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工作总结 > 對完善我国国家公务员考录管理制度思考(4篇)

對完善我国国家公务员考录管理制度思考(4篇)

时间:2024-05-23 19:20:03 浏览次数:

篇一:對完善我国国家公务员考录管理制度思考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谈中国公务员考试制度

  作者:别样红

  来源:《卷宗》2016年第07期

  摘

  要: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产生后,连续实施了多年,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但是也存在着诸多不足。本文从我国公务员制度考录的历史演变,中外考录制度的对比分析,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的现状,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的问题及分析和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完善与改革建议五个方面对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进行论述。

  关键词: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问题;对策

  在古代科举之下,哪怕朝为田舍郎,已有可能暮登天子堂;官员考试录用制度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我国现行的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沃土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其中的一些不足仍旧难以忽视。

  1古代科举制度的演变与衰亡

  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考试录用制度,严密的官吏管理制度很早便出现了。任免铨选、考课奖惩以及监督弹劾等是中国古代对官吏管理的制度的主要内容。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选用官吏制度。

  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选贤任能”原则的科举制度,在公元607年创立,1905年被废止,由隋朝到清朝延续1300余年。

  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统治者进行统治的有效工具,同时也在中国的封建历史上扮演了具有举足轻重的角色,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如:起到了维护封建统治,稳定社会秩序。然而后期弊病日益明显:八股文对思想的限制,文字狱等。最终导致了清朝末年,在中国资产阶级“兴学校、废科举”的舆论压力下,慈禧于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七月宣布:“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正式废止了科举取仕制度。

  2我国现行公务员考录制度

  我国大陆第一个关于干部录用工作的综合性文件《吸收录用干部问题的若干规定》由我国原国家劳动人事部制定在1982年制定。这成为公开考试,平等竞争的原则贯穿于我国干部人事录用的工作中的重要标志与此同时,还有很多重要文件和会议,促进了我国公务员考虑制度的发展。例如1984年党中央提出要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法》的制定,又想在党的十三大上提出,在中国建立和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制度构想。我国大陆的公务员制度开始向实施阶段过渡的重要标志是1988年3月组建的我国国家人事部在,以及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相应内设机构的设立。于此相对应的是,六大试点工作也在如火如荼的展开。

篇二:對完善我国国家公务员考录管理制度思考

  

  简述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基本原则【完善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思考】

  【摘要】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是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事选拔的主要形式。分析了当前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报考条件、内容、程序、监督等方面提出了完善措施,以真正实现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目标。

  【关键词】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对策思考

  “为政之要,首在择人”,更在以制举人。2006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公务员法》,对公务员考试录用的原则、范围和具体要求等都做了相应的规定。该法实施以来。我国公务员考录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从根本上终结了公务员选拔录用的非程序性、非制度性和随意性问题。但随着历史变迁和环境的变化,考录工作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值得进一步思考与完善。

  一、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的现状

  1.社会关注度高

  当前,由于多种因素的叠加,导致公务员考试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一个话题。一是就业压力的推动。高校连年扩招,大学生就业困难,使得公务员这样工作稳定、待遇比较优厚、发展前景光明的工作显得极具吸引力;二是传统“官尊民卑”

  思想的影响。不少刚踏入社会的大学生认为考公务员能够满足他们对权力和荣誉的追求;三是盲目从众心理的作祟。一些人自身素质根本达不到公务员要求,却抱着侥幸心理或好奇心报考公务员。这就导致公务员考试热度逐年升温,录取比例由最初的十几比一到最近的几十比一,不少职位甚至达到几千比一,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考”。

  2.考试录用成本高

  公务员考试热不仅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和人才消耗,还带来大学生创业能力的下降。一方面,国家为公务员考试调动了大量的社会成员和社会资源,付出了高额的选拔成本;另一方面。大批的高校毕业生盲目跟风报考公务员,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就业和创业。如果这种状况不尽快解决。还可能出现公共管理领域人才堆积并大量剩余,其结果必然是加剧内耗。

  二、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起步较晚,发展速度过快,经验的积累十分缺乏,因而其在运行过程中难免存在着诸多缺陷和不足之处。

  1.报名资格有失公平

  平等原则是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基本原则,指应考者无论其政治派系、种族肤色、宗教信仰、年龄性别以及婚姻状况如何,公民在担任公职方面都应当具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可

  是在具体考录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在招收公务员时。进行暗箱操作,对某一职位的报考条件自行规定、自己立法、自己执行,为部门或个人谋取相应的利益。这种考试录用过程中的不正之风,严重影响考录工作的公平性和严肃性。以考录条件为例,很多单位就对性别、地区、学校等作了硬性限制,这些条件限制与招考公务员的宗旨是相违背的。

