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大全 > 矿山救援十一五发展规划

矿山救援十一五发展规划

时间:2022-04-30 16:49:57 浏览次数:

矿山救援指挥中心

目录

前言1

一、形势、现状及问题2

(一)矿山安全生产形势2

(二)应急救援在矿山安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3

(三)矿山救援工作现状及问题4

二、指导方针和发展目标6

(一)指导方针6

(二)发展目标6

三、主要任务7

(一)建立健全矿山应急救援体系,提高救援保障能力7

(二)开展矿山救援科技研究与开发,提升救援技术水平12

(三)加强矿山救援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救援工作发展15

四、规划实施保障16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保证规划实施效果16

(二)完善技术标准体系,促进矿山救援工作规范化16

(三)建立完善矿山救援资金投入机制17

(四)政策引导,加大投入,开展矿山救援科技攻关17

(五)加大培训、宣传和教育力度18

(六)加强矿山救援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18

五、重点工程19

(一)矿山救援指挥管理系统建设工程19

(二)全国矿山救援队伍技术装备配备及更新工程20

(三)国家矿山救援技术支撑系统建设工程21

(四)矿山救援信息系统建设工程22

(五)矿山救援关键技术装备研究与开发工程22

(六)矿山救援队伍标准化示范工程29

矿山救援“十一五”发展规划

前言

应急救援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有益补充。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加快全国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要求。矿山应急救援是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确立的抓好安全生产“五项要素”的落实、建设“六个支撑体系”的总体工作思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建立矿山应急救援体系,加强矿山应急救援工作。

近年来,我国矿山应急救援工作得到了较快发展,在减少矿山事故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促进矿山安全生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科学管理和先进装备等方面远远满足不了当前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所提出的迫切要求,与发达国家相比也有比较大的差距。

为落实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党组对矿山救援工作的指示精神和工作部署,从前瞻性、战略性的角度规划今后一个时期的矿山救援工作,编制《矿山救援“十一五”发展规划》。其内容包括矿山救援现状及问题、指导方针和发展目标、主要任务、规划实施保障、重点工程等五个部分,是“十一五”期间我国矿山救援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一、形势、现状及问题

(一)矿山安全生产形势

矿山安全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是党和政府极为关切的重大问题。近年来,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加强矿山安全生产工作。颁布实施了《安全生产法》等一系列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矿山安全生产工作正逐步进入法制化和规范化轨道;改革和完善了国家对矿山安全生产的监管、监察体制,提高了政府矿山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工作的权威性;对煤矿和非煤矿山集中开展了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加大了矿山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力度,严肃追究事故责任。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矿山事故逐年减少,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增幅下降,全国矿山安全生产状况总体稳定,趋于好转。但是,由于矿山安全生产基础薄弱,以及体制机制及人员素质等深层次原因,矿山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一是矿山生产安全事故总量仍然居高不下。2001~2004年煤矿事故死亡人数平均每年为6282人。我国煤矿事故死亡人数是世界上主要产煤国煤矿事故死亡总人数的4倍以上,百万吨煤死亡率是美国的160倍、印度的10倍。近年非煤矿山事故死亡人数呈上升趋势,由2001年的1932人增加到2004年的2699人,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2%。二是重特大事故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平均每年50起;平均每年发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特别重大事故约8起。特别是2004年三季度以来相继发生了三起死亡人数百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煤矿瓦斯事故,损失惨重,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三是矿山安全在全行业中问题突出。在工矿商贸企业事故中,煤矿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特大事故突出。工矿企业中,以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最为严峻,事故起数与死亡人数分别占全国工矿企业总数的31.12%和46.87%,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分别占全国工矿企业的86.15%和86.31%。

(二)应急救援在矿山安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安全生产工作由源头管理、过程控制、应急救援和事故查处四个部分构成,应急救援在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布局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建立和完善预警机制。2005年4月颁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预案》,明确规定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突发事件发生后,各级地方政府、各部门和各相关单位应当做出的反应和做好的工作。其主要内容中包括事故灾害的应急救援,对矿山救援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

矿产资源的长期大规模开发,埋藏于浅部的矿产资源日益枯竭,大批矿山过渡到深部开采,水压、地压、地温、瓦斯压力都有相应增加,自然条件在不断恶化,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等灾害的复杂性和治理的难度在加大。而且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受生产力发展总体水平的影响和制约,现阶段还是生产安全事故的易发期,实现矿山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还需要一定时间。因此,在矿山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积极有效地实施应急救援对发生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尽快恢复生产、迅速稳定矿区秩序、体现党和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增强党和政府的凝聚力、树立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矿山救援工作现状及问题

