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得体会 > 经济运行分析报告例文(共11篇)

经济运行分析报告例文(共11篇)

时间:2021-10-18 11:41:52 浏览次数:

 经济运行分析报告范文(共 1 11 篇)

  (篇一)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我区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呈现低开稳走、逐月向好的态势,尤其是下半年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全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 228.22 亿元,比上年增长 4.9%;规上工业增加值 56.96 亿元,比上年增长 8.0%,增速均位于全市四县区第二位。

 一、工业运行主要亮点 1、行业结构不断优化。年初我区规上工业受船舶制造业和电力生产业减产影响,而低增加值率的水产加工业拉动作用不明显,导致工业增加值增长乏力,与产值增速的差距较大,下半年开始,随着高增加值率的船舶修理业蓬勃发展,以及电力生产业的稳步回升,工业增加值增速明显加快,与总产值增速的差距从年初的 4 个百分点逐月收窄,并最终反超总产值增速 3.1 个百分点 2、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推进,创新引领作用不断强化,新动能保持强劲势头,高质量发展相关产业增长较快。全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长 43.1%,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 12.4%、10.7%、21.3%,均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在全市各县区名列前茅。新产品产值率为 14.8%,同比提高 0.2 个百分点。

 3、重点企业发挥作用明显。**年,我区的四大主导行业产值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 85.5%,以中远、鑫亚为首的龙头企业增长强劲,已然是我区工业经济的强有力支撑点。随着修船市场日趋活跃,企业承接大量订单,成为工业增长的“助推器”,船舶修理业全年实现总产值 46.66 亿元,比上年增长 42.1%,实现增加值 19.89亿元,增长 34.6%,实现高位高速增长,分别拉动规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增速 6.1 个百分点和 8.6 个百分点。

 4、企业经济效益有所提升。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也带动了企业的效益更趋优异。全年规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 249.26 亿元,比上年增长 12.4%,增速较主营业务成本高 1.1 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 4.0%,比上年提高了 3 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 15.6 亿元,比上年增长 74.7%,利润总额达到 9.96 亿元,比上年增长 3.3 倍,其中,盈利企业盈利额增长 4.0%。

 二、工业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 1、行业结构相对单一。水产加工业、船舶修造业、电力生产业是构成我区工业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水产加工业无论在数量上还是总量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见图 2)。**年,全区规上水产企业 70 家,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的 56.9%,实现工业产值 80.1亿元,占全部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 35.1%,但增加值占比仅17.3%。除船舶修理业之外,其余行业增幅较小,甚至产生滞后作用,而其他高增加值率的行业如化工、汽配制造业等因其总量小对工业增

 长的拉动作用并不明显,全区工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于这些主导行业。

 2、产业链条依然偏短。我区的两大传统产业水产加工业和船舶修造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生产惯性。大部分水产企业以初加工为主,产业链短、附加值低、竞争力弱,一旦遇上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市场需求不足、产能过剩等环境,企业就会出现产量下滑、盈利空间减少的情况。船舶修造业只需提供场地和劳动力,创造的总价值偏低,船东基本自带材料,而企业使用自己的产品相对较少,相关配套产业发展不足,迫切需要转型升级。

 3、工业增长后劲不足。**年我区工业经济的稳定增长得益于船舶修理行业的突出贡献,而船舶修理行业的高速发展主要是因为随着“限硫令”政策的推行,企业紧锣密鼓地为接踵而至的船舶安装脱硫塔,从而实现较快增长,然而随着将来船舶市场上低硫油的使用,对脱硫塔的需求量将不复以往,届时,企业又将回到以往低附加值的常规修理业务,发展后劲乏力。此外,从工业投资情况来看,投资项目推进缓慢,全年下降 2.5%,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大。

 三、对策建议 当前我区经济形势总体是稳的,但还是面临着诸多不确定、不可控因素,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下一步要积极做好企业服务工作,做大总量,提升质量,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

 1、抓好监测预警,加强经济分析研判。要更加重视和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预测、分析,尤其是要密切关注重点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和经济运行走势,及时掌握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动向,对照目标找差距,对照问题强措施,着力抓准抓早,谋划推进全年工作,抓牢短板、深挖潜力,有效发挥产能优势,切实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和运行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工业经济平稳发展,做到未雨绸缪。

 2、加大研发投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重点围绕改善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增强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步伐,提高核心竞争力。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带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大力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以创新开辟市场需求新天地。

 3、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发挥区域优势,引进化工、临港、海工等多样化产业项目,改变产业结构单一的局面,巩固和扩大优势特色产业,增强企业做大做强的信心,形成集聚效应,延伸产业链,增加区域产业厚度。同时,要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问题,明确项目节点,推进各环节的建设进度,确保工业投资及重点项目按要求推进。

 4、加强培育力度,确保工业发展新增量。加强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和培育,时时监控企业经营状况,做好排摸梳理工作,待企业达到规模以上工业标准时,以纳入规上统计,做到应统尽统,从而实现多

 极增长,充分发挥新增企业对工业经济的贡献作用,确保全区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篇二)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地区生产总值。因受疫情防控工作影响,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拉动较大的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长值、财政收入等指标完成情况不容乐观,将造成一季度 GDP 增长较大放缓。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 24.51 亿元,同比增长 6.2%,增速低于去年同期(10.5%)6 个百分点。

