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大全 > 创建省级“教育强乡”工作自查自评报告

创建省级“教育强乡”工作自查自评报告

时间:2022-06-09 11:07:02 浏览次数:

加大投入  优先发展   努力创建教育强乡  

——太白县王家堎乡创建省级“教育强乡”工作自查自评报告   

太白县王家堎乡人民政府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乡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乡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随着“双高普九”创建工作圆满结束,我们又提出了创建省级“教育强乡”的奋斗目标,乡上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细化工作,认真组织实施。严格对照省教育强乡(镇)评估标准,均已达到验收标准,自查自评情况良好。  

现将我乡的省级“教育强乡”创建工作自查自评情况予以汇报,诚请教育督导室验收。  

一、全乡基本情况及教育发展历程  

王家堎乡位于太白县西南部,距县城 40公里 ,总面积135平方公里,姜眉公路和红岩河穿境而过,交通便利,民风淳朴,乡风文明。全乡辖4个行政村,15个村民小组,408户,1465人,耕地面积 1958 亩,林地面积15.9万亩。 2010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433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89元。  

全乡原有学校4所,王家堎乡九年制学校1所,和平、元坝和板桥教学点各1个。2008年3月,我乡撤并3个教学点,全部并入乡九年制学校,在全县率先实现“一乡一校”。“5.12”地震后,7-9年级撤并到太白中学,原九年制学校更名为王家塄乡中心小学。全乡现有寄宿制完全小学1所,乡镇中心幼儿园1所,乡镇成人技术文化学校1所。教职员工25人,小学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0人,中心幼儿园2个班,入园儿童26人。  

近年来,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及省、市、县全委会精神,以“科教强乡、生态富民”为战略主题,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紧紧围绕创建省级教育强乡的目标,强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加大经费,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教育管理,打造特色化学校,有力的推动了全乡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2年,创建市级“教育强乡”全面达标;2004年10月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顺利通过省评估团的复查验收;2005年以来,寄宿制管理和远程教育工作呈现出全新的亮点,为市、县做出了表率,成为全乡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亮丽名片。2007年底,我乡九年制学校被教育部和人事部联合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光荣称号;2008年实施“一乡一校”工程以来,加快硬件建设,完善内部配置,强化学校管理,办学条件彻底改善,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同年年底,我们创建“省级农技校”得到上级的命名和奖励;2010年,顺利通过“省双高普九”验收。  

教育工作的科学发展带动了乡域经济和各项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我乡先后获得“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先进集体”、“市级卫生乡”、“市级文明机关”、“市级环境优美乡镇”、“市级平安乡”、“县级平安示范乡”、“县级农民增收先进乡”等多项殊荣。  

二、创建省级“教育强镇”达标情况  

(一)组织领导方面  

1、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自开展省级“教育强乡”创建活动以来,乡上成立了由乡长担任组长,主管教育领导任副组长,教育、财政、文广、农技中心和卫生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强”工作领导机构,具体负责研究、协调和解决“创强”工作实施中的重大问题。  

2、在乡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中,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制定了《王家堎乡“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王家堎乡创建省级“教育强乡”实施方案》等文件,乡党委、政府年度工作计划,都要把发展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并把教育发展的目标任务作为领导干部任期目标和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乡上每年一度的经济工作会,统筹部署全年的工作,都要把教育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近年来,我乡教育的发展一年一大步,年年都有新起色。  

3、从乡党委、政府到学校,能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认真贯彻《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法规。每年秋季,乡政府与各村组、学校与各家长签订控辍保学责任书,确保了适龄儿童按时就读,杜绝了辍学流失现象。  

4、坚持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积极营造公平正义的教育环境。关心教师、学生生活,依法维护学校和师生的正当权益,形成了浓厚的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  

5、乡党委、政府,组织派出所、交警队和卫生院等单位,定期开展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抽调专人,组成治安巡逻队,定期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到位,校群关系良好,学校教育环境良好。近三年来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6、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体制健全,乡、村两级办学职责明确。近年来,乡政府通过“一事一议”的办法,协调解决了中心小学厕所、围墙加固、校园地面硬化和学校建设回填用土等实际问题。  

