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大全 > 县中小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县中小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时间:2022-05-26 11:00:03 浏览次数: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导作用;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进一步促进我县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是保证全县“十二五”规划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因素。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十一五”期间,中小企业是我县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和创造就业机会的主要渠道,在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促进民间投资的快速增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市“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  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规模明显扩大  

截至2010年10月底,我县个体工商户6429户、私营企业926户,对比2006年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数640户、私营企业144户,每年分别以近60%和45%的速度增长。  

“十一五”期间,我县个体、私营经济不仅从量上有所发展,更在实力上有很大提高。全县民营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值19.5亿元,是2005年的3.72倍,年均增速3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05年的17户增加到2010年的43户,增长1.5倍,年均增速17%;规模以上工业年销售收入可实现29亿元,是2005年的6.1倍,年均增速3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可实现10亿元,是2005年的4.8倍,年均增速41%。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8户,超7000万元的企业5户,超5000万的企业9户,超1000万的企业21户,基本形成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格局。  

(二)经济撑力明显增强  

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逐年提高。2005年在全县GDP中所占比重为31%;到2010年末,占全市GDP的比重达45.2%。“十一五”期间,我县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创造的GDP年平均增速达到7.34%。2010年民营中小企业上交税收 1.3 亿元,占地方税收的75%,成为地方财税快速增加的重要支撑。  

(三)主导产业快速发展  

1.天然气能源化工产业逐步起兴  

舰船燃机长试基地项目一期工程已竣工,二期工程正在加快建设;10万吨复合肥项目首期竣工投产;30万吨烯烃项目实施单位已在开江注册;民用天然气场镇建设正在抓紧实施。境内天然气开发利用进一步加快,全县天然气井口已达64口,年采输气能力达30亿立方米,预计2010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利税0.1亿万元,资源税费0.5亿元。  

2.煤电产业健康发展  

 “十一五”期间,通过加强行业管理和资源整合,煤电行业得以健康发展。全县合法煤矿18户,生产能力183万吨/年;洗选生产企业8户,原煤洗选加工能力125万吨/年,机焦生产企业2户,年生产能力30万吨/年;电力生产企业1户,小水电装机容量将达到8500千瓦,自发电6667万度,预计2010年可实现电力供应1.5亿度,其中工业用电6000万度。另外,梨梨生物公司余热发电、铮锋能源余热发电、舰船燃机附产物发电等得到有效培植。预计2010年,煤电行业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3亿元,占全县工业销售收入的21.6%。  

3.农产品加工行业快速发展  

“十一五”期间,通过积极引导,我县粮油、油橄榄、银杏、粉葛、豆制品、水禽等加工生产初具规模。2010年,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户,预计2010年,农产品加工行业可实现销售收入9亿元,占全县工业销售收入的15%。  

4.五金工具行业止滑回升  

“十一五”期间,通过一系列的引导和支持,五金工具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加强对外合作,开发出同步带轮、联轴器、不锈钢铸件、多功能快速台虎钳、佛具等10多个新产品,并逐步形成了规模生产能力,同时,引进消失模铸造技术,对传统工艺进行改造,行业呈现止滑回升的良好态势。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户,预计2010年,五金工具行业可实现销售收入2.6亿元,占全县工业销售收入的4.3%。  

5.建材行业高速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县新建了金鑫陶瓷、龙建砼业、三禾木业、荣宝板业、金山建材等企业,产品由传统的砖瓦、水泥、碎石等向新型建筑模板、晶光玉石板、空心砖、商品混凝土、纳米瓷漆等多样化发展,基本形成了以传统建材为主,新型墙体材料为辅的发展格局。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户,预计2010年,建材行业可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占全县工业销售收入的8.3%。  

(四)技术进步不断推进  

按照“做大、做精、做强”的基本思路,我们始终紧紧抓住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这个核心,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帮助企业与省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协作关系,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素质。2006以来,全县共实施在建技术改造项目62项,完成总投资32亿元,有30个项目入围省市重点技术改造项目计划;完成技术创新项目18项,技术创新投入1.3亿元。全县已有9户企业被评为省级成长型中小企业,2户企业被纳入省“小巨人”计划,1户被评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户企业被评为市级研发中心。开江油橄榄荣获国家工商总局颁发的原产地认证,峨城杀菌钱包纳米杀菌技术获得国家专利;“绿升”牌初榨橄榄油、“梨梨”牌高麦芽糖浆先后获得省名牌产品、省著名商标称号。  