 (二)农业增加值。农业经济受非洲猪瘟和新冠肺炎双重影响及季节性影响,畜禽生产形势严峻,生猪稳产保供受阻,正在调整恢复期;蔬菜、食用菌、花卉苗木等其他种植业接茬及销售不畅通,对农业增长有一定影响。一季度农业增加值预计完成 5.39 亿元,增长 6.2%左右,较去年同期(5.3%)增长 0.9 个百分点。

 (三)规模工业增加值。工业企业经济受疫情防控期间人员流动及要素减弱制约,目前我县规模工业企业已有味莼园、天虹志远、鑫源生物科技等复工复产企业 47 户,部分企业受防疫物资紧缺、员工不能到岗、原材料、市场运输受限等因素影响,复工复产企业未能满负荷生产,如西南水泥、豪龙水泥、成有王记等企业只复工未复产,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及销售方面大幅下滑,1-2 月我县预计完成规模工业产值 16.26 亿元,同比下降 27.2%;规模工业增加值预计同比下降

 27.90%。一季度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 21%左右,低于去年同期(13.3%)34.3 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我县近两年来固定资产有效投资连续呈下滑趋势,受疫情防控安全影响,项目建设要素不足,要在项目建设中人员聚集的同时保障职工身体健康及劳动安全情况下,就业劳动关系不稳定性及矛盾增强。目前,已实质性开工及拟于一季度开工项目14 个;省州重点项目复工复产有诚远御府、凤山国学文化产业综合体等 4 个,其余 3 个正在加快推进复工建设。1-2 月预计完成投资 2.5亿元,同比下滑 76.6%。一季度预计完成投资 12 亿元,同比下降 81%。

 (五)建筑业总产值。截止目前,统计库内房开企业项目有 14个,2020 年第一季度预计上报投资 1.9 亿元,同比下降 41.9%。全县房地产项目复工复产江南水乡、聚商公园项目 2 个。1-2 月商品房销售面积上报完成 6.56 万㎡,同比增长 20.73%。较去年对比,商品房销售价格、成交量均明显大幅波动。疫情期间,房地产从业人员人数及薪酬未受明显影响,目前暂停营业,待疫情过后复工复业。一季度房地产业单位从业人员 854 人,预计增长 4.91%;房地产业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 1123.5 增长 4.47 %。

 (六)其他服务业。截止目前,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复工企业6家,分别为惠水龙王山陵园有限责任公司、黔南即富科技有限公司、贵州迦太利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金百合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贵州梦动科技有限公司、贵州省金服科技有限公司,因受疫情影响,2020年 1-2 月我县在库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乐观预计收入 18558 万元,

 营业收入增速同比下降 8.67%。非其他营利性业 1 家企业已复工,为惠水涟江医院,上年同期收入 1180.1 万元,今年 1-2 月预计收入 500万元,营业收入同比下降 57.63%。

 二、立足实际、实事求是,强化经济发展工作措施 在确保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到位的基础上,围绕年度既定目标任务,积极调整恢复疫情期间的经济工作,加快督促企业在做好安全防控的条件下复工复复业,强化经济发展工作稳增长措施,扭转经济失速“脱轨”趋势,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狠抓经济运行攻坚调度。一是严把复工复产关口。督促企业落实 2 月 28 日前复工复产工作要求,全面落实公共区域的消毒防护措施,避免人员过度集中。积极做好我县疫情防控期间企业用工、用能、交通运输等保障工作。二是强化经济运行监测调度。会同有关部门围绕新经济指标增速、位次目标任务,加强对县域宏观经济走势的研判,对存在的短板问题提前抓好统筹调度,努力补齐主要优势指标。重点抓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商品房销售、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等优势指标调度,掌握疫情防控期间关键时间点,做到精准研判,进一步提高对 GDP 保持稳定增长的有效支撑。

 (二)狠抓项目投资建设。积极落实疫情防控保障安全工作,陆续有序、安全、平稳的督促房开等基础设施项目复工建设。围绕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抢抓基础设施补短板“两张清单”、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机遇,结合近期出台的项目谋划工作,共储备项目 71 个,

 总投资 66.51 亿元,重点突出重点区域的引领作用,积极发挥版块集聚效应和引领作用。一是全力抓好项目建设要素保障。绕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和产业发展,持续做好项目用地储备,推进 S315 省道改扩建项目、濛江公馆、凤山棚户区改造项目的项目建设,争取完成项目建设投资目标任务。对新引进企业、工业及房开项目加快办理用地手续批复。加大对接金融部门,解决好前期缺口资金及后续建设必要资金,争取已列入补短板项目库的 47 个项目顺利落地建设。二是全力抓好库内项目开工建设。全面梳理并统筹协调解决库内 72 个项目推进情况及存在问题,结合基础设施“六网会战”项目建设,推进拟建项目集中开工,加快推进基础设施领域缓建、在建及因资金跟进难等方面项目建设,力争基础设施补短板领域投资支撑力度进一步提升,全力以赴推动项目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三是全力抓好重大项目服务。组织开展服务项目和服务企业专项行动,着力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用地、金融、人力等问题,确保企业轻装上阵。统筹抓好 55 个省州重点项目建设步伐,确保一季度完成投资 10.5 亿元左右,推进省、州重大项目实现有效投资,为全年目标任务完成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抢抓春耕备耕有利时机,持续深化农村产业革命。一是落实继续调减低效作物。按照“能退尽退、应调尽调”的原则,和“落实到图斑,落实到地块,落实到替代作物,落实到经营主体,落实到责任人”工作要求,落实县级领导包图斑、镇级领导包地块,村级干部包农户工作机制,确保 2020 年低效作物调减有序开展。预计到一季度末,力争完成低效种植 5 万亩,替代种植佛