(二)经费资金管理方面  

1、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各项政策,生均公用经费达到规定标准,并逐年增长。严格执行“两免一补”政策,全部免除义务阶段学生的杂费。及时兑现发放困难学生享受的免费教科书和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费。营养早餐全覆盖,交通费按月足额发放,做到“分配指标、享受条件、免补对象”三公开,接受社会监督,达到群众满意。  

2、对于上级拨付的资金,坚持严格管理,专款专用。多年来,无教育资金违纪情况反映。  

3、建立健全了科学、规范的中小学财务管理制度,学校财务按时接受上级部门的财务审计,杜绝了各种财务违纪违规现象。坚持财务公开制度,学校成立有支部书记、工会主席、教代会成员共同参与的财务监督小组,学校财务收支一月一公示,接受全体教职工监督。  

(三)办学条件方面  

1、通过近几年的“两基”巩固提高和教育“创强”建设,学校的办学条件逐年改善。2008年,率先实施“一乡一校”,撤并了三个初小,全部集中到乡中心小学。累计先后投入资金400多万元,新建教学楼 680平方米 ,新建学生宿舍 229平方米 ,新建综合楼 980平方米 ,新建餐厅、浴室和锅炉房 320平方米 ;全校安装暖设施,加固和新建围墙240多米;硬化操场2700多平方米,绿化校园角角落落;安装数字广播和数字监控系统;购置幼儿园设施,更新教师办公设施24套,师生寄宿生活用床66套,有线电视和校园网络全覆盖。教师办公设施、生活设施、学生寄宿制设施,均符合安全标准。生均校园面积、校舍面积均超过了省颁标准;乡农技校有教室3间,课桌凳及办公设施齐备完善,各村农技校均有专用或兼用教室,课桌凳齐备,能够满足教学活动的需要;乡中心幼儿园有教室三个,今年计划投资50万元,改建校舍200平米,可满足大、中、小班使用。校园环境均达到净化、绿化、美化的“三化”标准。  

2、学校部室齐全,教学仪器,体、音、美、劳、卫器材,图书资料及电教器材方面,我乡学校达到了省颁一类标准。乡镇农技校和幼儿园,均达到了规定的标准。  

3、学校建有计算机网络教室1个、多媒体环境下的班班通教室9个,建起了校园局域网,实现了远程教育信息资源全校通。小学三年级以上均开设了英语课教学和计算机操作教学,学校的远教设备安装到位,利用率高,极大的促进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4、学校和乡、村农技校均建有劳动实习基地。学校建有蔬菜基地1个,乡农技校有劳动实习基地4个,其中餐饮服务基地2个,种植和养殖基地各1个。  

(四)师资队伍方面  

1、全乡现有教职工 25人,其中:校长、书记各1名,专人教师19人,后勤职工4名,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和岗位合格率均为100%,大专以上学历的17人,占小学专任教师总数的89.5% 。乡、村成技校全部配齐了教职人员,教师均由具有各方面专长的人员担任或兼任,能够满足农村文化技术培训的需要。  

2、新教师、骨干教师、名教师培训规划和校长培训规划齐全,近三年来,教师参加新课程全员培训,远教运用能力培训,各类学科培训以及国、省、市、县各级举办的骨干教师培训等,培训率达100%。校长(书记)参加岗位培训率三年累计达到100%以上。近三年,先后有2名校长(书记)被评为县级优秀教育工作者,有5名教师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4名教师被授予县级骨干教师,3名教师被评为县级教学能手(课堂技能竞赛获奖者),2名教师被评为市级教学骨干。  

3、学校领导班子健全、团结精干、事业心强,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组织协调能力。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扎实有效,师德总体水平较高。教师廉洁从教、依法执教,无体罚学生现象,无教师违反师德和违法犯罪现象,受到了干部、教师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4、2005年起,全部清退了临时代课人员。2008年起,实行了校长“竞聘上岗”制度,教师聘任制,职工岗位目标责任制。2010年起,全面实施绩效工资考核,各项政策福利按时发放,无拖欠现象。  

