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得体会 > 谈戏曲服装设计守正创新

谈戏曲服装设计守正创新

时间:2021-10-20 10:52:49 浏览次数:

 谈戏曲服装设计守正创新 龚和德先生讲:“一部中国戏曲舞台美术史,可以说是主要人物的造型史”,而戏曲服饰是戏曲人物造型的主要手段。它体现中国戏曲艺术的共性又独具个性,与化妆、道具、灯光等舞台要素共同构建成舞台美术体系,服务于戏曲表演,发挥揭示主题、刻画人物,增强艺术感染力的作用。面对戏曲表现生活的新要求,戏曲服装同样面临守正创新的时代使命。在服装的设计创造中究竟该如何守正、怎样创新,是需要戏曲服装设计工作者认真思考的命题。

 守正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须秉持服装本身的艺术特性,遵循其艺术规律。戏曲服装是戏曲舞台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戏曲表演不可或缺的载体。其发展演变积淀了数辈艺术家长期艰辛而智慧的创造,承载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丰富内涵与深厚价值,彰显中华民族的气质神韵。它通过高度概括的勾勒、点划、渲染,以物化的意象和象征语汇,阐释剧情,渲染人物心理,塑造人物性格,表达丰富的生活内涵、时代精神与文化品格,挥洒波墨般地构成五彩斑斓、流光溢彩的视觉盛宴,汇聚了写意与象征、规范和程式、装饰与律动等审美特性。然而,现代一些创作却出现一味追求个性而忽视艺术本质的不良现象,有的设计理念以自我话语权遮盖或挤兑了表演艺术这一中心,有的形式大于内容,有的甚至艺术元素表达错误。无数戏曲大师的改良创新无不建立在对艺术本体的坚守之上。从前辈身上学到的经验以及从事戏曲服装设计工作的实践使我一次次清醒地认识到传统理念与表现手法的价值和意义。我力求准确把握服装的美学特征,严格遵循戏曲规律,将时代审美因素融入设计理念,追求具有古典之美和独具个性的艺术品格。秦腔移植传统剧《马前泼水》是演员李小青角逐中国戏剧“梅花奖”的剧目。它以传统的戏曲形式表现世俗生活的恒常意义,使观众在民族传统艺术的视觉审美体验中获得了心灵震撼与思想惊醒,堪称以传统形式表现现代生活内容的典范之作。初读剧本,我就被它不露声色却直击生活痛点的艺术表现手法深深吸引与折服,一种强烈的创作欲望涌上心头。我反复研读剧本,阅读史料和相关故事,随剧组人员一起揣摩人物心理,增强精神体验,搜集了其他剧种资料,对比观看了不同版本,确定了设计理念。我要用最具传统的手法作最恰如其分的表达。必须把握服装表现主题、塑造人物、标志行当、助于表演、抒发情感的原则。

 对男主人公朱买臣的服装,我严格遵循戏曲服装的写意性、规范性和律动性特点,改良了用色搭配而未改用色基调,仅以用两色搭配实现新颖感;改沿边手法而不改领子,否则行当错误,人物身份与表演不伦不类,以至于闹出笑话;改良面料而未改款式。女主人公崔巧凤为正旦行当,其生活由最初的殷实伴随丈夫朱买臣的一次次考而不中变得窘迫,她也从一

 个天真烂漫的小姑娘一天天变成一个被贫贱日子刷洗而成的怨妇。对其服装设计也应随着人物年龄、身份和生活境遇的不同而进行不同设计。我改良了传统用色的单一和大镶边、滚边的沿边手法,改用黑色镶蓝边或宝兰镶黑边或以湖蓝裹灰色,然而对表现人物身份的蓝、黑、灰这些主基调色不变,以符合人物身份,与剧作主题相和谐。值得一提的是对正旦行当传统服饰物件“大饭单”的使用。“大饭单”为菱形,长度及膝,腰部系带后收,用于表现平民百姓的良家妇女,多年来已少被使用,濒临失传。我认为它不仅美而且十分贴合崔氏身份。第四场,面对丈夫朱买臣的四考不中,贤惠的崔氏再也不能忍受。为排遣心中郁闷,她出外会友后,一手提肉,酒醉而归,尽管嫌贫爱富,然而她却始终恪守妇道,勤劳持家,具有善良和热爱劳动的本质。

