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大全 > 中国近代报刊的发展对中国近代文化发展的影响

中国近代报刊的发展对中国近代文化发展的影响

时间:2022-05-20 13:14:02 浏览次数:

(曲阜师范大学 图书馆,山东 曲阜 273165)
摘 要:文章分析了中国近代报刊的发展及其背景,探讨 了中国近代报刊对中国近代文化发展的影响,指出这个影响是多层次、全方位的。
关键词:近代报刊;近代文化;思想文化
中图分类号:G21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007—6921(2009)09—0152—02

中国近代史上,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对中国的封建文明造成了巨大冲击,这种冲击是全方位的 ,首先体现在人们思想文化观念的变化。天朝大国的美梦再也无法继续,一些仁人志士不得 不思考中西之间的差距,寻求救国之道。而报刊的独特优势使其在启蒙民众、宣传先进思想 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代报刊对文化的发展起着怎样的影响,探讨这个问题,有助于 我们全面地认识报刊,有效地发挥报刊在引领主流文化方面的作用。
1 中国近代报刊的发展

近代中文报刊的创办是同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和中国半殖民地化相联系的。早期的报刊 以西方传教士创办的一批中文报刊和以华侨为主要读者的外文报刊为主,宗教性报刊占主导 地位,还有商业性报刊和其他专业性报刊等。这些报刊主要是传教士等殖民者为叩开古老的 中国的大门应运而生的。1815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和米怜等在马六甲创办最早的中文报刊《 察世俗每月统纪传》,这是近代以来以中国人为读者对象的第1份中文报刊,揭开了中国近 代报刊史的序幕。1833年在广州出版了我国境内最早的中文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 在1840年鸦片战争前,外国传教士在南洋的华南沿海一带共创办了6家中文报刊和11家外 文报刊,这些报刊主要内容是宣传基督教的道德观念。

19世纪70年代起,一些早期的改良主义者开始创办报刊,宣传向西方学习,中国报刊出 版事业空前活跃。这时期的报刊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结束了 外国人垄断中国报刊出版的局面。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创办了我国第一份自办报纸《昭文新 闻》,接着1874年王韬在香港创办《循环日报》。1895年8月康有为等维新派出版《中外纪 闻》。1896年8月梁启超等在上海创办的《时务报》,此后,维新派在各地创办的报刊相继 出现,主要有澳门的《知新报》,唐才常和谭嗣同等在湖南创办的《湘学报》。
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反映当时思想和文化的各种报刊纷纷创立,1900年1月,兴中 会陈少白在香港创办《中国日报》,接着国内外涌现出大量宣传革命的报刊,主要有上海出 版的《苏报》、《国民日日报》、《俄事警闻》、《警钟日报》、《中国白话报》等,此外 ,在日本东京的中国留学生,也先后创办了一些宣传革命的报刊。1905年11月中国同盟会的 机关报《民报》在日本东京创刊,它宣传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以后,1907年秋瑾、宋教仁在 上海相继创办《中国女报》、《民立报》,1911年3月,革命团体文学社机关报《大江报》 在武汉创刊。

1915年,陈独秀主编《青年杂志》(1915~1922年)在上海创刊,提倡民主与科学,吹响了 新文化运动的号角。后改名为《新青年》,是中国报刊史上最杰出的杂志之一。以《新青年 》为核心,傅斯年、罗家伦主编的《新潮》(1919年)、北京救国会主办的《国民》(1919 年)等刊物积极响应,提倡民主,反对封建;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 文。早期的大学学报,如《清华学报》(1915年创刊)、《复旦》(1917年创刊)、《北京 大学月报》(1919年创刊)等。这段期间是中国近代报刊发展壮大的繁荣时期。
2 中国近代报刊发展的背景

中国近代报刊对中国近代文化不仅是比较直接的反映,同时对当时的文化所具有的时代性有 着深远的影响。中国近代报刊的创办是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和中国半殖民地化相联系的 。从近代历史看,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西方诸国陆续进行了一系列的资产阶级民主改革, 实现了资本主义成为世界强国。而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封建文明,它的文化影响巨大,中国人 对自己的文化有着不言而喻的优越感。但鸦片战争中国的战败使自己看到了与西方的差距。 这种不言而喻的优越感的突破标志着传统民族认同的文化优越感已经呈现危机。这一危机不 仅仅停留于思想层次,而且导致了整个传统文化系统的结构性危机。从19世纪70年代开 始,中国早期的改良主义者开始创办报刊,宣传向西方学习。1895年8月康有为等维新派出 版《中外纪闻》。1896年8月梁启超等在上海创办的《时务报》,此后,维新派在各地创办 的报刊相继出现,主要有澳门的《知新报》,唐才常和谭嗣同等在湖南创办的《湘学报》。 它们作为广大爱国臣民的喉舌,喊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国难临头,非变法不足以图强。充 分表达了广大爱国臣民的心声,鲜明地反映了家国垂危,不变就要被淘汰的时代特色。1915年 ,陈独秀主编《青年杂志》(1915~1922年)在上海创刊,提倡民主与科学,吹响了新文化 运动的号角。到了上世纪20、30年代中国出现了文化承载于报刊的热潮,鲁迅、周其仁、林 语堂、胡适、陈独秀、王韬等人以《新青年》、《语丝》和《生活》为阵地,不断从西方引 入文化理念,对那时的年轻人进行轰轰烈烈的思想启蒙,打开了他们视界,国民们开始了对 中国文化的反思,这都直接决定了整个中国文化的进程。