 手瓜(龙须菜)3 万亩、烤烟 3.5 万亩、辣 3 万亩、经果林等其他经济作物 1.4 万亩。二是抓实生猪生产补栏。超前谋划规模养殖场进行摸底排查制定补栏工作方案,一季度全县生猪规模场预计可新增补栏16 万头左右,并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对接唐人神等生猪全产业链龙头企业,不断加强草饲畜禽及生态家禽的养殖保供,切实保障疫情后的肉蛋禽重要生活物资生产及供给。

 (四)狠抓工业经济运行。围绕主要指标,加大主要产品、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运行监控,继续引导县内医药企业复工复产,提高内供能力。一是加快培育重点产业。重点加强对西南水泥、天虹志远、永红食品、豪龙水泥运行监测,深入分析企业经营状况,止住负增长。围绕,加快推进产业聚集发展。重点推动以永红换热、致力穿山、成有王记、汇正医药、华森玻璃、吉祥建材等五大重点产业成长壮大。二是抓好经济运行监测。安全有序推进全县 122 户规模工业库内企业运营生产,力争一季度新增入库规模工业企业 4 户以上,并抓好企业生产要素保障,力争推进全县规模工业经济一季度持续实现较大增长。三是抓好“千企改造”。深入实施“千企改造”工程,推进潮映大健康饮料刺柠吉生产线建设、味莼园、中航永红二期、换热配套产业园、成有王记等一批企业技术技改,做实工业实体转型升级,提升企业发展能力,助推我县特色食品、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

 (五)狠抓商贸企业运行调度。一是加强商贸企业的运行监测调度。抓好新增入库和在库企业的整体上报收入预测及调度工作,持续加大“四上”企业入库力度及对在库企业的指导工作,拓宽企业发展

 空间,协助企业实现新的营利增长点,同时挖掘可培育入库企业,特别是对收入接近上规入统的个体户及企业分公司,加快并规范统一结算平台公司制度建设,争取至二季度成功入库其他服务业项目 2 个以上,力争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 40%,非营利性服务业中营利活动营业收入增长 5%。二是加强企业培育及扶持。进一步做好培育服务业企业的入库跟踪和服务力度,积极谋划促进服务业加快复业的工作措施,尽快实现恢复性增长。抓好迦太利华、金服科技、梦动科技等重点服务行业,在稳定职工队伍、减轻企业负担、加大金融支持等方面扶持。抢抓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政策机遇,积极培育大数据清洗、加工、应用为主要业态的数字经济,重点扶持培育发展一批数据标注、服务外包、软件开发等大数据企业。持续推动形成大数据引领服务产业大发展、力争形成全州新动能发展的亮点及示范。三是强化商务服务工作力度。对开展间接进出口业务的企业情况进行实时监测,重点培育成有王记等企业开展进出口业务。抓好已进行外商投资备案馨源食品、永红食品等企业服务跟踪及调度,力争 2020 年一季度入库限上服务业 3 家以上,半年成功入库 6 家以上。

 (六)狠抓财税金融。一是强化金融政策支持。积极引导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困难的企业盲目抽贷、断贷、压贷,通过完善续贷政策安排、适当下调贷款利率、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等方式,支持相关企业战胜当前困难。同时,引导金融机构开通金融服务绿色通道,积极满足“三农”、卫生防疫、医药产品制造及采购、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科研攻关等方面的合理融资需求。二

 是抓好税源培育及征管。加强纳税评估和税源分析,深挖税收潜力,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加大土地增减挂钩实施力度,解决好房开项目、实体经济项目用地难的问题,确保新项目落地,扩增税收来源。集中精力服务和保障好经开区、百鸟河数字小镇已入驻企业,改造升级传统产业、鼓励支持新兴产业,促进企业税收持续稳定增长。做大房开企业税收和工程项目税收增量。加大税务稽查和欠税清缴力度,确保税收及时、足额、均衡入库。三是平衡财政收支。严格执行财政预算管理工作措施,集中力量解决经济发展中瓶颈问题和基础性问题,保证除对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物资保障方面的刚性支出外,继续压缩财政支出和不必要的基本性支出。同时抓好债务风险防范化解,精准调度,加强与银行及各家金融机构的沟通对接,争取展期和降息,积极争取债务限额,确保债务风险保持可控范围内。

