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大全 > 乌江银盘水电站枢纽布置设计研究(胡进华,杨本新,周浪)

乌江银盘水电站枢纽布置设计研究(胡进华,杨本新,周浪)

时间:2022-05-18 15:28:01 浏览次数:

 

摘要: 银盘水电站不仅具有对彭水电站进行反调节的作用,同时具有发电、渠化航道的功能,开发条件好,是河段规划推荐的重要开发梯级工程。根据坝址地形地质条件,考虑工程的开发任务并发挥建筑物功能的作用,结合施工导流方式,经过技术经济分析和综合比较,提出了经济合理的枢纽布置方案为:电站建筑物布置在河床靠左侧,泄洪建筑物布置在河床靠右侧,船闸在右岸。施工采取三期导流方式,导流明渠在右岸,利用导流明渠作为通航渠道。大坝采用混凝土重力坝,坝顶高程227.50m,最大坝高78.50m,坝顶总长600.10m。

 

关 键 词: 枢纽布置;坝轴线;坝型;设计原则;银盘水电站

 

中图分类号: TV72 文献标识码: A

 

银盘水电站位于乌江下游河段,地处重庆市武隆县,是乌江干流水电开发规划的第11个梯级。下游为规划的白马梯级,上游接彭水水电站,是彭水水电站的反调节水库和渠化航道的枢纽工程。工程开发任务以发电为主,其次为航运。水电站正常蓄水位215.00m,总库容3.2亿m3 ,装机容量600MW,多年平均发电量27.08亿kW?h,通航建筑物按Ⅳ级航道标准设计,采用500t级单线单级船闸方案。银盘水电站可为重庆市提供大量可再生的清洁能源,环保效益显著。其与彭水水电站联合运行,可增强电网调峰能力,促进电网经济安全运行和提高供电质量。同时也是沟通乌江中上游至长江干流的水运要道,可渠化彭水水电站到银盘水电站的区间航道约55km。还能改善下游枯水期航运条件,促进该河段航运事业的发展。

 

1 设计基本条件

 

银盘水电站工程等别为Ⅱ等,工程规模为大(2)型,主要建筑物(混凝土重力坝、电站厂房、船闸上闸首、闸室和下闸首)为2级建筑物,次要建筑物为3级建筑物。

 

混凝土重力坝、河床式电站和通航建筑物上闸首(作为挡水坝段)按100a一遇洪水设计,相应洪峰流量27100m3/s;采用1000a一遇洪水校核,相应洪峰流量35600m3/s。电站尾水平台按500a一遇洪水校核,相应洪峰流量33100m3/s。下游泄洪消能防冲建筑物按50a一遇洪水设计,相应洪峰流量24400m3/s。

 

本工程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可不进行建筑物抗震设计。

 

2 坝址地形及工程地质条件

 

坝址区乌江流向为SW213°,与岩层走向交角约25°,为斜向谷。左岸自然坡角18°~30°,右岸自然坡角15°~36°,右岸台地高程210~225m。河床平枯水位180.90m时,河床水深0~9.80m,相应谷宽180m;高程215m时,河床包括右岸台地,宽约417m。坝线河床深槽处,覆盖层厚约20m,物质主要为砂(卵)砾石,河床基岩最低顶板高程152.7m。

 

坝址地层为O1h 、O1d 、O2+3 、O3W 、S1Ln ,岩性为页岩、砂岩、灰岩,多为软岩、较软岩。岩层走向355°~15°,倾向265°~285°,倾角35°~50°。坝基岩体中O1h 、O2+3 为强岩溶层,透水性强,O1-21d 、O21d 为中等岩溶层,其余砂页岩地层透水性较小。地表断层不甚发育。主要发育3组裂隙,NWW组:走向275°~291°,倾向185°~201°、5°~21°,倾角60°~90°;NNE组:走向4°~31°,倾向94°~121°,倾角15°~55°;NEE组:走向74°~83°,倾向344°~353°、164°~173°,倾角75°~90°。揭露裂隙3572条,其中小于30°的缓倾角裂隙约占裂隙总数的11%。发育Ⅰ、Ⅱ类层间剪切带70条。其中Ⅰ类泥化剪切带11条,Ⅱ1 类破碎夹泥剪切带27条,Ⅱ2 类破碎剪切带32条。左岸坝肩岩体较破碎,发育f4 、f11 等近顺层发育的断层,右岸坝肩发育f1 断层。左岸卸荷带水平宽度约7.00~16.60m,右岸卸荷带水平宽度约6.00~12.30m。左岸页岩强风化厚度1.00~8.90m,弱风化厚度4.20~19.90m。右岸岩体强风化厚度0~9.00m,弱风化厚度0~14.18m。河床页岩强风化厚度0~1.60m,弱风化厚度一般0~9.80m。最低弱风化下限高程150.74m。O1h 、O1-21d 、O21d 、O3-21d 、O3-31d 、O2+3 为Ⅱ类岩体,其余多为Ⅲ~Ⅳ类岩体。

