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大全 > 关于困难职工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困难职工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

时间:2022-06-08 19:28:02 浏览次数:

    xx市总工会直属机构和下辖工会共有困难职工9696人,供养人口28094人,分布在全市纺织、化工、纺织,冶金及服务等 24 个行业,其中:社会服务业占31%;纺织和冶金行业占12%;收入不高,因收入低无法维持基本生活的困难职工占54%以上分布在传统改制、破产等国有企业。这些职工普遍年龄偏大(平均年龄 4 5 岁),文化较低(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 27  %,高中中专中技文化程度占 73 %,)收入不高(2011年人均收入400元/月),患病较多(80%的人患患有三种以上疾病)。每年,市总工会用于困难职工救助的费用都在 280万元左右。此外,我们还开展了大量的业务技能培训、再就业培训、法律援助和岗位招聘、“工字号”创业带动下岗失业职工就业等活动,为困难职工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受到了困难职工的好评。

在长期开展困难职工帮扶的实际工作中,我们深有感触的体会是:心困是最大也是最难解决的困难,解决心困,是对困难职工最大的帮扶。为全面落实全总及区总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走基层活动部署,进一步深入了解市属机构、企业困难职工心理健康状况,为这一特殊群体提供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精神福利,拓宽困难职工帮扶途径,将实际帮扶工作与解决困难职工的心理困境紧密结合,2012年上半年,我们联合宁夏心源泉心理咨询中心,对市属机构、企业的部分困难群体进行了心理调查和心理档案的建立,对这个特殊群体的心理特征、压力来源、情绪表现、应对模式等获取了一些初步的数据,得到了一些认识和结论,并在上述工作中,就下一步如何更好地针对这一群体开展帮扶救助工作,有了一些崭新的思考。现报告如下,希望对下一步开展救助工作能有所借鉴和帮助。

一、调查对象、工具与方法

1、调查对象:根据随机抽样原则,在市属企业选取困难职工100人。其中,男62人,女38人。为增强调查的可参照性,又选取了非困难职工62人,也分别建立了其心理档案。其中男16人,女46人。

2、调查工具:

(1)困难职工登记表。

(2)来访者登记表。

(3)EAP压力量表。

(4)焦虑自评量表(SAS)。

(5)抑郁自评量表(SDS)。

(6)心理咨询师访谈、咨询记录。

3、调查方法:

(1)设置心理咨询窗口接待来访

(2)开通心理热线疏导

(3)上门访谈、对个别人员进行心理咨询

(4)心理测量

二、调查结果

A ——困难职工心理样本总体均值:

(1)EAP压力量表:压力过大64人,占64%;压力适中28人占28%,不够:8人占8 %(经后续联系,多数系不配合调查敷衍所致)。

(2)焦虑自评量表(SAS):正常范围82人,占82%;轻度焦虑14人(女),占14%;中度焦虑的有:4人(女),占4%(焦虑总占18%)。

(3)抑郁自评量表(SDS):正常范围70人,占70%;轻度抑郁26人(女),占26%;中度抑郁4人(女),占4%(抑郁总比例占30%)。

——临床心理咨询提示:焦虑的人,情绪易激惹,心境大起大落,稍不如意,便攻击别人和社会;抑郁的人,常常提不起精神,对生活没有兴趣,对自己没有信心,容易将对社会和他人的不满发泄到自己身上,这个群体的人,最极端的方式是自杀。

序列
 EAP压力量表
 焦虑自评量表
 抑郁自评量表
 
不够
 8%
 |
 |
 
轻度
 |
 14%
 26%
 
中度
 |
 4%
 4%
 
正常
 28%
 82%
 70%
 
过大
 64%
 |
 |
 

B:特殊群体心理样本均值:

亏损企业(丰友化工)共19人,女15人,男4人

(1)EAP压力测评。压力过大13人(68%);压力适中4人(21%),不够2人(11%) 。经过进一步联系,后面的6人,都属于不够配合所致。                     

 (2)焦虑自评量表(SAS):正常范围11人(58%);轻度焦虑5人(女4.男1)(26%);中度焦虑1人(女)(5%);重度焦虑2人(女1.男1)(11%)。

(3)抑郁自评量表(SDS):正常范围8人(42%);轻度抑郁7人(女5.男2)(37%);中度抑郁2人(女1.男1)(10.5%);重度抑郁2人(女1.男1)(10.5%)

——临床心理咨询提示,重度焦虑、重度抑郁均为有精神病倾向,需要医学鉴定和确诊,确诊后,要医学干预。已非心理咨询可解决范围。

序列
 EAP压力量表
 焦虑自评量表
 抑郁自评量表
 
不够
 11%
 |
 |
 
轻度
 |
 26%
 37%
 
中度
 |
 5%
 10.5%
 
正常
 21%
 58%
 42%
 
过大
 68%
 11%
 10.5%
 

    C、参照群体(非困难职工)心理样本均值——保安公司、园林局、房管局、机关单位:共62人女46人.男16人。

(1)EAP压力量表:压力适中62人(100%),压力过大0人。

(2)焦虑自评量表:正常58人(94%);轻度焦虑4人(女)(6%);中度焦虑0人;重度焦虑0人。

(3)抑郁自评量表(SDS):正常54人(87%);轻度抑郁8人(女)(13%);中度抑郁0人;重度抑郁0人。

序列
 EAP压力量表
 焦虑自评量表
 抑郁自评量表
 
不够
 0
 |
 |
 
轻度
 0
 6%
 13%
 
中度
 0
 0
 0
 
正常
 100%
 94%
 87%
 
过大
 0
 0
 |
 

 

三、结论与讨论

排除个别职工在调查工作中故意隐瞒、怀疑和不理解、不配合等因素,结合日常观察到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本次心理调查,还是具有相当的可信度和参考度。以下是根据本次调查所得出的几个结论,中间穿插了我们的一些解释和讨论:

1、鸭梨山大——困难职工感受到的心理压力远超常人。无论是从访谈接触中,还是从心理测评中,我们都能感受到,困难职工普遍感觉生活、工作压力偏大。EAP压力量表显示,困难职工压力过大(量表得分300分以上)的占到了64%(这还不包括敷衍、不认真、不配合的部分,根据我们的现场观察,若包含进去,比例至少应在90%以上),压力特大(量表得分400分以上)的占到了30%。而对照组群体(非困难职工)中,这两个比例都是0。亏损企业困难职工中,这两个比例又有所上升,分别达到 68%和52%(仍未包括敷衍、不认真、不配合职工,下同)。

2、我的心事无人能懂——困难职工情绪波动普遍大于一般职工,心理健康度亟需关注。困难职工中,日常感受到焦虑情绪的占18%,感受到抑郁情绪的占30%。特殊群体中(亏损企业),这两组数据则分别上升到42%和57%。而对照组(非困难职工),这两组数据仅分别是6%和13%。尤其需要说明的是,在心理咨询临床工作中,重度焦虑和重度抑郁一般提示的是有严重的精神病倾向与可能,而我们的调查显示,在特殊困难人群中,这两个数据分别达到了10.5%。很明显,大多数困难职工除了面临经济上、人情上、身体上的压力和困窘外,还承担着情绪上的诸多无名烦恼。而这些烦恼,往往又成为当事人与家人、朋友、同事在日常交往中,人际矛盾、言语冲突和沟通障碍的潜在导火索。困难职工在日常工作和人际交往中,往往更容易与人发生冲突。

3、女人更敏感——困难职工中,女性感受到的情绪压力又明显高于男性。调查显示,困难女性职工在“紧张着急、无故害怕、惊恐、沮丧郁闷、坐卧不安、易激怒、想哭要哭、无希望感”等方面的负性因子要明显高于男性职工10余个百分点。调查统计显示,女性在40岁左右是焦虑抑郁的高峰期,困难职工中女性离婚的占到了12%。