  2.考试科目和内容设置不科学

  一方面,目前公务员考试工作中往往由用人单位确定专业科目的考试内容,而它属于招录部门,而非考试机构。这种招录部门自己命题的状况,大大降低了考试的信度;另一方面,公务员考试笔试部分的试题包括《行政能力职业测试》和《申论》以及专业科目考试。所有报考者都必须参加这些考试,但由于目前我国人才测评技术和手段还不够科学,对国外普遍采用的情景模拟、心理测验等辅助方法缺乏研究和应用,仅通过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对人才的能力进行评估是十分片面的。

  3.“千人一卷”缺乏区分度

  《公务员法》规定,只要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均可报名参加公务员考试。但是,对不同学历的考生。都采用相同的试卷,其合理性与公平性难免让人质疑。因为学历越高,知识面就越宽,研究深度也越深,加之题型有文字偏向性,使得部分

  文科生很占优势,而各省命题难度水平又参差不齐,这也应该区分对待。同时,考试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学识,但考察不出能力和品质。因此,统一考试虽然为衡量应试者的知识和技能提供了较为客观和公正的标准,但一个人的品德和能力不是仅凭有限的文字上的东西就能检测的。

  4.面试信度与效度不高

  目前,公务员面试普遍采用的结构化面试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面试题目科学化、专业化水平不高,针对性不强的问题。结构化面试的打分。虽制定了比较严格的打分标准,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可打分值的幅度较大,考官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现行统一的打分标准还不能保证每一个考官都能按标准公正地打分。考官的水平也是良莠不齐。甚至有的职位还会出现外行考内行的现象,严重降低了选拔人才的质量。

  5.监督机制不健全

  目前,公务员考试录用的监督环节比较薄弱,还没有真正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考试录用监督体系。一是监督范围、监督内容、监督手段不明确,使得监督部门与考录主管部门不能协调一致;二是没有专门的立法条文对如何整治考录过程中的不正之风和可靠性进行保障;三是公务员的考试录用者与监督管理者常常是属于同一个部门或利益共同体,这也使监督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如2011年11月9日《中国青年报》所报道的“宋江明求职验血记”,就是由于作为公务员录用主体的长治市人社局与和平医院以及递补考生家长联合违纪违法所致。

  三、完善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对策建议

  1.严格依法规范报考资格,充分保障考生权益

  一是要严格落实《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考试报名的基本条件。报考特殊职位的考生还应具备拟报职位所需的特殊条件;二是要依法贯彻《公务员法》第24条规定了公务员职位所严格禁止出现的各种状况。对报考条件的限制涉及公民的权利,不能随意限制,为了防止各招录单位限制过多,所以公务员法规定,职位要求的资格条件必须由省级以上主管部门规定;三是要科学制定职位条件。由招录部门依法提出一般的资格条件,再经省级以上考录主管部门批准后予以公布;四是要合理规范政治条件。中国共产党的机关和某些特殊职位招考公务员将对报考者的政治面貌做明确的要求。

  2.严格执行“凡进必考”

  “凡进必考”作为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最重要的原则,应作为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要规范考录流程,严格考试纪律,严厉的把好考试这一关。要坚决抵制未经考试就进入公务员队伍的不正之风,切实施行凡进必考这一制度。通过笔试和面试可以测评考生的职业素质和心理素质,也能了解某些政治思想素质,但由于后者的表现具有隐蔽性,想要做出较全面客观的测

  评,只能通过科学有效的考核才能完成。对考核中所收集的材料,应当仔细辨别。去伪存真,对考生进行客观的公正测评。对失职或造假者,应承担相关责任,切实把住“凡进必考”的关口。

  3.科学合理设置考试科目和内容

  考试内容的科学合理性是考试录用制度的生命线,是确保竞争、择优,保障考录工作更加公正有效的基本前提。应不断加强研究,切实改进笔试和面试内容,提高公务员考试的科学化水平。一是要建立健全考试机构:二是要制定符合各类职位考试的标准化模式。在兼顾试题理论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基础上,要特别突出潜在素质的测试i三是要更加科学的对待公务员考试的科目设置和命题。应当组建命题专家团队,由政治学专家、命题学专家和资深的政府领导人员共同出题,在大家意见统一的前提下,依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灵活出题,这样不但能避免考察范围宽泛,试题重记忆轻能力等降低试卷信度效度的情况出现,而且可以拉开考生的层次,从而有助于政府机构挑选更加优秀的人才。

