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得体会 > 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时间:2021-10-11 08:55:09 浏览次数:

 不断 开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推进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

  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政

 治经济学的创造性继承和创新性发展

 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形成了内涵丰富、

 系统完整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三、

 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指导经济工

 作,

 推动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

  核心提示 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结晶,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 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 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政 治经济学的创造性继承和创新性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 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了深入分析, 创造性地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学说, 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以及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社会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论至今闪耀着真理的光芒, 依然是今天观察和解决经济问题的锐利思想武器。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习、 研究和运用,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 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理论成果, 不断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 有力指导了我国经济发展实践和伟大变革。

 怎样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不可能告诉我们现成的答案, 必须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历史实践作出探索和回答。

 在探索的道路上, 我们党为此作出了艰辛努力。

 我们既不能丢掉“老祖宗” , 也不能搞“洋教条”, 只能走自己的路。

 而在一段时间里,一些人热衷于西方经济学, 甚至奉为圭臬,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度面临边缘化、 空泛化、 标签化的问题。

 如何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成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

 经过长期努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国际国内形势深入变化发展, 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当今世界发展相结合、与科技革命同进步。

 加快构建适应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政治经济学的时代使命, 历史性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人肩上。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旗帜鲜明地提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命题, 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 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 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这一思想的主要内涵可以

 概括为“七个坚持”, 即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坚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 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 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行了创造性实践, 作出了新的理论创新贡献。

 、 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形成了内涵丰富、系统完整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逻辑严密、 博大精深,从各个方面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 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原则和政治优势。

 党是总揽全局、 协调各方的, 经济工作是中心工作, 党的领导当然要在中心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要加强党委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制度化建设, 完善党委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定期分析经济形势、 研究重大方针政策的工作机制, 推动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制度化、 规范化、 程序化。

 这些重要论述, 贯穿了坚持党的领导这一原则, 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同于西方经济学的根本所在。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社会

 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是我们党推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伟大创举。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在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问题上, 要讲辩证法、 两点论, “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 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 相互补充、 相互协调、 相互促进的格局, 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 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 微观主体有活力、 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

 这些重要论断和重大部署,创造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计划与市场关系的基本观点和生动实践, 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理论指南。确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科学判断。

 党中央在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三期叠加”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的基础上, 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判断。

 立足经济发展新常态, 进一步作出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 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 制定经济政策、 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

 这些重要论断和重大部署, 科学把握了我国发展的历史坐标, 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识和把握发展阶段、 发展趋势、 发展规律的崭新视角。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重大政治论断。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从现实依据看, 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 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

 充分。

 从重大影响看, 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 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

 从历史阶段看, 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从实践要求看, 必须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 人民的幸福线, 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 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这些重大政治论断, 准确把握了我国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发生的新变化, 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贡献, 为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和长远战略提供了重要依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新发展理念。

 发展理念是行动的先导, 是管全局、 管根本、 管方向、 管长远的。

 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新的时代背景, 对经济工作的理念、 思路和着力点作出一系列重大调整,鲜明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形成了创新、 协调、 绿色、开放、 共享的发展理念, 成为引领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发展为了人民, 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和价值取向。

 落实五大发展理念, 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环节,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不断实现好、 维护好、 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全面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新发展理念紧扣了政治经济学核心, 升华了我们党对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 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人民性和价值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当前发展阶段,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是调整经济结构、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治本良方。

 党的十八大以来, 总书记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出一系

 列深刻阐述、 周密部署。在指导思想上, 明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战略思路, 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

 在理论设计上, 既强调供给又关注需求, 既突出发展社会生产力又注重完善生产关系, 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其实质是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更好满足人民需要。

 在具体实践上,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 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 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 重点任务是“三去一降一补” 。

 这些重要论述和部署, 为推动发展方式深刻变革、 生产关系深刻调整, 为实现可持续更高水平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明确了基本路径。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 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

 在实践中, 既要保持战略定力,又要坚持问题导向、 底线思维, 坚决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在防范金融风险上, 鲜明提出金融要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保证粮食安全上, 强调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在生态环境上, 强调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等等。

 这些重要思想, 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的创造性运用, 为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和实践指南。

 、 三、

 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指导经济工 作,

 推动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

 学习好运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必将

 有力推动湖南经济发展行稳致远。

 要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 提高驾驭新时代经济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坚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工作的要求。