我国的矿山救护队伍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逐步发展壮大。从1949年在抚顺、阜新、辽源三个煤矿建立了我国第一批专业矿山救护队伍,至今发展成为具有矿山救护大队76支,救护中队449支,救护小队1445支,直接从事矿山事故应急救援的人员14328人的救援队伍,遍布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矿山救护网络。据2001~2003年的不完全统计,全国矿山救护队伍参加各类矿山事故的抢险救灾共约1.17万次,抢救出遇险人员0.84万人,从事故现场寻找、运送出遇难人员1.94万人。2004年,全国矿山救护队处理各类重特大矿山事故3383起,抢救出遇险人员1572人、遇难人员4135人。

近年来总局党组把矿山应急救援摆上重要日程,作为安全生产六个支撑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组建了矿山救援指挥中心,依托煤炭总医院建立了矿山医疗救护中心。建立了18个省级矿山救援指挥中心。依托大型煤炭企业建立了14个国家级矿山事故救援基地。依托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组建矿山救援技术研究中心和培训中心。

初步形成的应急救援体系开始发挥重要作用。组织起草完成了《国家矿山事故灾难应急救援预案》,确定了“政府统一领导、分级指挥协调、专家技术支持、体系协同作战”的矿山事故应急救援机制。国家矿山救援指挥中心和各省级矿山救援指挥中心多次参与重特大矿山事故应急救援的协调指挥,形成了“体系”作战,在抢险救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矿山应急救援工作的制约因素较多,情况复杂多变,危险性大,技术性、时效性强,要求反应快速、判断准确、应变及时、措施有力、协同作战、集中指挥,并需要得到强有力的技术、装备和其它方面的支持。我国矿山应急救援现状还远不能适应当前严峻的安全形势的整体需要,主要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过渡时期内,原来由部委统一建立救援队伍、配置救援装备的机制不复存在,新的机制尚未形成,统一指导和协调矿山救援工作的体系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是矿山抢险救灾机构设置与布局缺乏总体规划,矿山救援力量不足且分散。绝大多数的中小煤矿和非煤矿山企业没有专业救援队伍,已有的救援队伍也各自为政,难以形成统一的协调体系,既浪费了资源,又不利于事故的抢救。三是资金投入不足,缺乏必要的资金保障机制,致使救护装备落后、救援队伍不稳定、通讯信息不畅、应对重特大灾害的综合能力不足,远不能适应矿山应急救援的整体需要。四是矿山救援在科技创新上落后,在关键技术装备和技战术研究上亟待突破。五是矿山救援培训体制不完善。这些问题和差距,需要今后的工作加以改进和完善。

二、指导方针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方针

矿山救援的指导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加快体系建设、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救援能力、促进安全生产、服务经济建设。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贯彻矿山救援有关法律法规,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出发点,以减灾抗灾为重点,加快矿山救援法制建设,加快矿山应急救援体系完善,依靠科技进步,提升矿山救援技术水平,及时有效地实施各类矿山事故的抢险救灾,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和人员伤亡,促进全国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

(二)发展目标

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分阶段逐步实现完善全国矿山救援法规标准、健全指挥管理系统、规范矿山救援队伍、建立资金保障机制、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强化技术支撑系统,最终形成覆盖全国、分级属地、快速反应、布局合理的国家矿山应急救援体系。突破解决一批矿山应急救援共性及关键性技术,整体提高矿山救援技术装备水平和救援队伍的救援能力。

2006年至2008年,重点工作放在建章建制、基础设施建设和重要装备配套,启动重点工程;2008年至2010年,完善法律法规及各种机制,完成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和验收并推广运用。

三、主要任务

(一)建立健全矿山应急救援体系,提高救援保障能力

建设一个较为完善的矿山应急救援体系,是提高我国矿山事故救援效率的根本。矿山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内容如下:

1.研究完善矿山救援法律法规、技术标准

依据《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生产安全应急救援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完善与矿山应急救援相配套的规章和标准,促进矿山应急救援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使矿山应急救援指挥、救援队伍的调动、矿山救援行动及救援保障有法可依,依法运作。

主要工作包括矿山救援法规、标准体系的研究,调研和规划需要制定的法规、标准。制定矿山救援分类标准和一体化标准。制(修)订《矿山救援工作规定》、《矿山救援规程》、《矿山救护队质量标准化规范》等一批矿山救援规章、标准。

2.健全矿山救援指挥管理系统

继续加强总局矿山救援指挥中心基础设施、技术装备和干部队伍建设。全部完成省级矿山救援指挥中心的组建并配备必要的技术装备。推动市县及矿山企业矿山救援指挥机构的建设。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应急救援管理指挥体系。建立和完善矿山应急救援管理指挥体系的有效运行机制和矿山事故应急救援基本工作制度。建设覆盖整个矿山应急救援管理指挥体系与救援基地和骨干救援队伍、应急救援技术支撑单位及救援现场的信息系统。在体系、机制、制度、装备和信息等各方面基本满足我国矿山事故应急救援指挥管理的需要。

