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得体会 > 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心得体会(3篇)

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心得体会(3篇)

时间:2024-05-23 16:40:03 浏览次数:

篇一: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心得体会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心得体会

  关于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文章

  科技的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动力,促进社会的进步,给人类带来新的生活方式。发达国家的科技已经达到了高度,发展出了很多先进、有利社会发展的科技。同样,为了更加发展现代社会,实现显著的社会进步,需要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的科技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推动社会向着这一方向发展。

  首先,要建立良好的文化氛围,让人们理解和支持科学技术发展。要把科学技术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源投入到科学技术发展上来。宣传科学技术,塑造新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引发人们对科学技术的热忱,激发大家的进取追求,使科技发展有了良好的文化环境。

  其次,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科技信息化建设,新建科技研究机构,搭建科学技术支撑平台,以促进科技发展。政府要把科技发展的资金、设备、机构、人才等优先投放到制约科技发展的瓶颈服务,改善基础设施,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以及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科研管理体系,把资源有效地组织起来,使科技发展健康有序地推进。

  第三,加大科技人才培养力度,鼓励有志于科学技术发展的人才,发挥他们的作用,把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招入科学技术发展平台,积极支持有特长的人才,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要着力提高研究人员的素质和技能,培养能独立推动科技进步的优秀人才,培养能结合实际情况,-1-

  创新发明,研究出具有应用价值的产品的人才。

  第四,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开展更多的应用研究,为科技强国建设提供技术支持。把创新的思想植入到每个民众的思想中,使每一个人都成为科技创新的推动者。支持大众创新,让社会能够以高效的质量投入到科学技术的创新中,构建起一个技术创新的局面,使社会迅速实现进步。

  以上是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必要措施,其实,只要有一心把科学技术发展放在重要地位,让科技强国建设自立自强,不断推进科学技术发展,就一定能实现这一目标。只要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作用,积极投入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中,采取合适的措施,把科学技术发展起来,科技自信自强,就一定能实现科技强国的梦想,使社会取得长远发展。

  -2-

篇二: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心得体会

  

  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数字经济心得体会

  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数字经济心得体会内容一

  添“才”加“新”“燃”发展之火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党的全会明确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并首次将科技创新摆在各项规划任务首位,进行专章部署。

  危中有机,唯创新者胜。”创新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批“国之重器”相继锻造诞生,见证着国家科技实力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势不可挡。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变,各国争先恐后下好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以望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更加充分说明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展望“十四五”,更应大力发扬“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精神,添“才”加“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催生新发展动能。

  导向驱动,以目标需求“点燃火种”。如何抓住科技创新引擎,先行一步将创新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有赖于需求这个“点火器”,科技创新如果不能准确把握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再好的创新也未必能“点燃”发展之火。因此,创新科技必须牢牢牵住“社会对技术的需要”的“牛鼻子”,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

  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让创新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发,点燃必不可少的发展“火种”。对于“卡脖子”的技术问题,要积极研究和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新措施,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创新发展,让堵点难点迎刃而解。

  人才驱动,以核心技术“抬高火焰”。“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做到科技自立自强。如果说技术创新能力是发展所需的必备“燃料”,那科技人才作为创新驱动与核心技术突破的关键,则是发展“燃料”的“核动力”。“得人则安,失人则危。”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谁拥有人才,谁就能掌握创新发展的核心技术,为发展之火提供源源不断的“燃料”。要加快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注重培育人才、打造人才、发展人才,汇聚创新发展的强大正能量,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迸发”科技人才的发展“动能”。

  双轮驱动,以制度创新“通风送氧”。俗话说“火要虚”,实质是将可燃物架空一些,使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接触更充分,燃烧才能更旺。科技创新“燃料”能否让发展之火“燃”得更旺,需要制度创新给予有力支撑形成“架空层”,方能让科技创新“燃料”有效释放潜能。一方面,要狠抓创新体系建设,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整合优化科技资

