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得体会 >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体会:从抗疫抗洪看“人权”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体会:从抗疫抗洪看“人权”

时间:2021-10-11 13:34:44 浏览次数: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体会:从抗疫抗洪看“人权” o m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优秀心得体会:从抗疫抗洪看“人权”

  2020 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网友戏称“上半年抗疫,下半年抗洪,全年抗穷”。截至 7 月 30 日,我国 31 个省(区、市)累计确诊 87830 例,治愈 81104例,死亡 4665 例。而海外疫情更为堪忧,累计确诊数达到 1715 万,累计死亡 66万。新冠肺炎病毒对全人类的生命健康及全球经济带来的破坏是巨大的,作为最先发现疫情并最早投入应对的国家,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防止疫情扩散的措施,然而国外媒体却对国内新冠肺炎疫情的应对做了许多夸张且失实的报道,称国内应对疫情的措施“侵犯自由,剥夺人权”。

  什么是人权,人权是指人因其为人而应享有的权力。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合乎人权的对待,人有自由权、生命权、财产权等等。然而人权除了普适性,还应该有道义性,人不能因为要保障自己的自由权,就以牺牲别人的生命权为代价。戴不戴口罩是你的自由,爱去哪就去哪是你的自由,人人都只保障自己的自由,何以保障群众的生命健康?后来的事实也证明,那些因为宣称保障自由而不做好防疫措施的国家,疫情扩散也最为严重。生命都不能保障,何谈保卫自由?

  下半年,国内各地汛情严峻,多地开闸泄洪保安全。安徽省多处设立泄洪区,以牺牲众多泄洪区内群众的切身利益,来换取整个长江下游的安宁,安徽人民“舍小家保大家”的做法,在国外媒体人的眼里可能又是另外一幅光景。

  2018 年 12 月 10 日,习近平在致纪念《世界人权宣言》发表 70 周年座谈会的贺信中说道:“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衡量一个国家的人权保障情况,

 脱离国情说了不算。我国幅员辽阔、地势复杂、人口众多,这些特点可以说是劣势,但符合国情的社会制度,把这些劣势转化成为了优势。正因为人口众多,交通发达,人口流动范围广,疫情一旦扩散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才需要“进行隔离、限制出行”,也正因为中国显著的制度优势——“坚持党的领导,集中力量办大事”,我国举全国之力调配医疗人员、物资与人力,才能及时切断并有效控制疫情,有力捍卫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长江中下游地区防洪体系主要是堤防、行蓄洪区和水库、湖区三大体系来实现,其中堤防是根本。当面对巨大洪水和超大洪水,就需要水库、湖泊消峰和行蓄洪区分散消洪。为了保障更多人民的生命安全,与其任由河水冲破堤防,不如主动破堤或开闸放水蓄洪。蓄洪区的设置,是国家进行科学对比、合理规划并进行论证的。这些地区大都是农田,人口稀少或已经外迁,主要也在河道中上游地区,行蓄洪区也有一定的补偿。处于下游,家住海边的我们,要向行蓄洪区的人民致敬,也向每一位抗洪救灾的人民群众、工作人员、解放军致敬!

  时代在发展,人权在进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亿万中国人民生活日益改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权研究工作者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为丰富人类文明多样性、推进世界人权事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身为新时代的知识分子,面对这类具有较大分歧的问题,除了要有独立思考、理智思考的能力,还应该学会运用自己的知识,向周围的人传达理性的声音、积极传播正能量。o m

推荐访问:治国 抗洪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