3.规范矿山救援队伍建设,提高救援能力

加强国家级区域矿山救援基地建设,根据实际需要,按照整合资源、合理布局的原则,在原有基础上,将国家级矿山救援基地增至20个,建立100个区域骨干矿山救援队伍,加强6个区域矿山救灾排水站建设。在国家级矿山救援基地、区域骨干矿山救援队伍、区域矿山救灾排水站中配备必要的先进救援装备,逐步更新淘汰落后救援装备,提高救援队伍战斗力,满足不同救援任务的装备需要。

在现有总局矿山医疗救护中心及分中心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建立一批区域矿山医疗救护中心和基层医疗救护站,形成较为完善的矿山医疗救护队伍系统。

通过开展矿山救护队资质认定工作,规范全国矿山救援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加强对矿山救援指挥人员和矿山救护队员的培训,整体提高救援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4.建立完善矿山救援资金保障机制

矿山应急救援工作既是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的一部分,也是重要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关系到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为此,矿山应急救援体系的资金保障应实行国家、地方、企业和社会保险共同投资的机制(见图1)。

国家将国家级矿山救援指挥中心的建设、通讯信息、救援基金及运行费用等列入财政,对救援关键技术及装备的研制开发给予资金支持,对国家级和省级矿山救援基地的装备进行定期更新和改造。

地方政府要投入资金建设区域内矿山应急救援体系,对区域内矿山救援队伍的人员经费、基本装备的更新改造给予支持。

矿山企业必须保证对所属矿山救护队资金的投入,确保救护队伍的稳定和装备的落实。

设立矿山应急救援基金,以应对矿山重大灾变事故,支付矿山救护队跨区域调动及救援费用,并对矿山抢险救灾有功的单位和个人实行奖励。矿山应急救援基金主要来自国家财政,辅之以工伤保险基金支持和社会捐赠。

5.建立完善全国矿山应急救援预案

建立完善四级矿山应急救援预案体系:(1)国家级矿山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发生重特大矿山安全事故时,启动该预案,实施有效的重特大事故救援工作。(2)省级矿山应急救援预案。当发生重大矿山安全事故时,启动该预案,对发生在本省的矿山事故实施快速和有效救援。(3)市县级矿山应急救援预案。发生一般性矿山安全事故时,启动该预案,对矿山安全事故实施救援。(4)矿山企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当矿山企业发生一般安全事故时,启动矿山企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对事故实施快速有效救援。

建立各级矿山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管理、更新及演练制度,确保预案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6.建立完善矿山应急救援技术支撑系统

成立国家矿山救援技术专家组,为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工作的发展战略与规划、矿山应急救援法规、规章、技术标准的制(修)订提供专家意见;为特大、复杂矿山灾变事故的应急处理提供专家支持;总结和评价矿山救援和事故抢险救灾工作经验等。矿山救援技术专家组设瓦斯(煤尘)、火灾、水灾、顶板、综合、医疗六个专业组,分别对各种事故的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支持。

中煤劳保学会矿山救护专业委员会负责开展矿山救护调研活动,参与各种法规、规章、政策的制定和矿山救援技术竞赛等活动,编辑出版《矿山救护》杂志,为矿山应急救援体系和矿山事故的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支持。

加强矿山救援技术研究中心、培训中心建设。对已成立的矿山救援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矿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培训中心(中国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平顶山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国家投入部分资金,对研究、实验、教学设施和装备进行更新、改造,增加必要的新设备,以提高研究、实验和教学水平。支持研究中心开展矿山事故重大灾害成因、救援基础理论、应急救援关键技术装备等研究和科技攻关。组织培训中心开展对矿山救援指挥员、救援人员的定期、强制培训;支持其开展矿山安全知识(包括煤矿和非煤矿山)、政策法规、灾变通风、救护技术与战例、创伤急救、决策指挥技术等救援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

建立矿山救援信息平台,在国家矿山救援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上,负责收集矿山救援相关的技术装备、技术专家、救灾案例、应急预案、法规标准、矿山地质和重点危险源、应急救援资源、分析检测等信息,为应急救援工作服务。同时承担国家矿山救援信息系统建设和维护、矿山救援网站建设维护、救援中信息存储、格式转换和相关统计分析工作。

建立国家矿山救援产品检测检验中心,负责承担全国矿山救援产品质量、安全性能的检测检验,为确保救援产品自身的安全提供保障。

(二)开展矿山救援科技研究与开发,提升救援技术水平

1.矿山救援基础理论和技战术研究

紧密结合矿山救援对基础理论的迫切需要,以重大救援基础理论研究为突破口,系统研究救援基础理论和共性问题,加大对事故发生、转化和扩大机理的研究力度。对救援工作及技战术实施过程中的重大现实问题进行理论研究,提高救援效率,为提升国家整体救援技术水平提供指导。