 (七)强化疫情防控期间生活物资保障。强化大局意识及全局观念,坚决做好疫情防控用医药物资生产供应和要素保障相关工作。一是保障生活物资供应。树立攻坚克难的发展信心,及早调整生产经营计划,积极应对发展难题;坚决执行对从事与防控疫情相关的生产、流通企业,要尽快组织恢复生产、运输,进一步建立完善的物资储备、供应及配送网络,进一步强化对生活物资的调配和市场供应,加强重要生产物资储备,确保超市、农贸市场粮油面、猪肉、蔬果、蛋奶、食盐等主要生活物资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有效供给。二是保障物价总体平稳。畅通疫情防控物资运输,县发改、市场监管、商务、农业农村等职能部门要加强产需衔接、物价监测,继续抓好对疫情防控工作

 必要的急要物资及居民生活物资粮油、猪肉、蔬菜、煤电油气水等重要商品价格监测,坚决打击哄抬物价、囤积居奇、投机倒把违法行为,加大生活物资储备,适时定点定量投放,强化预期结果宣传引导,防止重要物资物价过度波动,确保价格总体稳定。

 (篇三)

 **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发展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全县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大力实施“开放强县,产业立县”战略,全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经济运行基本特征 **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278.2 亿元,增长 8.4%,比全市增速高 0.8 个百分点,居全市第三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38.5亿元,增长 3.1%;第二产业增加值 102.0 亿元,增长 7.6%;第三产业增加值137.8亿元,增长11.2%。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3.8:36.7:49.5。

 1.农业经济运行平稳。**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65.7亿元,增长 3.0%。一是粮食生产继续增产。全县粮食作物面积 73.0万亩,增加 1.7 万亩,总产 29.8 万吨,增长 3.9%。二是经济作物保持平稳。全县茶叶面积 12.6 万亩,增长 14.3%,总产 1.4 万吨,增18.4%;全县柑橘面积 31.0 万亩,增长 4.1%,总产 38.9 万吨,增长13.9%;全县烤烟面积2.4万亩,增长2.2%,总产0.4万吨,增长2.1%。三是蔬菜生产持续增长。全县蔬菜及食用菌面积 14.4 万亩,增长 6.7%,

 总产 25.1 万吨,增长 6.3%。四是养殖业稳定发展。全县家禽出笼1463.7 万羽,增长 1.1%;生猪出栏 68.1 万头,增长 1.8%;羊出栏42.5 万只,增长 8.3%;牛出栏 3.2 万头,增长 4.9%;水产品产量 13543吨,下降 2.8%。

 2.工业经济稳中提质。一是工业生产稳中有进。**年,全县规模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 258.9 亿元,增长 9.9%,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60.8 亿元,增长 8.3%。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 122.9亿元,增长 4.4%,重工业完成产值 136.0 亿元,增长 15.4%,比上年回落 2.7 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产值增长 17.4%,比上年同期回落 0.8 个百分点;股份制企业增长 10.3%,比上年回落 5.1个百分点;其他经济类型企业产值增长 8.3%,比上年回落 134.4 个百分点。二是企业效益稳步提升。全年规模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 253.49 亿元,增长 8.6%,实现利税总额 20.85 亿元,增长 45.0%。亏损企业 13 个,占规模工业总数的 9.6%,亏损总额 1.48 亿元,下降 75.2%。三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工业增加值占全县 GDP 的比重为32.78%,比**年回落 3.73 个百分点。规模工业企业中,轻、重工业比为 47:53,重工业占比比上年提高 7 个百分点。全县新增高新规模工业企业 4 家,达到 39 家,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 84.77 亿元,增长 12.6%,完成高新工业增加值 19.79 亿,增长 7.0%,高新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了 32.5%。四是骨干企业运行良好。全县产值过亿元规模工业企业达 83 家,占规模工业总数的 61.5%,亿元企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 89.8%。**海螺、**湘佳、大唐**、

 长安**、葛洲坝**特种水泥分别增长 36.1%、20.6%、28.7%、37.3%、107.0%。五是园区工业引领发展。园区规模工业企业达 67 家,占全县规模工业的 49.6%;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 171.6 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总产值的 66.3%,增长 6.3%;实现园区工业增加值 39.5 亿元,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 65.0%,增长 7.6%。

 3.固定资产投资强劲有力。**年,全县 500 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达 251 个,同比增长 13.5%。一是投资势头更加强劲。**年上半年完成投资增长 11.1%;1 至 9 月完成投资增长 13.5%;全年完成投资增长 13.5%,环比增速不断加快。二是园区项目建设大干快上。园区新引进投资**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 13 个,新开工项目 11 个,年内竣工投产项目 5 个,年内新增规模工业企业 16 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 3 家。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 40.95 亿元,增长 13.48%。三是涉农项目投资增速凸显。全县实施 500 万元以上涉农项目达 29 个,投资增速高达 217%,明显高于民生、生态、工业投资增速,对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支柱产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社会消费保持活跃。**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3.5亿元,增长 11.7%。分区域看,城镇市场仍为消费主体,全年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 123.45 亿元,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 10.05 亿元。分行业看,汽车类商品是零售业销售规模最大的商品,全年限额以上法人单位实现零售额8.02亿元,增长19.5%,占限上商品零售总额的27%;其次份额较大的是石油及制品类、粮油食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制品