(五)产业布局不断优化  

1.工业集聚发展平台建设初见成效  

“十一五”期间,为打造开江工业新亮点,构筑开江工业新平台,集全县之智,倾全县之力,奋力加快了普安工业集中发展区的建设和发展。集中区建设投入总计1.1亿元,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远景规划26平方公里)。已有7户企业入驻集中区,正抓紧实施建设,1户企业竣工投产。另有10余户企业及项目与集中区签订了入驻协议和递交了入园申请,意向投资18亿元。今年还将启动开江县普安工业集中发展区任市、回龙等两个园区的规划工作。  

2.区域布局不断完善  

以梁双路贯通的任市、新宁、普安、回龙为中心,各自分别形成的产业特色。以普安为中心,形成以特色优质农产品加工产业的低污染产业集群和传统五金产业。以回龙、永兴为中心,形成以煤炭资源为支撑的煤焦冶化电特色产业群。以任市为中心,依托铁路运输,搞好建材开发和以梨梨生物为龙头的大宗规模企业群,形成产业链。相互补益的区域布局已基本形成。  

3.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十一五”期间,我县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协调发展,全县工业发展模式逐步走上了稳定、健康、快速、协调的良性发展轨道,形成了天然气能源化工、煤电、特色优质农产品精深加工、五金工具、建材等5大主导产业。  

二、“十一五”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从工业发展自身来看  

一是总量小,缺乏大企业支撑, 缺少知名品牌,规模优势和集团优势尚未形成。二是层次低。非资源性产业少,资源依赖性强,无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产品,产业链短,配套能力弱,效益差,企业经营管理粗放,组织结构层次低,抗风险能力弱。三是项目少。主要是支撑项目和优势项目缺乏,尤其是工业大项目少,严重滞缓工业发展。  

2.从工业发展的环境来看  

一是基础配套设施与发展的要求存在差距。目前全县的基础设施条件虽有明显改善,但较发展需要仍显不足,特别是与投资项目息息相关的配套设施。二是投资软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制约工业发展的项目用地、企业融资、环境保护等“瓶颈”没有突破。三是创业氛围不浓。全民创业、全民招商的氛围不够,大办工业的氛围没有形成。部分企业主思想解放不够,小富即安,创业激情不高。  

三、“十二五”发展形势分析  

(一)发展的优势  

1.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  

一是国家出台的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进一步扶持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等政策措施,为我县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培育注入强大活力。二是“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更加注重发挥西部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施的新十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对西部地区的政策优惠将进一步延续,投资倾斜将进一步明显。三是四川省委、省政府也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川东北经济区建设,必将为我县全面、快速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2.成渝经济区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  

成渝经济区“十二五”规划即将出台,我县被整体纳入成渝经济区“环渝腹地”区块。成渝经济区规划的实施,我省将按照“一极、一轴、一区块”进行空间布局,重点打造“两区、两枢纽、三中心、五基地”,随着规划的实施,成都、重庆、达州的经济将得到快速发展,其辐射带动能力将不断增强,为我县工业经济的借力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遇。  

3. 全省扩权强县试点县  

开江县是四川省59个扩权强县试点县之一。今后国家和省赋予所在市的经济管理权限,除国家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的,扩权试点县(市)直接享有。这不仅可以得到更多的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的分配权,还可以得到省上更多的财政支持和项目扶持。  

4.交通枢纽不断完善  

达万高速公路建设、达万铁路电气化改造、开江火车站扩能升级和县级公路网络的不断完善,以及成渝客运专线的提速,使制约工业发展的交通瓶颈从根本上实现改变。随着交通条件的根本改善,与成渝3小时经济圈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巨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将成为工业发展重要的推动力量。  

(二)发展的挑战  

1.区域竞争日益加剧  

我县重点发展的特色优质农产品精深加工、天然气能源化工、煤电、五金工具、建材等产业与周边区域的相似度较高,存在产业结构趋同的现象,各地方政府为发展本地优势产业,必然在占领市场,获取资源,降低成本等方面形成竞相赶超的激烈竞争态势。加上企业自身综合实力不高,吸纳生产要素能力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2.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压力大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环境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国家出台了《循环经济促进法》、《关于加强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意见》、《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等一系列法规政策,传统的依靠投资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已难以为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迫在眉睫,急需从粗放走向集约、从要素驱动走向创新驱动、从外部依赖走向内需拉动。  