  源配置,在发展创新技术的过程中攻坚克难。另一方面,要改善科技创新生态,及时解决人才在就业创业过程中面临的资金需求、市场信息、政策扶持、技术支撑、公共服务等瓶颈问题,为科技创新提供保障,为创新创造者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站在新起点,面向“十四五”,正需要以创新聚能量、添动力、增活力,用创新“燃”发展之火生生不息。

  科技自立自强开展数字经济心得体会内容二

  以“硬核”姿态描绘发展“蓝图愿景”

  桂花飘香,秋意正浓。金秋十月,举国期盼、天下瞩目的全会胜利召开。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召开全会,注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接下来的五年,中国经济社会怎么开展?十五年后的中国,将是什么模样?这次会议都给出了清晰明确的答案。

  回首往事,将当前成绩“晒个单”。全会充分肯定十九届XXX的工作,高度评价“十三五”时期获得的光辉成就。国内生产总值打破百万亿,五千五百七十五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跨越十三亿人……一组组数据令人鼓舞,一项项成绩振奋人心。特别是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党中心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充分彰显,人民群众的力量充分发挥,在抗疫斗争夺得

  战略性成果的同时,生产生活次序疾速恢复如常,堪称天下奇迹,全国人民感同身受。

  仰望星空,给未来愿景“画张像”。这次全会的重大成果,是审议通过了《XXX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近景目标的建议》。一个规划,明确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一个近景目标,描绘国家未来开展蓝图。在全会公报中,我们不仅看到经济开展获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程序、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等“五个新”目标,也看到一幅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清晰图景。“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开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获得更为明明的实质性进展”,美好愿景引人遐想、催人奋进。

  埋头拉车,为强国梦想“铺条路”。五中全会提出建设制造强国、科技强国、质量强国、文化强国等“九个强国”目标,令人热血沸腾。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我们从未像今天这样有底气、有自信,也从未忘记实现强国之路必须脚踏实地、久久为功。未来的每一步胜利,都要细化为一项项具体工作,国家发展要以科技自立自强为战略支撑,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要以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为前提,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均衡的社会主要矛盾,就必须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同时,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我们也不该畏惧各种风险挑战,既要开好“顺风船”,也要开好“顶风船”。

  五中全会勾勒奋进路径,描绘蓝图愿景。站在重要历史节点,肩负全新光荣使命,每一名中国人都是追梦人,都应朝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目标乘势而上、奋勇前行。

  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数字经济心得体会内容三

  迈向“2035”的新征程

  近日,XXX第五次全体会议在万众瞩目下圆满落下帷幕。会议充分肯定了“十三五”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的新的重大成就,深入分析了我国当前及今后面临的形势,同时为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绘制了新的蓝图。

  以现代化经济体系为“金钥匙”,开启新征程的大门。“十三五”期间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在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等方面都跃上了新的台阶。不论是在脱贫攻坚战中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果,还是在污染防治中明显改善的生态环境,亦或是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都砥砺前行,期间也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国之栋梁,年长至XXX、XXX、XXX,年轻至XXX、XXX、XXX以及防疫期间挺身而出的“80后”“90后”“00后”。因此,面对新征程,要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放在首位,在危机中寻找机遇,在困境中谋求发展,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努力建设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为踏入新征程的大道顽强奋斗。

  以高标准改革创新为“铺路砖”,踏入新征程的大道。全会提出,保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中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开展的战略支撑。在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时,要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络强国、数字中国,这样才能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中心竞争力。“十三五”创造了多项中国奇迹,高铁、5G移动通信、第三代核电等领域进入天下前列,球面射电望远镜、北斗导航全球组*、“墨子号”量子科学尝试卫星等新一代“国之重器”,有XXX院士团队种植的5000亩耐盐碱水稻、安徽省首条自动驾驶汽车5G树模线、菜鸟驿站研发的无人物流车等一批便民利民科技。这些成就无一不展现高标准的改革创新才能促进我国更快、更好适应新征程带来的挑战。因此,要进一步弘扬长征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航天精神,加快科技强国的建设,为抵达新征程的终点站稳脚跟。

  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为“指路灯”,抵达新征程的终点。全会提出,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当今世界