  4.探索建立分级分类考试机制

  依据职位分类逐步实现科学的分类分级考试是考录制度走向科学化的一条有效途径。虽然当前的公务员考试中对综合管理类、行政执法类和专业技术类在考试内容方面作了简单的区

  分,但不同的学历、年龄基本上都采用统一的考试内容,这就忽视了个人的学术背景和专业优势。应当依据报考者的学历、专业建立分级分类的考试机制,如可以把公务员考试划分为三个层次:高级、中级和初级。高级运用于中央国家机关和省级政府部门公务员的录用,中级运用于省级一般性的职能部门和地市级政府公务员的考录,初级则运用于县、乡级公务员录取。根据不同级别、不同层次的考试来制定相应难度系数的试题,高级公务员重点考察应试者在宏观政策层面上的理解和把握,而中、初级公务员则侧重考察其实际操作能力和对下达任务的执行力。

  5.创新面试形式与提升考官水平

  公务员面试是社会关注程度非常高的工作。必须严肃认真对待。一是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面试的形式,增强其针对性和灵活性。如可以探索引入国外的心理测量、小组讨论和情景模拟等新型面试手段,使面试更加合理;二是要不断提高面试考官的综合水平。除了要挑选素质高、业务精、作风硬的人员担任考官外,还要优化考官的组合配置,充分考虑考官队伍的多元化、全面化,使考官组成既有组织、人事部门参与,还包括各方面的专家、学者,甚至心理学家等。使得面试更加科学与权威。

  6.完善公务员考试录用监督制度

  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公务员法》规定:“招录机关根据考试成绩、考察情况和体检结果,提出拟录用人员名单,并予以公示。’,在各级政府的考录工作中,虽然普遍建立了各种监督制度,但这种监督往往形同虚设,并不能取得实际成效。只有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才能使公务员选拔任用机制按照预期的轨道正常运行。就我国当前而言,可以由考试各方参与者共同组建专门的考试监督委员会。作为公务员考试的外部监督机关。委员会具体成员包括招考机关、考生代表、纪检监察部门、专家学者等,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设立专门机构主导工作,并由相应法律进行专门规定,使整个公选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篇三:對完善我国国家公务员考录管理制度思考

  

  关于“公务员报考热”的思考

  【摘要】:

  近几年的公务员考试可谓”热火朝天”,广大硕、博士也加入其中,公务员考试也摇身变成了全中国高学历人才竞争最激烈的考试。”公务员报考热”现象反映出我国公务员制度的不断完善,人事制度改革初见成就,但同时我们也应对报考热现象作理性思考。文章试图从产生原因,利弊影响等方面剖析这一现象,从而提出完善公务员考试制度的对策。

  【关键词】:公务员报考热;官本位;公正;就业压力

  自从1994年政府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正式实行以来,每年的报考人数都呈直线上升趋势,”公务员报考热”(下称“公考热”)不断升温。公务员招考的竞争程度已经超过高考和考研,可谓“中国第一考”。“公考热”引发了社会的广泛争论,对其褒贬不一。究竟怎样看待“公考热”问题?我们应该客观分析,理性对待。

  一、“公考热”现象原因剖析

  (一)

  外因

  1.《公务员法》对社会判断的影响

  2006年1月1日颁布的《公务员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首部干部人事管理的综合法律,这部法律将10年来形成的我国干部人事管理的新成果,如竞争上岗、公开选拔、职位聘任及领导干部任职公示制等,吸纳上升为法律,这有利于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人尽其才、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正是这种开放、灵活、理性的发展机制,引导着社会对公务员岗位乐观的预期,形成报考热。

  2.公平、公开、公正的考录制度

  《公务员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从1994年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建立之初,“公开、平等、竞争、择优”是公务员考试录用的基本原则。公务员招考从制度和程序设计上保证了考录政策、用人计划、资格条件、考试成绩和录用结果“五公开”,使考试录用成为“在玻璃房子里的竞争”。同时,人大、政协、纪检、监察等部门和舆论等都可以对考录进行监督。考录的公正性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也成为吸引广大人才积极报考的重要因素。

  3.参与公共事务的公众需求与公共职位的稀缺性之间存在着矛盾

  随着社会发展,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需求会不断提高,但所能提供的公共职位的数量却不能任意扩大,供需之间存在的较大矛盾,是公务员报考与录取比例偏高的根源所在。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深化发展的关键时期,政府作为改革的倡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在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工作可以为人才实现个人抱负、提升人生价值提供宽广的舞台。公务员作为政府工作的参与者,直接为国家服务,为社会服务,职业崇高神圣,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因而成为很多人才特别是青年学子理想的职业选择和人生追求。

