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大全 > 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时间:2022-05-12 11:14:01 浏览次数: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农村教育发展如何,直接制约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目前,我国农村教育存在诸多问题,阻碍了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本文试图从存在问题出发,努力探究解决问题的对策,培养适应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需要的人才,促使农村教育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关键词:农村教育 问题 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目前,我国农村教育的发展滞后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要求,也直接制约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实现。老实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重点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小康与和谐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与和谐,而农村教育的成败,则是实现农村全面小康与和谐的关键。虽说在上世纪末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但应该看到农村地区的普及是低水平的、很不全面的普及。目前我国农村教育问题诸多,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农村教育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机遇。为此,全社会特别是各级人民政府都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把发展农村教育摆上议事日程,当做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本文试图从我国农村教育的现状出发,找出存在的种种问题,努力探究解决问题的对策,培养适应农村全面建设小康与和谐社会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促使农村教育朝正确健康的轨道发展。
  二、农村教育的现状
  建国几十年来,通过各级人民政府和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我国农村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这是世人有目共睹的事实。特别是2003年9月国务院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以来,“一费制”、“两免一补”政策的贯彻实施,农村教育正逐步转向健康发展的轨道。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农村教育有其特殊性、复杂性和长期性,不可能一朝一夕全部得到圆满解决。当前我国农村教育形势仍比较严峻,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对农村教育认识的偏差
  1、农村教育就是基础教育。农村教育不单纯是基础教育,还应该包括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终身教育等,是社会综合性的基础工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未来新型农民的综合素质,决定着农村的发展和未来,同时也决定着城市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和全社会人口整体素质的高低。
  2、农村教育问题就是教学质量问题。在农村教育就是基础教育的思维定势下,往往又直接产生了教学质量问题,把农村教育局限于学科教育和质量上。考虑的是把多少学生输送到了重点中学,忽视了德育教育、人文关怀和实用技能的培养。其结果只能是个别学生得到发展,大部分学生学无所成,直接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农村教育问题就是办学条件问题。现阶段,农村教育的办学条件无法与城市相比,基础设施、办学水平、师资水平、教育质量、办学规模、办学效益等问题日趋凸显。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地方急于跟城市学校攀比,想方设法集中条件创建部分优质学校,其结果是个别学校冒了尖,出了名,大多数学校在没有压力下应付完事。这也是农村教育认识上的重大误区。据笔者了解,某镇有13所完小和7所分校,受社会和家长认可的仅为1所中心学校。
  4、农村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由于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初高中毕业生中的50%以上要回到农村,有些地区更高达80%以上,因而造成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家长认为读书无用,学生也无心向学,无所事事,把学校当做人生的“休闲站”。返乡务农,学非所用,无法触入到农村的经济活动中去,造成农村劳动力巨大浪费和盲目流动。
  (二)、师资不足,素质偏低
  解放后,我国师资队伍不断壮大,各级师范院校培养了一大批教师,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在我国农村地区,教师队伍仍严重不足,大量民转公、代课教师依然存在,外加上世纪80年代一批顶班教师的出现,无法适应素质教育的新要求,造成教育教学质量下降,从而引发群众的不满,造成负面影响。有些边远学校长期得不到一位正规师范院校分配的教师,要提高质量,谈何容易!据调查,某镇完全中学有学生将近2000人,但教师仅有68人;小学生4400多人,教师仅156人,况且156人中受过正规师范教育的仅占48%;某完小有10位老师,其中4位是村请的。缺编严重,教师超负荷工作,专业培训的先天不足等,直接影响了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资金匮乏,投入不足
  在教育投入上,各级人民政府对教育投入不能说不大,但是,这些投入基本上都是用于解决教职工的工资,在学校改造、办公经费、教师培训、设备购置、组织活动等方面的投入几乎是空白。特别是2001年以前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体制,农村地区拖欠教师工资现象比比皆是,更不要说其他方面的投入了。而学校仅靠有限的学杂费收入维持正常运转,办学举步维艰。有些学校,甚至在破旧的危房或公庙中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即使个别学校想方设法改善办学条件,迎接“普九”工作验收过关,最终也落得举债累累。
  (四)、教师生活条件偏差,队伍不稳定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地区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农民生活水平也上了一个台阶。但农村教师在最基层、最艰苦的地方教书育人,享受的却是比城市教师低得多的待遇。据调查,2004年以前,城市教师的收入是农村教师的2~3倍。除了工资,没有任何奖金和福利,外加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较差,广大农村教师很不公平。教育不公平现象不仅体现在学生身上,教师方面也暴露无遗。为此也造成农村教师人心浮动,拼命往城里挤,这就出现了一种怪现象:城镇教师大量过剩,农村教师严重不足。特别是农村学校个别优秀教师,城镇学校也想法设法把他们挖过去,这又造成了拖走了优秀教师,同时也拖散、拖冷了人心的局面。据某校统计,2000年以来县重点中学抽走了该校8位骨干教师,而直接补充到该校的教师仅有5位。
