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得体会 > 学生管理行为科学理论应用研究

学生管理行为科学理论应用研究

时间:2021-10-17 11:00:15 浏览次数:

 学生管理行为科学理论应用研究 [ 摘要]行为科学理论是管理学理论中的重要部分,旨在以人为本对相关人员进行合理的优化管理,根据人的思想行为寻找到最适合的管理措施和管理方法,以此来提高工作或是学习中员工和学生等的工作效率。人作为行为理论管理中的管理对象,在实际的管理中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以学生为管理对象,探讨学校从学生的思想新行为出发,如何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管理,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 关键词]行为科学理论;学生管理;应用 1 当前院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管理现状 1.1 当前院校学生管理制度不完善 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部对学校教学制度的重视和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提出,不少院校加强了对学生的管理,逐渐完善院校自身的管理工作。不少院校为了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提高学校的毕业率和就业率,相继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管理措施,立足于自身实际的教学情况,对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学习等行为制定了一系列的行为规范。然而,这些行为规范的提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参考了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出了一些改善,但是大部分还是照搬重点院校以及知名度较高的院校对本校学生制定的行为管理规范,没有真正做到立足自身院校的实际情况,未考虑到学生的适应能力以及接受能力而提出一系列的行为管理制度,这不仅会容易增加学生自身的压力,甚至还会使学生产生叛逆情绪,更加不服从学校的管理工作,起到本末倒置的作用。因此,在当前学校的管理工作中,制度不完善、不符合当前现状等问题仍是阻碍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院校应当健全相关管理制度,根据学院自身的情况,立足于学院学生自身的管理。

 1.2 学生管理制度形式单一化,适应性不全面 以人为本是行为科学理论的理论核心,学院的学生管理工作也应立足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学院应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立足于学生自身,促进学生的全面化、多样化发展,建立特色化的学生管理制度,开展具有针对性、特色性的管理工作,学院自身独树一帜的学生管理风格。但是,从当前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来看,大多数的院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管理形式过于单一,更有甚者在管理模式上已经难以适应不断的发展变化的新时代潮流。这些院校的学生管理方式难以培养出全面型人才,也就难以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此外,长此以往的单一化学生管理模式难免会容易令学生产生模式化、机械化的学习思想,使学生产生一种厌倦情绪。而且,学生自身的行为思想在长期的单一化管理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种固

 有模式,也就逐渐失去了灵活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长此以往,不但会增加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还会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1.3 院校学生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参差不齐 学生管理人员是影响学生管理工作是否真正落实到位的重要因素,院校要想使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完善学生的管理制度就要对管理人员提出严格要求。众所周知,教师是院校工作中的重要一员,在新时代下,教育部门对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管理工作主要由教育学专业教师、心理学以及思想政治学专业教师来负责。但是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不少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者都不符合要求,不是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较低就是非相关专业人员,这也就是为什么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的原因。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及自身水平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

 2 行为科学理论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 2.1 完善相关学生管理制度,树立适当的学生管理目标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讲,梅奥曾经针对工厂公认的工作效率做过的霍桑实验证明,人是社会人,是需要情感交流的。行为科学理论也这么认为,人是一种有需要的动物,这种需要就是人自身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是单个个体对需求自身缺少的某种东西的一种心理状态。马斯洛也曾对此提出了需求理论。在长期的不断实践和探索张,我国的管理学者提出人的需求的多样性和层次性,人在生活中不但要满足自然需要、社会需要、还要能满足人的情感需要。也正是这些需要,才使得人的行为有了目的性,而针对这些目的才能更好地找到恰当的管理方法,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这些目的。学院在管理过程中应该深刻理解行为管理理论的深刻内涵,将行为管理理论应用到学生管理中。学院在管理工作中应该充分了解到学生的真实需求,针对这些需求来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将学生的需求与学校的目标相结合,寻求两者的共同之处,找到相契合的地方。制定合理的学生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秉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管理过程中不但要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还能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实现学校的教学目标,实现二者的双向进步。此外,虽然行为管理理论为院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上提供了理论指导,但根据行为管理理论而制定的相关学生管理制度也只是为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搭建了一个发展的基础平台。要想有效实现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的落实还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来进行约束。为此,学院要准确把握学校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真实需要和特点。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的缺陷和不足,不断成长,使其管理制度更加契合学校的教学目标。

 2.2 以行为管理理论为依据,开展多元化的学生管理模式

 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是否落实到位不仅关系着学生个人素质的完善和能力的提高,还影响着学校的教学质量。在各个院校长期以来的学生管理制度中,不少都是照搬优秀院校或是重点院校的管理制度。例如以学生管理制度性最高的高中教学为例,从衡水中学的学生管理制度对河北省中学学生管理的影响中就可以看出,衡水中学根据自身的教学目标和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严谨的学生管理制度,极大的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相较于制度实施之前,招收学生的质量和学生的素质有了一个质的飞跃,然而,该种教学制度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学校,根据学校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素质的不同,该种学生制度的完全照搬不仅不能够实现预期的目标,甚至还会引发出一些其他的教学问题和管理问题。此外,该种学生管理制度虽然提高了学校的升学率和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也无形中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尤其是对于具有特色性的高等院校来说,学生管理模式过于单一,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至此,院校要深刻理解行为管理理论的内涵,针对学生的特色需求开展多样化的管理模式。如可以根据学生学习阶段的不同和专业的不同制定适应的管理制度,实现不同学生的特色发展。此外,学生在与外界环境接触的过程中不断地成长发展,其需求和思想行为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所以,学校的学生管理模式也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改进对学生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从而提高院校的学生管理水平。

 3 结语 行为管理理论不仅是对人们思想行为的一种管理,更是对人们心理行为的一种管理。该理论学科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不仅涉及了心理学、社会学以及人类学等众多与人相关的理论研究知识,还将作为一种至关重要的理论基础为今后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以行为科学理论为依据,以此在工作、学习甚至生活中对人类进行管理,不但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还能极大地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人类社会人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虽然当前我们对于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应用时间还处于探索阶段,但是,相信经过我们的不断尝试和努力,终会实现行为科学理论在我们实际生活中的成功实践,该理论的实践也将会应用于各个领域,为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婷婷.基于行为科学管理下大学生手机依赖行为的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25):34-35. [2]朱旭英.行为科学理论在学生管理中的运用[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18(007):183-183.

 [3]李海涛.正确解读小学生行为,科学实施小学生教育管理之探讨[J].赤子,2017(14):259. [4]刘国仕,倪晓红.行为科学理论对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J].求知导刊,2016(7):79-79.

推荐访问:理论 科学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