4、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困难职工心理压力来源普遍较多。主要因素有:(1)收入下降或没有显著增长,(84%)(2)各种人情和节日支出(84%)(3)本人受伤或生病(74%)(4)家庭成员受伤或生病(53%)(5)与配偶的关系恶化(53%)(6)岗位发生变化或工作调整(47%)(7)借贷款还款压力(47%)(8)生活条件、规律等发生改变(47%)(9)新增子女、子女上学或家庭成员死亡(各占31%)。

——就这个情况,我们做了充分分析,表面上看,困难职工更多地表现在如下的一个循环怪圈中:

A大前提:(家庭总体)收入下降或没有显著增长。

A-1雪上加霜的其他因素有:本人受伤或生病;家庭成员受伤或生病;岗位发生变化或工作调整;新增子女、子女上学或家庭成员死亡;各种人情和节日支出;贷款借款还款压力。

B导致的结果:压力(鸭梨)山大

B-1副产品是:与配偶、孩子的关系恶化,生活条件、规律等发生改变,家庭成员聚会次数减少,与领导、朋友等关系疏远。

深入分析,我们发现,困难职工心困的原因可区分为如下四大类,相应的援助策略和重点也不一样:

1)大部分困难职工致困的原因是因为行业、单位整体经济效益不好,本人文化水平和技能非主要原因。但因为行业调整、国家政策调整或企业经营管理不善等致困。这些人的心理困扰是属于收入减少后派生的,如自卑、压力、人际关系、婚姻关系紧张等,心理问题容易解决。因为这些职工大多数知、情、意协调,心理问题没有超出常态。解决这些人的收入问题应该放在第一位,收入问题解决后,大多数人的心理问题应该可以缓解。而解决这些人的收入问题,需要党委、政府、企业、工会以及职工个人的共同努力。对这些人的心理辅导,应以压力缓解、情绪认知、人际处理、婚姻调试、和谐亲子关系等为主。而且,以团体辅导为主,个体辅导为辅。

2)相当一部分人致困的原因是本人生病或家庭成员生病,因为病导致工作岗位调整、技能下降,进而收入下降,而有些病又的确需要持续、大量的经济投入,这些人的心理问题主要是焦虑、恐惧和无助,解决起来需要投入较大、较长期的努力。这些人的问题要从助困、助医、提升技能和心理援助几方面合力解决。

3)还有一些人致困的原因是职工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岗位技能低所致,很难担负重要岗位任务,收入低是社会分工自然调整的结果,派生出的心理问题应该也不难解决。对这些人主要应以提高技能培训为主,心理辅导为辅。

4)个别的人是因为受家庭特殊的遗传、教养环境、成长经历所致,心理问题带有原生性,致困原因很有可能是心理问题,经济困难是表象,而心理问题才是根源。这些人员干什么似乎都很难胜任,且人际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困难重重,调整起来更困难。有些需要心理咨询师长期的一对一辅导。极个别的,需要精神科医师介入。

由于本次心理调查属于筛查性质,对上述四种类型的人员如果要确切分类,还需要引入更专业的心理测量工具和更专业的心理访谈,所以,更准确的数据及分类还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去不断总结和完善。

5、困难职工大多身体也多病,而身病又加重心病,导致恶性循环。在躯体化方面如:“手脚发抖、头痛颈痛背痛、心跳加快、胃痛、消化不良、睡眠不好、体重减轻、便秘烦恼”等方面,困难职工的症状(每人有三项以上占群体的80%)要远远大于一般职工(每人有三项以上43%)。这也说明,经济困难后,许多困难职工的病痛能忍则忍,导致小病不断。身病加重心病,心病作用身病,恶性循环,因果难明。因此,加大对困难职工的医助也很现实和紧迫。

四、对加强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尤其是心理帮扶工作的若干建议   

(一)宏观经济向好,是做好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最大最显著的治本途径。各级党委、政府大力发展新经济、加快传统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团结和动员带领广大职工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迅速提升企业和个人效益,使广大职工尤其是困难职工能享受到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带来的成果,才是从根本上减少困难员工的最大途径。