 类,分别实现零售额 6.44 亿元、2.45 亿元、1.99 亿元,分别占商品零售总额的 21%、8%、7%。

 5.财税金融运行稳健。**年,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 15.2 亿元,增长 11.2%,税收占比高达 85.2%。其中,完成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8.8 亿元,增长 13.2%。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支出 53.5 亿元,增长17.7%。其中财政八项支出达 32.7 亿元,增长 20.7%。完成各项税收13.2 亿元,增长 10.6%。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 245.5 亿元,同比增长 6.6%。其中住户存款 181.1 亿元,增长 10.5%。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 117.6 亿元,增长 18.7%。

 6.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年,全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740 元,增长 10.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4927 元,增长 8.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1712 元,增长 10.9%。

 二、经济运行存在问题 (一)工业增长动能不足。一是企业结构不优。规模工业企业高、精、尖企业不多,科技应用水平不高,资源型、粗加工型企业比重大,粗放型增长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中央环保督察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陆续落地,我县工业经济面临很大的节能和环保压力,矽砂、石膏行业全面停产,煤炭行业全部关闭,部分企业处于转产转型关键期,资金、技术、市场、用工等问题突出。二是企业效益两极分化。海螺水泥、二化民爆、葛洲坝特水、湘佳牧业、大唐发电等 5 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企业利润总额、税收分别占全部规模工业的 17.2%、62.5%、51.7%。同时,亏损规模工业企业达到 13

 家,且有进一步扩面加剧的危险。三是新入规企业质量不高。全年新入规 21 家企业主要集中在产品粗加工行业,档次低,技术含量不高、创新能力不强,且本土企业居多,企业规模较小,难以形成产业优势和自我提升。

 (二)投资拉动效应减弱。一是投资项目减少。受“政府去债务”、“金融严监管”政策影响,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受限,民间投资意愿不强,**年全县统计在库项目251个,其中**年新入库项目只有199个,比上年同期减少 180 个,计划投资额减少 47.5%。二是项目开工不足。招商引资项目虽然签约不少,但落地慢、落地难,建设周期长,推进速度不快。如川海项目虽然举行了开工仪式,但离实质性开工形成实物投资量差距很大。海螺固废、宝川连杆退城进园、航天磁电三期、新型高端低温陶瓷等项目前期进度不快,迟迟不能落地开工,不具备入统条件。

 (三)消费市场景气度回落。一是新商业模式发展滞后。全县商贸流通个体经营居多,受资金、经营规模、流通模式、消费理念和能力因素的影响,发展先天不足;大型酒店、知名餐饮、新型商业综合体远远落后武陵、澧县,消费外流严重;柑橘茶叶大宗农产品销售受季节、品牌、品质等诸多因素影响,先扬后抑,不确定因素增加;电商与传统市场分化发展,随着互联网经济兴起和农村网络信息的开通,商品流通渠道呈现多样化和便捷化,实体经济受到前所未有冲击,农产品电商面临产品质量、仓储物流等条件制约,发展十分艰难。二是现代物流缺乏龙头支撑。商贸物流企业规模小、档次低,流通业的组

 织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较低,新型流通业态发展比较缓慢。三是规上服务业带动作用不强。全县规上服务业企业体量小,影响力欠缺。42家规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在 1000 万元以上的企业仅有 23 家,占规上服务业企业的 54.8%;而营业收入 500 万元以下的企业还有 10 家,占规上服务业企业的 23.8%。全县交通运输、仓储、信息技术、建筑设计、教育培训缺乏具有规模效益的产业和影响力大的企业集团和品牌,优势不突出,规模效应不明显,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短板突出。

 (四)基层基础亟待强化。一是财税来源单一。保财政正常运转的关键因素是一般转移支付和县级财政收入,一般转移支付取决于全县县情和县级财力基本数据,基础工作和数据核定上报很重要。县本级财政收入主要取决于税收和土地出让收入,据统计,全县税收有一半以上来源于土地、房地产关联产业,房地产景气程度严重制约我县税收收入,培育稳定的工业税收增长点是我县亟待破解的一大难题。二是数据管理分散落后。大数据是数据时代新型战略资源,是重要的创新与驱动力,目前互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互联网+”显得尤为重要,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政府管理的模式也将产生极大的改变,将历史数据、政府部门数据、企业数据、网络开源数据等各类数据信息实行整合共享成为当务之急。三是统计基础薄弱。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统计数据质量高度重视,相继修订出台多部法律法规。随着《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

 作假督察工作规定》正式施行,统计环境将发生深刻变化,统计队伍、数据来源、人为干扰等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积极应对。

 三、**年经济工作建议 **年中国经济前行面临三大冲击:一是“去产能”扩大化扭曲供给结构,造成旧经济虚张、新经济失血、下游利润被逐步掏空;二是出口或现“倒 L 型”负增长;三是“金融收缩”态势未改,房地产有可能成为中国经济系统性风险的引爆点。习近平总书记对防范风险提出了三个“既要„„也要”,即“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年县域经济发展建议从强基础、抓融入、防风险入手,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1.努力打造政策洼地。一是树立规划就是最好政策的理念。明确专门队伍研究对接国家、省、市各种发展规划,力争更多项目进笼子,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做好**规划这篇文章。二是强化政策研究。职能部门要把政策研究当做推进工作的首要抓手,重点研究产业发展政策、行业支持政策,准确把握当前与长远发展关系,做好政策承接的基础性工作。三是用好用活财税金融政策。努力做大分子,建立财政转移支付稳定增长机制。把建立稳定后续支柱税源作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突出产业扶持政策,用活税收政策,做大做强特色支柱产业,使其成为经济增长稳定的助推器。

