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大全 > 浅谈如何增强党报科技新闻的亲和力

浅谈如何增强党报科技新闻的亲和力

时间:2022-05-31 15:35:02 浏览次数:

科学技术已经渗透到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不断扩大科技宣传,拓宽科普渠道,增加科技信息的密度,提高人们的科技意识,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一个热门话题。
科技新闻是科学技术领域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主要包括科技政策、科技理论、科技信息、科技动态、科技人物等,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生态、环境、人口密切相关,涉及人们生活、生产、生存、发展的方方面面。按照通常的观点,新闻是一项速朽的事业,最经不住时间的考验,对于科技新闻而言,不仅速朽,还要加上枯燥、难懂等特点。但是回顾将近两年我所做的科技新闻报道工作,我发现科技新闻也可以做到不那么枯燥,不那么难懂,有时候甚至还很有趣。
“硬新闻”要“软着陆”让科技新闻走进百姓生活
“硬新闻”表面上看,远离群众日常生活,但实际上这些新闻中都蕴含着群众的切身利益。过去因为过于追求报道的形式,而没有将其挖掘出来。科技新闻可以利用自身的特性完成这个任务,不仅使“硬新闻”“软着陆”,还要“着陆好”,既要增强“硬新闻”的可读性和亲和力,又要坚持党报的权威性。这就要求跑科技新闻的党报记者要真正地沉下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走进实实在在的平民百姓生活,了解群众的所需所想,同时还要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将党的政策和精神吃透,掌握其内涵,成为党与群众联接的纽带,使宣传报道生动现实、有血有肉,让群众感到贴心、实在。
我经常在想:读者为什么要看科技新闻?“使用与满足”理论告诉我,读者是为了满足自我的某种“需要”来接触大众传播信息的,通过这种接触,读者可以得到某种程度上的满足。也就是说,读者在整个传播过程中并非被动的接受。这就要求传播者考虑读者的需求。党报的科技新闻报道不能一味板起面孔,枯燥地传达信息,而要体现出人文的存在和人文精神的力量,增强亲和力,才能实现最大的新闻价值和传播效果。
党报的科技新闻因其传播面广、传播速度快等特性成为科技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从科技新闻报道中,读者可以感受到时代进程的脉络及社会发展的轨迹。谁都知道科技很重要,经济社会发展,生活品质提升,哪一个都离不开科技。事实上,我们每天也都在享受着科技成果带给我们的种种恩惠。尽管如此,人们对“科技”两字总有一种距离感。与此同理,大多数科技新闻比起社会新闻、经济新闻、文化新闻来,也往往让读者“敬而远之”。因此,增强科技报道的亲和力和可读性,是从事科技报道的记者必须去跨越的一道坎。
“软化”科技新闻   当好语言“翻译”
科学界和新闻界是两个具有不同价值取向又相互依存的群体。科学研究要求严谨、周密、无懈可击,强调“十年磨一剑”的深奥;而新闻是易碎品,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新闻报道要求新、求异,强调吸引人、通俗易懂。因此,从价值取向上来说,科技界和新闻界具有天生的矛盾,但两者又互为依存。离开了科技界的合作,记者的科技新闻报道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科技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我国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科学研究和发展科技,众多的科技工作者在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取得什么成果、还有什么不足等等,广大的读者都应有“知情权”。此外更为重要的是,科学知识的普及程度关系到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高低,而我国公众所接受的科学知识大都是来源于新闻媒体的报道。
毋庸讳言,大量科技题材对非专业人士来说,的确是严谨、理性甚至深奥的,读起来很累,但是科技也有它生动、丰富、妙趣的一面。为了增加科技新闻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就需要软化科技新闻。有人讲,科技新闻是“翻译的艺术”,也就是说,给科学以通俗的阐述,所以,科技新闻记者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科技语言的翻译,在科技信息和读者之间,发挥桥梁的作用。
科技新闻涉及到人类科技活动的各个研究领域,高深理论、专业术语、专业名词很多,不是本专业及相关领域的人很难弄得十分明白,这就容易导致一些科技新闻写得枯燥乏味,陷进技术圈子里跳不出来,使科技新闻的传播价值和传播效果大打折扣。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要掌握科技新闻写作的一些技法。前苏联科普作家伊林曾说过:“没有枯燥的科学,只有枯燥的叙述。”我国科学大师钱学森也指出,科学本身比有些人的科学幻想高一千倍。原子世界、宇宙天体、分子结构、遗传信息,实在丰富得很,那么,如何才能写得生动精彩呢?首先,我认为要精心设计导语。“导语是记者展示其杰作的橱窗。”一个好的消息导语一般要做到两点:一是要抓住事物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人看下去。
其次, 要注重实用性,让科技新闻不仅可读而且管用。如我采写的科技新闻《我市鼓励民营科技企业通过创业板上市融资》、《我市科技成果拥有人可享有20%的股权》、《我市鼓励“两库”人才创办科技型企业》等稿件,就是我对科技政策的解读,在解读时,我抓住政策的要点,做了深入浅出的解释,读者反响很好。一项好的政策,一旦被企业接受,其产生的效益是不可估量的。反之,政策的导向作用就难以发挥。有一个太阳能生产企业的老总看了我采写的《我市鼓励民营科技企业通过创业板上市融资》的科技新闻报道以后,打电话对我说,订了一年的《太原日报》,只要有这一条政策解读帮上忙,就很值了。
其实,在实际采访中,我认为科技新闻不外乎两类:一类是帮助读者扩大视野、增长见识的,一类是可以直接为读者所用的实用的科技信息。
太原日报  麻毓筠

推荐访问:党报 亲和力 浅谈 科技新闻 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