  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军事方面,我国致力于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在万里边疆海疆筑起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保护国家主权;对外贸易上,这五年,货物贸易进出口额从3.95万亿美元增加至4.58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合计达6344亿美元;维和方面,这5年,我国不断加大对XXX维和行动的支持和参与力度,中国“蓝盔”不断成长,在国际上得到了一致认可。这方方面面,都是对我国实施的对外开放政策最好的肯定。因此,面对即将踏入的新征程,应当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加快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让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

篇三: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心得体会

  

  科技自立自强的主动心得体会(6篇)

  科技自立自强的主动心得体会1党的______提出,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在广东考察企业时也曾指出:“现在我们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走更高水平的自力更生之路。”在面对艰巨任务和复杂形势下,不论是国家、企业还是个人要得到长效发展,获得长足进步,都需要创新驱动发展,坚持自立自强。“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新时代年轻干部,更要自持自守,走好“自力更生”之路。

  思想上自立,走好“初心”之路。“力行以待取,其自立有如此者。”所谓思想上自立,就是要坚守理想信念,坚定政治初心,时刻秉持“怀忠信以待举”的精神,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积极状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坚决杜绝“朝中有人好做官”“背靠大树好乘凉”的依附心态,摒弃“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佛系”心态。年轻干部的可塑性很强,同时也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而误入歧途,因此,年轻干部要走好“自立更生”之路,就需要在保持“自我”的同时不失去应有的行为规范,既不要随波逐流,也不要趋炎附势;既不要畏首畏尾、唯“领导”是从,也不要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坚守初心的激情。

  学习上自主,踏实“蜕变”之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年轻干部要永葆“入山问樵,入水问渔”的求知精神,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保持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勤于学习,就是要勤于研究,沉下心来思考,真正做到学深悟透。切忌一味地“拿来主义”,杜绝用自己一知半解的知识来高谈阔论,用别人零星的经验大谈体会和感受,要在深入钻研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理论储备,收获属于自己的工作感悟及经验。善于学习,就是要做一个“有心人”,摆脱固有的“学什么就是什么”思维,在学习中领悟更多、积累更多,用深厚的知识储备,让自己变得有涵养。乐于学习,就是要将学习变成一种习惯。

  既要熟悉本职工作,又要主动学习了解其他部门的业务,找准工作方法,找到工作状态,不断提升、完善自我,实现自我“蜕变”。

  行动上自强,勇闯“磨炼”之路。强调: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年轻干部最为缺乏的就是实践锻炼。因此,年轻干部要积极主动地投身到一线,以年轻人的朝气和冲劲,在一线磨炼踏实的工作意志、锤炼过硬的工作作风、历练丰富的工作经验,用困难与挫折来提升实战本领。敢于迎接风雨的挑战,以一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与魄力,勇挑重担、攻坚克难,锻造独当一面的本领和能力。要勇于跳出“舒适圈”,提升独立行动力,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件小事,不好高骛远,也不机械执行上级命令,而要不断激发工作积极性,以就真务实的精神,脚踏实地开展工作,谋求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在工作磨炼中实现自我价值。

  科技自立自强的主动心得体会2______主席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当前,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迎来了把创新摆上现代化建设全局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的新时代。这代表当前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重视人才,更加需要每个“科创人”切实肩负起时代使命,在创新的舞台上挥洒汗水。

  成为一个合格的“科创人”,要具备从“0”到“1”的眼光和创造力。“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0—1”指的是从无到有的科技创新,考验人才的创新能力和独特眼光。当前,我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量全球第二,发表论文和专利申请量居全球前列。然而,引领性的重大科学发现和系统性、颠覆性技术发明成果较少,带动全球科技创新范式变革的科学思维方法凤毛麟角。广大人才要敢于打破常规,培养创新性思维,发挥开展原创性研究的能动性,坚持走引领式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源动能。面对卡脖子技术短板,要勇于直面问题,迎难而