 2.持续抓好产业发展。产业兴,则经济活。全县传统产业有特色有基础,但实力不强,龙头缺乏,活力不足,如柑橘茶叶产业从业人员多,产量大,但经营分散,品牌意识不强,产品缺乏竞争力,成为他人的原材料基地,受制于人。大部分工业企业处于产业链低端,抗风险能力较弱。一要扎实推进经济普查。摸清家底,全面调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布局和效益,了解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技术、产业形态的现状以及各生产要素的构成。准确掌握全部法人单位的资产负债状况、新兴产业发展情况,各类单位的基本情况和主要产品产量、服务活动,都要摸清摸准。精准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动能培育壮大、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等方面的新进展。二要加快推进产业融合。重视企业培优,鼓励企业跨界发展,“四上”企业不仅要“进得来”,还要“留得住”,更要“发展得好”。加大新型产业培育力度,要转变发展思维,创新服务模式,积极扶持和培育电子、信息、网络等新产业。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注重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做大做强。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引进战略合作者,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注重科技带动。关注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示范引领作用突出的企业,注重规模化发展的集聚效应,把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力争在规模和数量上有新的突破。推进脱贫攻坚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通过产业带动贫困户和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强化县域经济发展基础。三要努力改善营商关系。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突出问题导向,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优质服务企业,为企业减负,切实为民

 营企业解忧济困,建立民营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加大对民营企业融资支持。

 3.强力推进项目建设。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投资,稳投资是关键因素之一,把投资着力点放在补短板上,加大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有效投资,建立重结构重效益投资。一是大力招商引资。努力营造全民招商的浓厚氛围。实行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把招商引资任务指标层层分解,层层落实,建立健全项目引进考核奖励机制,牢固树立超前意识,紧密结合产业发展重点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认真做好招商项目储备,规范完善招商项目库建设,确保项目库资源丰富、信息全面、规范科学。二是拓宽投资渠道。压缩扩张性基建投资,积极争取国家调结构、补短板背景下的基础设施、农业、脱贫攻坚、生态环保等薄弱环节的投资。积极引导产业投资、社会投资,营造有利于社会投资的发展环境,充分调动社会投资者积极性。三是注重项目调度。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稳增长、促发展的首要举措,重点围绕项目落地,快速高效推进项目建设,确保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早见效。

 4.高度重视基础工作。一是加强风险防控。建立融资、地方性政府债务风险防控机制,明确防控红线。注重上下对接和横向对比,确保安全运行。精准把握控制与发展的内在和外延关联,充分挖掘发展活力。二是强化数据监测。政府成立大数据管理中心,加强数据安全建设,加强技术保障,延展数据应用领域,充分有效运用大数据资源,分析数据的内在联系和变化趋势,真实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在政

 策评估、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三是坐实统计基础。建立稳定的统计工作队伍,强化统计业务知识学习和统计专业人员的培训,建立完善统计工作基础台账。建立完善统计数据质量考核、问责体系,定期开展统计数据核查和统计执法检查。严格把握“四上”企业入规入限标准,不断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篇四)

 根据市经信委关于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会通知要求,现将我镇工业经济运行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经济指标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是经济运行稳中有进。1—5 月份全镇完成税收收入 17**万元,去年同期 1338 万元,同比增长 34%,预计 1—6 月份实现 2550 万元,1—5 月份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889 万元,去年同期 635 万,同比增长 40%,预计 1—6 月份实现 1250 万元。1—5 月份工业类投资 2.38万元,去年同期 2.15 万元,同比增长 10%。全镇主要经济指标与去年同期相比有一定幅度上升。

 二是招商引资成效明显。按照“重大项目推进年”活动部署要求,围绕全年目标任务,高频次、多领域、广范围组织开展招商引资活动。1—6 月份完成招商引资 1.5 亿元,占全年任务 75%。正在实施建设项目 6 个,大多数重点企业质态良好。1—6 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 7.5 亿元,工业开票销售 3.2 亿元,同比基本持平。

 三是园区建设不断加快。围绕“特色鲜明、布局合理、产业聚集、优势明显”目标,在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强化园区管委会

 的职能,切实提高园区管理水平,紧抓台商工业园被**市命名为特色工业园区的契机。积极筹划申报**(兴化)台商新材料产业合作示范区,扩大园区的知名度和增强园区的承载功能。

 二、台商工业园区重点企业“**胶粘”、“**塑模”、经济运行情况 ****胶粘制品有限公司,由台湾客商李其树先生投资,占地面积68 亩,总投资 1600 万美元,注册资本 900 万美元,主要产品溶剂型丙烯酸脂胶黏剂。**年开票销售1.72亿元,上缴国地两税1005万元,是兴化市政府**年纳税十强企业,**年培植的 33 家成长型企业之一。今年1—6月份完成开票销售6714万元,1—5月份净入库税金 552.85万元,纳税同比增幅明显。税收全年可望完成 1200 万元。