 

3 坝轴线选择

 

(1)地形地质条件评价。在坝轴线的选择上,比较了上坝线和中坝线方案。上坝线(Ⅰ坝线)、中坝线(Ⅱ坝线)坝址为斜向谷,地层岩性基本相同,工程地质条件上均满足建坝条件。上坝线左岸坝肩边坡坡度较缓,相对中坝线,左岸开挖边坡及支护工程量相对较小;但河床存在顺河向的深槽,左岸发育W9 岩溶系统,防渗量相对中坝线稍大。

 

(2)枢纽布置评价。上坝线下距中坝线40m,据下游河道狭窄处更远,对水工建筑物布置及水流衔接与流态的调整有利,电站尾水出流条件及下游航道口门区的流态比中坝线稍好。上坝线左岸坝肩边坡坡度较缓,使左岸坝肩及厂房尾水渠开挖工程量比中坝线减少、边坡最大高度降低;但上坝线河床局部有深槽,使大坝混凝土工程量比中坝线略有增加;上坝线左岸防渗量相对较大。从枢纽布置方面,上坝线略优于中坝线。

 

(3)导流与施工评价。中坝线的二期下游围堰占压基坑护坦和导墙40~50m,1个枯水期内无法在围堰经济断面保护下完成施工,需在围堰的下游布置抗滑桩,枯水期挖除抗滑桩后的堰脚,进行护坦和导墙施工,汛前用石渣压脚回填,以确保围堰度汛安全。同样,三期下游围堰占压闸室约25m。对施工而言,由于上坝线的二期和三期下游围堰基本不占压护坦和船闸闸室,相应施工程序简单,施工干扰小,节省工程量,故上坝线优于中坝线。

 

(4)枢纽及导流工程投资比较。两坝线枢纽及导流建筑物工程量略有差异,上坝线枢纽及导流建筑物工程投资比中坝线约少2700万元,其他相当。

 

综合地形地质条件、枢纽布置、导流与施工布置、枢纽运行条件及工程投资等主要方面的比较结果,上坝线优于中坝线。因此,推荐上坝线为代表坝轴线。

 

4 枢纽布置研究

 

4.1 枢纽布置原则

 

(1)适应河谷地形地质和河段水文条件,发挥各建筑物功能,协调相互关系。

 

(2)坝址河床相对开阔,右岸为一宽缓台地,残留Ⅰ级阶地,河谷及台地宽580~600m,适合采用分期施工导流方式,研究分期导流方式有利缩短工期。

 

银盘水电站洪峰流量大,且坝址下游水位高,属大淹没度出流,适于采用混凝土重力坝溢流。为减小上游水库淹没损失,要求具有较大的泄流能力,应首先满足泄洪建筑物的布置。坝址河流段航运要求较高,通航建筑物的布置及运行条件需重点考虑。另外,坝址流量大、运行水头低,适合采用河床式厂房。

 

(3)蓄水期间保障下游供水。坝址下游河段沿线有重要的城镇和居民点、政府机关、工矿企业等,水库蓄水期间必须满足下游的生产、生活及生态环境供水要求,不得断流。

 

4.2 枢纽布置方案研究

 

银盘水电站枢纽布置从提前投产发电、节省工程量、缩短建设工期、减少工程投资及解决施工期通航等方面进行了多种方案的研究比较,综合归纳为以下3个枢纽布置方案。

 