  上,既要善于引进消化,集成创新,又要致力基础研究原始创新,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善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成为一个合格的“科创人”,要具备从“1”到“100”的勇气和胆魄。“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1—100”指的是技术转化创新,考验人才的应用和试错能力。

  从科研的规律上看,研究成果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经历循序渐进、量变积累、质变飞跃的过程。将基础原理转化为生产技术专利,需要人才调整好心态,勇于试错,理顺成果转化方向,把准科学规律以及现实需求,主动参与重大创新平台建设运行和科技项目攻关实践,在推动科学进步和产业发展中汲取成长能量,主动化身成果转化的“孵化器”。成为一个合格的“科创人”,要具备从“100”到“∞”的毅力和情怀。“100—∞”指的是将研发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终极目标,这需要人才长期投身于此,久久为功。面对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奋斗目标,需要广大人才以“甘坐冷板凳”的定力、“十年磨一剑”的韧劲,埋头苦干,全力以赴。发挥科创人才的引领作用,促进经济内循环,提升产业竞争力,以科创板为龙头激活全流程创新链条,掀起高科技创新高潮。

  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时代呼唤,广大人才要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将推动科创事业的发展作为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路径,争当科技创新先锋,在创新的道路上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科技自立自强的主动心得体会3近日,“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成功完成万米海试并胜利返航。对此,______总书记发来贺信,致以热烈的祝贺,他在贺信中指出,从“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到今天的“奋斗者”号,科研工作者们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和自立自强的勇气,践行“严谨求实、团结协作、拼搏奉献、勇攀高峰”的中国载人深潜精神,为科技创新树立了典范。

  “比天空更深的是海洋。”不断向越来越深的海底世界挑战,彰显的是中国人对未知科学奥秘无尽的探索精神。从1986年我国第一艘载人潜水器研制成功,到后来下潜深度突破3500米、4500米、7000米……直到如今成功创造了深度10909米的新纪录,我国在载人深潜领域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来之不易的成绩,是广大致力于深海装备研发、深渊科学研究的科研工作者们不断努力和奋斗出的结果,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他们的这种载人深潜精神不仅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指出了前进方向。

  在科学技术创新面前,“严谨求实”是取得重要突破的关键因素。航空航天、深海潜水、智能制造、电子通讯、医疗器械……越是高新技术的产业,越离不开科技工作者们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这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小小的失误都会造成最终结果的巨大偏差,成为科学技术创新路上的“绊脚石”。科学研究永无止境,急不得也强求不得,要时刻以严谨的态度去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为科学技术创新下足“绣花功夫”;也要在立足于科学的基础上大胆假设、勇于探索、勇于发现,真抓实干地用实践去反复验证真理,才能不断助推科学技术向前取得更多新发现和新胜利。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上,“团结协作”是获得最终成功的力量源泉。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不管是抓好科学技术创新工作,还是抗击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亦或是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离不开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紧密的团结协作。“大道不孤,守望相助。”个人的力量始终是有限的,只有团结协作才能无所畏惧。当今世界,疫情大流行带来了更多全球性的挑战,也将全世界的人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了一起。与更多的国家合作、交流,分享抗疫经验,共享研究成果,中国始终秉持着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加强对外合作,携手抗击疫情,相信全球疫情防控在共同努力下必将取得最终胜利,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也将会越来越近。

  在挑战各种“不可能”任务的途中,“拼搏奉献”是创造更多奇迹的不竭动力。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奉献的民族,千百年来,有愚公移山、大禹治水、女娲

  补天等感人故事,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流传千古的诗句,也有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一系列伟大精神,这些无一不包含着拼搏和奉献,也铸就了一次次令全世界震惊的伟大奇迹。时下,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环境治理,一项项“硬骨头”摆在了广大党员干部面前。面对挑战,要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拼搏闯劲和“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无私奉献,去真干实干,去完成更多看起来“不可能”的任务,在带领群众致富奔康的路上创造出更多“中国奇迹”。