 ****塑模科技有限公司,由台湾客商杨世安先生投资,占地面积66 亩,总投资 1000 万美元,注册资本 400 万美元,主要产品新型多功能塑模系列产品(汽车遮阳膜、手机贴膜)。**年实现开票销售2300 万元,今年 1—6 月份完成开票销售 742 万元。目前企业正在调整战略思路:一是不断拓展市场,加强营销队伍;二是研发高档塑膜,抢占市场制高点。

 三、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企业层面:其表象是资金不够、市场不活、政策不落实等。其核心问题是企业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多个主体作为不到位,没有真正的做到向市场要效益、要资金、要客户,真正符合市场需求的机制还没有形成。

 政府层面:有些项目其跟踪服务也未跟踪到位,园区规划建设难以落实,企业金融对接协调缺位。

 四、下一步采取的对策措施 一是要坚持稳增长、增效益。目前在经济压力大的情况下,企业受产品价格、成本的双重挤压,企业利润受到巨大影响,给资金的正常运转带来很大的被动,即使这样还是要充分挖出各种潜力实现正常生产,确保产值相对稳定。

 二是要坚持转方式、增后劲。蓝绍敏书记多次强调“经济环境继续在发生深刻变化,发展动力持续的任务越来越重,创新驱动的要求越来越高,融合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资源要素的倒逼压力越来越大,已经到了推进转型升级的攻坚期,抢占转型升级的制高点”。谁能做到转型升级,谁就能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

 三是要坚持强管理、拓市场。任何一场经融危机之后,总有一批新型产业的兴起,不适应转型的企业必将淘汰。作为现代企业来说,必定要深挖内部管理,研究部署产品市场的拓展空间,攻坚克难,抢抓发展先机。

 四是要坚持招商引资。当前项目建设是乡镇发展的重要举措,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都要积极寻找新的增长点,狠抓“苏南”产业转移契机,不断强化“招大引强”,为新一轮发展注入活力。

 五是要坚持政策的扶持力度。在新一轮的结构调整分配中,加强各类引导资金的再分配,充分调动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加快企业转型

 升级的步伐,争取早点走出困境,实现正常生产,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篇五)

 **年,在多重矛盾叠加、多种困难交织的复杂形势下,全市上下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奋力推动“三个加快”,深化实施“六大行动”,强力推进“四件大事”,经济发展稳中有进、总体向好。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经省统计局统一核算并审定,全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428.49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7.8%,比全省平均水平高 0.3 个百分点,列全省第 7 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202.36亿元,增长 2.9%;第二产业增加值 572.70 亿元,增长 8.2%;第三产业增加值 653.43 亿元,增长 8.7%,其他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详见下表。

 二、经济运行特点

  (一)发展态势总体较好

  经省统计局统一核算并审定,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428.49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7.8%,列全省第 7 位。增幅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1.7 和 0.3 个百分点,在全国、全省经济发展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我市与全国、全省趋势一致,保持了稳中趋缓、总体较好的发展态势。

  (二)产业基础持续夯实

 各产业均实现了稳定增长。一是农业总体稳定。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 205.02 亿元,同比增长 3.0%,受非洲猪瘟持续影响,增速有所放缓,与全省平均水平持平,保持总体稳定。二是工业保持平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 9.5%,比全省平均水平高 1.5 个百分点。三是建筑业持续快速增长。全市实现建筑业产值535.64 亿元,增长 30.2%,比全省平均水平高 9.2 个百分点,保持快速增长。四是服务业逐季回升。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 653.43 亿元,增长 8.7%,增速从一季度 8.0%、上半年 8.2%、前三季度 8.4%,持续回升至全年增长 8.7%,服务业呈现加快发展态势。

  (三)社会需求持续扩大

 我市投资、消费和外贸出口“三驾马车”均保持稳定增长,社会需求持续扩大。一是投资保持高速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13.0%,比全省平均水平高 2.8 个百分点,列全省第4 位。二是消费市场平稳增长。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693.63亿元,增长 10.8%,比全省平均水平高 0.4 个百分点,增速列全省第5 位。三是外贸出口稳定增长。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我市外贸出口有所放缓,实现外贸出口总额 23.06 亿元,增长 6.6%,出口规模不断扩大。

 (四)发展质量持续提升

 坚持高质量发展导向,全市经济发展质量持续提升。一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今年以来,我市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不断实施“优二兴三”战略,全市经济结构得到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重由上

