目标,

 还是为了促 进人本身的, 身心素质的发展, 是为了人类的生存幸福而服务的; 同时,社会的要求也只有凝聚为人的个体的一种内在的, 永恒不变的身心素质之时, 教育的效果才会真正显露出来, 我们才可以说教育是成功的,而教育要有效地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外在教育影响要凝结为人的内在素质, 则又都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现有身心发展水平与特征的了解和遵循, 也就是说, 以人为本, 以人的身心素质为本, 这不仅是教育的出发点, 而且也是教育的最终归宿, 对此, 任何人都是不能忽略或轻视的, 否则, 就无真正的教育效果可言!因此, 从心灵关注的角度来看,儿童的心灵具有可塑性, 同时也是一颗脆弱的心灵, 一颗向上的心灵,一颗善于学习的心灵。

 所以教育的效果, 并不在于教育内容本身的正确与否, 而主要在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是否贴

 近和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实际。

 同时, 符合儿童身心实际的教育, 又首先是建立在对儿童年龄特征的尊重与了解基础之上的, 要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 要使教师真正具有一种富有实效的教育行为, 教师就必须认真研究和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年龄特征, 并以此作为教育的起点。

 三、

 心灵关怀的策略:

 掌握教育的方式与艺术

 心灵关怀在了解了学生心灵发育的特点之后, 还应注意掌握一些具体的的教育方式与艺术, 这是教育怎样更好地防止教育伤害, 避免无意伤害, 根除有意伤害的又一重要的前提条件, 在学生心灵成长的道路上,需要教师的辅助, 教师对学生的帮助要得体, 爱学生, 还要会爱学生。爱, 不仅仅只是一种付出和给予, 它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和灵巧的艺术,爱是奉献, 爱也是理解; 爱可以通过满意而传达, 爱同样也可以通过不满意而流露; 做为教师, 就要体察学生心灵的变化, 学会附耳细说,学会正面暗示。

 据说韩国有个官员在微服私访, 路过田间时, 看到一个农夫驾着两头牛正在耕地, 就大声问:

 “你这两头牛, 哪个更棒?”农夫看着他一言不发, 等到了地头, 牛到一旁吃草去了, 农夫才附在官员的耳边小声地说:

 “边上的那头牛更好。

 ” 官员很奇怪问:

 “你干嘛用那么小声地说活?” 农夫说到:

 “牛虽是畜类, 但心却是和人一样的, 如果我大声说这头牛好, 那头牛不好, 它们能从我的眼神手势、 声音里分辨出我对它们的评论, 那头虽然尽了力, 但仍不够优秀的牛心里会难过„„” 试想, 一位农夫对待一头牛尚且如此讲究方式、方法, 那么, 我们

 做教师的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 不是更应该加以注意吗?尤其是教师的评价性语言, 其意义对于学生而言, 不是终生的,也是短期内难以忘怀的, 无意伤害是无心的结果, 但无心之过变有过,归根到底, 还是与教师的素质有关。

 教师不仅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 对于教师本身来说, 他们学识渊博。教师是一个伟大的职业, 他带个人们无限的潜力, 没有教师, 就没有国家源源不断的人才, 所以, 我在这里郑重的说上一句:

 “我为我是一名教师而感到自豪。

 ”

 个人师德师风心得体会四

 开学伊始, 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师德师风整顿教育。

 经过这几天的“师德师风学习” 活动中, 使我更深刻的体会到:

 师爱是师德的灵魂。

 教师对学生的爱, 简称为“师爱” , 是师德的核心, 即“师魂” 。在一定程度上, 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

 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

 林崇德教授认为, “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 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 ” 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 无私的、 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 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

 这种爱是神圣的。

 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 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 就会‘亲其师’ , 从而‘信其道’ , 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 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因此, 师爱就是师魂。

