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得体会 > 地域文化融入高中语文教学实践

地域文化融入高中语文教学实践

时间:2021-10-19 15:26:16 浏览次数:

 地域文化融入高中的语文教学实践 摘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建议在课程教学中,要积极开发和利用地方自然、社会、人文等方面的资源。结合汀州文化这一特殊的地域文化资源,进行深入全面的挖掘,结合课程教学实际,探索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地域文化的实践路径,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地域文化;文化资源;汀州文化 “地域文化是一定区域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地方文化,这种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恒久的地方传统。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地域文化,地域文化是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理应走进语文课程。”全国各地的地域文化差异明显,在语文课程中的实践要因地制宜,更要因人而异,高中语文教学融入地域文化的实践者比较少,一方面是因为高考压力,有教师认为地域文化没什么高考价值;另一方面是高中语文教学融入地域文化,还没找准切入口或者契合点。但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需要地域文化的滋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在“实施建议”中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方面的语文课程资源,应积极利用和开发。”“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革命传统、风俗民情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鼓励和引导教师充分利用地方和学校资源,根据学生语文生活的实际实施课程,注重效果和质量。”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和开发当地的文化资源,使之充实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活,提高学习质量,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需要。为此,我们结合研究实际申报立项了一项省“十三五”规划课题,尝试研究地域文化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融合,为有效利用当地文化资源进行校本实践研究探寻新路径,取得新突破。在此以汀州文化融入高中语文教学为例,谈谈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取得的一些实践经验。

 一、结合教材,挖掘地域文化资源 教材的编写有其体例特点,其选取的作品多具有典范性,特别是占大多数的中国文学作品,其内容或有时代的印记,或有地方特色,或是某一文化的承载。不论这些作品有多大的差异,我们总能找到一些与之相关联的当地文化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挖掘当地文化资源,找准其与课文内容的契合点,为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课程提供平台与辅助手段。对地域文化资源的有力挖掘,不仅能为“阅读鉴赏”服务,更能为“表达交流”与“梳理探究”提供学习契机,特别是新课标提倡的“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等专题学习,更应结合地域文化资源来开展,实现当代文化参与、历史传统文化传承等。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深刻领

 悟课标编写意图,充分有效地挖掘并整合地域文化资源,为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创造条件。以汀州文化资源的挖掘为例,寻找与课程教学相关的内容。福建长汀又名汀州,汀州有着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汉代置县,唐开元二十四年置州,是福建五大州之一,至今已有1200 多年的历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客家首府、长征出发地之一,被誉为“红色小上海”。这里有丰富的历史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又有独具特色的客家民俗文化,更有许多历史上的名人在此留下足迹、故事、诗文等。历史上的名人,如张九龄、黄庭坚、辛弃疾、宋慈、文天祥、纪晓岚、朱熹等,他们均有一些诗文与汀州相关联,挖掘他们与汀州的机缘,并融入语文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里的客家民俗文化与全国其他区域有相通之处,如春节、元宵、端午、中秋等,但也有客家人独有的一些民风民俗,如“二月二”花朝节、闹春田、“三月三”祈福、“客家八喜庆”等,还有如刻纸龙灯、唢呐公嫲吹、十番乐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这些资源有利于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视野。汀州还有许多文化遗址、名人故居等,如汀州试院、三元阁、毛泽东同志故居、瞿秋白纪念馆、宋慈路等,将这些故居、遗址文化,结合教材内容穿插到课堂教学中,能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和民族文化的理解。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了解当地可应用于语文教学的文化资源,结合课程教学要求,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进行穿插与渗透,这样既能增加课堂教学的广度,也能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教学实践中有机融合地域文化 教师在备课时要对当地文化资源做充分的挖掘,并结合教材内容进行适当整合,这能为课程教学有机融合地域文化提供素材保障。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机融合,教师要相机而为,适时适量渗透,利用地域文化对课本知识进行必要的补充与延伸,使语文知识生活化。汀州文化源远流长,多元而精彩,许多内容都能与高中语文教学结合在一起,辅助教学,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1.在““阅读鉴赏”中穿插汀州文化 在“阅读鉴赏”中穿插汀州文化,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迅速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例如,在教学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诗时,教师可以由“八司马”事件引出漳、汀、封、连四州刺史中的时任汀州刺史的韩晔,为何一代文豪柳宗元登上柳州城楼,对他们遥寄衷情,该诗又是如何写作的?这样导入文本学习,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更近了,与文章的作者也更亲近了,再结合写作背景等赏析诗歌内容,学生会理解得更真切。同样,在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一词时,教师可以由毛泽东写于汀州的词作引入教学,让学生感受作者寄寓词作的革命情怀;学习《荷塘月色》《故都的秋》等写景抒情之作时,教师可以穿插学生熟知的“汀州八景”内容,