(二)分门别类,制定规划,因需给力,持续加大对困难职工政策、物质、技术生活等方面的援助和帮扶,尽最大可能提高困难职工的收入水平、胜任本职岗位的能力水平、创业立业的政策水平、法律水平、行业知识水平和自我管理水平,从物质层面、技能层面、法律层面、知识层面、医疗救助等层面全面援助和帮扶困难职工脱困、自立。

(三)高度关注困难职工心理健康,启动困难职工心理援助计划,帮扶困难职工走出心理困境,自强自立。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权威发布,在人群中,80%的人都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甚至一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人格缺陷和习得性不良行为。如何保持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成熟的心态,是现代人类面对的一大人生及社会问题。

有一位资深心理学家曾说过:随着中国社会向商业化的变革,人们面临的心理问题对自身生存的威胁,将远远大于一直困扰于中国人的生理疾病。

近几年,国家对心理学在社会层面的应用越来越重视。2007年,党的十七大工作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全国性的心理援助将心理学应用第一次呈现在大众视野。2010年,全国总工会在《全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五年规划》中也指出:引导员工提高身心健康意识,实施身心健康教育,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世界五百强企业的经验也表明,企业为职工心理健康建设每投入1美元,可节省运营成本5至16美元。

 所有这些都表明,加强对职工心理健康的关怀和投入,帮助职工缓解工作压力、改善工作情绪、提高工作积极性、增强自信心、有效处理同事、客户关系、迅速适应新的环境,改进生产管理,提高组织的公众形象、提高员工士气、已经成为了全社会的共识。

1、加强心理环境建设。(1)联合市妇联、团委、民政、教育、医疗卫生、广电等部门,就困难员工在婚恋、家庭、个人和子女教育、就医等领域产生的困惑和无助,免费送心理关怀进企业、进社区(如社区公益心理讲座)、进家庭。(2)在《xx工运》开辟心理专栏,传播心理知识。在市工会网站,增设心理咨询服务栏目,认真做好接诊工作。(3)定期印刷心理知识宣传册、宣传单,通过工会各级组织免费赠阅给工会会员。(4)继续开展好“关爱职工,快乐心晴”周末健康心理知识讲堂活动。选择精品课程,在全市各区(市)县大型企业工会及所辖企业开展巡回讲座。

2、针对特殊群体和个人,提供特殊服务。在市总工会下辖各区(市)县局(委)工会,迅速启动困难职工心理检测、心理辅导、心理干预、心理咨询工作,针对特殊群体和个人,提供特殊服务。如开设心理热线,开设人际关系知识辅导课、恋爱婚姻家庭关系技巧辅导课、亲子教育技巧辅导课等、情绪与压力缓解辅导课等,免费为困难职工服务。针对心理检测过程中发现的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职工,单独约见为其进行心理咨询,助其心理脱困、心理自强。

3、加强工会系统心理人才建设,心贴心服务职工到基层。迅速启动全市工会系统心理辅导员队伍的培训工作,争取每个市县区工会职工服务中心、每500人以上的市属企业,2013年底都有一名经过专业培训考试合格的心理辅导员,能肩负起日常的职工心理知识普及和心理教育工作,具备一般的识别有心理问题职工的能力,及时报告上级机构专业心理咨询师处理。此外,负责建立本单位职工心理档案。

4、选定困难企业,组织心理专家团队,量身打造企业“EAP服务”,送心理服务到企业。瞄准我市一些困难企业,从建立职工心理档案入手,详细分析每个困难企业的职工共性心理和个性心理,量身打造企业“EAP心理援助方案”,组织心理专家,送心理服务到企业、进家门。

5、启动xx市职工心理健康援助(服务)工程建设,创xx模式。结合国家2012-2015心理卫生规划,制定市职工2012-2015心理卫生发展规划工会工作,启动xx市职工心理健康援助(服务)工程,借鉴外地等市经验,发挥后发优势,创立xx模式。

 

推荐访问:调查报告 健康状况 困难职工 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