重点进行以下研究方向:矿山事故致因机理、多种灾害耦合条件下灾害事故的转化及扩大的基础理论研究,有效控制事故扩大,防止次生事故发生;瓦斯爆炸灾变时期火灾性混合气体的生成机理及蔓延规律的研究,规范火灾气体的最佳采样区域、采样方法及采样装置;研究矿山尾矿库、高陡边坡失稳机理及预警、监测理论;开展溃坝、矿井突水形成机理与预警理论研究;从事灾变环境下生命特征及生理规律的研究,掌握灾变高温、缺氧、粉尘、有毒有害气体环境及爆炸冲击后人员的工作、自救、逃生时体力、心理极限,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在后遇险人员的生存率。

建立一体化应急救援技战术实战模拟实验平台,以现有灾害模拟实验巷道及测试实验装备为基础,建立一套火灾、爆炸、突水等灾害应急救援实战模拟场景,研究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危害,进行各种技战术演练,验证技战术的效果。

2.矿山救援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研究与开发

针对矿山救援中的共性、关键性问题,加强重点攻关,提高救援队伍配置水平和指挥作战能力,提高对灾害事故的控制能力和对事故发展现状辨识能力,最终实现我国应急救援水平总体提升的目标。重点研究方向是:

救援技术与装备方面:开展井下人员精确定位、事故遇险人员生命探测及遇难人员搜寻技术研究,开发灾区探险机器人及配套装置,研制安全可靠的自救技术装备及灾害破坏区救生通道快速形成技术与装备,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人数,提高遇险人员的获救率。开展对边坡失稳灾害、突水(泥)事故的应急救援技术及装备的研究,研制开发适用于含大颗粒杂质流体的大流量抽排装备。

救援知识信息化方面:开发救援相关法律法规、作业规程数据库;相关救援技术、经验案例数据库;相关救援、测试装备使用操作手册数据库,为救援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个体防护方面:开发研制稳定可靠的正压氧呼吸器、防毒面具、防热服,保障救援人员的生存和工作条件。建立井下应急集中供氧(生氧)系统,给遇险人员提供基本生存条件。

救援指挥与通讯方面:开展国家矿山应急救援指挥调度机制的研究,建立煤矿重大灾害救灾辅助决策及专家支持系统,依托于矿井监控系统及信息网、工业电视及信息网、视频电视电话会议及信息网、程控交换及信息网、企业信息化管理及信息网,研究快速联动“五网合一”软硬件组网技术,实现地面和井下无线移动通讯和集中指挥。

事故判识及控制方面:从事煤矿重大灾害应急救援的分级、分区控制系统的研究,开展发生次生事故危险性判识技术研究,研究对爆炸性气体的惰化阻爆技术,提高对事故的控制能力,防止次生事故的发生。

救援技术标准化及检验方面:开展救援相关技术标准研究,规范预案编制、更新、演练工作,开展救援队伍标准化、装备配置标准化、救援指挥标准化、救援联合行动标准化等研究工作,建立标准化救援示范基地。

3.矿山救援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推广

强化救援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政策上资助和鼓励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建立救援项目评估、评奖机制,推出100项重点推广的技术装备,评出并奖励50项科技进步成果,申报20项新技术、新产品专利,快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并形成产业化基地。

支持先进救援装备重点建设项目,扶持建立5个个体防护装备产业化基地(包括自救器、呼吸器、井下集中供氧装置等)、3个移动救援指挥装备产业化基地(包括救援车、气体分析车、指挥车、监测车等)、2个灾区通讯产业化基地和2个救护装备专业检验基地。

规范救护产品的推广应用渠道,审定救护产品生产销售资质。

(三)加强矿山救援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救援工作发展

1.开展国际矿山应急救援体系研究

全面考察、充分调研世界各国的矿山应急救援体系,及时了解和掌握国际矿山应急救援组织体系的状况,学习借鉴先进的矿山救援管理模式和救援体系建设经验,为我国矿山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及矿山救援工作的长期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2.加强矿山救援技术装备研发和引进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积极与有关国家开展国际合作项目,共同研究矿山救援关键技术及装备。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救援技术装备,提高我国矿山救援技术装备水平。同国际矿山救援技术装备研究机构建立定期、不定期的信息、资料交流和人员互访机制,加强技术交流,提高救援技术装备的研发能力。

3.积极参加和组织国际矿山救援竞赛、学术交流活动

积极参加国际救护组织年会和其它矿山安全和救灾方面的学术会议,积极组织矿山救援国际研讨会,计划在北京举办一届国际矿山救护大会。筹备和组织好定于2006年在我国河南平顶山举办一届国际矿山救援技术竞赛。积极组团参加在其他国家举行的国际矿山救援技术竞赛。每年聘请国际救援专家来华讲学1~2次。