 ” 。

 师德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

 师风, 即教师从教的道德作风。

 师德师风建设要坚持以热爱学生、 教书育人为核心, 以敬业爱岗、 为人师表为基本准则, 以阶段性职业行为禁行规定为底线。

 我们要以“严谨、勤奋、 求实、 创新” 的精神来要求自己。

 对教师来说, 最好的回报就是得到学生的真心拥戴。

 好的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 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

 相互学习、 相互尊重。

 在我看来,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是告诫教师:

 一是即使只当了一天的教师, 对学生也要负责任。

 既然为“父” , 就要遵循“子不教, 父之过” 的古训。

 二是当学生有了成绩或成了气候, 不要借“父” 名抬高自己或去借学生的“光” 。

 三是当学生犯了错, 应主动承担起“子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之责任。

 做到了这三条, 才是理解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的真正的含义 。

 怎样从师德建设、 自己的价值观、 道德观、 师德观来细细捋顺其中的优点与不足, 从教学中的具体行动来实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的誓言呢?经过思考与沉淀, 我本人觉得,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要求老师做一名让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1、 热爱学生, 关心学生, 做一个让学生满意的教师。教师的职业劳动不仅仅是“传道、 授业、 解惑” , 而且具有“以人格来培养人格, 以灵魂来塑造灵魂” 的特点。

 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 尊重学生、 爱护学生、 保护学生就是履行教师的社会责任。

 热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 教师对学生的爱的情感, 能转化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力量, 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和尊重, 激发他们对教师的亲近感、 信赖感, 学生只有体会到这种感情, 才会“亲其师” ,

 从而“信其道” , 进而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促使学生成人和成才。

 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 我利用一切机会鼓励学生参与竞争,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热情帮助, 让学生通过自我选择、 自我学习、 达到自我补充、 自我完善、 自我提高的目的, 让学生觉得, 我是他们心目中可以信赖的好老师。

 2、 扎实敬业, 积极提高自我素质, 做一个让家长满意的教师。《中国教育报》 曾刊载了这样一个例子:

 某小学考语文, 试卷上有一道题, 题目问“雪融化了变成什么?” 有个颇有创意的学生写道:

 “变成了春天” 这分明是个极有诗意、 极脱俗的回答, 可老师偏偏判他错,为什么?因为标准答案是:

 “变成了水!” 对此, 文章作者生出无限感慨, 继而提出了一个问题:

 究竟什么是教育?我总认为教学以教师为中心, 教师以传授知识、 技能为主要任务, 学生以掌握知识、 技能为主要目的, 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 有时不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思想与见解, 有时觉得学生是“异想天开、 不切实际” 。

 我觉得作为一名一线教师, 再也不能重蹈事例里发生的情况:因为教师个人的素质和自我要求跟不上时代需要而禁锢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要做到重视学生个人生命价值与需要, 强调师生的合作关系, 重视教师促进学生成长的专业意识, 发展教与学的创造性,做一个新时代、 新的讨论大潮中另家长和社会满意的好老师。

 3、 通力合作, 共同教育, 做一个让学校满意的教师。在学习知道方面发扬民主, 对每个学生要公平, 不厚此薄彼, 形成生动

 活泼、 团结紧张的课堂气氛, 让学生觉得你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好老师。

  作为教师,

 我们知道, 对学生的教育不是一个人的教育, 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影响, 在学校里, 就需要和其他老师的沟通和共同努力,这就需要一种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在这一方面,我积极配合其他学科的教师, 落实好每一个教育环节。

 正因为这些努力, 以及学校其他老教师的言传身教, 自己的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这对我来说有很大的鼓舞, 当然, 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我知道, 我自己也存在着许多缺陷。

 我会继续努力的, 争取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 在合格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己, 充实自己, 武装自己,做一个学校满意, 学生爱戴, 家长放心的好老师。总之, 经过这次学习, 让我对师德师风的了解更深刻:

 今后在教育活动过程中, 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 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 感化学生, 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

 因而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 纯洁美好的心灵。

 在工作中, 教师要安贫乐教, 甘于奉献。

 必须耐得住寂寞, 受得住挫折, 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 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

