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得体会 > 走帮服心得体会五篇

走帮服心得体会五篇

时间:2022-06-25 15:07:01 浏览次数:

【篇一】

春暖花开之际,“走帮服”就像一粒种子,落到哪里,就将“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小花开到哪里。我六斧头村结合本村实际情况,深入基层群众,真走实帮,持续做好富民强企走帮服活动,就像和煦的春风,将“走帮服”的种子越吹越生,生出真心、真情。

自从开展“富民强企走帮服”活动以来,我村党员干部纷纷深入基层,见百姓,收集意见,提供帮助,解决难题,将党的温暖传递到百姓心中,服务群众的距离进一步拉近,实实在在的增添了群众的获得感。翻开一本本工作记录本,不难发现,入户家庭的基本情况、经济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帮服计划等等一目了然。

六斧头村25组村民葛连锁说道:““走帮服”活动让我们作为百姓也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做在家里也能够解决困难和问题,让我们感到了政府的关心”。老党员高雪忠说道:“通过走访交谈,让我们更多了解群众的生活状态、问题需求,通过“走帮服”活动,小到工作生活,大到党性情怀的发扬,都给了我很大的触动”。

通过深入群众、深入一线,查问题、体民情,增强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意识,转变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作风,提升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能力和效能,回应群众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解决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突出问题,这是我村持续开展“双访双落实”走帮服主题活动的宗旨。

见群众、转作风、促发展,需要我们用感情去滋润,用真情去沟通。唯有真诚最动人,唯有真诚出真知。我们要身动心随,放下身段,真正把群众当亲人,把群众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用心、贴心的倾听大家所思所想、所求所愿。要带着责任心、带着服务群众的意识,在交流中收获喜爱,在沟通中获得信任,切实掌握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篇二】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开展富民强企奔小康“走帮服”活动,四月初开始,我带着记录本、拿着花名册、夹着联系卡到邹冯村四十几户村民家逐一进行了走访。

在鲲鹏渔具厂上班的吴龙华,由于肾结石的反复发作反复手术,不光花费多,还导致他不能找到挣钱更多的工作。妻子王德云精神不太好,仿佛一个大孩子,无法工作,母亲刘德安,100岁高龄却中风瘫痪,常年需要人照顾。儿子吴桂同为了多挣点钱,这几年又换了好几份工作,

就是这样一个略显贫苦、还背着债务的家庭,在我询问需要什么帮助的时候,吴龙华只说能否帮他的儿子在海安介绍一份工作,他舍不得儿子常年在外。在王德云小孩子气的说别人家老人有多少多少补助,自家母亲100岁了,还中风,为什么甚少有慰问的时候,吴龙华板起脸不准她再说。

在吴龙华身上我得到了很大的教育和启示,我们这代年轻人,大部分没有品尝过贫苦和曲折,都是在父母的呵护下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像吴龙华这样几乎要一个人挑起家庭的重担,还不抱怨的真的值得我们学习,与其说是我在帮扶,不如说他们也在感动并教育着我。生活的困难并没有让他们低头,他们在逆境中依然坚强的生活着。而我们呢?有时会因为工作上、生活上的一点点困难、挫折而灰心丧气,甚至放弃,这是否不应该呢?值得我们深思。

这次“走帮服”活动也让我明白,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不只是一个口号,应该落到实处,我们应该多去慰问这些困难群众,让她们感受到我们的爱,也许她们需要的并不是物质上的慰问,而是社会上的关爱。

“富民强企奔小康走帮服”活动是改善干群关系、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有效载体。只要我们真正带着感情深入下去,真正转变作风,及时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就会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篇三】

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两聚一高"发展主题和全街工作大局活动要求,我居全面开展“走帮服”活动,以潜心、真心、用心、倾心、恒心为民服务,推动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落实,作风在一线转变,本领在一线锤炼,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营造"融合钟秀"氛围,凝聚发展"正能量",为建设"强富美高"新钟秀夯实基础。作为社区青年干部我也积极加入其中,随着走帮服小组成员一起深入居民家中,重点了解民情民意情况,帮助居民排忧解难。

我们深入居民的家中,制作并发送了走帮服联系卡,上面记载了工作职务,姓名,电话,以便居民能够在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在走访中,我们体会到有些群众确实生活不易,村里有一户多残的,有丈夫瘫痪在床靠妻子常年在家照顾的,有失独家庭等。在走帮服活动中,我们了解了相关情况后,组织志愿者上门服务,为确实困难的家庭申请低保,为重残户办理居家养老服务等。走帮服活动不只是走访、了解,更重要的是提供帮助,解决问题。另外,我们还会对走访过的居民进行回访,在回访过程中,城北家园一位老人看到我们激动地说:“谢谢你们为我们清理了楼道,解决了我们楼道里火灾隐患的问题,太感谢了!”这也让走帮服活动真正成为了一项惠民工程,真正为群众解决了实际问题。

每走一户,我们都能够认真倾听,认真写好民情记录,并且及时梳理反馈问题,寻找对策,帮助解决。

在“走帮服”活动开展以来,我社区已为群众解决了多个问题,例如环境治理中垃圾清理,路灯的调试,房屋修理,相关政策的宣传等,让群众真正地受益。在“走帮服”活动中我受益匪浅,我觉得“走帮服”活动不仅仅让党员干部密切与老百姓联系,更是确确实实地把精准扶贫落实到实处,是把老百姓的问题放在首位,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多开展这样的活动会更受老百姓爱戴。