4.组织出国或聘请专家来华进行矿山救援技术培训

每年组织1~2次矿山救援人员到矿山救援技术先进国家参加国际矿山救援技术培训。积极聘请国际救援专家来华进行技术培训,逐步使各级矿山救援指挥中心、国家矿山救援基地、区域矿山救援骨干队伍、矿山救援技术研究中心及矿山救援技术培训中心的主要技术骨干接受国际先进的救援技术培训。

5.建立国际友好队际关系

适应新形势,与国际接轨,积极参加国际救援组织的有关活动,建立与国外矿山救援队伍的友好队际关系。

四、规划实施保障

“十一五”期间必须加强政府的政策引导、资金投入和管理力度,分清层次,落实责任,广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保证“十一五”矿山救援规划目标的实现和任务的完成。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保证规划实施效果

各地要制定适合本地区的矿山救援“十一五”发展计划,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要把矿山救援专项规划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安全生产规划之中。加强各级政府对矿山救援工作的领导,理顺矿山救援管理体制,完善部门协调机制,落实相关责任,保证规划实施效果。

(二)完善技术标准体系,促进矿山救援工作规范化

矿山救援安全行业标准是各级矿山救援指挥管理部门和矿山救护队实施矿山救援必须遵循的工作准则,也是国家安全生产法规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建立研究制订矿山救援标准体系表,组织、规划和协调全社会包括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的力量共同从事矿山救援技术标准研究,尽快形成并逐步完善矿山救援技术标准体系结构,应跟踪主要发达国家和主要发展中国家的现行标准状况及其潜在动向,使我国矿山救援标准化体系满足矿山救援工作需要,并逐步与国际接轨。

(三)建立完善矿山救援资金投入机制

拓宽矿山救援投入渠道,形成国家、地方政府、企业及全社会多元化的矿山救援资金投入机制,落实和加大矿山救援投入。建立矿山应急救援专项基金。各级政府要把安全生产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安全生产专项经费中要包括矿山救援经费。企业要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要求,确保矿山救援资金的投入。建立工伤保险与事故救援相结合的机制,完善工伤社会保险制度。

(四)政策引导,加大投入,开展矿山救援科技攻关

加强政策引导,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的投资机制和激励机制。国家财政应加大在矿山应急救援科技平台建设中的资金投入,加强国家级矿山救援研究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救援产品安全检测检验基础设施建设。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大幅度增加全社会科技投入。强化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组织、指导全国矿山救援关键技术研究和示范工程的职能,加强矿山救援科技管理和协调工作。对矿山应急救援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积极争取列入国家科技计划,取得国家的支持。对不能在国家相关科技计划安排的矿山救援技术研究工作,应建立矿山应急救援关键技术研究专项资金。

(五)加大培训、宣传和教育力度

倡导以人为本的矿山救援理念,宣传普及安全生产及矿山救援有关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提高全民的安全、自救和互救意识。推动矿山救援文化建设。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加强舆论阵地建设,在全社会广泛宣传党和政府对矿山救援工作的高度重视、采取的有力措施和矿山救援工作取得的成绩,形成全社会相信党和政府的决心和能力、正确理解矿山救援工作、尊重矿山救援人员的舆论氛围。加大对矿山企业干部职工的教育培训,强化职工的矿山安全、事故救援和自救知识和技能,提高矿山企业干部职工队伍素质。

(六)加强矿山救援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进一步加强与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国外民间团体在矿山救援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际成功的矿山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模式和经验,指导我国矿山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促进矿山救援工作与国际接轨。加强矿山救援国际技术交流与人员培训,提高我国矿山救援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救援能力。吸收国外矿山救援先进的经验与成果,进一步拓宽与发达国家及国际组织的交流渠道,加强科技信息交流,跟踪国际矿山救援科技发展前沿动向,努力赶超国际矿山救援科技先进水平。

五、重点工程

(一)矿山救援指挥管理系统建设工程

1.国家矿山应急救援指挥调度机制研究

研究国家矿山应急救援指挥调度体系的结构、职责、具体内容;现场救援指挥、技术支持队伍的构成、职责;现场救援指挥中心与国家矿山救援调度之间信息交换技术方案;救灾信息发布和向相关部门汇报方法,为国家矿山救援中心体系建设服务。费用:100万元

2.国家矿山重大灾害应急预案系统研究

开展国家级、省级矿山重大灾害应急预案编制方法研究;矿山企业应急救援预案编制纲要研究;矿山救援预案文件更新、演练、宣传培训和实施方法研究。建立各级矿山灾害应急救援预案体系,保障灾害救援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费用:100万元。

3.国家矿山救援演习训练基地建设工程

国家矿山救援演习训练基地隶属于国家级矿山救援指挥中心,是集救援技术研究、培训、装备检验、救灾演练、信息分析处理等功能的基地。主要建设内容包括:

(1)基建工程:25000万元

总用地150亩,建筑面积50000平方米,救援训练巷道1000m,标准训练操场1个。

(2)装备及基础设施:13000万元

包括基本装备、通讯设施、实验设备、培训演练设备、检测检验仪器设备、信息中心基础设施、救援防护特种装备、移动指挥通讯车等。

4.省级矿山救援指挥中心建设

进行28个省级矿山救援指挥中心的建设,主要建设内容包括:

(1)基础设施和装备费:28×700=19600万元;

(2)通讯及日常维护:28×200=5600万元。

合计:25200万元。

(二)全国矿山救援队伍技术装备配备及更新工程

逐步投资用于国家级矿山救援基地、区域救援骨干队伍及企业救护队的建设和救援技术装备的配置及更新。其中:

1.国家级矿山救援基地建设

20个国家级区域救援基地技术装备费44360万元。

2.区域矿山救援骨干队伍建设

100个区域矿山救援骨干队伍技术装备费64000万元。

3.区域矿山救灾排水站建设

6个区域矿山救灾排水站技术装备配备更新费用6000万元。

以上三项共计投资114360万元。

4.企业救护队建设

634个企业矿山救援小队,按资质等级进行装备和设备更新,共需费用57060万元。

(三)国家矿山救援技术支撑系统建设工程

1.矿山救援技术研究中心建设

在已有的实验研究装备基础上,通过国家直接投入和科研项目重点支持的方式进行研究中心的建设,现有4所研究中心各有重点研发的方向,目标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水平的矿山救援技术研究中心。共需资金(国家投入部分):2000万元。

2.矿山救援培训中心建设

将现有2所国家矿山救援培训中心建设成为高水平的救援指挥、救援行动和救援理论技术、装备使用的培训基地,年培训能力达1000人。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救援培训基础设施建设、灾变环境仿真模型等,共需国家投入资金:1000万元。

3.矿山救援信息平台建设

建设国家矿山救援信息平台,要求具有高水平的信息处理、存储和分析能力,具有较强的信息网络软、硬件维护能力。主要建设内容:中心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系统及其安全性检测、维修设备等。共需资金:300万元。

4.矿山救援检测检验中心建设

“十一五”期间建设矿山救援检测检验中心,专门进行矿山救援装备设施的检测检验。建设重点为配置矿山救援关键设备检测检验仪器。共需资金:1200万元。

在今后5年内,将逐步规范各技术支撑体系的工作程序和行为。在经费渠道方面,国家投入部分资金,为矿山救援技术研究中心、矿山救援技术培训中心、矿山救援产品检验中心和矿山救援信息中心建立基本的研究、实验、教学和办公等基本设施,除重大项目国家投资外,其余日常运转费用依靠其业务内的有偿服务和技术成果转化所得费用维持。

(四)矿山救援信息化建设工程

依托“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一期、二期建设工程”和“公共通信网络资源,建设以国家级矿山救援指挥中心为核心的,连接28个省级矿山救援指挥中心、20个国家级矿山救援基地、100个区域矿山救援骨干队伍和4个国家级救援技术支持中心、2个国家级救援技术培训中心的综合调度网络。建设可与省级矿山救援指挥中心直接无线通讯的车载现场救援指挥信息系统。从而构成可以直达救援现场的通讯、数据库支持和多媒体信息传输信息网络。共需资金:47580万元。

(五)矿山救援关键技术装备研究与开发工程

矿山救援技术和装备是确保救援工作安全、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障,在今后5年内将重点开展以下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究项目:

1.矿山井下人员精确定位系统研究。主要内容:研究个人身份识别卡及井下识别基站装置;多卡瞬时识别技术;井下人员精确分布动态统计仿真系统。目的:正常生产时期井下人员的分布,为灾害时期井下人员救援指挥提供依据。费用:200万元。

2.井下遇险人员生命探测和精确定位技术研究。主要内容:研究能够感应人体心脏发出30赫兹以下超低频电波所产生的电场;超长距离和超穿透能力的生命探测技术;遇险人员呼救信号的远距离辨识、定位技术。目的:灾害时期进行井下遇险人员的搜寻定位,为救援提供可靠的依据。费用:300万元。

3.遇难人员搜寻技术研究。主要内容:研究井下作业人员无源身份识别卡及其识别技术;研究气体、气味型井下遇难人员探测仪。目的:为井下遇难人员的搜寻服务。费用:200万元。

4.井下灾区探险机器人及配套探测技术。主要内容:研制瓦斯爆炸危险环境下井下灾区探险机器人;灾后复杂环境中探险机器人自控技术;探险机器人灾区环境参数自动采集与识别技术;探险机器人井下远距离通讯技术。研制机器人配套的携带式微型混合气体光谱快速分析仪、混合气体红外吸收光谱定量分析仪、携带式微型非接触红外温度探测仪。研究矿用防爆型红外热成像装置及远程图像传输技术。目的:井下救援期间灾区探测。费用:500万元。