 个人师德师风心得体会五

 国家的兴衰, 取决于教育; 教育的兴衰, 取决于教师。教师是立校之本, 而师德师风则是教育之魂。

 从古至今, 在人们心目中,

 似乎很难找出比教师更受敬重的职业。

 只要用真诚的心去感化学生, 用真诚的爱去引导学生, 只有真的爱学生才能当之无愧地说爱教育事业。

 著名教育家斯霞曾经说过:

 “要使学生的品德高尚, 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 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 言谈举止, 为人处世, 衣着穿戴„„都是学生私下议论的话题。

 为人师表不能说一套做一套, 应严以律己, 言行一致, 表里如一, 成为学生的表率。

 孔子说得好:

 “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教书育人是师德师风的关键。

 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有用的人才, 就必须把书教好。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渊博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 一粒泥沙, 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 常年累月 航行于其中, 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 风雨无阻, 无怨无悔。

 浪头上行舟, 难免惊心动魄, 但也有欣慰与欢畅, 谁说不是呢?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胸无点墨, 混迹社会, 腰缠万贯者大有人在, 但我们无法想象, 更不能容忍一个滥竽充数的教师堂而皇之立于那些求知若渴者目 光聚焦的神圣讲坛。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 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 , 而应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的工程师。

 师德师风不仅是教师个人问题, 也是教师群体问题。

 个人师德师风不好, 虽然有时会在小范围里造成“一个臭鸡蛋毁了一锅汤” 的坏影响,但毕竟还只是小范围的事。

 教师群体如果风气不好, 特

 别是与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沆瀣一气, 其危害性就大了。

 这时的师德师风问题就演变为整个教育行业的道德问题, 这时的不良师风就演变为教育行业的不正之风了。

 教师是知识的化身, 是智慧的灵泉, 是道德的典范, 是人格的楷模,是学子们人生可靠的引路人。

 换而言之, 教师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

 因此, 我时刻以"德高为师, 身正为范"这八个字提醒自己。

 无私奉献、 以德立教、 以身示教, 用高尚的人格为每颗纯洁心灵的塑造而竭尽全力。

 一、

 树立事业心,

 增强责任感热爱教育事业。

 教书是手段, 育人是目的。

 因此, 我们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 , 而应是一个教育家, 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以情育人,

 热爱学生; ; 以言导行, 诲人不倦; 以才育人, 亲切关心;以身示范, 尊重信任” 。

 尊师爱生, 是一种理性化的高尚情感, 对待学生, 管而不死, 严而不厉, 爱在其中。

 教育是爱的共鸣, 是心和心的呼应。

 教师只有热爱学生, 才能教育好学生, 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 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

 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 上。

 常言道:

 “严师出高徒。

 ” 又说:

 “严是爱, 宽是害” 。

 对学生不严格要求,

 严格训练, 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

 “自古雄才多磨难, 从来纨绔少伟男” 。

 所

 以, 对学生不严不行。

 当然, 严要得法, 严要有度。

 慈, 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 宽容、 尊重。

 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 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 使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 尊重学生、 信任学生、 爱护学生、 保护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爱, 即是敬业精神的核心, 又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现, 既是育人的目的, 又是教师教书这个职业的具体表现。

 二、

 用无限的师爱,

 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

 高尔基说过:

 “谁不爱孩子, 孩子就不爱他, 只有爱孩子的人, 才能教育孩子。

 ” 师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 也是教师的天职。

 无限的师爱, 可以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

 因此, 在教育工作中, 我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 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 和学生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 让一切学生的心灵都感受到师爱的温暖。

 三、

 用规范的言行,

 净化每个学生的心灵。

 “无德无以为师。

 ” 真正优秀的教师。

 一定是以身作则、 率先垂范的人。

 他对祖国的爱, 对学生的爱, 对事业和未来的爱, 都表现在他对自己的高标准要求的落实上。

 率先垂范就是对学生真正的负责, 就是潜够默化、 影响深远的教育。

 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 肩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 为祖国的未来夯实基础的重任。