 让学生感受到写景散文写的都是作者熟知而又有深切体验的景,由景而生情,因情而念景。利用当地文化资源与课文教学内容的关联点进行整合融入,不但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能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在““表达交流”中运用汀州文化 在“表达交流”中运用汀州文化,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学生生于斯,长于斯,对这一片土地上的风土人情较熟悉,写起来“言之有物”,再结合课程要求完成表达交流任务,更能体现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必修二表达交流“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这一写作练习指导时,教师提出写作要求:“写一个地方的四季景色或一天的景色变化,要有统一的基调,写出地方特色,题目自拟。”课前让学生用心去了解观察,上课时借鉴课本中的写法,完成写作任务。学生的作品精彩纷呈,每一篇都各具特色,抓住了那时那地景物的特征,如一篇写水土保持示范区南坑村的习作《南坑四季》,描写了南坑村从“火焰山”变为“花果山”后,漫山遍野银杏树的四时不同之景。又如习作《朝斗烟霞今迷蒙》描写了“汀州八景”之一“朝斗烟霞”一天的晦明变化。学生在表达交流中能写出如此独具特色的作品,是缘于对生活的认真观察,是汀州文化与教学有效融合的表现。汀州文化灿烂夺目,可融入语文表达交流中的内容有很多,如给景点写解说词、导游词;给历史文化遗址写说明介绍;给汀州这一客家历史文化名城制作名片等。凡此种种,只要教师有心,表达交流时时处处都可以运用当地文化。

 3.在““梳理探究”中体验、传承汀州文化 新课标在“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中指出:“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开展社区文化调查,搜集整理资料,对社区的文化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思想观念、生活演变等进行分析讨论,增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汀州文化中有许多民俗风情文化可以让学生体验,例如,在“奇妙的对联”(人教版必修一)这一梳理探究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搜集各社区在春节、喜庆活动中张贴的对联,探究对联内容的选择与张贴习惯,然后深入各景区、遗址、旧居去搜集整理对联(汀州各景点有不同朝代的名联,如济川门上的对联和题字为北宋黄庭坚所题),分析其特点,探究其成因,最后根据自己学习生活的需要撰写对联等。这种梳理活动是体验,更是传承。汀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些可以让学生参与体验,有些可以让学生了解,如刻纸龙灯,学生暂时不能参与制作,但可以在童坊镇彭坊村每年龙灯展示活动期间去参与抬龙灯,到现场体验这种非遗文化的魅力。又如十番乐、唢呐公嫲吹等,学生可以在县里每月举办的“一乡一品”宣传活动中,欣赏体验客家民乐文化的特色。其他的地方文化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考察、访谈、查阅资料等进行体验传承,如课本中涉及的科举制度的选拔考试,教师可以让学生走进汀州试院,通过实地查看、听讲解、访谈当地文化前辈等方式,

 理解为什么汀州试院的大门与三元阁(原汀州四大城门之一)相对。三元阁原为广储门,为何阁取“三元”?它寄寓着从汀州府走出去的读书人能三元及第、连中三元的美好期望,这是文化的存续,也是历史文化在民间的见证。再如汀州城的毛泽东同志旧居、老古井(毛泽东最牵挂的一口井)、福音医院旧址、汀州试院内纪晓岚笔下的那两株柏树、刘少奇同志旧居、福建省苏维埃旧址、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的中复村旧址、红旗跃过汀江渡口等文化、革命旧址,都是值得融合在“梳理探究”中的地域文化,有体验的必要,也有传承的历史价值。

 4.在“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等活动中渗透汀州文化 结合新课标“群文阅读”的要求,我们开展过一系列的专题学习,如毛泽东诗词的闽西革命情怀专题,选取了毛泽东主席创作于闽西(主要是汀州)的四首词,分别是《清平乐•蒋桂战争》、《采桑子•重阳》、《如梦令•元旦》和《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教师要让学生在赏析群词的同时,感受革命峥嵘岁月“风展红旗如画”的壮观场面和“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的革命气势,从而领悟一代伟人毛泽东的闽西红土地革命壮志情怀。在整本书阅读方面,除了课标推荐的作品,我们也结合了汀州文化资源,开展了有地方特色的整本书阅读,如带领学生参观瞿秋白就义地、瞿秋白纪念馆等,指导学生阅读他的《赤都心史》、《饿乡纪程》和《多余的话》,感受瞿秋白的思想和其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杨成武将军是从汀州走出去的开国上将,教师让学生参加了一些相关活动,了解了长征从长汀出发的情况,再指导学生阅读杨成武将军的《忆长征》《新的使命》等作品,意义非凡。总之,高中语文教学应结合学科特点与学生的发展需要,充分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好地方文化资源,找准其与教材的融合点,巧妙适时地融入教学实践,这将为新课程改革提供方法,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杨邦俊.地域文化教育进入语文课程的尝试[J].语文学习,2010(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推荐访问:地域 教学实践 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