 201 3 年 1 1 月 ,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提出, 希望湖南发挥作为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 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的区位优势, 抓住产业梯度转移和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大机遇, 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201 6 年 3 月 ,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两会”湖南团讨论, 又对湖南工作提出“三个着力”的新要求, 即:

 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着力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这一系列指示要求, 明确了湖南发展的定位和重点。

 我们要深刻领会、 深入落实, 转化为推动全省改革发展的工作思路和举措。

 始终以“一带一部”定位湖南发展, 积极对接融入国家战略, 主动参与国际国内产业分工协作, 努力在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梯度发展中、 在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协同发展中集聚资源要素、抢占发展先机。

 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 在增强定力、 巩固成果、 突出重点、 推动深化上下功夫, 不断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益, 显著增强湖南经济质量优势。

 着力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打好脱贫攻坚战, 增加公共服务供给, 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 扎实做好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微建设” “微服务” , 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生产体系、

 经营体系, 扎实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加快建设以精细农业为特色的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坚持创新引领开放崛起, 着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贯彻新发展理念, 从湖南实际出发, 在战略上就是坚持创新引领开放崛起。

 以开放的视野谋创新、 以创新的思维抓开放, 统筹推进以科技创新、 产品创新、 文化创新、 管理创新为重点的全面创新, 积极引进和培育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创业人才, 加快构建创新型经济新体系、 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智汇型经济新支撑。坚持振兴实体经济不动摇, 努力在中部崛起中形成智能制造高地。

 实体经济是强省之本、 发展之基。

 把培育发展产业、 壮大做优产业作为振兴实体经济的着力点, 以园区为载体、 以产业链为突破、 以优化环境为基础、 以开放合作为动力、 以引才聚才为支撑, 加快建设实体经济、 科技创新、 现代金融、 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把振兴实体经济落在实处。坚持正确政绩观, 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多做打基础、 利长远的事。

 做好经济工作, 必须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 不提不切实际的目标, 不搞寅吃卯粮的工程, 不做破坏环境、 贻害子孙的事情, 按照五大发展理念要求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 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坚持抓重点、 补短板、 强弱项, 集中精力打好“三大攻坚战”。

 抓重点、 补短板、 强弱项,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精准脱贫、 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 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体现, 也是解决湖南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关键措施。

 我们要切实强化问题导向、 树牢底线思维,找准靶向, 精准发力, 严格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 坚决控制政

 府债务不合理增长。

 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民生工程来抓, 瞄准总体目标、下足“绣花功夫” , 以超常举措攻克深度贫困堡垒, 用心用情用力推动脱贫攻坚向纵深发展。

 积极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 深入推动湘江保护和洞庭湖生态环境治理, 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钉钉子”的韧劲, 持续推动生态强省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坚持唯物辩证法, 以自我革新的精神摒弃不合时宜的老套路老方法。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我们面临的时代条件、 社会环境和形势任务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有些做法过去有效、 现在未必有效, 这就需要我们在思想观念、 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上进行一次“否定之否定”的升华和洗礼。

 坚决克服速度情结、 换挡焦虑、 投资冲动, 坚决摈弃忽视政府作用和过分强调政府作用的不当观念和做法。

 引导各级干部从思想深处确立对新发展理念的自信和自觉, 切实以观念转变推动工作突破、 引领发展变革。

 2020 工会下半年工会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下面,我就如何做好下半年工作讲几点意见,突出讲四个问 题。

 一、认真学习,学以致用,以习总书记讲话精神武装头脑、

 指导实践、推进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 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批示,特别是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 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对我国工人阶级和 广大劳动群众提出殷切希望,并对做好新形势下的工会工作提出 了明确要求。我们要把学习贯彻习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 “五一”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富有成效、持之以恒 组织好、学习好。

 一要学深悟透讲话精神 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坚持把学习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通过组织专题学习、座谈会、辅导 讲座、开辟学习专栏等形式,引导学习方向,展示学习成果,力求学深悟透,自觉用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推动工作。工会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认真履行肩负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各级工会要按照总书记的谆谆告诫,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创造性地开展工会工作。

 二要贯彻落实讲话精神 要立足

 实际、学以致用,把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 神与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重要决策部署结合 起来,落实到工会各项工作中。省政府下发《X 实施意见》,既为工会工作创新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我们要扛起责任担当,积极主动作为,聚焦主责主业,在抓好落 实上下功夫。

