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大全 > 湖南省区域经济差异产业结构分析

湖南省区域经济差异产业结构分析

时间:2022-05-19 19:28:01 浏览次数:

(合肥工业大学 人文经济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9)
摘 要:运用基尼系数分解方法考察了湖南省1993~2005年的区域经济差异的产业构成,以揭示这一期间引起区域经济差异变动的一些主要结构因素。
关键词:区域经济;差异;产业构成;基尼系数;分解;湖南
中图分类号:F127(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8)13—0005—03

英国古典学家威廉.配第、克拉克,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和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均揭示了经济发展的本质是产业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不断演化。从他们的研究可以看出,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的演进有较强的对应关系。即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总是由第一产业为主逐渐过渡到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总是由劳动密集型为主发展到资本密集型为主,再发展到技术密集型为主。因邓区域经济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
1 基尼系数分解方法
1.1 基尼系数产业结构分解

从公式(3)出发,根据GDP是由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组成,对以人均GDP为指标的基尼系数可按产业进行分解,公式如下:

其中,G为总的基尼系数,k为第一二和三次产业,Ck为分项基尼系数, μk和μ分别代表第一、二和三产业的平均分项收入以及平均总收入,Sk为分项产值占GDP的比重。SkCk/G×100%表示第k项产业收入对基尼系数的百分点贡献。
1.2 基尼系数变化的产业效应分解

在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研究中,不仅要测度区域差异的大小,而且要分析区域差异的变化。公式(1)所代表的基尼系数分解固然有用,但某项产业占基尼系数的百分点也许并不高,但有可能是导致区域经济差异或基尼系数变化的重要因素。因此,分析基尼系数的变化比研究它的构成更具有现实意义。在公式(1)中,用t和t+1下标表示时间,假设相邻两期的基
尼系数变化率为△G,则△G可以写成:

经过整理可得:

2 湖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实证分析
2.1 区域经济差异的产业结构分解

根据公式(1)计算湖南省各产业的基尼系数,分析产业的区域差异,其结果见表1。本处的叙述顺序是先用各产业的基尼系数指标分析产业的地区分布差异,然后分析各产业份额的变化过程,最后将两者汇总起来讨论地区差距的构成。


2.1.1 各产业的地区分布差异。由表1可以看出,湖南省各地市第一产业区域差异最小,其变化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在1993~1998年间区域差异缩小,在1998~2005年区域差异缓慢上升。但1993~2005年间第一产业总体趋势是趋于扩大的,基尼系数由0.1222增加到0.1356,绝对量增加0.0134,相对扩大10.97%,年均增长率为0.91%。第二产业区域差异最大,总体趋势趋于扩大,由0.258 6增加到0.3447,绝对量增加0.086[KG*2]1,相对增加[CM)]33.3%,年均增长率为2.8%。第二产业区域差异在1993~1999年间变化平稳,而从1999年开始迅速扩大,由1999年的0.263 9增加到2005年的[CM)]0.344 7,相对扩大28.1%,年均增长率为4.6%。而第三产业的发展受制于第二产业的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市场化水平、基础设施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一些工业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地市,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导致第三产业增幅也比较大,在1993~2005年间,基尼系数由0.193增加到0.2688,绝对量增加了0.0758,相对扩大了39.3%,年均增长率为3.28%。
2.1.2 各产业的份额变化。由表1可以看出,第一产业份额除了1994和2004年外持续下降,并且2004年产值份额的上升主要是因为当年农产品价格的快速上涨,在1993~2005年间下降了11.5个百分点,但2005年产值份额仍占GDP的19.28%,这说明湖南省作为农业大省,第一产业产值仍非常高。第二产业产值份额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在1993~2005年间,上升了2.1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在1993~2002年间持稳步上升态势,但在2002年后,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产值份额有所下降。另外从三次产业的结构上来看,从1999年开始,湖南省产业结构呈现出“三二一”的结构,并一直保持这种结构。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规律是在经济发展到工业化后期时,第三产业居主导地位,但在工业化初级和中级阶段第二产业应居主导地位。而湖南省产业结构呈现三二一的结构并不表示湖南省经济进入后工业化阶段,而是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发展不充分而带来的产业结构的“虚高度化”的表现。在湖南省加快工业化进程中,第二三产业比例倒挂表明湖南工业发展落后了,产业结构演变呈现非均衡性。从表2可以看出,湖南省产业的落后主要表现首先为工业落后,2005年湖南省工业占GDP比重为34%,比全国低7.8个百分点,在中部省份为最低水平,而第一产业产值份额为19.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9个百分点,在中部六省中最高。这充分说明湖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工业化水平偏低。
2.1.3 各产业对总基尼系数的贡献。各产业对总基尼系数的贡献不仅受到自身分项基尼系数大小的影响,而且还受各产业产值份额的影响。由表1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尽管自身分项基尼系数有所上升,但由于其产值份额的急速下降,其对总基尼系数的贡献由19.23%下降到9.56%。第二产业因为其较高的产值份额与相对最大的分项基尼系数,对总基尼系数的贡献一直最大,但贡献率经过了一个“U”字型的变化过程,在1999年到达谷底(45.83%)后持续上升,并于2005年达到最大值50.29%。第三产业对总基尼系数的贡献与第二产业恰好相反,在1993~2000年,由于产值份额的快速上升,其贡献额由30.93上升到历史最大值43.24%,随后由于第二产业的发展,自身份额由所下降,导致贡献额开始下降。