5.灾变时期井下逃生与自救技术装备。主要内容:研究防爆、抗冲击型避灾路线语音导航器,可以语音播报当前站点的位置、编码,指出下一避灾目标站位置、编码。研制长期保质、大计量生氧装置。目的:矿山火灾、爆炸时期由于烟雾、粉尘影响,能见度差,井下遇险人员心理和生理受到灾害影响,系统帮助进行避灾;生氧装置为井下避灾硐室内的遇险人员提供生存所需的氧气。费用:200万元。

6.灾变环境下矿井通风数值模拟。主要内容:主要针对矿井瓦斯爆炸、火灾时,矿井通风系统遭受破坏、风流流动受到热烟流和有害气体的影响,模拟灾害环境下矿井通风的状况。要求能够快速构建图形化通风系统模型,能够根据大致的通风系统参数快速设置通风网络基础参数,能够快速估算灾害对通风系统的破坏和影响,能够快速设置不同的通风控制措施方案和解算方案。目的:为救援提供井下通风状况数据,预测救灾控风措施的效果。费用:200万元。

7.非煤矿山复杂开采系统火灾演变规律及救援技术研究。主要内容:多中段复杂开采系统火灾演变规律的模拟再现研究;火灾时期矿井风流调节技术的研究;被困人员高效救援技术研究等。目的:非煤矿山复杂开采系统火灾应急救援。费用:200万元。

8.矿山重大灾害虚拟重现和指挥训练系统研究。主要内容:矿山瓦斯爆炸、火灾虚拟现实技术研究;真实矿山三维虚拟建模;井下瓦斯爆炸、火灾三维数值模拟;矿井灾害救援指挥虚拟训练系统研制。目的:实现井下灾害的虚拟重现和救援指挥仿真演练。费用:200万元。

9.煤矿重大灾害救灾辅助决策技术及专家支持系统研究。主要内容:煤矿重大灾害时期混合气体环境瓦斯爆炸危险性判识技术;瓦斯爆炸影响模拟技术;瓦斯突出动态模拟技术;矿井火灾动态模拟和危险程度判别技术;井下避灾路线优化生成技术;煤矿重大灾害救灾专家知识库研究。目的:为事故救援提供辅助决策参考。费用:200万元。

10.快速联动“五网合一”技术研究。主要内容:研究矿井监控系统及信息网、工业电视及信息网、视频电视电话会议及信息网、程控交换及信息网、企业信息化管理及信息网的“五网合一”软硬件组网技术。目的:实现信息共享,为救援时期的统一调度和信息交流服务。费用:200万元。

11.继发性爆炸的判定技术。主要内容:矿井灾变环境下瓦斯、煤尘积聚、飞扬特性研究;瓦斯爆炸火焰波传播、引燃规律的研究;封闭措施、巷道垮塌和爆炸破坏对灾区可燃气体积聚的模拟研究;灾变环境下混合可燃气体爆炸界限研究。目的:为救援期间预防继发性爆炸服务。费用:200万元。

12.灾害时期爆炸危险阻爆、惰化技术。主要内容:①灾区气体惰化技术。针对矿山灾害时期,特别是高瓦斯矿井瓦斯爆炸、火灾时期井下存在大量可燃气体,抢险救灾和侦查都存在很大的危险性。研制使用快捷的现场生成装置,生成n2、co2等惰性气体,惰化灾区可燃气体,熄灭火源。研究灾害环境下惰性气体的运动规律和吸附特性;研究惰气注入可能对灾区遇难人员的影响;研究惰性气体的惰化效能和灭火抑爆机理;优化研制惰气生成装置。②微胞囊阻爆灭火剂的研制。爆炸危险性碳氢化合物气体微胞囊裹阻爆、惰化隔氧技术;微胞囊阻爆灭火剂超微雾化技术及装备;③继发性瓦斯爆炸控制技术及装备研究。包括继发性瓦斯爆炸控爆材料的研究:继发性瓦斯爆炸控爆材料的应用工艺研究:继发性瓦斯爆炸控爆装备研究。目的:灾害发生后,阻爆、隔爆,减小灾害影响范围;惰化灾区气体,为灾区抢险救灾提供基础工具。费用:500万元。

13.矿用快速防火和防爆密闭墙的研究与开发。主要内容:快速轻便型弹性胶体密闭墙外袋材料的选择与研究;快速轻便型弹性胶体密闭墙轻质吸附性充填料的优选与研究;弹性固水胶体材料配方研究;固水胶体材料在轻质充填材料表面均匀吸附的方法研究;轻质弹性胶体砌块合理尺寸的确定和性能测试;快速轻便型弹性胶体密闭墙的整体抗压和抗冲击性能研究;弹性胶体密闭墙的现场快速施工工艺研究。目的:为救援提供灾区快速封闭的技术装备。费用:300万元。