  4.公务员岗位相对稳定性

  从岗位的性质看,公务员声誉好,工作稳定,待遇逐年改善,其职业发展、工资福利、退休养老等通常都有较为完备的保障体系,职业声望和社会地位也比较高,是一个有吸引力的职业。以至被人们普遍认为其是“铁饭碗”、“金饭碗”。

  5.严峻的就业形势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导致结构性失业不断增加,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交织在一起,加之高等院校扩招政策实施后入校的学生,这两年陆续毕业加入就业大军,使我国的就业形势越发严峻。使就业者更趋向于获得风险较小而职业较安定的公共职位,以暂时逃避失业的压力。

  (二)

  内因

  其一,“学而优则仕”的文化传统在目前的中国仍有较强的生命力,使得“官本位”这种文化传统获得了新的载体,进而使现实“权本位”思想深入人心,很多人的内心是把考上公务员作为“仕途”的起点;其二,获取”灰色收入”,享受公务员职位特权,享有行政权力的机关背景将成为未来进军第二职业的敲门砖等,也成为众多报考公务员者比较隐讳的心理;其三,一些人择业定位不清晰、盲目跟风。在公务员报考已成为一种时尚的今天,一部分人存在盲目从众,人考亦考的心理。

  二、“公考热”现像的利弊分析

  (一)

  积极意义

  1.有利于“公平、公开、公正”的人才选拔机制的建立

  透过公务员报考踊跃热闹的场面,我们不仅应看到报考人员的绝对数量和比例的增加,更应看到热闹现象背后正在成长的新机制:“公平、公正、公开”。排除种种现实的障碍或歧视,让所有公民都能平等地参与竞争,有助于扩大选人用人视野,优化公务员队伍的素质,进而提高政府依法执政的水平。

  2.有利于人才的选拔、流动和公务员整体素质的提高

  人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人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政府职能要转变,要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必须要有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执政水平高的公务员队伍。更多的来自五湖四海的有志青年加入公务员队伍,显示了择业观念的变化,有利于人才的流动,也有利于提高执政水平、增强执政能力。

  3.有助于在职公务员的危机意识得到增强

  政府把竞争机制引入到自身中去,一方面内部晋升的竞争,另一方面是非公务员与公务员之间的竞争。年年招考公务员,公务员的数量应该是绝对数在增加,而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公共职位的绝对数却在减少,那么公务员队伍的更新就成为解决这一矛盾的唯一选择。更新就意味着优胜劣汰,每个公务员在也不能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主动精神与追求卓越是现代政府的基本精神,危机意识就要求公务员在自己的职位上要做到“居安思危”,乃至“居危思进”。

  (二)

  消极影响

  1.使传统的“官本位”思想更加根深蒂固

  “官本位”是一个影响我国从业人员择业的重要因素,人们习惯把“当官作为人生的首选”。“官本位”意识在我国流传了几千年,是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停滞不前的一个重要原因,对当前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也是一个严重的阻碍。对“官本位”的危害,江泽民深刻地指出:“当前,‘官本位’意识的要害,就是对党和国家的事业不负责,对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不负责,只对自己或亲属或小团体负责。其危害极大。”

  而众多的硕士、博士加入公考行列,说明“受过系统知识训练的精英不是进入社会去创造财富,而是争相涌向官场寄望‘分配’和‘分享’,勿庸讳言,这是传统‘官本位’和现实‘权本位’对知识精英的精神庸俗化和涣散化结果。”

  2.凸现社会资源配置失衡

  人们热衷公务员职业,将会使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聚集政府部门和机关事业单位,这将造成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因缺乏优秀人才而发展滞后。即便同样是公务员岗位,也存在着公共资源配置的差异。不难发现每次报考国税、海关系统的考生居多,但报考偏远地区的气象、地震等部门的考生却相对较少,正是由于社会公共资源配置差异导致了报考职位的冷热不均。如果一个蒸蒸日上的社会里,出现过多的受过高等教育,却向往安逸生活,缺乏拼搏创造精神的人,只能使社会发展的脚步放慢。

  3.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待完善

  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覆盖面窄,水平低,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公务员报考热折射出,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已经影响到我