2.2 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产业效应分解
为了分析比较各地市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化和产业集聚变化对湖南省区域经济差异演变的影响,利用公式(3)对基尼系数的变化作进一步分解,即总基尼系数变化是由产业的结构效应、集中效应和综合效应三种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不同产业的三种效应又各不一样,其分解结果见表2。表中数据说明如下:
2.2.1 最后一项各产业对基尼系数变化总效应的贡献,三次产业的和为100,其中符号为正值,表示该产业对基尼系数变化起促进作用,符号为负值,则表示该产业对基尼系数变化起阻碍作用,如1994年,第一产业对基尼系数变化的贡献为-59.55%,而基尼系数变化为-0.002,说明其阻碍了区域差异的缩小。
2.2.2 各产业的结构效应、集中效应和综合效应之和等于最后一栏相应产业对基尼系数变化总效应的贡献,如1994年,第一产业的结构效应-96.11%、集中效应34.89%和综合综合效应1.67%之和等于最后一栏第一产业对基尼系数变化总效应贡献-59.55%。
2.2.3 第四栏的三次产业结构效应之和等于第三栏相应的结构效应得数值,第五栏三次产业集中效应之和等于第三栏相应的集中效应的数值,第六栏三次产业综合效应之和等于第三栏相应的综合效应的数值。
2.3 各产业的结构调整与空间聚集对总基尼系数变化产生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1993~2005年间湖南省区域经济差异,仅在1994年有所下降,自1995年以来,湖南省区域经济差异不断扩大。
2.3.1 从产业的三种效应组成来看。结构效应和集中效应发挥主要作用,综合效应相对较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其中,结构效应除了在1994和2004年缩小区域经济差异外,其余年份均发挥着扩大区域经济差异的作用,并且在1997、1998、1999和2003年对区域经济差异扩大起主要作用;而集中效应仅在1998与2003年起着缩小区域经济差异的作用。并且在1994~1996年、2000~2002年和2004~2005年在区域经济差异扩大的过程中发挥了主导作用。最后从总体上看,集中效应大于结构效应。


2.3.2 从第一产业来看,其结构效应除了1994和2004年外,其余年份都是发挥着缩小区域经济差异的作用,这与湖南省第一产业比重的持续下降的现实是相符的,集中效应除了1994、1996、1997和1998年外,其余年份均发挥着扩大区域经济差异的作用,这说明,湖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其内部第一产业的发展差异也在不断扩大。最后,从第一产业对基尼系数变化的总效应的贡献来看,在1994年、1995年、2001年、2004年和2005年起着扩大区域经济差异的作用,但不起主导作用,而在其他年份在缩小区域经济差异。这种结构主要是由于第一产业的结构效应引起的,即第一产业产值份额的缩小引起的。
2.3.3 从第二产业来看,除了1994年外,其余年份均起着扩大区域经济差异的作用,从集中效应和结构效应来看,1994年第二产业的这两种效应都在缩小区域经济差异,在随后年份中,两种效应共同发挥作用,起着扩大区域经济差异的作用,并且,第二产业的集中效应总体上大于结构效应,这主要是因为湖南省第二产业发展缓慢造成的,其产值份额增加幅度较小,并且1999年开始,其产值份额一直低于第三产业。
2.3.4 从第三产业来看,除了2003年,其余年份均起着扩大区域经济差异的作用,也是由于集中效应与结构效用共同作用的结果,尤其是在1996~2002年间,由于产值份额的急速上升,除了2001年外,其结构效应都超过了第一、第三产业对总基尼系数变化的影响。
3 结论

综上所述,1993年以来构成湖南省地区差距扩大的主要结构性因素是结构效应与集中效应时而相同、时而相反的相互作用。此外,地区差距变化与非农产业的产值份额、空间分布变化存在密切的关系,地区差距的扩大实际上是由非农产业在空间上的重新聚集和产值份额升高所致。
[参考文献]
[1] 魏后凯.现代区域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2] 杨开忠.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变动研究[J].经济研究,1994,(12):28-33.
[3] 陈国阶.我国东中西部发展差异原因分析[J].地理科学,1997,17(1):1-6.
[4] 范剑勇.中国地区差距演变及其结构分解[J].管理世界,2001,(7):37-44.

推荐访问:湖南省 区域经济 产业结构 差异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