此次“走帮服”活动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基层党员干部任重道远,党员干部要时刻关注并与居民紧密联系。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只有与广大农民群众融合在一起,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真心实意的为群众做事情,才能赢得信任、理解和支持,真正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一)要提升自身素质。做好群众工作,需要扎实基本功,不了解国家政策、不了解各级部门法律法规、不会说群众话等等,都是做不好群众工作的短板。因此,加强学习,处处留心,随时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

(二)要强化责任感。接受任务并精彩完成任务,要具有十足担当和执行力。走帮服活动能否真正查民情解民状,责任很重要。任何一件事要圆满完成,必须自始至终贯穿有责任心,必须以坚持执行力为支撑。也就是群众所说所盼的干部做事要有心,要落兜。

(三)要改进作风,树立形象。目前干群关系紧张,主要是政府的诚信度大打折扣,也就是老百姓已不再信任干部。因此,从自身做起,改进作风,树立形象,极其重要。但改作风树形象,不能走形式主义,不是做给群众看,明一套暗一套,而是要抱着对群众深厚的真感情来做事办事,以群众的要求作为要求,做群众喜欢的干部模样,树群众心中盼望政府形象。

【篇四】

xx市富民强企奔小康“走帮服”活动开展以来,钟秀街道坚持潜心摸实情、真心解民忧、用心助企富、倾心沉邻里、恒心求实效的“五心”为民服务法,用心走访,用情解难。目前已走访居民13062户、企业111家,基本实现全覆盖,按“三色法”分类“挂号”问题367条,逐一开具问题交办单,实行销号办理。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所收集的问题量大而杂,容易使被走访对象误认为流于形式,另外有些干部的走访还在流于形式,还没有贴心去走。以解民忧为走帮服的目的。如果在走帮服的入户过程中只是收集情况,那往往就会迷失方向,最后既不能有效地了解民情,化解情绪,有时还会激化矛盾,所以在走帮服过程中一定要以解民忧为目的。城北村社区社干在入户的过程中,有居民反映城北家园2号楼2单元一处下水道严重堵塞,不仅影响了市容环境,更给居民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隔天一早,城北村社区组织人员与物业开展清淤疏通作业,获居民点赞。在以后走帮服的过程中,要一如既往的把解民忧放在根本性的位置,解决居民最关心的现实问题。以求实效为走帮服的招牌。我们要将被动"坐堂"办事转变为主动"上门"办事,由"干与不干一个样"转变为"干与不干不一样",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质量,转变干部作风。以全区“万千百十”大行动为总目标,以钟秀街道“十三二二”行动为小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完成一个个小目标,最后实现质的飞越。以四个制度为走帮服的保障。走帮服活动要形成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以四个制度为保障外,更要做到“三贵三忌”:即一贵真情实意,切忌虚情假意。二贵深入扎实,切忌形式主义。三贵持之以恒,切忌短期行为。要善于把集中走访与日常走访结合起来,把定期走访与不定期走访结合起来,把走访群众与及时有效地解决群众问题结合起来。走帮服是在江苏大走访背景下提出的xx特色的行动,要以“包容会通、敢为人先”的xx精神,将走帮服行动真正落到实处,为民办实事,以潜心、真心、用心、倾心、恒心的“五心·融合”的工作模式,把钟秀的走帮服行动越做越好!

【篇五】

,“走帮服”要真正起到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引领党员干部作风转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预期效果,必须做到“三入”。

把握实情要“身入”。农村群众的需求和期盼有哪些,企业发展升级存在什么障碍,村(社区)党组织薄弱原因是什么、问题症结在哪里,深入一线、全面了解、准确把握基层发展实际情况,是解决问题、助推发展的基础。但少数党员干部还停留在读一两份材料、听一两次汇报上,对具体情况的掌握浮于表面、“雾里看花”。对基层的情况要想真正做到心中有“一本账”,党员干部必须要走出机关,到发展一线看一看,在群众家里坐一坐,到企业车间聊一聊,看最真实的情况,听最真实的声音,才能避免被“假问题”“假数字”蒙蔽双眼。

解忧助困要“心入”。逢年过节为困难群众送点米和油,是容易做到的,但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农村困难群众的致贫原因有很多种,企业发展遇到的问题也是千差万别的,不一样的村(社区)面对的实际情况又是多种多样。“一户一策”“一企一策”,从群众最关切的问题入手,从基层的迫切需要出发,设身处地想办法、换位思考寻良方。唯如此,才能真正抓住“牛鼻子”,才能正中问题的靶心。

增进感情要“融入”。少数机关干部认为,挂钩帮扶,就是一项临时性工作,时间一到自然结束。于是,有人乐于“走亲戚”,有人乐于“做客人”。别说是进村入户“狗不叫”了,就连挂钩联系的村在哪个位置、帮扶企业生产经营方向都搞不清,不仅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更增加了基层负担,招致群众反感。

要推动“走帮服”常态化、长效化,党员干部应有“主人”意识,把困难群众当成自己的家人,把困难的村子当成自己的家乡。全身心融入了,群众的心热了,基层满意了,“走帮服”自然也就见效了。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走帮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