 这就要求我们本身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 而这种人格魅力表现为教师必须要有敬业精神, 必须具备健康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四、

 用奉献的人格,

 塑造每个学生的心灵。

 没有无私奉献、 爱岗敬业的精神, 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好教师, 也决不可能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创造业绩, 作出贡献。

 教师是园丁, 学生是花朵, 只有靠园丁辛勤无私的浇灌, 花朵才能茁壮成长, 芬芳世界。

 还有人将教师比作蜡烛, 燃烧了自己, 照亮了别人, 默默地牺牲了自己,却给人类带来了光明, 因此教师应该是无私的。身为教师, 我们不能把教书育人降低到只传授知识的层面上。

 我们有责任、 有义务从现在做起, 从自身做起, 通过学习不断地在思想上、政治上、 文化上充实自己, 努力提高自己的从教素质。

 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去感染学生, 以渊博的知识去培育学生, 以科学的方法去引导学生, 以真诚的爱心去温暖学生, 以高尚的师德去影响学生, 用健全的人格塑造一切学生的美好心灵, 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学生, 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加强新时代党员教育工作、提高新时代党员教育培训质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员教育工作,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前不久,总书记在浙江考察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时要求“把党员、干部的经常性教育管理抓实” ,到山西考察时又强调“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 。这些重要指示精神,为加强新时代党员教育工作、提高党员教育培训质量指明了方向。陈希同志和中央组织部部务会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在提高党员教育培训质量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明显成效。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一定要进一步提高站位、理清思路、定实举措,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员教育重要指示精神落到实处,为建设过硬党员队伍、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

 一、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员教育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增强提高党员教育培训质量的责任感使命感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员教育重要指示精神思想精深、内涵丰富,

 蕴涵着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对新时代党的事业发展的精准研判。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提高党员教育培训质量,对于我们党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深刻领会 提高党员教育培训质量是坚定理想信念的必然要。

 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记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建设的战略任务,保持全党在理想追求上的政治定力;思想教育要突出重点,加强党性和道德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等等。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指出了党员教育对于全党立根固魂、补钙壮骨的极端重要性。剖析当前一些党员、干部蜕化堕落的历程,往往是从理想动摇、信念滑坡开始的,究其原因就是放松了理论学习、忽视了思想改造。志坚方可成事,行稳才能致远。新长征路上,摆在每名党员面前的,不仅有投身民族复兴伟业的难得机遇,也会有人生道路和事业发展的困难挫折,还会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各种诱惑。这就要求我们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围绕坚定信仰、信念、信心加强学习培训,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 、做到“两个维护” 。只有这样,才能历艰险而不挠、遇歧路而不迷,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理想追求。

 (二)深刻领会提高党员教育培训质量是建设过硬党员队伍的基本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严格党员日常教育和管理,使广大党

 员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按照忠诚干净担当的要求提高自己,努力培养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使思想、能力、行动跟上党中央要求、跟上时代前进步伐、跟上事业发展需要,等等。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指出了党员教育对于党员队伍建设的关键性作用。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教育培训则是增强肌体活力的一剂“良药” 。唯有成体系、常态化地加强教育培训,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党员党性,在经年累月里提高党员素质,才能培育出一支经得起风雨、受得住考验的党员队伍。

 (三)深刻领会提高党员教育培 训质量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的建设,首要任务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关键是教育管理好党员、干部;从严治党,首先是从严教育、从严管理;党的历次集中教育活动,都以思想教育打头,着力解决学习不深入、思想不统一、行动跟不上的问题,既绵绵用力又集中发力,推动全党思想上统一、政治上团结、行动上一致,等等。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党员教育在党的建设事业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回顾历史,我们党之所以能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成就,关键就在于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全面从严治党,始终重视和加强党员教育,使全党团结一心、步调一致向前进。当前,各种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因素无时不有,各种违背初心和使命、动摇党的根基的危险无处不在,党内存在的“四个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只有通过更加严格有效的教育培训加强革命性锻造,推动不忘初