(五) 教育教学方面  

1、学校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认真落实新课改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  

2、坚持“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完善德育工作机制。坚持以少先队为龙头,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乡德育实践基地为在载体,逐步形成了“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形成了良好风的校、校貌、校纪。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合格率98%,犯罪率为0。  

3、采取多种形式,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定期开辟学生作品展,展示学生的小制作、小发明,为他们提供展现才华、实践创新的平台。积极开展了系列主题活动,坚持抓好学校传统活动,坚持开好运动会,设立课外兴趣小组,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优势,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4、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认真执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坚持上好健康教育课和两课、两操,确保学生在校每天一小时活动时间,每年春秋两季及时举办运动会及体操、队列队形、眼保健操比赛。加强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有效控制传染病流行。开展阳光体育、音乐和美术课外活动,利用各重大节日庆典,展示学校艺体教育成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5、认真执行学籍管理制度,加强动员宣传,提前发放入学通知书,保证适龄儿童按时入学,确保了入学率。对于残疾儿童与家长及时联系,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让其按时送子女受义务教育。  

6、建立健全安全法制教育制度,学校聘请校外法制副校长,定期对学生进行安全法制教育,广大师生的安全法制意识明显增强,多年来,师生中无犯罪现象。  

(六)教育为农服务方面  

1、现有乡办农技校1所,村办农技校3所,乡、村农技校办学面达到了100%,乡上成立有农科教结合服务中心。乡主管教育领导和学校校长分别担任正、副主任,各站、所、及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具体负责农业科技推广,实用技术人才培训和社会性服务工作。  

2、学校利用劳动技术课经常组织开展职业技术教育渗透活动,能做到课时、教材、教师、基地、考核五落实。并发挥学校资源优势,利用家访之际,为群众送科技下乡到户,上门服务,利用开学生家长会之际,为群众播放农业科技光碟,传播致富信息。  

三、主要做法  

1、广泛宣传,形成创建教育强乡合力  

实施教育强乡创建工作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社会工程,实施这一工程,必须取得全乡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充分理解和全力支持。年初,我们充分利用干群会议、集市贸易、电影晚会、板报、标语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的宣传全教会、省、市、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要领和重大意义,力争使创建省级“教育强乡”工作家喻户晓、乡党委、政府、各单位对教育工作高度重视,将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做到了教育的意识超前、规划超前、投入超前。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全乡上下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了“创强”上来,全体干部群众达成了共识,形成了合力,营造了浓厚的创建氛围。  

 2、加大投入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我们将灾后重建和“一乡一校”工程的实施有机结合起来,加大投入,优先发展。2005年至今,先后累计投入资金400多万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新建教学楼、综合楼、餐厅浴室锅炉房,全校安装供暖设备,实现了公寓化的住宿和食堂餐厅就餐条件。添置设施功能齐全的食堂餐饮设施,添置教学设施,满足了教学和生活的需要。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抓好校园硬化,突出乡土特色,狠抓校园绿化和美化,力争让每一棵花草能传情,每一面墙壁能育人,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为创强工作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2010年,圆满完成了“双高普九”创建任务,2011年6月全县教育工作大会上,我乡“双高普九”创建工作受到县委县政府的表彰奖励。  

3、强化管理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008年3月,我乡撤并了元坝、和平和板桥三个教学点,全部集中到乡中心小学,在全县率先实施“一乡一校”工程。强化管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率先发展。  

(1)认真学习贯彻《义务教育法》,学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加强课程管理,做到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加强学科教学的全程管理,遵循教育规律,坚持规范办学,依法治校。  

