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大全 > 包头市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包头市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时间:2022-05-21 09:56:02 浏览次数:

 

(交通银行包头分行,内蒙古 包头 014030)

摘要:文章在阐述了包头市农村经济基本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包头市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立足“三农”,构建多元化、竞争、有序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立农村金融机构的稳定和创新机制,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能力等深化包头市农村金融改革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包头;农村;经济发展;金融发展;金融改革

中图分类号:F830(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9)21—0016—03
1 包头市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包头市位于内蒙古西部黄河河套“金三角”地带,交通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农业基础条件较好,农业一直是包头市经济的基础产业。近年来,包头市认真贯彻中央精神,积极落实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逐步建立了城乡统筹的发展机制,加大了农牧业投入,努力发展现代化农牧业,扎实推进新农村新牧区的建设。
1.1 包头市农牧业生产基本情况

自1984年以来,包头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基本保持平稳增长的趋势,截止2006年底,包头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614098万元,与1984年相比,增长了584660万元,年均增幅达9.6%。第一产业中农业占比逐渐下降,牧业和渔业都有较大发展,尤其是牧业,产值由1984年的5568万元增长至2006年的334117万元,增长了60多倍,产业结构更加优化。

包头市坚持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机械化作业的现代化农牧业发展道路,不断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牧业转变。包头市农牧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机械化作业水平逐步提高。
1.2 包头市农业人口和农牧民基本情况

包头市现辖7个经济区,3个旗县,到2006年末,全市人口达到212.41万,其中农业人口有78.62万,占全市总人口数的37%;全市农业从业人员27.17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22.33%。近年来,包头市充分挖掘农牧业内部增收潜力,不断提高畜牧业比重和农牧业优良、高效品种的比重,广开农民增收渠道,拓展了农村牧区二三产业的就业空间,以促进农牧民增收。但是,与城镇居民相比,农牧民收入水平还比较低。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11元,而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68.55元,仅是城镇居民的35%。
2包头市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2.1 包头市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现状分析