 心、牢记使命真正成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才能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

 (四)深刻领会提高党员教育培训质量是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在每一个重大转折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总是号召全党同志加强学习,而每次这样的学习热潮,都能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实现大发展大进步;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全党来一个大学习,等等。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指出了党员教育工作的鲜明价值取向。当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作用、相互激荡,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无论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决战脱贫攻坚,还是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都是党员教育工作需要聚焦的现实课题。只有始终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出发,以富有时代性感召力的教育培训,激励党员担当作为,在各条战线、各自岗位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夯实党长期执政基础,实现党伟大执政使命。

 二、深入研究党员教育工作内在规律,切实把握提高党员教育培训质量的基本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零乱的现象中发现事物内部存在的必然联系,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这就要求我们,提高党员教育培训质量,必须

 正确认识党员教育工作规律,准确把握工作中应当坚持的基本原则。

 (一)必须坚持 政治统领、姓党为党。党员教育因党而生、由党而兴,从属并服务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姓党为党是天经地义的要求,讲政治是其近百年来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党员教育不同于国民教育,政治性是其本质特征。如果对政治属性把握不准,政治功能就难以发挥,造成价值取向偏移,失去存在的意义。实践中,唯有毫不动摇坚持政治统领、姓党为党,把党性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贯穿始终,才能使党员教育站稳政治立场,坚定正确政治方向。

 (二)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党员教育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应有之义。如果不坚持着眼大局、主动融入大局,就会与党和国家中心工作脱节,造成“两张皮” ,导致自身逐渐弱化、虚化、边缘化,难以发挥应有作用。实践中,只有坚持在大局下行动,找准科学定位、发展方位,把握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什么时候做,党员教育才能与党和国家事业同向同行,更好体现自身价值。

 (三)必须坚持以事说理、注重身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次疫情防控阻击战,我国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形成鲜明对比,广大党员深刻体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由衷坚定了“四个自信” 。这充分说明事实胜于雄辩,用事实说话,党员教育才有力量。在疫情防控斗争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闻令而动、英勇奋战,涌现出许多先进典型,他们用实际行动展示了共产党人光辉形象,让人在感动中受教育、学先进。这说明身教胜于

 言传,行动往往比口号更有感召力。实践中,党员教育只有用真理说服人、行动打动人、真情感染人,才能使党员真学真信、入脑入心,实现改造主观世界、进而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

 (四)必须坚持精准施教、分类指导。高质量的党员教育培训,可以看作是针对有益需求进行有效供给,最终产生有利输出的过程。面对党员队伍庞大、类型多样、需求多元等情况,如果不注重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内容上“一锅煮” 、方法上“一刀切” ,那么供给再多、投入再大也是“大水漫灌” 。实践中,只有坚持精准施教、分类指导,注重体现不同领域、不同群体党员特点,统筹好事业需要、组织要求、个人需求,干什么教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才能增强党员教育针对性有效性。

 。

 (五)必须坚持统筹推进、协同发力。党员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上下贯通、左右协调、共同推进,才能产生融合聚变的“化学反应” 。如果党员教育业务流程衔接不畅、各级党组织责任落实不好、职能部门配合不力,没有形成一个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工作体系,那么很难“攥指成拳” ,实现整体提升。实践中,迫切需要把统筹推进、协同发力作为重要原则进一步落实下来,理顺体制机制,加强资源整合,搞好协调配合,党员教育才能落地生根,实现质量效益最大化。

 。

 (六)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守正出新。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党的理论在创新、形势任务在发展、党员特点在变化,决定了党员教育必须与时代同步伐、与发展相适应。如果不及时破除路径依赖,大胆引入先进理念、前沿技术,创新方法手段、完善

 标准规范,革故鼎新、破立并举,那么将很难实现质的突破。实践中,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守正出新,既传承好传统、坚持好做法,不频繁“换频道” ,又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党员教育才能始终充满生机活力。

推荐访问:例文 师德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