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大全 > 防止蓝藻暴发的根本措施(曹永旭)

防止蓝藻暴发的根本措施(曹永旭)

时间:2022-05-18 15:35:02 浏览次数:

 

2007年5月,太湖多处湖面暴发大规模蓝藻,在情况特别严重的湖区,湖水几乎像绿色油漆一样浓稠,导致无锡城区部分自来水用户受到“臭水”影响。随后,巢湖、滇池相继暴发蓝藻,连20年未曾出现大规模蓝藻污染的武汉东湖也陷入了同样的困局。至7月初,北方城市长春的重要水源地水库也发现了蓝藻,并且迅速地大量繁殖。

 

面对突发事件,人们首先考虑应该采取何种应急措施。尝试引水稀释污染水源。实际上,因湖区范围太大,采用稀释手段,一时也难奏效。采用化学方法,如:向水中投入少量硫酸铜灭藻,只能杀灭藻类,却不能改善水质。在短时间内,几乎找不到有效控制的办法,只能听天由命。

 

今年藻类数量迅速增加的几个因素

 

部分湖区藻类数量迅速增加的原因是:1、今年以来,降水量偏少,水位较低,日照强烈,气温偏高,有利于藻类大量繁殖; 2、湖水中的营养性物质氮、磷的含量较高,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比较严重,养分充足,适合藻类的生长需求,为藻类的生长和大量繁殖创造了有利的内部条件;3、再加上藻类有随风向、湖流漂移的特性,因此,水域中水体流动性差,藻类相对集聚;流动性相对较好的水域则藻类较少,藻类过度繁殖、大量衰亡腐烂时会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并产生异味。藻类聚集后逐渐死亡腐烂,快速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导致水体缺氧性腐变,令水体产生异味。

 

藻类数量迅速增加的根本原因

 

类似此次蓝藻爆发,藻类污染水源的事例,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如以往某市东湖的蓝藻水华问题;南方一些城市的自来水水源,遭遇“青苔水”堵塞滤池的困扰;一些乡村住宅旁的“风水塘”,因藻类增多,满塘碧绿,影响其使用功能和景观作用;即使在太湖湖区,蓝藻每年都会暴发,但这次规模最大,程度至甚,对自来水供应的影响也最严重。近年来,在我国近海海域频繁暴发的赤潮,也是由于水域中的浮游藻类过多而引起的。

 

从表面上看,蓝藻暴发起因是高温,缺水,甚至还归咎于气候变暖等客观因素,人们似乎没有责任,也无计可施。由藻类引发的生态事故如:水华和赤潮等,并非不可预知和不可防控。水生态学早已给出答案:水华是由藻类,主要是蓝藻(或称为蓝细菌)、绿藻、硅藻等引起的,水华发生时,水一股呈蓝色或绿色;赤潮是海洋中某些微小的浮游藻类、原生动物或更小的细菌,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暴发性繁殖或突然性聚集,引起水体变色的现象。其最根本原因乃人类经济的活动,对大自然造成了许多干扰,使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增加,造成淡水、海水的富营养化,为水中这些微小生物的暴发性疯长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对藻类疯长的各个因素的监测,进行预测。控制导致水域富营养化的各类污染,可防止水华或赤潮的发生。

 

目前已开展的工作

 

在监测方面,可选取与富营养化关系密切的参数,如湖水透明度和水色,水中N、P的浓度,DO、COD、BOD以及藻类种群、生物量或叶绿素a的含量等作为评价指标,制定判别标准,区分不同类型。检测手段,可侧重于检测N、P营养因子;或侧重于检定藻类种群构成与叶绿素等生物学指标;或仅选择透明度及化学性状指标。有条件的,可采用3~5种以上的参数进行综合分析。

 