近代社会生活的剧烈变化反映到了文化领域,而近代报刊是承载文化的载体,它必定要反映 时代主流文化。近代中国报刊的发展和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都是与中国近代政治经济变动、 社会变革是紧密相联系的,近代报刊业自创办之时起,在传播西方思想,打开国民视界,启发 民众思考的同时,不断寻求文化独立和新的文化品格。因此,中国近代报刊对中国近代文化 特点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发挥近代文化的当代价值有着重要的作用。
3 中国近代报刊对中国近代文化的影响

近代中国报刊的发展与中国近代政治经济变动、社会变革是紧密相联系的,它对对中国近代 文化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近代中文报刊的最早创办是1815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和米怜等在马六甲创办的中文报刊 《察世俗每月统纪传》,1833年在广州出版了我国境内最早的中文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纪 传》。至此报刊成为近代西方文化在中国的重要传播方式,直到19世纪末,几乎垄断了我 国的报刊事业,中西文化开始相遇。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早期的改良主义者开始 创办报刊,宣传向西方学习,报刊传播观念的初步觉悟是本时期报刊发展的思想基础,报刊 被他们视之为“国之利器”。其中康有为等维新派于1895年出版《中外纪文》、梁启超等在 上海1896年8月创办的《时务报》以及维新派在各地创办的《知心报》、《湘报》、《国闻 报》等。维新派宣传西方近代文化,包括进化论、社会契约论、天赋人权论等思想,对中国 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维新失败,但近代文化却并未消失,中西文化的交流、冲突显 得复杂和尖锐。资产阶级民主思潮的兴起并积极创办报刊宣传革命,近代文化的发展进入了 新的历史时期。国内外涌现出大量的的宣传革命的报刊,有陈少白的《中国日报》、《苏报 》、国民日日报》、《民报》、《民立报》等。其中《东方杂志》是中国近现代报刊史上出 版时间最长的杂志,它在知识的推广、史料的积存等方面为中国近现代文化事业作出了贡献 。革命派宣传的自由平等博爱和共和国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辛亥革命的胜利让中国建立了 “西式”的共和国,但是,袁世凯的篡权使这个西式的共和国有名无实。由于备受专制主义 之苦,迫使中国人从心理层面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和批判,同时也加深了对西方文化的接触 和了解,进而发动了具有启蒙意义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激进民主主义者以《新青年》为 核心,傅斯年、罗家伦主编的《新潮》、北京救国会主办的《国民》等刊物积极响应,同时 出现了大量的文学报刊、青年报刊以及面向青少年的文化教育报刊、科技报刊主要有《小说 月报》、《先驱》半月刊、《清华学报》等。它们反对专制主义,提倡民主、反对迷信,提 倡科学、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对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进行了有力的批判。这个时期出 现的中西文化的交流与冲突主要体现在了精神领域的交流与冲突,它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和对真理的追求。

我们在研究和探讨中国近代报刊对中国近代文化影响中发现,它们的出发点都是爱国、救国 、治国,爱国主义是它们的最主要内容。因此,整个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线索同时也是中国 近代报刊的发展历程。文化精神是承载于报刊之上的,中西文化的相遇、交流、冲突是中国 近代文化的基本特点,是与那个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和中国半殖民地化相联系的, 而中国近代报刊的创办和发展同样如此。
[参考文献]
[1]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M].北京:三联书店,1955.
[2] 胡太春.中国报业经营管理史[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
[3] 徐培汀,裘正义.中国新闻传播学说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 
[4] 王炎龙. 西学东渐中国近代报业发展的历史阐释[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 003,(4).
[5] 王建辉. 知识分子群体与近代报刊[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9,(3):76~82. 
[6] 刘集林. 时务报_文化倾向述论[J]. 历史教学, 2000,(3):47~50.

推荐访问:中国近代 文化发展 报刊 影响 发展