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得体会 > 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研究

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研究

时间:2021-10-17 11:41:53 浏览次数:

 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研究 摘要: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和发展是新时代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落实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目前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在制度建立、资金投入、成果转化等方面仍有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研究了高校创新创业基金驱动下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以徐州工程学院为例,通过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项目,建设一批具有凝聚力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提升科技创新团队的实践能力,提高创新创业活动参与率和促进成果转化。

 关键词: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创新创业基金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大会上指出,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高等教育要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高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应加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培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业意识和团队精神,以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和培养为核心,将创新创业教育落实到位。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和发展是新时代高等学校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路径。本文主要研究高校创新创业基金驱动下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以徐州工程学院为例,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项目的开展,建设一批具有凝聚力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提升科技创新团队的实践能力,提高创新创业活动参与率和成果转化。

 1 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研究概况 国内的专家和学者对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和发展作了许多的研究和探索。张浩等人提出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发展要强化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团队要选好“领头羊”,注重“梯度”建设,重视团队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的团队文化,依托高水平科研平台,保障团队高水平发展,坚持多元化考核与激励机制,加大投入,完善管理体制机制[1]。李明智等人通过“4321”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建设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搭建学校与企业协同创新的桥梁,充分利用现有基地的资源优势,为广大大学生提供科研实践平台,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成为高层次、复合型的创新人才,培养和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和水平[2]。黄技等人提出构建一种行之有效的科技创新团队培育模式,就是要从核心课程改革出发,组建稳定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大学生科技团队,确立“以人为本”的科技创新团队人才模式,搭建多维度相结合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优化制度,逐步形成积极推动大学生科技团队有序发展的制度体系[3]。

 2 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和发展现状 随着新时代、“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家发展对科技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趋强烈,高校也逐渐意识到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素养的重要性,通过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和发展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以徐州工程学院为例,许多大学生在看重文化课等学习的同时,也注重自身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和科技创新创业团队的建设。总体来看,科技创新团队的数量和质量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也有一定的问题和不足。

 2.1 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缺乏主动性和可持续性 创新创业意识是大学生组建科技创新团队的前提,大学生只有具备主动创新创业意识,才能激活创新创业的热情,才能主动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当前还有相当一部分科技创新团队是因为辅导员或任课教师的要求,为了参加某些科技竞赛或者课题临时组建的,并不是学生主动参与。由于缺乏主动性和强有力的指导,这种临时科技创新团队存在许多问题,如合作意识不强、配合度不高、执行力不足、缺少跨学科或专业的科技创新思维等,通常会随着科技竞赛或课题的结束而解散,缺乏持续性,很少能最终形成固定团队,很难对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兴趣起到帮助作用。

 2.2 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缺乏制度保障和激励机制 国家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多种社会思潮影响着高校学生,其中功利性可认为是影响最大的社会思潮之一,受社会转型期负面思潮的影响,学生整体呈现出浮躁性,许多学生聚焦的重心是奖学金和各种荣誉,很少能够将创新创业素养的培育作为自己大学期间的必修课[4]。因此,一定的物质保障和资金支持是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良好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可以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良好发展。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在创建初期,由于缺乏相应的制度约束和激励机制,缺少过程指导,随意性较大,中途解散的情况屡见不鲜。在申报科技创新课题或项目时,会出现“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由于缺乏过程管理和考核,导致学生的科技创新成果不理想,在某种程度上对科技创新团队的热情和积极性也是一种负面影响。

 2.3 科技创新团队缺乏实践 高校在注重大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培育的同时,应加强与企业行业的合作,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共同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和平台,在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同时,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向企业推荐优秀科技创新团队,促成项目对接,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教师在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等方面的指导,导致

 科技创新的成果不显著。一些高质量的科技成果也因为缺乏资金、资源或渠道,缺少企业家的指导和企业的合作,不能及时转化为生产力。

 3 高校创新创业基金驱动下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建设 徐州工程学院作为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非常注重大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培育以及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近年来,针对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和发展存在的不足,学校积极地进行了探索和尝试。除了鼓励和引领学生团队踊跃参加国家级权威性的科技竞赛外(如互联网+大赛、挑战杯竞赛、创青春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各类专业学科竞赛),学校还联合企业共同出资设立徐州工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用于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和活动、资助大学生团队建设和创业实践。通过规范制度、开展活动、利用企业资源等措施建设一批优秀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

 3.1 实现科技创新团队可持续性 学校制定了《徐州工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管理办法》《徐州工程学院创新创业实践学分认定与管理办法(试行)》《徐州工程学院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激励政策,为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和发展奠定政策基础。学校还成立专门的基金管理办公室,负责基金的管理和项目的运营。徐州工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项目(简称“基金项目”)申报有一套科学完整的管理制度,剔除了“重立项,轻管理”的做法。申报基金项目的必须是创新团队,且主持人不能是毕业班的学生。项目周期一般是 1~2 年,团队在运行期间,可以根据团队的需求和变化,更换成员,鼓励“以老带新”和加入跨学科或专业的成员。合理的规范制度和奖励政策激励老师和团队成员投入到项目中,同时也意识到个人利益和团队利益是密不可分的。学校还将遴选优秀的科技创新团队参加更高级别的科技创新竞赛或项目,增加科技创新团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3.2 增强科技创新团队凝聚力 组建成员之间互相尊重和信任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一个科技创新团队就是一个大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协作,无论何时都要体现家庭的凝聚力。基金项目通过开设形式多样的科技创新活动(如“徐州工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项目训练营”等)、沙龙和讲座等,给每个团队和每个成员都提供一个公平的施展自我才华的舞台,对于表现优异的团队,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和学分奖励。在收获果实的同时,也提升团队创新创业素养、团队攻关能力和团队凝聚力,为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和发展创造良好的人文氛围。

 3.3 提升科技创新团队实践能力

 由于高校重视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多的教师加入到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和发展中,对团队的成长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和帮助。但大学生的科技实践能力不强。学校深化“校企合作、产学融合、专业与创业结合”,形成校外实践实训基地,校企共同制定实训实习方案,让团队深入企业学习和锻炼。基金项目在立项答辩、过程指导和结项答辩等环节都会邀请政府和企业的参与,并争取他们的支持和指导,促进项目对接和融资,提升科技创新团队的实践能力、孵化成功率和成果转化率。

 4 总结 新时代发展需要科技创新人才,而高校承担着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任,是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素养的基地。大学时期是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创新创业素养的培育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和高校共同探索和发掘。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和发展是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素养的有效方法,是高校培养“双创型”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探索与实践,本文提出了高校创新创业基金驱动下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团队在做基金项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身的科技创新意识和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凝聚力,提升科技创新团队的实践能力、孵化成功率和成果转化率。

 参考文献:

 [1]张浩,杨阳.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2018(34):22-23. [2]李明智,隋江华,于洪亮,等.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8(7):51-52. [3]黄技,严谨,王宇林.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大学生科技团队建设研究——以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为例[J].船舶职业教育,2019,7(5):10-12. [4]王立华,聂西文,王道岩,等.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1):28-30.

推荐访问:科技创新 团队建设 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