由于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不足,在防治水域富营养化方面,我国处于起步阶段,一些地区还处于管理失控的状态,非要到无水可用的境地,才会引起各方面的充分重视。目前,各级水环境监测部门,已逐步增加了检测水域富营养化的指标,如珠江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早在1980年代,就较为系统地进行了水域中底栖动物监测、浮游动植物监测、菌类监测等方法研究,在河流、湖泊、水库等不同水域进行采样和效果比对分析,对不同水域的采样方法、样品保存、样品的定性、定量分析,形成了一套适合珠江出海口水域的生物监测方法以及水质评价方法。在进行局部区域的水环境评价以及部分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发挥了作用。但我们的监测评价结果只是作为决策部门参考的资料,并未成为有效的预警报告,有关部门未能对可能发生的水环境事故进行有效的干预,一旦发生突发污染事故,没有应对措施和处理预案,只好抱着侥幸心理,听天由命,此时采取应急补救措施已为时晚矣。相信各地水环境保护的同行也有与我们相同的感受。

 

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中,对于营养盐指标如总磷,河流与湖、库的限制值有所不同,同样是三类水标准,河道中的标准限制值为0.1mg/l,湖泊中的标准限制值为0.025mg/l,河道中三类水标准限制值是湖泊的三类水标准限制值的四倍。当总磷浓度符合三类水标准的河道水体,流入水库湖泊后,即超过了湖泊的四类水水质标准,与水中超量的总氮共同作用,容易形成水库湖泊的富营养化。太湖环湖有100余条小河流入,以这样的形式向湖区输入氮磷,自然会累积在湖区,形成富营养化。采用引江济太方案,也容易向湖区输入大量的氮和磷。许多引蓄河水的水库湖泊,应该注意这个问题。

 

防止蓝藻暴发的根本措施

 

在防治方面,首先应限制湖库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增加,控制集中排入湖库的城镇生活污水排污口、排放工业废水的企业及湖库流域内其他固定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量;减少主要来自农牧地区地表径流(包括农村村落污染)、城镇地表径流、林区地表径流、以及大气降尘、降水等面源排放;以及通过合理养殖和种植,削减湖泊底泥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盐,等等。

 

在蓝藻未形成危害之前,可采用生物操纵方法治藻,取得较好效果的有武汉东湖和深圳水库,研究人员总结出生物操纵措施,利用鱼类控制富营养化,控制微囊藻水华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今年各个湖泊暴发蓝藻,超出了利用生物处理的能力,只能采用被动的做法,利用人工捞取的方法收集富藻水,逐次浓缩、脱水后得藻泥。由于蓝藻中富集了大量的氮、磷、钾、有机质及重金属等,在富营养湖泊中水华蓝藻大量暴发时,机械除藻,对控制蓝藻水华污染,有效降低水中的内源氮、磷等污染物负荷,可减少今后再发生类似事件的几率。但以上举措都是众多企业和用户排污,把污染物排放到水体,再由某个部门来治理、修复,实际上就是默认和纵容排污。这种由政府买单处理的被动做法,耗费大量的资金用于治理被污染的水域,收效甚微,并非明智之举。

 

一些制定了严格保护措施的重点饮用水库,如新丰江水库(万绿湖)、新安江水库(千岛湖)等能够在今年避免爆发蓝藻,就是有力的证明。为了控制污染,保护湖泊,当地政府出台了严格的保护条例,限制排污,投资建造污水处理和环保设施,并封山育林,涵养水源。县与乡、乡与村,层层签订环保责任状,并实行一票否决制进行考核。同时,下游受惠地区采取相应措施支持上游库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省政府给予库区群众更大力度的扶持,促进水库水源环境保护工作发展。

 

当地政府通过严格的管理,限制网围养殖面积和农业面源污染,不准污染企业上马,严格控制排污,把污染限制在源头,并在上游区域设立生态保护区,建立更大范围的保护屏障。库区人民牺牲了眼前的经济利益,却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而那些污染严重的湖区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如今只好品尝自己种下的苦果。防止蓝藻暴发的关键还是要靠政府的有效管理,而不是仅靠政府来治理。

 

作者单位:珠江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

    

推荐访问:蓝藻 暴发 措施 曹永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