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大全 > 观光农业的经济学思考

观光农业的经济学思考

时间:2022-05-23 12:28:01 浏览次数:

   摘要:文章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了观光农业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以期为观光农业的发展,提供经济学理论基础,并为在实践中提高人们对观光农业的认识,更好地发展观光农业提供思路。
 
    关键词:观光农业;产业;农业生产力
 
    观光农业又称生态农业、旅游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田园旅游”、“绿色度假旅游”等。从称谓的多样和不统一,可略见观光农业产生的时间之短和观光农业理论发展的不成熟。
 
    观光农业产生于19世纪,因现代人逃避工业城市污染和快节奏生活方式而在西方发达国家发展起来。1865年意大利成立了“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介绍城市居民到农村去体味农业野趣,似乎标志着,农业一个新的转机点开始出现。20世纪50年代以后伴随旅游业的迅速扩展,乡村旅游更是蓬勃发展,到了70年代,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国、日本、韩国,观光农业就已经发展成为产业。我国观光农业的出现时间要晚得多,它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深圳首先开办的荔枝节可作为我国观光农业的肇始,此后,我国观光农业旅游蓬勃发展。到了90年代,大城市郊区兴起了很多观光农业园,仅北京从1993年开始发展,到1999年就已开发了100多个项目。此外,浙江金华、山东泰安、湖北随州、广东深圳、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广西桂林、山东石榴园,上海浦东现代化农业开发区等,观光农业都取得了不小的收益。进入新世纪,各种类型的观光农业园,已经扩展到中等城市。目前,人们普遍认同,观光农业能为城市居民提供新的休闲产品,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维护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学界对观光农业的理论、观光农业的开发、观光农业的国外借鉴、观光农业的研究方法等多方面进行了探讨,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总体来讲,国内观光农业的研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应用上都尚处于初步阶段。本文在借鉴学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经济学基础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观光农业的本质及运动的规律,目的在于提高人们对观光农业的认识水平,澄清一些模糊观念,同时也为开发观光农业提供理论的支点。
 
    一、观光农业的经济学思考
 
    观光农业不但称谓不统一,就是对它的概念定义也是有多种说法。我们采纳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
 
    2000年台湾公布修正的“农业发展条例”,将观光农业界定为“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提供国民休闲,增进国民对农业及农村体验为目的农业经营”。这是台湾正式对观光农业概念的统一界定,目前被大多数学者广泛引用。这个概念着重强调了发展观光农业的基础是农业资源,发展观光农业的特点是旅游者亲自参与农业生产过程,发展观光农业的目的是提供农业休闲,最后提出观光农业是经营性活动。
 
    俞文正等学者认为,观光农业是指以现有或开发的农业和农村资源为对象,按照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规律和构成要素,对其进行改造、配套、组装和深度开发,在至少保证基本生产功能和有利于生态环境优化的基础上,因地制宜,赋予其观赏、品尝、购买、娱乐、劳动、学习和居住等不同的旅游功能,创造出可经营的、具有农业特色和功能的旅游资源及其产品,形成一产和三产相融合,生产和消费相统一的新型产业形态。这类概念着重强调了观光农业的旅游产业特点,说明了观光农业的自身性质,属于农游交叉的新型产业,它要比对观光农业外在特点的描述深入了一步。也同时说明了观光农业体现的几个特点,利用农业资源,保证生态环境特点,提供旅游产品。
 
    郭焕成和任国柱则认为,观光农业是指在农村范围内,利用农业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业生产、农业经营、农业设施、农耕文化、农家生活等旅游资源,通过科学规划和开发设计,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娱乐、健身等多项需求的旅游经营活动。他同样强调了观光农业的特点,利用农村和农业资源,提供休闲活动,属于旅游经营活动。
 
    从上面诸多定义中看出,学者们对观光农业的内涵表述不同,但都一致认为观光农业是以农业农村资源为基础,为人们提供旅游活动,观光农业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础,是一种经营旅游的活动。我们把它概括为,观光农业具有资源性、旅游性、生态性、休闲文化性等多个特征。但是这种探讨仅仅是对观光农业特点的描述、总结、归纳。而在诸多特点中,他们受什么规律支配,有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律存在?各个特点之间是什么关系?他们之间按照什么方式组织和运行?也就是说,观光农业本身是什么,它自己的运动规律是什么?对观光农业特点的研究和描述就很难涉及到这个层面了,进一步的研究就需要提出对观光农业的经济学思考。提出这个问题很重要,如果一个学科属于交叉学科,它综合了很多学科的特点,比如观光农业,它是对农业、生态、旅游、文化、经济等多种学科的综合,它一定兼具了很多学科的特点,但很多学科的特点,只是其特征的表现,并不等于它自身的本质,它自己应该有自己的运动规律,它是统一所有特点的根本所在,没有它的存在就没有事物得以独立存在的根本和灵魂。如果它没有自己的运动规律,这个学科就不能成立。有没有自身的运动规律,标志着一门学科是否成立。因此,观光农业尽管有好多其他学科的特点,我们已经把他描述出来了,但它自身的运动规律是什么,这个问题是观光农业学科得以存在的根本,找出它的运动规律,才能更好地促进观光农业的发展,这是观光农业从经济学角度思考的问题。
 