 年的 14.4:40.0:45.6 调整为 14.2:40.1:45.7,服务业占 GDP 比重比上年提升了 0.1 个百分点。二是经济质量稳步提升。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61.25 亿元,同口径增长 8.4%。全部税收收入实现 87.20亿元,税收收入占 GDP 的比重为 6.1%。工业企业利润持续向好,1-11月,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 亿元,同比增长 7.0%,实现利润 40.8 亿元,同比增长 6.8%。三是城乡居民持续增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6622 元,增长 9.0%,比全省平均水平高 0.2 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7277 元,增长 10.1%,比全省平均水平高 0.1 个百分点,比城镇居民收入高 1.1 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五)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 20.6%,占全市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0.3%,拉动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长 7.5 个百分点,其中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制药等产业分别增长 8.2%、21.2%、28.7%。二是产业投资占比提升。从投资结构看,产业投资增长 16.9%,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较上年提升 0.6 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增长 17.2%,增速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 4.2 个百分点,为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三、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业经济回升基础不牢靠

 一是重点企业持续低迷。**年,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下降 13.3%,华西能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下降 7.7%,影响当月全市产值增速共计 1.3 个百分点。二是停产企业较多,12 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停产企业达到 44 户,占全市企业的 8.0%,占比较高。三是工业协调性指标支撑不足,全市工业用电量增长 2.7%,仅列全省第 17 位,工业增值税负增长,累计下降 3.0%。

 (二)服务业支撑不足

 **年我市服务业的增长主要是靠少数高增长指标拉动,大多数服务业指标增速不高,使服务业的发展受到抑制。一是短板指标没有根本性好转。全市服务业欠预期目标的支撑指标有 8 个,欠目标较多的指标有:邮政业务总量欠 11.1 个百分点、保费收入欠 6.9 个百分点、财政八项支出欠 3.3 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欠 9.5 个百分点,这些短板指标短期内难以见到根本性好转。二是高位运行指标已触天花板。尤其是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高达 44.7%。**年,持续处于超过 40%高速增长状态,难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三)投资结构性矛盾突出

  一是产业投资占比偏低。在统的 381 个产业投资项目中,亿元及以上的项目仅 67 个,10 亿元以上的项目仅 4 个,无 15 亿元以上的项目。

 **年,我市产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7.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8.5 个百分点。二是民间投资加速滑坡。从行业来看,占比最大的房地产业对民间投资的贡献率由上年同期的78.2%下降为 9.9%,导致民间投资全年增速仅 4.4%,分别较上年同期、

 本年年初回落 32.9 和 11 个百分点。**年全市民间投资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4.2 个百分点,在全省各市州中列第 15 位。三是房地产投资大幅回落。受全国性调控政策的影响,开发商投资预期有所下降,**年新增入库项目 38 个,较上年同期减少 23.7%。截至**年 12 月,全市开发投资增速已由年初的 51.6%回落至 1.8%,增速跌至近两年以来最低水平。

  (四)消费市场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一是消费市场缺少支柱企业支撑。成长型单位体量较小,**年新入库单位中大都只是刚好达到限额标准,对零售额的支撑作用有限。缺乏龙头企业,我市具有较大规模和有竞争力的商贸企业较少,目前全市零售额超亿元的企业共有 24 家,仅占全市限上商贸单位的5.0%。超 10 亿元的大型企业仅有 1 家。二是农村消费市场规模偏小。我市农村消费品市场仅占全市消费品市场的四分之一,农村消费市场对整个消费品市场贡献较弱,农村消费品市场尤其是农村电子商务有待进一步挖掘潜力。三是汽车消费贡献减弱。**年,汽车消费市场一直呈中低速增长,其中有 6 个月当月增速为个位数增长。限额以上汽车类零售单位实现零售额 54.10 亿元,同比增长 11.8%,比年初回落 3.4 个百分点,对限上的贡献率较年初回落 10.9 个百分点。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对全国经济带来较大冲击,对我市经济的影响更为突出。此次疫情恰逢春节期间,给我市以灯会为载体的吃、住、行、娱、购等各方面带来较大影响。往年春节灯会期间是

 我市消费和招商引资的旺季,酒店一床难求、餐馆可翻几台、价格成倍上涨、人流车流物流穿梭不息。受疫情影响,导致灯会停展、店铺关门、交通受阻、社区隔离、人流车流物流基本停滞,给全市经济特别是服务业经济带来较大冲击,经济稳增长的压力巨大。从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和全市企业(项目)复工复产情况来看,随着党中央国务院陆续出台各项激励措施以及市委、市政府防控抓早抓实、举措得力、成效显著的形势预判,一季度经济受较大影响,经济增速会出现较大回落。下一步,按照“一季度下滑、后三季度补,三产业下滑、一二产业补,政府让利、企业发力,稳定增速、提升质量”的工作思路,积极把握好疫情后经济可能出现的“爆发点”,全年经济可能呈现“一季度明显下滑、二季度逐步企稳、三季度提速加快、四季度奋力冲刺”这样“低开高走”的运行态势。为此,建议下一步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作为老工业城市,工业必将是我市加快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和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一是加强工业投资。要加大工业重大产业项目的招商引资和投入力度,认真抓好产业招商,持续抓好晨光、久大及存量中小企业产业链招商,深化对接中航工业、中国化工、中国建材等一批世界 500 强企业,力促尽快形成新的增量和亮点。二是抓企业培育。加强对存量企业的服务,筛选一批市场前景好、发展态势好的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规模,形成新的工业增长点。特别是目前已经初步成型的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新材料等,要加快推

 动做大做强。三是强化企业要...

推荐访问:例文 分析报告 经济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