  在创造更多历史佳绩的征程里,“勇攀高峰”是实现自我突破的重要保障。近日,我国科技成果频频报捷,除了“奋斗者”号10909米的历史性突破,正在环月轨道飞行的嫦娥五号探测器在近月点再次“刹车”,从椭圆环月轨道变为近圆形环月轨道;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也实现了首次并网成功。这些辉煌成绩,是中国科学家们勇攀高峰的自我突破,他们为新时代的科技强国之路书写着越来越多新的华丽篇章。“无限风光在险峰”,实现宏伟目标的过程中总是充满着危险和艰辛,不管是科技工作者,还是广大党员干部,都有着自己心中想要攀登的那座“高峰”,要不断拿出干劲,拿出实绩,敢为人先,去接受挑战,去征服那一座座人生中遇到的“高峰”,为创造出更多新的历史佳绩贡献出更多坚实力量。

  科技自立自强的主动心得体会4党的______提出,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就须以科技体系、人才环境、开放共享“三驾马车”助力科技创新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驾好“改革马车”,让科技创新“跑得更快”。主席指出,“要加强体系建设和能力建设,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目前,我国在重大科技瓶颈和核心技术领域还受制于人,这不仅要求个体具备忧患意识、底线思维,遇事有“备案”、遇险有“备胎”;更要着力培厚科创“金种子”的成长土壤,把政策的水“浇透”、把制度的肥“施足”,方能收获更多“硬核产品”“大国重器”和“国之利器”。“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快马加鞭助力科技创新从“后发到先发”、从“跟跑到领跑”,重塑我国国际竞争新势力。

  备好“人才马车”,让科技创新“跑得更稳”。“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没有强大人才队伍作后盾,科技创新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要使各类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就应寻觅人才求贤若渴、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坚决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奖项”的科研评价机制,造就一批甘坐“冷板凳”的科研人才,培养一批领衔攻关“卡脖子”的领军人才,孕育一批擅于顶层设计的“帅才型”人才,让科技创新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

  驭好“开放马车”,让科技创新“跑得更远”。______强调科技自立自强并不意味着“闭关锁国”。回顾近代以来屈辱、落后、挨打的历史,更能深切地意识到越是面临封锁打压,越不可“避世隐居”、寻觅“桃花深处”、做“归山隐士”。反而要更加主动地扩大开放、抓住机遇、拥抱时代。既要以“悬梁刺股”“韦编三绝”的毅力排除万难,又要以“凿壁借光”“囊萤映雪”的劲头勇争排头。在自主创新中开放合作、兼容并蓄、交流互鉴,在协同合作中让科技创新成果水到渠成、充分涌流,在创新科技发展中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科技自立自强的主动心得体会511月1日,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整体竣工验收最终完成,标志着我国科技创新取得历史性突破。______总书记在十九届三中全会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从中国古代李冰的都江堰、秦始皇的长城、隋炀帝时期的大运河到如今的三峡工程,科技创新始终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对我国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科技创新需充分发挥“领头雁”的带头作用。“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党员是群众的“领头雁”,发挥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能够带动“三峡人”共同积极创新,保障“国之重器”安全平稳运行。疫情期间,长江电力三峡电厂运行部的值班主任杨鹏就是“三峡人”的优秀代表,在“驻场保电”的同时利用自身积累的巡检资料及相关数据创新工作成果,主动制作了巡检方式优化方案,为三峡工程的巡检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众力并,则万钧不足举也。”在杨鹏等先进典型的带领下,“三峡人”齐头并进、砥志研思,推进三峡工程科创工作再创辉煌。

  科技创新需正确处理“继承、创新”的关系问题。“国弈不废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科技创新不拘泥于旧例,但也不可背离旧例。”自1919年孙中山先生提出建设三峡工程的设想以来,三峡工程建设历经了百年的历史积淀。以长江电力为例,葛洲坝的运行管理经验成为其从传统企业发展为现代大盘蓝筹上市公司的关键力量。历史经验的增长可以为三峡工程的建设提供托底,吸收前人经验的精华并将其升华成为可为今用的方法,是科技创新的进步良方,是成就“三峡之新”的不二法门。