 大饭单不仅遮盖了这个古代女子的不雅醉态,与身上粉色的褶子相得益彰,显示出女子身材美,同时又显示她的贫贱身份与个性操守,且与剧作要塑造的这个人物的善良天性相吻合,有助于主题思想的统一。该剧上演后,得到观众和专家的一致赞誉。李小青因之夺得中国戏剧“梅花奖”桂冠。随着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我深切意识到传统的强劲生命力。然而,坚守传统并非固步自封。创新是艺术的生命力所在,创新是守正的延续和升华。京剧大师梅兰芳深谙艺术之新的要义,在“移步不换形”的前提下,在京剧服装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创新创造,赋予戏曲服装新的生命力。秦腔的服装演变也经历了漫长过程。时代变化催生新的生活新样式。中国戏曲在表现当代生活方面有了新的拓展,即便是传统戏,当代观众审美标准较之以往已发生了较大不同。与古时传统戏多为男旦饰演,且多戏装的体制不同,当代改编的传统戏,其思想内容,音乐唱腔、舞台唱念做打等方面需要新的表达。现代戏的服饰变化更如此。我们需要对传统戏曲服装形式作选择性地继承,进行具有时代美感的创造。在移植传统戏《锁麟囊》中,根据表演需要和主演的身形、气质,我从廓形、色彩、纹饰、花色布局等方面,对主人公薛湘灵的服装作了改良与革新。

 传统服装廓形宽大、色彩浓艳,对比分明,花型、边饰略显繁琐。我将原有大红大绿的颜色作了柔和化处理,包括配线颜色,消减了浓艳色彩,丰富了用色品种。对正旦选用蓝、灰、紫色,对老旦采用紫、灰色,小旦则以淡粉、淡绿、淡黄、淡蓝为主。将宽大的廓形作了收腰处理;花型方面选择了玉兰、梅花、牡丹花;调整了花色布局,营造出简练、清爽的艺术风格。对花型、图案的布局,传统的创作手法往往在两肩、前后身作中规中矩的对称摆放,改良后,我在袖子、领圈和衣身下端进行铺设,前胸以散花构成。在该剧主人公落难后的一场,鉴于水袖技巧的表演需要,我改单水袖为双水袖,将原来 1 尺的袖口改成 9 寸,得到观众和专家的普遍赞誉,被认为总体感觉很美,浓淡相宜,显得雅而不俗,烘托了薛湘灵的美好心灵与人格魅力。在传统戏《王宝钏•探窑》中,我在传统用色基础上,保留了青

 衣褶子的基本特征,准确把握宝钏端庄清素的艺术形象,改中式镶边领子为绣花领,改传统的灰色为浅紫灰色,以突出主人公虽生活贫困却依然年轻的特点。在以线条勾勒的创作手法上,我将衣服的四周镶边改为小印花镶边,同时选用三蓝色配线,衬托出人物身份和不幸境遇,提升了美感,被兄弟院团纷纷效仿。对于水袖的设计,我曾做过秦腔传统水袖从未有过的大胆革新。在传统戏《赵五娘》中,根据剧情和表演需要,我把赵五娘的水袖长度延长到4.8 尺,超过了传统的 4 倍。在吃糠一场,这样长度的水袖成为表现主人公困顿、逼仄的命运象征符号,在抛、抓、拾、甩的一系列表演动作中,形成了令观众眼花缭乱、大过戏瘾的“水袖花”,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人物境遇和性格特征,提升了剧作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以上的实践都在秉持秦腔传统服装艺术神韵的前提下,对其中的元素进行分解与重构,力求塑造一个个令观众耳目一新的舞台艺术人物形象,营造舞台呈现的新意境、新感觉。传统是我在戏曲服装设计方面创新的基石,创新又不断加深着我对传统的深入理解。时代赋予我们新职责,我深知:继承为根本,创新是灵魂。我将继续努力耕耘,设计出更多更美的戏曲服装,不断体悟,不断进步。

推荐访问:戏曲 服装设计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