  (五)、辍学、失学偏高,巩固“两基”之路依然漫长
  自《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以来,绝大部分适龄儿童和少年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但在我国农村地区,由于受新的“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外加家庭劳动力不足,教育投资偏大(家长负担过重),再是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造成部分农村家长送子女读书的积极性不高,辍学和失学现象严重,直接影响了“两基”的巩固和提高。1986~1990年以来,全国每年辍学和失学的小学和初中生都在500万以上,1988~1989学年度接近800万,1989~1990学年度565.4万。辍学率和失学率之高,令人担忧,文盲和半文盲的冲击,低素质劳动者的恶性循环,怎能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
  (六)、体制单一,办学缺乏自主权
  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焕发生机,给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民办、企办、公私合办学校相继出现,出现了百花齐放的新局面。但在我国农村地区,基本上是公办学校一统江山,直接依托于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不求变,不敢变,没有能力变,“特色学校”鲜有少见。即使有个别民办学校出现,因各种原因最终也是昙花一现。这又势必出现竞争力不强、部门干预多、没有创新、办学缺乏自主权的局面,从而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发展。
  三、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走出误区
  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点,各级人民政府必须提高认识,夯实责任,扎实做好本地区农村教育工作,要从“三农”问题的高度来认识农村教育问题。同时,创造条件引导广发家长走出误区,要深刻认识到农村学校不仅为上一级学校培养合格新生,更重要的是要培养适应农村未来发展需要的新型农民。升大学仅是少数,留在农村毕竟占绝大多数,掌握实用的技术同样可以有所做为,同样可以体验成功与成就。
  (二)、加大教师培养力度,抓好继续教育
  针对师资不足,素质偏低这一问题,政府和职能部门必须加大教师培养和培训力度,一方面,继续办好各级师范院校,培养合格的教师,并安排好他们的就业工作;另一方面,广泛吸收有志投身教育事业、且又取得《教师资格证》的人士加盟教育事业,充实教师队伍。同时,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大力开展校本研训活动,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以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从而为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对部分不适合从事教师工作的人员,要坚决清理,并做好他们的转岗和善后安排工作。
  (三)、加大政府投入,广纳社会办学资金
  办好农村教育,政府负主要责任。现阶段,加大政府投入是办好农村教育的强有力保证。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完善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三保”目标(保工资、保运转、保安全),实现“三个增长”,在农村教育投入上决不低于农村税费改革前的总体水平,并逐步有所增长。主要领导要争当“教育的父母官”,为农村教育的发展出谋献策,保驾护航。同时,广泛宣传发动社会有识之士和广大群众踊跃捐资助学,广纳社会办学资金,缓解办学资金压力,让他们深刻认识到办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一点,部分地区已有成功做法和经验,值得各地推广和借鉴。
  (四)、改善农村教师生活条件,制定措施确保队伍稳定
  针对农村教师工作量大、待遇偏低、生活条件差、队伍不稳定这一状况,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有足够的认识,引起高度的重视,制定切实可行的保障机制才行。比如,给边远落后地区工作的教师上浮一级工资,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结对子,政策和扶贫、改危、转移支付资金向农村学校倾斜等等。而对于农村学校优秀教师的调动问题,要加强思想教育,让他们安于农村,乐于农村,奉献于农村;确需调动者,则借鉴“转会制”的做法,经调入方和调出方共同协商,由调入方补偿一笔资金给调出方,以有利于农村学校培养教师的积极性,尽量避免“行政干预”和“人情关”,给农村学校的教师成长创造民主、平等的环境,有利于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的稳定。
  (五)、依法治教,保证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
  对于农村地区儿童、少年辍学、失学偏多这一问题,我想除加强宣传发动,提高家长认识之外,更应该要强化人民政府的职能,依法治教,加强监督和管理。对拒不送子女入学的家长进行批评教育和处罚,保证让每位适龄儿童和少年都能进入学校读书。同时,加强教育法律法规建设,健全教育法律法规,依法从教,依法治教,给农村学校更多的人文关怀、指导、帮助、理解和支持,而不是过多指责、诽谤甚至粗暴干预。只有这样,农村义务教育才能健康发展。
  (六)深化改革
  农村教育问题诸多,缺乏活力,出路何在?我想最根本的出路在于深化教育改革。比如,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认真做好教职工定编、定岗、定员、分流工作,保证农村学校教学编制的基本要求。同时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调整中小学布局,优化教育资源,从而产生更大的教育效应。改革,才有活力;改革,才有希望;改革,才有发展。只有深化教育改革,农村教育才焕发生机,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目标才能实现。
  
  
           2005年3月20日
  
  参考资料:
  1、《WTO与中国教育发展》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农村教师与农村教育问题的对策》孟凡平 《中国教育报》2004年3月19日第5版
  3、《现阶段农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解决对策》、李水山  《教育与职业》2003年8月第15期
  4、《体制改革是解决农村教育问题有效途径》 李钧德 新华网河南频道
  5、《现阶段我国农村教育的认识偏差与对策》 李水山等
  6、《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国发[2001]21号
  7、《海南日报》相关报道
  8、《南国都市报》相关报道
  9、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 国发[2003]19号
  10、《海南省农村教育十年(2004~2013年)发展规划》

推荐访问:对策 农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