  科技创新需坚持发扬“脚踏实地”的工作精神。“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欲知‘天之高’‘地之厚’,必先‘登高山’‘临深溪’。”三峡工程历经设想、选址、移民、规划、建设等阶段,每一阶段都延续了抗美援朝时期“边打边建”的战略思想,在工程建设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解决问题,最终实现工程的完满竣工验收。“三峡神”不仅创造了三峡工程的神话,更炼就着全国人民的“三峡神”,蹄疾步稳、砥志研思、守正创新、继续前行。

  “体无常规,言无常宗,物无常用,景无常取。”文学创作如此,科技创新亦是如此。三峡工程整体竣工验收的完成代表着无数“三峡人”勇攀科创险山的成果,新时代背景下科技创新亦可成为中国人民民族精神的脊梁。______总书记强调,“真正的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掌握科技创新的主动权对我国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大国重器,利在千秋。”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中国一定会创造一个又一个的“三峡神话”。

  科技自立自强的主动心得体会6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党的______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要“造就更多国际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科技人才不断攀登科技高峰,国家才能走向发展高峰。要深耕科技人才成长沃土,营造敬才重才尚才爱才的浓厚氛围,大力培养、引进、用好科技人才,让科学技术造福人民、引领发展。

  精心培育,锻造爱国奉献精神。中国的知识分子历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爱国奉献精神在一代代科技工作者中不断传承发扬。新中国成立以来,以钱学森、邓稼先、于敏等为代表的无数优秀科技工作者们满怀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情厚爱,甘愿隐姓埋名数十载,挥洒青春热血,矢志不渝地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终生。培育、引进科技人才,最重要的是赋予他们“精神属性”。要在科技人才中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向科技要问题、要方法、要答案的品质,引导他们坚定科技报国、科技为民志向,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科学技术成果用到提升社会发展水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实践中来。要做到精准识才、精准选才、精准育才,在各行业各领域发掘培养顶尖人才,提升科学素养和攻坚能力,练就“板凳甘坐十年冷”的毅力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无私奉献,切实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搭建舞台,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现科技创新,需要科技人才的智力支撑,也需要搭建起人才施展本领的舞台。要建立完善科技

  人才评价体系和使用体系,给科技人才描画一个德才表现的“全景像”,制定一张精准使用的“说明书”,切实把科技人才的创造活力“量”出来,把潜能挖掘出来,贴上“实用”标签,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要结合地方科技发展水平,为科技人才队伍提供科研攻关的技术保障,不断深化科研院所同地方政府、企业的“产学研创”合作模式,鼓励科研院所在地方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实践基地,推动地方建立科技人才“智库”,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和科技指导。要结合实际建设科研基地和产业园,优化科技人才工作环境,为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政策支持,推动科技人才把“金点子”转变为实实在在科研成果,实现更多从“0”到“1”、从弱到强的突破,为科技自立自强打下坚实基础,让人民享受到科技创新带来的丰厚成果。

  优化服务,涵养尚贤爱才风气。“君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崇尚科技、发展科技要从尊重科技人才开始。以诚相待、以礼相待、以心相待,科技工作者们自然会全心全意为国家为人民殚精竭虑付出。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______总书记看到当时已经年逾九旬的中船重工719研究所名誉所长黄旭华站在代表们中间时,挪椅子、扶老人、坐身边,一连串动作彰显出泱泱大国对科技人才的崇高礼遇。要大力营造敬才爱才、崇尚贤才的浓厚氛围,真诚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为科技人才“松绑解缚”,畅通申报审批“绿色通道”,不能让“繁文缛节”把科学家的手脚捆住,让科技人才把精力都用在事业上。要强化科技人才激励关怀、服务保障,针对科技人才开展精准服务,经常性开展科技人才交流、疗养、慰问,在全党全国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尊重人才的氛围,切实增强科技人才在心灵上的归属感、获得感、成就感。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在这“大变局”中把握机遇更进一步,创新创造是关键。要引导广大科技人才们继续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精神,把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融入奋斗历程,让科技之花绽放在祖国每一片土地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创新创造的磅礴伟力。

推荐访问: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自立 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