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大全 > 由“共产党要容得下尖锐批评”说开

由“共产党要容得下尖锐批评”说开

时间:2022-06-12 16:07:01 浏览次数:

   

由“共产党要容得下尖锐批评”说开   

                    孙传志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前不久说:对中国共产党而言,要容得下尖锐批评,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党外人士而言,要敢于讲真话,敢于讲逆耳之言,真实反映群众心声,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习近平的讲话经媒体传播后,在人民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作为党的总书记,开诚布公地希望党外人士积极建诤言、作批评,帮助党查找问题,克服工作中的不足,确实体现了我党善纳群言、广聚群智、闻过则喜、求同存异的胸怀,体现了我党光明磊落的底气。
    古人云:“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广泛听取和吸纳群众意见,是实施正确决策的重要环节,是现代领导者必备的内在素质,是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渠道。我们党的事业,归根到底是人民的事业,离开了人民群众,便无事业可言。因此,作为执政党,必须牢固树立以民为本的思想,必须善于听取各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的批评意见,必须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万事民为先”,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我党的历史上曾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延安时期,开明人士李鼎铭先生建议我党“精兵简政”,有的人怀疑李鼎铭的提案动机不纯,然而,毛泽东同志却坚决支持李鼎铭,他说:“我们的党是为人民服务的,不论谁提出的意见,只要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办。”后来,中共中央向全党发出“精兵简政”的指示后,党、政、军各级组织,精简机关,充实连队,加强基层,提高效能,极大地节约了人力物力。毛泽东后来还为延安《解放日报》写了《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的社论,进一步推动精兵简政这一政策的实行。现在回过头看,这一故事之所以能持久被传为佳话,源于我党善纳群言、求同存异的胸怀。
  其实,尖锐的批评是一种真正的关爱,是一种难得的“苦口良药”。当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自己觉察不到的时候,或当自己犯错误的时候,别人提出善意的批评,不仅有利于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防止问题的进一步扩大,还能对自己今后的工作积累经验,使自己吸取教训,少走弯路。有人说,批评好比医生给病人治病,是针对人思想和言行上存在的“病灶”进行的一次门诊治疗,目的是争取把小“病”及时治好,防止变成大“病”住院治疗。一个“患者”如果能从思想上积极配合“治疗”,就会很快康复,防止“病情”恶化。反之,和“医生”对着干,怕“打针”、“吃药”,任由“病情”发展,就会由小“病”变成大“病”,到那时后悔就晚了。所以,我们既要欢迎赞美,更应该正确对待尖锐的批评。
   对待尖锐批评一定要有“闻过则喜”的态度。古人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蚀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可见,闻过则喜、过而改之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优良品德。人的本性是“闻喜则喜”,要达到“闻过则喜”,确实要有一定的境界。有句话叫“自己脊背上污垢看不见,也难已擦掉”,个人缺点错误,就好比脊背上的污垢一样,往往自己看不见,而旁观者就看得比较清楚。批评就如同“洗澡擦背”,只有请人擦除污垢,肌肤才能健康。你只要明白这个道理,你就会有“闻过则喜”的态度。对你的批评你才会愉快地接受下来。史料记载,贞观十八年,唐太宗对群臣道:“现在我想听听自己有何过失,你们要畅所欲言,专谈我的缺点。”长孙无忌等大臣都说:“陛下以恩德教化,使天下太平,有何过失。”侍中刘洎却说:“陛下圣德确如长孙无忌所言,但近来有人上书,陛下觉得不称心,当面诘难,使上书者惭愧退下,这不是褒奖进言之路。”唐太宗听后,高兴地说:“你说得对,我一定改正。”后人评价说,正因为唐太宗闻过则喜,才取得留名青史的“贞观之治”。这个故事启示我们,闻过,就要敢于正视;闻过,就要虚怀雅量。听其言,纳其说,方能集他人智慧。
    对待尖锐批评要勇于反省自己。一般来讲,一个人或一个政党受到尖锐批评决不是平白无故的,而是有所针对的。一件事情做得怎么样、一项工作完成的如何,往往是旁观者看得更清一些,作为被批评者,首要的一点就是先从自身找原因,千万不要与批评者针锋相对,直接辩护,而是要理智地接受批评,认真地想一想受批评的原因,想一想自己到底错在哪里,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要采取“换位思考”的思维方式,站在批评者的角度来理解批评、思考问题、找出原因,以期从批评中汲取营养,从斥责中接受教训,只有这样才能及时纠正错误,避免错误重犯,问题重现。夏朝时候,一个背叛的诸侯有扈氏率兵入侵,夏禹派他的儿子伯启抵抗,结果伯启打败了,他的部下很不服气,要求继续进攻,但是伯启说:“不必了,我的兵比他多,地也比他大,却被他打败了,这一定是我的德行不如他,带兵方法不如他的缘故。从今天起,我一定要努力改正过来才是。”从此以后,伯启每天很早便起床工作,粗茶淡饭,衣着朴素,爱护百姓,任用有才干的人,尊敬有品德的人。过了一年,有扈氏知道了,不但不敢再来侵犯,反而自动投降了。这一故事启示我们:犯了错误,肯自省,肯虚心检讨自己,并改正有缺失的地方,那么最后的成功一定是属于我们的。
    对待批评要知错就改。古语讲:“朝闻过而夕改之。”就是说一个人早上知道了自己的过失,晚上就应该改正。而现实中,有的人受了批评,虽然表面“虚心”接受,但却拖着不改或屡教不改,致使自己的缺点越来越多,错误越来越大。知错就改就是对自己的错误和缺点,不掩饰、不推诿责任、不妄自菲薄,而是勇敢地面对和承担,这样才能陶冶情操,做一个高尚的人。历史上许多明智之士或有成就的伟人,当他们犯了过失和错误之后,一旦觉察,就主动的认错,积极改过,从而受到人们的尊敬和信赖。公元前628年,秦穆公不顾谋臣蹇叔的竭力反对,派大将率军远途奔袭郑国。因郑国获讯作了准备,秦军只好无功而返。归途中不出蹇叔所料,遭遇了晋军伏击,大将被擒,全军覆没。面对众大臣的批评,秦穆公在深深自责的同时,公开认错,痛改前非。他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他谦诚坦白的胸襟和坚决改正错误的态度,赢得了臣民的尊敬。3年后,秦军终于在彭衙之战大败晋军,使秦国声威大振,为后来称霸乃至统一中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国东吴大将吕蒙,初不习文,孙权批评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国家大事,不能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多推辞。孙权说:“我哪里要你攻读经书成为博士呢!只不过应当刎览一些书籍,了解过去的历史。你说事多,比我如何?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补益。”吕蒙从此开始读书,他的勤奋精神连一些老儒生也比不上。一次,鲁肃到寻阳路过,跟吕蒙谈论国家大事,吕蒙侃侃而谈,鲁肃大吃了一惊,说:“你现在的才略,不是过去的吴下阿蒙啊!”吕蒙说:“士别三日,就当刮日相看!”。这句成语也由此家喻户晓。
    但愿我们党的各级组织、各级领导干部,都能自觉倾听人民群众和民主党派的意见,自觉接受人民群众和民主党派的监督,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容得下尖锐批评,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共同推进我们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使我们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推荐访问:说开 尖锐 共产党 容得 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