  国的就业环境和人力资源的合理分布。

  4.就业反示范效应。

  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当代中国,应届毕业生和社会在职人员纷纷加入竞争,一方面加重了就业者的心理压力和就业的成本投入,浪费社会资源,产生大量的社会问题,如新生劳动力的失业问题,进而导致社会稳定问题;另一方面也会加大政府选拔理想人才的成本,影响行政效率,导致机构膨胀。

  5.违反平等主义原则

  如果“公务员报考热”经过代际传播,社会的广泛认同,那么“公务员报考热”很可能成为一种就业文化,进而成为一种主导人们进行社会评价和社会选择的标准。这股“公务员报考热”将逐渐从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运动转化为一种新的民情。当“公务员热”成为一种民情时,我们的职业平等主义受到挑战。“公务员热”使得公务员作为一种职业,相对于其他职业和行业而言,在人们心目中拥有更多的特权、地位、荣誉和尊严。这种职业的不平等反过来会影响人们对于劳动的看法,即认为有些劳动比其他劳动更加高尚。而现代社会要求所有的劳动都是光荣的,所有的正当职业都是值得尊敬的,它不允许有些职业比其他职业更光荣和更高尚,因为职业之间不平等取向会带来身份歧视,违反平等主义原则。

  三、“公考热”的对策建议

  1.加强就业指导,端正报考动机

  每个人选择职业都要经过成本收益的权衡比较,这是一个可以理解的动机。公务员作为党执政的重要主体,其能力建设状况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其必须具备学习创新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并不是人人都能适合。广大报考者存在着较强的盲目从众心理和随意性,应加强对就业者的就业指导,使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事业观,理性选择职业。政府通过政策引导,可以纠正人们的职业价值取向偏差,引导大批人才到国家、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

  2.合理配置公务员职位管理的激励要素

  只有让地震、气象、煤矿安全监察等艰苦行业与无权单位具有吸引力,才能够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使得人尽其才;只有提高那些艰苦岗位的物质与政治待遇,给予报考者足够的激励,才可能避免出现职位空缺的尴尬局面;只有用政策和制度来保证部门之间保持相对平衡那就得统一管理、统一待遇,才能解除两极分化的尴尬局面。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覆盖面窄,水平低,城乡之间、行业之

  间存在着较大差距。公务员报考热折射出,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已经影响到我国的就业环境和人力资源的合理分布。应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制定社会保障法,形成法治化、规范化、高效化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让社保早日走上法治化轨道,让社会保障有法可依。缩小公务员与其他行业的待遇差距,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4.加大监管力度,严格约束国家公务员的职务行为

  正如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政府报告中所指出的,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要推进岗位问责制,使“权责对等”,让考生们真正意识到所报考岗位不仅意味着权力、利益,更意味着重大的责任。公共权力应该兑换成公众服务,而不是滥用权力,更不能以权谋私。应该结合国情,积极借鉴国外经验,进一步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建立公务员分类管理办法,深化公务员工资和保障福利制度改革,大力推行政务公开,推进公共服务社会化,形成有效的激励和保障机制。我们应当建立严格的绩效考评机制,让绩效与收入挂钩。还应改革现有的公务员收入制度,实现公务员收入的规范和透明化,从而缩小公务员收入在部门和地区间的差距,来改变报考人数集中于某些经济发达地区和实权部门的现状。

  5.加大政府社会管理的力度

  “职业无贵贱”,首先使各职业处于一个平等地位,而不是公共部门的优势地位或强势地位,而该风气的形成有赖于公务员的公仆意识的形成和服务意识的确立,更重要的是在现实社会中真正表现出服务地位和公仆身份;其次,引导人们树立新的就业观,更多地加入到经济建设的组织中去,而不是做经济建设成果的消费者;第三,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高素质人员的创业意识和提供就业岗位的责任意识,不要让大量高成本培养出来的人才与普通的公众争职位,而应该成为社会就业职位的提供者。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人民出版社,2005.

  [2]江泽民.《论党的建设》,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

  [3]曹林.《“博士一走廊”》.江南时报,2005-11-01.

  [4]翁文先.论我国“公务员热”的成因与现实影响.行政与法,2005(10).

  [5]www.zynews.com,中原新闻网-郑州日报,2005-11-23.

篇四:對完善我国国家公务员考录管理制度思考

  

  作者:苏丽作者机构:江西师范大学政治学院,南昌330022出版物刊名:边疆经济与文化页码:48-49页主题词:公务员考选制度现状问题对策摘要:我国的公务员考选制度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各种制约因素,在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不足,影响了公务员制度的活力。今后应严格公务员选拔任用制度和法制体系,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考录办法。

推荐访问:對完善我国国家公务员考录管理制度思考 国家公务员 管理制度 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