14.冒落区域遇险人员救生通道快速形成成套技术与装备。主要内容:灾害时期垮落巷道的快速处理;灾害区域遇险人员救生通道快速成形关键成套技术装备(洞构技术)。目的:为冒落事故遇险人员救生提供有力工具。费用:300万元。

15.煤层自燃火灾快速应急控制技术及装备研究。主要内容:煤层火灾快速控制技术;防灭火材料研究;打钻机具和压注防灭火材料的钻孔施工技术研究;轻便式灭火机具研究。目的:矿井自燃火灾后,快速控制,防止灾害蔓延。费用:200万元。

16.非煤矿山尾矿库、高陡边坡稳定性实时监测、预警与救援技术研究。主要内容:高陡边坡稳定性和尾矿库实时监测、信息传输技术研究;滑坡体快速加固技术的研究;在次生滑坡危险条件下救援装备和技术的研究。尾矿库稳定性分析系统及其计算机模拟技术的研究;尾矿库安全事故预警及其救援技术的研究。目的:边坡和尾矿库稳定性监测和救援。费用:300万元。

17.矿山突水(泥)救援装备和技术的研究。主要内容:探索利用三维地震等手段快速判定突水(泥)点位置的方法,结合其它手段分析岩溶发育规律(如隐伏陷落柱)及其富水条件;快速堵水、排水成套技术及装备(定向防侧斜钻机、钻具,大流量强排泥沙泵,注浆堵水新材料、新工艺等);突水(泥)事故人员施救关键装备及相关技术的研究。目的:为矿井突水(泥)救援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和装备支持。费用:600万元。

18.矿山应急救援个体防护技术及装备研究。主要内容:研究矿山救援人员灾区作业高温放热服,正压氧气呼吸器面罩,防砸防水保护鞋,防高温、耐腐蚀手套等个体防护装备。目的:为矿山救护队员实施应急救援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和装备保障。费用:600万元。

19.移动指挥及测试系统研究。主要内容:移动指挥车及其配套通讯、数据处理系统研制;车载微型快速气相色谱分析仪研制;非极性分子微量组分高灵敏度热导检测器研制;多通道立体色谱快速分离技术;节能型车载电源供电系统;微型色谱数据处理系统。目的:为现场救援指挥的信息传输和数据测量、处理提供平台。费用:300万元。

20.煤矿井下应急救援无线多媒体通信技术及装备研究。主要内容:矿井透地通讯技术及装备的研究;矿区井下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研究;矿区井下无线传输信号的抗干扰技术研究;环境参数(瓦斯、co、氧气、温度等)的稳定、可靠检测技术研究;大电流本安电源保护电路技术研究;井下本安型数据信息终端技术研究。目的:为井下灾区救援通信提供有力工具。费用:300万元。

21.网络化应急决策信息传输系统研究。主要内容:井上下信息的可靠传输技术;数值、语音、影像信息的快速、可靠传输;救灾指挥局部无线网络信息传输技术;救援远程指挥、视频专家咨询系统。目的:为救援指挥提供可靠的信息传输保障。费用:200万元。

22.矿山救援知识库支撑系统研究。主要内容:矿山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数据库;相关技术标准、作业规程数据库;相关救援技术、经验案例数据库;相关救援、测试装备使用操作手册数据库。目的:为救援提供技术支持。费用:100万元。

23.矿山救援资源、交通支持系统研究。主要内容:全国矿山救援资源数据库(依托于gis系统),含主要装备、技术力量、医疗、救灾专家、矿井位置等信息;矿山救援交通信息系统。目的:为救援提供支援和保障。费用:100万元。

24.一体化应急技术标准研究和制定。主要内容:矿山应急术语和标示标准;应急数据库、模型库、预案库、决策技术库标准;应急平台分级与互联标准。目的:为统一应急救援相关产品、信息、预案等服务。费用:100万元。

25.检测检验技术研究。主要内容:监测探测传感器和传感网络的检验监测技术;应急救援装备检验测试技术;移动应急关键产品检验测试技术;应急平台软件的测试技术。目的:保障应急救援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费用:100万元。

(六)矿山救援队伍标准化示范工程

建立2个标准化救援示范基地,实现人员配置标准化、指挥管理标准化、救援程序标准化、救援质量标准化、救援装备配置标准化,进行联合行动标准化演练,编制救援术语标准化数据库、知识库、预案库等。共需费用:600万元。

以上6个重点工程共需投资:294100万元。

上述重点工程实施前,要根据本规划,编制项目专项规划,提出建设目标、建设内容、进度安排,以及国家、地方政府、企业三方分别承担的资金筹措方案,确保《矿山救援“十一五”发展规划》目标的实现。

推荐访问:十一五 发展规划 救援 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