(2)坚持育人为本。一是不断完善德育工作机制。坚持以少先队为龙头,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乡德育实践基地为载体,逐步形成了“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3)实施学校精细化管理,建立健全质量监控体系。加强制度建设,目标引领,任务驱动,强化教师责任意识,树立质量立校观念。严把“备课关、教学关、作业关、检测关和辅导关”五到关口,努力向过程管理要质量。领导保抓,推门听课,优化教学结构,构建高效课堂,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4)丰富各项活动,提升整体素质。成立了“艺术”、“信息技术”和“科技制作”等多个兴趣小组,定期开展活动。积极开展了“演讲比赛”、“科技制作”和“有奖征文”等比赛。大力开展校园文化艺术活动,让学生艺术素养在活动中生成,在活动中展示,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近年来,学校前后有20多名学生在 “陕西省第七届、第八届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及其他的多种艺术竞赛中获奖。学校的教育质量不断上升,先后被市县命名为“安全校园”和“文明校园”。  

4、创建特色   努力打造教育品牌    

近年来,我们结合乡情和教育发展实际,深化改革,创新办学模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1)决胜寄宿制管理,创办特色化学校。  

①高起点,创“寄宿”品牌,赢得百姓心声与信赖;②抓后勤改革,为教育教学保驾护航,努力培养学生自尊、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③规范学生动态管理,优化生活、学习环境;④注重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实现了寄宿生管理规范化;⑤加强安全管理,严格执行了学生管理交接制和低年级学生家长接送制,扎实做好了流行病的防控工作。  

(2)抓管理,重应用,努力创建远程教育特色。  

①强化领导,应用研究工作工作顺利开展;②健全完善制度,规范“一机三用”模式深化拓展应用研究工作;③积极开展培训,提高应用水平;④广泛开展活动,提高应用质量;⑤严格考核手段,强化应用力度;⑥采取有力措施,全面促进“一机三用”模式深化拓展应用研究工作上台阶,以突出的成绩来做大做强“一机三用”品牌。通过几年的努力,师生的信息素养明显提高, 2007年10月代表我县成功举办了“陕西省远程教育现场会”受到省市领导的一致好评。2009年4月,计算机进入每个教室,实现了多媒体环境下的“班班通”为学校远程教育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力的推动了我乡的教育教学改革。  

5、加强师训  不断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1)全力推动教师队伍就建设。坚持师德一票否决,狠抓教师管理,杜绝了师德师风问题的出现。  

(2)学校按标准配备了专业对口的教师,严格执行了教师亲属回避交流制度,并抓好了新上岗教师的培养工作,全力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培训覆盖面达100%。  

几年的努力,教师的综合素质逐年提高。先后培养了2名市级教学骨干,5名县级教学能手,6名县级教学新秀。教师中先后有20多篇论文和10多个教学课件在省、市、县发表和获奖,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升。  

6、多措并举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1)抓好控辍保学工作。狠抓控辍保学工作,确保适龄儿童依法入学。严肃认真的做好“两免一补”、“营养早餐”、“交通费补助”等惠民政策的落实,确保义务教育的巩固率和完成率。  

(2)加强学前教育。筹集资金,改建校舍,逐年添置教玩具、学具,大力发展乡镇幼儿教育工作。 2009年秋季起率先实施学前三年教育,今年学前三年教育入园率达80%。丰富保育活动,不断增强启蒙教育内涵,受到广大家长的普遍赞誉。  

(3)注重成人教育实效。健全领导机构,明确责任,做到课时、教材、教师、基地、考核五落实。依托远教设施,围绕我乡“生态养殖、劳务输出、特色种植”的三大支柱产业,因地制宜,举办生态养猪、土鸡养殖培训班30多期,猪苓种植等特色种植培训12期,劳务输出培训班等共30多期,累计培训各类技术人才1600余人次。  

  总之,多年来,在上级组织的大力指导和关心支持下,在全乡各界党政领导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辛勤努力下,我乡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超前发展。学校环境彻底改善、内部管理日趋规范,特色教育卓有成效,教育质量稳步提升,乡镇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发展。但与上级组织的要求和《规划纲要》的战略目标相比,我们的工作才刚刚起步,只是迈开了实现人力资源强乡的第一步,为此,我们会不断努力的!  

   

 2011年6月13日   

   

   

推荐访问:自查 省级 自评 创建 教育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