 落实在凝心聚力上: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深化 X 教育,充分调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切实把职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动各项事业上来。

 落实在职工维权上:要坚决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基本职 责,关注一线职工、农民工、困难职工等群体,维护好涉及职工 劳动就业、技能培训、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安全卫生等切身利 益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职工群众。

 落实在提升素质上:要深入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广泛深 入开展以技术创新为重点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引导广大职工走

 在“X”的前列,推动建设宏大的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落实在基层建设上:要切实加强和抓好基层工会组织建设, 依法推进各类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普遍建立 工会,大力推进“六有”工会建设,突出做好组织服务农民工工 作,积极开展“农民工入会集中行动”,最大限度地把农民工吸 引到工会组织中来。

 落实在工会建设上:要大力推进工会工作法治化建设,依法建会、依法管会、依法履职、依法维权,使工会工作更加依法合规、规范有序。要克服工会工作机关化,破除衙门作风,防止一切脱离职工群众的现象,努力建设学习型、高效率、和谐型机关。

 二、夯实基础、加强服务,以“三个下沉”全力推进基层工

 会组织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基层工会建设工作,提出了 “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代表性,着力强化服务意识、提高维权能力,着 力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保障水平,切实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 的目标要求,这“三个着力”赋予了工会组织光荣的使命和崇高 的职责。

 省总工会把今年确定为“X 建设年”,举全会之力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正是贯彻落实“三个着力”的具体体现。省总在年初就下发了的实施意见,明确目标,落实措施,工会组织和会员数量有了大幅增长,组织网络进一步健全,大部分乡镇(街道)建立了工会组织,许多地方工会组织延伸到村和社区。积极开展 “会员评家”和建设职工之家活动,工会组建进一步规范,建会 质量不断提高。

 但基层工会组织建设也遇到不少瓶颈,面临力量不足、资源 匮乏、基础工作薄弱等困难,工会组建难、经费收缴难、维权服 务难等问题依然存在,其中最核心、最关键的问题还是工会发挥 作用不够、维权职能履行不到位。为此,我们以“三个下沉”驱 动推进“三个着力”,下决心破除基层工会组织建设中的沉疴积 弊。

 一是领导精力下沉 推进“X 建设年”联系点制度,由省总工会领导班子成员亲自带队深入各个联系点开展调研。通过近日的基层调研,摸清了 当前基层工会组织建设的真实状况,找准问题的症结,对具有普 遍性的问题和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开出了“良方”。希望各级工会 也要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对组建工会的方式方法、规范化 建设、吸收农民工入会、解决维权维稳等问题大胆实践,

 以思路 创新、改革创新引领基层工会的工作创新。

 二是工作责任下沉 各级工会领导机关要加强组织领导,投入更多精力,形成工 作合力,制定长远规划,坚持常抓不懈,推进本地区、本产业基 层工会工作。要强化督促落实机制,坚持自查、互查、上级工会抽查相结合,对于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的要及时给予表彰,对 于工作力度不大的及时通报,督促改进。

 三是专项资金下沉 制定省总工会对基层工会建设专项经费补贴办法,以会员总 量核经费、以经费买服务、以项目拨经费。既要给大的乡镇街道 配备一批职业化的工会工作者,也要开拓思路,通过购买服务的 方式,鼓励、引导各级工会借助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提升 基层工会的专业水平。

 三、精准发力,创新工作,以“家的温暖”最大限度地吸引

 农民工加入到工会组织中来

 今年,我省工会工作的主旋律是吸收农民工入会和服务农民工。我们要在去年开展“X 年”主题活动的基础上,认真总结服务农民工工作经验,分析面临的新问题,要看到我们的工作与全总的要求还存在差距,也要看到我们与全国先进地区的差距。全总要求今年农民工入会率要比去年至少提升 X ,争取提升 X。而我省 X 万农民工中,入会农民工还不到 X 万,入会率不足 X。因此,我们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下最大的决心、尽最大的努力, 把农民工入会作为突出问题来抓,作为死任务、硬任务来完成, 苦战个月,确保年内实现农民工入会率达到 X 以上、争取达到 X 的目标。

 我们要认真贯彻《X》《X》,贯彻落实全总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全面把握全总和省委、省政