方案1:左岸厂房+右岸船闸+河床泄洪表孔。枢纽布置格局:电站建筑物布置在河床靠左侧,泄洪建筑物布置在河床靠右侧,船闸布置在右岸。施工采取明渠通航,三期导流方式,导流明渠布置在右岸。

 

工程布置(从左至右):左岸非溢流坝段(53m)、安装场段(55.00m)、河床式电站厂房段(142.10m)、左溢流坝段(180.50m)、纵向围堰坝段(25.50m)、右溢流坝段(右区45.00m)、船闸坝段(45.00m)、右岸非溢流坝段(54.00m)。

 

施工采用三期导流方式,一期施工由原河床泄流、通航,一期围右岸,在预留岩埂围堰保护下施工右岸导流明渠、混凝土纵向围堰,同时进行右岸非溢流坝段和通航建筑物一期开挖工程施工;二期施工由导流明渠泄流和通航,二期围左岸,在全年挡水土石围堰保护下进行河床8孔溢流坝段、电站厂房和左岸非溢流坝段的施工;三期施工,再次修筑右岸导流明渠进、出口土石围堰,枯水期由已建成的中区4孔溢流表孔泄流,汛期洪水则从左区4孔和中区4孔溢流表孔下泄,在全年挡水土石围堰保护下进行右岸非溢流坝段、2孔溢流坝段和船闸施工,枯水时段在闸门保护下进行左区4孔溢流坝预留缺口的混凝土浇筑和弧形闸门安装,三期围堰同时具有挡水发电的任务,三期截流后坝址处断航,直至船闸建成通航。工程总工期77个月,首台机组发电工期55个月。

 

该方案充分利用右岸的台阶地形布置导流明渠,解决一、二期施工导流与通航,具有一期工程干地施工,工期有保障,能利用三期围堰挡水提前发电等优点,但工程后期断航29个月,需采取过坝转运措施解决。

 

方案2:右岸厂房+左岸船闸+河床泄洪表孔。枢纽布置格局:电站建筑物布置在河床靠右侧,泄洪建筑物布置在河床靠左侧,船闸布置在左岸。利用纵向围堰坝段向上、下游延伸形成混凝土纵向围堰,施工采取二期导流方式。

 

枢纽布置(从左至右):左岸非溢流坝段(140m.00)、船闸坝段(60.80m)、河床非溢流坝段(46.00m)、左溢流坝段(左区90.00m)、纵向围堰坝段(25.50m)、右溢流坝段(右区130.00m)、河床式电站厂房坝段(142.10m)、安装场坝段(55.00m)、右岸非溢流坝段(53.00m)。

 

施工时先填筑右岸一期土石围堰(枯水期挡水),在该围堰的保护下施工混凝土纵向围堰,利用混凝土纵向围堰和岩埂围堰全年挡水,进行右岸6孔溢流坝段和电站厂房施工,同时进行左岸坝肩开挖施工,一期施工期间原河床泄流、通航(一期土石围堰拆除前断航)。二期施工采用已建成的右岸6孔溢流坝段泄流,在二期全年挡水土石围堰保护下开挖基坑,进行河床4孔溢流坝段、船闸和左岸非溢流坝段的施工。二期围堰建成后,第1台机组发电。一期土石围堰运行期间和二期围堰截流后坝址处断航,需采取临时过坝交通转运措施,直至船闸建成通航。工程总工期90个月,首台机组发电工期64个月。

 

该方案的特点是整个工程施工程序简单,只分两期施工。但总工期和首台机组发电工期较长,一期土石围堰运行期间和二期围堰截流后坝址处断航,需采取临时过坝交通转运措施解决,直至船闸建成通航。

 

方案3:左岸厂房+右岸船闸+河床泄洪表孔。枢纽布置格局:电站建筑物布置在河床靠左侧,泄洪建筑物布置在河床靠右侧,船闸布置在右岸。施工采取二期导流方式。

 

枢纽布置(从左至右):左岸非溢流坝段(103.00m)、安装场段(55.00m)、河床式电站厂房段(142.10m)、左溢流坝段(95.00m)、纵向围堰坝段(25.50m)、右溢流坝段(右区125.00m)、船闸坝段(45.00m)、右岸非溢流坝段(48.00m)。

