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得体会 > 学习中共党史研讨发言心得体会---推进红色课程融入中小学教育实践

学习中共党史研讨发言心得体会---推进红色课程融入中小学教育实践

时间:2022-08-05 16:49:02 浏览次数:

基于xx“三个百年”区位优势、“三区融合”发展战略,xx区教育工作党委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推进红色课程融入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践,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着力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三全育人”立德树人新体系,深度推进“学生人格成长培育工程”。

聚焦区域大中小一体化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课程xx,让党史学习教育的历史认同更“深”

研:探索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区教育工作党委根据学生的认知起点和时代特征,建立起“读、析、思、行”的教学模式,即“研读原著、分析资料、思考问题、付诸行动”,取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融入思想政治学科课堂实践的初步成效。

编:实施配套课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核心课程群进行了系统化研发,弥补了国内相关教材空白点。包括教师本体性知识培训、课堂教法指导、社会实践与活动型学科课程开发指导等师训课程,以及针对学生开设的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治课堂、时事课堂、模拟参与课堂等。

讲:开发系列读本。区教育工作党委积极结合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精神的学习要求,编写出版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重要理论的常识读本、教学资源手册等,在全市乃至全国形成一定影响力。

拓:外延思政课教学方式。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区教育工作党委积极开展青年共产主义学校、团校、红色主题研学旅行和寻访等活动,从感受实践增进体验,向探访研究增强理解转变。立足课堂时政演讲与时政知识竞赛平台,提高师生的时政修养。综合运用模拟新闻发言人、模拟政协提案、模拟情景表演等多种课堂表现形式,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聚焦生命教育人文精神基地开发,让党史学习教育的思维能力更“明”

亮一条主线:讲中国故事,立文化自信,树中国精神。在落实人文精神中推进生命教育,做好学生成长发展的领路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小落细落实,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借助基地的力量,落实德育指南,推进五育并举。

搭一个螺旋形上升的认知平台:针对三个学段学生不同的身心特点与学习需求,小学阶段以讲述故事明事迹为主,注重内容的可读性与生动性;初中阶段强调让学生体悟人物精神,注重审美情趣和价值认同;高中阶段强调课题研究悟哲理,注重让学生学会理性思考和研判。

定四个指向:指向科学精神、革命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有不同的场馆相对应,每一板块有各自的教育目标。例如学生在控二小学院士馆通过研学形成理性思维方式,从而感悟对待生命的求真态度;学生通过对雷锋精神的解读,理解生命的意义,从而夯实理想信念,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学生在学于漪、吕型伟事迹中认识生命的价值,勇于开拓、善于创新,树立属于本民族的文化自信。

聚焦“寻找红色基因”社会实践课程开发,让党史学习教育的历史担当更“强”

发挥xx红色资源优势,开展“寻访红色记忆”社会实践。组织各中小学用好滨江初心起航地、国歌展示馆、《共产党宣言》展示馆等资源,讲好xx百年红色工人运动史、xx改革创新的发展史,讲深从“近代工业摇篮”走向“双创示范基地”的卓越历程,激活红色细胞,传承红色血脉。

研发小学生户外城市行走图谱,体验城市文化。研发《城市行走》课程,以xx为中轴,从武进路至鲁迅公园,涵盖两侧支马路和旧里巷,保留着鲁迅纪念馆、李白烈士故居、瞿秋白故居旧址等红色文化遗址57处。以雏鹰假日小队为单位,学生自行设计出行路线,徒步红色一公里,审视城市百年的历史、文化,真正融入并深深地爱上这个城市。打造校本红色课程,让学生感受时代变迁。以xx小学校本红色课程《申江钟声》为例,课程设计系列寻访活动,开展“屋顶上的世界”——探访石库门市井生活、“发现城市之美”——行走xx江沿岸,感受滨江的历史文化风貌、“衣食住行乐”——走近xx人的生活。通过文本阅读、视频观看和实地考察,知晓xx省井生活样态,感受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巨大变迁,激发对传承并发展这座美丽城市的美好梦想。

推荐访问:党史 心得体会 中小学教育 研讨 中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