3. 融入成渝经济区难度较大  

开江县地处成渝两地边缘,不能形成大规模的物流、人流,且运输成本较高,发展“通道经济”难度较大。全县产业与成渝两地的产业之间关联度不高,主导产业与成渝两地的联系不紧。  

三、“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我县中小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抓住成渝经济区规划建设机遇,解放思想,求实创新,以增加经济总量、提高发展质量为目标,以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和县域工业园区建设为着力点,积极落实扶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拓展发展领域,强化服务协调,创新体制机制,壮大主导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促进全县中小企业持续快速增长,为实现我县经济社会突破发展做出新贡献。  

(二)发展目标  

今后五年,要进一步完善扶持发展中小企业的法规和政策,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深化企业改革改制和重组,大幅度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使企业数量、规模和效益登上一个新台阶。到2015年,全县中小企业整体素质明显提高,经济效益显著增加,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三)发展重点   

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结合我市实际,发展壮大我县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1.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立足产业优势,打造知名品牌,促进农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的发展战略,以品牌经营为突破口,重点扶持科技创业型、资源加工型、劳动密集型的中小农产品加工企业,培育以龙头企业带动的产业群,大力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着力推进我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到2015年,全县新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企业5家,销售收入达到13.6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全县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达到1.5 :1,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0%,其中粮食加工转化率达到50%以上,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0%以上,果蔬加工转化率达到30%以上;主要农产品精深加工比例达到30%以上。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重点扶持状大梨梨生化、绿香豆笋、永发肉业、常飞科技、宝源白鹅、银杏实业、天源油橄榄等龙头企业,重点开发生产营养强化米、特种米、冻干蔬菜、速冻菜、调味及调理蔬菜、分割肉、冷冻肉,和白鹅、麻鸭、牛、羊等畜禽产品加工;打造任市板鸭、开江豆笋、开江白鹅、初榨橄榄油、银杏产品等突出地方特色的知名品牌。研究开发独具地方特色的银杏、油橄榄、生姜等系列加工产品。适应现代畜牧养殖、水产养殖需要,发展优质环保型饲料、专用饲料生产,推广安全、高效、无污染的饲料系列。  

2.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  

通过五年时间努力使全县工业经济总量大幅增加,产业支撑能力明显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品牌建设成效显著,空间布局更加合理,结构调整成效明显,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四川气电五金基地初步形成,产业配套能力明显改善,工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能力不断增强。到“十二五”未,全县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达到45%以上,年均增速20%,全县工业企业增加值达到5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达到32亿元,年均增速25%;工业新上和技改投入达到70亿元,年均增速2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80户;利税达到8亿元;工业贡献率年均增长0.8%。  

“十二五”期间,加快推进普安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完善道路、水、电、气、通信等基础设施,确保入住企业顺利建成投产。鼓励企业退城进区,加强对外合作,大力招商引资,主动承接沿海等地区产业梯次转移。扶持壮大优势骨干企业。  

3.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继续坚持围绕满足人民群众对社会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巩固商贸、流通、餐饮、旅游、娱乐休闲等行业。重点围绕降低全社会交易成本、提高民营企业整体素质以及整体竞争力、破解资源约束矛盾等难点,大力发展信息、技术、融资等新兴服务业;结合小城镇和城市社区建设,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构建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产业服务体系。以工业园区为核心,建立和完善融资、信息、中介、技术、物流及社会服务等全方位的配套服务机构。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进入金融、旅游、水电开发、社会事业、基础设施等领域。到2015年,现代服务业在经济总量的比重提升到4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6亿元,年均增长16%;从业人员占全县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46%以上。  

四、保障措施  

1、完善政策体系,优化发展环境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小企业促进法》、《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我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实施办法》等系列文件,推动配套措施的细化落实。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在放宽市场准入条件、证照办理、税收征管、资金信贷、土地使用等方面狠抓落实。加强政策宣传,创新宣传方式,增强宣传效果,总结和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积极推动各涉企部门研究完善对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服务的具体措施,简化办事程序,建立公开、便民、高效的服务机制,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培育扶持中小企业协会、商会等综合服务组织和创业辅导、技术支持、信息咨询、市场开拓等专业服务体系。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加大对企业负担的专项治理力度,进行涉企收费全面检查,追退违规收费,取消不合理的行政性收费项目,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2、狠抓项目建设,扩大招商引资  