 府对农民工入会和服务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以贯彻落实省政府《X》为契机,把农民工入会和服务工作作为下半年工会工作的重中之重,精准发力,创新举措, 努力实现农民工入会数量和服务质量的双提升。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

 X 月中旬,省总工会印发了《X 方案》,成立了“X 入会集中行动”领导小组。前天的 X 作出决定,成立 X 和 X 领导小组,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配合抓、业务部室全力抓的工作局 面。各市县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积极争取各级党政对农民 工入会工作的重视、支持和配合,推动集中行动取得预期成效。

 二是紧盯重点区域和行业

 各级工会要借鉴兄弟省市的经验做法,真抓实干推进农民工入会集中行动。特别是要紧盯重点区域和行业,着眼 X、X、X 等 X 个市县,聚焦建筑行业、物流行业、酒店旅馆业、家政服务行业、机关各部门、医疗卫生、街道乡镇以及农业经济合作社等重点区域,创新工会组织形式和农民工入会方式,采取团体入会、集体登记入会、举行入会仪式、手机申请入会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吸纳农民工会员。对于部分不具备建会条件的建筑工地、劳动力市场、种养基地等农民工集中企业,可以依托所在乡镇(街道)

 工会或居(村)委会组织人员到现场为农民工办理入会手续,切实做到“哪里有农民工,哪里就有工会组织,哪里就有工会会员。” 三是着力解决“两难”问题

 要把农民工维权难、服务难这“两难”问题解决好。在维权 方面,要不断完善源头参与立法和政策制定的工作机制,积极参 与涉及农民工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改;

 努力拓宽职工 群众理性合法的表达渠道;深入研究经济新常态下农民工权益实 现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对农民工的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在 服务方面,要按照《X》和省政府的实施意见,继续做好困难农民 工帮扶工作,叫响做实冬送温暖、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平安返 乡等工作品牌;把农民工工作纳入服务职工工作体系,在农民工 中推广工会服务卡,打造“互联网+”普惠化服务模式;尝试建立 农民工欠薪周转金制度,切实维护农民工的经济权益;有针对性 地开展劳动技能和法律知识的培训等,通过多样化的帮扶与服务 吸引更多农民工入会。

 四是加大人员和经费保障 各级工会要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并从经费上给予保障,解决好有机构办事、有人办事和有钱办事问题。要根据目标任务保障会员证的征订经费和依托村(居)委会等社会力量发展农民工会员的专项工作经费。省总拿出 X 万元解决农民工入会工作经费, 根据工作需要,近期下达到各市县。

 五是加大宣传力度 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加快 X 卡向 X 工会会员卡的转型升级,充分利用广播、网站、微博、微信等现代传播手段,宣传 农民工入会后在维权帮扶方面的现实利益,增强农民工对工会的 认知、认同,营造农民工积极入会的良好社会氛围。

 六是建立定期汇报制度 进一步完善农民工“源头入会、凭证接转、属地管理”机制, 健全城乡一体的农民工会员管理及流转服务工作制度;探索建立农民工会员会籍信息化、动态化管理制度,从今天算起将农民工入会信息每 X 天报送省总,包括农民工入会人数、做法经验、存在问题、应采取的有效措施等等,以便省总及时掌握并通报农民工入会情况,为做

 好农民工入会工作提供实打实的数据。

 总之,要以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争取取得扎扎实实 的成效。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根据《X》意见要求,逐条逐条地提出 具体的落实意见,包括工作目标任务、时间节点、具体要求,争 取在 X 前向省委省政府和全总作一次汇报,以工作成果检验 X 效果。

 四、严字当头,实字托底,以 X 活动检验工会工作的成果

 开展 X 教育,是持续改进作风的强大动力,是推进工会工作上台阶、机关建设上水平的有利契机。党员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为加强新形势下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X 在 X 专题党课上,明确要求进一步严纪律、强约束、敢担当、务实干,形成风清气正、团结拼搏、廉洁实干的良好政治生态。

 工会作为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要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就要自觉用X 检验工会工作的成果。今年,我们开展“X 建设年” 活动、加强服务农民工工作,就是 X 在工会的重要实践。我们必须把开展 X 与做好工会工作结合起来,与改进干部作风结合起来, 与全面从严治党结合起来,把专题教育激发出来的热情转化为做好工会工作的强大动力,让职工群众真正感受到工会是“职工之家”,工会干部是最可信赖的“娘家人”。

推荐访问: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