包头市金融系统机构整体规模如表1所示,2006年,包头市营业网点数最多的金融机构是农村信用社,有198个;其次是工商银行,103个;而农业银行仅有69个。

农村信用合作社是包头市分支机构最多的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几乎遍及所有乡镇,也是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中惟一与农业农户有直接业务往来的金融机构,是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中向农村和农业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的核心力量。2007年底,包头市农村信用社机构数达166个,其中具备贷款功能的营业网点126个,共拥有从业员工1516人,是全市机构网点和从业员工数量最多、服务范围最广、资金实力最强的农村金融机构。
2.2 包头市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2.2.1 农牧区金融发展缓慢,迫切需要便利的金融服务。现在,包头市农牧民已不再仅仅满足于金融机构提供的存取钱业务,更多地选择了异地汇款。随着农民安全意识的提高,不少外出打工人员不再携现款回家,往往通过邮局或银行汇款到家乡,但大部分地区因缺少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而民工们不得不选择费用较高的邮政汇款。
2.2.2 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农牧民消费信贷需求旺盛。近年来,包头市农牧民在“房子”、“车子”、“学子”等方面迫切需要消费信贷支持。一方面,农村经济发展较快,人们对居住环境、居住面积也提出了新要求,不仅居住面积在扩大,而且装修档次也提高了不少,因而出现了短期内资金不足的现象。另一方面,农民购车跑运输、跨区域作业日益频繁,购买农机具已成为许多农民投资的重要选择,但大型农机具投资较多,许多农民希望得到信贷支持。再就是农民子弟上大学,对于家境一般的农户来讲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许多农民因资金不足供不起孩子上学。
2.2.3 县城金融机构网点大幅减少,金融服务“弱化”。近年国有商业银行业务重点向城市转移,相应撤并县及县以下的分支机构,造成贷款不足,导致县域金融服务的“弱化”。当前农村信用社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但由于自身资金实力较弱,服务功能单一,信贷资产质量低下,沉淀信贷资金较多,难以满足农村金融服务需求。
2.2.4 农村资金严重外流,金融机构贷款投放量不足。①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撤并了县级以下的分支机构,而县级行贷款功能也逐渐萎缩,成为实际意义上的大储蓄,资金大部分上存,造成县域资金的外流。资金外流导致了市场均衡的低效率,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②从各家金融机构来看,原四大银行——工、农、中、建行中,只有农业银行向农村投放贷款,但向农村投放贷款总额仅占其2007年总贷款余额的3.60%。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交通银行和包头市商业银行也都能提供一部分农业贷款,但这些机构的贷款对象仅限于农村乡镇企业,根本不涉及农户贷款。
2.2.5 民间借贷无序发展,影响正常的资金融通。国有商业银行旗县支行贷款权上收,而农村信用社不能满足本地区集体、个体工商户、农户的大量资金需求,造成春、冬两季民间借贷活跃。由于农村信贷资金的供需失衡,直接导致民间借贷由半公开向公开的形式发展,借贷规模、利率也逐渐提高。这种地下金融形态在相当程度上起着融通民间资金的作用,但民间借贷的无序发展,影响了农村金融机构正常的资金融通。
2.2.6 农牧民金融知识匮乏,需要获得必要的金融知识。金融知识在农村的宣传因缺乏必要的载体,逐步形成淡出农村市场的局面;加之农民素来有消息闭塞、文化素质较低、交通通讯落后等先天不足,很难通过正常渠道获得必要的金融知识。
3 深化包头市农村金融改革的对策建议
3.1 立足“三农”,构建多元化、竞争、有序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3.1.1 充分发挥农村正规金融的支农作用。①完善农业发展银行的职能。农业发展银行应重新定位,在机构设置上延伸至贫困县或中心乡镇,以贴近农村经济;在资金投向上,主要满足那些不能通过竞争性金融活动而获得资金的农村金融需求,如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扶贫开发等具有公益性、长期性、高风险特点项目的信贷需求。要改变目前的“收购银行”现状,从目前单纯的粮食银行转变为服务于农业开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进出口的综合型政策性银行;要优化信贷结构,逐步减少收购贷款,增加农业金融贷款,把主要力量放在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上。②深化农村信用社的改革。要明晰农村信用社的产权关系,建立“决策、经营、管理三权分离”的法人治理结构,实行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负盈亏、自担风险,把农村信用社真正办成由农民、农村工商户和各类经济组织入股,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同时要加强农村信用社的监管并大力推进有关配套改革,建立健全农村信用社行业协会作为自律、自治性组织,设立专门的国家信用社监管机构,制定相应的合作金融监管法规,以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的监管和引导,维护农村金融秩序。③鼓励商业银行开展支农业务。商业银行特别是农业银行要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适当下放基层行的贷款权限,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鼓励农业银行在农村开办银行卡、代理、租赁、担保、保管、理财和信息咨询等新产品,满足农村多元化的金融需求。另外,政府应通过财政补贴、政策优惠等措施,引导商业银行把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农业、开展农村金融业务。
3.1.2 规范农村非正规金融。①要确立民间金融的合法身份。从法律层面上正式承认民间金融,允许民间金融参与金融市场份额的分配,正确认识正规金融和民间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互补作用,使其经营活动从“地下”转到“地面”上来。另外,要扶持和促进民间金融的发展,应该降低其市场准入条件,为其发展提供一个较为宽松的市场竞争环境,使它真正能够在“公正、公平”的平台上与正规金融进行平等竞争。②要严格限制和取缔不正常的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和活动,即政府在承认民间金融合法身份的同时,应对其进行规范管理。
3.1.3 完善农村金融的配套服务机制。①建立适合农民和农村经济实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的信用担保体系,解决农民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弥补偏远落后地区的农村金融服务空白。
②建立农村金融存款保险制度,减轻农村金融改革面临的维护农村经济稳定这一软约束,构建农村金融风险共担机制。加快农村资金流通,构建面向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支付结算服务体系,还要建立农村金融机构风险保障补偿机制,建立农村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管理制度。③积极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的试点范围,鼓励商业性保险机构开发农业保险业务,支持农村金融机构代理农业保险业务,并运用财政、税收、金融、再保险等经济手段支持和促进农业保险发展,使之成为“三农”经济发展的保护伞。
3.2 建立农村金融机构的稳定和创新机制,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能力
3.2.1 加强内控制度建设。①要完善农村金融产权制度。即明确界定和有效保护农村金融机构产权,在此基础上完善治理结构。②要健全符合农村金融实际的风险管理制度。要在农村金融机构系统建立涵盖各项业务的风险管理系统,开发和运用风险量化评估方法和模型,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风险、操作风险等各类风险进行持续的监控;要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树立风险管控理念,强化稽核审计职能和会计监督与控制。3.2.2 加强农村金融创新。①要不断研究金融新产品,细分市场,向广大农民和农村经济主体提供个性化、特色化与差异化的金融服务。②要不断培育和发掘新的效益增长点,拓展业务范围,降低征信和营业成本,从传统的粗放型经营向利用高科技的集约化经营转轨;还要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即创新资信评估方法、创新授权授信办法、创新担保方式、创新业务流程,从而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以适应农户、农村企业对结算、票据流通、融资等方面更高的要求。
3.3 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促进农村金融生态系统良性发展
3.3.1 完善农村金融法律环境,加大执法力度。要大力推行依法行政,在处理和协调农村经济金融事务中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地方政府自觉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大力支持司法公正,保障政府信用,杜绝不应有的行政干预。
3.3.2 加快社会征信制度建设,改善农村信用环境。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信用环境是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建立起有效的农村信用体系,一方面可由政府主导建立信用信息库以及农村金融机构间的信息共享和协调平台;另一方面要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宣传、舆论监督等手段,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的正向激励和逆向惩戒机制,广泛开展企业信用评级和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建设活动,从不良贷款比例、企业逃废金融债务比例、规范改制企业比例、贷款利息收回率等4个定量指标来衡量金融信用环境状况,并引导和鼓励各类资本进入农村信用评级市场,以进一步营造重信用、讲诚信的良好社会风气。
[参考文献]
[1]张晓山,何安耐,等.走向多元化、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6.
[2]爱德华·S·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3]张元红,马忠富,等.当代农村金融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
[4]彭兴韵.金融发展的路径依赖与金融自由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5]冯兴元.试论中国农村金融的多元化——一种局部知识范式视角[J].中国农村观察,2004,(10).
[6]安翔.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深层原因[J].技术经济,2004,(1).
[7]安翔.县域金融重构——对当前农信社改制的思考[J].技术经挤,2004,(6).
[8]包头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包头调查队.包头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84~2007.

推荐访问:包头市 对策 农村金融 建议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