逐年安排落实县级领导包抓重点建设项目责任制,对在建项目,加强建设进度的督促和检查,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做好预建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协助企业争取和申报中、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技术改造资金、服务体系建设补助资金项目,对涉足传统产业改造、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资源循环利用、环保节能高效的建设项目,做为上报扶持的重点。围绕矿产、生物资源开发,突出产业链条延伸和产品结构调整,积极策划矿产资源、中药材和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把资源优势转化为项目开发强势。精心论证、包装一批技术创新型,劳动密集型和东部产业转移、产业配套项目以及旅游、物流、商贸、现代服务业等项目。利用“西博会”等平台,以国内500强企业、省内外的大企业、大集团为重点,多层次、多渠道、有选择地开展承接产业转移洽谈活动。积极创新招商模式,创建招商新机制,多层次、多渠道、有选择地开展洽谈活动,力争全县中小企业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实现新突破。  

3、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提升县域工业发展水平  

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积极向园区集聚,促进产业集群、特色经济发展。制定、完善和落实加快工业集中区发展配套政策,建立完善考核体系,搭建中小企业发展平台,加快推进县域工业化进程。工业集中区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依照各项发展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管理机制,制定园区发展的优惠激励政策,加大政策扶持、用地优先、资金倾斜、人才支撑的力度,在各园区开展创业辅导,为入园企业提供经营诊断、管理咨询、创业培训、中介服务等全方位辅导服务,改善园区软硬件环境,提升园区服务、承载和招商能力。围绕突破发展的目标,以扩张总量、提高质量为重点,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加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加强与成渝先进制造业配套协作,做大做强五金、特色优质农产品加工、天然气能源化工等产业。  

4、完善担保体系,加强银企合作  

全面加快县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建设,完善担保体系。进一步做好我县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实施意见等融资政策、措施的落实工作。利用政银企联席会议平台,加强与各金融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建立起政府、银行、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互动合作机制。搭建融资服务平台,举办银企对接活动。以改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环境、增加信贷规模为重点,协调金融机构推出更多适合我县中小企业发展实际的服务模式和金融产品,建立针对不同规模企业实行差别化管理和资金投放的融资模式,积极扩大金融对中小企业的支持面。引导企业强化信用意识,加强贷款规定、程序学习,规范基础管理,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工作开展。引导广大中小企业加强自身管理,规范运作程序,健全财务制度,完善内控制度,坚持诚实守信,强化信息披露意识,提高整体信用水平。  

5、加强培训教育,促进技术创新  

利用现有的职业教育体系,举办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创业辅导、技术创新、信息咨询、市场开拓培训班,配合企业通过岗前培训、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形式,激发职工学知识、学技术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企业职工队伍素质。加强企业管理人员培训,对中小企业负责人进行分期分批轮训,逐步培育一批满足发展需求的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大力推进中小企业创新研发体系建设,完善研发中心建设,不断自主创新。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建立科研和创新资金,帮助企业争取中小企业技术改造资金,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更新,引进先进设备,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重视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分工协作关系,鼓励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积极推进大企业、大集团与中小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设备和技术,搭建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推行产学研结合,筛选科技成果项目,组织商洽对接,促进成果转化。强化企业品牌经营意识,支持企业积极申请专利和商标,打造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产品知名度高的名牌产品。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培育信息化应用示范企业,带动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有机融合,提高全县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  

6、抓好安全生产,发展循环经济  

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提高安全生产意识;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法制秩序;积极开展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和操作技能训练,推进安全生产工作从被动防范向源头管理转变;继续落实安全生产包抓责任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安全生产工作做到规范化管理;积极配合安监部门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事故高发领域和高危行业实行安全防范措施,消除隐患,堵塞漏洞,确保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实现安全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鼓励支持企业采用节能减排措施,淘汰落后产能,开展清洁生产,发展生态工业,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水平。配合相关部门,落实重点行业节能减排措施,鼓励支持矿山企业尾矿库资源开发利用,扶持培育节能减排技术示范企业和发展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积极引导中小企业走“绿色、低碳、循环”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7、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指导水平  

健全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工作机制,切实履行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职能和职责,转变职能,改变作风,进一步提高规划、指导、协调、服务和管理水平,营造思想统一、认识到位、政策宽松、措施得力的良好氛围。大力开展“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效能型、廉洁型”机关创建活动,树立强烈的学习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履职能力。深入研究关乎中小企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全面系统的调研活动,找准制约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症结性问题,研究对策方案,提出建议和对策,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积极沟通协调,着力加强与相关部门和企业的沟通协商,帮助企业解决难题。做好经济运行监测,不断完善中小企业统计分析制度和预警监测机制,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预见性,为准确把握企业运行态势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推荐访问:发展规划 中小企业 二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