    其实,一个事物的特征,一个事物的作用,与一个事物的本质是不同的。一个事物的特征仅是它的本质或运动规律的体现,一个事物的作用仅是它产生的功利行为,而标志一个事物区别另一个事物的本质,才是该事物得以存在的基础。观光农业的特点、作用也很多,但它的本质是一种产业行为,它的运行要遵循产业运行的特点。产业运行的规律是驾驭它各种资源,旅游活动,维护生态的生命之线。这样我们提炼出观光农业的本质是产业,而它以农业农村为资源,以提供旅游文化为目的,以保护生态为基础都是以产业活动这根线索为中心的构成要素。
 
    因此,我们对观光农业的经济学思考得到以下认识,它是研究旅游业在农业农村中发展,运动的规律及其与资源生态等的关系。在这里,我们强调了观光农业本身的存在性,运动的规律性,强调了它与资源生态文化的关系性。
 
    二、观光农业的产业运行规律
 
    (一)观光农业是一种产业行为
 
    观光农业既然是一种产业行为,有其自身的运动规律,它遵循的运动规律是什么呢?马克思的产业资本循环律理论,可以为我们提供思考的出发点。
 
    我们知道产业资本的循环要经过3个阶段,购买、生产、销售,最后回到原来出发点,但必须是增大的产值,否则就是一种失败。首先,观光农业是一种投入和产出的生产行为,遵循G-G′的要求。因此,观光农业利用农业农村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为游客提供休闲和文化活动,但对于观光农业本身来说,它的结束应该是一种增值活动、盈利活动,这是观光农业存在和发展得基础,也是统一观光农业各种资源和特点的中心线索。进一步研究,作为一种生产行为,它的发展趋势和追求应该以专业化和标准化为目标。目前,各种形式、各种主题的观光农业园就是生产专业化的实现形式。因此,发展观光农业要依据本地资源优势和文化特色,创立特色各异的农业园,走特色之路,是观光农业生产专业化的基础,没有特色的生产就难以提高生产水平,只有专业化才能朝高水平发展,也才能把事业做大。作为标准化,就是要求对观光农业的发展程度的定位和规范,是面向什么群体,建设什么样标准的问题,只有标准化,才能上档次,上品位。因此,观光农业应根据受体不同,采取不同的设计标准。在产业资本循环的3个阶段中,生产阶段是中心,是基础,是产业资本运行的中心环节。没有生产,就无法销售,因此,抓好观光农业的生产,开辟各具特色的农业园,提高它的生产和休闲水平,非常重要。
 
    (二)观光农业是一种经营行为
 
    观光农业除了生产行为,它更是一种经营行为,也就是说,能卖得出去。因为产业资本流通是产业资本实现的重要环节。能不能卖得出去,关系到产业资本能否正常运转。由于产业资本运行的购买阶段相对于销售阶段,要容易得多。销售阶段就成为产业资本循环的关键环节。为了能够出售,维持企业运行,市场是关键。作为观光农业,能否正常运行,研究其市场行为就非常重要。目前很多观光农业,特别是位于中小城市外围的,其效益低下,难以为继,没有很好地考虑市场因素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目前很多城市外围,甚至农村不顾自己的市场环境,一窝蜂地大上观光农业园,确实大多数效益不好。因此,如何研究市场需要,定位自身面对的市场,开拓新的市场是观光农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应从国外市场、国内市场、本地城市固定市场、学生市场、农民市场多种受体出发,也要考虑市场的时间性、季节性问题。
 
    三、观光农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
 
    把农业作为旅游资源来开发,是农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自身发展的双层需要。
 
    劳动生产力包括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两个方面。自然生产力就是指“同自然条件相联系的,这些自然条件都可以归结为人本身的自然和人的周围的自然”。就农业而言,这种自然生产力表现的特别明显。一方面其体现为农业自身条件,比如土地肥力、物产丰富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土地,农产品生产力就高,一些特殊条件的地区,产品还具有垄断性。另一方面农业与自己周边的生态环境关系,在一定生态范围内,共生共亡的生态制约,都影响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人类最初的农业生产,自然生产力几乎决定一切,当进入工业化时期,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们大规模的开发利用农业资源,让农业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农业在为人们提供产品、市场、原料、外汇等生产性行为上,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自身来换取生产。只知贡献,不求保护自身的发展行为,破坏了资源环境,污染蜕化严重,最终造成农业生产力的下降。近年来,伴随全球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人们发现,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实际上这不是对农业特点的新发现,而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的生态特点,还农业的自然生产力。而观光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表现形式,其对农业资源的保护,对农业生态的建设等诸多有利于恢复和发展农业自然生产力的作用,就成为人们看好它的一个重要方面。
 
    就人类自身发展而言,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收入的增加、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亲近自然,回归自然,获得心灵的释放,于是多样化的亲近自然的旅游方式产生了,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享受生命。从这点上看,如果生产创造了消费,只是为人们提供了消费的现实条件,那么消费创造的市场和生产行为,也更具有开拓力和想象性,也更人性化,观光农业就是最好的例证。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M].人民出版社,2005.
    2、何景明.中外乡村旅游研究:对比、反思与展望[J].农村经济,2005(1).
    3、陈艳等.中国休闲农业研究进展[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8(5).
    4、蔡金华等.日本观光农业对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启示[J].现代农业科技,2008(21).
    (作者单位:何平然,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孙凤君,承德医学院)  

推荐访问:观光农业 经济学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