 

由于该方案混凝土纵向围堰较三期导流方案向河床移动了40m,施工时先填筑右岸一期土石围堰(枯水期挡水),在该围堰的保护下施工混凝土纵向围堰,利用混凝土纵向围堰和岩埂围堰全年挡水,进行右岸6孔溢流坝段和通航建筑物施工,同时进行左岸坝肩及厂房水上部分基础开挖施工,一期施工期间原河床泄流、通航(一期土石围堰拆除前断航)。二期施工采用已建成的右溢流坝段泄流,通航建筑物同时投入使用,在全年挡水土石围堰保护下进行河床4孔溢流坝段、电站厂房和左岸非溢流坝段的施工。工程总工期79个月,首台机组发电工期67个月。

 

该方案的特点是施工期基本不断航,整个工程施工程序简单,只分两期施工。但首台机组发电工期和总工期较长。

 

4.3 选定的枢纽布置

 

经枢纽和导流建筑物布置、施工工期及工程投资等方面的综合比较,方案1较方案2少投资43700万元,发电效益多54900万元;方案1较方案3少投资5400万元,发电效益多73300万元。因此,从工程投资和总工期来看方案1工期短,且能提前发电,明显优于方案2和方案3。因此,选定方案1为本工程的枢纽布置方案。

 

银盘水电站枢纽布置为电站建筑物在河床靠左侧,泄洪建筑物在河床靠右侧,船闸在右岸。施工采取三期导流方式,导流明渠在右岸,利用导流明渠作为通航渠道。大坝采用混凝土重力坝,坝顶高程227.50m,最大坝高78.50m。坝顶总长600.10m,见图1。

 

(1)大坝。溢流坝段及纵向围堰坝段共13个,总长251.00m。左岸非溢流坝段共3个,总长53m。右岸非溢流坝建共3个坝段,总长48.00m。

 

为满足泄洪要求,布置10个泄洪表孔,表孔堰顶高程为195.00m,孔宽15.50m,中闸墩宽4.50m。采用面流和底流消能。结合施工导流方式,泄洪表孔分3区布置,左、中区位于河床中部(各4孔),兼作三期截流及导流的泄洪设施。同时,在左区4孔溢流坝中预留缺口(缺口底高程180.0m),可满足蓄水期间下游供水。右区(2孔)位于纵向围堰坝段右边。

 

(2)厂房。水电站厂房布置于左岸,左侧接左岸非溢流坝段,右侧接左溢流坝段,整个电站建筑物包括主厂房,安装场,尾水渠等。电站为河床式,安装4台150MW水轮发电机,装机高程175.80m,机组间距34.70m,自左向右分别为安Ⅰ、Ⅱ段,1~4号机组段。安装场总长55.00m,4个机组段总长142.10m,整个厂房总长197.10m。坝区公路布置在边坡上高程227.50m处,通过交通桥连接至安Ⅰ段尾水平台及上坝顶。

 

(3)船闸。船闸布置于右岸,采用单线单级船闸,总长1433.15m。由上游引航道、船闸主体段和下游引航道组成。船闸主体段由上闸首、闸室、下闸首及输水系统组成,挡水前缘宽度为45.0m。船闸最大工作水头35.12m,闸室平面有效尺寸为120.0m×12.0m(长×宽)。闸首、闸室均采用整体式结构。

 

5 结语

 

乌江银盘水电站不仅具有对彭水电站进行反调节的作用,同时具有发电、渠化航道的功能,开发条件好,是河段规划推荐的重要开发梯级工程。在各个阶段大量勘察、设计和科研工作的基础上,经坝址比较、坝轴线选择及多个枢纽布置方案研究比较,提出了首台机组发电工期短、施工期断航时间少、总工期短、节省投资、施工方便、经济合理的枢纽布置方案。充分利用地形地质条件,合理安排枢纽布置格局,优化边坡开挖支护和建筑物结构型式,缩短坝线长度;发挥泄洪调度运行优势,减少淹没损失;利用施工围堰挡水提前发电;确保蓄水期间下游供水。

 

作者简介: 胡进华,男,长江水利委员会设计院枢纽处银盘水电站项目设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推荐访问:乌江 水电站 枢纽 布置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